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1032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1032A
CN110781032A CN201910914752.1A CN201910914752A CN110781032A CN 110781032 A CN110781032 A CN 110781032A CN 201910914752 A CN201910914752 A CN 201910914752A CN 110781032 A CN110781032 A CN 110781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igration
cloud server
information
migr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47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明晖
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47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10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1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10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4Database migration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3Data redirection of data network str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本申请中,当接收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第一数据信息的数据包之后,可以在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目标云服务器基于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确定迁移数据全部接收完毕后,对该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并发送给其他服务器。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当存在部分迁移数据因为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时,由于缺少业务数据而无法为用户进行业务处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中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通信时代和社会的兴起,智能设备已经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使用而不断发展。
其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使用智能设备处理各种业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伴随着智能设备中各应用程序的不断开发,各行各业的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会随之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进一步的,对于开发者而言,通常会将其大量的业务数据存储到对应的云端服务器中,以便后续为用户处理相应业务时,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对应的业务数据。
然而,在跨云端数据库的传输数据过程中,常常存在因为传输数据丢失而导致的无法处理业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其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
当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
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二迁移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二迁移数据,获取所述第二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
当基于所述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相同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按照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切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块;
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块进行备份,分别得到各所述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块进行备份,分别得到各所述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之后,还包括:
对各所述备份数据块按照预设排序方式进行排序,所述预设排序方式为根据所述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生成的排序方式;
将排序后的各所述备份数据块依序发送至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目标校验码,所述目标校验码为根据所述第一迁移数据生成的校验码;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三迁移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三迁移数据,生成所述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校验码与所述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相同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生成故障信息时,向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发送启动提示,所述启动提示用于通知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利用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处理业务;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启动提示生成的回复信息时,删除所述第一迁移数据。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类型信息至少包括图像类型,文档类型,音视频类型的任意一种类型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
确定模块,被设置为当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
发送模块,被设置为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以及
显示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显示以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从而完成上述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操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还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取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操作。
本申请中,当接收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第一数据信息的数据包之后,可以在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目标云服务器基于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确定迁移数据全部接收完毕后,对该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并发送给其他服务器。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当存在部分迁移数据因为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时,由于缺少业务数据而无法为用户进行业务处理的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其中:
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出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显示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图1至图2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进行数据传输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下述应用场景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而示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此方面不受任何限制。相反,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适用的任何场景。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目标终端及介质。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
