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0320B -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0320B
CN110830320B CN201810918116.1A CN201810918116A CN110830320B CN 110830320 B CN110830320 B CN 110830320B CN 201810918116 A CN201810918116 A CN 201810918116A CN 110830320 B CN110830320 B CN 110830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balancing
connection request
forwarding
forwarding link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81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0320A (zh
Inventor
原万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181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0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0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0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0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发链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方法、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一种计算机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服务器所承担的来自客户端的访问流量越来越庞大和频繁,多以服务器集群的形式来处理任务。为了便于客户端的访问,通常会将服务器集群虚拟为一个虚拟服务器,以统一对外提供服务的接口。在客户端和任务服务器之间,通常会由负载均衡服务根据一定的算法,将访问流量调度到实际提供服务的任务服务器上,以平衡多个任务服务器的访问流量。
例如,服务器负载均衡器(SLB,Server Load Balancer)可以支持包含TCP协议或UDP协议的四层负载均衡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虚拟服务器),也支持包含HTTP协议或HTTPS协议的七层负载均衡PROXY(代理软件或代理服务器)。其中,七层负载均衡通过四层负载均衡提供负载均衡服务。
在进行负载均衡时,由于加入了负载均衡服务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报文需要经由负载均衡服务器转发给任务服务器。在现有的一种服务器负载均衡模式中,报文处理流程是客户端将请求报文发送至负载均衡服务器,再由负载均衡服务器将客户端请求报文转发至调用的任务服务器,然后任务服务器直接向客户端回复应答报文。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由于服务器集群中加入了负载均衡服务器导致客户端与任务服务器之间存在有多个转发链路,由于服务器集群同时处理上千万的并发连接,无法对所有的转发链路进行监测,而且难以追踪属于同一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继而导致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尤为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转发链路监测方法、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方法、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
可选地,所述负载均衡节点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生成所述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建立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上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负载均衡节点还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一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层报文为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转发的;
解析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在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与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将所述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
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任务节点记录的传输层连接信息。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二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报文为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转发的;
解析所述任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可选地,所述传输层转发链路由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的内核监测。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包括:
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对应的关联关系,确定属于目标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
监测所述多个转发链路的链路质量。
相应地,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
相应地,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
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
可选地,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可选地,所述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包括:
根据所述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生连接问题;
根据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四层连接问题,以及发生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若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七层连接问题,并确定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相应地,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相应地,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负载均衡的转发链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转发链路监测过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日志采集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一种转发链路监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的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七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1示出了可被用于实现本公开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以下对本申请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
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给节点集群,连接请求需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客户端可以是个人电脑,也可以是节点,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任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组成节点集群,负载均衡节点是整个集群的前端机,负责将客户端的请求发送到一组节点上执行,而客户端认为服务是来自同一IP地址(称之为虚拟IP地址)上的。任务节点是真正执行客户端请求的节点,执行的服务包括Web、Mail、Ftp和DNS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任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负载均衡节点包括用于负载均衡的真实服务器、或用于负载均衡的服务器上的处理单元,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负载均衡节点可以采用集群部署,例如,负载均衡分为四层(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集群,七层(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集群。
连接请求可以由客户端、任务节点唯一确定,例如客户端和任务节点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交互的所有数据包,包括客户端发送给任务节点的所有数据包,任务节点发送给客户端的所有数据包,都属于同一连接请求,该连接请求对应的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例如,如图1所示的负载均衡的转发链路结构的示意图,连接请求到达LVS(即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后,基于四层LVS的fullnat模式,其源、目的地址将会被替换成内网使用的源、目的地址,这就使得第一转发链路和第二转发链路或第三转发链路的源、目的地址不同,难以确定是同一连接请求的。当该TCP连接请求达到PROXY0-PROXYN(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集群)时,PROXY向后端的ESC0-ESCN(即任务节点集群)访问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TCP连接请求,这就使得第二转发链路和第三转发链路是两个不同的TCP连接,难以确定是同一连接请求的。PROXY是基于HTTP协议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TCP层面的内容对PROXY而言是透明的,难以将PROXY上TCP连接与HTTP连接有效的关联起来,也就是,难以确定是同一连接请求的。
为了对于同属于同一连接请求的转发链路进行标识,针对每个连接请求对应分配一个唯一标识,记为连接请求标识。再建立各个转发链路和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例如,将各个转发链路的五元组信息和连接请求标识一起记录,或者在各个转发链路的日志中添加连接请求标识等,具体可以包括任意适用的方式将转发链路和连接请求标识绑定起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负载均衡节点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使用的是四层协议(TCP或UDP协议等),主要通过报文中的目标地址和端口,再加上负载均衡设备设置的节点选择方式,决定最终选择的任务节点。
