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3012A -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3012A
CN110833012A CN201911201474.1A CN201911201474A CN110833012A CN 110833012 A CN110833012 A CN 110833012A CN 201911201474 A CN201911201474 A CN 201911201474A CN 110833012 A CN110833012 A CN 110833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s
sowing
mixed
pine forest
recovering vege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14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3012B (zh
Inventor
伍小刚
孙晓铭
唐天文
潘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12014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3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3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3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3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3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对火烧迹地内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萌枝进行分级修剪,种植穴内种植土采用壤土、腐殖质、保水剂混合。(2)选用的灌木类种子进行第一阶段播种,播种后喷施按照1:50的倍率进行稀释的液态地膜。(3)播种高山松种子。(4)在每年7‑8月份,采用芸苔素0.05mg‑0.1mg/L+细胞分裂素0.6mg‑1mg/L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施。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物种的天然更新能力,提高高山松的成活率、保存率,促进萌蘖,使其尽快形成复层混交林。

Description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山松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在四川西部、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均有大面积分布。为阳性树种,多分布于阳坡、半阳坡。高山松为深根性喜光树种,生长迅速,幼树(苗)阶段表现明显喜光,4年左右即不耐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适于深厚的酸性土壤,但在碱性土壤和贫瘠石栎土上亦能生长,具有耐旱、耐旱、耐贫瘠强的特点。
高山松一般火烧的次年即有大量幼苗产生,如果火灾发生在春季的较早月份,则当年就有幼苗发生,火后1-4年是高山松种子萌发,幼苗大量发生时期,但由于高山松林区海拔高,冬季气温低,冬春干旱,火烧后地表裸露,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恶劣的气候条件致使火烧迹地恢复早期幼苗死亡率极高,4-5年生幼苗成活率才逐渐升高,但新萌发幼苗的数量却趋于减少。因此,提高早期幼苗成活率是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关键。
高山松林一般会有川滇高山栎混交,川滇高山栎为硬叶常绿阔叶树种,其抗火性强,树皮厚,耐火烧,因此多为火烧后的主要残存树种。在高山松林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中,川滇高山栎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川滇高山栎能够为后续萌发的各类树种幼苗提供良好的微环境,避免其遭受恶劣的气候条件;但另一方面,川滇高山栎如果优势过高,则促进林地过早郁闭,加之其常绿不落叶,林下的幼苗生长缺乏足够光照而无法生长,并且川滇高山栎树叶革质化严重,凋落后分解缓慢,落在其上的种子无法接触到水分和土壤,对林地的更新演替非常不利。在不加人为干涉的情况下,在川滇高山栎较多的火烧迹地恢复过程中,林地将逐渐演替为物种较为单一的川滇高山栎纯林,对高山松林的恢复和物种多样性恢复均非常不利。因此,为保证高山松林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需要对川滇高山栎的生长和萌蘖进行调控,尽量促进萌蘖,并通过不同程度的截干,打破其在高度上的优势,促进林下幼苗的生长。
人工恢复是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重要途径,其中先锋树种的选择和早期种苗的生长调控是植被恢复的关键。对萌生的林木应适当保留。树种成功定居的主要障碍是频繁的水分亏缺,包括降水不足,土层薄、土体石砾含量高、孔隙发育查和得不到地下水补给等原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方法步骤为:
1)采用萌蘖调控技术对火烧迹地内存在的高山栎进行预处理,采用鱼鳞穴的方式挖种植穴,清理种植穴内杂草及石块;
2)每穴采用混合种子进行种植,混合种子选用灌木类豆科种子;
3)混合种子播种前,采用26℃~32℃的水浸泡种子3~6小时,水中加入乙蒜素、赤霉素、激动素,播种前捞出,清洗3~4次,即可播种;
4)第一阶段播种,播种的种子为步骤3)中的混合种子,种子播种后,喷施液态地膜,喷施于种植穴表层土上,然后再覆盖凋落叶;
5)第二阶段播种,在步骤4)播种后3年进行,播种的种子为高山松,播种的方式同步骤3)、步骤4);
