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1224A -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1224A
CN110841224A CN201911135787.1A CN201911135787A CN110841224A CN 110841224 A CN110841224 A CN 110841224A CN 201911135787 A CN201911135787 A CN 201911135787A CN 110841224 A CN110841224 A CN 110841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circular
holes
hol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57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41224B (zh
Inventor
许志峰
蒋忠亮
蒙佳宇
刘扬
邢逸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Xian Modern Chemi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11357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1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1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1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41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1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19/00Hand fire-extinguishers in which the extinguishing substance is expelled by an explosion; Exploding containers thrown into the fi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12/00Projectiles, missiles or m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the intended effect, or the material
    • F42B12/02Projectiles, missiles or m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the intended effect, or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or the intended effect
    • F42B12/36Projectiles, missiles or m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the intended effect, or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head or the intended effect for dispensing materials; for producing chemical or physical reaction; for signalling ;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下端弹簧为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下端弹簧的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下端弹簧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四圆平面,下端弹簧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下端弹簧的上端端点为第四上端点,下端弹簧的下端端点为第四下端点;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抛撒时,液相灭火剂装在本发明装置内不能立即雾化,液相灭火剂运动遇到的空气阻力大幅度减小,可以提高运动的平均速度,液相灭火剂逐渐被挤出,雾化形成云团,与原方案相比,由于灭火剂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抛撒云雾直径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抛撒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次抛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背景技术
灭火弹内部装填有灭火剂,通过抛撒炸药的爆炸驱动加载作用,灭火剂被抛撒到空气中,形成一定空间覆盖范围的云团,靠灭火挤形成的云团扑灭火焰。
灭火弹灭火的能力与灭火挤抛撒范围成正相关,增加灭火剂抛撒范围可以提高灭火弹的灭火能力。
关于炸药抛撒液体形成的云团直径大小,国内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郭学永等人在文献“装置参数对FAE云雾状态的影响”(含能材料,2002年12月,第10卷第4期162页)中报道:炸药抛撒液体形成云团的直径与炸药药量有一定关系,当抛撒炸药药量较少时,随着抛撒炸药药量的增加,液体抛撒后形成云团的直径相应增加,这是由于较大中心炸药量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在单位面积液相灭火剂上产生的压力要大,因此,推动液相灭火剂抛撒的初速度要大于中心炸药量小的壳体。但是,当抛撒炸药药量增加至一定量时,云雾速度的增幅减小,分析其原因认为,在较大中心装药产生的强冲击波作用下,液相灭火剂剥离破碎,形成灭火剂液滴群,其后液滴群开始膨胀,在膨胀过程中,其内液滴经历破碎、蒸发、碰撞聚合等复杂的效应,液体雾化形成云雾,形成云雾后气动阻力大幅度增大,云雾的速度随着空气阻力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因此,当抛撒炸药药量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抛撒药量,抛撒云团直径不再继续增大。
综上所述,灭火弹灭火能力随着抛撒云团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抛撒炸药药量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抛撒炸药量的量,抛撒云团直径已经不再增大。抛撒云团直径的上限,制约了灭火弹的灭火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液相灭火剂装在本发明装置内不能立即雾化,液相灭火剂运动时遇到的空气阻力大幅度减小,可以提高运动的平均速度,液相灭火剂逐渐被挤出,雾化形成云团,与原方案相比,由于灭火剂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抛撒云雾直径增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上端盖1、上端弹簧2、带孔壳体3、下端弹簧4、带孔下端盖5;
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外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上端连接有第一圆勾,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一圆环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带孔上端盖1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
上端弹簧2为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上端弹簧2的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二圆平面,上端弹簧2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上端弹簧2的上端端点为第二上端点,上端弹簧2的下端端点为第二下端点;
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端弹簧2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上端弹簧2的第二下端点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接触;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为第三内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带有第三上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下端面为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带有第三下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上端面为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每一圈第三圆形通孔均沿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四,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四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五,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五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六,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六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七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八,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八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九,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九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一,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四;
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壳体3位于带孔上端盖1外侧,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接触,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弹簧2的第二上端点接触;
下端弹簧4为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下端弹簧4的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四圆平面,下端弹簧4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下端弹簧4的上端端点为第四上端点,下端弹簧4的下端端点为第四下端点;
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弹簧4位于带孔壳体3内侧,下端弹簧4的第四下端点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接触;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外侧面为第五外圆柱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下端连接有第五圆勾,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五圆环体,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下端盖5位于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弹簧4的第四上端点接触;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25;
上端弹簧2为压缩状态,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下端弹簧4为压缩状态,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的第一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的第五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带孔壳体3放置在水平台上,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水平台垂直;
步骤2:将带孔上端盖1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向上;
步骤3:将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上端盖1上端;
步骤4:将带孔下端盖5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向下;
步骤5:将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下端盖5下端;
步骤6: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每发灭火弹壳体内部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与上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与下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均承受拉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上端弹簧2被压缩,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下端弹簧4被压缩,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套在灭火弹中心抛撒管外侧,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直至装满,再往灭火弹壳体内部装入液相灭火剂,本发明的装置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本发明的装置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液相灭火剂通过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进入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
