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9298B -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9298B
CN110809298B CN201911039944.9A CN201911039944A CN110809298B CN 110809298 B CN110809298 B CN 110809298B CN 201911039944 A CN201911039944 A CN 201911039944A CN 110809298 B CN110809298 B CN 110809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atellite
time period
interconnected
monitor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99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9298A (zh
Inventor
吕洁印
周受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Shenzhen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Shenzhen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99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9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9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9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9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7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a plurality of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end-to-end dat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获取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是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所述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本申请所提供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互联卫星终端的功耗浪费。

Description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备物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证集装箱在运输中的安全性,通常在集装箱上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并使电子监控设备通过网络与监控平台相配合,当集装箱被不明侵入时可以通过网络发出报警信息,同时也可以在监控平台上全程实时查看集装箱的运输信息。
集装箱的运输条件比较简单,没有外接电源的接入,电子监控设备只能依靠自身的电池供电。对于以移动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电子监控设备来说,使用大容量的电池即可具备集装箱行业默认的使用寿命。但是对于根据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电子监控设备来说,卫星通信模块上电后会一直搜索卫星网络,盲目的搜索会浪费电子监控设备的部分功耗,并且电子监控设备一旦搜索到合适的信道后就会尝试发送数据,如果此时该信道并不足以支持数据发送则又会浪费部分功耗。
因此,亟待解决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监控设备功耗浪费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针对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监控设备和监控平台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还提出一种互联卫星终端、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降低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监控设备的功耗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获取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是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所述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包括:设备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控制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时间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是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通信切换模块,用于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控制所述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一种互联卫星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
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监控平台接收互联卫星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将所述时间信息下发至所述互联卫星终端,使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包括:设备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控制监控平台接收互联卫星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时间信息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时间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信息下发至所述互联卫星终端,使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监控设备即为一种互联卫星终端,互联卫星终端支持以移动网络和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并且优先通过移动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互联卫星终端在工作过程中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以使得监控平台则根据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和设备信息预测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从而使得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监控平台预测的时间信息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
由于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移动网络后才切换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减少了卫星通信模块的工作时间,减少了互联卫星终端由于频繁开启卫星通信模块而导致的功耗浪费。互联卫星终端根据监控平台预测的时间信息切换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使得互联卫星终端在能够与卫星进行良好通信的时间点开启卫星通信模块,避免了卫星通信模块的盲目搜索,并提升了互联卫星终端的数据发送率,从而有效降低了互联卫星终端的功耗浪费。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50在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集装箱堆放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步骤230在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在仰角限制条件下对卫星网络搜索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在方位角限制条件下对卫星网络搜索的示意图;
图9a-9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对同时满足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时刻值进行填补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为一集装箱运输监控系统。如图1所示,该集装箱运输监控系统包括互联卫星终端100、监控平台200和网络300。