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可以作为网关设备,并发处理大量的TCP或UDP连接,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针对连接请求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将节点集群外部的IP地址转换成节点集群内部的IP地址,并将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对应记录下来。传输层链路信息包括网络地址转换之前的五元组信息、网络地址转换之后的五元组信息,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传输层的链路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网络地址转换之前的传输层链路信息实际为客户端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的链路信息,而网络地址转换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实际为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的链路信息,或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到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的链路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负载均衡节点还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使用的是七层协议(HTTP协议等),主要在四层负载均衡的基础上,再考虑应用层的特征,决定最终选择的任务节点。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在传输层的第三转发链路,记为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的传输层的报文,记为第一传输层报文。例如,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的TCP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在应用层的第二转发链路,记为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在传输层的第二转发链路,记为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与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之间可以通过套接字接口传递数据。
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会对到达的每一条连接请求记录应用层连接信息,包括所有发送到负载均衡的请求的应用层的详细信息,包括请求时间、客户端IP地址、延迟、请求路径和节点响应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连接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负载均衡作为公网访问入口,承载着海量的连接请求,可以通过访问日志记录应用层连接信息,用于分析客户端用户行为、了解客户端用户的地域分布、进行问题排查等。在本申请中,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任务节点等记录有应用层的日志,记为七层负载均衡日志,其中记录有应用层连接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在应用层的第三转发链路,记为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也可以通过套接字接口传递数据。
任务节点会对到达的每一条连接请求记录传输层连接信息,包括所有发送到负载均衡的请求的传输层的详细信息,包括请求时间、客户端IP地址、延迟、请求路径和节点响应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连接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在本申请中,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任务节点等记录有传输层的日志,记为四层负载均衡日志,其中记录有传输层连接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转发的传输层报文,记为第二传输层报文。例如,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转发的TCP报文。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上,传输层转发链路的相关信息需要通过内核来监测,具体是让操作系统内核在需要时载入和执行监测相关的代码,获取传输层转发链路的相关信息。例如,通过内核模块Tcprt来获取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上TCP连接的相关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在监测转发链路时,由于节点集群中加入了负载均衡节点导致客户端与任务节点之间存在有多个转发链路,由于节点集群同时处理上千万的并发连接,无法对所有的转发链路进行监测,而且难以追踪属于同一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继而导致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尤为困难。如图2所示的转发链路监测过程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机制,通过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本申请适用但不局限于上述应用场景。
参照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请求到达节点集群后,需要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步骤102,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经过的负载均衡节点越多,就需要建立越多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建立关联关系还与转发链路是传输层还是应用层有关,例如,若连接请求为四层协议的连接请求,建立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上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也就是,建立第一转发链路和第二转发链路或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建立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若连接请求为七层协议的连接请求,除了上述传输层的关联关系要建立,还需要建立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将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建立关联关系的方式包括多种,例如,建立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或者添加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或者将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者添加连接请求标识至任务节点记录的传输层连接信息,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103,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后,根据关联关系就可以将同属于一个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查找出来,一同进行监测,以便于快速定位到连接请求出现问题的位置,或者分析客户端用户行为、了解客户端用户的地域分布等业务分析需求。
例如,如图4所示的日志采集系统的示意图,将各个转发链路通过连接请求标识(即global id,全局id)进行绑定后,关联起来的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上所有与转发链路相关的日志会上报到日志采集中心,并通过日志分析系统分析后入库,还可以展示到web页面上,以便在某个连接请求出现问题后,查找到连接请求标识,然后将具有关联关系的多个转发链路的相关信息都查找出来,快速定位到出现问题的转发链路,或者需要分析客户端的用户行为等业务时,查找到连接请求标识,然后将具有关联关系的多个转发链路的相关信息都查找出来进行分析。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值得说明的是,若基于现有记录的日志信息,可以通过五元组和时间戳比对来进行转发链路的关联,但即便五元组一样,时间戳也肯定会存在偏差,所以关联传输层转发链路的负载均衡日志时比较困难的,而应用层转发链路的负载均衡日志是没有五元组信息的,因此传输层和应用层的负载均衡日志是无法关联起来的,也即是说,效果上仅能把传输层的负载均衡日志关联起来。而本申请是基于前述的关联关系进行监测,包括了传输层的转发链路和应用层的转发链路,因此,效果上更进一步,无论传输层的转发链路还是应用层的转发链路的负载均衡日志都可以关联在一起,克服了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实现全链路的监测,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对应的关联关系,确定属于目标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监测所述多个转发链路的链路质量。
目标连接请求是需要被监测链路质量的连接请求,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根据连接请求标识,查找到与连接请求标识具有关联关系的多个转发链路,监测属于同一目标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的链路质量,避免了无法快速查找到同属于一个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的问题,提高了链路质量监测的时效性。
参照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此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另赘述。
步骤202,生成所述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负载均衡节点在接收到连接请求后,为连接请求生成一个全局的唯一标识,作为连接请求标识。
步骤203,建立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上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根据连接请求进行网络地址转发,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生成日志,与日志一起记录的还有连接请求标识,克服了由于网络地址转换导致的第一转发链路和第二转发链路难以追踪的问题,根据一起记录的日志,可以快速确定同属于一个连接请求的第一转发链路和第二转发链路。
步骤204,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请求是应用层的连接请求时,需要建立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在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还可以包括:通过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与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对应的,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
当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TCP报文时,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即LVS)会将连接请求标识记录到TCP报文的option字段或者报文的其他部分中,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即PROXY)在收到该TCP报文后,在TCP层解析报文并记录解析出的连接请求标识,同时记录到TCP socket(TCP套接字)接口上,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在处理TCP之上的HTTP连接请求时,通过TCP socket接口从连接上取得相关的连接请求标识,在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HTTP日志时,将连接请求标识一并记录到日志中,也就是添加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以实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建立。
步骤205,将所述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的日志功能可以将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和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自动关联起来,而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已经建立,也即是,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起来。
