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8579A -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8579A
CN110808579A CN201810884439.3A CN201810884439A CN110808579A CN 110808579 A CN110808579 A CN 110808579A CN 201810884439 A CN201810884439 A CN 201810884439A CN 110808579 A CN110808579 A CN 110808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unit
source
power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44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力
李睿
戴越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8844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85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8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8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分析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涵义,建立源网荷协调运行指标体系,构建源网荷协调运行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具体步骤为:1)分析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具体涵义;2)建立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建立源网荷协调运行优化模型;3)将蚁群算法和目标函数相结合,得出具体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可以提高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避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降低分布式能源发电的弃电率,使全网运行在一个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状态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Description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但是传统能源的短缺问题愈发严重,迫切需要电力市场不断开放以驱动电网朝着高效、灵活、智能和可持续方式发展,以适应未来的技术需求。可持续性是未来电网的基础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分布式电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接入与应用,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等。
目前电网侧尤其是配电网仍然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不足、一次网架薄弱、自动化水平不高、调度方式落后以及用电互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高度渗透,不利于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针对这些问题,在2008年国际大电网会议上提出了主动配电网概念,旨在解决电网兼容及应用大规模间歇式可再生能源,提升绿色能源利用率,优化一次能源结构等问题,使传统配电网由被动变为主动,以此适应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
主动配电网中源荷互动方面的研究极少,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消纳大量的可再生能源问题,达到调峰的目的,但目前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使用的是发电量跟踪负荷的传统控制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负荷在电网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就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源荷互动”,缺乏对用户侧指标以及系统互动水平的考虑,不能反映系统源网荷运行水平,已经不适应智能电网协调运行的评价要求了。
因此,本发明专利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考虑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三个方面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通过建立全局优化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用蚂蚁群算法求解该数学模型,从而解决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顺序,对源网荷各侧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分布式电源特性、柔性负荷、电网侧的柔性,给出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多目标协调运行的涵义;
步骤二、基于步骤一中的源网荷协调运行的定义,建立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三、根据节约运行费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用户侧互动的需求,选取体系中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需求侧响应成本的指标建立源网荷协调运行数学优化模型;
步骤四、将蚁群算法和数学模型相结合,根据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参数,对参数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方法。
进一步,步骤一中,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顺序,对各侧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包括分布式电源特性、柔性负荷、电网侧的柔性等;其次,对源网荷协调运行所包含的源源互补、源网协调、源荷协调以及网荷互动等各种交互模式进行了总结;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涵义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进一步,步骤二中,明确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其次,从电源侧指标、电网侧指标、用户侧指标以及互动水平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分析,而在构建各侧指标体系时,着重强调了安全、经济以及环保的水平;再次,对各个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最后,归纳得出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步骤三中,据协调运行的目标,构建了以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目标函数,其中总成本包括机组运行成本、环境成本以及需求侧响应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所建数学模型应满足的一系列约束条件。
进一步,步骤四中,将蚁群算法和数学模型相结合,得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和求解策略,得出使全网运行在一个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状态下的运行机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提出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多目标协调运行的指标体系,研究电源侧指标,包括电源利用效率、发电运行成本等;研究电网侧指标,包括电网运行效率、电网可靠性等;研究负荷侧指标,包括用户调峰成本等。通过源网荷三者运行指标,提出优化的全局指标;(2)剖析了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内部机理,建立了分布式电源、电网和柔性负荷的数学分析模型,改进了现有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最后用优化的蚁群算法求解。从而得到实现源网荷协调运行,达到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流程图。
