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0450B -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0450B
CN110790450B CN201911006778.2A CN201911006778A CN110790450B CN 110790450 B CN110790450 B CN 110790450B CN 201911006778 A CN201911006778 A CN 201911006778A CN 110790450 B CN110790450 B CN 110790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taining wall
water retaining
intensive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067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90450A (zh
Inventor
姜忠峰
郭一飞
王伟伟
宋丰明
田长勋
高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riority to CN2019110067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90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90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0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90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0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2Odour removal or prevention of malodo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在第一挡水墙一侧的下游河道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二挡水墙,第二挡水墙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在第二挡水墙一侧的下游河道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三挡水墙,第三挡水墙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在固定槽和第一挡水墙之间设置有植物漂浮净化体,植物漂浮净化体上设置有净化植物;利用河道自身优势,只需要定期更换处理原料即可,从根本上实现了对黑臭水的治理,特别适用于小型河道的黑臭水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无论是从大气沉降、还是直接排放的污水,以及水土流失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最终都汇聚到河道中进行积累与富集,从而导致水体水质恶劣变化。
目前河道处理黑臭水的方法为:将河道黑臭水通过对应手段引入湿地或生态岸带等功能体,通过湿地、生态岸带、以及其他净化功能体处理污染水体与降水,径流;将水体中的有机质成分降低,淤泥减量;调入新水体补入水道、湖体等;整治内源污染,通过微生物复合菌进行水体营养结构恢复,稳定或重建生态系统和食物链结构。
传统的治理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通过湿地、生态岸带、以及其他净化功能体处理污染水体与降水,径流的方法占地面积广,需要配备一定面积的处理空置地,并且引流工程相对施工较为复杂,操作难度大,成本较高,在一些黑臭水体处理段不具备上述条件;其次,降低水体中的有机质成分和淤泥减量的做法操作难度较大,并且需要配合多种化工处理方法,成本较为昂贵,并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工原材料,需要动用大型的机械设备,最终处理效果并不理想;调入新水体补入水道、湖体的方法浪费了大量的净水资源,补充量相对较大,不能从根本上对污染源实施有效的治理;通过微生物复合菌进行治理的方法,其处理时间长,并且处理范围较小,对于非流动黑臭水的治理存在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流动河道等处理成效甚微。
综上所述,传统的黑臭水治理设备和方法存在成本高,效果不明显,处理范围不广泛,资源浪费严重,限制性强等缺陷。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高效率高,节省成本和资源,节能环保,处理方位广泛,处理方式灵活多样,处理方法简单易操作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高效率高,节省成本和资源,节能环保,处理方位广泛,处理方式灵活多样,处理方法简单易操作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包括沿河道内侧面浇筑而成的固定槽,所述的固定槽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在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之间的固定槽内壁固定安装有分割网,第一防护网和分割网之间填充有石子过滤层,分割网和第二防护网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块层,在固定槽一侧的下游河道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一挡水墙,第一挡水墙的上部开设有漏水孔,在第一挡水墙一侧的下游河道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二挡水墙,第二挡水墙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在第二挡水墙一侧的下游河道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三挡水墙,第三挡水墙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在固定槽和第一挡水墙之间设置有植物漂浮净化体,植物漂浮净化体上设置有净化植物。
所述的固定槽、第一挡水墙、第二挡水墙以及第三挡水墙的底部均通过地桩固定安装在河道内侧面,固定槽与第一挡水墙的高度相等,第一挡水墙的高度不低于第二挡水墙的高度,第二挡水墙的高度不低于第三挡水墙的高度,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的高度与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的高度相等,漏水孔为开设在第一挡水墙上的长方形通孔结构,漏水孔的开设方向与第一挡水墙相互垂直,漏水孔底部所处的水平面不低于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的顶面,固定槽与第一挡水墙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第一挡水墙与第二挡水墙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水墙与第二挡水墙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二挡水墙与第三挡水墙之间的距离。
