CN110850582A -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0582A
CN110850582A CN201911190494.3A CN201911190494A CN110850582A CN 110850582 A CN110850582 A CN 110850582A CN 201911190494 A CN201911190494 A CN 201911190494A CN 110850582 A CN110850582 A CN 110850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ixel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electrowetting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04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彪
庄磊
孙中谦
艾利克斯·维克多·汉森
周国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enzhen Guohua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enzhen Guohua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enzhen Guohua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1904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05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0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05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4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 G02B26/00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based on a displacement or a deformation of a fluid based on electrowet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所述第二导电基板上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基板的一侧设有疏水绝缘层,所述疏水绝缘层上设有像素墙,所述像素墙围合成若干个像素格;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均设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偏离所述像素格的中心区域设于所述像素格的一侧。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电润湿显示器件能够实现低电压驱动和像素打开方向可控。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润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润湿显示具有低能耗、高反射率、高对比率、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广等特点,且显示效果不受板件间隙影响,在柔性显示屏、双稳态器件的开发上深具潜力,与现有显示技术相比,表现出巨大的优势,有望取代现有液晶显示屏,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器。电润湿显示器件最早是由R.A.Haye等所在的飞利浦公司实现。电润湿显示(EFD)技术是利用电润湿力和液体界面张力的竞争控制彩色油墨的收缩和铺展,从而实现像素开关剂灰阶调控的效果。典型的电润湿显示器件自下而上由导电背板(电极)、介电层或绝缘层、亲水像素墙、非极性溶液(通常为有色油墨)、极性导电液体(通常为水)组成,其显示原理如图1所示。在不加电时,油墨依据像素墙的界面特征在各像素单元进行铺展,显示油墨颜色,具体如图1中(a)所示;当施加外加电场时,油/水界面的静电力打破原有界面平衡,并改变了极性液体导电液体(水)在绝缘基板上的润湿性,其接触角依据Young-Lippmann方程
Figure BDA0002293442030000011
(其中,θ0、θU分别表示加电前后的接触角,ε0、ε分别表示真空的介电常数和介质层的有效介电常数,U表示所施加的电压大小,d表示疏水介质层的有效厚度,σLV表示液滴和空气之间的表面张力)进行改变,引起非极性溶液(油墨)的破裂、收缩和沿像素墙重排。因此,自然光透过像素基板,反射基板的颜色,通过控制电压以实现对像素的开口率、响应时间、灰度控制等功能,从而达到显示的目的,如图1中(b)所示;当撤去电压后,疏水绝缘层则恢复疏水特性,此时油墨在表面势能的作用下重新覆盖疏水绝缘层,像素单元关闭,如图1中(c)所示。
传统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存在以下问题:1)驱动电压较高,而高驱动电压易造成介电层的击穿,使电润湿显示器件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2)施加电压后,油墨的打开和移动不可控,有可能向像素格的任一角落移动,打开方向不一致,随机性大,影响显示效果。在油墨运动方向的控制上,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pattern的电极设计和具有引导功能的额外“钉扎”结构;其中,pattern的电极设计要求像素墙的润湿性在油水两相中为弱疏油性,其接触角大小不大于90°(对水相而言),对材料的要求较为严格,且阈值电压也较高;而具有引导功能的额外“钉扎”结构的物理原理为“钉扎”结构可降低像素单元中的油墨的局部厚度,该方法虽可实现引导油墨运动的功能,但该结构的驱动电压需20V以上,无法实现降低驱动电压。因此,现在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低电压驱动和像素打开方向可控的电润湿显示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能够实现低电压驱动和像素打开方向可控。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所述第二导电基板上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基板的一侧设有疏水绝缘层,所述疏水绝缘层上设有像素墙,所述像素墙围合成若干个像素格;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均设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偏离所述像素格的中心区域设于所述像素格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各像素格呈正方形,所述导电柱靠近像素格内的一侧像素墙设置,且所述导电柱与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内像素墙的边长的1/4;