图2是Sigmoid函数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的蚁群算法流程图。
图中:1为分析源网荷协调运行内涵,2为构建综合指标体系,3为建立数学模型,4为用蚁群算法得出运行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配置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顺序,对源网荷各侧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分布式电源特性、柔性负荷、电网侧的柔性,给出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多目标协调运行的涵义;
步骤二、构建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三、选取体系中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需求侧响应成本指标,构造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步骤四、根据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参数,对参数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方法。
进一步,步骤一中,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顺序,对各侧的特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包括分布式电源特性、柔性负荷、电网侧的柔性等;其次,对源网荷协调运行所包含的源源互补、源网协调、源荷协调以及网荷互动等各种交互模式进行了总结;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涵义给出了明确的定义。
进一步,步骤一中,主动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及小型柴油机发电,储能系统采用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分别对其进行模型的分析。步骤一中所述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多目标协调运行的涵义:以电网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和良好互动为只要目标,依托各种监控手段,通过各种交互方法,充分协调调度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可以调动的资源,实现配电网中电源、网络、负荷共同参与并优化系统运行。提高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实现源网荷三方面的良好互动,保证配电网安全可靠、优质高效运行。
进一步,步骤二中,明确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其次,从电源侧指标、电网侧指标、用户侧指标以及互动水平指标等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分析,而在构建各侧指标体系时,着重强调了安全、经济以及环保的水平;再次,对各个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论述;最后,归纳得出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步骤二中的电源侧指标体系包括电源侧安全性指标、电源侧经济指标和电源侧的环保指标。电网侧指标体系包括电网侧安全性指标、电网侧经济性指标和电网侧环境友好指标。用户侧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用电满意度、负荷侧经济性指标。互动水平指标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占比和激励用电量占比、系统最大可消纳分布式电源占比、系统互动潜能、智能电表安装率、供电协调性。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析,建立入下表所示的综合指标体系。
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电源侧指标、电网侧指标、负荷侧指标以及互动水平指标,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41
进一步,步骤三中,根据节约运行费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用户侧互动的需求,建立数学模型。
能源的消耗数学模型,风电机组不消耗燃料,也不排放污染物,故在描述中不予考虑。所以火电机组成为了主要对象。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51
式(1)中,N为机组的数目;T为优化时间区域的时间段数目;F为运行费用;Pij为机组i在时间段j的时间内机组出力;Ci(Pij)表示在时间段j的时间内,机组i的能源消耗,一般情况下,损耗可以近似表示为出力的二次函数: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52
ai,bi,ci为第i机组的消耗系数,Sij表示机组的启动能耗系数,分为热启动成本和冷启动成本,具体取值与机组运行的状态有关,由以下情况决定: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53
式(3)中CHS,i,CCS,i分别为机组i的热启动成本和冷启动成本。tij表示在第j时间段机组i已经连续运行的时间。当连续运行时,该值表示为正数;当连续停运时,该值表示为负数。TCS,i表示机组i的冷启动时间。
环境影响数学模型,主要考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这两种主要的污染物表示成机组出力的二次函数,体现在目标函数里边就是: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54
式(4)(5)表示排放的质量,还需换算成惩罚成本,乘以各自的惩罚系数:
Fs=ρsEs (6)
Fc=ρcEc (7)
其中,Es表示二氧化硫排放量,αsi、βsi、γsi分别表示机组i二氧化硫排放量关于机组i出力的二次函数各项系数;Ec表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αci、βci、γci分别表示机组i二氧化碳排放量关于机组i出力的二次函数各项系数;Fc表示二氧化碳排放的惩罚成本;Fs表示二氧化硫排放的惩罚成本。
需求侧响应调用成本的表现为多种形式,本发明中选取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段线性函数: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61
式(8)中,FMG代表需求侧响应的调用成本;nMG表示需求侧可调用的资源数量;P0表示需求侧响应出力补偿价格分界线,当需求侧补偿量(PMGk,l)小于这个值时,采用补偿系数λα,当需求侧补偿量(PMGk)大于这个值时,采用另外一个补偿系数λb
将上述的几种因素作为总体来处理,可以得到目标函数:
minC=F+FMG+Fs+Fc (9)
式(9),C表示总的目标函数;FMG表示需求侧响应的调用成本;Fc表示二氧化碳排放的惩罚成本;Fs表示二氧化硫排放的惩罚成本。
进一步,步骤三中,系统的约束条件有下列几个方面。
系统功率平衡约束: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62
式(10)中PWj表示风电机在第j时段内的出力预测值;PDj表示在第j时段内的负荷预测值。PMGj表示在第j时段内有可能的需求侧响应值。
旋转备用约束: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63
式(11)中Pi max为机组i的最大技术出力;PRj表示系统在第j时段的旋转备用容量。
机组出力约束:
Pi min≤Pij≤Pi max (12)
Pi max为机组i的最大技术出力;Pi min为机组i的最小技术出力。
最小停机时间和最小开机时间约束: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64
式(13)中,TMU,i表示第i个机组最小连续开机时间;TMD,i表示第i个机组最小连续开机时间;tij表示第i个机组在第j个时段内,已经连续开或关的时间,正值表示开,负值表示关。
机组的爬坡约束: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71
式(14)中,URi表示机组i的出力上升的限值,UDi表示机组i的出力下降的限值。
进一步,步骤四中,本发明对传统的蚁群算法进行优化。由于机组组合问题既要求解机组开关量,又要求解机组的出力。在二进制里边,蚁的移动可以看成某些位的改变。比如说,如果所有的位都没有变化,则蚁的位置不变;如果所有的位都改变,则蚂蚁移动的距离越大。假设离散二进制中的每一个蚂蚁,其每一维数的数值都取0或1,则可以用将速度Vid映射到一个概率,这个概率表示第i个蚂蚁的第d维的值为1的可能性。本发明中选取一个函数Sigmoid来完成这种映射。该函数的函数特性为:
函数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该函数为一个连续有界的曲线,定义域为整个横轴,而值域为(0,1)。可以实现任意速度到概率的转换。在实际转换时,可以将此函数值和一个随机数进行比较,以得出蚂蚁移动的概率,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位置更新公式: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73
