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0336B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0336B
CN110800336B CN201880024868.1A CN201880024868A CN110800336B CN 110800336 B CN110800336 B CN 110800336B CN 201880024868 A CN201880024868 A CN 201880024868A CN 110800336 B CN110800336 B CN 110800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ystem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present disclosure
pdc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48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0336A (zh
Inventor
金成勋
张宰赫
金相范
陈胜利
H.范德维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787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6644A/zh
Priority to CN202210880180.1A priority patent/CN1154267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0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0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0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0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采用IoT技术来融合5G通信系统以支持超过4G系统的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通信技术及其系统。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基于5G通信技术和IoT相关技术的智能服务(例如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联网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零售、安保和安全服务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终端通过其来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终端,该方法包括步骤:从第一小区获取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开始与第二系统信息相对应的计时器;如果终端已从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二小区,则确定第二小区是否是与第一小区共享第二系统信息的小区;以及基于确定结果更新第二系统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站的类型执行不同的切换操作的方法。
另外,本公开涉及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多个连接的情况下的无线电链路故障。
另外,本公开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不连续接收(DRX)和寻呼建立。
另外,本公开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信息更新。
背景技术
为满足自4G通信系统商业化以来增长的针对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努力开发改进的5G通信系统或前5G(pre-5G)通信系统。因此,5G通信系统或前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通信系统”或“后LTE系统”。正在考虑在超高频率(mmWave)的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施5G通信系统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在超高频率的频带中,为减少无线电波的路径损耗并且增加无线电波的传输距离,在5G无线通信系统中讨论了以下技术:诸如,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度MIMO(FD-MIMO)、天线阵列、模拟波束成形以及大规模天线。另外,在5G通信系统中,正在基于下述进行针对5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网络改进的开发:演进小小区、先进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通信(D2D)、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此外,在5G系统中,正在开发:作为先进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以及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和作为先进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以及稀疏码多址(SCMA)。
同时,到目前为止作为以人类为中心的连接性网络的互联网——在互联网中,人类生成和消费信息——现在正向物联网(IoT)演进,在物联网中,分布式实体或“物件”交换和处理信息。作为通过与云服务器的连接而进行的IoT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组合的万物联网(IoE)已经出现。因为针对IoT实施方式需要诸如传感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的技术要素,所以最近已经研究了用于连接物件的技术,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其通过收集和分析从联网物件生成的数据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IT)与各种工业的融合和组合,IoT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诸如下述这些: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联网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先进医疗服务。
与此相一致,已经进行了各种尝试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使用诸如波束成形、MIMO和阵列天线等的5G通信技术,来实施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的技术。作为如上所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云无线电接入网络(云RAN)的应用也可以被认为是5G技术与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同时,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期间,当前基站(服务小区)可以根据由于终端的移动等而由终端报告的当前基站与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质量信息,来确定终端从当前基站移动到另一基站的切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能存在各种类型的基站,因此终端需要用于针对不同种类的基站执行切换的不同操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的一方面将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即使在根据基站的类型执行不同的切换操作时处理数据而不丢失的方法。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将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异构系统之间执行切换(例如从LTE到新无线电(NR)的切换或从NR到LTE的切换)时处理数据而不丢失的方法。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将提供一种新的过程,该过程能够在采用其中主基站和辅助基站可以发送和接收重复数据的多连接的情况下,整体地考虑多个无线电链路的性能,这不同于传统的LTE。
另外,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将提出一种过程,在该过程中,当处于非活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状态的终端应用不连续接收(DRX)时,基站根据寻呼的类型来配置终端的DRX周期和操作。
此外,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将提供一种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终端的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可以包括:从第一小区获取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开始与第二系统信息相对应的计时器;如果终端从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二小区,则确定第二小区是否与第一小区共享第二系统信息;以及基于确定结果更新第二系统信息。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一种终端可以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从第一小区获取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开始与第二系统信息相对应的计时器,如果终端从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二小区,则确定第二小区是否与第一小区共享第二系统信息,以及基于确定结果更新第二系统信息。
有益技术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根据基站的类型执行不同的切换操作,从而减少切换期间丢失的分组。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即使当终端执行到异构系统的基站的切换时,也能够防止数据丢失。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连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指定无线电链路故障声明过程来稳定地支持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连接状态。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能够解决在基站独立地生成寻呼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能够根据终端所属于的小区的改变来有效地更新系统信息。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图1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消息流的图。
图1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图1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图1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分离中央单元(CU)和分布单元(DU)的选项的图。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图2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消息流的图。
图2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图2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图3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D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多连接中的RRC分集操作的图。
图3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中的无线电链路监视操作和无线电链路故障操作的图。
图3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主小区(PCell)和主辅小区(PSCell)的无线电链路监视(RLM)和无线电链路故障(RLF)的整体操作的图。
图3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PCell中的终端的RLM和RLF过程的图。
图3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PSCell中的终端的RLM和RLF过程的图。
图3I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3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NR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技术中的寻呼时间的概念图。
图4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技术中确定终端的DRX周期的处理的图。
图4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接入状态的转换的图。
图4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终端处于RRC非活动状态时发送寻呼消息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图4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图。
图4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4I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LTE系统中提供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5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LTE系统中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5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5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5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操作基于小区的或基于区域的系统信息的终端的操作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有效性计时器的图。
图5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执行系统信息更新的方法的图。
图5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执行系统信息更新的终端的操作的视图。
图5I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执行系统信息更新的基站的操作的视图。
图5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作为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5K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提供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作为系统信息的基站的操作的图。
图5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5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当对并入本文中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不很清楚时,将省略对并入本文中的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下将描述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中的功能定义的术语,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用户的意图或习惯而不同。因此,术语的定义应当基于整个说明书的内容来进行。
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是清楚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以下阐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提供以下实施例仅是为了完整地公开本公开并且将本公开的范围告知本领域技术人员,而本公开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为了解释的方便,用于标识连接节点的术语、指代网络实体的术语、指代消息的术语、指代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指代各种标识信息的术语等将被用作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指代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为了解释的方便,在本公开中将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名称,3GPP LTE标准是现有通信标准当中的最新通信标准。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术语和名称,并且本公开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于符合其他标准的系统。特别地,本公开适用于3GPP新无线电(NR)(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
图1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A,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a-20和服务网关(S-GW)1a-30。用户设备(在下文中称为“UE”或“终端”)1a-35通过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以及S-GW 1a-30接入外部网络。
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作为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来向接入网络的终端提供无线接入。即,为了服务于用户的业务,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收集状态信息,诸如终端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信道状态等,并且执行调度,从而支持终端与核心网(CN)之间的连接。MME 1a-25执行各种控制功能及用于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S-GW 1a-30提供数据承载。另外,MME 1a-25和S-GW 1a-30可以进一步对接入网络的终端执行认证和承载管理,并且可处理从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接收的分组,或要发送到基站1a-05、1a-10、1a-15和1a-20的分组。
图1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图中的无线协议结构可以部分地不同于将在稍后定义的NR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但是为了本公开的解释的方便将描述图中的无线协议结构。
参考图1B,LTE系统的无线协议包括分别地在终端和ENB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1b-05或1b-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1b-10或1b-35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1b-15或1b-30。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1b-05或1b-40执行诸如IP报头压缩/解压缩等的操作,并且无线电链路控制(在下文中也称为“RLC”)1b-10或1b-35将PDCP PDU(分组数据单元)重新配置为适当的大小。MAC 1b-15或1b-30连接到多个RLC实体(配置在单个终端中),将RLCPDU复用为MAC PDU,以及从MAC PDU中解复用RLC PDU。物理(PHY)层1b-20或1b-25对高层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且将其转换为然后将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的OFDM符号,或对通过无线信道接收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对其进行信道解码以便然后发送到高层。另外,混合ARQ(HARQ)也用于物理层1b-20或1b-25中的附加纠错,并且接收端发送指示是否已经接收到从发送端发送的分组的1比特的信息。这被称为HARQ ACK/NACK信息。关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可通过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发送,并且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可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
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分别地在终端和基站的PDCP层的高层中存在无线电资源控制(在下文中称为“RRC”)层。RRC层可以发送和接收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的、与接入/测量有关的配置控制消息。例如,能够指令终端使用RRC层消息来执行测量,并且终端可使用RRC层消息向基站报告测量结果。
图1C是示出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切换方法时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消息流的图。
