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4478B -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4478B
CN110784478B CN201911057188.2A CN201911057188A CN110784478B CN 110784478 B CN110784478 B CN 110784478B CN 201911057188 A CN201911057188 A CN 201911057188A CN 110784478 B CN110784478 B CN 110784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consuming
duration
value
que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71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4478A (zh
Inventor
陈昭
江旻
杨杨
徐为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71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4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4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4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3Protocols for 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金融科技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以及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根据所述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以及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根据所述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整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本发明提高了确定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超时时长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科技(Fintech)的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金融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科技金融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如分布式、区块链Blockchain、人工智能等)应用在金融领域,但金融业也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金融业在跨系统调用过程中的数据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跨系统调用是指两个不同系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易请求及应答。超时时长是交易请求方从发出请求交易报文后,到接收到交易应答方发送交易应答报文之间的最大等待时长。目前设置超时时长的方法为交易请求方询问并统计交易应答方正常交易所需的处理时长,然后将该处理时长设置为超时时长。但是认为评估交易应答方的处理能力是不够准确,存在不确定性的,且存在其它很多因素会影响超时时长,如交易应答方运行的资源环境不同也会影响交易处理时长、交易应答方并发的交易量也会影响交易处理时长、交易应答方当前的网络带宽环境也会影响交易应答方将交易应答报文发送给交易请求发的传输时长、在一个同步交易调用链上,末端的交易应答方调整交易处理时长,会影响所有交易链上的超时时长,如A调用B,B调用C,C调用D,如果D交易处理时长调整,那么A、B和C的调用超时时长都会变更。由此可知,目前所确定的跨系统调用对应的超时时长准确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所确定的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超时时长准确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以及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
根据所述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以及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
根据所述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整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
优选地,所述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耗时时长,并判断所述当前耗时时长是否大于预设超时时长;
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大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之和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所述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所述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当前耗时时长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所述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所述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优选地,所述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耗时时长队列和各个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交易对应的超时数据,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发生时间,以及获取所述发生时间队列对应的时间周期;
根据所述时间周期和所述当前发生时间确定目标时间;
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发生时间队列中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并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耗时时长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时长;
删除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差值,以及删除所述耗时时长队列和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数据。
优选地,所述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计算跨系统调用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与上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耗时时长之间的耗时差值,并将所述耗时差值添加至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的每一耗时差值记为第一目标差值,将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下一个耗时差值记为第二目标差值;
将所述第二目标差值减去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差值,得到所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
计算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根据所述元素个数和所述时长差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元素个数和所述时长差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时长差值是否大于零,得到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
将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相加,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时间间隔趋势值;
将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除以所述元素个数,得到所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待统计交易数量;
根据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待统计交易数量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耗时时长队列的耗时总数量,获取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
将1减去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并将所述比例差值乘以所述耗时总数量,得到待统计交易数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对应的时间间隔趋势值是否大于零;
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大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最后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小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第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计算所述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的平均值,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分段间隔时长记为S,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记为AI,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记为SL,所述耗时平均值记为AT,超时时长记为T;
采用预设的超时时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超时时长,其中,所述超时时长计算公式为:T=AT+AI+S×SL。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根据所述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以及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整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以及计算耗时统计数组对应的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根据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的耗时趋势比例值,以及根据耗时统计数组和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根据分段间隔时长、时间间隔平均值、耗时趋势比例值和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根据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用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实现了随着跨系统调用的处理交易时长的变化,以及根据跨系统调用过程中,交易对应耗时时长的变化趋势来调整跨系统调用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提高了确定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超时时长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示意图模块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以及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