6)采用芸苔素、细胞分裂素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施,每月喷一次,连续两个月。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萌蘖调控技术为,对于地径超过3cm的茎干,在离地5cm处进行修剪;对于地径在1cm-3cm之间的茎干,在离地20cm处进行修剪;对地径在1cm以下的一年或两年枝条,进行短截;对枯枝、病枝、细弱枝直接贴地面修剪。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鱼鳞穴大小为30*40cm,深度为35cm,穴内种植土采用壤土、腐殖质、保水剂,比例为10:4:1的混合土,播种深度为3-4cm,播种后覆土,并用凋落叶进行覆盖。
优选的:步骤2)中的混合种子也可采用灌木类豆科种子与高山栎种子混合的混合种子,所述灌木类豆科混合种子为:多花木蓝、雅致山蚂蝗、小雀花、锦鸡儿、白刺花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的:混合种子每穴用量为10g,多花木蓝、雅致山蚂蝗、小雀花、锦鸡儿、白刺花的重量配比为1:1:2:3:3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乙蒜素、赤霉素、激动素,稀释浓度分别为80-110mg/L,1-1.5mg/L,20-25mg/L。
优选的:步骤4)的播种时间在6月份左右,播种方式采用撒播,撒播后用钉耙轻轻翻动,使种子和表层土壤混合均匀。
优选的:步骤4)的液态地膜,按照1:50进行稀释,覆盖的凋落叶厚度为2~3cm。
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的芸苔素、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分别为0.05mg-0.1mg/L、0.6mg-1mg/L;每年7、8月份喷施。
优选的:种植完步骤2)的灌木类豆科种子,自第三年起每年10月份修剪一次,修剪方式为离地面1cm处平剪,连续修剪三年。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采用萌蘖调控技术对高山栎进行分段式修剪,消除主干枝对萌蘖的控制,促进萌蘖枝条的生长,从而达到提高高山栎萌蘖速度的效果;将多种本地的豆科灌木种子按照一定比例混播,其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够尽快在火烧迹地形成郁闭,豆科种类具有固氮作用,因此还可改善土壤肥力,为第二阶段的高山松播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第二阶段,播种高山松后,对第一阶段播种的灌木的生长进行适当调控,能够提高迹地植被恢复的多样性,促进高山松的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属于生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以川西地区的火烧迹地的高山松恢复为例,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为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ides),也可采用其他高山栎品种,亦能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具体的恢复方法步骤为:
(1)恢复地预处理
川滇高山栎为高山松林火烧迹地中残存的具有萌蘖更新能力的树种之一,具有快速萌蘖生长的能力,可快速改变林内微环境,是决定高山松幼苗存活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火烧迹地内的川滇高山栎进行适当修剪,促进其快速形成地表覆盖,为高松山幼苗存活营造良好的微环境。具体为:地径超过3cm的茎干,在离地5cm处进行修剪,对于地径在1cm-3cm之间的茎干,则在离地20cm处进行修剪,对于茎干在1cm以下的一年或两年枝条,则进行短截,对于枯枝、病枝、细弱枝直接贴地面修剪。通过本处理,主要消除主干枝对萌蘖的抑制,促进萌蘖枝条的生长,从而达到提高川滇高山栎萌蘖速度的效果。本处理是适合播种后的头三年的处理方式,即从播种灌木类豆科种子开始计算的三年内,三年后川滇高山栎不再做萌蘖调控处理。
采用鱼鳞穴的方式挖种植穴,清理种植穴内杂草及石块等,种植穴大小为30*40cm,深度为35cm。穴内种植土采用壤土、腐殖质、保水剂比例为10:4:1的混合土。
(2)灌木类豆科种子筛选及预处理
混合种子可以选用灌木类豆科种子与高山栎种子的混合种子,也可以直接选用灌木类豆科种子,选用豆科种子目的在于豆科植物可通过固氮作用为后续高山松的播种提供更多的氮元素。本发明中以只选用灌木类豆科混合种子为例,由于所选用的种子多为豆科植物,种子饱满,故采用风选的方式进行选种,保留沉实、饱满的种子。物种依次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雅致山蚂蝗(Desmodium elegans)、小雀花(Campylotropispolyantha)、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按照重量比为1:1:2:3:3的比例进行混合均匀,亦可按比例选取其中的至少两种进行混合。
种子播种前采用26-32度温水浸种3-6小时,水中加入乙蒜素、赤霉素、激动素,稀释浓度分别为80-110mg/L,1-1.5mg/L,20-25mg/L。播种前将种子捞出,清水冲洗3-4次,即可播种。
(3)第一阶段播种及播种后覆盖
第一阶段播种在6月份左右,播种的种子为混合好的豆科灌木类的种子,播种采用撒播的方式,撒播后用钉耙轻轻翻动,使种子和表层土壤混合均匀即可。
播种后喷施液态地膜,按照1:50的倍率进行稀释,然后喷施于种植穴表层土上,具有保水保温的作用,并且可降解,对环境友好。然后再覆盖凋落叶,厚度约为2-3cm左右,可有效防止鸟类啄食种子。
高山松生长的高山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区分,每年雨季在6月份左右,为防止降雨不均造成的种子无法萌发或者萌发后死亡,可在当年7-8月份以及第二年六月份分别追播一次,提高出苗数量。
(4)高山松种子的预处理及播种
高山松的种子预先经过层积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播种在第一阶段播种三年后进行,播种时间为6月份中旬雨季到来后进行,此时播种的混合灌木种子已经初步形成群丛,为高山松提供了一个相对遮阴,小气候相对稳定的环境,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于混合灌木群间隔的种植穴内。