其中,rand为介于0和1之间的随机数。本发明中的处理方法给二进制蚁群算法带来了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这种算法不直接对变量本身进行优化,而是优化变量变为1的概率。这也就导致了全局搜索能力会随着最大速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小。
进一步,步骤四中,本发明中采用蚁群算法对所建源网荷协调运行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蚂蚁的组成包括机组组合和机组出力以及需求侧响应几个方面,其中,需求侧响应可以当作是虚拟发电机来处理,由于本文只是初步探讨需求侧响应问题,故暂时将需求侧资源只设为一个。用0表示机组停运状态,用1表示机组运行状态。则机组组合的状态可以用来表示:
表1机组组合表示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74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81
在调度时间段内,机组出力和需求侧响应用实数编码,则每个蚂蚁的状态用以下矩阵表示:
Figure BDA0001755270850000082
进一步,步骤四中,算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其算法的步骤为
Step1:输入所求问题的各项已知条件,如常规机组的各项参数、负荷以及风电的预测值、需求侧响应的参数;
Step2:对蚁群算法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如蚂蚁的数量、信息素挥发系数等;
Step3:在满足约束条件的范围内,初始化参数。
Step4:迭代次数赋值为1,准备开始迭代;
Step5:对蚁群的数量、信息素浓度进行更新,得到新的参数;
Step6:计算目标函数值;
Step7:更新个体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
Step8:迭代次数加一,更新惯性权重;
Step9: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满足则停止迭代,如果不满足则重复Step5继续更新信息素,继续迭代;
Step10:输出迭代完成之后,所求的解。
本发明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分析了电网各侧的柔性特征和各种互动模式,剖析了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整体内涵,包括内部机理、实现手段及基本原则等。进一步,建立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多目标协调运行的指标体系,包括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指标以及互动水平指标等,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的全局指标。研究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内部机理,建立了分布式电源、电网和柔性负荷的数学分析模型,改进了现有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最后用蚁群算法求解得出解决方案。实现配电网的对分布式能源和负荷的主动管理,对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laims (5)

1.一种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电源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顺序,对源网荷各侧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分布式电源特性、柔性负荷、电网侧的柔性,给出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多目标协调运行的涵义;
步骤二、基于步骤一中的源网荷协调运行的定义,建立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三、选取体系中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需求侧响应成本指标,构造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步骤四、将蚁群算法和目标函数相结合,计算得出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的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用于评价电网源网荷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电源侧指标、电网侧指标、负荷侧指标以及互动水平指标,如下表所示: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11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选取体系中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需求侧响应成本指标,构造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3.1能源消耗
其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22
其中:N为机组的数目;T为优化时间区域的时间段数目;F为运行费用;Pij为机组i在时间段j的时间内机组出力;Ci(Pij)表示在时间段j的时间内,机组i的能源消耗,损耗表示为出力的二次函数: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23
ai,bi,ci为第i机组的能耗系数,Sij表示机组的启动能耗系数;
3.2环境的影响
机组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污染物的排放量上,目标函数是: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24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25
上述式子仅仅表示排放的质量,还需换算成惩罚成本,乘以各自的惩罚系数:
Fs=ρsEs (5)
Fc=ρcEc (6)
其中,Es表示二氧化硫排放量,αsi、βsi、γsi分别表示机组i二氧化硫排放量关于机组i出力的二次函数的各项系数;Ec表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αci、βci、γci分别表示机组i二氧化碳排放量关于机组i出力的二次函数的各项系数;Fc表示CO2排放的惩罚成本;Fs表示SO2排放的惩罚成本;
3.3需求侧响应调用成本的表现
需求侧响应有多种形式,其代表性的分段线性函数: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31
其中,FMG代表需求侧响应的调用成本;nMG表示需求侧可调用的资源数量;P0表示需求侧响应出力补偿价格的分界线,当需求侧补偿量(PMGk,l)小于这个值时,采用补偿系数λa,当需求侧补偿量(PMGk)大于这个值时,采用另外一个补偿系数λb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限制系统的约束条件包括以下3种:
系统功率平衡约束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32
PWj表示风电机组在第j时段内的出力预测值;PDj表示在第j时段内的负荷预测值。PMGj表示在第j时段内有可能的需求侧响应值;
旋转备用约束
Figure FDA0001755270840000033
Pi max为机组i的最大技术出力;PRj表示系统在第j时段的旋转备用容量;
机组出力约束
Pi min≤Pij≤Pi max (10)
Pi max为机组i的最大技术出力;Pi min为机组i的最小技术出力。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
4.1输入所求问题的各项已知条件;
4.2对蚁群算法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在满足约束条件的范围内,初始化参数;
4.3迭代次数赋值为1,准备开始迭代;
4.4对蚁群的数量、信息素浓度进行更新,得到新的参数;
4.5计算目标函数值;
4.6更新个体最优值和全局最优值;
4.7迭代次数加一,更新惯性权重;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如果满足则停止迭代,如果不满足则返回4.4继续更新信息素,继续迭代;