所述固定槽两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挂环,第一挡水墙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挂环,在植物漂浮净化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三挂环,在植物漂浮净化体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四挂环,两个第一挂环通过连接绳分别与两个第三挂环相连接,两个第二挂环通过连接绳分别与两个第四挂环相连接,植物漂浮净化体为长方形塑料空腔结构,在植物漂浮净化体上纵向设置有植物种植孔,净化植物种植在植物种植孔内,连接绳的长度是固定槽高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漏水孔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漏水孔防护网,漏水孔防护网固定安装在漏水孔外侧的第一挡水墙外壁上,漏水孔防护网的长度不小于漏水孔的长度,漏水孔防护网的宽度不小于漏水孔的宽度。
所述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为长条形框架结构,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的高度与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的高度相等,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的底部与第二挡水墙的顶部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的底部与第三挡水墙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的侧面的形状与与河道内侧面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的侧面的形状与与河道内侧面的形状相互配合,在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的内侧纵向固定安装有第一纵向分水板,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固定安装在该第一纵向分水板的两侧面,在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的内侧纵向固定安装有第二纵向分水板,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固定安装在该第二纵向分水板的两侧面。
所述植物漂浮净化体的宽度不大于固定槽与第一挡水墙之间的间距,植物漂浮净化体的长度不大于位于固定槽与第一挡水墙之间的河道的宽度。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修复河道臭水的方法,其方法如下:固定槽对河道水流方向实施截流,截流后,随着水流,黑臭水进入到石子过滤层,经石子过滤层初步过滤后进入到活性炭块层,利用石子过滤层和活性炭块层对黑臭水体实施第一次处理,通过石子过滤层过滤黑臭水体中的絮状悬浮物和固体污染物,并通过活性炭块层再次吸附黑臭水体中的颗粒悬浮污染物,经活性炭块层过滤后,被初步处理的黑臭水体进入到固定槽与第一挡水墙之间,随着过滤的进一步深化,位于固定槽与第一挡水墙之间的初步处理后的黑臭水体液面不断上升,并将植物漂浮净化体浮起,净化植物的根部与黑臭水体的液面接触,利用净化植物对黑臭水体的液面位置的水体实施第二次净化作业,第二次净化作业随着液面的上升持续进行,当液面达到漏水孔位置时,位于固定槽与第一挡水墙之间的上层液体经漏水孔流到第一挡水墙与第二挡水墙之间,该流出部分的水体为经净化植物处理的上清水体,该部分上清水体流入到第一挡水墙与第二挡水墙之间后,随着上清水体液面的上升,位于第一挡水墙与第二挡水墙之间的水体液面上升至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位置,并缓慢流经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内设置的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在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内种植有第一净化水草层,位于第一挡水墙与第二挡水墙之间的水体缓慢流经该第一净化水草层,并将该第一净化水草层淹没,然后流至第二挡水墙与第三挡水墙之间,该部分水在第二挡水墙与第三挡水墙之间的水体液面上升至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位置,并缓慢流经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内设置的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在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内种植有第二净化水草层,位于第二挡水墙与第三挡水墙之间的水体缓慢流经该第二净化水草层,并将该第二净化水草层淹没,然后流至河道下游,通过四级三阶段的处理方式对河道的黑臭水体实施净化处理。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四级三阶段的处理方式对河道的黑臭水体实施净化处理,通过在固定槽、第一挡水墙、第二挡水墙以及第三挡水墙之间形成三个处理阶段,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进行处理净化,改变传统引出到湿地等净化领域处理的方式,节省处理空间,施工成本低,操作难度小,不改变河道自身流向;其次,采用分阶段的处理方式,利用河水的流动趋势,通过三个阶段分别逐层净化处理,在第一个阶段处理完毕后,利用上层缓流的方式进入下一个处理阶段,逐层缓流最终排入到下游河道,不需要动用大型设备进行干预和辅助操作,完全利用溢流和水流的自身优势,大大提高了工作和运行效率;再次,整体不需要调入新水体补入河道,节省了纯净水资源,利用河道自身优势,只需要定期更换处理原料即可,从根本上实现了对黑臭水的治理,特别适用于小型河道的黑臭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挡水墙的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挡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挡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植物漂浮净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包括沿河道1内侧面浇筑而成的固定槽3,所述的固定槽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网4和第二防护网5,在第一防护网4和第二防护网5之间的固定槽3内壁固定安装有分割网6,第一防护网4和分割网6之间填充有石子过滤层7,分割网6和第二防护网5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块层8,在固定槽3一侧的下游河道1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一挡水墙15,第一挡水墙15的上部开设有漏水孔17,在第一挡水墙15一侧的下游河道1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二挡水墙21,第二挡水墙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在第二挡水墙21一侧的下游河道1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三挡水墙20,第三挡水墙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在固定槽3和第一挡水墙15之间设置有植物漂浮净化体12,植物漂浮净化体12上设置有净化植物14。
