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0816B -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0816B
CN110780816B CN201910989368.8A CN201910989368A CN110780816B CN 110780816 B CN110780816 B CN 110780816B CN 201910989368 A CN201910989368 A CN 201910989368A CN 110780816 B CN110780816 B CN 110780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te
data
self
disk
comp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93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0816A (zh
Inventor
于建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893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0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0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0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包括:通过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也即,当存储集群中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时,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只读状态,这样,存储集群不再接收新的数据写入,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同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同步复制、镜像等技术在存储产品上已经是一类比较成熟、稳定的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存储产品在进行同步复制、镜像等方案配置时,都要求做复制或镜像的卷大小完全一致,以保证数据一致性。这在传统的普通卷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自精简技术普及之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步复制或镜像限制的是自精简卷的虚拟空间大小,后台真实的可用空间是未知的,也无法控制,从而造成了自精简镜像卷中一个卷的空间满之后,缓存数据无法下刷,导致数据不一致情况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能够保证存储集群中数据同步的一致性。其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设置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写缓存的大小一致。
可选的,还包括:
设置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并且,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5%。
可选的,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并且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则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非只读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获取用户配置参数,若当前全部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利用所述用户配置参数配置所述自精简卷的读写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删除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的所述自精简卷中的部分数据或对对应的所述磁盘进行扩容,直到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IO写入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自精简卷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磁盘可用空间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自精简卷读写状态设置模块,用于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预设空间阈值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写缓存的大小一致。
可选的,还包括:
自精简卷只读状态解除模块,用于若当前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并且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则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非只读状态。
可选的,还包括:
用户参数配置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配置参数,若当前全部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利用所述用户配置参数配置所述自精简卷的读写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可见,本申请先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也即,当存储集群中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时,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只读状态,这样,存储集群不再接收新的数据写入,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步骤S11: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步骤S12: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精简卷可以用于数据的同步复制或镜像。例如,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系统示意图。主机端向存储集群写IO,存储设备支持writeback模式,当IO下发到镜像节点1上的写缓存后,镜像节点1与镜像节点2的写缓存进行同步,同步完成后镜像节点1会返回主机写IO完成,主机继续下发新的IO。写完成的数据是在写缓存中的,缓存数据下刷磁盘过程两节点是彼此独立的。
步骤S13: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步骤S14: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写缓存的大小一致。在写数据的过程中为磁盘预留写缓存大小的空间,当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时,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不再接收新的IO写请求,这样缓存中已有的数据任然可以下刷至磁盘,且不会有信息的脏数据产生,主机再向此节点发送写IO请求时会被拒绝,从而返回前端主机写入失败,存储集群不再接收新的数据写入,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例如,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设置标志位flag,flag=0表示不需要设置为只读,flag=1表示已需要设置为只读,将flag的初始状态设置为flag=0,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当任一磁盘可用空间等于或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如果确认flag当前为0,则将flag置为1,如果flag已经为1,则不做处理。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也即,当存储集群中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时,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只读状态,这样,存储集群不再接收新的数据写入,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步骤S21: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步骤S22: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步骤S23: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步骤S24: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步骤S25:删除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的所述自精简卷中的部分数据或对对应的所述磁盘进行扩容,直到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
步骤S26:当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则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非只读状态。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设置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并且,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5%。比如,可以设置第二预设空间阈值高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5%,在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第二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如果确认flag当前为1,则将flag置为0,如果flag已为0则不做处理。预留5%是防止磁盘可用空间在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处波动,导致配置反复改变。之所以不直接设置卷只读或可写,是防止其他干扰因素对卷属性的影响,比如人为设定卷只读或可写。
参见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步骤S31: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步骤S32: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步骤S33: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步骤S34: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步骤S35:获取用户配置参数,若当前全部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利用所述用户配置参数配置所述自精简卷的读写状态。
例如,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体的数据同步方法流程图。ManualSet参数代表初始创建卷时或使用过程中用户设定的卷读写属性,ManualSet=0表示人为设定卷为可写,ManualSet=1表示人为设定卷为只读。当对两个参数进行处理判断时,flag=1状态优先级为最高,当flag=1时无论其他参数要求卷只读还是可写,均将卷设为只读,只有当flag=0时,ManualSet及其他参数才能生效,目的在于优先保证数据一致性。
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IO写入数据获取模块11,用于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自精简卷数据写入模块12,用于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磁盘可用空间监测模块13,用于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自精简卷读写状态设置模块14,用于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也即,当存储集群中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时,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只读状态,这样,存储集群不再接收新的数据写入,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第一预设空间阈值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写缓存的大小一致。