在图1C中,处于空闲模式(RRC_IDLE)的终端1c-01在生成传输数据等之后接入基站(1c-11)。因为终端与网络断开连接以节省电力等,所以不可以在空闲模式下发送数据。因此,为了发送数据,需要转换(switch)到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如果终端1c-01成功地连接到基站1c-03,则终端1c-01转换到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然后基站1c-03配置到终端1c-01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以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1c-13),且终端1c-01向基站1c-03发送其确认消息(1c-15),使得处于连接模式的终端1c-01能够向基站1c-03发送数据和从基站1c-03接收数据(1c-17)。为了配置DRB,可以使用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并且作为确认消息可以使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另外,DRB配置可以包括针对每个承载的PDCP和RLC层的配置信息。更具体地,DRB配置可以指示RLC层的操作模式{更具体地,确认模式(AM)和非确认模式(UM)}等,并且PDCP层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指示在切换之后或者在为每个承载重新配置PDCP层时是否需要发送状态报告。即,“statusReportRequired”信息被包括在PDCP配置中。如上所述,需要为其发送PDCP状态报告的承载被称为“第一承载”。即,关于第一承载,“statusReportRequired”被配置为“TRUE(真)”。可以仅针对当丢失数据时可能执行重传的RLC-AM来配置“StatusReportRequired”。
在终端1c-01与基站1c-03之间的通信期间,当前基站(服务小区)1c-03可根据当前基站1c-03和相邻基站1c-05的信号强度/质量信息来确定其中终端1c-01移动到另一基站1c-05的切换,当前基站1c-03和相邻基站1c-05的信号强度/质量信息是由于终端1c-01的移动等而由终端1c-01报告的(1c-19)。
同时,NR可具有各种类型的基站。在现有的LTE系统中,被称为“eNB”的基站具有在以上图1B中描述的MAC、RLC、PDCP和RRC层中的所有层。另一方面,在NR系统中,像eNB一样,gNB可包括所有功能。替选地,gNB可以被划分为中央单元(CU)和分布单元(DU)并且MAC、RLC、PDCP和RRC层可在逻辑上被划分为CU和DU。图1F描述了用于分离CU和DU的选项。
参考CU-DU分离选项2,RRC和PDCP存在于CU中,而RLC、MAC和物理层存在于DU中。参考CU-DU分离选项3,RRC、PDCP和High-RLC(高RLC)存在于CU中,而Low-RLC(低RLC)、MAC和物理层存在于DU中。在RLC的功能当中,High-RLC包括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执行重传的功能,如ARQ和分组序列重新排序的功能;而低RLC包括根据给定的传输资源来对分组进行分段或串接(concatenate)的功能。同时,一个CU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DU,并且因此根据终端的移动,可以仅DU改变而同时CU保持不变。
因此,可以执行切换以使得DU和CU两者改变,或者使得根据终端的移动仅DU改变而CU保持不变。另外,即使在仅DU改变而同时CU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也需要根据CU-DU分离选项不同地执行操作。
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站确定要执行切换的终端和要执行的切换。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切换被分类如下。
-第一切换:gNB之间的切换(CU和DU两者改变的切换)
-第二切换:gNB中的RLC移动(重新定位)切换(同一基站下的HO。在HO之后,RLC改变:即,下述切换,其中,因为gNB具有选项2的结构所以CU不改变但是DU改变,以及PDCP不改变)
-第三切换:gNB中的RLC固定的切换(同一基站下的HO。即使在HO之后也使用相同的RLC:即,下述切换,其中,因为gNB具有选项3的结构所以CU不改变但是DU改变)
基站1c-03根据以上分类确定切换的类型,并且基站1c-03根据其向终端1c-01发送切换命令(1c-21)。切换命令可以通过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并且切换命令消息包括指示该切换所针对的基站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CI)(MobilityControlInfo)。此外,根据切换的类型,RRC消息可以包括或者可以不包括以下信息。
-与安全密钥重新配置有关的信息:这包括用于生成新的密钥的计数器信息。
-RLC重新建立指示符:这是指示是否需要RLC重新建立的指示符。
已经接收到切换命令的终端1c-01在上述切换的类型当中确定由基站1c-03指示的切换的类型(1c-2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存在与安全密钥重新配置有关的信息,则终端1c-01可以确定指示了第一切换;如果不存在与安全密钥重新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如果存在RLC重新建立指示符,则可以确定指示了第二切换;以及如果不存在与安全密钥重新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如果不存在RLC重新建立指示符,则可以确定指示了第三切换。
此后,终端1c-01接收通过RRC消息指示的目标小区1c-05的同步信号,执行同步以及初始化终端1c-01的MAC层。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在所有类型的切换中,MAC层都被定向到新的基站(或新的DU)。
另外,终端1c-01根据确定结果执行符合切换的类型的操作(1c-25)。更具体地,在第一切换的情况下执行PDCP重新建立和RLC重新建立,在第二切换的情况下维持PDCP并且执行RLC重新建立,以及在第三切换的情况下维持PDCP和RLC而没有重新建立。
另外,终端1c-01在目标基站1c-05中应用通过切换命令接收到的终端标识符(用于LTE标准的C-RNTI),在第一切换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来采用新的安全密钥执行更新,以及在第二切换或第三切换的情况下维持现有基站1c-03的秘密密钥(已在现有CU中使用)。
此后,终端1c-01对目标基站1c-05执行随机接入,与基站1c-05进行上行链路同步,从目标基站1c-05接收上行链路资源分配(1c-27)并且基于分配的资源向目标基站1c-05发送确认切换完成的RRC消息(1c-29)。RRC消息可以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终端1c-01在切换完成之后根据切换的类型执行操作(1c-31)。更具体地,在第一切换的情况下,终端1c-01生成针对第一承载的PDCP状态报告,并将其发送到基站1c-05(1c-33)。PDCP状态报告意图向基站1c-05告知所接收到的分组,因为在终端1c-01的切换期间分组可能丢失,并且因此基站1c-05可能重新发送丢失的分组。
另外,在第二切换的情况下,终端1c-01还生成针对第一承载的PDCP状态报告,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1c-05。这是由于以下事实,由于RLC向目标基站1c-05的移动,仍然存在终端1c-01可能丢失分组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第三切换的情况下,即使针对第一承载,终端1c-01也不生成PDCP报告。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因为在第三切换的情况下High RLC仍然保持不改变,所以不执行RLC重新建立;并且因为在诸如ARQ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High RLC具有执行恢复的功能,所以不需要重新发送单独的PDCP状态报告。因此,基站可重新发送终端1c-01未能接收到的数据并且然后终端1c-01可向目标基站1c-05发送数据/从目标基站1c-05接收数据(1c-41)。
图1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序列的图。
在图1D中,假定终端处于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1d-01)。此后,终端从基站接收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配置,响应于此向基站发送确认消息,使得处于连接模式的终端能够向基站发送数据和从基站接收数据(1d-03)。为了配置DRB,可使用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并且可以使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作为确认消息。另外,DRB配置可包括针对每个承载的PDCP和RLC层的配置信息。更具体地,DRB配置可指示RLC层的操作模式{例如,确认模式(AM)和非确认模式(UM)}等,并且PDCP层的配置信息可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指示在切换之后或者在为每个承载重新配置PDCP层时是否需要发送状态报告。即,“statusReportRequired”信息被包括在PDCP配置中。如上所述,需要为其发送PDCP状态报告的承载被称为“第一承载”。即,关于第一承载,“statusReportRequired”被配置为“真(TRUE)”。可仅针对当丢失数据时可能执行重传的RLC-AM来配置“StatusReportRequired”。
此后,由于终端的移动等,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切换命令(1d-05)。如上所述,NR可具有各种类型的基站,并且因此,在本公开中,切换被分类如下。
-第一切换:gNB之间的切换(CU和DU两者改变的切换)
-第二切换:gNB中的RLC移动(重新定位)切换(同一基站下的HO。在HO之后,RLC改变:即,下述切换,其中,因为gNB具有选项2的结构所以CU不改变但是DU改变,以及PDCP不改变)
-第三切换:gNB中的RLC固定的切换(同一基站下的HO。即使在HO之后也使用相同的RLC:即,下述切换,其中,因为gNB具有选项3的结构所以CU不改变但是DU改变)
切换命令可以通过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来发送,并且切换命令消息包括指示该切换所针对的基站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CI)(MobilityControlInfo)。此外,根据切换的类型,RRC消息可以包括或者可以不包括以下信息。
-与安全密钥重新配置有关的信息:这包括用于生成新的密钥的计数器信息。
-RLC重新建立指示符:这是指示是否需要RLC重新建立的指示符。
已经接收到切换命令的终端在上述切换的类型当中确定由基站指示的切换的类型(1d-07)。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存在与安全密钥重配置有关的信息,则终端可以确定指示了第一切换;如果不存在与安全密钥重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如果存在RLC重新建立指示符,则可以确定指示了第二切换,以及如果不存在与安全密钥重新配置有关的信息并且如果不存在RLC重新建立指示符,则可以确定指示了第三切换。
根据上述确定结果,终端执行符合切换的类型的操作(1d-11、1d-13和1d-15)。更具体地,在所有的切换的类型中,终端接收通过RRC消息指示的目标小区的同步信号,执行同步以及初始化终端的MAC层。此后,在第一切换的情况下执行PDCP重新建立和RLC重新建立,在第二切换的情况下维持PDCP并且执行RLC重新建立,以及在第三切换的情况下维持PDCP和RLC而没有重新建立。
另外,对于相应的切换的类型,终端在目标基站中应用通过切换命令接收到的终端标识符(用于LTE标准的C-RNTI)。终端在第一切换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来生成新的安全密钥,以及在第二切换或第三切换的情况下维持现有基站的秘密密钥(已在现有CU中使用)。
此后,终端对目标基站执行随机接入,与基站进行上行链路同步,从目标基站接收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以及使用分配的资源向基站发送确认切换完成的RRC消息(1d-17)。RRC消息可以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此后,终端在切换完成之后根据切换的类型执行操作(1d-19)。更具体地,在第一切换的情况下,终端生成针对第一承载的PDCP状态报告,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1d-33)。PDCP状态报意图向基站告知所接收到的分组,因为在终端的切换的处理中分组可能丢失,并且因此基站可能重新发送丢失的分组。另外,在第二切换的情况下,终端还生成针对第一承载的PDCP状态报告,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这是由于以下事实:由于RLC向目标基站的移动,仍然存在终端可能丢失分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第三切换的情况下,即使针对第一承载,终端也不生成PDCP报告。这是由于以下事实:因为在第三切换的情况下High RLC仍然保持不改变,所以不执行RLC重新建立;并且因为在诸如ARQ的数据丢失的情况下High RLC具有执行恢复的功能,所以不需要重新发送单独的PDCP状态报告。因此,基站可重新发送终端未能接收到的数据,并且然后终端可以向目标基站发送数据/从目标基站接收数据。
图1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E,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1e-10、基带处理器1e-20、存储单元1e-30和控制器1e-40。
RF处理器1e-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1e-10将从基带处理器1e-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并且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1e-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尽管在图1E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该终端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1e-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1e-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1e-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基带处理器1e-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的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1e-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1e-20对从RF处理器1e-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1e-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与子载波映射,以及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运算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1e-20将从RF处理器1e-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映射的信号,以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
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1e-20和RF处理器1e-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1e-20和RF处理器1e-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基带处理器1e-20和RF处理器1e-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5GHz或5GHz)频带和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单元1e-3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终端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
控制器1e-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e-40通过基带处理器1e-20和RF处理器1e-1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1e-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1e-30中并且从存储单元1e-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1e-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1e-4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通信的通信处理器(CP)和用于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高层的应用处理器(AP)。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器1e-4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用于在多连接模式下操作的处理的多连接处理器1e-42。例如,控制器1e-40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终端执行图1E所示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终端可以根据从基站接收的切换命令来单独地执行切换操作,从而即使在执行到不同类型的基站的切换时也可以确保通信而没有数据丢失。
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施。
当方法以软件实施时,可以提供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软件模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为由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允许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指令。
这些程序(软件模块或软件)可以存储在下述中: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闪存、ROM(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存储设备、CD-ROM(压缩盘-ROM)、DVD(数字多功能盘)、其他类型的光学存储设备或盒式磁带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替选地,程序可以存储在被配置为上述中的一些或所有的组合的存储器中。另外,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
此外,上述程序可以存储在可通过通信网络访问的可附接存储设备中,该通信网络诸如互联网、内联网、LAN(局域网)、WLAN(广域LAN)或SAN(存储区域网络)或者配置为其组合的通信网络。这样的存储设备可以经由外部端口连接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此外,通信网络中的单独的存储设备可以连接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操作原理。在下文中,如果对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模糊了本公开的主题,则将省略对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另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的功能而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实践等来改变。因此,定义应当基于贯穿本说明书的内容。
在下文中,为了解释的方便,用于标识连接节点的术语、指代网络实体的术语、指代消息的术语、指代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指代各种标识信息的术语等将被用作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指代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为了解释的方便,在本公开中将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名称,3GPP LTE标准是现有通信标准当中的最新通信标准。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术语和名称,并且本公开可以以等同地应用于符合其他标准的系统。特别地,本公开适用于3GPP新无线电(NR)(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异构系统之间的切换而没有数据丢失的方法。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2A,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2a-25和服务网关(S-GW)2a-30。用户设备(在下文中称为“UE”或“终端”)2a-35通过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以及S-GW 2a-30接入外部网络。
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作为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来向接入网络的终端提供无线接入。即,为了服务于用户的业务,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收集状态信息,诸如终端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信道状态等,并且执行调度,从而支持终端与核心网(CN)之间的连接。MME 2a-25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用于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S-GW 2a-30提供数据承载。承载是数据通过的逻辑路径,并且一个终端中可能存在多个承载。另外,MME 2a-25和S-GW 2a-30可以进一步对接入网络的终端执行认证和承载管理,并且可处理从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接收到的分组,或者要发送到基站2a-05、2a-10、2a-15和2a-20的分组。
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图中的无线协议结构可以部分地不同于将在稍后定义的NR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但是为了本公开的解释的方便将描述图中的无线协议结构。