互联卫星终端100为安装在集装箱上的电子监控设备,该电子监控设备通过网络300与监控平台200通信,使得互联卫星终端100与监控平台200 之间通过网络300实现数据传输。示例性的,互联卫星终端100将自身的设备数据发送至监控平台200,例如地理位置、运动方向等,使得监控平台200 根据设备数据对集装箱的运输状态进行监控。
互联卫星终端100具有移动通信模块和卫星通信模块,当互联卫星终端 100切换移动通信模块与监控平台通信时,网络300为移动网络,例如为GSM (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码多分址)网络、2G/3G/4G/5G网络等;当互联卫星终端100切换卫星通信模块与监控平台200通信时,网络300为卫星网络,例如ORBCOMM低轨卫星网络等。由此,互联卫星终端100可以切换移动通信模块和卫星通信模块与监控平台200进行通信。
应当理解,监控平台200用于为互联卫星终端100提供安全监控等服务,其可以是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是由若干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本处不进行限制。智能手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接入监控平台200实时查看互联卫星终端100的状态信息。
请参阅图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互联卫星终端100。如图2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
如前所述,在现有实现中,互联卫星终端上电后会盲目地搜索卫星网络,一旦搜索到合适的网络就会尝试发送数据,若此时该网络并不足以支持数据发送,则导致互联卫星终端功耗浪费较大。
为解决此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用以降低互联卫星终端的功耗浪费,从而延长互联卫星终端的续航能力,使互联卫星终端满足更多的场景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互联卫星终端并不限于是指如前所述的电子监控设备,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具有卫星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本处并不进行限制。
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包括该互联卫星终端的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和运动方向等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具体可以是互联卫星终端对应的经纬度信息。示例性的,互联卫星终端通过自身配置的定位模块对设备信息进行周期性地采集,从而得到实时的设备信息,并将实时采集的设备信息发送给监控平台。
步骤130,获取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是监控平台根据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
其中,未来时间段是指互联卫星终端向监控平台发送设备信息之后的一段时间,例如为互联卫星终端向监控平台发送设备信息之后的24小时,因此未来时间段是根据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确定的。
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包括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能够搜索到卫星网络的至少一个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互联卫星终端能够准确地搜索到支持数据发送的卫星网络,因此互联卫星终端在此时间段内可以精确通过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是监控平台根据互联卫星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和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具体预测过程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描述,本处不作赘述。
步骤150,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时间信息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
如前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同时具备移动通信模块和卫星通信模块,为节省功耗,互联卫星终端优先开启移动通信模块以通过移动网络与监控平台进行通信。当丢失移动网络后,互联卫星终端才开启卫星通信模块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
为进一步避免功耗浪费,在本实施例中,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监控平台预测得到的时间信息开始卫星通信模块,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
也即,针对未来时间段内能够准确地搜索到支持数据发送的卫星网络的时间段,互联卫星终端可以自主决策在这些时间段内切换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从而避免了卫星通信模块的盲目搜索,并提升了互联卫星终端的数据发送率,有效地降低了互联卫星终端的功耗浪费。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50在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15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1,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时间信息获取移动网络丢失后最接近于丢失时刻的若干时间段。
如前所述,监控平台预测的时间信息包括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能够搜索到卫星网络的至少一个时间段,因此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之后,为保证尽快与监控平台重新建立通信,需要从监控平台预测的时间信息中确定最接近于移动网络丢失时刻的若干时间段,所确定的时间段则为互联卫星终端最适合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进行通信的时间段。
步骤153,在所获取的至少一时间段内切换卫星网络,尝试通过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
其中,互联卫星终端在获取的至少一时间段内切换卫星网络是指,互联卫星终端可以自主决策在获取的某一个或者多个时间段内开启卫星通信模块,以尝试通过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
示例性的,如果在步骤151中确定的时间段包括时间段T1-T5,互联卫星终端可以根据时间段T1-T5对卫星通信模块的开始与否进行干预,使得卫星通信模块在开启时刻就能与卫星网络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大大增加了互联卫星终端向监控平台发送数据的成功率,并且避免了卫星通信模块由于盲目搜索卫星网络导致的功耗浪费。
而在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互联卫星终端需要周期性地向监控平台发送设备信息,以提供监控平台针对互联卫星终端进行监控所需数据,因此需要保证互联卫星终端周期性传输设备信息的有效性。
举例来说,如果互联卫星终端每隔ΔT时间间隔向监控平台上报一次设备信息,那么如果互联卫星终端在T时刻通过移动网络成功上报设备信息后,需要在T+ΔT时刻再一次上报设备信息,如果互联卫星终端在这段时间内丢失移动网络,导致T+ΔT时刻互联卫星终端无法通过移动网络上报设备信息,因此需要从监控平台预测的时间信息中找出T+ΔT时刻之后,互联卫星终端能够搜索到卫星网络且最接近于T+ΔT时刻的若干个时间段,从而使得互联卫星终端自主决策卫星通信模块的开启时刻,以将待发送的设备信息及时通过卫星网络上报至监控平台。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互联卫星终端具有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互联卫星终端周围是否存在阻挡互联卫星终端接收卫星网络的物体,如果存在,则终止切换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
互联卫星终端具有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互联卫星终端周围是否存在阻挡互联卫星终端接收卫星网络的遮挡物。例如,如果遮挡物与互联卫星终端之间的距离低于互联卫星终端进行卫星通信所需的最小距离,则不允许开启卫星通信模块。
示例性的,如果互联卫星终端按照图4所示方向横向安装在集装箱的接近中间高度,卫星通信模块可以连接上卫星并发出数据的仰角范围在10°-60°之间,由此可以求出在互联卫星终端进行卫星通信所需的最小距离条件下,遮挡物相距互联卫星终端的距离。
假设互联卫星终端的安装位置距离集装箱顶部的高度H=1.5m,卫星通信模块的仰角为
Figure BDA0002252560870000081
互联卫星终端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为L,则可以根据正切公式得到L的取值范围为0.87m-8.51m之间时遮挡物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卫星通信模块对卫星网络的接收,但基本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当L大于8.51m 时遮挡物则不会对卫星网络造成干扰,而当L小于0.87m时遮挡物则会严重影响卫星通信模块与卫星正常通信,因此不允许开启卫星通信模块。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一般在偏远地区,比如高速、戈壁等地区集装箱周围没有任何距离过近的遮挡物,互联卫星终端对于卫星网络的接收并不存在干扰,因此当移动网络丢失后,不存在遮挡物影响互联卫星终端切换卫星网络通信。