步骤7:灭火弹的抛撒炸药爆炸后,抛撒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驱动本发明的装置,使得本发明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在向外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拉力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拉伸断裂,原本首尾相连的本发明的装置分解为独立的个体,每个本发明的装置与相邻的另外的本发明的装置相互连接的作用力消失,每个本发明的装置均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带孔上端盖1在上端弹簧2的挤压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孔下端盖5在下端弹簧4的挤压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的过程与本发明的装置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的过程同步进行,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由于被挤压,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中挤出,被挤出的液相灭火剂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
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端带有凸起,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端的凸起的上表面为圆球面;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外侧带有凸起,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外侧的凸起的外表面为圆球面;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带有凸起,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的凸起的下表面为圆球面。
带孔壳体3的靠近抛撒炸药一侧带有防护装置,带孔上端盖1的上表面带有周向均布的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上表面的圆柱形凸台上端带有滚子,滚子可以自由转动,滚子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下表面带有周向均布的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下表面的圆柱形凸台上端带有滚子,滚子可以自由转动,滚子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接触。
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的弹簧另一端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连接,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另一端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连接。
带孔壳体3的上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带孔壳体3的下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
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滑块,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连接的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安装的轨道中,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滑块,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连接的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带孔下端盖5下端安装的轨道中。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液相灭火剂进入本发明的装置的半封闭的空间内部,抛撒初始阶段,在抛撒炸药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作用下,本发明装置的速度与原方案中液相灭火剂初始抛撒速度一致,但由于液相灭火剂装在本发明装置内不能立即雾化,还保持液体状态,液相灭火剂的体积与原方案中雾化成云团的体积相比,大幅度减小,运动时遇到的空气阻力大幅度减小,因此,运动速度衰减的很慢,可以提高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一段时间后,本发明的装置内部的液相灭火剂逐渐被挤出,液相灭火剂随后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与原方案相比,由于灭火剂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抛撒云雾直径增加。实验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抛撒云团直径增加了1.7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带孔上端盖,2、上端弹簧,3、带孔壳体,4、下端弹簧,5、带孔下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进行的同等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上端盖1、上端弹簧2、带孔壳体3、下端弹簧4、带孔下端盖5;
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端带有凸起,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端的凸起的上表面为圆球面,带孔上端盖1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外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上端连接有第一圆勾,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一圆环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带孔上端盖1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
上端弹簧2为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上端弹簧2的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二圆平面,上端弹簧2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上端弹簧2的上端端点为第二上端点,上端弹簧2的下端端点为第二下端点;
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端弹簧2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上端弹簧2的第二下端点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接触;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外侧带有凸起,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外侧的凸起的外表面为圆球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为第三内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带有第三上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下端面为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带有第三下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上端面为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每一圈第三圆形通孔均沿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四,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四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五,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五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六,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六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七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八,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八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九,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九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一,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四;
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壳体3位于带孔上端盖1外侧,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接触,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弹簧2的第二上端点接触;
下端弹簧4为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下端弹簧4的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四圆平面,下端弹簧4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下端弹簧4的上端端点为第四上端点,下端弹簧4的下端端点为第四下端点;
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弹簧4位于带孔壳体3内侧,下端弹簧4的第四下端点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接触;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带有凸起,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的凸起的下表面为圆球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外侧面为第五外圆柱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下端连接有第五圆勾,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五圆环体,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下端盖5位于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弹簧4的第四上端点接触;
由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端的凸起的上表面为圆球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外侧的凸起的外表面为圆球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的凸起的下表面为圆球面,本发明的外表面构成了一个类似球体的结构,在超音速状态下,进行抛撒时,由于轴向速度大,若本发明的气动外形差,轴向气动阻力大,本发明在轴向上运动的速度波动较大,本发明的轴向速度差异较大,无法形成连续可靠云团。通过外表面构成了一个类似球体的结构,使得本发明具有好的气动外形,轴向气动阻力小,本发明在轴向上运动的速度波动较小,本发明的轴向速度差异较小,容易形成连续可靠云团。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慢,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少,由于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需要连成一片,这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由于挤出的量少,导致云团宏观上不连续,即云团断断续续的状态,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大于1:25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大,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可以连成一片,达到实验效果。
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快,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多,由于液相灭火剂的量一定,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越快,液相灭火剂完全挤出的时间越短,由于液相灭火剂在短时间内被挤出,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小于1:20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小,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同理,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
上端弹簧2为压缩状态,压缩状态下上端弹簧2的弹力与上端弹簧2的压缩量成正比,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短,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小,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小,无法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的浪费,无法达到最好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超过1:1.7时,液相灭火剂可以全部挤出来,避免了浪费,保障了产品的效果。