参考图2B,LTE系统的无线协议包括分别地在终端和ENB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2b-05或2b-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2b-10或2b-35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2b-15或2b-30。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2b-05或2b-40执行诸如IP报头压缩/解压缩等的操作,并且无线电链路控制(在下文中也称为“RLC”)2b-10或2b-35将PDCP PDU(分组数据单元)重新配置为适当的大小。另外,还在RLC层当中的、被限制为在确认模式(AM)下进行操作的层的RLC层中执行用于需要可靠性的数据的重传的自动重复请求(ARQ)操作。作为相对应的概念,还定义了非确认模式(UM)。MAC 2b-15或2b-30连接到多个RLC实体(配置在单个终端中),将RLC PDU复用为MAC PDU,以及从MAC PDU中解复用RLC PDU。物理层2b-20或2b-25对高层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且将其转换为然后将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的OFDM符号,或者对通过无线信道接收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对其进行信道解码以便然后发送到高层。另外,混合ARQ(HARQ)也用于物理层中的附加纠错,并且接收端发送指示是否已经接收到从发送端发送的分组的1比特的信息。这被称为HARQ ACK/NACK信息。关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下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可以通过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发送,并且关于下行链路传输的上行链路HARQ ACK/NACK信息可以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
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分别地在终端和基站的PDCP层的高层中存在无线电资源控制(在下文中称为“RRC”)层。RRC层可发送和接收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的、与接入/测量有关的配置控制消息。例如,能够指令终端使用RRC层消息来执行测量,并且终端可使用RRC层消息向基站报告测量结果。
图2C是示出当使用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出的、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切换方法时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消息流的图。
在图2C中,支持NR和LTE两者的、处于空闲模式(RRC_IDLE)的终端2c-01在生成传输数据等之后接入相邻的NR基站2c-03(2c-11)。(尽管为了说明的方便,假定终端接入NR基站但是终端可以接入LTE基站。)因为终端与网络断开连接以节省电力等,所以不可以在空闲模式下发送数据。因此,为了发送数据,需要转换到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如果终端2c-01成功连接到基站2c-03,则终端2c-01转换到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然后终端2c-01和基站2c-03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2c-13)。
在终端2c-01和基站2c-03之间的通信期间,当前基站(服务小区)2c-03可以根据当前基站2c-03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质量信息来确定其中终端2c-01移动到另一基站2c-05的切换,当前基站2c-03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质量信息是由于终端2c-01的移动等而由终端2c-01报告的(2c-15)。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假定LTE基站2c-05是终端周围最适合切换的小区,并且因此,NR gNB 2c-03发送命令以指令终端2c-01执行到LTE基站2c-05的切换(2c-17)。切换命令可以通过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并且切换命令消息包括指示该切换所针对的基站(即,目标小区是LTE基站小区)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CI)(MobilityControlInfo)。此外,RRC消息还可以包括指示无损切换的指示符(例如,losslessHandover),并且可以包括从目标LTE小区接收到的、关于要在目标LTE小区中操作的LTE的PDCP层、RLC层和MAC层的配置信息。
无损切换指示符表示终端将无损切换(将稍后描述)应用于满足预定的第一条件的第一承载,并且即使配置了无损切换指示符(为真),无损切换也不被应用于不满足第一条件(或满足第二条件)的第二承载。第一承载和第二承载定义如下。
-第一承载:满足第一条件的承载:RLC-AM承载当中的、切换之前的NR PDCP层中的序号(SN)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切换之后的LTE PDCP SN的长度的承载(即,不存在切换之前的长度中包括的数据没有损失,因为切换之后的长度大于切换之前的长度)
-第二承载:满足第二条件的承载:在所有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即,用于控制信号的信令无线电承载)、所有RLC-UM承载和RLC-AM承载当中的、切换之前的NR PDCP SN的长度大于切换之后的LTE PDCP SN的长度的承载(即,存在切换之前的长度中包括的数据的损失,这是因为切换之后的长度小于切换之前的长度)
在下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切换之前的PDCP SN长度被称为“源PDCP SN长度”,而切换之后的PDCP SN长度被称为“目标PDCP SN长度”。
根据以上分类,终端2c-01根据终端2c-01所拥有的承载当中的承载的类型(即,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来执行不同的操作(2c-19)。即,终端2c-01将以下的第一操作应用于第一承载。
-生成要在目标中使用的LTE PDCP和LTE RLC层
-将存储在NR PDCP中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即,将加密的分组转换为解密的分组),并且然后将其发送到生成的LTE PDCP
-考虑到在NR中使用的值(例如,相同的值)来在生成的LTE PDCP层中配置超帧号(TX_HFN)和RX_HFN,并且根据PDCP SN将接收到的PDCP SDU存储在重新排序缓冲中
oTX_HFN是当在PDCP层中发送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发送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oRX_HFN是当在PDCP层中接收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接收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取消先前的NR PDCP和NR RLC
同时,终端2c-01将下面的第二操作应用于第二承载。
-生成LTE PDCP和LTE RLC
-配置LTE PDCP的TX_HFN和RX_HFN的初始值(例如,设置为0)
-将存储在NR PDCP中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并且将其发送到生成的LTEPDCP层
-取消先前的NR PDCP和NR RLC
此后,终端2c-01与目标小区2c-05执行同步和随机接入,以进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步(2c-21),如果随机接入成功则生成新的安全密钥,以及然后配置生成的LTE PDCP以使用新的安全密钥(2c-23)。另外,终端2c-01向目标基站2c-05发送采用新的安全密钥加密的并且受到完整性保护的RRC层的消息,以通知切换已经成功地完成(2c-25)。RRC层的消息可以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此后,终端2c-01针对被配置为发送PDCP状态报告的承载当中的第一承载的PDCP生成第一格式的PDCP状态报告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目标基站2c-05(2c-27)。第一格式的PDCP状态报告包括第一缺失SN(FMS)字段和位图。第一个缺失的PDCP SN值被写入FMS字段,并且PDCP SN的长度遵循目标PDCP SN的长度。因此,终端2c-01可以将与关于第一承载的丢失分组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目标基站2c-05,并且因此目标基站2c-05可以将丢失分组重新发送到终端2c-01(2c-29),从而执行无损切换。
随后,为了描述的方便,将参考附图描述与上述操作相反的操作(即,执行从LTE基站到NR基站的切换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终端2c-01和基站2c-05之间的通信期间,当前基站(服务小区)2c-05可以根据当前基站2c-05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质量信息来确定其中终端2c-01转换到另一基站2c-03的切换,当前基站2c-05和相邻基站的信号强度/质量信息是由于终端2c-01的移动等而由终端2c-01报告的(2c-35)。在该示例中,假定NR基站2c-03是终端周围最适合切换的小区,并且因此LTE eNB 2c-05发送命令消息以指令终端2c-01执行到NR基站2c-03的切换(2c-37)。切换命令可以通过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并且切换命令消息包括指示该切换所针对的基站(即,目标小区是NR基站小区)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CI)(MobilityControlInfo)。此外,RRC消息还可以包括指示无损切换的指示符(例如,losslessHandover),并且可以包括从目标NR小区接收到的、关于要在目标NR小区中操作的NR的PDCP层、RLC层和MAC层的配置信息。
如上所述,可以如下定义根据无损切换指示符来执行无损切换的第一承载和不执行无损切换的第二承载。
-第一承载:满足第一条件的承载:RLC-AM承载当中的、源PDCP SN长度小于或等于目标PDCP SN长度的承载
-第二承载:满足第二条件的承载:所有SRB、所有UM承载和AM承载当中的、源PDCPSN长度大于目标PDCP SN长度的承载
根据以上分类,终端2c-01根据终端2c-01所拥有的承载当中的承载的类型(即,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来执行不同的操作(2c-39)。即,终端2c-01将以下的第一操作应用于第一承载。
-生成要在目标中使用的NR PDCP和NR RLC层
-将存储在LTE RLC中的(例如,分裂的)RLC PDU重组为RLC SDU,并且将其发送到LTE PDCP
-将存储在LTE PDCP中的(例如,加密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即,将加密的分组转换为解密的分组),并且然后将其发送到生成的NR PDCP
-考虑到在LTE中使用的值(例如,相同的值)来在生成的NR PDCP层中配置TX_HFN和RX_HFN,并且根据PDCP SN将接收到的PDCP SDU存储在的重新排序缓冲中
oTX_HFN是当在PDCP层中发送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发送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oRX_HFN是当在PDCP层中接收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接收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取消先前的LTE PDCP和LTE RLC
同时,终端2c-01将以下的第二操作应用于第二承载。
-生成LTE PDCP和LTE RLC
-配置LTE PDCP的TX_HFN和RX_HFN的初始值(例如,设置为0)
-将存储在NR PDCP中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并且将其发送到生成的LTEPDCP层
-取消先前的LTE PDCP和LTE RLC
此后,终端2c-01与目标小区2c-03执行同步和随机接入,以进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步(2c-41),如果随机接入成功则生成新的安全密钥,以及然后配置生成的NR PDCP以使用新的安全密钥(2c-43)。另外,终端2c-01向目标基站2c-03发送采用新的安全密钥加密的并且受到完整性保护的RRC层的消息,以通知切换已经成功地完成(2c-45)。RRC层的消息可以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此后,终端2c-01针对被配置为发送PDCP状态报告的承载当中的第一承载的PDCP以第二格式生成PDCP状态报告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目标基站(2c-47)。第二格式的PDCP状态报告包括FMS字段和位图。第一缺失的COUNT值被写入FMS字段并且COUNT具有32比特。因此,终端2c-01可将与关于第一承载的丢失分组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目标基站2c-03,并且因此目标基站2c-03可将丢失分组重新发送到终端2c-01(2c-49),从而执行无损切换。
图2D是示出当应用本公开时终端的操作序列的图。
在图2D中,假定终端处于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2d-01)。此后,终端从基站接收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配置,响应于此向基站发送确认消息,使得处于连接模式的终端能够向基站发送数据和从基站接收数据(2d-03)。为了配置DRB,可以使用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并且可以使用“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作为确认消息。另外,DRB配置可以包括针对每个承载的PDCP和RLC层的配置信息。更具体地,DRB配置可以指示RLC层的操作模式{例如,确认模式(AM)和非确认模式(UM)}等,并且PDCP层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指示在切换之后或者在为每个承载重新配置PDCP层时是否需要发送状态报告。即,“statusReportRequired”信息被包括在PDCP配置中。如上所述,需要为其发送PDCP状态报告的承载被称为“第一承载”。即,关于第一承载,“statusReportRequired”被配置为“TRUE”。可以仅针对当丢失数据时可能执行重传的RLC-AM来配置“StatusReportRequired”。
此后,由于终端的移动等,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切换命令(2d-05)。切换命令可以通过RRC层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发送,并且切换命令消息包括指示该切换所针对的基站(即,目标基站是LTE基站或NR基站)的移动性控制信息(MCI)(MobilityControlInfo)。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省略对从NR到NR的切换的详细描述(2d-11),并且基于从NR到LTE的切换以及从LTE到NR基站的切换来进行以下详细描述。如上所述,在不同系统的基站之间执行切换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用于无损切换的指示符(例如,losslessHandover)。如上所述,如果配置了无损切换指示符,则可以根据承载的类型来执行操作。如上所述,可以如下定义根据无损切换指示符来执行无损切换的第一承载和不执行无损切换的第二承载。
-第一承载:满足第一条件的承载:RLC-AM承载当中的、源PDCP SN长度小于或等于目标PDCP SN长度的承载
-第二承载:满足第二条件的承载:所有SRB、所有UM承载和AM承载当中的、源PDCPSN长度大于目标PDCP SN长度的承载
根据以上分类,在执行从NR到LTE的切换的情况下,终端将以下的第一操作应用于第一承载(2d-13)。
-生成要在目标中使用的LTE PDCP和LTE RLC层
-将存储在NR PDCP中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即,将加密的分组转换为解密的分组),并且然后将其发送到生成的LTE PDCP
-考虑到在NR中使用的值(例如,相同的值)来在生成的LTE PDCP层中配置TX_HFN和RX_HFN,并且根据PDCP SN将接收到的PDCP SDU存储在在重排序缓冲中
oTX_HFN是当在PDCP层中发送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发送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oRX_HFN是当在PDCP层中接收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接收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取消先前的NR PDCP和NR RLC
同时,终端将下面的第二操作应用于第二承载(2d-13)。
-生成LTE PDCP和LTE RLC
-配置LTE PDCP的TX_HFN和RX_HFN的初始值(例如,设置为0)
-将存储在NR PDCP中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并且将其发送到生成的LTEPDCP层
-取消先前的NR PDCP和NR RLC
此后,终端与目标小区执行同步和随机接入以进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步,如果随机接入成功则生成新的安全密钥以及然后配置生成的LTE PDCP以使用新的安全密钥(2d-15)。另外,终端向目标基站发送采用新的安全密钥加密的并且受到完整性保护的RRC层的消息以通知切换已经成功地完成。
此后,终端针对被配置为发送PDCP状态报告的承载当中的第一承载的PDCP以生成第一格式的PDCP状态报告消息,并将其发送到目标基站(2d-17)。第一种格式的PDCP状态报告包括FMS字段和位图。第一缺失的PDCP SN值被写入FMS字段,并且PDCP SN的长度遵循目标PDCP SN的长度。因此,终端可以将与关于第一承载的丢失分组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目标基站,并且因此目标基站可以将丢失分组重新发送到终端,从而执行无损切换。
同时,在执行从LTE到NR的切换的情况下,终端将以下的第一操作应用于第一承载(2d-21)。
-生成要在目标中使用的NR PDCP和NR RLC层
-将存储在LTE RLC中的(例如,分裂的)RLC PDU重组为RLC SDU,并且将其发送到LTE PDCP
-将存储在LTE PDCP中的(例如,加密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即,将加密的分组转换为解密的分组),并且然后将其发送到生成的NR PDCP
-考虑到在LTE中使用的值(例如,相同的值)来配置所生成的NR PDCP层的TX_HFN和RX_HFN,并且根据PDCP SN将接收到的PDCP SDU存储在的重新排序缓冲中
oTX_HFN是当在PDCP层中发送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发送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oRX_HFN是当在PDCP层中接收分组时内部管理的HFN值。包括在要接收的分组的报头中的HFN值和PDCP SN被组合以生成分组的32比特COUNT值。
-取消先前的LTE PDCP和LTE RLC
同时,终端将以下的第二操作应用于第二承载(2d-21)。
-生成LTE PDCP和LTE RLC
-配置LTE PDCP的TX_HFN和RX_HFN的初始值(例如,设置为0)
-将存储在NR PDCP中的PDCP PDU处理为PDCP SDU,并且将其发送到生成的LTEPDCP层
-取消先前的LTE PDCP和LTE RLC
此后,终端与目标小区执行同步和随机接入以进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同步,如果随机接入成功则生成新的安全密钥,以及然后配置生成的NR PDCP以使用新的安全密钥(2d-23)。另外,终端向目标基站发送采用新的安全密钥加密的且受到完整性保护的RRC层的消息以通知切换已经成功地完成。
此后,终端针对被配置为发送PDCP状态报告的承载当中的第一承载的PDCP,以第二格式生成PDCP状态报告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目标基站(2d-25)。第二格式的PDCP状态报告包括FMC字段和位图。第一缺失的COUNT值被写入FMS字段,并且COUNT具有32比特。因此,终端可以将与关于第一承载的丢失分组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目标基站,并且因此目标基站可以将丢失分组重新发送到终端,从而执行无损切换。
图2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2E,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2e-10、基带处理器2e-20、存储单元2e-30和控制器2e-40。
RF处理器2e-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2e-10将从基带处理器2e-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以及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2e-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尽管在图2E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2e-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2e-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2e-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基带处理器2e-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2e-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e-20对从RF处理器2e-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e-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与子载波映射,以及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运算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e-20将从RF处理器2e-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映射的信号,以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
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2e-20和RF处理器2e-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2e-20和RF处理器2e-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基带处理器2e-20和RF处理器2e-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5GHz或5GHz)频带和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单元2e-3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终端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