在交通拥堵的地区,可能存在遮挡物会对互联卫星终端接收卫星网络造成一定干扰,但是这些地区通常都会有移动网络,因此互联卫星终端一般不会切换卫星网络进行通信的情况。
而集装箱周围存在遮挡物严重影响互联卫星终端与卫星正常通信的情况通常发生在堆场或者海域中集装箱堆叠的情况,堆场一般都能够接收到移动网络,因此不存在切换卫星网络通信的情况,而在海域条件下,由于集装箱的堆叠导致互联卫星终端很难与卫星网络进行通信,即使根据监控平台预测的时间信息确定互联卫星终端能够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段,但由于真实情况下遮挡物的存在导致互联卫星终端无法正常与卫星网络通信,若互联卫星终端根据监控平台预测的时间信息尝试切换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仍然是在浪费功耗,因此在此种情况下,终止切换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也可以避免部分功耗的浪费。
请参阅图5,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监控平台200。如图5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监控平台接收互联卫星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
如前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周期性地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所采集的设备信息相应发送至监控平台。
步骤230,根据设备信息以及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
未来时间段是指在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之后的一段时间,因此监控平台需以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为起始时刻确定未来时间段,例如确定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之后的24小时为未来时间段。
在实际情况下,互联卫星终端在一定仰角范围和方位角范围内搜索到的卫星网络才可以支持正常传输数据,因此针对卫星网络搜索的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可以预测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能够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也即预测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能够准确地搜索到支持数据发送的卫星网络的若干时间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仰角是互联卫星终端相对卫星所处位置的仰角,方位角同理。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监控平台预测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31,根据仰角限制条件对未来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获得未来时间段内满足仰角限制条件的第一时间段集合。
其中,仰角限制条件是指一仰角范围,互联卫星终端在此仰角范围内能够准确地搜索到支持数据发送的卫星网络。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互联卫星终端侧面安装在集装箱上,并与集装箱的运动方向垂直,卫星通信模块的天线最大具有90°收发仰角,如果要让互联卫星终端能够通过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需满足天线的仰角在10°以上。因此,若设互联卫星终端相对卫星的仰角为E,互联卫星终端针对卫星网络搜索的仰角限制条件则为E>10°。
根据仰角限制条件对未来时间段进行遍历,即可得到未来时间段内满足仰角限制条件的若干时间段,由这些时间段构成第一时间段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根据仰角限制条件的端点值对未来时间段进行遍历,会相应得到连续的两个时刻值,例如T0和T1,T0对应于卫星进入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内的时刻,T1则对应于卫星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内的时刻,因此符合仰角限制条件的其中一时间段为T1-T0
其中,由于卫星自身的运行会对仰角的准确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合适的端点值限定条件遍历得到卫星进入或者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的时刻值,例如端点值限定条件为10°<E<11°,对未来时间段进行遍历得到很多个时刻都满足该端点值限定条件,则需对这些时刻进行过滤,例如将满足端点值限定条件的第一个时刻值为卫星进入或者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的时刻值。
由此,通过对仰角限制条件的端点值对未来时间段进行遍历,可以相应得到若干时间段,从而得到第一时间段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未来时间段的遍历过程,是通过将互联卫星终端的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输入卫星轨道预测模型,由卫星轨道预测模型所进行的,例如ORBCOMM低轨卫星对应的卫星轨道预测模型为SGP4模型(SGP4模型是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开发的飞行器双行元轨道预报模型)。
步骤233,根据方位角限制条件对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各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确定各时间段中同时满足于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其中,方位角限制条件是指一方位角范围,互联卫星终端在此方位角范围内能够准确地搜索到支持数据发送的卫星网络。
示例性的,由于互联卫星终端侧面安装在集装箱上,另一侧面贴近于集装箱壁,因此互联卫星终端只能搜索到正前方的卫星信号,如图8所示,以集装箱为坐标原点,集装箱朝西北方向运动,那么互联卫星终端只可以搜索到阴影区域所示范围内的卫星网络。若设集装箱的运动方向为α,互联卫星终端相对卫星的方位角为A,互联卫星终端针对卫星网络搜索的方位角限制条件则为α-108°-45°<A<α-108°+45°。如果A<0°,则根据A=A+360°将方位角转换为正值。
互联卫星终端相对卫星的方位角也会影响互联卫星终端对于卫星网络的搜索,因此有必要根据方位角限制条件对满足仰角限制条件下的各个时间段进一步筛选,从而确定同时满足于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在一实施例中,分别根据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端点值对第一时间段集合中各时间段进行遍历,得到各时间段内对应于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的时刻,将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所在的时刻区间确定为第二时间段集合中的时间段。
其中,方位角限制条件包括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如前所示例的,如果方位角限制条件则为α-108°-45°<A<α-108°+45°,左端点值为α-108°-45°,右端点值为α-108°+45°。
针对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某个时间段,分别根据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进行遍历所得到的时刻值,左端点值对应的时刻值对应于卫星进入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的时刻,右端点值对应的时刻值对应于卫星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的时刻。但是,分别根据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进行遍历所得到的时刻值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满足仰角限制条件的时间段内,遍历得到分别对应于卫星进入和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的2个时刻值;
第二种情况:在满足仰角限制条件的时间段内,只遍历得到1个时刻值,该时刻值对应于卫星进入或者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
第三种情况:在满足仰角限制条件的时间段内,未遍历得到时刻值。