首先,本申请中,为了解决在跨云端的服务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出现的传输效率不高的问题。本申请可以由目标云端服务器作为跨云端传输数据的接收方,并由目标云端服务器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的数据包。
进一步的,云端服务器(Elastic Compute Service,ECS)是一种简单高效、安全可靠、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计算服务。其管理方式比物理服务器更简单高效。由于其无需购买硬件,因此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可以迅速创建或释放任意多台云服务器,从而极大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目标云端服务器以及第一云端服务器做具体限定。例如目标云端服务器和第一云端服务器可以为同一云环境下的云端服务器,目标云端服务器和第一云端服务器也可以不为同一云环境下的云端服务器。同样的,本申请也不对云环境做具体限定,例如云端服务器可以为阿里云环境下的服务器,也可以为亚马逊云环境下的服务器等等。
另外,本申请同样不对数据包中的第一迁移数据以及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做具体限定。即第一迁移数据可以为任意数据类型的业务数据。例如可以为与用户相关联的个人信息数据,视频教学数据等等。可以理解的,第一迁移数据即为需要传输到目标云端服务器中的所有数据。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第一数据信息可以为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其中本申请不对第一数据信息做具体限定。即第一数据信息只要为可以表征第一迁移数据的对应特征的数据信息即可。例如第一数据信息可以为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信息,数据大小信息,数据校验码等等。
S102,当基于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
本申请中在接收到第一迁移数据后,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需要整体检测全部数据从而确定第一迁移数据是否接收成功而言,本申请可以根据从接收的数据包中获取的第一数据信息,来确定第一迁移数据是否全部接收完毕。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云端服务器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连接故障,网络中断等原因所造成的数据缺失的问题。本申请可以在确定接收成功后,对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以便后续将该备份数据发送到第二云端服务器中。
其中,本申请不对目标云端服务器对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的方式做具体限定,例如目标云端服务器可以一次性的对所有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目标云端服务器也可以按照预设规则将第一迁移数据分成若干数量的数据块,并针对性的对部分数据块进行备份。以避免备份无用数据所导致的耗费系统资源的问题。
S103,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第二云端服务器与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
可选的,本申请中在对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之后,为了避免目标云端服务器因为故障等原因所导致的服务器瘫痪以致备份数据丢失的风险。本申请中可以在生成备份数据后,将该备份数据发送至与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第二云端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由于该备份数据对应的第一迁移数据本是从第一云端服务器中传输的数据。也即该备份数据为可以在第一云端服务器所处的云环境下进行通信的数据。也就是说,由与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第二云端服务器)来利用该备份数据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数据格式不兼容,处理流程不匹配等原因而造成无法处理业务的问题。进一步的,当目标云端服务器从第一云端服务器接收迁移数据后,如果出现因为二者为不同云环境下的服务器而导致的处理业务不畅的问题,也可以直接由与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第二云端服务器来利用备份数据处理业务。
进一步可选的,本申请不对目标云端服务器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的方式做具体限定。例如目标云端服务器可以将全部备份数据随机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目标云端服务器也可以将全部备份数据按照预设策略进行重要性排序,并将重要性较高的备份数据优先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又或,目标云端服务器还可以仅将生成时间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
本申请中,当接收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第一数据信息的数据包之后,可以在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目标云服务器基于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确定迁移数据全部接收完毕后,对该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并发送给其他服务器。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当存在部分迁移数据因为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时,由于缺少业务数据而无法为用户进行业务处理的问题。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数据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其中,在S102(基于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的实现方式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当接收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二迁移数据后,根据第二迁移数据,获取第二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
其中,为了避免因为网络故障等原因而导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丢失的问题。本申请可以由目标云端服务器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是否成功。进一步的,在目标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二迁移数据后,由于不确定该接收到的第二迁移数据是否为全部的第一迁移数据。因此可以通过获取该第二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来和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比较,如二者相同,则认为当前接收到的第二迁移数据即为全部的第一迁移数据。
可选的,本申请中不对获取第二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在检测到自接收第二迁移数据的第一预设时间段之后仍未接收到其他数据信息时,开始基于第二迁移数据获取对应的数据信息。又或,也可以自开始接收第二迁移数据始起并经过第二预设时间段之后,基于第二迁移数据获取对应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包括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其中,数据大小信息则对应于迁移数据的数据存储量,而数据类型信息则可以为以下多个类型信息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图像类型,文档类型,音视频类型。
更进一步的,当基于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检测到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二数据信息相同时,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可以理解的,在为用户处理业务时,可能会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数据。同样的,在将该业务数据进行迁移时,迁移前后的数据类型的数量以及种类也应该相同。例如在第一云端服务器中的第一迁移数据中包含图像类型的数据3Mb,文档类型的数据1Gb时,则如果将全部第一迁移数据传输到目标云端服务器后,目标云端服务器中也应该至少包含图像类型的数据3Mb以及文档类型的数据1Gb。换言之,即为当检测到第一数据信息与第二数据信息相同时,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在本申请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S103(对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生成得到:
将第一迁移数据按照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切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块。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为了避免传输时间过长而导致部分重要业务数据无法及时发送给目标云端服务器的问题。可以对该迁移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针对性的将其切分为若干数量的数据块。以使后续可以按照开发者的需求,针对性的优先传输部分数据块。
其中,本申请不对切分数据块的规则做具体限定,除了上述提及的按照各数据的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进行切分。例如还可以按照各数据的生成来源,数据类型等规则进行切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第一预设数量做具体限定,即第一预设数量可以为10个,也可以为20个。同样的,本申请也不对优先级的区分方式做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按照各数据携带的预先标注的标识号,来确定各个数据的优先级等级,从而依据此进行切分等等。
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块进行备份,分别得到各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第二预设数量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数量。
进一步的,在对第一迁移数据按照特定规则进行切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块之后,还可以对其中的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块进行备份,以得到各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可以理解的,为了避免出现部分数据块因为重要性不高而导致的无谓备份以致耗费资源的问题。本申请可以选择对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块进行针对性的备份。也即第二预设数量可以为第一预设数量的部分数量,第二预设数量也可以为第一预设数量的全部数量。本申请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更进一步的,本申请在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数据块进行备份,分别得到各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之后,还可以实施以下步骤:
对各备份数据块按照预设排序方式进行排序,预设排序方式为根据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生成的排序方式。
可选的,本申请可以根据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的排序方式,将各个备份数据块进行依次排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排序方式做具体限定,例如以生成时间为排序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各备份数据块按照距离当前时间点的时间长度大小,依次进行排序。又或,以优先级为排序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将各备份数据块按照优先级的次序,由高到低依次进行排序。
将排序后的各备份数据块依序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
可以理解的,对各备份数据块进行排序的目的即是为了后续可以针对性的将部分备份数据块优先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以使可以保证业务处理系统中,核心数据进行优先传输和存储。
在本申请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信息还包括目标校验码,其中,目标校验码为根据第一迁移数据生成的校验码。在S102(基于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以下实现:
当接收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三迁移数据后,根据第三迁移数据,生成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首先,为了保证目标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的迁移数据与第一迁移数据完全相同。因此本申请可以根据对比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与目标校验码的一致性来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进一步的,利用校验码来进行数据是否存在丢失的验证即为利用某种算法对任意长度的信息逐位进行计算,产生一个单位制的数据的过程。进一步而言,校验过程的原理可以为由系统内部预先设置的,根据某种校验算法所生成一个标准校验码。并在接收到欲匹配的校验码的代码输入时,电子设备利用校验程序对输入的欲匹配校验码与预先设置的标准校验码进行对比运算,以检测输入的校验码的正确与否。如果两者一致,则表明校验成功,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校验失败,需要再次重新输入。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不限制迁移数据与校验码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可以根据第三迁移数据的数据大小、数据类型、生成时间、生成来源等等参数而计算得出。值得注意的是,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应该与第一迁移数据生成的校验码(目标校验码)的生成方式一致。例如当目标校验码为根据第一迁移数据的数据大小而生成的校验码时,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也应该为根据第三迁移数据的数据大小而生成的校验码。又或,当目标校验码为根据第一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以及数据类型而生成的校验码时,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也应该为根据第三迁移数据的生成时间以及数据类型而生成的校验码。
当检测到目标校验码与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相同时,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进一步的,当检测到目标校验码与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相同时,则判定接收到的第三迁移数据与第一迁移数据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目标云端服务器即可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进一步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S103(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之后,还包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
S201,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
S202,当基于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
S203,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
S204,当检测到生成故障信息时,向第二云端服务器发送启动提示。
可选的,本申请中,当检测到目标云端服务器因为网络故障,系统跌宕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处理业务时,即会生成对应的故障信息。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业务的继续处理,目标云端服务器则会向备用服务器(第二云端服务器)发送用于通知第二云端服务器利用第一迁移数据继续处理业务的启动提示消息。以使第二云端服务器在接收到该提示消息后,利用预先接收的备用数据,继续处理对应的业务。
S205,当接收到第二云端服务器根据启动提示生成的回复信息时,删除第一迁移数据。
进一步的,当第二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提示消息后,可以首先检测自身当前是否具备处理业务的能力。并在确定具备处理能力后,向目标云端服务器发送可处理当前业务的回复信息。以使目标云端服务器在接收到该信息后,停止自身的所有处理流程并删除存储的第一迁移数据,从而为自身所处的云环境节省运行资源。
本申请中,当目标云端服务器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之后,还可以在检测到生成故障信息时,向第二云端服务器发送启动提示,进而在确定接收到回复信息时,删除第一迁移数据。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目标云服务器出现故障信息时,向第二服务器发送用于通知其利用备份数据继续处理业务的启动提示消息。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当前处理业务的云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用户的业务无法被处理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301,确定模块302,发送模块303,其中,
接收模块301,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
确定模块302,被设置为当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