所述的固定槽3、第一挡水墙15、第二挡水墙21以及第三挡水墙20的底部均通过地桩2固定安装在河道1内侧面,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的高度相等,第一挡水墙15的高度不低于第二挡水墙21的高度,第二挡水墙21的高度不低于第三挡水墙20的高度,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高度与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的高度相等,漏水孔17为开设在第一挡水墙15上的长方形通孔结构,漏水孔17的开设方向与第一挡水墙15相互垂直,漏水孔17底部所处的水平面不低于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顶面,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的距离。
所述固定槽3两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挂环9,第一挡水墙15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挂环10,在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三挂环24,在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四挂环25,两个第一挂环9通过连接绳11分别与两个第三挂环24相连接,两个第二挂环10通过连接绳11分别与两个第四挂环25相连接,植物漂浮净化体12为长方形塑料空腔结构,在植物漂浮净化体12上纵向设置有植物种植孔13,净化植物14种植在植物种植孔13内,连接绳11的长度是固定槽3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漏水孔1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漏水孔防护网19,漏水孔防护网19固定安装在漏水孔17外侧的第一挡水墙15外壁上,漏水孔防护网19的长度不小于漏水孔17的长度,漏水孔防护网19的宽度不小于漏水孔17的宽度。
所述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为长条形框架结构,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高度与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高度相等,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底部与第二挡水墙21的顶部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底部与第三挡水墙2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侧面的形状与与河道1内侧面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侧面的形状与与河道1内侧面的形状相互配合,在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内侧纵向固定安装有第一纵向分水板,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固定安装在该第一纵向分水板的两侧面,在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内侧纵向固定安装有第二纵向分水板,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固定安装在该第二纵向分水板的两侧面。所述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宽度不大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间距,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长度不大于位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河道1的宽度。
一种利用上述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修复河道臭水的方法,其方法如下:固定槽3对河道1水流方向实施截流,截流后,随着水流,黑臭水进入到石子过滤层7,经石子过滤层7初步过滤后进入到活性炭块层8,利用石子过滤层7和活性炭块层8对黑臭水体实施第一次处理,通过石子过滤层7过滤黑臭水体中的絮状悬浮物和固体污染物,并通过活性炭块层8再次吸附黑臭水体中的颗粒悬浮污染物,经活性炭块层8过滤后,被初步处理的黑臭水体进入到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随着过滤的进一步深化,位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初步处理后的黑臭水体液面不断上升,并将植物漂浮净化体12浮起,净化植物14的根部与黑臭水体的液面接触,利用净化植物14对黑臭水体的液面位置的水体实施第二次净化作业,第二次净化作业随着液面的上升持续进行,当液面达到漏水孔17位置时,位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上层液体经漏水孔17流到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该流出部分的水体为经净化植物14处理的上清水体,该部分上清水体流入到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后,随着上清水体液面的上升,位于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水体液面上升至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位置,并缓慢流经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内设置的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在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内种植有第一净化水草层,位于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水体缓慢流经该第一净化水草层,并将该第一净化水草层淹没,然后流至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该部分水在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的水体液面上升至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位置,并缓慢流经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内设置的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在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内种植有第二净化水草层,位于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的水体缓慢流经该第二净化水草层,并将该第二净化水草层淹没,然后流至河道1下游,通过四级三阶段的处理方式对河道的黑臭水体实施净化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包括沿河道(1)内侧面浇筑而成的固定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槽(3)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