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6884A -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6884A
CN110816884A CN201911084112.9A CN201911084112A CN110816884A CN 110816884 A CN110816884 A CN 110816884A CN 201911084112 A CN201911084112 A CN 201911084112A CN 110816884 A CN110816884 A CN 110816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stat
icing
testing
data acquisi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841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强
王谦
杨燕初
祝榕辰
才晶晶
崔燕香
赵凯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10841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168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16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6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步骤S1,将数据采集仪器与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连接,并调试运行状态;步骤S2,准备低温环境实验室;步骤S3,调试水滴喷射器;步骤S4,在浮空器上安装数据采集模块,并调试浮空器;步骤S5,测试浮空器结冰特性;步骤S6,试验完成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所述试验方法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浮空器结冰特性,从而验证和完善浮空器结冰特性计算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浮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浮空器的内部填充密度低于空气的浮升气体从而获得浮升力,实现浮空器的升空和高空驻留飞行,在升空和高空飞行时,浮空器经过云层且温度较低时,外壳表面会结冰,而浮空器结冰特性对浮空器飞行特性影响较大,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地测试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测量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以获得浮空器在一定降雨条件下的结冰特性数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数据采集仪器与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连接,并调试运行状态;
步骤S2,准备低温环境实验室;
步骤S3,调试水滴喷射器;
步骤S4,在浮空器上安装数据采集模块,并调试浮空器;
步骤S5,测试浮空器结冰特性;
步骤S6,试验完成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01,将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连接到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开启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确保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功能正常,采集数据准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102,调试试验状态记录模块,确保试验状态记录模块功能正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开启水滴喷射器,确保水滴喷射器功能正常,可以调节喷出的水滴直径、喷水含量和流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步骤S401,在浮空器上安装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到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步骤S402,往浮空器充入氦气,将浮空器移到水滴喷射器下方,将浮空器连接到拉力测试模块上再固定在地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采用单一变量法,定量地测试单独每种因素对浮空器结冰特性的影响。
进一步地,设定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结冰时长的基准值,保持其中五个变量不变并保持基准值,使第六个变量单独变化,变化的数值围绕基准值上下浮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包括:
步骤S510,在相同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条件下,即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为基准值时,测试不同结冰时长条件下,浮空器结冰特性的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10包括:
步骤S511,开启环境实验室,将室内温度调节到试验所需的环境温度,设置浮空器压差为基准值,测试浮空器在没有结冰时的浮升力;
步骤S512,保持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浮空器压差为基准值,测试浮空器浮升力随结冰时间的变化;
步骤S513,将511测量的浮空器浮升力数据减去512测量的浮空器浮升力数据,得到在一定环境温度、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浮空器压差条件下,不同结冰时长条件下浮空器表面的结冰质量;
步骤S514,完成步骤S513之后,将浮空器表面水膜擦拭干净。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包括:步骤S520,重复步骤510,固定其他五个参量,将变量依次换成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测量每种因素影响下的浮空器表面结冰特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能够全面地测试浮空器结冰特性,通过该试验方法可以真实反应高空中浮空器表面的结冰情况,从而验证和完善浮空器结冰特性计算模型。
附图说明
图1是艇形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球形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浮空器;2、水滴喷射器;3、环境数据采集模块;4、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5、拉力测试模块;6、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7、试验状态记录模块;8、低温环境实验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系统,包括浮空器1,水滴喷射器2,环境数据采集模块3,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4,拉力测试模块5,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6,试验状态记录模块7、低温环境实验室8八个模块。
环境数据采集模块3、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4、拉力测试模块5与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7相连,拉力测试模块5与浮空器的系留绳相连,用于测量浮空器的浮升力数据,浮空器的浮生力等于浮空器的浮力减去浮空器的重力。
浮空器1是结冰特性试验对象,包括飞艇、系留气球、零压气球或超压气球等浮空器。