控制器2e-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e-40通过基带处理器2e-20和RF处理器2e-1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2e-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2e-30中以及从存储单元2e-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e-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2e-4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通信的通信处理器(CP)和用于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高层的应用处理器(AP)。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控制器2e-4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用于在多连接模式下操作的处理的多连接处理器2e-42。例如,控制器2e-40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终端执行图2E所示的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果终端接收到从基站到另一系统的基站的无损切换命令,则该终端可执行上述根据承载的类型的操作,从而防止分组丢失。
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施。
当方法以软件实施时,可以提供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软件模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为由电子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允许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权利要求或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指令。
这些程序(软件模块或软件)可以存储在下述中:随机存取存储器、包括闪存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存储设备、CD-ROM(压缩盘-ROM)、DVD(数字多功能盘)、其他类型的光学存储设备或盒式磁带。替选地,程序可以存储在被配置为上述中的一些或所有的组合的存储器中。另外,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
此外,上述程序可以存储在可通过通信网络访问的可附接存储设备中,该通信网络诸如互联网、内联网、LAN(局域网)、WLAN(广域LAN)或SAN(存储区域网络)或者配置为其组合的通信网络。这样的存储设备可以经由外部端口连接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此外,通信网络中的单独的存储设备可以连接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
<第三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操作原理。在下文中,如果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模糊了本公开的主题,则将省略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另外,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是考虑到本公开的功能而定义的,并且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实践等来改变。因此,定义应当基于贯穿本说明书的内容。
在下文中,为了解释的方便,用于标识连接节点的术语、指代网络实体的术语、指代消息的术语、指代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指代各种标识信息的术语等将被用作示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指代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为了解释的方便,在本公开中将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 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名称,3GPP LTE标准是现有通信标准当中的最新通信标准。然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术语和名称,并且本公开可以等同地应用于符合其他标准的系统。
如果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连接,则主基站和辅助基站可以发送和接收重复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必须能够向多个基站发送相同的RRC消息以及从多个基站接收相同的RRC。在现有的LTE中,如果来自一个基站的无线链路质量不好,则声明(declare)无线链路故障并且执行随后的过程。然而,为了应用上述系统,必须通过整体地考虑多个无线电链路来声明无线电链路,这需要新的过程。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用于将无线电链路故障应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多连接的情况的过程,并且例示了终端的操作。
图3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3A,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基站3a-05、3a-10、3a-15和3a-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a-25和服务网关(S-GW)3a-30。用户设备(在下文中称为“UE”或“终端”)3a-35通过基站3a-05、3a-10、3a-15和3a-20以及S-GW 3a-30接入外部网络。
基站3a-05、3a-10、3a-15和3a-20作为蜂窝网络的接入节点来向接入网络的终端提供无线接入。即,为了服务于用户的业务,基站3a-05、3a-10、3a-15和3a-20收集状态信息,诸如终端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信道状态等,并且执行调度,从而支持终端与核心网(CN)之间的连接。MME 3a-25执行各种控制功能及用于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S-GW 3a-30提供数据承载。另外,MME 3a-25和S-GW 3a-30可进一步对接入网络的终端执行认证和承载管理并且可处理从基站3a-05、3a-10、3a-15和3a-20接收到的分组,或者要发送到基站3a-05、3a-10、3a-15和3a-20的分组。
图3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参考图3B,LTE系统的无线协议包括分别地在终端和eNB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3b-05或3b-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3b-10或3b-35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3b-15或3b-30。PDCP 3b-05或3b-40执行诸如IP报头压缩/解压缩等的操作。PDCP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ROHC)
-传送用户数据
-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新建立过程中按顺序递送高层PDU
-序列重新排序(用于DC中的分裂承载(仅支持RLC AM):用于发送的PDCP PDU路由和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新建立过程中重复检测(duplicate detection)下层SDU
-在切换时重传PDCP SDU,并且针对RLC AM、对于DC中的分裂承载,在PDCP数据恢复过程时重传PDCP PDU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丢弃基于计时器的SDU。
无线电链路控制(在下文中称为“RLC”)3b-10或3b-35将PDCP PDU(分组数据单元)重新配置为适当的大小,并且执行ARQ操作等。RLC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数据传送功能(高层PDU的传送)
-ARQ功能(通过ARQ进行纠错(仅针对AM数据传送))
-RLC SDU的串接、分段和重组(仅针对UM和AM数据传送)
-RLC数据PDU的重新分段(仅针对AM数据传送)
-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仅针对UM和AM数据传送)
-重复检测(仅针对UM和AM数据传送)
-协议错误检测(仅针对AM数据传送)
-RLC SDU丢弃(仅针对UM和AM数据传送)
-RLC重新建立
MAC 3b-15或3b-30连接到多个RLC实体(配置在单个终端中),将RLC PDU复用为MAC PDU,以及从MAC PDU中解复用RLC PDU。MAC的主要功能概述如下。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将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复用到在传输信道上递送到物理层的传输块(TB)/将从在传输信道上来自物理层的传输块(TB)解复用为属于一个或不同逻辑信道的MAC SDU
-调度信息报告
-HARQ功能(通过HARQ进行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通过动态调度在UE之间进行优先级处理
-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物理层3b-20或3b-25对上层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且将其转换为然后将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的OFDM符号,或者对通过无线信道接收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对其进行信道解码以便然后发送到高层。
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分别地在终端和基站的PDCP层的高层中存在无线电资源控制(在下文中称为“RRC”)层。RRC层可以发送和接收用于无线电资源控制的、与接入/测量有关的配置控制消息。
图3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3C,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包括新无线电节点B(在下文中称为“NR gNB”或“NR基站”)3c-10和新无线电核心网(NR CN)3c-05,如图所示。新无线电用户设备(在下文中称为“NR UE”或“终端”)3c-15通过NR gNB 3c-10和NR CN 3c-05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3C中,NR gNB 3c-10对应于现有的LTE系统的演进节点B(eNB)。NR gNB 3c-10通过无线信道连接到NR UE 3c-15,并且可以提供比现有的节点B的服务更优的服务。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通过共享信道来服务所有用户业务,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收集状态信息(诸如UE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并且执行调度的设备。NR gNB3c-10用作这样的设备。一个NR gNB 3c-10通常控制多个小区,并且包括用于执行控制和信令的中央单元(CU)以及用于执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分布单元(DU)。为了实现与现有的LTE系统相比的超高数据速率,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具有等于或大于现有系统的最大带宽的带宽,可以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在下文中称为“OFDM”)作为无线接入技术,以及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波束形成技术。另外,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应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在下文中称为“AMC”)方案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速率。NR CN 3c-05执行诸如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QoS配置的功能。NR CN 3c-05是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用于终端3c-15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另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互通(interwork),并且NR CN 3c-05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3c-25。MME 3c-25连接到作为现有的基站的eNB 3c-30。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RRC分集技术。RRC分集是下述技术,其中,终端向多个基站发送相同的RRC消息并且从多个基站接收相同的RRC消息,从而增加了接收到RRC消息的可能性。RRC分集也可以称为“分组重复(packet duplication)”。RRC分集可以分类为下行链路(DL)RRC分集和上行链路(UL)RRC分集。在DL RRC分集的情况下,终端从多个基站接收相同的RRC消息。根据实施例,在接收信号强度不稳定的切换处理中,DL RRC分集尤其有效。在ULRRC分集的情况下,终端向多个基站发送相同的RRC消息。同样地,可以在小区边界区域中增加成功发送RRC消息的可能性。
图3D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多连接中的RRC分集操作的图。
参考图3D,在基站1(3d-05)发送/接收中心频率f1的载波并且基站2(3d-15)发送/接收中心频率f2的载波的情况下,如果终端3d-01组合中心频率f1的前向(forward)载波和中心频率f2的前向载波,则一个终端可以向两个或多个基站发送数据/从两个或多个基站接收数据。LTE系统支持以上操作,其被称为“双连接”(在下文中称为“DC”)。
在下文中,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终端通过任意前向载波接收数据或通过任意上行链路载波发送数据的操作意味着终端使用从与中心频率和频带(其表征了载波)相对应的小区提供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来发送/接收数据。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将由同一基站控制的服务小区的集合定义为小区组(CG)。小区组被划分为主小区组(MCG)和辅小区组(SCG)。MCG指代由控制主小区(PCell)的基站(主eNB,MeNB)控制的服务小区的集合,而SCG指代由控制PCell的基站之外的、仅控制辅小区(SCell)的基站(辅eNB,SeNB)控制的服务小区的集合。在配置相对应的服务小区的处理中,基站告知终端特定服务小区是属于MCG还是属于SCG。PCell或SCell指示相对于终端配置的服务小区的类型。在PCell与SCell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例如,PCell始终处于活动状态,但是SCell根据基站的指令在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之间转变。终端的移动性由PCell控制,并且SCell可以被理解为用于数据发送和接收的附加服务小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PCell和SCell表示在LTE标准36.331或36.321中定义的PCell和SCell。
参考回到图3D,如果基站1(3d-05)是MeNB,而基站2(3d-15)是SeNB,则具有中心频率f1的服务小区3d-10属于MCG的而具有中心频率f2的服务小区3d-20属于SCG。另外,实际上可能不能够通过PCell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来发送SCG SCell的HARQ反馈和CSI。HARQ反馈必须在HARQ往返时间(RTT)(通常为8ms)内递送,因为在MeNB 3d-10和SeNB3d-15之间的传输延迟可能大于HARQ RTT。由于上述问题,在属于SCG的SCell(即,主SCell(PSCell))的小区中配置PUCCH传输资源,并且通过PUCCH发送针对SCG SCell的HARQ反馈和CSI。
在本公开中,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终端3d-01可以同时地从两个基站(即,MeNB 3d-05和SeNB 3d-15)接收包括相同信息的RRC消息。可以通过连接到MeNB 3d-05和SeNB 3d-15的Xn回程来交换要发送到终端3d-01的RRC消息。两个基站3d-05和3d-15可以使用相同或不同的频率。
图3E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中的无线电链路监视操作和无线电链路故障操作的图。
参考图3E,将描述终端在PCell中执行无线电链路监视(RLM)操作和无线电链路故障(RLF)操作的过程。处于RRC连接状态(3e-05)的终端可能会与PCell执行正常操作(3e-10),并且可能无法从MeNB接收到具有足够强度的信号。当终端从服务小区快速地移动到目标小区时,或者当无线电链路的质量突然退化时,这种情形可能频繁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从物理层接收指示不再从MeNB提供服务的“不同步”信号(3e-15)。如果接收到信号N310次,则终端识别出与MeNB的无线电连接问题,并且开始T310计时器(3e-20)。计时器操作时,终端不执行无线电链路恢复操作。如果计时器到期,则终端声明RLF(3e-25)并且执行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对于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终端执行小区选择,MAC重置,RB悬停等。另外,如果开始了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则终端开始T311计时器,并且在计时器操作时不执行无线电链路恢复操作(3e-30)。如果在计时器操作时未执行RRC连接重新建立并且如果计时器到期,则终端转换到RRC空闲状态(3e-35)。
图3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PCell和PSCell的RLM和RLF的整体操作的图。
终端3f-01在从MgNB 3f-03接收系统信息(3f-05)之后,与MgNB 3f-03建立RRC连接(3f-10)。系统信息包括关于LTE中的N310和T310计时器的时间信息。终端3f-01通过应用接收到的N310和T310来在PCell中执行无线电链路监视(3f-15)。同时,如果满足某些条件,则MgNB 3f-02可以确定终端3f-01对SgNB 3f-03的DC应用(3f-20)。条件的示例为:终端周期性地或根据基站的配置来测量相邻小区,并且发送指示需要针对切换的多连接的测量值。即,条件可以包括终端从源基站接收的信号的强度降低而终端从目标基站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增大的事件,以及接收到条件的源基站可以识别出终端的移动性并且可以准备进行切换。
MgNB 3f-03向终端3f-01发送包括T313、N313和RRC分集指示符的SCG配置控制消息(3f-25)。计时器意图用于PSCell中的RLM,并且RRC分集指示符指示是否在配置的DC中应用RRC分集。此后,终端3f-01检测到由于PCell中的T310计时器的到期而引起的无线电链路问题(3f-35)。如果在现有的LTE的PCell中发生RLF,则如图3E所描述地开始RRC连接重新建立操作。然而,在RRC分集环境中,即使在PCell中发生RLF,也可以考虑到该情形来执行以下方法,而不是立即地开始RRC连接重新建立。
-在未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执行RLF操作1。
-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根据PSCell的情形开始RLF操作1或RLF操作2。
RLF操作1表示重置MAC,停止SRB 1和2以及所有DRB并且释放MCG SCell的操作。RLF操作2包括中断上行链路传输和报告RLF。
再次参考步骤3f-35,如果PCell中的T310到期而没有来自MgNB 3f-02的RRC分集指示,则终端3f-01执行RLF操作1。即,终端重置MAC,停止SRB 1和2以及所有DRB并且释放MCG SCell。另一方面,如果终端3f-01从MgNB 3f-02接收到RRC分集的指示,并且如果PCell中的T310到期,则RLF操作依赖于PSCell的条件而不同。如果PSCell质量好并且如果在PSCell中执行了正常的发送/接收,则终端3f-01执行RLF操作1。然而,如果PSCell质量差并且如果未正常地执行发送/接收(如果T313在操作中或者如果在PSCell中最近在n毫秒中声明了RLF 1),则终端3f-01执行RLF操作2。RLF操作2可以对应于在PCell和PSCell两者中都发生无线电链路问题的情况,并且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3f-01声明并且报告RLF。
如果RLF操作2开始,则终端3f-01向SgNB 3f-03发送用于报告RLF 2的控制消息(3f-40)。替选地,终端也可以将相对应的信息发送到MgNB 3f-02。用于报告RLF 2的控制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指示PCell或PSCell的指示符
-FailureType:计时器到期、随机接入问题、最大RLC传送计数问题、SCG改变问题等。
-measResultServFreqList:服务频率标识符和关于所测量的SCell质量的信息(RSRP和RSRQ)等。
之后,MgNB 3f-02参考从终端3f-01接收的“measResultServFreqList”来确定新的PCell,并且将指示PCell的改变的切换RRC消息发送到终端3f-01(3f-50)。终端3f-01执行到所指示的新的PCell的切换(3f-55),并且在PCell中执行RLM(3f-60)。另外,终端3f-01还可以与PCell中的RLM和RLF过程并行地在PSCell中执行无线电链路问题检测,即,RLF声明操作。即,如果PSCell中的T313到期而没有来自MgNB 3f-02的RRC分集的指示,则终端3f-01执行RLF操作1。RLF操作1指代重置MAC,停止SRB 1和2以及所有DRB并且释放SCG SCell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终端3f-01从MgNB 3f-02接收到RRC分集的指示,并且如果PSCell中的T313到期,则RLF操作依赖于PCell的条件而不同。如果PCell质量好并且如果在PCell中执行了正常的发送/接收,则终端执行RLF操作2。然而,如果PCell质量差并且如果未正常地执行发送/接收(如果T310在操作中或者如果在PCell中最近在n毫秒中声明了RLF 1),则终端执行RLF操作1。RLF操作1可以对应于在PCell和PSCell两者中都发生无线电链路问题的情况,并且仅在这种情况下,终端3f-01声明并且报告RLF(3f-65)。
图3G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PCell中的终端的RLM和RLF过程的图。