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长,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大,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大,短时间内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挤出速度太快,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低于1:1.5时,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下端弹簧4为压缩状态,同理,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当抛撒炸药爆炸后,驱动本发明向外运动,本发明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后,本发明才分解为独立的个体,进而独自向外运动,若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不发生断裂,若干个本发明连在一起,无法均匀的独立的向外运动,就无法形成均匀连续的云团,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小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断裂可靠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在抛撒炸药爆炸前,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承受上端弹簧2的弹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同时承受发射及运动过载下的过载载荷,如果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过小,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在抛撒炸药爆炸前,便发生断裂,导致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导致液相灭火剂被挤出,这是本发明的装置内部不再有液相灭火剂,抛撒炸药起爆后,本发明不再起作用,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大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越小,加工难度越大,加工成本越高,由于本发明在产品中大量使用,需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因此,对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评价标准主要三项:抛撒时断裂可靠性、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加工成本的经济性。根据这三项的重要性,分别对着三项评价标准制定分值:
抛撒时断裂可靠性:抛撒时断裂可靠,20分,抛撒时存在不断裂的,-20分;
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过载作用下安全,30分,过载作用下破坏,-30分;
加工成本的经济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费低于200元,30分;加工费200~300元,20分;加工费300~400元,10分;加工费超过400元,0分。
将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分为以下几个区间:0.8~1.3mm,1.3~1.8mm,1.8~2.3mm,2.3~2.8mm,2.8~3.3mm,3.3~3.8mm。
分别对以上几个区间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进行实验,并按照以上三项标准进行评价,获得分值如下:
Figure BDA0002279556380000141
通过实验发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时,获得分值最高,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的第一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的第五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带孔壳体3放置在水平台上,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水平台垂直;
步骤2:将带孔上端盖1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向上;
步骤3:将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上端盖1上端;
步骤4:将带孔下端盖5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向下;
步骤5:将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下端盖5下端;
步骤6: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每发灭火弹壳体内部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与上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与下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均承受拉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上端弹簧2被压缩,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下端弹簧4被压缩,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套在灭火弹中心抛撒管外侧,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直至装满,再往灭火弹壳体内部装入液相灭火剂,本发明的装置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本发明的装置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液相灭火剂通过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进入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
步骤7:灭火弹的抛撒炸药爆炸后,抛撒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驱动本发明的装置,使得本发明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在向外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拉力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拉伸断裂,原本首尾相连的本发明的装置分解为独立的个体,每个本发明的装置与相邻的另外的本发明的装置相互连接的作用力消失,每个本发明的装置均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带孔上端盖1在上端弹簧2的挤压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孔下端盖5在下端弹簧4的挤压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的过程与本发明的装置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的过程同步进行,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由于被挤压,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中挤出,被挤出的液相灭火剂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
分别进行原方案抛撒实验1次和使用本发明的抛撒实验10次,液体装药量500公斤,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实验状态 抛撒云团直径,m
原方案抛撒实验 21.6
使用本发明的第1次抛撒实验 36.9
使用本发明的第2次抛撒实验 40.3
使用本发明的第3次抛撒实验 37.1
使用本发明的第4次抛撒实验 36.7
使用本发明的第5次抛撒实验 36.8
使用本发明的第6次抛撒实验 39.6
使用本发明的第7次抛撒实验 39.1
使用本发明的第8次抛撒实验 38.1
使用本发明的第9次抛撒实验 36.7
使用本发明的第10次抛撒实验 39.2
分析可知,与原方案相比,使用本发明后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液相灭火剂进入本发明的装置的半封闭的空间内部,抛撒初始阶段,在抛撒炸药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作用下,本发明装置的速度与原方案中液相灭火剂初始抛撒速度一致,但由于液相灭火剂装在本发明装置内不能立即雾化,还保持液体状态,液相灭火剂的体积与原方案中雾化成云团的体积相比,大幅度减小,运动时遇到的空气阻力大幅度减小,因此,运动速度衰减的很慢,可以提高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一段时间后,本发明的装置内部的液相灭火剂逐渐被挤出,液相灭火剂随后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与原方案相比,由于灭火剂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抛撒云雾直径增加。实验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上端盖1、上端弹簧2、带孔壳体3、下端弹簧4、带孔下端盖5;
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外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上端连接有第一圆勾,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一圆环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带孔上端盖1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
上端弹簧2为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上端弹簧2的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二圆平面,上端弹簧2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上端弹簧2的上端端点为第二上端点,上端弹簧2的下端端点为第二下端点;
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端弹簧2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上端弹簧2的第二下端点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接触;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为第三内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带有第三上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下端面为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带有第三下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上端面为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每一圈第三圆形通孔均沿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四,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四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五,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五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六,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六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七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八,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八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九,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九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一,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四;
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壳体3位于带孔上端盖1外侧,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接触,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弹簧2的第二上端点接触;
下端弹簧4为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下端弹簧4的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四圆平面,下端弹簧4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下端弹簧4的上端端点为第四上端点,下端弹簧4的下端端点为第四下端点;
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弹簧4位于带孔壳体3内侧,下端弹簧4的第四下端点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接触;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外侧面为第五外圆柱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下端连接有第五圆勾,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五圆环体,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下端盖5位于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弹簧4的第四上端点接触;
带孔壳体3的靠近抛撒炸药一侧带有防护装置,带孔上端盖1的上表面带有周向均布的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上表面的圆柱形凸台上端带有滚子,滚子可以自由转动,滚子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下表面带有周向均布的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下表面的圆柱形凸台上端带有滚子,滚子可以自由转动,滚子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接触;
通过滚子约束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的轴向运动,避免出现运动方向倾斜,避免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运动过程中卡死的现象发生,确保了本发明功能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带孔壳体3的靠近抛撒炸药一侧带有防护装置,使得本发明适合大装药量壳体抛撒的使用,因为随着装药量增大,抛撒药量增大,抛撒药量增大后对本发明的冲击作用力大幅度增加,若无防护,一旦在抛撒炸药爆炸的冲击作用下本发明破坏,将失去应有的功能,通过增加防护,使得本发明具有大抛撒药量下正常作用的功能,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慢,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少,由于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需要连成一片,这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由于挤出的量少,导致云团宏观上不连续,即云团断断续续的状态,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大于1:25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大,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可以连成一片,达到实验效果。