或者,各像素格呈长方形,所述导电柱靠近像素格上的一短侧边像素墙设置,且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短侧边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上长侧边像素墙的边长的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设有一个或多个导电柱;若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设有多个导电柱,各导电柱设于所述像素格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柱的顶端位于所述像素墙的1/3高度位置至所述像素墙的顶端之间。优选地,导电柱的顶端位于像素墙的1/2高度位置至像素墙的顶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柱的高度为2.5um~4.5u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的导电柱设置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柱为金属导电柱;或者所述导电柱包括非导电柱形结构和覆于所述非导电柱形结构的表面的金属导电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基板距所述像素墙的距离为50~80u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基板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基板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二导电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导电柱,形成导电柱阵列;
S2、在所述第二导电基板上设有导电柱的一侧表面以及所述导电柱上设置疏水绝缘层;
S3、在所述疏水绝缘层上设置像素墙;
S4、填充封装液体,将第一导电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基板贴合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基于空间电场畸变原理和器件开启后非极性溶液重新分布原理,通过在第二导电基板和疏水绝缘层之间、且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设置导电柱,且将导电柱偏离像素格的中心区域设于像素格的一侧,可在增强导电柱设置位置及其附近的局部电场的同时,降低非极性溶液(通常为油墨)的局部(导电柱设置位置及其附近)厚度,以利于非极性溶液的破裂,从而可在较低电压下即可实现驱动油墨破裂移动实现像素打开;并可引导非极性溶液向像素格内导电柱设置侧相对的一侧运动,以实现降低驱动电压和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破裂移动方向(即像素打开方向)可控。该电润湿显示器件驱动电压可降低至20V以下,甚至可在10~15V范围。另外,导电柱设于第二导电基板和疏水绝缘层之间,导电柱不易脱落,结构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是传统电润湿显示器件的显示原理图。
图2是对不同像素格尺寸的电润湿显示器件通电状态下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的破裂位置的研究结果图;
图3是本发明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中导电柱与像素格内像素墙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中导电柱附近的空间电场分布模拟图;
图6是本发明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制备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7是导电柱的位置设置对器件像素打开方向的影响实验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而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基于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当施加电压后,大量的空间电荷聚集在器件的油水界面处,由于压力梯度的不同非极性溶液(一般为油墨)破裂实现像素打开的功能,发明人通过建立破裂模型,向不同像素格尺寸的电润湿显示器件施加电压,以对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的破裂位置进行研究实验。
具体地,对于典型的电润湿显示体系,若像素格呈长方形,采用Lx表示像素格内较短的侧边,Ly表示较长的侧边;若像素格呈正方形,则由Lx和Ly表示相邻的两边;对于以上任一固定几何像素单元尺寸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在某一电压下,非极性溶液的破裂模式由较短侧边和较长侧边分别出现的波峰、波谷的个数进行表示,破裂模式记为[m,n],其中,m表示像素格内的较短侧边出现波峰和波谷的个数,n表示像素格内的较长短侧边出现波峰和波谷的个数。再结合以上破裂模型,通过分别对像素格尺寸分别为150μm×150μm、150μm×315μm、67.5μm×315μm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在电压下对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油墨的破裂位置进行观测实验和模拟,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a)、(b)、(c)分别表示像素格尺寸为150μm×150μm、150μm×315μm、67.5μm×315μm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在通电状态下非极性溶液破裂点分布图,图2中(d)表示加电后的非极性溶液高度分布模拟图。经实验得出,对于不同像素格尺寸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均是[1,2]模式破裂,该破裂模式的破裂位置偏离像素格的中心区域位于像素格的一侧;具体地,将像素格的长侧边边长表示为L,[1,2]模式破裂的破裂点一般距像素格的短侧边距离在1/4L以内的位置(若像素格为正方形,则L表示像素格的边长,[1,2]模式破裂的破裂点一般距像素格的侧边像素墙距离在1/4L以内的位置)。
