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8013A -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8013A
CN110828013A CN201911133497.3A CN201911133497A CN110828013A CN 110828013 A CN110828013 A CN 110828013A CN 201911133497 A CN201911133497 A CN 201911133497A CN 110828013 A CN110828013 A CN 110828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bundle
channel
rod
tracer injection
different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34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8013B (zh
Inventor
王宁波
张君毅
周磊
昝元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11334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8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8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8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8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8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7/00Monitoring; Testing ; Maintaining
    • G21C17/10Structural combination of fuel element, control rod, reactor core, or moderator structure with sensitive instruments, e.g. for measuring radioactivity, strai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0Hyd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ship-testing tanks or water tu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Nuclear Rea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带有棒束入口、棒束出口的棒束通道,所述棒束入口与棒束出口之间设置测量模块,所述棒束入口与测量模块之间设置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至测量模块的距离各不相等;还包括与所述示踪剂注入模块相匹配的堵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定量获取复杂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特性的问题,实现在同一套棒束通道实验本体上进行不同交混距离测量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堆芯棒束燃料组件热工性能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反应堆堆芯是核电站的心脏,堆芯热工水力研究的重点内容在于如何提升堆芯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目前核反应堆堆芯热工水力分析,常用到子通道分析程序,尤其是针对棒束型排列燃料组件热工水力分析研究。子通道程序的核心是求解质量、动量与能量守恒方程,对子通道间交混特性能否准确描述直接影响子通道程序的优劣,因此获取准确的子通道交混因子是子通道程序的核心之一。
在棒束型燃料组件中,子通道为彼此相连的开式栅格,在子通道边界允许流体自由穿越,因此会形成质量、动量与能量的交换,这种交换作用定义为子通道交混。目前对于简单联通双通道交混测定方法已经比较完备,包括质量平衡法、能量平衡法、可视化测速等。现有技术中,对于复杂棒束通道内棒束燃料组件热工性能实验的难题,主要在于复杂棒束通道内交混的精确定量测量较难,无法定量获取复杂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定量获取复杂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特性的问题,实现在同一套棒束通道实验本体上进行不同交混距离测量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包括带有棒束入口、棒束出口的棒束通道,所述棒束入口与棒束出口之间设置测量模块,所述棒束入口与测量模块之间设置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至测量模块的距离各不相等;还包括与所述示踪剂注入模块相匹配的堵头。
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定量获取复杂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特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棒束通道带有棒束入口、棒束出口,用于棒束穿过,其中棒束的固定方式属于本领域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棒束入口与棒束出口之间设置测量模块,所述测量模块实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棒束燃料组件热工性能实验的测量模块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实现。在此基础之上,本申请在棒束入口与测量模块之间设置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且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至测量模块的距离各不相等,即任意两个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至测量模块的距离均不同,示踪剂注入模块均配置有相匹配的堵头,用于在不需要使用时进行封堵密封,同时在需要使用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时,拆卸对应的堵头即可。本申请中的所有示踪剂注入模块均位于测量模块的上游,实验开展过程中,将预设置的示踪剂从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注入,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采用堵头进行密封进行实验。之后改变注入示踪剂的示踪剂注入模块,便可以获得不同长度的测量段,即获得不同交混距离下与示踪剂注入子通道与邻近子通道间的交混关系。本申请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解决了无法定量获取复杂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特性的问题,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同一套实验装置上进行不同交混距离条件下的实验,并可基于本实验装置开展交混强度与轴向位置的相关实验,为反应堆堆芯棒束燃料组件热工性能实验提供充分理论依据,实现对复杂棒束通道内子通道交混因子的准确获取。
进一步的,所述棒束入口与最靠近棒束入口的示踪剂注入模块之间设置入口发展段。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于复杂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特性而言,入口效应的影响不容忽略,因此本方案在棒束入口与最靠近棒束入口的示踪剂注入模块之间设置入口发展段,使得所测量得到的交混强度为充分发展湍流交混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发展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棒束通道的水力直径的50倍。发明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得出,必须保证足够长的入口发展段,以保证所测量得到的交混强度为充分发展湍流交混强度;在距离棒束入口50Dh后认为流场完全充分发展,因此棒束通道入口发展段距离应不低于50Dh。其中Dh为棒束通道的水力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棒束出口与最靠近棒束出口的示踪剂注入模块之间设置出口发展段。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除入口效应会对交混产生影响外,出口也会对测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测量模块的下游需设置出口发展段,出口发展段的目的是尽可能消除出口对测量模块附近流场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发展段的长度大于棒束通道的水力直径的20倍。出口段设置长度大于棒束通道水力直径的20倍时,能够彻底消除出口对测量模块附近流场的影响。