确定模块302,被设置为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
本申请中,当接收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第一数据信息的数据包之后,可以在确定接收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目标云服务器基于迁移数据对应的数据信息确定迁移数据全部接收完毕后,对该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并发送给其他服务器。从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当存在部分迁移数据因为网络故障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时,由于缺少业务数据而无法为用户进行业务处理的问题。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
确定模块302,还包括,获取单元,检测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被设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二迁移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二迁移数据,获取所述第二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
检测单元,被设置为当基于所述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相同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302,还包括,切分单元,生成单元,其中:
切分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按照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切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块;
生成单元,被设置为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块进行备份,分别得到各所述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302,还包括,排序单元,发送单元,其中:
排序单元,被设置为对各所述备份数据块按照预设排序方式进行排序,所述预设排序方式为根据所述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生成的排序方式;
发送单元,被设置为将排序后的各所述备份数据块依序发送至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目标校验码,所述目标校验码为根据所述第一迁移数据生成的校验码
确定模块302,还包括:
接收单元,被设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三迁移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三迁移数据,生成所述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检测单元,被设置为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校验码与所述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相同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删除模块304,其中:
删除模块304,被设置为当检测到生成故障信息时,向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发送启动提示,所述启动提示用于通知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利用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处理业务;
删除模块304,被设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启动提示生成的回复信息时,删除所述第一迁移数据。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逻辑结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4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4,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
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4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4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可以在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4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4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互动特效标定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4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4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4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404、触摸显示屏405、摄像头406、音频电路407、定位组件408和电源4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4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外围设备接口4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射频电路404用于接收和发射RF(Radio Frequency,射频)信号,也称电磁信号。射频电路404通过电磁信号与通信网络以及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射频电路404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进行发送,或者,将接收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可选地,射频电路404包括:天线系统、RF收发器、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卡等等。射频电路404可以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协议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城域网、各代移动通信网络(2G、3G、4G及5G)、无线局域网和/或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网络。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电路404还可以包括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有关的电路,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定。
显示屏405用于显示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该UI可以包括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及其它们的任意组合。当显示屏405是触摸显示屏时,显示屏405还具有采集在显示屏405的表面或表面上方的触摸信号的能力。该触摸信号可以作为控制信号输入至处理器401进行处理。此时,显示屏405还可以用于提供虚拟按钮和/或虚拟键盘,也称软按钮和/或软键盘。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5可以为一个,设置电子设备400的前面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5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400的不同表面或呈折叠设计;在再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405可以是柔性显示屏,设置在电子设备400的弯曲表面上或折叠面上。甚至,显示屏405还可以设置成非矩形的不规则图形,也即异形屏。显示屏405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材质制备。
摄像头组件406用于采集图像或视频。可选地,摄像头组件406包括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通常,前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前面板,后置摄像头设置在终端的背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置摄像头为至少两个,分别为主摄像头、景深摄像头、广角摄像头、长焦摄像头中的任意一种,以实现主摄像头和景深摄像头融合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主摄像头和广角摄像头融合实现全景拍摄以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拍摄功能或者其它融合拍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406还可以包括闪光灯。闪光灯可以是单色温闪光灯,也可以是双色温闪光灯。双色温闪光灯是指暖光闪光灯和冷光闪光灯的组合,可以用于不同色温下的光线补偿。