步骤206,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在向后端的任务节点建立四层协议(例如,TCP协议)连接时,需要建立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多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在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还可以包括: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建立在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上建立,所以需要先将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添加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一传输层报文中;解析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转发的第一传输层报文中,添加有连接请求标识,例如,在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的TCP报文的option字段中添加连接请求标识。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第一传输层报文后,解析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在建立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还可以包括:通过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
当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发送TCP报文时,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即PROXY)会通过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TCP socket(TCP套接字)接口,将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收到的连接请求标识设置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新建的四层协议(例如,TCP协议)连接上,即设置到四层协议连接对应的数据结构上。
相应的,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步骤207。
步骤207,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任务节点记录的传输层连接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务节点收到连接请求标识后,记录传输层连接信息时,将连接请求标识一并添加到记录的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二传输层报文中,解析所述任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即PROXY)向后端的任务节点建立四层协议连接时将连接请求标识设置到相关的四层协议报文中,例如,TCP协议报文的option字段中,并发给后端的任务节点。任务节点接收到第二传输层报文后,解析出其中的连接请求标识。
步骤208,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此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另赘述。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参照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三的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目标连接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需要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者问题诊断的连接请求,记为目标连接请求。目标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获取目标连接请求包括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五元组和时间戳信息、目标连接请求的某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方式获取目标连接请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302,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关联关系包括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目标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存在多个转发链路,对应记录有连接日志,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或者某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等,可以确定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根据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
步骤303,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集合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目标连接请求进行监测,具体包括连接内容统计或者问题诊断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日志分析或诊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连接内容统计包括根据连接日志分析客户端的流量中视频类型的流量占比、购物类型的流量占比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与连接内容相关的统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而问题诊断包括根据连接日志诊断目标连接请求出现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以及出现连接问题的原因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诊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连接请求,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参照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第一数据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请求包括经多个转发链路处理的任意适用的数据请求,其中,获取需要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的数据请求,即第一数据请求。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包括获取第一数据请求的请求标识、五元组和时间戳信息、第一数据请求的某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方式获取第一数据请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第一关联数据与多个转发链路的关联关系的建立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另赘述。
步骤402,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中记录有传输层连接信息,七层负载均衡日志中记录有应用层连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任意适用的连接日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步骤403,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多种。其中,对第一数据请求进行分析包括分析第一数据请求的业务场景、分析第一数据请求的地域分布特点,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分析,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对第一数据请求进行定位包括对第一数据请求出现连接中断等问题的定位,定位到具体发生在哪个转发链路,定位到发生的问题属于四层连接问题还是七层连接问题等,或者其他任意适用的定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生连接问题;
根据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四层连接问题,以及发生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若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七层连接问题,并确定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根据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确定第一数据请求发生连接问题,由于根据第一关联数据可以找出对应的四层负载均衡日志,在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中查找是否包含报错信息,如果包含报错信息,可以确定连接问题是属于四层连接问题,即传输层的连接问题,以及发生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如果不包含报错信息,则可以确定连接问题属于七层连接问题,即应用层的连接问题,并确定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参照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五的一种转发链路监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关系建立模块502,用于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链路监测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负载均衡节点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标识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第一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上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负载均衡节点还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关系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二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标识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一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层报文为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转发的;
第一报文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所述关系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三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通过所述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与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所述第三关系建立子模块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单元,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第三关系建立子模块还包括:
关系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通过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第二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
所述第二关系建立子模块包括:
第二标识添加单元,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任务节点记录的传输层连接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标识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二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报文为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转发的;