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快,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多,由于液相灭火剂的量一定,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越快,液相灭火剂完全挤出的时间越短,由于液相灭火剂在短时间内被挤出,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小于1:20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小,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同理,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
上端弹簧2为压缩状态,压缩状态下上端弹簧2的弹力与上端弹簧2的压缩量成正比,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短,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小,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小,无法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的浪费,无法达到最好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超过1:1.7时,液相灭火剂可以全部挤出来,避免了浪费,保障了产品的效果。
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长,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大,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大,短时间内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挤出速度太快,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低于1:1.5时,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下端弹簧4为压缩状态,同理,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当抛撒炸药爆炸后,驱动本发明向外运动,本发明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后,本发明才分解为独立的个体,进而独自向外运动,若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不发生断裂,若干个本发明连在一起,无法均匀的独立的向外运动,就无法形成均匀连续的云团,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小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断裂可靠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在抛撒炸药爆炸前,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承受上端弹簧2的弹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同时承受发射及运动过载下的过载载荷,如果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过小,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在抛撒炸药爆炸前,便发生断裂,导致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导致液相灭火剂被挤出,这是本发明的装置内部不再有液相灭火剂,抛撒炸药起爆后,本发明不再起作用,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大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越小,加工难度越大,加工成本越高,由于本发明在产品中大量使用,需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因此,对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评价标准主要三项:抛撒时断裂可靠性、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加工成本的经济性。根据这三项的重要性,分别对着三项评价标准制定分值:
抛撒时断裂可靠性:抛撒时断裂可靠,20分,抛撒时存在不断裂的,-20分;
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过载作用下安全,30分,过载作用下破坏,-30分;
加工成本的经济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费低于200元,30分;加工费200~300元,20分;加工费300~400元,10分;加工费超过400元,0分。
将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分为以下几个区间:0.8~1.3mm,1.3~1.8mm,1.8~2.3mm,2.3~2.8mm,2.8~3.3mm,3.3~3.8mm。
分别对以上几个区间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进行实验,并按照以上三项标准进行评价,获得分值如下:
Figure BDA0002279556380000231
通过实验发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时,获得分值最高,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的第一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的第五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带孔壳体3放置在水平台上,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水平台垂直;
步骤2:将带孔上端盖1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向上;
步骤3:将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上端盖1上端;
步骤4:将带孔下端盖5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向下;
步骤5:将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下端盖5下端;
步骤6: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每发灭火弹壳体内部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与上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与下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均承受拉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上端弹簧2被压缩,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下端弹簧4被压缩,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套在灭火弹中心抛撒管外侧,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直至装满,再往灭火弹壳体内部装入液相灭火剂,本发明的装置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本发明的装置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液相灭火剂通过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进入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
步骤7:灭火弹的抛撒炸药爆炸后,抛撒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驱动本发明的装置,使得本发明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在向外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拉力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拉伸断裂,原本首尾相连的本发明的装置分解为独立的个体,每个本发明的装置与相邻的另外的本发明的装置相互连接的作用力消失,每个本发明的装置均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带孔上端盖1在上端弹簧2的挤压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孔下端盖5在下端弹簧4的挤压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的过程与本发明的装置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的过程同步进行,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由于被挤压,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中挤出,被挤出的液相灭火剂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
分别进行原方案抛撒实验1次和使用本发明的抛撒实验10次,液体装药量500公斤,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279556380000241
Figure BDA0002279556380000251
分析可知,与原方案相比,使用本发明后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液相灭火剂进入本发明的装置的半封闭的空间内部,抛撒初始阶段,在抛撒炸药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作用下,本发明装置的速度与原方案中液相灭火剂初始抛撒速度一致,但由于液相灭火剂装在本发明装置内不能立即雾化,还保持液体状态,液相灭火剂的体积与原方案中雾化成云团的体积相比,大幅度减小,运动时遇到的空气阻力大幅度减小,因此,运动速度衰减的很慢,可以提高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一段时间后,本发明的装置内部的液相灭火剂逐渐被挤出,液相灭火剂随后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与原方案相比,由于灭火剂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抛撒云雾直径增加。实验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上端盖1、上端弹簧2、带孔壳体3、下端弹簧4、带孔下端盖5;
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外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上端连接有第一圆勾,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一圆环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带孔上端盖1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
上端弹簧2为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上端弹簧2的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二圆平面,上端弹簧2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上端弹簧2的上端端点为第二上端点,上端弹簧2的下端端点为第二下端点;
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端弹簧2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上端弹簧2的第二下端点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接触;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为第三内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带有第三上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下端面为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带有第三下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上端面为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每一圈第三圆形通孔均沿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四,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四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五,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五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六,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六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七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八,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八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九,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九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一,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四;
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壳体3位于带孔上端盖1外侧,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接触,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弹簧2的第二上端点接触;
下端弹簧4为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下端弹簧4的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四圆平面,下端弹簧4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下端弹簧4的上端端点为第四上端点,下端弹簧4的下端端点为第四下端点;