当跨系统调用的交易请求方和交易应答方完成当前交易后,获取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其中,耗时统计数组用于记录一段时间内的交易请求方和交易应答方执行交易过程中的超时数据,具体地,耗时统计数组中包括了多个子统计数组,任意相邻两个子统计数组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分段间隔时长,即分段间隔时长指的是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子统计数组之间的间隔时长,本实施例中利用分段间隔时长将耗时统计数组分割成多个子统计数组。
在耗时统计数组中,每个子统计数组包括了最小耗时时长、最大耗时时长、耗时时长队列和发生时间队列。耗时时长队列中对应存储了各个子统计数组时间段内,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发生时间队列中存储了各个子统计数组对应时间段内,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发生时间。在建成耗时统计数组后,初始化耗时统计数组。在本实施例中,耗时统计数组对应的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对耗时统计数组对应的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耗时统计数组和分段间隔时长即可确定每一子统计数组对应的时长。
具体地,若将耗时统计数组记为A,耗时统计数组的长度,即耗时统计数组对应的子统计数组个数记为N,分段间隔时长记为S,耗时时长队列中的最小耗时时长记为MinT,耗时时长队列中的最大耗时时长记为MaxT,耗时时长队列记为QR,发生时间队列记为QT,则初始化后的最小耗时时长为An.MinT=n*S,初始化后的最大耗时时长为An.MaxT=(n+1)*S,n为子统计数组在耗时统计数组中的数组位置,n=1,2,3,4,5,…,N;并将QR和QT初始化为先进先出队列,即QR和QT中存储的数据的顺序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存储的。可以理解的是,耗时统计数组中第一个子统计数组的最小耗时时长为A1.MinT=1*S=S,最大耗时时长QR和QTA1.MaxT=(1+1)*S=2S;耗时统计数组中第四个子统计数组的最小耗时时长A4.MinT=4*S=4S,最大耗时时长A1.MaxT=(4+1)*S=5S,依此类推。
当跨系统调用的交易请求方和交易应答方完成当前交易后,获取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各个耗时时差,以及计算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时差的时差个数,计算时间间隔队列中各个耗时时差之和,然后将各个耗时时差之和除以时差个数,得到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一个耗时统计数组对应一个时间间隔队列,时间间隔队列中存储有前后两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耗时时长的耗时时差。若时间间隔队列中各个耗时时差之和小于零,则在计算时间间隔平均值过程中,是将各个耗时时差之和的绝对值除以时差个数,得到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如第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为300,第二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为400,第三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为250时,则计算得到时间间隔队列中第一个耗时时差为400-300=100,时间间隔队列中第二个耗时时差为250-400=-150。
步骤S20,根据所述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以及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根据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过程中的时间间隔趋势值,根据时间间隔趋势值和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并根据耗时统计数组和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的耗时趋势比例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a,将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的每一耗时差值记为第一目标差值,将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下一个耗时差值记为第二目标差值。
步骤b,将所述第二目标差值减去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差值,得到所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
步骤c,计算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根据所述元素个数和所述时长差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具体地,将时间间隔队列中的每一耗时差值记为第一目标差值,将目标差值对应的下一个耗时差值记为第二目标差值,并将第二目标差值减去第一目标差值,得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如时间间隔队列为{A1,A2,A3,A4,A5},则所得的时长差值为A2-A1,A3-A2,A4-A3和A5-A4。在计算得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之后,计算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根据该元素个数和时长差值计算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其中,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即为时间间隔队列中的耗时差值的个数,如时间间隔队列{A1,A2,A3,A4,A5}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为5。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元素个数和所述时长差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c1,检测所述时长差值是否大于零,得到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
具体地,在计算得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之后,检测时间间隔队列对应的各个时长差值是否大于零,得到检测结果。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存在三种检测结果,第一种是时长差值大于零,第二种是时长差值小于零,第三种是时长差值等于零。若检测结果为时长差值大于零,则确定大于零的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为第一数值;若检测结果为时长差值小于零,则确定小于零的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为第二数值;若检测结果为时长差值等于零,则确定等于零的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为0。其中,第一数值和第二数据为相加等于0的数值,第一数值为正值,第二数值为负值,如可将第一数值设置为1,第二数值设置为-1,或者将第一数值设置2,第二数值设置为-2。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制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的具体大小。
步骤c2,将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相加,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时间间隔趋势值。
在确定各个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后,将各个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相加,得到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时间间隔趋势值。其中,当时间间隔趋势值大于零时,表明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是处于上升状态的,即跨系统调用过程中,执行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在增大;当时间间隔趋势值小于零时,表明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是处于下降状态的,即跨系统调用过程中,执行对应交易的耗时时长在减小。
步骤c3,将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除以所述元素个数,得到所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当计算得到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时间间隔趋势值,则将时间间隔趋势值除以元素个数,得到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具体地,若将时间间隔队列记为TS,时间间隔趋势值记为SI,耗时趋势比例值记为SL,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记为TS.size,第一数值记为1,第二数值记为-1,则SL=SI/TS.size,SI=sum(TSn<0?-1:(TSn>0?1:0))。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的步骤包括:
步骤d,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待统计交易数量。
当计算得到耗时趋势比例值后,根据耗时统计数组和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的耗时平均值所需的待统计交易数量,即计算参与统计的跨系统调用对应的交易数量。
进一步地,步骤d包括:
步骤d1,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耗时时长队列的耗时总数量,获取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