播种方式和播种后的覆盖方式同前。
(5)生长期群落调控
在每年7-8月份,采用芸苔素0.05mg-0.1mg/L+细胞分裂素0.6mg-1mg/L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施,每月一次,连续施喷两月,已达到促进萌蘖、刺激生长的效果。
多花木蓝、雅致山蚂蝗、小雀花根系发达,生长旺盛,自第一阶段播种后第三年起每年10月份修剪一次,修剪方式为离地面1cm处平剪,连续修剪三年,以达到控制其生长,促进群落内其他植物发展的作用。
按照此方法进行火烧迹地的生态恢复,植物萌发率提高80%以上,萌发后成活率提高60%以上,森林郁闭时间缩短3-5年,3年后迹地的植物多样性恢复可达70%。
无任何处理样地与试验样地的郁闭度,详见下表1:
表1
方案编号 第一年 第二年
无处理样地 20% 25%
试验样地 32% 50%
上表中,无处理样地为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样地,试验样地为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处理的样地,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样地在第二年已经达到了50%的郁闭度,远高于无处理样地的郁闭度。故本实验方法可比正常情况下提高郁闭速率3-5年。
分级修剪的测量结果详见下表2,其中方案一为按照本发明中方法进行修剪,方案二、三、四则为对照组。
表2
Figure BDA0002295996030000061
Figure BDA0002295996030000071
从上表中的测量结果可知,进行分级修剪,在有效促进老化茎干产生新萌蘖枝条的情况下,又可避免茎干死亡;如全部基部截干,会有茎干失去萌蘖芽点而死亡;而全部短截,则刺激萌蘖效果不大,因此分级修剪效果最好。
壤土、腐殖质、保水剂的添加比例详见表3,添加比例的不同对种子萌发率以及幼苗存活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表3
Figure BDA0002295996030000072
从实验结果来看,当腐殖质比例高于4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但随着腐殖质比例越来越高,对种子萌发率提高效果不明显,且幼苗的存活率会随着腐殖质比例提高而降低。当腐殖质比例低于4时,种子萌发率下降。
由此可见,壤土和腐殖质为10:4的比例混合,效果最好。保水剂是按照混合土(壤土和腐殖质):保水剂为15:1的比例进行添加,过低无保水效果,过高则降低种子萌发率。
腐殖质比较疏松,但保水性较差,壤土容易板结,但保水效果好,因此,适当比例的腐殖质有利于种子萌发,但过高则会造成保水性差,萌发幼苗因缺水而死亡。
上述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方法步骤为:
1)采用萌蘖调控技术对火烧迹地内存在的高山栎进行预处理,采用鱼鳞穴的方式挖种植穴,清理种植穴内杂草及石块;
2)每穴采用混合种子进行种植,混合种子选用灌木类豆科种子;
3)混合种子播种前,采用26℃~32℃的水浸泡种子3~6小时,水中加入乙蒜素、赤霉素、激动素,播种前捞出,清洗3~4次,即可播种;
4)第一阶段播种,播种的种子为步骤3)中的混合种子,种子播种后,喷施液态地膜,喷施于种植穴表层土上,然后再覆盖凋落叶;
5)第二阶段播种,在步骤4)播种后3年进行,播种的种子为高山松,播种的方式同步骤3)、步骤4);
6)采用芸苔素、细胞分裂素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施,每月喷一次,连续喷两个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萌蘖调控技术为,对于地径超过3cm的茎干,在离地5cm处进行修剪;对于地径在1cm-3cm之间的茎干,在离地20cm处进行修剪;对地径在1cm以下的一年或两年枝条,进行短截;对枯枝、病枝、细弱枝直接贴地面修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鱼鳞穴大小为30*40cm,深度为35cm,穴内种植土采用壤土、腐殖质、保水剂,比例为10:4:1的混合土,播种深度为3-4cm,播种后覆土,并用凋落叶进行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混合种子也可采用灌木类豆科种子与高山栎种子混合的混合种子,所述灌木类豆科种子为:多花木蓝、雅致山蚂蝗、小雀花、锦鸡儿、白刺花中的至少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种子每穴用量为10g,多花木蓝、雅致山蚂蝗、小雀花、锦鸡儿、白刺花的重量配比为1:1:2: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乙蒜素、赤霉素、激动素,稀释浓度分别为80-110mg/L,1-1.5mg/L,20-25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播种时间在6月份左右,播种方式采用撒播,撒播后用钉耙轻轻翻动,使种子和表层土壤混合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液态地膜,按照1:50进行稀释,覆盖的凋落叶厚度为2~3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芸苔素、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分别为0.05mg-0.1mg/L、0.6mg-1mg/L;每年7、8月份喷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完步骤2)的灌木类豆科种子,自第三年起每年10月份修剪一次,修剪方式为离地面1cm处平剪,连续修剪三年。
CN201911201474.1A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Active CN110833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1474.1A CN110833012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1474.1A CN110833012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3012A true CN110833012A (zh) 2020-02-25