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弹簧4位于带孔壳体3内侧,下端弹簧4的第四下端点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接触;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外侧面为第五外圆柱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下端连接有第五圆勾,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五圆环体,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下端盖5位于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弹簧4的第四上端点接触;
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的弹簧另一端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连接,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另一端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连接;本发明用于凝胶状态灭火剂抛撒壳体时,由于灭火剂处于凝胶状态,黏性较大,流动性较差,因此,在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通过多加的弹簧增加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挤压内部灭火剂的驱动力,使得灭火剂可以尽可能的挤出来,抛撒形成云团,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的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均处于拉伸状态。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慢,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少,由于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需要连成一片,这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由于挤出的量少,导致云团宏观上不连续,即云团断断续续的状态,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大于1:25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大,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可以连成一片,达到实验效果。
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快,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多,由于液相灭火剂的量一定,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越快,液相灭火剂完全挤出的时间越短,由于液相灭火剂在短时间内被挤出,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小于1:20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小,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同理,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
上端弹簧2为压缩状态,压缩状态下上端弹簧2的弹力与上端弹簧2的压缩量成正比,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短,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小,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小,无法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的浪费,无法达到最好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超过1:1.7时,液相灭火剂可以全部挤出来,避免了浪费,保障了产品的效果。
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长,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大,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大,短时间内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挤出速度太快,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低于1:1.5时,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下端弹簧4为压缩状态,同理,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当抛撒炸药爆炸后,驱动本发明向外运动,本发明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后,本发明才分解为独立的个体,进而独自向外运动,若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不发生断裂,若干个本发明连在一起,无法均匀的独立的向外运动,就无法形成均匀连续的云团,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小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断裂可靠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在抛撒炸药爆炸前,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承受上端弹簧2的弹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同时承受发射及运动过载下的过载载荷,如果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过小,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在抛撒炸药爆炸前,便发生断裂,导致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导致液相灭火剂被挤出,这是本发明的装置内部不再有液相灭火剂,抛撒炸药起爆后,本发明不再起作用,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大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越小,加工难度越大,加工成本越高,由于本发明在产品中大量使用,需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因此,对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评价标准主要三项:抛撒时断裂可靠性、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加工成本的经济性。根据这三项的重要性,分别对着三项评价标准制定分值:
抛撒时断裂可靠性:抛撒时断裂可靠,20分,抛撒时存在不断裂的,-20分;
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过载作用下安全,30分,过载作用下破坏,-30分;
加工成本的经济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费低于200元,30分;加工费200~300元,20分;加工费300~400元,10分;加工费超过400元,0分。
将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分为以下几个区间:0.8~1.3mm,1.3~1.8mm,1.8~2.3mm,2.3~2.8mm,2.8~3.3mm,3.3~3.8mm。
分别对以上几个区间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进行实验,并按照以上三项标准进行评价,获得分值如下:
Figure BDA0002279556380000321
通过实验发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时,获得分值最高,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的第一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的第五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带孔壳体3放置在水平台上,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水平台垂直;
步骤2:将带孔上端盖1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向上;
步骤3:将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上端盖1上端;
步骤4:将带孔下端盖5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向下;
步骤5:将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下端盖5下端;
步骤6: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每发灭火弹壳体内部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与上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与下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均承受拉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上端弹簧2被压缩,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下端弹簧4被压缩,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套在灭火弹中心抛撒管外侧,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直至装满,再往灭火弹壳体内部装入液相灭火剂,本发明的装置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本发明的装置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液相灭火剂通过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进入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
步骤7:灭火弹的抛撒炸药爆炸后,抛撒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驱动本发明的装置,使得本发明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在向外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拉力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拉伸断裂,原本首尾相连的本发明的装置分解为独立的个体,每个本发明的装置与相邻的另外的本发明的装置相互连接的作用力消失,每个本发明的装置均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带孔上端盖1在上端弹簧2的挤压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孔下端盖5在下端弹簧4的挤压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的过程与本发明的装置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的过程同步进行,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由于被挤压,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中挤出,被挤出的液相灭火剂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
分别进行原方案抛撒实验1次和使用本发明的抛撒实验10次,液体装药量500公斤,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实验状态 抛撒云团直径,m
原方案抛撒实验 21.6
使用本发明的第1次抛撒实验 37.8
使用本发明的第2次抛撒实验 40.2
使用本发明的第3次抛撒实验 37.2
使用本发明的第4次抛撒实验 36.5
使用本发明的第5次抛撒实验 36.9
使用本发明的第6次抛撒实验 37.6
使用本发明的第7次抛撒实验 38.2
使用本发明的第8次抛撒实验 38.3
使用本发明的第9次抛撒实验 39.5
使用本发明的第10次抛撒实验 36.8
分析可知,与原方案相比,使用本发明后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液相灭火剂进入本发明的装置的半封闭的空间内部,抛撒初始阶段,在抛撒炸药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作用下,本发明装置的速度与原方案中液相灭火剂初始抛撒速度一致,但由于液相灭火剂装在本发明装置内不能立即雾化,还保持液体状态,液相灭火剂的体积与原方案中雾化成云团的体积相比,大幅度减小,运动时遇到的空气阻力大幅度减小,因此,运动速度衰减的很慢,可以提高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一段时间后,本发明的装置内部的液相灭火剂逐渐被挤出,液相灭火剂随后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与原方案相比,由于灭火剂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抛撒云雾直径增加。实验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上端盖1、上端弹簧2、带孔壳体3、下端弹簧4、带孔下端盖5;
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外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上端连接有第一圆勾,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一圆环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带孔上端盖1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
上端弹簧2为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上端弹簧2的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二圆平面,上端弹簧2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上端弹簧2的上端端点为第二上端点,上端弹簧2的下端端点为第二下端点;