音频电路407可以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麦克风用于采集用户及环境的声波,并将声波转换为电信号输入至处理器401进行处理,或者输入至射频电路404以实现语音通信。出于立体声采集或降噪的目的,麦克风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电子设备400的不同部位。麦克风还可以是阵列麦克风或全向采集型麦克风。扬声器则用于将来自处理器401或射频电路404的电信号转换为声波。扬声器可以是传统的薄膜扬声器,也可以是压电陶瓷扬声器。当扬声器是压电陶瓷扬声器时,不仅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可听见的声波,也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以进行测距等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电路407还可以包括耳机插孔。
定位组件408用于定位电子设备400的当前地理位置,以实现导航或LBS(Location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定位组件408可以是基于美国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的格雷纳斯系统或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的定位组件。
电源409用于为电子设备400中的各个组件进行供电。电源409可以是交流电、直流电、一次性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当电源409包括可充电电池时,该可充电电池可以支持有线充电或无线充电。该可充电电池还可以用于支持快充技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4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4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4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411、陀螺仪传感器412、压力传感器413、指纹传感器414、光学传感器415以及接近传感器416。
加速度传感器411可以检测以电子设备400建立的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加速度大小。比如,加速度传感器411可以用于检测重力加速度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处理器401可以根据加速度传感器411采集的重力加速度信号,控制触摸显示屏405以横向视图或纵向视图进行用户界面的显示。加速度传感器411还可以用于游戏或者用户的运动数据的采集。
陀螺仪传感器412可以检测电子设备400的机体方向及转动角度,陀螺仪传感器412可以与加速度传感器411协同采集用户对电子设备400的3D动作。处理器401根据陀螺仪传感器412采集的数据,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动作感应(比如根据用户的倾斜操作来改变UI)、拍摄时的图像稳定、游戏控制以及惯性导航。
压力传感器413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400的侧边框和/或触摸显示屏405的下层。当压力传感器413设置在电子设备400的侧边框时,可以检测用户对电子设备400的握持信号,由处理器401根据压力传感器413采集的握持信号进行左右手识别或快捷操作。当压力传感器413设置在触摸显示屏405的下层时,由处理器401根据用户对触摸显示屏405的压力操作,实现对UI界面上的可操作性控件进行控制。可操作性控件包括按钮控件、滚动条控件、图标控件、菜单控件中的至少一种。
指纹传感器414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由处理器401根据指纹传感器414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或者,由指纹传感器414根据采集到的指纹识别用户的身份。在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为可信身份时,由处理器401授权该用户执行相关的敏感操作,该敏感操作包括解锁屏幕、查看加密信息、下载软件、支付及更改设置等。指纹传感器414可以被设置电子设备400的正面、背面或侧面。当电子设备400上设置有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时,指纹传感器414可以与物理按键或厂商Logo集成在一起。
光学传感器415用于采集环境光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4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控制触摸显示屏405的显示亮度。具体地,当环境光强度较高时,调高触摸显示屏405的显示亮度;当环境光强度较低时,调低触摸显示屏405的显示亮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01还可以根据光学传感器415采集的环境光强度,动态调整摄像头组件406的拍摄参数。
接近传感器416,也称距离传感器,通常设置在电子设备400的前面板。接近传感器416用于采集用户与电子设备4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接近传感器416检测到用户与电子设备4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时,由处理器401控制触摸显示屏405从亮屏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当接近传感器416检测到用户与电子设备400的正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由处理器401控制触摸显示屏405从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4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404,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400的处理器420执行以完成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当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可选地,上述指令还可以由电子设备400的处理器420执行以完成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其他步骤。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条或多条指令,该一条或多条指令可以由电子设备400的处理器420执行,以完成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当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可选地,上述指令还可以由电子设备400的处理器420执行以完成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其他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
当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
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二迁移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二迁移数据,获取所述第二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信息;
当基于所述数据大小信息以及数据类型信息,检测到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与所述第二数据信息相同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按照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切分为第一预设数量的数据块;
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块进行备份,分别得到各所述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数据块进行备份,分别得到各所述数据块对应的备份数据块之后,还包括:
对各所述备份数据块按照预设排序方式进行排序,所述预设排序方式为根据所述生成时间,和/或,优先级大小生成的排序方式;
将排序后的各所述备份数据块依序发送至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包括目标校验码,所述目标校验码为根据所述第一迁移数据生成的校验码;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第三迁移数据后,根据所述第三迁移数据,生成所述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校验码与所述第三迁移数据对应的校验码相同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生成故障信息时,向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发送启动提示,所述启动提示用于通知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利用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处理业务;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根据所述启动提示生成的回复信息时,删除所述第一迁移数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类型信息至少包括图像类型、文档类型、音视频类型的任意一种类型信息。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被设置为接收第一云端服务器传输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含第一迁移数据,以及所述第一迁移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信息;