水滴喷射器2设置在浮空器1的上方,水滴喷射器2由主管道和一系列喷头组成,用于模拟降雨状态,喷头喷出的为空气和水滴的混合流体,通过调节喷头可以调节混合流体中的水滴直径、喷水含量和流速,喷水含量是指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的水滴质量。
环境数据采集模块3,由环境大气温度、环境大气压力、环境大气湿度、环境风速风向测试仪器组成,用来测量环境大气温度数据、环境大气压力数据、环境大气湿度数据和环境风速风向数据。
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4,包括压差传感器,用于测量浮空器内外压差。
拉力测试模块5,包括张力计,用于测量浮空器的浮升力数据。
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6,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用于存储和处理各个模块传输来的数据。
试验状态记录模块7,由两架摄像机组成,用于记录试验过程中,浮空器结冰特性变化情况。
低温环境实验室8,用于提供0-20℃的室内温度。
采集所有数据并存于计算机中,试验数据用来验证和完善浮空器结冰特性计算模型。
实施例2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数据采集仪器与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连接,并调试运行状态。
步骤S101,将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连接到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开启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确保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功能正常,采集数据准确;
步骤S102,调试试验状态记录模块,确保试验状态记录模块功能正常;
步骤S2,准备低温环境实验室。
步骤S201,开启低温环境实验室,确保低温环境实验室功能正常,可以调节室温;
步骤S202,根据试验需求,调节室温。
步骤S3,调试水滴喷射器。
步骤S301,开启水滴喷射器,确保水滴喷射器功能正常,可以调节喷出的水滴直径、喷水含量和流速;
步骤S302,根据试验需求,调节喷出的水滴直径、喷水含量和流速。
步骤S4,在浮空器上安装数据采集模块,并调试浮空器。
步骤S401,在浮空器上安装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到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步骤S402,往浮空器充入氦气,将浮空器移到水滴喷射器下方,将浮空器连接到拉力测试模块上再固定在地面;
步骤S5,测试浮空器结冰特性。
浮空器表面结冰特性受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结冰时间等六个因素的影响,本试验方法采用单一变量法,定量地测试单独每种因素对浮空器结冰特性的影响,设定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结冰时长的基准值,保持其中五个变量不变并保持基准值,使第六个变量单独变化,变化的数值围绕基准值上下浮动。
步骤S510,在相同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条件下,即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为基准值时,测试不同结冰时长条件下,浮空器结冰特性的变化。
步骤S511,开启环境实验室,将室内温度调节到试验所需的环境温度,设置浮空器压差为基准值,测试浮空器在没有结冰时的浮升力;
步骤S512,保持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浮空器压差为基准值,测试浮空器浮升力随结冰时间的变化;
步骤S513,将511测量的浮空器浮升力数据减去512测量的浮空器浮升力数据,得到在一定环境温度、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浮空器压差条件下,不同结冰时长条件下浮空器表面的结冰质量;
步骤S514,完成步骤S513之后,将浮空器表面水膜擦拭干净。
步骤S520,重复步骤510,固定其他五个参量,将变量依次换成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测量每种因素影响下的浮空器表面结冰特性。
步骤S5还包括在试验过程中,使用试验状态记录模块记录试验过程中浮空器结冰状态的变化情况。
步骤S6,试验完成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验证和完善浮空器结冰特性计算模型。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数据采集仪器与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连接,并调试运行状态;
步骤S2,准备低温环境实验室;
步骤S3,调试水滴喷射器;
步骤S4,在浮空器上安装数据采集模块,并调试浮空器;
步骤S5,测试浮空器结冰特性;
步骤S6,试验完成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01,将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连接到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块,开启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确保环境数据采集模块,拉力测试模块功能正常,采集数据准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102,调试试验状态记录模块,确保试验状态记录模块功能正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开启水滴喷射器,确保水滴喷射器功能正常,可以调节喷出的水滴直径、喷水含量和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步骤S401,在浮空器上安装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浮空器压差数据采集模块连接到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
步骤S402,往浮空器充入氦气,将浮空器移到水滴喷射器下方,将浮空器连接到拉力测试模块上再固定在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采用单一变量法,定量地测试单独每种因素对浮空器结冰特性的影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结冰时长的基准值,保持其中五个变量不变并保持基准值,使第六个变量单独变化,变化的数值围绕基准值上下浮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步骤S510,在相同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条件下,即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为基准值时,测试不同结冰时长条件下,浮空器结冰特性的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10包括:步骤S511,开启环境实验室,将室内温度调节到试验所需的环境温度,设置浮空器压差为基准值,测试浮空器在没有结冰时的浮升力;
步骤S512,保持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浮空器压差为基准值,测试浮空器浮升力随结冰时间的变化;
步骤S513,将511测量的浮空器浮升力数据减去512测量的浮空器浮升力数据,得到在一定环境温度、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和浮空器压差条件下,不同结冰时长条件下浮空器表面的结冰质量;
步骤S514,完成步骤S513之后,将浮空器表面水膜擦拭干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步骤S520,重复步骤510,固定其他五个参量,将变量依次换成环境温度、浮空器压差、水滴直径、喷水含量、流速,测量每种因素影响下的浮空器表面结冰特性。