针对第一种情况,由遍历得到的2个时刻值即可构成同时满足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时间段,从而直接构成第二时间段集合。针对第三种情况,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无法同时有效,因此无法筛选得到构成第二时间段集合的时间段。针对第二种情况,则需要对同时满足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时刻值进行填补,以得到同时满足于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有效时间段。
图9a至图9d是第二种情况下互联卫星终端针对卫星网络进行搜索的示意图,其中上边界与下边界是指卫星在满足仰角限制条件下进入及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的边界,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之间的相交时刻对应于仰角限制条件对应的一边界与方位角限制条件的交点。当上边界与下边界所在搜索范围内只具有卫星进入或者离开的位置点时,需根据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之间的相交时刻确定另一卫星对应离开或者进入搜索范围的另一位置点。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确定的第一时间段集合中同时满足于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中,可能包含时间长度很小的时间段,这些时间段并不能满足卫星通信模块完成一次卫星通信的时间,因此需要这部分时间段从第二时间段集合中滤除,得到符合卫星通信模块的通信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由此,卫星进入或者离开互联卫星终端的搜索范围所对应的时间段即可构成第二时间段集合中的时间段。
步骤250,将时间信息下发至互联卫星终端,使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时间信息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
如前所述,互联卫星终端优先开启移动通信模块以通过移动网络与监控平台进行通信,当丢失移动网络后,互联卫星终端才根据监控平台预测得到的时间信息开始卫星通信模块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避免了卫星通信模块的盲目搜索,并提升了互联卫星终端的数据发送率,有效地降低了互联卫星终端的功耗浪费。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该装置适应于图1所述实施环境中的互联卫星终端100,该装置包括设备信息采集模块310、时间信息获取模块330和通信切换模块350。
设备信息采集模块310用于控制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
时间信息获取模块330用于获取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该时间信息是监控平台根据设备信息和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
通信切换模块350用于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控制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时间信息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切换模块350包括时间段确定单元和网络切换单元。
时间段确定单元用于控制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时间信息获取移动网络丢失后最接近于丢失时刻的若干时间段。
网络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获取的至少一时间段内切换卫星网络,尝试通过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遮挡物检测模块和网络切换控制模块。
遮挡物检测模块用于控制互联卫星终端通过发射超声波检测周围是否存在阻挡接收卫星网络的物体。
网络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在遮挡物检测模块检测为是的情况下,终止切换卫星网络与监控平台通信。
图11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该装置适应于图1所述实施环境中的监控平台200,该装置包括设备信息接收模块410、时间信息预测模块430和时间信息传输模块450。
设备信息接收模块410用于控制监控平台接收互联卫星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
时间信息预测模块430用于根据设备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
时间信息传输模块450用于将时间信息下发至互联卫星终端,使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时间信息切换卫星网络重新与监控平台通信。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时间信息预测模块430包括未来时间段确定单元和限制条件搜索单元。
未来时间段确定单元用于控制监控平台以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为起始时刻确定未来时间段。
限制条件搜索单元用于根据互联卫星终端针对卫星网络搜索的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预测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限制条件搜索单元包括仰角限制条件遍历子单元和方位角限制条件遍历单元。
仰角限制条件遍历子单元用于根据仰角限制条件对未来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获得未来时间段内满足仰角限制条件的第一时间段集合。
方位角限制条件遍历子单元用于根据方位角限制条件对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各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确定各时间段中同时满足于仰角限制条件和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方位角限制条件遍历子单元具体用于分别根据方位角限制条件的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对第一时间段集合中各时间段进行遍历,得到各时间段内对应于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的时刻,并将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所在的时刻区间确定为第二时间段集合中的时间段。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互联卫星终端,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步骤110至步骤150中所描述的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步骤210至步骤250中所描述的方法。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该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只是一个适配于本申请的示例,不能认为是提供了对本申请的使用范围的任何限制。该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也不能解释为需要依赖于或者必须具有图7中示出的示例性的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组件。
该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可因配置或者性能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如图7所示,该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包括:电源 510、接口530、至少一存储器550、以及至少一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s)570。
其中,电源510用于为该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上的各硬件设备提供工作电压。
接口530包括至少一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531、至少一串并转换接口533、至少一输入输出接口535以及至少一USB接口537等,用于与外部设备通信。
存储器550作为资源存储的载体,可以是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者光盘等,其上所存储的资源包括操作系统551、应用程序553或者数据555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
操作系统551用于管理与控制该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上的各硬件设备以及应用程序553,以实现中央处理器570对海量数据555的计算与处理,其可以是Windows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等。
应用程序553是基于操作系统551之上完成至少一项特定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其可以包括至少一模块(图7中未示出),每个模块都可以分别包含有对该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的一系列计算机可读指令。