处于RRC连接状态的终端参考从基站的系统信息接收到的N310和T310计时器信息,在PCell中执行RLM(3g-05)。此后,终端在特定条件下从基站接收SCG配置控制消息(3g-10),并且在与所接收的配置相对应的PSCell中执行RLM(3g-15)。在从物理层接收到N310的连续不同步(OOC)指示时(3g-20),终端开始T310计时器(3g-25)。计时器在操作时,终端不执行用于无线电链路恢复的操作(3g-30)。如果从基站接收到SCG配置控制消息,则终端的随后操作依赖于是否配置了RRC分集而不同。
首先,如果未配置RRC分集操作并且如果T310计时器到期,则终端执行RLF操作1。RLF操作1指代重置MAC,停止SRB 1和2以及所有DRB并且释放MCG SCell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配置了RRC分集操作并且如果T310计时器到期,则终端根据PSCell的条件执行不同的RLF操作(3g-45)。如果PSCell质量好并且如果在PSCell中执行了正常的发送/接收,则终端执行RLF操作2(3g-50)。然而,如果PSCell质量差并且如果未正常地执行发送/接收(如果T313在操作中或者如果在PSCell中最近在n毫秒中声明了RLF 1),则终端执行RLF操作1(3g-55)。RLF操作1包括中断上行链路传输和报告RLF。即,仅在PCell和PSCell两者中发生无线电链路问题的情况下(在开始RLF 1的情况下),终端向基站声明并且报告RLF。
图3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RRC分集的情况下PSCell中的终端的RLM和RLF过程的图。
处于RRC连接状态的终端参考从基站的系统信息接收到的N313和T313计时器信息,在PCell中执行RLM(3h-05)。此后,终端在特定条件下从基站接收SCG配置控制消息(3h-10),并且在与所接收的配置相对应的PSCell中执行RLM(3h-15)。在从物理层接收到N313的连续不同步指示时(3h-20),终端开始T313计时器(3h-25)。计时器在操作时,终端不执行用于无线电链路恢复的操作(3h-30)。如果从基站接收到SCG配置控制消息,则终端的随后操作依赖于是否配置了RRC分集而不同。
首先,如果未配置RRC分集操作并且如果T313计时器到期,则终端执行RLF操作1。RLF操作1指代重置MAC,停止SRB 1和2以及所有DRB并且释放SCG SCell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配置了RRC分集操作并且如果T313计时器到期,则终端根据PCell的条件执行不同的RLF操作(3h-45)。如果PCell质量好并且如果在PCell中执行了正常的发送/接收,则终端执行RLF操作2(3h-50)。然而,如果PCell质量差并且如果未正常地执行发送/接收(如果T310在操作中或者最近在PCell中最近在n毫秒中声明了RLF 1),则终端执行RLF操作1(3h-55)。RLF操作1包括中断上行链路传输和报告RLF。即,仅在PCell和PSCell两者中发生无线电链路问题的情况下(在开始RLF 1的情况下),终端向基站声明并且报告RLF。
图3I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3I,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3i-10、基带处理器3i-20、存储单元3i-30和控制器3i-40。
RF处理器3i-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3i-10将从基带处理器3i-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以及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3i-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尽管在图3I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3i-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3i-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3i-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另外,RF处理器可以执行MIMO,并且可以在执行MIMO操作时接收多个层。
基带处理器3i-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3i-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3i-20对从RF处理器3i-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3i-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与子载波映射,以及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运算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3i-20将从RF处理器3i-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映射的信号,以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
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3i-20和RF处理器3i-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3i-20和RF处理器3i-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基带处理器3i-20和RF处理器3i-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另外,基带处理器3i-20和RF处理器3i-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例如,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包括无线LAN(例如,IEEE 802.11)、蜂窝网络(例如,LTE)等。另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NRHz或NR hz)频带和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单元3i-3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终端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具体地,存储单元3i-30可以存储与用于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接入节点有关的信息。另外,存储单元3i-30根据控制器3i-4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3i-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3i-40通过基带处理器3i-20和RF处理器3i-1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3i-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3i-30中以及从存储单元3i-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3i-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3i-4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通信的通信处理器(CP)和用于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高层的应用处理器(AP)。
图3J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NR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所示,基站包括RF处理器3j-10、基带处理器3j-20、回程通信单元3j-30、存储单元3j-40和控制器3j-50。
RF处理器3j-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3j-10将从基带处理器3j-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以及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3j-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尽管在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第一接入节点可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3j-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3j-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3j-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RF处理器可通过发送一层或多层来执行下行链路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3j-20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3j-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3j-20对从RF处理器3j-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3j-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该复符号与子载波进行映射,以及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3j-20将从RF处理器3j-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映射的信号,以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3j-20和RF处理器3j-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3j-20和RF处理器3j-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通信单元”或“无线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3j-30提供用于与网络中其他节点执行通信的接口。即,回程通信单元3j-30将从主基站发送到诸如辅基站、核心网等的其它节点的比特串转换为物理信号,以及将从其他节点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比特串。
存储单元3j-4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具体地,存储单元3j-40可以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等。另外,存储单元3j-40可以存储下述信息,该信息是用于确定是向终端提供多个连接还是释放多个连接的标准。另外,存储单元3j-40响应于来自控制器3j-5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3j-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3j-50通过基带处理器3j-20和RF处理器3j-10或回程通信单元3j-3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3j-5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3j-40中以及从存储单元3j-4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3j-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以下配置。
在支持DC的终端中配置RRC分集使得RLF声明过程依赖于RRC分集配置而不同的方法
->在终端中未配置RRC分集的情况下,如果在PCell或PSCell中检测到无线链路问题,则执行RLF操作1的方法
->在终端中配置了RRC分集的情况下,如果在PCell中检测到无线链路问题,则根据PSCell的无线链路和操作状态来不同地声明RLF的方法
--->如果PSCell处于好的无线电状态或PSCell在正常操作中,则执行RLF操作1的方法
--->如果PSCell未处于好的无线电状态或PSCell不在正常操作中,则执行RLF操作2的方法
--->RLF操作1包括重置MAC,停止SRB 1和2以及所有DRB,并且释放MCG SCell的操作。
--->RLF操作2包括停止上行链路传输和报告RLF的操作。
如果PSCell未处于好的无线电状态或如果PSCell不在正常操作中,则执行RLF操作2的方法
->在配置了RRC分集的情况下,如果在PCell中检测到无线链路问题,则根据PSCell的无线链路和操作状态来不同地声明RLF的方法
--->如果PCell处于好的无线电状态或PCell在正常操作中,则执行RLF操作1的方法
--->如果PCell未处于好的无线电状态或PSCell不在正常操作中,则执行RLF操作2的方法
--->RLF操作1包括重置MAC,停止SRB 1和2以及所有DRB,并且释放MCG SCell的操作。
--->RLF操作2包括停止上行链路传输和报告RLF的操作。
<第四实施例>
在下文中,如果对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模糊了本公开的主题,则将省略对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4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4A,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包括新无线电节点B(在下文中称为“NR NB”)4a-10和新无线电核心网(NR CN)4a-05,如图所示。新无线电用户设备(在下文中称为“NR UE”或“终端”)4a-15通过NR NB 4a-10和NR CN 4a-05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4A中,NR NB 4a-10对应于现有的LTE系统的演进节点B(eNB)。NR NB通过无线信道连接到NR UE 4a-15,并且可以提供比现有的节点B的服务更优的服务。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通过共享信道来服务所有用户业务,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收集状态信息(诸如UE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并且执行调度的设备。NR NB 4a-10用作这样的设备。一个NR NB 4a-10通常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与现有的LTE系统相比的超高数据速率,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具有等于或大于现有的系统的最大带宽的带宽,可以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在下文中称为“OFDM”)作为无线接入技术,以及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波束形成技术。另外,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应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在下文中称为“AMC”)方案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速率。NR CN 4a-05执行诸如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QoS配置的功能。NR CN 4a-05是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用于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另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互通,并且NR CN 4a-05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4a-25。MME 4a-25连接到作为现有的基站的eNB 4a-30。
用于改进功耗的方法中的一个是增加DRX周期。终端执行接收操作以从基站接收寻呼信号。然而,由于寻呼信号被不频繁地发送,因此在不接收到寻呼信号的时间周期期间由终端执行的接收操作可能增加功率损耗。因此,为了减少功耗,终端可以仅在特定时间周期期间、周期性地执行接收寻呼信号的操作,这被称为“DRX”。在LTE系统中,使用下面的等式1执行终端在空闲模式下的DRX操作。系统帧号(SFN)每无线电帧增加1。如果在满足等式的无线电帧中发送寻呼信号,则终端通过DRX执行接收操作。该无线电帧被称为“寻呼帧(PF)”。
<等式1>
SFN mod T=(T div N)*(UE_ID mod N)
这里,
SFN:系统帧号。10比特(MSB 8比特显式和LBS 2比特隐式)
T:UE的DRX周期。在SIB2上发送。枚举为{rf32,rf64,rf128,rf256}
N:min(T,nB)
nB:在SIB2上发送。枚举为{4T,2T,T,T/2,T/4,T/8,T/16,T/32}。
UE_ID:IMSI mod 1024(IMSI是分配给每个终端的唯一编号)
物理广播信道(PBCH)的主信息块(MIB)的8比特表示SFN。T和nB是从基站提供的、同时被包括在SIB2(系统信息块类型2)中的值。T可以具有{rf32,rf64,rf128,rf256}中的一个,其中,r32表示32个无线电帧的长度。即,r32意味着320ms。
图4B概念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技术中的寻呼时间。SFN针对每个无线电帧增加1(4b-05)。每1024个周期,SFN的值被重置为0(4b-10)。根据等式1,每个SFN周期重复相同的寻呼模式(4b-15)。根据以上等式,可以看出当前LTE标准中的最大DRX周期为2.56秒,并且即使最大地增长DRX周期,也不可能超过SFN周期,即10.24秒。换句话说,为了将DRX周期增加到10.24秒或更长以减少功耗,还必须增加SFN周期。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增长SFN周期,在现有的或新的SIB中包括附加的SFN比特,并且终端接收该附加的SFN比特,这将在下面描述。每个SFN周期,SFN比特递增1。另外,包括附加的SFN比特的SIB不需要被所有终端接收,并且其特征在于,仅被应用了非常长的DRX周期的终端可以尝试接收该附加的SFN比特。另外,下述值不受SFN比特值的改变的影响:通常在每次改变SIB信息时递增1的“systemInfoValueTag”值(SIB 1中包括的IE)和包括在寻呼中的并且告知系统信息是否改变的“systemInfoModification”IE。即,即使SFN比特值改变,“systemInfoValueTag”IE也不更新,并且“systemInfoModification”IE不通过寻呼发送。
图4C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确定LTE技术中的终端的DRX周期的处理的图。
基站4c-05使用SIB 1向终端4c-00提供默认DRX值,SIB 1是一条广播系统信息(4c-15)。如果终端期望比默认DRX值短的DRX周期,则终端通过ATTACH(附接)处理向MME4c-10提供期望的DRX值作为UE特定的DRX值(4c-20)。如果存在关于终端4c-00的寻呼,则MME 4c-10将从终端4c-00提供的UE特定的DRX值连同该寻呼一起发送到基站4c-05。终端4c-00将发送到MME 4c-10的UE特定的DRX值和从基站4c-05提供的默认DRX值中的较小的一个确定为DRX周期(4c-30)。基站4c-05还将从MME 4c-10接收的UE特定的DRX值和由基站4c-10广播的默认DRX值中的较小的一个确定为DRX周期(4c-35)。因此,终端4c-00和基站4c-05选择相同的DRX周期,以及基站4c-05基于DRX周期确定PF并且将寻呼消息发送到终端4c-00。
图4D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接入状态的转换的图。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三个无线电连接状态(RRC状态)。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4d-05是其中终端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无线电接入状态。空闲模式(RRC_IDLE)4d-30是其中终端监视是否接收到寻呼消息的无线电接入状态。上述两种模式是适用于现有的LTE系统的无线电接入状态,并且其详细描述与现有的LTE系统相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新定义了RRC_INACTIVE无线电接入状态(4d-15)。在该无线接入状态下,UE上下文被保持在基站和终端中,并且支持基于RAN的寻呼。下面列出了新的无线电接入状态的功能。
-小区重选移动性;
-已经为UE建立了CN-NR RAN连接(C/U平面两者);
-UE AS上下文存储在至少一个gNB和UE中;
-由NR RAN发起寻呼;
-由NR RAN管理基于RAN的通知区域;和
-NR RAN知道UE所属的基于RAN的通知区域。
新的非活动无线电接入状态可以使用特定过程来转换到连接模式或空闲模式。根据连接激活(activation),非活动模式转换到连接模式,并且使用连接去激活(inactivation)过程将连接模式转换到非活动模式(4d-10)。连接激活/去激活过程通过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一个或多个RRC消息来执行,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步骤。非活动模式还可以根据特定过程转换到空闲模式(4d-20)。可以考虑特定的消息交换或者基于计时器或基于事件的各种方法作为上述特定过程。在连接模式和空闲模式之间的转换遵循现有的LTE技术。即,通过连接建立或释放过程执行模式之间的转换(4d-25)。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当处于RRC非活动状态的终端应用DRX时,根据基站配置DRX周期的过程以及根据寻呼的类型的终端的操作。如上所述,现有的LTE系统在计算寻呼帧(PF)和寻呼时机(PO)时应用UE_ID。在LTE中,UE_ID被定义为IMSI mod 1024。MME向终端提供UE_ID信息,而不是IMSI。这是意图维持高安全性。国际移动订户标识(IMSI)是代表用户的唯一ID,并且MME是从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服务器提供的。IMSI可具有15位或更大的大小,并且包括“MCC+MNC+MSIN”。MCC(移动国家代码)是国家代码,MNC(移动网络代码)是服务提供商代码,以及MSIN(移动订户标识号码)是服务提供商分配的用户代码。另外,基站仅具有UE_ID信息,并且计算向终端发送寻呼消息的时间,即PF和PO。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可以独立地生成寻呼。这意味着基站可独立配置PF或PO。然而,如果基站在配置PF或PO时具有IMSI,则可能就安全性而言是脆弱的。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站和核心网(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NG核心)使用相同的PF和PO,并且为此,它们还使用相同的UE_ID。另外,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使用SAE临时移动订户标识(S-TMSI)来代替IMSI,以便维持高安全性。S-TMSI是指示单个MME组中的特定终端的唯一ID,并且其长度(40位)小于IMSI的长度。S-TMSI包括“MMEC+M-TMSI”。MMEC(MME代码)是指示单个服务提供商网络中的特定MME的ID,并且M-TMSI(MME移动订户标识)是指示单个MME中的特定终端的ID。在本公开中,UE_ID用作以下等式。
UE_ID=S-TMSI mod N