CN201911084112.9A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Pending CN1108168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4112.9A CN110816884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84112.9A CN110816884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6884A true CN110816884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5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84112.9A Pending CN110816884A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1688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637A (en) * 1989-04-14 1992-02-25 Haunschild Willard M Helium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lighter-than-air aircraft
US20070057116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Sinsabaugh Steven L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for an airship
CN202893569U (zh) * 2012-09-28 2013-04-24 广州赛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积冰冻雨试验设备的过冷水喷洒装置
CN103308340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平流层浮空器设备舱热试验方法及设备
CN205607824U (zh) * 2016-03-14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浮空器囊体材料及其接缝自然老化试验装置
CN109515744A (zh) * 2018-11-02 2019-03-2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复杂环境下缩比浮空器试验装置
CN110217412A (zh) * 2019-07-04 2019-09-10 北京瑞尔腾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冰试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0637A (en) * 1989-04-14 1992-02-25 Haunschild Willard M Helium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lighter-than-air aircraft
US20070057116A1 (en) * 2005-09-15 2007-03-15 Sinsabaugh Steven L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for an airship
CN202893569U (zh) * 2012-09-28 2013-04-24 广州赛宝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积冰冻雨试验设备的过冷水喷洒装置
CN103308340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平流层浮空器设备舱热试验方法及设备
CN205607824U (zh) * 2016-03-14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浮空器囊体材料及其接缝自然老化试验装置
CN109515744A (zh) * 2018-11-02 2019-03-2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复杂环境下缩比浮空器试验装置
CN110217412A (zh) * 2019-07-04 2019-09-10 北京瑞尔腾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冰试验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耿德华等: "系留气球结冰探测方法",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1629B2 (en) System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est verification of ic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 aerostat
CN108045596B (zh)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性能检验检测系统及方法
Fikke et al. COST 727: atmospheric icing on structures: measurements and data collection on icing: state of the art
CN205139117U (zh) 基于车载系留气球的大气污染垂直监测系统
CN113670378B (zh) 长期实时蒸发波导剖面测量与信道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7677444A (zh) 一种测量冰风洞云雾均匀性的方法
CN109710961A (zh) 一种基于gps数据的高空无人机升限数据处理方法
CN106443831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全天候气象探测系统
CN110702419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防冰符合性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0346605A (zh) 用于基于静压误差修正进行飞机空速校准的方法以及系统
CN114676560A (zh) 基于光纤结冰探测的云雾参数计算及冰形预测方法、介质
CN107416172B (zh) 一种基于智能浮空器平台的全视角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10816884A (zh)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方法
CN206968971U (zh) 一种四轴飞行器气象站
CN111003199A (zh) 一种浮空器结冰特性试验系统
CN110816882B (zh) 一种浮空器表面水附着特性试验方法
CN110816883B (zh) 一种浮空器表面水附着特性试验系统
Lilie et al. Description and results for a simple ice crystal detection system for airborne applications
US20210242931A1 (en) Environmental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 altitude platforms
CN110816881B (zh) 一种浮空器热特性试验方法
CN110816880B (zh) 一种浮空器热特性试验系统
Guo et al. Design and preliminary experiment of HALE UAV podded dropsonde system
DE102017102923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eines Fehlers eines an Bord eines Fluggeräts angeordneten barometrischen Druckmesssystems
CN115248022B (zh) 一种输电线路的结冰厚度检测方法
Zhang et al. Low-level wind shear of wind fiel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5

Address after: 100190 No. 19 West North Fou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aerospace information inno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No. 9 Dengzhuang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Applicant before: Academy of Opto-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