确定模块,被设置为当基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迁移数据成功后,对所述第一迁移数据进行备份,得到备份数据;
发送模块,被设置为将所述备份数据发送至第二云端服务器,所述第二云端服务器与所述第一云端服务器为同一云端环境下的服务器。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以及,
显示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显示以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从而完成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操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读取的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操作。
CN201910914752.1A 2019-09-26 2019-09-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07810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4752.1A CN110781032A (zh) 2019-09-26 2019-09-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4752.1A CN110781032A (zh) 2019-09-26 2019-09-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1032A true CN110781032A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4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4752.1A Pending CN110781032A (zh) 2019-09-26 2019-09-26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103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167A (zh) * 2020-04-30 2020-10-13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关数据的迁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36082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南京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108A (zh) * 2004-09-29 2006-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系统数据同步方法
WO2012029091A1 (en) * 2010-08-31 2012-03-08 Hitachi, Ltd. Management server and data migr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2831163A (zh) * 2012-07-20 2012-12-19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方法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03838646A (zh) * 2014-02-13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一种用于地面应用大数据异地容灾备份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89179A (zh) * 2015-03-06 2016-10-05 北京邮电大学 金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6108A (zh) * 2004-09-29 2006-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系统数据同步方法
WO2012029091A1 (en) * 2010-08-31 2012-03-08 Hitachi, Ltd. Management server and data migra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2831163A (zh) * 2012-07-20 2012-12-19 江苏缨思贝睿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送方法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03838646A (zh) * 2014-02-13 2014-06-04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一种用于地面应用大数据异地容灾备份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89179A (zh) * 2015-03-06 2016-10-05 北京邮电大学 金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INGWEI YANG: "A hot backup sip server system based on VRRP",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ED COMPUTING AND ADVANC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贾伟: "大数据中心容灾备份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7167A (zh) * 2020-04-30 2020-10-13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关数据的迁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767167B (zh) * 2020-04-30 2024-03-12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关数据的迁移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836082A (zh) * 2020-06-23 2021-12-24 南京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5236B (zh) 调整服务器容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278464B (zh) 显示榜单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64608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07981B (zh) 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659127A (zh) 一种处理任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784370B (zh) 设备测试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159604A (zh) 图片资源加载方法及装置
CN111061550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49362A (zh) 控件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90191B (zh) 资源转移结果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523878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131392A (zh) 处理消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9995804B (zh) 目标资源信息的显示方法、信息提供方法及装置
CN11078103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795660B (zh) 数据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837709A (zh) 业务流程的在线化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81423A (zh) 限制功能使用授权方法、装置、系统
CN109107163B (zh) 模拟按键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82983A (zh)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服务器
CN111258683A (zh) 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58780B (zh) 存储应用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051485A (zh) 群组搜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31490A (zh) 状态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44108B (zh) 社交用户的分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071119B (zh) 资源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