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端弹簧2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上端弹簧2的第二下端点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接触;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为第三内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带有第三上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下端面为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带有第三下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上端面为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每一圈第三圆形通孔均沿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四,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四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五,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五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六,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六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七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八,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八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九,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九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一,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四;
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壳体3位于带孔上端盖1外侧,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接触,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弹簧2的第二上端点接触;
下端弹簧4为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下端弹簧4的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四圆平面,下端弹簧4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下端弹簧4的上端端点为第四上端点,下端弹簧4的下端端点为第四下端点;
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弹簧4位于带孔壳体3内侧,下端弹簧4的第四下端点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接触;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外侧面为第五外圆柱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下端连接有第五圆勾,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五圆环体,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下端盖5位于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弹簧4的第四上端点接触;
带孔壳体3的上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带孔壳体3的下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
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滑块,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连接的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安装的轨道中,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滑块,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连接的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带孔下端盖5下端安装的轨道中;
本发明适用于高过载发射平台的液相抛撒壳体使用,带孔壳体3的上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带孔壳体3的下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使得本发明在收到较高轴向过载时,两端均处于防护状态,避免由于高过载造成的破坏,确保了本发明功能正常发挥。
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滑块,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连接的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安装的轨道中,带孔壳体3、连杆、滑块、带孔上端盖1上端的轨道四个零件组成了双滑块四杆机构,在该机构中,当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时,滑块在带孔上端盖1上端的轨道中运动,由滑块约束带孔上端盖1的运动,使其轴线始终与带孔壳体3的轴线重合,避免带孔上端盖1由于运动倾斜导致的卡死,保证了本发明功能的顺利发挥。本发明下端的双滑块四杆机构工作原理与上端一致。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慢,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少,由于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需要连成一片,这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由于挤出的量少,导致云团宏观上不连续,即云团断断续续的状态,达不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小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大于1:25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大,液相灭火剂抛撒后形成的云团可以连成一片,达到实验效果。
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速度较快,即单位时间内,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量较多,由于液相灭火剂的量一定,液相灭火剂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中挤出的越快,液相灭火剂完全挤出的时间越短,由于液相灭火剂在短时间内被挤出,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太大时,影响产品最终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小于1:20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足够小,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
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同理,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25;
本实施例中,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
上端弹簧2为压缩状态,压缩状态下上端弹簧2的弹力与上端弹簧2的压缩量成正比,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短,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小,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小,无法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的浪费,无法达到最好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超过1:1.7时,液相灭火剂可以全部挤出来,避免了浪费,保障了产品的效果。
若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太长,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运动的力太大,导致带孔上端盖1向下运动的力太大,短时间内将液相灭火剂全部挤出来,导致液相灭火剂挤出速度太快,这时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运动的时间较短,运动的距离较短,导致液相灭火剂雾化后形成云团的直径较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实验发现,当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低于1:1.5时,液相灭火剂抛撒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形成直径较大的云团,达到实验效果。
因此,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下端弹簧4为压缩状态,同理,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本实施例中,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可靠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当抛撒炸药爆炸后,驱动本发明向外运动,本发明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断裂后,本发明才分解为独立的个体,进而独自向外运动,若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时不发生断裂,若干个本发明连在一起,无法均匀的独立的向外运动,就无法形成均匀连续的云团,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小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抛撒断裂可靠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在抛撒炸药爆炸前,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承受上端弹簧2的弹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同时承受发射及运动过载下的过载载荷,如果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过小,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在抛撒炸药爆炸前,便发生断裂,导致上端弹簧2挤压带孔上端盖1,导致液相灭火剂被挤出,这是本发明的装置内部不再有液相灭火剂,抛撒炸药起爆后,本发明不再起作用,影响产品效果。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较大时,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较高,能满足产品的效果。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成本的经济性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有直接关系,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越小,加工难度越大,加工成本越高,由于本发明在产品中大量使用,需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因此,对关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评价标准主要三项:抛撒时断裂可靠性、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加工成本的经济性。根据这三项的重要性,分别对着三项评价标准制定分值:
抛撒时断裂可靠性:抛撒时断裂可靠,20分,抛撒时存在不断裂的,-20分;
过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过载作用下安全,30分,过载作用下破坏,-30分;
加工成本的经济性: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加工费低于200元,30分;加工费200~300元,20分;加工费300~400元,10分;加工费超过400元,0分。
将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分为以下几个区间:0.8~1.3mm,1.3~1.8mm,1.8~2.3mm,2.3~2.8mm,2.8~3.3mm,3.3~3.8mm。
分别对以上几个区间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进行实验,并按照以上三项标准进行评价,获得分值如下:
通过实验发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时,获得分值最高,因此,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
本实施例中,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的第一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同理,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的第五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本实施例中,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mm。
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带孔壳体3放置在水平台上,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水平台垂直;
步骤2:将带孔上端盖1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向上;
步骤3:将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上端盖1上端;
步骤4:将带孔下端盖5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向下;
步骤5:将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下端盖5下端;
步骤6: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每发灭火弹壳体内部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与上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与下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均承受拉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上端弹簧2被压缩,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下端弹簧4被压缩,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套在灭火弹中心抛撒管外侧,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直至装满,再往灭火弹壳体内部装入液相灭火剂,本发明的装置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本发明的装置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液相灭火剂通过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进入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