第二报文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任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传输层转发链路由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的内核监测。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目标标识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链路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对应的关联关系,确定属于目标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
链路质量监测子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多个转发链路的链路质量。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参照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六的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目标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日志查找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统计诊断模块603,用于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目标连接请求,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参照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七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
日志获取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
分析诊断模块703,用于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分析诊断模块包括:
问题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生连接问题;
四层问题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四层连接问题,以及发生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七层问题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七层连接问题,并确定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依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克服了复杂网络环境中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相互关联的难题,避免了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无法被追踪监测的问题,实现了从客户端到负载均衡节点,再至任务节点的整个转发链路的监测,继而使得连接分析和问题定位更加便利。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被实现为使用任意适当的硬件,固件,软件,或及其任意组合进行想要的配置的系统。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可被用于实现本公开中所述的各个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或装置)800。
对于一个实施例,图11示出了示例性系统800,该系统具有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中的至少一个的系统控制模块(芯片组)804、被耦合到系统控制模块804的系统存储器806、被耦合到系统控制模块80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存储设备808、被耦合到系统控制模块804的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810,以及被耦合到系统控制模块804的网络接口812。
处理器8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单核或多核处理器,处理器802可包括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应用处理器、基频处理器等)的任意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800能够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浏览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800可包括具有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系统存储器806或NVM/存储设备808)以及与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介质相合并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模块从而执行本公开中所述的动作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804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接口控制器,以向(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与系统控制模块804通信的任意适当的设备或组件提供任意适当的接口。
系统控制模块804可包括存储器控制器模块,以向系统存储器806提供接口。存储器控制器模块可以是硬件模块、软件模块和/或固件模块。
系统存储器806可被用于例如为系统800加载和存储数据和/或指令。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存储器806可包括任意适当的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适当的DRAM。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存储器806可包括双倍数据速率类型四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4SDRAM)。
对于一个实施例,系统控制模块8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控制器,以向NVM/存储设备808及(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810提供接口。
例如,NVM/存储设备808可被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NVM/存储设备808可包括任意适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和/或可包括任意适当的(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一个或多个硬盘驱动器(HDD)、一个或多个光盘(CD)驱动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数字通用光盘(DVD)驱动器)。
NVM/存储设备808可包括在物理上作为系统800被安装在其上的设备的一部分的存储资源,或者其可被该设备访问而不必作为该设备的一部分。例如,NVM/存储设备808可通过网络经由(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810进行访问。
(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设备810可为系统800提供接口以与任意其他适当的设备通信,输入/输出设备810可以包括通信组件、音频组件、传感器组件等。网络接口812可为系统800提供接口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网络通信,系统800可根据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标准和/或协议中的任意标准和/或协议来与无线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组件进行无线通信,例如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进行无线通信。
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例如,存储器控制器模块)的逻辑封装在一起。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封装在一起以形成系统级封装(SiP)。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对于一个实施例,(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2中的至少一个可与系统控制模块804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器的逻辑集成在同一模具上以形成片上系统(SoC)。
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800可以但不限于是:浏览器、工作站、台式计算设备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膝上型计算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等)。在各个实施例中,系统800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组件和/或不同的架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800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机、键盘、液晶显示器(LCD)屏幕(包括触屏显示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端口、多个天线、图形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扬声器。
其中,如果显示器包括触摸面板,显示屏可以被实现为触屏显示器,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多个模块(programs),该一个或多个模块被应用在终端设备时,可以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方法步骤的指令(instructions)。
在一个示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和装置,示例1包括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
示例2可包括示例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均衡节点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生成所述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建立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上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
示例3可包括示例1和/或示例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均衡节点还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示例4可包括示例1-示例3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
示例5可包括示例1-示例4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一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层报文为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转发的;
解析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示例6可包括示例1-示例5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示例7可包括示例1-示例6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在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与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
示例8可包括示例1-示例7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将所述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示例9可包括示例1-示例8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
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任务节点记录的传输层连接信息。
示例10可包括示例1-示例9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二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报文为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转发的;