具体地,计算耗时统计数组中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的耗时总数量,耗时总数量等于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子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存储的耗时时长数量之和,并获取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如当耗时统计数组中一共有10个子统计数组,每个子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存储的耗时时长个数为5,则耗时总数量为50。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耗时时长队列存储的耗时时长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步骤d2,将1减去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并将所述比例差值乘以所述耗时总数量,得到待统计交易数量。
将1减去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并将比例差值乘以耗时总数量,得到待统计交易数量。具体地,若用An.QR.size表示第n个耗时时长队列中的耗时时长数量,用abs(SL)表示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用ATN表示待统计交易数量,则待统计交易数量ATN=sum(A1.QR.size+A2.QR.size+…+An.QR.size)*(1-abs(SL)),其中,1-abs(SL)为比例差值。
步骤e,根据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当计算得到待统计交易数量后,根据耗时趋势比例值和待统计交易数量计算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包括:
步骤e1,检测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对应的时间间隔趋势值是否大于零。
步骤e2,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大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最后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在计算得到耗时趋势比例值后,检测计算耗时趋势比例值所需的时间间隔趋势值是否大于零。若检测到时间间隔趋势值大于零,则从耗时统计数组中的最后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数量等于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如若耗时统计数组中存在10个耗时时长队列,分别为A1.QR,A2.QR,…,A10.QR,A10.QR中存储有3个耗时时长,A9.QR中存储有5个耗时时长,A8.QR中存储有4个耗时时长,待统计交易数量为10,则在A10.QR选取3个耗时时长,在A9.QR中选取5个耗时时长,在A8.QR中选取2个耗时时长,所确定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为A8.QR、A9.QR和A10.QR。
步骤e3,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小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第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步骤e4,计算所述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对应的平均值,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若检测到时间间隔趋势值小于零,则从耗时统计数组中的第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数量等于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在确定目标耗时时长队列后,计算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对应的平均值,得到跨系统调用过程中,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的平均值过程中,是计算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所有耗时时长对应的平均值,不管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的耗时时长是否被选取。如上述例子,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为A8.QR、A9.QR和A10.QR,即使A8.QR中有2个耗时时长未被选取,但是在计算耗时平均值过程,还是计算A8.QR、A9.QR和A10.QR共12个耗时时长的平均值。
若用AT表示耗时平均值,则在时间间隔趋势值SI>0时,AT=avg(An.QRAn-1.QR,…,Ax.QR),其中,sum(An.QR.size,An-1.QR.size,…Ax-1.QR.size)<ATN<sum(An.QR.size,An-1.QR.size,…,Ax.QR.size;在时间间隔趋势值SI<0时,AT=avg(A1.QR,A2.QR,…,Ax.QR),其中sum(A1.QR.size,A2.QR.size,…,Ax-1.QR.size)<ATN<sum(A1.QR.size,A2.QR.size,…,Ax.QR.size)。Ax中x的大小由所确定目标耗时时长队列决定,也可根据各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存储的耗时时长数量和待统计交易数量确定。
步骤S30,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
步骤S40,根据所述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整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
当得到分段间隔时长、时间间隔平均值、耗时趋势比例值和耗时平均值后,根据分段间隔时长、时间间隔平均值、耗时趋势比例值和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并根据计算所得的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用过程中,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即将跨系统调用过程中,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调整为计算所得的超时时长。
进一步地,步骤S30包括:
步骤f,将所述分段间隔时长记为S,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记为AI,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记为SL,所述耗时平均值记为AT,超时时长记为T。
步骤g,采用预设的超时时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超时时长,其中,所述超时时长计算公式为:T=AT+AI+S×SL。
具体地,若将分段间隔时长记为S,时间间隔平均值记为AI,耗时趋势比例值记为SL,耗时平均值记为AT,超时时长记为T,采用预设的超时时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超时时长,其中,预设的超时时长计算公式为:T=AT+AI+S×SL。
本实施例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以及计算耗时统计数组对应的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根据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的耗时趋势比例值,以及根据耗时统计数组和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根据分段间隔时长、时间间隔平均值、耗时趋势比例值和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根据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用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实现了随着跨系统调用的处理交易时长的变化,以及根据跨系统调用过程中,交易对应耗时时长的变化趋势来调整跨系统调用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提高了确定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超时时长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二实施例。
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二实施例与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一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还包括:
步骤h,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耗时时长,并判断所述当前耗时时长是否大于预设超时时长。
当跨系统调用执行了交易后,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耗时时长,并判断当前耗时时长是否大于预设超时时长。可以理解的是,预设超时时长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对预设超时时长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i,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大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之和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所述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所述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若确定当前耗时时长大于预设超时时长,则计算预设超时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之和,将预设超时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之和确定为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耗时,并将该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段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步骤k,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当前耗时时长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所述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所述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若确定当前耗时时长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超时时长,则将当前耗时时长确定为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段的耗时时长队列中。可以理解的是,交易耗时时长大于耗时时长队列中的最小耗时时长,且小于耗时时长队列中的最大耗时时长。
本实施例通过在当前耗时时长大于预设超时时长时,将预设超时时长之和分段间隔时长之和确定为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在当前耗时时长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超时时长时,将当前交易耗时确定为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实现了在跨系统调用过程中,不管当前交易的耗时时长是否大于预设超时时长,都会存储至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进一步提高了确定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超时时长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还包括:
步骤l,计算跨系统调用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与上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耗时时长之间的耗时差值,并将所述耗时差值添加至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
进一步地,当获取跨系统调用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后,计算跨系统调用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与上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的之间的差值,得到耗时差值,并将该耗时差值添加至时间间隔队列中。需要说明的是,跨系统调用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就是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在计算耗时差值过程中,是将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减去上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
本实施例通过计算当前交易的耗时时长与上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的耗时差值,将计算所得的耗时差值添加至时间间隔队列中,丰富了时间间隔队列中的耗时差值的数据量,进一步提高了确定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超时时长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三实施例。
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三实施例与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第一或者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还包括:
步骤m,确定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耗时时长队列和各个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交易对应的超时数据,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发生时间,以及获取所述发生时间队列对应的时间周期。
确定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耗时时长队列和各个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交易对应的超时数据。其中,耗时时长队列中的超时数据为大于对应超时时长的耗时时长,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数据为与耗时时长队列中的超时数据对应的发生时间。可以理解的是,不同耗时时长队列中对应的超时时长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耗时时长队列中的每一耗时时长在对应的发生时间队列中,都会存在对应的发生时间。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发生时间,以及获取发生时间队列对应的时间周期。为了便于区分,本实施例中,将当前交易的发生时间记为当前发生时间,各个发生时间队列对应的时间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各个发生时间队列对应的时间周期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对时间周期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制。在耗时统计数组中,每一个耗时时长队列都存在对应的发生时间队列。
步骤n,根据所述时间周期和所述当前发生时间确定目标时间。
步骤o,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发生时间队列中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并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耗时时长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时长。
在获取到时间周期和当前发生时间后,将当前发生时间往前推时间周期对应的时长,从而确定目标时间,并删除当前交易对应发生时间队列中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以及删除当前交易对应耗时时长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时长。若将当前发生时间记为TT,时间周期记为M,则目标时间为TT-M。如若当前发生时间为8点30分45秒,且时间周期为5分钟,则目标时间为8点30分45秒减去5分钟,即当前发生时间往前推5分钟,得到的目标时间为8点25分45秒,并删除当前交易对应发生时间队列中,小于8点25分45秒的发生时间,即删除8点25分45秒之前的发生时间,以及删除当前交易对应耗时时长队列中,8点25分45秒之前对应的耗时时长。
步骤p,删除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差值,以及删除所述耗时时长队列和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数据。
当确定目标时间后,删除时间间隔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时差,以及删除耗时时长队列和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数据。具体地,在删除时间间隔队列中的耗时时差时,删除的是耗时时间队列中耗时时长作为被减数对应的耗时时差。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施例是在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的,则步骤i、步骤j、步骤k和步骤l应该在步骤h之前执行。
本实施例通过在计算时间间隔平均值、耗时趋势比例值和耗时平均值之前,删除耗时时长队列、发生时间队列和时间间隔队列中的部分数据,减少了计算超时时长的数据量,提高了计算超时时长的效率。
此外,参照图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
计算模块20,用于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根据所述时间间隔队列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以及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
调整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整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2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待执行模块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对应的平均异常次数,以及获取所述待执行模块在第二预设时长内的总异常次数;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平均异常次数和所述总异常次数计算所述待执行模块对应的异常概率。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耗时时长;
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耗时时长是否大于预设超时时长;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大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之和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当前耗时时长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所述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耗时时长队列和各个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交易对应的超时数据;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发生时间,以及获取所述发生时间队列对应的时间周期;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周期和所述当前发生时间确定目标时间;
删除模块,用于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发生时间队列中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并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耗时时长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时长;删除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差值,以及删除所述耗时时长队列和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20还用于计算跨系统调用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与上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耗时时长之间的耗时差值;
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包括:
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耗时差值添加至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20包括:
第一标记单元,用于将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的每一耗时差值记为第一目标差值,将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下一个耗时差值记为第二目标差值;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目标差值减去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差值,得到所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计算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根据所述元素个数和所述时长差值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检测子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时长差值是否大于零,得到检测结果;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
计算子单元,用于将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相加,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时间间隔趋势值;将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除以所述元素个数,得到所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20还用于根据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和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计算待统计交易数量;根据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计算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20包括:
第二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耗时时长队列的耗时总数量;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还用于将1减去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并将所述比例差值乘以所述耗时总数量,得到待统计交易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20还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对应的时间间隔趋势值是否大于零;
提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大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最后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小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第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第三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的平均值,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模块20还包括:
第二标记单元,用于将所述分段间隔时长记为S,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记为AI,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记为SL,所述耗时平均值记为AT,超时时长记为T;
第四计算单元,用于采用预设的超时时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超时时长,其中,所述超时时长计算公式为:T=AT+AI+S×SL。
需要说明的是,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的各个实施例与上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如图3所示,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3即可为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可以是PC,便携计算机等终端设备。
如图3所示,该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其中,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以及其它软件或程序的运行。
在图3所示的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中,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获取交易所需的数据,如耗时时长和发生时间等;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如调取与执行;路由对应的配置模块;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并执行如上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以及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指的是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子统计数组之间的间隔时长,任一一个耗时统计数组对应一个所述时间间隔队列,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存储有前后两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耗时时长的耗时时差,将多个耗时时差之和的绝对值除以时差个数,得到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所述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多个耗时时差之和小于零;
将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的每一耗时差值记为第一目标差值,将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下一个耗时差值记为第二目标差值;
将所述第二目标差值减去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差值,得到所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
检测所述时长差值是否大于零,得到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
将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相加,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时间间隔趋势值;
计算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将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除以所述元素个数,得到所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获取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耗时时长队列的耗时总数量;
将1减去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并将所述比例差值乘以所述耗时总数量,得到待统计交易数量;
检测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对应的时间间隔趋势值是否大于零;
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大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最后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小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第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计算所述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的平均值,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
根据所述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整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耗时时长,并判断所述当前耗时时长是否大于预设超时时长;
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大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和分段间隔时长之和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所述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所述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若所述当前耗时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超时时长,则将所述当前耗时时长确定为所述当前交易的交易耗时时长,并将所述交易耗时时长存储至所述耗时统计数组的耗时时长队列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耗时时长队列和各个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交易对应的超时数据,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当前交易的当前发生时间,以及获取所述发生时间队列对应的时间周期;
根据所述时间周期和所述当前发生时间确定目标时间;
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发生时间队列中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并删除所述当前交易对应耗时时长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时长;
删除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与小于目标时间的发生时间对应的耗时差值,以及删除所述耗时时长队列和发生时间队列中的超时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计算跨系统调用当前交易对应的耗时时长与上一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耗时时长之间的耗时差值,并将所述耗时差值添加至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分段间隔时长记为S,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记为AI,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记为SL,所述耗时平均值记为AT,超时时长记为T;
采用预设的超时时长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超时时长,其中,所述超时时长计算公式为:T=AT+AI+S×SL。
6.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跨系统调用对应耗时统计数组中的分段间隔时长;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对应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指的是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各个子统计数组之间的间隔时长,任一一个耗时统计数组对应一个所述时间间隔队列,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存储有前后两次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耗时时长的耗时时差,将多个耗时时差之和的绝对值除以时差个数,得到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所述耗时差值的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多个耗时时差之和小于零;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的每一耗时差值记为第一目标差值,将所述目标差值对应的下一个耗时差值记为第二目标差值;
将所述第二目标差值减去对应的所述第一目标差值,得到所述时间间隔队列的时长差值;
检测所述时长差值是否大于零,得到检测结果,并根据所述检测结果确定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
将各个所述时长差值对应的映射值相加,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时间间隔趋势值;
计算所述时间间隔队列中耗时差值的元素个数,将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除以所述元素个数,得到所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趋势比例值;
获取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计算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耗时时长队列的耗时总数量;