4.8输出迭代完成之后,得到所求的解,从而得到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CN201810884439.3A 2018-08-06 2018-08-06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Pending CN1108085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439.3A CN110808579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4439.3A CN110808579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8579A true CN110808579A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8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4439.3A Pending CN110808579A (zh) 2018-08-06 2018-08-06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85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315A (zh) * 2020-07-31 2020-11-13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考虑需求侧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65254A (zh) * 2020-12-09 2021-03-09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设备健康度的综合能源用能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935239A (zh) * 2021-10-13 2022-01-14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预测的区域电热水器负荷集群消纳新能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855A (zh) * 2016-06-16 2016-10-26 南京工程学院 协调储能与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CN106549378A (zh) * 2016-12-09 2017-03-29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 一种针对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的配网协同调度方法
CN107196310A (zh) * 2016-03-15 2017-09-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考虑源网荷协调互动的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6310A (zh) * 2016-03-15 2017-09-22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考虑源网荷协调互动的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优化方法
CN106058855A (zh) * 2016-06-16 2016-10-26 南京工程学院 协调储能与柔性负荷的主动配电网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
CN106549378A (zh) * 2016-12-09 2017-03-29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 一种针对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的配网协同调度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荣华: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机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4315A (zh) * 2020-07-31 2020-11-13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考虑需求侧的源网荷储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465254A (zh) * 2020-12-09 2021-03-09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设备健康度的综合能源用能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465254B (zh) * 2020-12-09 2023-10-31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设备健康度的综合能源用能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935239A (zh) * 2021-10-13 2022-01-14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预测的区域电热水器负荷集群消纳新能源方法
CN113935239B (zh) * 2021-10-13 2024-05-28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预测的区域电热水器负荷集群消纳新能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1566B (zh) 一种海岛智能微电网多源协调控制方法
CN105071389B (zh) 计及源网荷互动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07292766B (zh) 面向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调峰手段经济性评估方法与系统
CN114336702B (zh) 基于双层随机规划的风光储场站群功率分配协同优化方法
CN109066807B (zh) 含储能的风光火打捆外送电源规划方法
CN113850474B (zh) 一种热电氢多能流综合能源系统及其优化调度方法
CN110808579A (zh)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运行方法
CN110350512A (zh) 一种智能园区新能源发电站调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Suo et al. New energy wide area complementary planning method for multi-energy power system
CN115759610A (zh) 一种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的多目标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CN115423207A (zh) 风储虚拟电厂在线调度方法和装置
Hu et al. Optimal dispatch of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units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genetic algorithm
CN105514986A (zh) 一种基于虚拟电厂技术的der用户竞价并网方法
CN115907402B (zh) 一种梯级水电站联合保证出力的推求方法及系统
CN115940284B (zh) 一种考虑分时电价的新能源制氢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CN108062022A (zh) 一种热电协同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
CN116169700A (zh) 一种配电网储能配置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CN115796533A (zh) 考虑清洁能源消纳的虚拟电厂双层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215720A (zh) 一种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智能电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heng et al. Power and energy balance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operation-control strategy
CN113507134B (zh) 一种规划目标年新能源电源装机容量的优化规划方法
Zhang et a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 of Multi-Energy Flow System Considering Wind Power Consumption
Zhou et al. Analysis of Energy Storage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of Power System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Zhu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scheduling for wind-pumped storage-therm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based on priority ranking
Hu et al. Research on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model of source-grid-load-energy storage under new pow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