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观测各示踪剂注入模块的观测窗,所述观测窗与示踪剂注入模块分别位于棒束通道的相对两侧。本方案为了定性直观地观测棒束通道内交混情况,在示踪剂注入模块对面开设观测窗,以便定性观测示踪剂在棒束通道内的交混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观测窗通过螺栓压紧在棒束通道侧壁,且观测窗边缘通过橡胶圈密封。通过螺栓实现观测窗与棒束通道的固定连接,通过橡胶圈实现观测窗与棒束通道间的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示踪剂注入模块为6~8个。理论上,在棒束通道壁面上设置示踪剂注入模块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实验需求来确定,数量不限;但是过密地设置示踪剂注入模块没有必要,一般设置6到8个注入模块即可满足实验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模块通过法兰固定在棒束通道上。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预设置的示踪剂从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注入,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采用堵头进行密封,进行棒束通道实验;
(b)更换不同的示踪剂注入模块注入示踪剂,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采用堵头进行密封,再次进行棒束通道实验。
由于本申请需要设置多个示踪剂注入模块,然而每次仅使用一个示踪剂注入模块,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对应的堵头,在没有用到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时,用堵头将其密封,当需要用到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时,可拆下堵头连接所需的组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所有示踪剂注入模块均位于测量模块的上游,实验开展过程中,将预设置的示踪剂从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注入,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采用堵头进行密封进行实验。之后改变注入示踪剂的示踪剂注入模块,便可以获得不同长度的测量段,即获得不同交混距离下与示踪剂注入子通道与邻近子通道间的交混关系。
2、本发明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解决了无法定量获取复杂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特性的问题,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同一套实验装置上进行不同交混距离条件下的实验,并可基于本申请开展交混强度与轴向位置的相关实验,为反应堆堆芯棒束燃料组件热工性能实验提供充分理论依据,实现对复杂棒束通道内子通道交混因子的准确获取。
3、本发明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在棒束入口与最靠近棒束入口的示踪剂注入模块之间设置入口发展段,使得所测量得到的交混强度为充分发展湍流交混强度。
4、本发明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在测量模块的下游需设置出口发展段,尽可能消除出口对测量模块附近流场的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棒束入口,2-棒束出口,3-测量模块,4-示踪剂注入模块,5-入口发展段,6-出口发展段,7-观测窗,8-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包括带有棒束入口1、棒束出口2的棒束通道,所述棒束入口1与棒束出口2之间设置测量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束入口1与测量模块3之间设置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4,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4至测量模块3的距离各不相等;还包括与所述示踪剂注入模块4相匹配的堵头。
基于质量平衡法棒束子通道交混特性实验中,最重要的是基于同一套实验本体实现示踪剂注入点与测量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本实施例完美实现了这一效果,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同一套实验本体上开展不同交混距离条件下实验,并可基于实验本体开展交混强度与轴向位置的相关实验。
优选的,为了定性直观地观测棒束通道内交混情况,在示踪剂注入模块对面开设观测窗7,以便定性观测示踪剂在棒束通道内的交混情况。观测窗的设计考虑密封结构,同时要考虑到观测窗需保持本体尺寸的完整性,因此观测窗的密封可以通过流道板上开槽并采用橡胶圈的密封方式进行,用螺栓压紧的方式实现流道完整性的保证以及观测窗的密封。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棒束入口1与最靠近棒束入口1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之间设置入口发展段5。所述入口发展段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棒束通道的水力直径的50倍。所述棒束出口2与最靠近棒束出口2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之间设置出口发展段6。所述出口发展段6的长度大于棒束通道的水力直径的20倍。
本发明以5×5棒束通道为例,外流道尺寸为66×66mm2,棒束直径为9.5mm,棒束节距为12.6mm,其水力直径约为10.23mm,棒束直径与节距与商用压水堆燃料组件保持一致,以使得结果可以为商用压水堆热工分析提供必要参考。根据其几何特征可确定,对于5×5棒束通道,其入口发展段5长度应当不小于0.52m,其出口发展段6长度应当大于0.21m。对于其他规模棒束通道,其入口发展段5、出口发展段6长度应当通过相应水力直径开展相关计算。
本实施例在棒束通道本体的一侧开设不同示踪剂注入模块,该模块的设置是开展相关实验的核心。如图1所示,下游的各测量模块以法兰的形式固定,相对位置与棒束入口1保持一致,而在测量模块上游不同距离处开设不同示踪剂注入模块,实验开展过程中,将预设置的示踪剂从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注入,其余的模块采用堵头进行密封。改变示踪剂注入模块,便可以获得不同长度的测量段,即获得不同交混距离下与示踪剂注入子通道与邻近子通道间的交混关系。由于离入口最近的一个示踪剂注入模块与棒束通道入口的距离均在50倍水力直径以上,因此可以认为示踪剂注入模块处来流均为充分发展流动,因此该设置既可以实现示踪剂注入模块处来流相似性,又可以改变示踪剂注入模块与下游测量模块之间相对距离。
基于本实施例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预设置的示踪剂从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4注入,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采用堵头进行密封,进行棒束通道实验;
(b)更换不同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注入示踪剂,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采用堵头进行密封,再次进行棒束通道实验。
本实施例以棒束通道热工水力特性分析等重大工程为背景,实现了棒束通道中交混特性规律定量获取的现实需求,给出了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其配套方法。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包括带有棒束入口(1)、棒束出口(2)的棒束通道,所述棒束入口(1)与棒束出口(2)之间设置测量模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束入口(1)与测量模块(3)之间设置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4),若干示踪剂注入模块(4)至测量模块(3)的距离各不相等;还包括与所述示踪剂注入模块(4)相匹配的堵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束入口(1)与最靠近棒束入口(1)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之间设置入口发展段(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发展段(5)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棒束通道的水力直径的50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束出口(2)与最靠近棒束出口(2)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之间设置出口发展段(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发展段(6)的长度大于棒束通道的水力直径的2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观测各示踪剂注入模块(4)的观测窗(7),所述观测窗(7)与示踪剂注入模块(4)分别位于棒束通道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窗(7)通过螺栓压紧在棒束通道侧壁,且观测窗(7)边缘通过橡胶圈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剂注入模块(4)为6~8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3)通过法兰(8)固定在棒束通道上。