基于以上原理研究,本发明充分利用施压状态下非极性溶液破裂本身特征,再结合空间电场畸变原理,提出了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基板1和第二导电基板2,第二导电基板1朝向第一导电基板1的一侧设有疏水绝缘层3,疏水绝缘层3上设有像素墙4,像素墙4围合成若干像素格;第二导电基板2和疏水绝缘层3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均设有导电柱5,导电柱5偏离像素格的中心区域设于像素格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基板1包括第一基板11和设于第一基板11朝向第二导电基板2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12;第二导电基板2包括第二基板21和设于第二基板21朝向第一导电基板1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22。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具体可为玻璃基板,也可为聚合物材料基板,如PET、PI等;可以是刚性基板,也可为柔性基板;且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21可为相同材质的基板,也可为不同材质的基板。第一导电层12和第二导电层22可独立地采用金、银或者ITO(氧化铟锡)导电层,优选采用ITO导电层。
当然,第一导电基板1和第二导电基板2不限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
疏水绝缘层3的厚度一般为1±0.2um,疏水绝缘层3的材料可采用含氟聚合物材料,具体可采用AF1600、AF1600x、Cytop、Teflon等低表面能的无定型含氟聚合物材料,优选采用AF1600或AF1600x。像素墙4具有弱亲水性,具体可采用弱亲水性光刻胶(如SU-8等)通过狭缝涂布、旋涂等方法进行制备。像素墙4的厚度一般为5~8μm。
各像素格呈正方形,各像素格对应区域的导电柱5靠近像素格内的一侧像素墙4设置,且导电柱5与像素墙4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内像素墙4的边长的1/4,具体如图4所示。导电柱5的顶端位于像素墙4的1/3高度位置至像素墙4的顶端之间,像素墙4的高度为与疏水绝缘层3的接触面至背离疏水绝缘层3一侧端面的距离。具体地,导电柱5的高度一般为2.5um~4.5um,导电柱5的高度为与第二导电基板2的接触面至背离第二导电基板2一侧端面的距离。导电柱5具体为金属导电柱,其材料具体可采用Ag、Al、Au、Ti等导电材料。当然,也可将导电柱5设置为包括非导电柱形结构和覆于非导电柱形结构的表面的金属导电层,金属导电层的材料也可采用Ag、Al、Au、Ti等。
在本实施例中,各像素格对应区域的导电柱5的个数为一个,且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第二导电基板2和疏水绝缘层3之间的导电柱5设置相同;优选将导电柱5设置于对应像素格的角落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像素格对应区域的导电柱5的个数也可为多个,如2个、3个、4个、5个、7个等。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第二导电基板2和疏水绝缘层3之间的导电柱5一般采用相同设置,但也可不同设置。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像素格设置其他形状,如长方形像素格。若像素格呈长方形,导电柱5一般靠近像素格的一短侧边像素墙设置,且导电柱5与短侧边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上长侧边像素墙的边长L的1/4。
第一导电基板1和第二导电基板2通过封装结构6密封闭合,形成密封腔室。封装结构6的高度一般为50~80μm,封装结构6的高度即第一导电基板1距像素墙4的距离。封装结构6具体可为封装胶,封装胶可采用压敏材料、热敏材料、光敏材料、微波聚合材料等,其中优选采用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密封腔室内填充有封装液体,该封装液体为极性电解质溶液7和非极性溶液8,两种溶液互不相容。其中,极性电解质溶液7具体可水、氯化钠水溶液等,非极性溶液8通常为油墨,具体为非极性染料小分子在油脂类溶液中的溶解液。
以上电润湿显示器件,基于空间电场畸变原理和器件开启后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的[1,2]破裂模式,遵循非极性溶液的破裂规律,通过器件开启后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的常规破裂位置或其附近设置导电柱5,可增强导电柱5设置位置及其附近的局部电场强度梯度(如图5所示),降低驱动电压;同时可降低非极性溶液8(通常为油墨)的局部(导电柱设置位置及其附近)厚度,以利于非极性溶液8的破裂,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并且可引导非极性溶液8向像素格内导电柱5设置侧相对的一侧运动;具体地,若将单个导电柱5通过以上方式设于对应像素格一角落区域,则施加驱动电压后,像素格内的非极性溶液8趋于向像素格内导电柱5设置位置相对的角落移动;若将多个导电柱5偏离像素格的中心设于像素格的一侧(一般靠近像素格的短侧边像素墙),施加驱动电压后,像素格内的非极性溶液8趋于向像素格内导电柱5设置位置相对的一侧运动。通过以上方式以实现降低驱动电压和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8破裂移动方向(即像素打开方向)可控,其驱动电压可降低至20V以下,甚至在10~15V范围;并且导电柱5设于第二导电基板2和疏水绝缘层3之间,导电柱5不易脱落,结构稳固可靠。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以上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一实施例的制备工艺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二基板上制备第二导电层,制备第二导电基板。
具体地,第二基板可选用玻璃基板或其他材质的基板,如聚合物材料基板,可为柔性基板或刚性基板。第二导电层的制备可采用磁控溅射等方式在第二基板上沉积一层金、银或者ITO(氧化铟锡)等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厚度可通过磁控溅射的时间来控制,厚度通常控制在25~800nm。
S2、在第二导电层背离第二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导电柱,形成导电柱阵列。
具体地,可将透明导电金属(如Ag、Al、Au、Ti等透光导电材料)通过光刻法、丝网印刷、喷墨打印等方法在第二导电层背离第二基板的一侧表面上对应各预设像素格区域设置导电柱,形成导电柱阵列。导电柱的高度一般为2.5um~4.5um。
S3、在第二导电层上设有导电柱的一侧表面以及导电柱上设置疏水绝缘层。
具体地,可采用AF1600、AF1600X等低表面能的无定型含氟聚合物材料作为原材料,以全氟溶剂7100作为溶剂,配置成质量分数为3~5%的疏水绝缘层溶液;而后将疏水绝缘层溶液通过旋涂、丝网印刷、狭缝涂布等方法涂布在第二导电层上设有导电柱的一侧表面以及导电柱上,再进行热固化处理,具体可放在85℃烘箱内烘烤固化90min,形成疏水绝缘层。
S4、在疏水绝缘层上设置像素墙。