防护网(4)和第二防护网(5),在第一防护网(4)和第二防护网(5)之间的固定槽(3)内壁固定安装有分割网(6),第一防护网(4)和分割网(6)之间填充有石子过滤层(7),分割网(6)和第二防护网(5)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块层(8),在固定槽(3)一侧的下游河道(1)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一挡水墙(15),第一挡水墙(15)的上部开设有漏水孔(17),在第一挡水墙(15)一侧的下游河道(1)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二挡水墙(21),第二挡水墙(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在第二挡水墙(21)一侧的下游河道(1)内侧面固定浇筑有第三挡水墙(20),第三挡水墙(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内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在固定槽(3)和第一挡水墙(15)之间设置有植物漂浮净化体(12),植物漂浮净化体(12)上设置有净化植物(14);固定槽(3)对河道(1)水流方向实施截流,截流后,随着水流,黑臭水进入到石子过滤层(7),经石子过滤层(7)初步过滤后进入到活性炭块层(8),利用石子过滤层(7)和活性炭块层(8)对黑臭水体实施第一次处理,通过石子过滤层(7)过滤黑臭水体中的絮状悬浮物和固体污染物,并通过活性炭块层(8)再次吸附黑臭水体中的颗粒悬浮污染物,经活性炭块层(8)过滤后,被初步处理的黑臭水体进入到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随着过滤的进一步深化,位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初步处理后的黑臭水体液面不断上升,并将植物漂浮净化体(12)浮起,净化植物(14)的根部与黑臭水体的液面接触,利用净化植物(14)对黑臭水体的液面位置的水体实施第二次净化作业,第二次净化作业随着液面的上升持续进行,当液面达到漏水孔(17)位置时,位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上层液体经漏水孔(17)流到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该流出部分的水体为经净化植物(14)处理的上清水体,该部分上清水体流入到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后,随着上清水体液面的上升,位于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水体液面上升至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位置,并缓慢流经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内设置的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在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内种植有第一净化水草层,位于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水体缓慢流经该第一净化水草层,并将该第一净化水草层淹没,然后流至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该部分水在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的水体液面上升至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位置,并缓慢流经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内设置的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在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内种植有第二净化水草层,位于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的水体缓慢流经该第二净化水草层,并将该第二净化水草层淹没,然后流至河道(1)下游,通过四级三阶段的处理方式对河道的黑臭水体实施净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槽(3)、第一挡水墙(15)、第二挡水墙(21)以及第三挡水墙(20)的底部均通过地桩(2)固定安装在河道(1)内侧面,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的高度相等,第一挡水墙(15)的高度不低于第二挡水墙(21)的高度,第二挡水墙(21)的高度不低于第三挡水墙(20)的高度,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高度与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的高度相等,漏水孔(17)为开设在第一挡水墙(15)上的长方形通孔结构,漏水孔(17)的开设方向与第一挡水墙(15)相互垂直,漏水孔(17)底部所处的水平面不低于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顶面,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间距不大于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距离,第一挡水墙(15)与第二挡水墙(2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第二挡水墙(21)与第三挡水墙(20)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3)两侧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挂环(9),第一挡水墙(15)的顶部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挂环(10),在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三挂环(24),在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第四挂环(25),两个第一挂环(9)通过连接绳(11)分别与两个第三挂环(24)相连接,两个第二挂环(10)通过连接绳(11)分别与两个第四挂环(25)相连接,植物漂浮净化体(12)为长方形塑料空腔结构,在植物漂浮净化体(12)上纵向设置有植物种植孔(13),净化植物(14)种植在植物种植孔(13)内,连接绳(11)的长度是固定槽(3)高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1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漏水孔防护网(19),漏水孔防护网(19)固定安装在漏水孔(17)外侧的第一挡水墙(15)外壁上,漏水孔防护网(19)的长度不小于漏水孔(17)的长度,漏水孔防护网(19)的宽度不小于漏水孔(17)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为长条形框架结构,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高度与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高度相等,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底部与第二挡水墙(21)的顶部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底部与第三挡水墙(20)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侧面的形状与与河道(1)内侧面的形状相互配合,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侧面的形状与与河道(1)内侧面的形状相互配合,在第一密集水槽固定框(22)的内侧纵向固定安装有第一纵向分水板,第一水槽悬挂种植槽(23)固定安装在该第一纵向分水板的两侧面,在第二密集水槽固定框(16)的内侧纵向固定安装有第二纵向分水板,第二水槽悬挂种植槽(18)固定安装在该第二纵向分水板的两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宽度不大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间距,植物漂浮净化体(12)的长度不大于位于固定槽(3)与第一挡水墙(15)之间的河道(1)的宽度。