将1减去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的绝对值,得到比例差值,并将所述比例差值乘以所述耗时总数量,得到待统计交易数量;
检测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对应的时间间隔趋势值是否大于零;
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大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最后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若所述时间间隔趋势值小于零,则从所述耗时统计数组中的第一个耗时时长队列中开始取耗时时长,直到所取的耗时时长的数量等于所述待统计交易数量,并确定所取的耗时时长所在的目标耗时时长队列;
计算所述目标耗时时长队列中耗时时长的平均值,得到跨系统调用对应交易的耗时平均值;
根据所述分段间隔时长、所述时间间隔平均值、所述耗时趋势比例值和所述耗时平均值计算得到超时时长;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超时时长调整跨系统调整下一次交易的超时时长。
7.一种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所述超时时长的调整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57188.2A 2019-10-31 2019-10-31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784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7188.2A CN110784478B (zh) 2019-10-31 2019-10-31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7188.2A CN110784478B (zh) 2019-10-31 2019-10-31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478A CN110784478A (zh) 2020-02-11
CN110784478B true CN110784478B (zh) 2024-04-30

Family

ID=69388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7188.2A Active CN110784478B (zh) 2019-10-31 2019-10-31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4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319B (zh) * 2022-02-15 2024-01-26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时异常场景模拟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703601B (zh) * 2023-08-03 2024-0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0823A (zh) * 2014-06-09 2014-10-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US8966487B1 (en) * 2012-10-16 2015-02-2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pplication transaction wait time dynamic adjustment
CN105389214A (zh) * 2015-11-10 2016-03-0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5631743A (zh) * 2016-03-14 2016-06-0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tm交易实时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257363A (zh) * 2017-05-27 2017-10-17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响应请求端请求的方法及系统
JP2018139368A (ja) * 2017-02-24 2018-09-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9144700A (zh) * 2018-09-03 2019-01-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超时时长的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09995787A (zh) * 2019-04-10 2019-07-09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162384A (zh) * 2019-04-19 2019-08-23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edis分布式锁的超时时间动态调整方法及系统
WO2019192062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上海金丘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任成员的动态权益的共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5592A1 (en) * 2003-05-08 2004-11-11 Churquina Eduardo Enrique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Trading Indicators Based on Price and Volume
US20170223768A1 (en) * 2016-02-01 2017-08-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adjustment of transmission timeout interval in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6487B1 (en) * 2012-10-16 2015-02-2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pplication transaction wait time dynamic adjustment
CN104090823A (zh) * 2014-06-09 2014-10-0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89214A (zh) * 2015-11-10 2016-03-0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5631743A (zh) * 2016-03-14 2016-06-01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atm交易实时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JP2018139368A (ja) * 2017-02-24 2018-09-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7257363A (zh) * 2017-05-27 2017-10-17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响应请求端请求的方法及系统
WO2019192062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上海金丘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信任成员的动态权益的共识方法
CN109144700A (zh) * 2018-09-03 2019-01-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超时时长的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09995787A (zh) * 2019-04-10 2019-07-09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162384A (zh) * 2019-04-19 2019-08-23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edis分布式锁的超时时间动态调整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478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4336B (zh) 服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84478B (zh) 超时时长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29233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optimization data
CN110781145B (zh) 一种文件系统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49910A (zh) 一种io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395067A (zh) 任务调度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US20190213052A1 (en) 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506581A (zh) 渲染小程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9886320B2 (en) Method for prioritizing tasks queued at a server system
CN115756812A (zh) 一种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590017B (zh)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3342497A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66909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47477B (zh) 一种云环境下服务自适应部署方法和装置
CN106294457B (zh) 网络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16048834A (zh) 一种积分排行榜实时更新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019372A (zh) 数据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704523B (zh) 数据导出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58019B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40836A (zh) 一种业务调度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3439252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77863B (zh) 一种浏览资源评估点的扩充拟合方法及扩充拟合装置
CN113381941B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JP7384214B2 (ja) 解析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217844B (zh) 请求转发方法及装置、互联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