解析所述任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示例11可包括示例1-示例10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层转发链路由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的内核监测。
示例12可包括示例1-示例11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包括:
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对应的关联关系,确定属于目标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
监测所述多个转发链路的链路质量。
示例13包括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
示例14包括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
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
示例15可包括示例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示例16可包括示例14和/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包括:
根据所述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生连接问题;
根据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四层连接问题,以及发生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若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七层连接问题,并确定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示例17包括一种转发链路监测装置,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链路监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
示例18可包括示例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负载均衡节点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关系建立模块包括:
标识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第一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上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
示例19可包括示例17和/或示例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负载均衡节点还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关系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二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示例20可包括示例17-示例19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
示例21可包括示例17-示例20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标识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一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层报文为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转发的;
第一报文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示例22可包括示例17-示例21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所述关系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三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示例23可包括示例17-示例22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通过所述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与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所述第三关系建立子模块包括:
第一标识添加单元,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
示例24可包括示例17-示例23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第三关系建立子模块还包括:
关系关联单元,用于将所述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示例25可包括示例17-示例24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通过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第二标识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
所述第二关系建立子模块包括:
第二标识添加单元,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任务节点记录的传输层连接信息。
示例26可包括示例17-示例25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标识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标识添加子模块,用于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二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报文为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转发的;
第二报文解析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任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示例27可包括示例17-示例26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输层转发链路由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的内核监测。
示例28可包括示例17-示例27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监测模块包括:
目标标识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链路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对应的关联关系,确定属于目标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
链路质量监测子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多个转发链路的链路质量。
示例29包括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装置,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日志查找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统计诊断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
示例30包括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请求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
日志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
分析诊断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
示例31可包括示例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示例32可包括示例30和/或示例3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分析诊断模块包括:
问题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生连接问题;
四层问题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四层连接问题,以及发生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七层问题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七层连接问题,并确定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示例33包括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示例1-16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示例34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示例1-16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虽然某些实施例是以说明和描述为目的的,各种各样的替代、和/或、等效的实施方案、或计算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实施例示出和描述的实现,不脱离本申请的实施范围。本申请旨在覆盖本文讨论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化。因此,显然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18)

1.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其中,所述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在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后生成;所建立的所述关联关系与所述转发链路为传输层的转发链路或应用层的转发链路相关;
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属于同一连接请求的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节点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生成所述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建立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上网络地址转换之前和之后的传输层链路信息与连接请求标识的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均衡节点还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一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层报文为所述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向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转发的;
解析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的第一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在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传输层第二转发链路与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记录的应用层连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所述建立所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还包括:
将所述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关联到应用层第二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发链路包括传输层负载均衡节点和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在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应用层第三转发链路与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之间的套接字接口获取连接请求标识;