步骤7:灭火弹的抛撒炸药爆炸后,抛撒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驱动本发明的装置,使得本发明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在向外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拉力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拉伸断裂,原本首尾相连的本发明的装置分解为独立的个体,每个本发明的装置与相邻的另外的本发明的装置相互连接的作用力消失,每个本发明的装置均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带孔上端盖1在上端弹簧2的挤压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孔下端盖5在下端弹簧4的挤压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的过程与本发明的装置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的过程同步进行,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由于被挤压,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中挤出,被挤出的液相灭火剂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
分别进行原方案抛撒实验1次和使用本发明的抛撒实验10次,液体装药量500公斤,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实验状态 抛撒云团直径,m
原方案抛撒实验 21.6
使用本发明的第1次抛撒实验 36.7
使用本发明的第2次抛撒实验 41.2
使用本发明的第3次抛撒实验 38.3
使用本发明的第4次抛撒实验 36.9
使用本发明的第5次抛撒实验 36.9
使用本发明的第6次抛撒实验 38.2
使用本发明的第7次抛撒实验 39.5
使用本发明的第8次抛撒实验 39.1
使用本发明的第9次抛撒实验 39.5
使用本发明的第10次抛撒实验 40.2
分析可知,与原方案相比,使用本发明后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液相灭火剂进入本发明的装置的半封闭的空间内部,抛撒初始阶段,在抛撒炸药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作用下,本发明装置的速度与原方案中液相灭火剂初始抛撒速度一致,但由于液相灭火剂装在本发明装置内不能立即雾化,还保持液体状态,液相灭火剂的体积与原方案中雾化成云团的体积相比,大幅度减小,运动时遇到的空气阻力大幅度减小,因此,运动速度衰减的很慢,可以提高运动的平均速度。运动一段时间后,本发明的装置内部的液相灭火剂逐渐被挤出,液相灭火剂随后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与原方案相比,由于灭火剂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加,抛撒云雾直径增加。实验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抛撒云团直径增加到1.7倍以上。

Claims (5)

1.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孔上端盖(1)、上端弹簧(2)、带孔壳体(3)、下端弹簧(4)、带孔下端盖(5);
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下端面为第一下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外侧面为第一外圆柱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上端连接有第一圆勾,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一圆环体,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上端盖(1)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上端盖(1)的每一圈第一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带孔上端盖(1)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
上端弹簧(2)为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上端弹簧(2)的第二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二圆平面,上端弹簧(2)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上端弹簧(2)的上端端点为第二上端点,上端弹簧(2)的下端端点为第二下端点;
上端弹簧(2)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上端弹簧(2)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上端弹簧(2)的第二下端点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接触;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内侧面为第三内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带有第三上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下端面为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下端带有第三下端内法兰,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上端面为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每一圈第三圆形通孔均沿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四,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四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五,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五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六,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六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七,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七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八,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八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九,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九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一,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一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二,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二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三,带孔壳体(3)的从上至下的第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的轴线距离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上端面距离为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的十六分之十四;
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壳体(3)位于带孔上端盖(1)外侧,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接触,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同心圆环面与上端弹簧(2)的第二上端点接触;
下端弹簧(4)为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下端弹簧(4)的第四螺旋上升回转体的螺旋回转轴线为直线,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截面为第四圆平面,下端弹簧(4)为圆柱丝螺旋回转缠绕状态,下端弹簧(4)的上端端点为第四上端点,下端弹簧(4)的下端端点为第四下端点;
下端弹簧(4)的螺旋回转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下端弹簧(4)位于带孔壳体(3)内侧,下端弹簧(4)的第四下端点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同心圆环面接触;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外侧面为第五外圆柱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下端连接有第五圆勾,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为右侧带有缺口的第五圆环体,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圆心均在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上,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一,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五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十,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六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九,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七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八,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八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七,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九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六,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五,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四,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二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三,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三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二,带孔下端盖(5)的从外向内的第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分布圆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的十五分之一,带孔下端盖(5)的每一圈第五圆形通孔均沿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均匀分布;
带孔下端盖(5)的回转体轴线与带孔上端盖(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带孔下端盖(5)位于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内圆柱面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弹簧(4)的第四上端点接触;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一圆形通孔,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上带有从外向内的十四圈第五圆形通孔,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的直径与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外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20~25;
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上带有从上至下的十三圈第三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直径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20~25;
上端弹簧(2)为压缩状态,上端弹簧(2)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下端弹簧(4)为压缩状态,下端弹簧(4)压缩前的自然伸长状态的轴向尺寸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轴向高度之比为1:1.5~1.7;
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一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的第一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中心带有第五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为2.3~2.8mm,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的第五圆环体截面积直径为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的直径的2倍。
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带孔壳体(3)放置在水平台上,带孔壳体(3)的回转体轴线与水平台垂直;
步骤2:将带孔上端盖(1)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向上;
步骤3:将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上端弹簧(2)放置在带孔上端盖(1)上端;