CN110833012B CN110833012B (zh) 2021-08-20

Family

ID=6957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1474.1A Active CN110833012B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30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6270A (zh) * 2022-04-06 2022-07-22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山体修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4405A (zh) * 2013-08-30 2013-11-2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山区坡地生态公益林恢复重建技术方法
CN103583308A (zh) * 2013-10-17 2014-02-19 固镇县玉鹏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松采伐地恢复更新方法
CN103650823A (zh) * 2012-09-25 2014-03-26 河北农业大学 华北落叶松人工诱导天然更新技术
CN103703972A (zh) * 2013-12-10 2014-04-09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极重度火烧后寒温带森林湿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04054479A (zh) * 2014-06-04 2014-09-2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一种寒温带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0823A (zh) * 2012-09-25 2014-03-26 河北农业大学 华北落叶松人工诱导天然更新技术
CN103404405A (zh) * 2013-08-30 2013-11-27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一种山区坡地生态公益林恢复重建技术方法
CN103583308A (zh) * 2013-10-17 2014-02-19 固镇县玉鹏蔬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红松采伐地恢复更新方法
CN103703972A (zh) * 2013-12-10 2014-04-09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极重度火烧后寒温带森林湿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04054479A (zh) * 2014-06-04 2014-09-2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一种寒温带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6270A (zh) * 2022-04-06 2022-07-22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山体修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3012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0036A (zh) 一种华重楼的林下野生抚育方法
CN103975727A (zh) 有机蓝莓园种植三叶草控草及改良土壤的方法
CN105993816B (zh) 一种采叶银杏与半夏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4221671A (zh) 大宁党参的种植方法
CN117099617B (zh) 北方农牧交错区高效建植羊草人工草地的方法
CN114258813A (zh) 一种适用于桉树林改造的复层林营建方法
CN110833012B (zh) 一种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方法
CN113229087A (zh) 一种秦艽的直播套种方法
Khattak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mended organic media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Vinca rosea ‘Victory’
CN112544381A (zh) 一种喀斯特乔木林地种植白及的方法
CN103988659B (zh) 黄花矶松的覆膜种植方法
CN107810791B (zh) 一种桃园夏季生草管理方法
CN112470830B (zh) 一种菊科植物苍术的种子繁殖技术
CN104472137A (zh) 一种中药黄柏中套种芍药的方法
CN103416178A (zh) 一种苦丁茶的矮化种植方法
CN113243273A (zh) 一种果蔗间种花生的栽培方法
CN113632690A (zh) 一种粗茎秦艽的栽培方法、粗茎秦艽根及应用
CN113133374A (zh) 一种延缓江南牡丹退化的种植方法
CN111066595A (zh) 一种独活菜种植园的营建方法
CN110612866A (zh) 一种消减植物化感作用的火龙果种植方法
CN109006105A (zh) 一种富硒硕果滇橄榄及其栽培管理方法
CN115228921B (zh) 一种利用水蓼修复轻中度镉污染稻田土壤的方法
CN104025829A (zh) 樟子松种植培育方法
CN110268907B (zh) 一种枇杷叶荚蒾在滨海盐碱地引种驯化及繁育方法
CN108967099B (zh) 一种丘陵坡地沙糖桔果园套种淮山药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