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
所述建立所述传输层第三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至任务节点记录的传输层连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连接请求标识从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发送至任务节点包括:
添加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到连接请求的第二传输层报文中,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层报文为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向任务节点转发的;
解析所述任务节点接收到的第二传输层报文,得到连接请求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层转发链路由所述应用层负载均衡节点或任务节点的内核监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关联关系,监测所述连接请求从客户端经负载均衡节点至任务节点的多个转发链路包括:
获取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标识对应的关联关系,确定属于目标连接请求的多个转发链路;
监测所述多个转发链路的链路质量。
13.一种连接请求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连接请求,其中,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经至少一个负载均衡节点转发至任务节点;
根据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关联关系,查找属于所述目标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关联关系包括连接请求的各个转发链路与连接请求标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所述连接请求标识在负载均衡节点接收到所述连接请求后生成;所建立的所述关联关系与所述转发链路为传输层的转发链路或应用层的转发链路相关;
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目标连接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或问题诊断。
14.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数据请求,其中,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于第一关联数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
根据所述第一关联数据,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其中,所述连接日志包括四层负载均衡日志以及七层负载均衡日志;
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链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客户端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一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负载均衡节点之间的第二转发链路、负载均衡节点和任务节点之间的第三转发链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各个转发链路的连接日志,对所述第一数据请求进行连接内容统计、分析、定位或问题诊断包括:
根据所述七层负载均衡日志,确定所述第一数据请求发生连接问题;
根据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四层连接问题,以及发生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若所述四层负载均衡日志记录的报错信息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连接问题属于七层连接问题,并确定连接问题的转发链路。
1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918116.1A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830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8116.1A CN110830320B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8116.1A CN110830320B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320A CN110830320A (zh) 2020-02-21
CN110830320B true CN110830320B (zh) 2023-09-08

Family

ID=6954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8116.1A Active CN110830320B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032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087A (zh) * 2011-02-18 2011-07-13 天津博宇铭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定标多级转发负载均衡方法及多级转发网络系统
CN102439917B (zh) * 2011-10-31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邻居-标签交换路径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US9432305B1 (en) * 2013-06-26 2016-08-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ion redistribution in load-balanced systems
CN107454155A (zh) * 2017-07-25 2017-12-08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集群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7948324A (zh) * 2017-12-29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0264B2 (en) * 2016-05-31 2019-02-05 128 Technology, Inc. Link status monitoring based on packet loss de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087A (zh) * 2011-02-18 2011-07-13 天津博宇铭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定标多级转发负载均衡方法及多级转发网络系统
CN102439917B (zh) * 2011-10-31 2015-04-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邻居-标签交换路径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US9432305B1 (en) * 2013-06-26 2016-08-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nection redistribution in load-balanced systems
CN107454155A (zh) * 2017-07-25 2017-12-08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集群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7948324A (zh) * 2017-12-29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请求传输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0320A (zh) 2020-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2120B2 (en) Partitioning health monitoring in a 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ing system
US9100300B2 (en) Mitigating network connection problems using supporting devices
US20130159487A1 (en) Migration of Virtual IP Addresses in a Failover Cluster
US201502785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cloud based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in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using segregated backend systems
CA293790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cloud based applications in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using fabricated user data
CN110535976B (zh) 一种会话保持方法和装置
Asrese et al. Measuring web latency and rendering performance: Method, tools, and longitudinal dataset
US11665078B1 (en) Discovery and tracing of external services
US10819597B2 (en) Network device measurements employing white boxes
EP3078180B1 (en) Performance metric of a system conveying web content
EP3609134B1 (en) Bgp anycast cluster service quality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apparatus
US1052354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classifying networked devices
Alay et al. MONROE: Measuring mobile broadband networks in Europe
CN110875897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9917747B2 (en) Problem detection in a distributed digital network through distributed packet analysis
US20230188496A1 (en) Microservice visibility and control
EP3484102A1 (en)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over-the-top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CA3024218A1 (en)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over-the-top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US20230006898A1 (en) A Method of Capturing Packets from a Container in a Cluster
CN110830320B (zh) 一种转发链路监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US1119483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subscriber perspective data
KR20160105222A (ko) Sdn 기반의 네트워크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방법
US11888719B2 (en) End-to-end distributed network tracing involving cloud edge networks
US11882012B2 (en) End-to-end distributed tracing with external telemetry data
US20240073177A1 (en) Name resolution triggered monitoring agent sel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