10.基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预设置的示踪剂从某个示踪剂注入模块(4)注入,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采用堵头进行密封,进行棒束通道实验;
(b)更换不同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注入示踪剂,其余的示踪剂注入模块(4)采用堵头进行密封,再次进行棒束通道实验。
CN201911133497.3A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0828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3497.3A CN110828013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3497.3A CN110828013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8013A true CN110828013A (zh) 2020-02-21
CN110828013B CN110828013B (zh) 2021-11-02

Family

ID=69556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3497.3A Active CN110828013B (zh) 2019-11-19 2019-11-19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801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7696A (zh) * 2021-06-08 2021-08-31 中山大学 一种测量棒束通道等效交混系数的实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564A (en) * 1991-08-05 1994-05-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pacer for fuel assemblies
RU2386180C2 (ru) * 2008-08-08 2010-04-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Физик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А.И. Лейпунского"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го коэффициента межканального массообмена в пучке стержней
CN204831962U (zh) * 2015-07-02 2015-12-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棒束通道流动可视化实验系统
CN108875212A (zh) * 2018-06-19 2018-11-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动力装置主冷却剂系统热工水力多尺度分区仿真方法
CN109215810A (zh) * 2018-09-17 2019-01-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燃料组件定位格架局部阻力系数的精确实验获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1564A (en) * 1991-08-05 1994-05-10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pacer for fuel assemblies
RU2386180C2 (ru) * 2008-08-08 2010-04-1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нитар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Физик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имени А.И. Лейпунского"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го коэффициента межканального массообмена в пучке стержней
CN204831962U (zh) * 2015-07-02 2015-12-0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棒束通道流动可视化实验系统
CN108875212A (zh) * 2018-06-19 2018-11-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动力装置主冷却剂系统热工水力多尺度分区仿真方法
CN109215810A (zh) * 2018-09-17 2019-01-1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种燃料组件定位格架局部阻力系数的精确实验获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君毅: "5X5棒束通道中简单支撑格架对流动过冷沸腾传热的影响分析", 《原子能科学技术》 *
王啸宇: "基于激光诊断技术的棒束间流动交混特性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 *
王宁波等: "5X5棒束通道内压降特性实验与数值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7696A (zh) * 2021-06-08 2021-08-31 中山大学 一种测量棒束通道等效交混系数的实验方法
CN113327696B (zh) * 2021-06-08 2024-03-15 中山大学 一种测量棒束通道等效交混系数的实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8013B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3117B (zh) 棒束通道温度场测量可视化实验系统
CN110828013B (zh) 一种可实现不同交混距离的棒束通道实验装置及方法
US10760990B2 (en) Water engineering seepage behavior fusing and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3743542B (zh) 评估多孔仿生射流表面减阻效果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9540565B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性能试验模拟体
CN108304620A (zh) 一种核反应堆堆芯棒束通道内硼扩散过程的计算方法
EP2604983A3 (de) Magnetisi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ernmagnetisches Durchflussmessgerät
CN204332389U (zh) 一种用于燃料组件热工水力实验的模拟元件
CN109215810A (zh) 一种燃料组件定位格架局部阻力系数的精确实验获取方法
CN107369481A (zh) 气泡反应器测试装置
CN104792493A (zh) 一种喷流反射速度场测试方法
CN112729424A (zh) 一种层风道二次风量在线测量装置
CN206095879U (zh) 一种二维岩石试样裂隙网络渗流试验中的流量采集系统
CN110473640B (zh) 一种子通道滑移式横向压降测量系统
CN110411726A (zh) 一种喷注器壳体焊接件性能测试装置
CN203642969U (zh) 一种文丘里管
CN110729060A (zh) 一种运动条件下棒束通道内流迹可视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11207982U (zh) 带压降调整功能的燃料组件水力学模拟件测试试验装置
CN207741836U (zh) 一种液体流量标准装置
CN206432045U (zh) 棒束通道温度场测量可视化实验系统
CN214010412U (zh) 一种层风道二次风量在线测量装置
CN218496356U (zh) 一种超滤系统检漏装置
CN111028967A (zh) 一种多进多出的堆芯中子通量测量用路组选择器
CN212844896U (zh) 一种模拟蒸汽驱采油的实验装置
CN215550481U (zh) 用于制造预变形汽车水室的模具、水室、水箱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