中央处理器57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上的处理器,并设置为通过总线与存储器550通信,用于运算与处理存储器550中的海量数据555。
如上面所详细描述的,适用本申请的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将通过中央处理器570读取存储器550中存储的一系列计算机可读指令的形式来完成如前所述的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
此外,通过硬件电路或者硬件电路结合软件指令也能同样实现本申请,因此,实现本申请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硬件电路、软件以及两者的组合。
本申请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
上述内容,仅为本申请的较佳示例性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
获取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是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
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所述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其中,所述时间信息是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包括:
所述监控平台以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为起始时刻确定未来时间段;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仰角限制条件对所述未来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获得所述未来时间段内满足所述仰角限制条件的第一时间段集合;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方位角限制条件对所述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各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确定各时间段中同时满足于所述仰角限制条件和所述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所述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包括:
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所述时间信息获取所述移动网络丢失后最接近于丢失时刻的若干时间段;
在所获取的至少一时间段内切换所述卫星网络,尝试通过所述卫星网络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通过发射超声波检测周围是否存在阻挡接收所述卫星网络的物体;
如果是,则终止切换所述卫星网络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4.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控平台接收互联卫星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
将所述时间信息下发至所述互联卫星终端,使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包括:
所述监控平台以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为起始时刻确定未来时间段;
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仰角限制条件对所述未来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获得所述未来时间段内满足所述仰角限制条件的第一时间段集合;
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方位角限制条件对所述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各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确定各时间段中同时满足于所述仰角限制条件和所述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方位角限制条件对所述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各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确定各时间段中同时满足于所述仰角限制条件和所述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包括:
分别根据所述方位角限制条件的左端点值和右端点值对所述第一时间段集合中各时间段进行遍历,得到各时间段内对应于所述左端点值和所述右端点值的时刻;
将所述左端点值和所述右端点值所在的时刻区间确定为所述第二时间段集合中的时间段。
6.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控制互联卫星终端采集自身的设备信息,并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监控平台;
时间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所述时间信息是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
通信切换模块,用于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控制所述互联卫星终端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其中,所述时间信息是所述监控平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和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得到的,包括:
所述监控平台以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为起始时刻确定未来时间段;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仰角限制条件对所述未来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获得所述未来时间段内满足所述仰角限制条件的第一时间段集合;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方位角限制条件对所述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各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确定各时间段中同时满足于所述仰角限制条件和所述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7.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控制监控平台接收互联卫星终端发送的设备信息;
时间信息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以及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预测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未来时间段内搜索到卫星网络的时间信息;
时间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时间信息下发至所述互联卫星终端,使所述互联卫星终端在丢失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的移动网络后,根据所述时间信息切换所述卫星网络重新与所述监控平台通信;
其中,所述时间信息预测模块包括:
未来时间段确定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监控平台以所述设备信息的发送时间为起始时刻确定未来时间段;
仰角限制条件遍历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仰角限制条件对所述未来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获得所述未来时间段内满足所述仰角限制条件的第一时间段集合;
方位角限制条件遍历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互联卫星终端针对所述卫星网络搜索的方位角限制条件对所述第一时间段集合中的各时间段进行时间遍历,确定各时间段中同时满足于所述仰角限制条件和所述方位角限制条件的第二时间段集合。
8.一种互联卫星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39944.9A 2019-10-29 2019-10-29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809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9944.9A CN110809298B (zh) 2019-10-29 2019-10-29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9944.9A CN110809298B (zh) 2019-10-29 2019-10-29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298A CN110809298A (zh) 2020-02-18
CN110809298B true CN110809298B (zh) 2022-04-15