N在以上等式中是正整数,并且可以是例如1024。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假定由于NG核心对应于MME,所以可以采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NG核心来代替S-TMSI的定义;并且假定即使ID的长度可能与LTE的长度不同,也可以维持ID的概念。
上面已经描述了在现有的LTE系统中确定DRX周期的过程。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假定基站触发的寻呼与核心网触发的寻呼具有相同的寻呼周期或具有公倍数的关系。这意图消除不必要的复杂度并且使终端的功耗最小化。为了使基站触发的寻呼具有与核心网中触发的寻呼的寻呼周期相同的寻呼周期或与其具有公倍数关系,基站必须知道通过核心网和终端之间的预定过程导出的寻呼周期(DRX周期)。为此,在本公开中,终端根据基站的请求向基站报告UE特定的DRX周期或eDRX周期。替选地,基站可以向NG核心请求通过与终端的预定过程导出的UE特定的DRX周期、eDRX周期或寻呼周期信息,并且NG核心可以向基站报告该信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接收两种类型的寻呼,即,由基站触发的寻呼和由核心网触发的寻呼。因此,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寻呼的类型执行不同的操作。如果终端接收到由核心网触发的寻呼,则终端执行服务请求。如果终端接收到由基站触发的寻呼,则终端执行RAN区域更新。
图4E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终端处于RRC非活动状态时发送寻呼消息的处理的流程图。
终端4e-05与基站(gNB)4e-10连接(4e-15)。在这种情况下,基站4e-10确定终端4g-05将转换到非活动状态(4e-20)。基站4g-10使用预定的RRC消息向终端4g-05请求终端4g-05的DRX周期信息(4e-25)。DRX周期信息指代终端的UE特定的DRX周期或eDRX周期值。接收到请求的终端4e-05使用预定的RRC消息向基站4e-10发送DRX周期信息(4e-30)。基站4e-10使用由终端4e-05报告的DRX周期信息来导出处于非活动状态的终端4e-05应用的DRX周期(4e-35)。导出的DRX周期与终端4e-05和核心网确定的DRX周期相同,或者与其具有公倍数关系。基站4e-10使用预定的RRC消息来指令终端4e-05转换到非活动状态(4e-40)。该消息包括由处于非活动状态下的终端4e-05要应用的DRX周期值和寻呼区域信息。接收到该消息的终端4e-05转换到非活动状态,并且使用之前从核心网提供的配置信息和UE_ID(=S-TMSI mod N)来确定发送基站4e-10触发的寻呼的定时,即,PF和PO(4e-45)。终端4e-05可以接收由基站4e-10触发的寻呼4e-50和由核心网触发的寻呼4e-55两者。当终端4e-05在上述PF/PO接收到寻呼消息时,终端4e-05确定包括在寻呼消息中的寻呼ID。终端4e-05根据寻呼ID执行以下操作中的一个(4e-60)。如果寻呼ID是第二标识符(IMSI或S-TMSI),则终端执行第一操作。第一操作如下。
-从非活动状态转换到空闲状态
-在维持当前小区而不执行小区选择处理之后,生成用于寻呼响应的NAS消息。NAS消息是服务请求。
如果寻呼ID是第三标识符(例如,RESUME ID),则终端执行第二操作。第二操作如下。
-维持非活动状态
-生成用于RAN寻呼响应的AS消息
非活动UE可以移动到LTE。此时,终端执行RAT间小区重选,省略小区选择处理以及转换到IDLE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第四标识符(IMSI)和CN寻呼周期(默认DRX周期和UEDRX周期或eDRX周期中较短的一个)来确定寻呼定时(PF/PO)。
图4F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在步骤4f-05中,终端从基站接收请求终端的DRX周期信息的预定RRC消息。在步骤4f-10中,已经接收到请求的终端使用预定的RRC消息将DRX周期信息发送到基站。在步骤4f-15中,终端从基站接收预定的RRC消息,其指令终端转换到非活动状态。在步骤4f-20,终端转换到非活动状态。该消息包括处于非活动状态的终端要应用的DRX周期值和寻呼区域信息。在步骤4f-25中,终端使用之前从核心网提供的配置信息和UE_ID(=S-TMSI mod N)来在以上指示的寻呼区域内确定发送基站4e-10触发的寻呼的定时,即,PF和PO。在步骤4f-30中,终端确定是否已经接收到寻呼消息。如果接收到一个寻呼消息,则终端在步骤4f-35中检查包括在寻呼消息中的标识符。终端可以接收基站触发的寻呼消息和核心网触发的寻呼消息两者。基站触发的寻呼消息包括第三标识,并且核心网触发的寻呼消息包括第二标识。如果寻呼ID是第二标识符(IMSI或S-TMSI),则终端在步骤4f-40中执行第一操作。上面已经描述了第一操作。如果寻呼ID是第三标识符(例如,RESUME ID),则终端在步骤4f-45中执行第二操作。上面已经描述了第二操作。
图4G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图。
在步骤4g-05中,基站向终端发送请求终端的DRX周期信息的预定RRC消息。在步骤4g-10中,基站从向其发送针对信息的请求的终端接收包括DRX周期信息的预定RRC消息。在步骤4g-15中,基站发送预定的RRC消息,其指令终端转换到非活动状态。在步骤4g-20中,基站使用所报告的信息来导出处于非活动状态的终端要应用的DRX周期。在步骤4g-25中,基站可以在通过应用导出的DRX周期而获得的PF和PO发送由基站触发的寻呼消息。
图4H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4H,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4h-10、基带处理器4h-20、存储单元4h-30和控制器4h-40。
RF处理器4h-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4h-10将从基带处理器4h-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并且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4h-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尽管在图4H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4h-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4h-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4h-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另外,RF处理器可以执行MIMO,并且可以在执行MIMO操作时接收多个层。
基带处理器4h-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4h-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4h-20对从RF处理器4h-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4h-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与子载波映射,以及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运算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4h-20将从RF处理器4h-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映射的信号,以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
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4h-20和RF处理器4h-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4h-20和RF处理器4h-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基带处理器4h-20和RF处理器4h-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另外,基带处理器4h-20和RF处理器4h-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例如,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包括无线LAN(例如,IEEE 802.11)、蜂窝网络(例如,LTE)等。另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NRHz或NR hz)频带和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单元4h-3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终端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具体地,存储单元4h-30可以存储与用于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接入节点有关的信息。另外,存储单元4h-30根据控制器4h-4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4h-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4h-40通过基带处理器4h-20和RF处理器4h-1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4h-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4h-30中以及从存储单元4h-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4h-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4h-4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通信的通信处理器(CP)和用于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高层的应用处理器(AP)。
图4I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所示,基站包括RF处理器4i-10、基带处理器4i-20、回程通信单元4i-30、存储单元4i-40和控制器4i-50。
RF处理器4i-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4i-10将从基带处理器4i-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并且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4i-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尽管在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第一接入节点可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4i-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4i-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4i-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RF处理器可以通过发送一层或多层来执行下行链路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4i-20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4i-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4i-20对从RF处理器4i-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4i-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该复符号与子载波进行映射,以及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4i-20将从RF处理器4i-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映射的信号,以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4i-20和RF处理器4i-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4i-20和RF处理器4i-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通信单元”或“无线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4i-30提供用于与网络中其他节点执行通信的接口。即,回程通信单元4i-30将从主基站发送到诸如辅基站、核心网等的其它节点的比特串转换为物理信号,以及将从其他节点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比特串。
存储单元4i-4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具体地,存储单元4i-40可以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等。另外,存储单元4i-40可以存储下述信息,该信息是用于确定是向终端提供多个连接还是释放多个连接的标准。另外,存储单元4i-40响应于来自控制器4i-5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4i-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4i-50通过基带处理器4i-20和RF处理器4i-10或回程通信单元4i-3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4i-5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4i-40中以及从存储单元4i-4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4i-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第五实施例>
在下文中,如果对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模糊了本公开的主题,则将省略对并入本文中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5A,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包括新无线电节点B(在下文中称为“NR NB”)5a-10和新无线电核心网(NR CN)5a-05,如图所示。新无线电用户设备(在下文中称为“NR UE”或“终端”)5a-15通过NR NB 5a-10和NR CN 5a-05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5A中,NR NB 5a-10对应于现有的LTE系统的演进节点B(eNB)。NR NB通过无线信道连接到NR UE 5a-15,并且可提供比现有的节点B的服务更优的服务。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通过共享信道来服务所有用户业务,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收集状态信息(诸如UE的缓冲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信道状态)并且执行调度的设备。NR NB 5a-10用作这样的设备。一个NR 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为了实现与现有的LTE系统相比的超高数据速率,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具有等于或大于现有的系统的最大带宽的带宽,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在文中称为“OFDM”)作为无线接入技术,以及除此以外还可采用波束形成技术。另外,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应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下文中称为“AMC”)方案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速率。NR CN 5a-05执行诸如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和QoS配置的功能。NR CN 5a-05是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用于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另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与现有的LTE系统互通,并且NR CN 5a-05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5a-25。MME 5a-25连接到作为现有基站的eNB 5a-30。
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在LTE系统中提供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在LTE系统中,基站5b-10广播的系统信息被划分为然后将被发送至终端5b-05的“MasterInformationBlock”(MIB)和几个“SystemInformationBlock”(SIB)。MIB 5b-15仅包括有限的必要(essential)信息,并且周期性地发送必要的信息以便从小区获得其他信息。使用系统信息(SI)消息发送除了SIB 1(5b-15)之外的SIB 5b-25,并且SIB和SI消息之间的映射信息包括在SIB 1(5b-15)中。每个SIB可以被包括在仅一个SI消息中。SIB 1(5b-15)包括对于接收另一SIB 5b-25所必要的SI调度信息。SIB 1还包括作为与SI更新有关的信息的“systemInfoValueTag”IE。每次更新SIB(除MIB、SIB 1、SIB 10、SIB 11、SIB 12和SIB 14之外)时,值标签信息递增1。这被用于终端确定其自身的系统信息是否与当前正在广播的系统信息匹配。在LTE系统中,值标签可以被配置为5比特,并且可以被从0到31计数。因此,如果值标签被改变32次或更多,则值标签绕回至零(wrapped around to zero)。因此,长时间后使用值标签来确定存储的系统信息是否为最新版本可能是不合适的。因此,终端具有有效性计时器,并且在每次发生SI更新时重置计时器。如果计时器到期,则终端再次更新系统信息。在LTE系统中,计时器的持续时间为3小时。
图5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LTE系统中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由第一LTE基站(eNB1)5c-01(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仅在相对应的基站中有效(5c-05)。由第二基站(eNB2)5c-02广播的系统信息仅在相对应的基站中有效(5c-30)。如果终端5c-10新接收到从第一基站5c-05广播的系统信息,则终端仅驱动一个有效性计时器(5c-15)。另外,终端5c-10记录在SIB 1中提供的值标签信息。每次系统信息被更新时,值标签递增1。如果终端5c-10从盲区(shadow area)返回,则终端将存储的值标签与当前广播的SIB 1中包括的值标签进行比较,并且如果存储的值标签与SIB 1中包括的值标签相同,则终端不执行系统信息更新。如果所存储的值标签与包括在SIB 1中的值标签不同,则意味着在终端5c-10停留在盲区中时系统信息已经改变,并且因此终端5c-10必须接收新更新的系统信息。如果有效性计时器到期,则终端5c-10再次从第一基站5c-01获取系统信息(5c-20)。如果终端5c-10移动到相邻的第二基站(eNB2)5c-02的服务区域,则终端5c-10接收从第二基站5c-02广播的新的系统信息,并且重置在操作中的有效性计时器,从而重新开始有效性计时器(5c-25)。此时,终端5c-10记录在由第二基站5c-02发送的SIB1中提供的值标签信息。
图5D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5d-10广播的系统信息被划分为最小系统信息(SI)和其他系统信息。最小SI被周期性地广播(5d-15),并且包括对于初始接入所必要的配置信息和对于周期性地或当请求时接收其他SI广播所必要的SI调度信息。基本上,其他SI包括未被包括在最小SI中的所有配置信息。其他SI周期性地(5d-20)或当终端请求时被广播,或者使用专用信令从基站(gNB)5d-10提供到终端(UE)5d-05(5d-25)。在终端5d-05请求并且接收其他SI的情况下,在进行请求之前,终端5d-05需要检查其他SI在小区中是否有效或者其他SI当前是否正在广播(通过另一终端的请求)。可以通过由最小SI提供的特定信息来执行以上检查。处于空闲模式(RRC_IDLE)或处于非活动模式(RRC_INACTIVE)的终端可以请求其他SI,而不改变当前RRC状态。处于连接模式(RRC_CONNECTED)的终端可以通过专用RRC信令来请求并且接收其他SI。在每个配置的周期中,广播其他SI达预定时间段。公共预警系统(PWS)信息被分类为其他SI并且作为其他SI被提供。是否广播其他SI或是否经由专用RRC信令提供其他SI依赖于网络实施方式。
图5E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如上所述,在LTE中,每3小时重新获取系统信息而无论值标签是否改变。这是意图防止使用与终端5e-10相同的值的情况,因为值标签针对3个小时绕回(wrapped aroundfor 3hours)。另外,如果终端5e-10改变服务小区,则终端5e-10重新获取系统信息并重置有效性计时器,而与值标签的改变无关。
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仅应用于一个小区的第一系统信息和共同地应用于包括彼此相邻的多个小区的区域的第二系统信息。特定小区向终端5e-10提供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5e-05)。另外,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可以分别地具有:第一值标签和第一有效性计时器以及第二值标签和第二有效性计时器。可以不使用第一有效性计时器。如果配置了计时器,则终端5e-10可以开始相对应的计时器。可以通过LTE系统中的更新系统信息的方法来执行第一系统信息的更新。关于第二系统信息,在相同小区中每次有效性计时器到期时,终端5e-10重新获取第二系统信息(5e-20)。然而,当小区改变时,仅在值标签不同的情况下,终端重新获取第二系统信息;并且即使小区改变,如果值标签相同,则终端也不执行第二系统信息的重新获取和有效性计时器的重置(5e-25)。
如果包括多个小区的特定区域改变,则终端5e-10更新第二系统信息,而无论第二值标签值如何。如果终端5e-10能够存储用于相对应的小区或区域的系统信息,则还能够维持与该系统信息相对应的有效性计时器。这是意图防止当终端5e-10返回到先前的区域时,终端5e-10不必要地重新获取相同的第二系统信息。下表总结了本公开中在特定情况下与系统信息的更新有关的终端的操作。
[表1]
Figure GDA0003556075810000481
Figure GDA0003556075810000491
图5F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操作基于小区的或基于区域的系统信息的终端的操作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有效性计时器的图。
在步骤5f-05中,终端从基站接收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通过周期性的广播、基于请求的广播或专用信令将系统信息提供给终端。第一系统信息可以是仅应用于一个小区的小区特定的SI,而第二系统信息可是区域特定的SI,其可以共同地应用于包括彼此相邻的多个小区的区域(包括多个小区的组)。第一系统信息可包括主信息块(MIB)。另外,第一系统信息可包括系统信息块1(SIB1)。第二系统信息可包括除第一系统信息之外的系统信息。