具体地,可通过狭缝涂布或旋涂等方法在疏水绝缘层的表面涂布一层弱水光刻胶(如SU-8等),厚度可为5-8μm,经过热干燥处理之后,在掩膜板的作用下经光刻和显影工艺制得弱亲水性像素墙,各像素墙之间形成像素格。具体根据导电柱的设置位置和导电柱阵列的形状设置像素墙,以使导电柱的设置位置偏离像素格的中心区域,设于预设像素格的一侧。并且,像素格的形状一般与导电柱阵列的形状对应。若导电柱阵列为正方形阵列,像素格一般为正方形像素格,导电柱靠近像素格的一侧像素墙设置,且导电柱与像素格内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内像素墙的边长的1/4;若导电柱阵列为长方形阵列,像素格一般为长方形像素格,导电柱靠近像素格的一短侧边像素墙设置,且导电柱与该短侧边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内像素墙的边长的1/4。
S5、制备第一导电基板和封装胶框。
具体地,在第一基板上制备第一导电层,形成第一导电基板,第一导电基板的制备方法和第二导电基板的制备方法类似,对此不在赘述。再在第一导电层上制备封装胶框(即封装结构),具体可采用紫外固化压敏胶丝印成形等方式制备,本实施例采用UV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根据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大小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将UV丙烯酸酯类压敏胶图形化印刷在第一导电层上背离第一基板的表面,在100mj/cm2紫外光环境下固化10s得到密封胶框。
S5、充液、封装。
具体地,填充封装液体,再将设置有封装胶框的第一导电基板与第二导电基板贴合封装,制得电润湿显示器件。填充封装液体的过程具体是在极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完成,通过疏水绝缘层的表面对非极性溶液的吸附性,将非极性溶液填充在像素格内;弱亲水像素墙具有亲水性,可以将非极性溶液隔断使其分别填充在每个像素格内,极性电解质溶液连续地覆盖在非极性溶液和像素墙的上方。
以上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基于空间电场畸变原理和器件开启后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的[1,2]破裂模式,遵循非极性溶液的破裂规律,所制备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可实现降低驱动电压和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破裂移动方向(即像素打开方向)可控。
另外,发明人通过调整导电柱的具体设置位置,还进行导电柱及其位置设置对降低电压驱动和器件像素打开方向的影响实验,导电柱的位置设置对像素打开方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根据导电柱的个数和位置按如下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组1:将单个导电柱设置在不同电润湿显示器件对应正方形像素格的同一侧(具体为右上角区域),且各导电柱设于距离该侧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像素格边长的1/4以内的不同位置,如图7中(a1)所示;
实验组2:将单个导电柱设置在不同电润湿显示器件对应正方形像素格中心区域的不同位置,如图7中(b1)所示;
实验组3:将两个导电柱(一组)设于不同电润湿显示器件对应正方形像素格的同一侧,且各组导电柱分散设于距离该侧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像素格边长的1/4以内的位置,如图7中(c1)所示。
分别测定以上各实验组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实现像素打开的最小驱动电压以及观察像素打开过程非极性溶液的移动方向(即像素打开方向)。检测得到,各组电润湿显示器件的驱动低压均小于20V,且实验组1和实验组3电润湿显示器件的驱动电压小于实验组2电润湿显示器件的驱动电压,实验组1和实验组3电润湿显示器件的驱动电压在10~15V范围。由此可见,导电柱的设置可以增强电场强度的梯度和减少非极性溶液的厚度,从而降低驱动电压;而将导电柱设置于距离像素格内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像素格边长的1/4以内的位置,可遵循非极性溶液的破裂模式,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另外,各实验组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像素打开过程非极性溶液的移动方向如图7中(a2)~(c2)所示,图7中(a2)~(c2)所示的非极性溶液的移动收缩方向示意图对应实验组1~3电润湿显示器件中导电柱的设置,由图7可知,将导电柱偏离像素格的中心区域设于像素格的一侧,还可引导非极性溶液向像素格内导电柱设置侧相对的一侧运动,以实现像素格内非极性溶液破裂移动方向(即像素打开方向)可控。
另外,发明人进一步调整电压导电柱的设置位置,具体将导电柱设置于第一导电基板(即上导电基板)上,导电柱朝向第二导电基板的端面低于像素墙朝向第一导电基板的端面,导电柱的表面呈疏油性,其他结构与图3所示电润湿显示器件的结构类似,制备导电柱设于第一导电基板上的电润湿显示器件;进而对该电润湿显示器件的驱动电压进行测试研究,研究得出,驱动电压仍需20V以上才能实现像素单元的打开,无法实现低压驱动,这是由于该电润湿显示器件内导电柱结构上强大的毛细力,增加非极性溶液的破裂难度,故仍需较高的驱动电压实现驱动。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述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基板和第二导电基板,所述第二导电基板上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基板的一侧设有疏水绝缘层,所述疏水绝缘层上设有像素墙,所述像素墙围合成若干个像素格;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均设有导电柱,所述导电柱偏离所述像素格的中心区域设于所述像素格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各像素格呈正方形,所述导电柱靠近像素格内的一侧像素墙设置,且所述导电柱与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内像素墙的边长的1/4;