Family

ID=69489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9944.9A Active CN110809298B (zh) 2019-10-29 2019-10-29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92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7546B (zh) * 2023-05-19 2023-08-08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卫星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8174A (en) * 1995-04-24 1997-10-14 Motorola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predicts good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cation
US20090066565A1 (en) * 2007-09-11 2009-03-12 Mediatek Inc. Gnss terminals automatically retrieving aiding data and aiding data systems
CN102223413A (zh) * 2011-06-20 2011-10-19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船舶运输危险品集装箱智能监测系统
CN102540214B (zh) * 2012-01-12 2013-06-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导航卫星系统信号源的平滑选星方法
CN105223597A (zh) * 2014-04-04 2016-01-06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基于卫星确定通信设备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9890057A (zh) * 2017-12-06 2019-06-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1635B (zh) * 2019-03-29 2021-02-0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igso卫星对地面动目标的跟踪弧段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9298A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957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management of transmit power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US1036190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US976318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configuring and adapting hardware in the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US8463302B2 (en) Paging-area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call-processing control apparat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ciarrone et al. Smart probabilistic fingerprinting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over fog computing platforms
US10986635B2 (en)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base station allocation method
CN113703005B (zh) 卫星网络中定位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3212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flexible access and management of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including, for example, autonomous vehicles
Callegaro et al. Optimal computation offloading in edge-assisted UAV systems
US20110309977A1 (en) Power reduction in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110809298B (zh) 互联卫星终端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400303A (zh) 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US20240167840A1 (en) Map and Map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076332B2 (en) Wireles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switching method
CN110913172B (zh) 一种视频分析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US20200400773A1 (en) Multimodal location sensing on a mobile phone
CN108153827B (zh) 交通拥堵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627446B2 (en)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vehi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60073990A (ko) 이동국 지원 모드의 동작 하에서의 측정 보고 qop 검증
CN115051747B (zh) 卫星通信终端静默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009714A1 (en) Battery aware carrier activation
GB2405556A (en)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952377A1 (en)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unauthorize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10845487B2 (en) Acquisition i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based on previously acquired satellites
WO202315948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ensing area identif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102, Block A, Phase I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057 Nanhai Avenue,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CIMC SECURITY AND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 Block A, Phase I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057 Nanhai Avenue,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IMC SECURITY AND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6

Address after: 518063 Shenzhen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building b1001-b1004, No. 20, Gaoxin South seventh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IMC SECURITY AND SMAR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 Block A, Phase I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057 Nanhai Avenue,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IMC SECURITY AND SMAR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CIM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