CN201911006778.2A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790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6778.2A CN110790450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06778.2A CN110790450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0450A CN110790450A (zh) 2020-02-14
CN110790450B true CN110790450B (zh) 2022-02-18

Family

ID=69440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06778.2A Active CN110790450B (zh) 2019-10-22 2019-10-22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904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2789A (zh) * 2013-06-06 2013-10-02 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河道水体生态净化的方法
CN104773897A (zh) * 2014-01-13 2015-07-15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一种滨海黑臭河道的水质原位修复系统
CN208200654U (zh) * 2017-12-08 2018-12-07 南京工大开元环保科技(滁州)有限公司 黑臭河道生态拦截修复系统
CN208485761U (zh) * 2018-05-18 2019-02-12 高佳乐 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CN109574402A (zh) * 2018-12-28 2019-04-05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20498B2 (en) * 2013-11-05 2018-03-20 Crystal Lagoons (Curacao) B.V. Floating lake system and methods of treating water within a floating lak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2789A (zh) * 2013-06-06 2013-10-02 惠州市东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河道水体生态净化的方法
CN104773897A (zh) * 2014-01-13 2015-07-15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一种滨海黑臭河道的水质原位修复系统
CN208200654U (zh) * 2017-12-08 2018-12-07 南京工大开元环保科技(滁州)有限公司 黑臭河道生态拦截修复系统
CN208485761U (zh) * 2018-05-18 2019-02-12 高佳乐 一种河道水质净化系统
CN109574402A (zh) * 2018-12-28 2019-04-05 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原位生态循环净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0450A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87149B1 (ko) 수처리를 위한 인공습지
CN107055941B (zh)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应用该河道生态治理系统进行河道治理的方法
CN204644073U (zh) 一种河道滤坝式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CN104003527B (zh) 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装置及其方法
CN104817239A (zh) 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3524006B (zh) 一种城市内河雨水径流净化悬壁自充氧潜流湿地装置
CN109748461B (zh) 一种清浊分离的水库污染防治溢流堰和方法
CN110790451A (zh) 黑臭水治理系统及利用该系统处理黑臭水的方法
CN205687758U (zh) 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210215089U (zh) 一种黑臭水体的旁路处理系统
CN110790450B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多阶段修复系统及方法
CN204625450U (zh) 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
CN104556564B (zh) 一种多介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床
CN210764871U (zh) 一种小型河道水体修复系统
CN107963766A (zh) 移动式黑臭水体治理装置
CN106698845B (zh) 一种水体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CN209685513U (zh) 一种应用于西北地区的改性黄土模块化填料过滤系统
CN113830966A (zh) 一种分散点源污水处理系统
CN103011415B (zh) 大型湿地简易水处理回收装置
CN205275418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净化一体化系统
CN205061812U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12610102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处理设备
CN212914634U (zh) 市政污水预处理速沉池
CN217297446U (zh) 一种建筑工程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