步骤4:将带孔下端盖(5)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向下;
步骤5:将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壳体(3)内部,下端弹簧(4)放置在带孔下端盖(5)下端;
步骤6: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每发灭火弹壳体内部放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若干个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一个环,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与上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与下端相邻的另一个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连接,每个本发明的装置的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均承受拉力,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上端弹簧(2)被压缩,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勾在拉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下端弹簧(4)被压缩,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套在灭火弹中心抛撒管外侧,本发明的装置放置在灭火弹壳体内部直至装满,再往灭火弹壳体内部装入液相灭火剂,本发明的装置与液相灭火剂混在一起,本发明的装置的周围均为液相灭火剂,液相灭火剂通过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进入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
步骤7:灭火弹的抛撒炸药爆炸后,抛撒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驱动本发明的装置,使得本发明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本发明的装置首尾相连组成的环在向外运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拉力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柱形凸台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柱形凸台拉伸断裂,原本首尾相连的本发明的装置分解为独立的个体,每个本发明的装置与相邻的另外的本发明的装置相互连接的作用力消失,每个本发明的装置均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带孔上端盖(1)在上端弹簧(2)的挤压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孔下端盖(5)在下端弹簧(4)的挤压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贴合的过程与本发明的装置沿着灭火弹径向向外运动的过程同步进行,带孔壳体(3)、带孔上端盖(1)和带孔下端盖(5)组成的圆柱体空间内部的液相灭火剂,由于被挤压,从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形通孔、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形通孔和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形通孔中挤出,被挤出的液相灭火剂与空气对流运动,雾化形成云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孔上端盖(1)为第一圆板,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上端盖(1)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圆平面,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端带有凸起,带孔上端盖(1)的第一上端圆平面上端的凸起的上表面为圆球面;
带孔壳体(3)为第三圆筒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为回转体,带孔壳体(3)的第三圆筒体外侧面为第三外圆柱面,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外侧带有凸起,带孔壳体(3)的第三外圆柱面外侧的凸起的外表面为圆球面;
带孔下端盖(5)为第五圆板,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圆板为回转体,带孔下端盖(5)的上端面为第五上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下端面为第五下端圆平面,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带有凸起,带孔下端盖(5)的第五下端圆平面下端的凸起的下表面为圆球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孔壳体(3)的靠近抛撒炸药一侧带有防护装置,带孔上端盖(1)的上表面带有周向均布的圆柱形凸台,带孔上端盖(1)的上表面的圆柱形凸台上端带有滚子,滚子可以自由转动,滚子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接触,带孔下端盖(5)的下表面带有周向均布的圆柱形凸台,带孔下端盖(5)的下表面的圆柱形凸台上端带有滚子,滚子可以自由转动,滚子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带孔上端盖(1)的下表面连接的弹簧另一端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下端内法兰连接,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有周向均布的若干个弹簧,带孔下端盖(5)的上表面连接的弹簧另一端与带孔壳体(3)的第三上端内法兰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孔壳体(3)的上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带孔壳体(3)的下端外侧带有环向防护装置;
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滑块,带孔壳体(3)的上端内侧连接的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带孔上端盖(1)上端安装的轨道中,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通过铰链与连杆连接,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通过铰链连接的连杆另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有滑块,带孔壳体(3)的下端内侧连接的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带孔下端盖(5)下端安装的轨道中。
CN201911135787.1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Active CN110841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5787.1A CN110841224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5787.1A CN110841224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1224A true CN110841224A (zh) 2020-02-28
CN110841224B CN110841224B (zh) 2021-01-05

Family

ID=69602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5787.1A Active CN110841224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12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7305B (zh) * 2020-08-13 2021-07-27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一种通过质心位置调节进行自动翻转的十吨级液相材料装填壳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6515A1 (en) * 1992-09-22 1994-03-31 Vladimir Dmitrievich Zakhmatov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CN2249097Y (zh) * 1995-11-02 1997-03-12 齐继平 礼花弹纸壳制成的灭火弹
CN1200304A (zh) * 1997-05-23 1998-12-02 黄建明 灭火弹的改良构造
RU2275583C2 (ru) * 2004-04-02 2006-04-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Версия"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объектом, оснащенным системой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и поражения атакующ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боеприпас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2878870A (zh) * 2012-10-24 2013-01-16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灭火子母火箭弹
CN104590563A (zh) * 2013-10-31 2015-05-06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自控连接抛撒装置
CN104740812A (zh) * 2013-12-25 2015-07-01 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灭火弹的控制方法
CN208511750U (zh) * 2018-04-26 2019-02-19 西北工业大学 机载消防灭火弹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6515A1 (en) * 1992-09-22 1994-03-31 Vladimir Dmitrievich Zakhmatov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CN2249097Y (zh) * 1995-11-02 1997-03-12 齐继平 礼花弹纸壳制成的灭火弹
CN1200304A (zh) * 1997-05-23 1998-12-02 黄建明 灭火弹的改良构造
RU2275583C2 (ru) * 2004-04-02 2006-04-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центр "Версия"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с объектом, оснащенным системой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и поражения атакующих элементов, боеприпас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2878870A (zh) * 2012-10-24 2013-01-16 晋西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灭火子母火箭弹
CN104590563A (zh) * 2013-10-31 2015-05-06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多功能自控连接抛撒装置
CN104740812A (zh) * 2013-12-25 2015-07-01 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 一种灭火弹的控制方法
CN208511750U (zh) * 2018-04-26 2019-02-19 西北工业大学 机载消防灭火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1224B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1224B (zh) 一种液相装药用机械式二次抛撒装置
US11022410B2 (en) Shaped charge li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881148B1 (en) Unidirectional, sprinkler-type,high-explosive-fragmentation-free fire-extinguishing bomb
WO2013130158A1 (en) Shot shells with performance-enhancing absorbers
CN108744354B (zh) 一种机载灭火弹
US4938143A (en) Booster shaped for high-efficiency detonating
CN111473695B (zh) 一种适应300m/s落速的燃料抛撒装置
CN110639149A (zh) 一种无压灭火降温弹及其灭火方法
CN106075775A (zh) 一种手投式灭火弹
CN110665143B (zh) 一种双保险导爆的空投式森林灭火弹
CN212914300U (zh) 一种发射型消防灭火弹
CN1278751C (zh) 连环子母灭火弹
CN2793676Y (zh) 烟花爆竹药物制成品安全自毁装置
CN210426266U (zh) 一种云爆扫雷弹
CN113048847A (zh) 一种基于多点火位的梯度式均匀起爆中心爆管
CN111773579A (zh) 一种具有精修控制功能的灭火航弹
CN107720109B (zh) 一种无人机载农药弹投放装置
CN202777540U (zh) 一种森林灭火弹中心爆管及森林灭火弹
RU18291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тушения лесных пожаров "гидра"
CN217162941U (zh) 一种便于生产的可发射型消防用灭火弹
RU2284452C1 (ru) Разовая бомбовая кассета
CN105444627A (zh) 一种火箭灭火弹的战斗部
RU2254548C1 (ru) Способ кумулятив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конденсированную среду
AU601035B2 (en) Booster shaped for high-efficiency detonating
RU2780312C2 (ru) Способ тушения лесных пожаров путём сбрасывания с вертолёта легкоразрушающихся бумажных пакетов с водой, содержащ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активные вещества, объёмом 0.5-2.0 л, в количестве до тысяч пакет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