或者,各像素格呈长方形,所述导电柱靠近像素格的一短侧边像素墙设置,且所述导电柱与所述短侧边像素墙的最短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对应像素格上长侧边像素墙的边长的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设有一个或多个导电柱;若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设有多个导电柱,各导电柱设于所述像素格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的顶端位于所述像素墙的1/3高度位置至所述像素墙的顶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的高度为2.5um~4.5u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各像素格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和所述疏水绝缘层之间的导电柱设置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为金属导电柱;或者所述导电柱包括非导电柱形结构和覆于所述非导电柱形结构的表面的金属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板距所述像素墙的距离为50~80u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导电基板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和设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导电基板的一侧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层。
10.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第二导电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导电柱,形成导电柱阵列;
S2、在所述第二导电基板上设有导电柱的一侧表面以及所述导电柱上设置疏水绝缘层;
S3、在所述疏水绝缘层上设置像素墙;
S4、填充封装液体,将第一导电基板与所述第二导电基板贴合封装。
CN201911190494.3A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850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494.3A CN110850582A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0494.3A CN110850582A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0582A true CN110850582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0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0494.3A Pending CN110850582A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05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105A (zh) * 2022-05-12 2022-08-3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电润湿灰度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测试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7105A (zh) * 2022-05-12 2022-08-3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电润湿灰度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测试方法
CN114967105B (zh) * 2022-05-12 2023-09-15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种电润湿灰度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4891B2 (en) Electrowetting element with controlled fluid motion
US9274331B2 (en) Electrowetting optical element
CA1118876A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s with x-y addressing
US9548018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lectrode partially covering a picture element
TWI417820B (zh) 顯示裝置
US20130010348A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090040591A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80088429A1 (en) Color Electronic Pap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087858A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
WO2022028054A1 (zh) 电润湿显示器件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102692703A (zh) 一种电润湿显示器
CN202615040U (zh) 电润湿显示器
WO2013087859A1 (en) Electrowetting device
CN110850582A (zh)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9740045B2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transflective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ing of transflective display device
CN211236448U (zh) 一种低压驱动电润湿显示器件
US20110205616A1 (en) Moving Particle Display Device
CN105093519A (zh) 一种电润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
CN110609384A (zh) 基于电润湿技术的可控制油墨运动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72444B (zh) 一种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7488614U (zh) 一种双稳态电润湿显示装置
CN110161675A (zh) 一种基于导电柱的电润湿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9207447B2 (en) Cell driven by electric field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7300763B (zh) 一种双稳态电润湿显示器件
CN210776027U (zh) 一种基于电润湿技术的可控制油墨运动的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