在步骤5f-10中,终端驱动分别地与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相对应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和第二有效性计时器。在步骤5f-15中,终端存储与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相对应的第一值标签和第二值标签。提供第一值标签信息和第二值标签信息作为特定的系统信息,例如最小SI。可以不配置第一有效性计时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以下可以省略驱动有效性计时器1的操作以及根据其的操作。
在步骤5f-20中,如果终端移动到共享第二系统信息的区域中的另一小区,则终端仅更新第一系统信息并且重新开始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在步骤5f-25中,如果终端移动到不共享第二系统信息的区域中的另一小区,则终端更新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两者,并且重新开始与其相对应的有效性计时器。
在步骤5f-30中,如果当特定的有效性计时器到期时终端仍然在相同的小区或区域内,则终端更新与其相对应的系统信息。在步骤5f-35中,如果当特定的有效性计时器到期时终端在另一小区或区域中,则终端删除与其相对应的系统信息。
图5G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执行系统信息更新的方法的图。
无论值标签是否改变,每次有效性计时器到期时重新获取系统信息是由于以下事实:在长时间之后,值标签绕回,使得可以使用与终端保存的值相同的值。如果基站提供表明在当前时间之前的特定时间段内尚未改变值标签特定次数的系统信息,则即使有效性计时器到期,终端也可以确定所存储的值标签值是否仍然有效。例如,即使有效性计时器到期,也无需更新值标签(长度=n比特),除非其改变了2n次。因此,基站使用特定的系统信息(诸如最小SI等)来提供与系统信息相对应的值标签和指示在当前时间(5g-05、5g-10和5g-15)之前的特定的时间段内系统信息是否已经更新2n次或更多次的1比特信息(multipleUpdateIndicator)(5g-20)。如果该信息为“真”,则意味着系统信息已经更新2n次或更多次。如果为“假”,则意味着系统信息尚未更新2n次或更多次。特定的时间段短于有效性计时器的持续时间。终端紧挨在有效性计时器到期之前或到期时检查从特定的系统信息提供的“multipleUpdateIndicator”,并且如果指示符为“真”,则丢弃系统信息并且重新获取系统信息。如果指示符为“假”并且如果值标签不同,则终端重新获取系统信息。如果指示符为“假”并且如果值标签相同,则终端应用当前存储的系统信息并且重新开始与其对应的有效性计时器。
图5H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执行系统信息更新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在步骤5h-05中,终端在紧挨在特定的系统信息的有效性计时器到期之前或到期时,接收包括与特定的系统信息相对应的“multipleUpdateIndicator”的系统信息。在步骤5h-10中,终端识别指示符。在步骤5h-15中,如果指示符为“真”,则终端丢弃系统信息并且重新获取系统信息。在步骤5h-20中,如果指示符为“假”并且如果值标签不同,则终端重新获取系统信息。在步骤5h-25中,如果指示符为“假”并且如果值标签相同,则终端应用当前存储的系统信息并且重新开始与其相对应的有效性计时器。
图5I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执行系统信息更新的基站的操作的图。
在步骤5i-05中,基站发送特定的系统信息,其包括值标签和指示在当前时间之前的特定的时间段内系统信息是否已经更新特定的次数或更多的1比特信息(multipleUpdateIndicator)。在步骤5i-10中,每次发送包括该信息的特定的系统信息时,基站计算并且包括该1比特信息。在步骤5i-15中,尽管该1比特信息改变,但是基站不对值标签进行计数。
在LTE中,在SIB 5中提供关于周围频率的载波频率信息作为频率间信息。结果,即使在相同区域中,SIB 5对于各个频率也具有不同的内容。
在LTE中,与频率内(intra-frequency)移动性有关的信息通过SIB 4提供并且与频率间(intra-frequency)移动性有关的信息通过SIB 5提供。因此,每当服务频率改变时,SIB 5改变。LTE中没有大问题,因为每次小区改变时,终端必须从新的服务小区获取系统信息。然而,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期望在相邻小区之间维持系统信息相同。应用该原理,不期望以与LTE相同的方式来配置SIB 5。这是由于以下事实:服务频率的改变也导致SIB 5的改变。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改变SIB 5的定义,使得即使服务频率改变SIB 5也不改变。本公开的实施例使用关于服务频率和相邻频率的信息来提供SIB 5的定义。下表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SIB 5的配置的示例。例如,如果应用本公开中提出的定义,则即使在包括f1、f2、f3和f4的系统中服务频率改变,SIB 5也不改变。这意味着即使终端改变了服务小区的频率,SIB 5也不需要更新。
Figure GDA0003556075810000511
图5J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提供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作为系统信息的方法的图。
如上所述,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5j-10广播的系统信息主要划分为最小系统信息(SI)和其他系统信息。由于最小SI被周期性地广播但是具有有限的大小,所以对于包括大量的配置信息存在限制。尽管接入禁止配置信息是最为必要的信息,但是配置信息具有可变的大小并且有时可能非常大的大小。因此,将所有接入禁止配置信息包括在最小SI中可能是低效的或不可能的。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接入禁止配置信息具有特定的大小或更大,则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中的仅一些被包括在最小SI(5j-15)中,而剩余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为包括在其他SI中。总是被包括在最小SI中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无论其大小如何,至少包括与请求其他SI的信令相对应的信息。可能一致地仅包括与请求其他SI的信令相对应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而无论接入禁止配置信息的大小如何,并且可以通过其他SI发送剩余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另外,一致地包括在最小SI中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紧急通信相对应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
通过广播或专用RRC信令(5j-20和5j-25)、通过其他SI将除与请求其他SIGNAL(信号)的信令相对应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之外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提供给终端5j-05。
图5K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提供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作为系统信息的基站的操作的图。
在步骤5k-05中,基站确定整个接入禁止配置信息的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例如,预定值对应于除了在最小SI中必须包括的信息之外的额外空间。如果整个接入禁止配置信息的大小大于或等于预定值,则在步骤5k-10中,基站仅将接入禁止配置信息中的一些包括在最小SI中,并且将剩余的接入禁止配置信息包括在其他SI中。否则,如果整个接入禁止配置信息的大小小于预定值,则在步骤5k-15中,基站将整个接入禁止配置信息包括在最小SI中。
图5L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5L,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5l-10、基带处理器5l-20,存储单元5l-30和控制器5l-40。
RF处理器51-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5l-10将从基带处理器5l-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以及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5l-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尽管在图5L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终端可以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51-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5l-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51-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另外,RF处理器可以执行MIMO,并且可以在执行MIMO操作时接收多个层。
基带处理器5l-20根据系统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与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5l-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5l-20对从RF处理器5l-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5l-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与子载波映射,以及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运算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5l-20将从RF处理器5l-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映射的信号,以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
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5l-20和RF处理器5l-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5l-20和RF处理器5l-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通信单元”。此外,基带处理器5l-20和RF处理器5l-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支持多种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另外,基带处理器5l-20和RF处理器5l-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处理不同频带的信号。例如,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包括无线LAN(例如,IEEE 802.11)、蜂窝网络(例如,LTE)等。另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NRHz或NR hz)频带和毫米波(例如60GHz)频带。
存储单元5l-3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终端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具体地,存储单元51-30可以存储与用于使用第二无线电接入技术执行无线通信的第二接入节点有关的信息。另外,存储单元5l-30根据控制器5l-40的请求提供所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5l-40控制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5l-40通过基带处理器5l-20和RF处理器5l-1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5l-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5l-30中以及从存储单元5l-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51-4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51-4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通信的通信处理器(CP)和用于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高层的应用处理器(AP)。
另外,控制器51-40可以执行控制以便:从第一小区获取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开始与第二系统信息相对应的计时器;如果终端从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二小区,则确定第二小区是否与第一小区共享第二系统信息;以及基于确定结果来更新第二系统信息。
控制器51-40可执行控制:以便如果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共享第二系统信息,则更新第一系统信息,而不是更新第二系统信息。控制器51-40可执行控制以便:如果在第一小区中获取的第二系统信息的值标签与第二小区的第二系统信息的值标签不同,则更新获取的第二系统信息。
另外,控制器51-40可以执行控制以便:如果第二小区不与第一小区共享第二系统信息,则更新第一系统信息和第二系统信息以及重置并且重新开始计时器。另外,控制器51-40可以执行控制以便:如果终端从第一小区移动到另一小区,则更新第一系统信息而无论第一系统信息的值标签如何。
第一系统信息可以是小区特定的系统信息,并且第二系统信息可以是多个小区的公共系统信息。另外,第一系统信息可以包括主信息块(MIB)。
图5M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的图。
如图所示,基站包括RF处理器5m-10、基带处理器5m-20、回程通信单元5m-30、存储单元5m-40和控制器5m-50。
RF处理器5m-1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诸如频带转换和信号放大。即,RF处理器5m-10将从基带处理器5m-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频带信号,因此将其通过天线发送,并且将通过天线接收的RF频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5m-10可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尽管在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天线,但是第一接入节点可具有多个天线。另外,RF处理器5m-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5m-10可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5m-10可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RF处理器可通过发送一层或多层来执行下行链路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5m-20根据第一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规范来执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5m-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另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5m-20对从RF处理器5m-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采用OFDM方式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5m-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该复符号与子载波进行映射及然后通过IFFT运算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另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5m-20将从RF处理器5m-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FFT运算恢复与子载波对应的信号及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如上所述,基带处理器5m-20和RF处理器5m-10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5m-20和RF处理器5m-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通信单元”或“无线通信单元”。
回程通信单元5m-30提供用于与网络中其他节点执行通信的接口。即,回程通信单元5m-30将从主基站发送到诸如辅基站、核心网等的另一节点的比特串转换为物理信号,并且将从其他节点接收到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比特串。
存储单元5m-40存储数据,诸如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具体地,存储单元5m-40可存储关于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的信息、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结果等。另外,存储单元5m-40可存储下述信息,该信息是用于确定是向终端提供多个连接还是释放多个连接的标准。另外,存储单元5m-40响应于来自控制器5m-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5m-50控制主基站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5m-50通过基带处理器5m-20和RF处理器5m-10或回程通信单元5m-30发送和接收信号。另外,控制器5m-5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单元5m-40中以及从存储单元5m-4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5m-5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在本公开的上述详细实施例中,根据所呈现的详细实施例,本公开中包括的组件以单数或复数表示。然而,为了描述的方便,单数或复数表示被选择为适合于所提出的情况,并且本公开不限于单个或多个元件。可以将表示为复数形式的元件配置为单数,或可以将表示为单数形式的元件配置为复数。
尽管已经在本公开的详细描述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形式修改本公开。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当被限定为限于实施例,而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由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执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小区获得与第一值标签相对应的第一系统信息和与第二值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系统信息,其中第一系统信息是小区特定的并且第二系统信息针对区域是区域特定的;
在终端移动到属于所述区域的第二小区的情况下,更新第一系统信息而不管第一值标签并且重新开始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以及
在终端移动到属于所述区域的第二小区并且第二值标签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更新第二系统信息并且保持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终端移动到不属于所述区域的第三小区的情况下,更新第一系统信息而不管第一值标签并且重新开始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以及
在终端移动到不属于所述区域的第三小区的情况下,更新第二系统信息而不管第二值标签并且重新开始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开始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作为对获得第一系统信息的响应;以及
开始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作为对获得第二系统信息的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删除第一系统信息,以及
其中,在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删除第二系统信息。
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以及
控制器,配置为:
从第一小区获得与第一值标签相对应的第一系统信息和与第二值标签相对应的第二系统信息,其中第一系统信息是小区特定的并且第二系统信息针对区域是区域特定的;
在终端移动到属于所述区域的第二小区的情况下,更新第一系统信息而不管第一值标签并且重新开始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以及
在终端移动到属于所述区域的第二小区并且第二值标签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不更新第二系统信息并且保持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在终端移动到不属于所述区域的第三小区的情况下,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更新第一系统信息而不管第一值标签并且重新开始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以及
更新第二系统信息而不管第二值标签并且重新开始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其中,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开始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作为对获得第一系统信息的响应;以及
开始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作为对获得第二系统信息的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
其中,在针对第一系统信息的第一有效性计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删除第一系统信息;以及