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第二预设空间阈值设置模块,用于设置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并且,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5%。
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自精简卷只读状态解除模块,用于若当前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并且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则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非只读状态。
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用户参数配置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配置参数,若当前全部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利用所述用户配置参数配置所述自精简卷的读写状态。
所述数据同步装置还包括磁盘可用空间增加模块,用于删除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的所述自精简卷中的部分数据或对对应的所述磁盘进行扩容,直到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也即,当存储集群中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时,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只读状态,这样,存储集群不再接收新的数据写入,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设置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写缓存的大小一致。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设置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并且,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一空间阈值的5%。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若当前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并且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则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非只读状态。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用户配置参数,若当前全部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利用所述用户配置参数配置所述自精简卷的读写状态。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删除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的所述自精简卷中的部分数据或对对应的所述磁盘进行扩容,直到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写缓存的大小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并且,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的差值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当前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并且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则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非只读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用户配置参数,若当前全部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均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利用所述用户配置参数配置所述自精简卷的读写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删除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的所述自精简卷中的部分数据或对对应的所述磁盘进行扩容,直到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空间阈值。
6.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存储集群,包括:
IO写入数据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存储集群中的一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获取IO写入数据,并将所述IO写入数据同步至所述存储集群中其他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
自精简卷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IO写入数据从每个存储设备的写缓存中写入相应的自精简卷对应的磁盘空间中;
磁盘可用空间监测模块,用于对所述存储集群中每个存储设备对应的磁盘可用空间进行实时监测;
自精简卷读写状态设置模块,用于若任一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则设置全部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预设空间阈值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空间阈值与所述写缓存的大小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精简卷只读状态解除模块,用于若当前所述自精简卷为只读状态,并且全部磁盘的所述磁盘可用空间大于第二预设空间阈值,则将全部所述自精简卷设置为非只读状态。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CN201910989368.8A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Active CN110780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9368.8A CN110780816B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9368.8A CN110780816B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0816A CN110780816A (zh) 2020-02-11
CN110780816B true CN110780816B (zh) 2023-01-10

Family

ID=69385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9368.8A Active CN110780816B (zh) 2019-10-17 2019-10-17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0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162A (zh) * 2020-06-29 2020-10-3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复制中的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272106B (zh) * 2020-09-28 2023-01-1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站点数据同步异常告警方法、装置、设备、产品
CN113467717B (zh) * 2021-06-24 2024-02-13 济南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机卷镜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22149B (zh) * 2021-07-23 2023-06-16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相关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123A (zh) * 2011-11-18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存储子系统的自动精简配置池上的卷复制管理方法
CN106293520A (zh) * 2016-07-29 2017-01-0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io请求的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123A (zh) * 2011-11-18 2013-06-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存储子系统的自动精简配置池上的卷复制管理方法
CN106293520A (zh) * 2016-07-29 2017-01-04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io请求的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0816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0816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介质
US7861049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rchiving digital data
CN107562578B (zh) 一种存储数据的快照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6268139A (ja) データ複製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システム
WO2017008648A1 (zh) 集群切换方法与设备
JP6455898B2 (ja) データ複製の方法、一次データストレージコントローラ、装置、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880956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7817951B (zh) 一种实现Ceph集群融合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086342A1 (zh) 数据写入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系统
CN105787129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307263A (zh) 一种文件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JP5956971B2 (ja) LTFS(LinearTapeFileSystem)によって実現するWORMカートリッジのサポート
KR101738965B1 (ko) 가비지 컬렉션 저널링 장치 및 방법
CN11482717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915595B (zh) 一种集群存储系统存取数据的方法以及集群存储系统
CN104391802A (zh) 一种精简池元数据节点刷新一致性保护方法
CN107621994B (zh) 一种数据快照创建的方法及装置
KR101541532B1 (ko) 스토리지 클래스 메모리의 데이터 일관성 유지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206070A1 (zh) 一种文件更新方法及存储设备
CN109542683B (zh) 一种基于周期异步复制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309591B (zh) 一种全闪存储系统的恢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992527B (zh) 一种全闪存储系统的位图管理方法
CN114138208B (zh) 一种防止drbd裂脑的处理方法及相关组件
CN110658993A (zh) 一种快照回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53589B (zh) 一种镜像数据的读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