其中,在针对第二系统信息的第二有效性计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删除第二系统信息。
CN201880024868.1A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8003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7878.8A CN115426644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202210880180.1A CN115426726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19575 2017-02-13
KR1020170019575A KR20180093454A (ko) 2017-02-13 2017-02-13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종류에 따른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8/001173 WO2018147582A1 (ko) 2017-02-13 2018-01-26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개선된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0180.1A Division CN115426726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202210877878.8A Division CN115426644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0336A CN110800336A (zh) 2020-02-14
CN110800336B true CN110800336B (zh) 2022-08-12

Family

ID=6310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7878.8A Pending CN115426644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201880024868.1A Active CN110800336B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202210880180.1A Pending CN115426726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7878.8A Pending CN115426644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0180.1A Pending CN115426726A (zh) 2017-02-13 2018-01-26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15875B2 (zh)
EP (1) EP3570591A4 (zh)
KR (1) KR20180093454A (zh)
CN (3) CN115426644A (zh)
WO (1) WO20181475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27722C1 (ru) * 2017-04-13 2020-07-23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истемы
CN108810979B (zh) * 2017-04-28 2023-05-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CN109982360B (zh) * 2017-12-27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6017785A (zh) 2018-02-09 2023-04-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Rrc状态转换方法、终端、cu、du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811680A1 (en) * 2018-06-21 2021-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top of barring timers
KR102628038B1 (ko) 2018-06-22 2024-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링크 실패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11178715B2 (en) * 2018-08-07 2021-11-16 Google Ll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US11330662B2 (en) * 2018-08-09 2022-05-10 Google Llc Handling an attempt to resume a wireless connection using a base station that supports a different core-network type
US10904939B2 (en) * 2018-08-31 2021-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equipment (U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with wireless network
KR20210017030A (ko) 2019-08-06 2021-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소모를 줄이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13424649B (zh) * 2019-02-14 2023-11-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mcg故障报告之后从死锁恢复
WO2021120017A1 (zh) * 2019-12-17 2021-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071268A1 (en) * 2020-02-07 2023-03-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mobility in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232319A1 (zh) * 2020-05-20 2021-11-25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寻呼周期的确定方法、配置方法及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EP4183191A4 (en) * 2020-07-17 2023-10-04 ZTE Corporation DATA DELIVERY IN ARCHITECTURES DIVIDED BETWEEN 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UNITS
CN115669067A (zh) * 2020-08-07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055C (zh) * 1999-05-20 2007-11-0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网中用于广播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0093B1 (ko) * 2005-01-27 2007-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공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가 시스템 정보의 유효성을 판단하여 시스템 정보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7773990B2 (en) * 2005-05-23 2010-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voidance of service interruptions in visited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VPLMNs)
CN101341673A (zh) * 2005-12-19 2009-01-07 Lg电子株式会社 读取动态系统信息块的方法
EP1909523A1 (en) 2006-10-02 2008-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proved acquisi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of another cell
EP1909520A1 (en) * 2006-10-02 2008-04-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ystem information upon changing connectivity or point of attach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43115B2 (en) * 2008-06-23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ystem information mod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33308B2 (en) * 2010-04-30 2013-04-30 Htc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pdating configurations of radio resources with system information
WO2012084001A1 (en) * 2010-12-20 2012-06-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nodes for setting values of system parameters use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40022711A (ko) 2012-08-14 2014-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 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347298B (zh) * 2012-12-31 2019-02-1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和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EP2945429B1 (en) 2013-01-10 2018-10-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updating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in converged network suppor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50092672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flexible bandwidth carrier
US20150327156A1 (en) * 2014-05-06 2015-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ation of mbsfn decoding on scells when the pcell and scells belong to same mbsfn area
EP3210417B1 (en) * 2014-10-23 2019-12-1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cquire system information
US10531427B2 (en) * 2014-12-09 202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system access for E-UTRAN
US10616822B2 (en) * 2015-02-10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information updating
US9661542B2 (en) 2015-03-12 2017-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timized LTE MIB/SIB collection logic after LTE handover
US20170142766A1 (en) * 2015-11-17 2017-05-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f terminal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79211B2 (en) * 2016-03-28 2020-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system information
MX2018013639A (es) * 2016-05-11 2019-05-15 Sony Corp Control distribuido en sistemas inalambricos.
WO2017195478A1 (ja) * 2016-05-12 2017-11-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
US20180014175A1 (en) * 2016-07-08 2018-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reading mechanisms to improve system selection functionality
MX2019001055A (es) * 2016-07-27 2019-09-23 Sharp Kk Metodos y aparatos de tele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que usan etiqueta de valor de informacion del sistema.
BR112019002585A2 (pt) * 2016-08-12 2019-05-21 Mediatek Inc aquisição de informação de sistema
US10959207B2 (en) * 2016-08-23 2021-03-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system information value tag
US20180132166A1 (en) * 2016-11-10 2018-05-1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change of delivery mode for system information
CN109964516A (zh) * 2016-11-22 2019-07-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配置基于ran的通知区域的方法和设备
US20180167918A1 (en) * 2016-12-13 2018-06-14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advance notification of change of system information
US10028254B2 (en) * 2016-12-13 2018-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decoding of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
KR20180090658A (ko) 2017-02-03 2018-08-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연결을 사용한 핸드오버 시 보안 키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055C (zh) * 1999-05-20 2007-11-0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网中用于广播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stem Information Area Scope and Value Tag.;Sony;《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93,R2-161140》;20160219;正文第1-4页 *
System Information for NR validity considerations including area ID introduction;GEMALTO N.V.;《3GPP TSG-RAN WG2 NR R2-1700034》;20170106;正文第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15875B2 (en) 2021-09-07
CN115426726A (zh) 2022-12-02
WO2018147582A1 (ko) 2018-08-16
CN115426644A (zh) 2022-12-02
EP3570591A1 (en) 2019-11-20
KR20180093454A (ko) 2018-08-22
EP3570591A4 (en) 2020-05-06
US20210400541A1 (en) 2021-12-23
US20190364462A1 (en) 2019-11-28
CN110800336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033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改进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KR102507171B1 (ko) 제1 무선접속기술과 제2 무선접속기술을 통해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단말이 측정 결과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0073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68700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활성화 모드에 있는 단말의 셀 선택 및 재선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22830B1 (ko) 이동통신에서 연결 모드의 비연속 수신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359746B1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액티브 모드 단말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546987A (zh)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KR102377138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빠르게 주파수 측정 결과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190097983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재선택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1368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pdcp entity during daps handover in next-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503003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활성화 모드에 있는 단말의 셀 선택 및 재선택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3778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arly 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fast reporting by terminal in disconnected state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03616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부분적인 주파수 대역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42103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dcp device and sdap device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26413A (zh) 测量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频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0367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1450367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394581A1 (en) Op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rotocol layer device for efficient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9741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without suspens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25069B1 (ko) 이동통신에서 연결 모드의 비연속 수신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38618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20017755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슬라이스 (Slice) 기반 셀 재선택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085457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validity area를 벗어난 셀 재선택 시 early measurement 설정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00096052A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연결 단말이 빠르게 주파수 측정을 수행하고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2021003988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