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1056B - 操作终端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终端装置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操作终端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终端装置和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71056B CN110771056B CN201780091895.6A CN201780091895A CN110771056B CN 110771056 B CN110771056 B CN 110771056B CN 201780091895 A CN201780091895 A CN 201780091895A CN 110771056 B CN110771056 B CN 1107710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ot signal
- terminal device
- beamforming parameters
- base station
- beamform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操作终端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终端装置和基站。本申请涉及一种操作提供无线通信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10)的装置(30)的方法。对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进行检测(107),并且基于检测到的干扰信号来确定(108)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使用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111)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提供无线通信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装置进行操作的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操作终端装置的方法以及操作基站的对应的协作方法,用于对要在这些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发送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进行确定。本发明还涉及实现这些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常生活中对数据和语音通信(包括经由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的个人通信以及例如物联网(IOT)通信的机器类型通信(MTC))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可以将所谓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无线蜂窝电信系统)中。
在MIMO系统中,可以在基站和在终端装置处利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来进行无线通信。MIMO技术利用将时间和空间维度用于发送信息的编码技术。MIMO系统的这种增强的编码允许增加无线通信的频谱和能量效率。
根据MIMO技术,基站可以包括完全相干且自适应地工作的大量天线。基站例如可以包括与收发器电路相关联的几十个甚或超过一百的天线。使用非常大量天线(例如,数百或数千个天线)的系统也被称为大规模MIMO系统。大规模MIMO基站的额外天线允许无线电能量在传输中空间地聚焦并且实现方向敏感的接收,这提高了频谱效率和辐射能效。与射束成形(BF)相比,大规模MIMO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射束成形依赖于对天线振子进行定相以便获得沿特定方向的射束。因此,该射束外的任何信号贡献都将被衰减。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不仅使用来自不同的辐射路径的全部或多个射束或信号,而且另外将这些射束或信号相干地组合,以使得可以实现更高的增益,所谓的(大规模)MIMO增益。
按与基站相同的方式,终端装置皆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以允许无线电能量在传输中空间地聚焦并且实现方向敏感的接收,这提高了频谱效率和辐射能效。
为了根据当前活动的终端装置在基站的每个单独天线处自适应发送和接收信号,基站逻辑单元需要有关终端装置与该基站的天线之间的无线无线电信道特性的信息。为此使用了导频信令方案(所谓的信道探测),该导频信令方案可使基站设定用于发送信号的天线配置参数,以将无线电能量聚焦在终端装置处和/或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装置的无线电信号。因此,聚焦可能意味着具有不同的路径长度的相位对准贡献和主要沿将到达终端装置的方向发送两者。可以在专用于终端装置的资源中从终端装置发送训练序列(所谓的导频信号)。来自不同终端装置的导频信号需要是正交的,以便使基站识别每一个终端装置的多个天线的配置参数。正交性可以利用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或频分多址(FDMA)技术或其组合来实现。
在MIMO系统使用时分多址(TDMA)或频分多址(FDMA)的情况下,每个终端装置可以在专门分配的资源(例如,根据帧内的时隙和频率范围(即,时频无线电资源)限定的)中发送导频信号。例如,根据LTE(长期演进)技术和标准的系统支持频分双工(FDD)模式和时分双工(TDD)模式两者。虽然FDD将成对频谱用于由双工频率间隙分隔开的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传输,但TDD将一个频率载波分成交替的时段,以供从基站传输到终端装置,反之亦然。两种模式在LTE内具有这两种模式自己的帧结构,并且这些帧结构彼此对齐,意味着考虑到规模经济可以在基站和终端装置中使用类似硬件。LTE传输是按无线电帧在时域中构造的。这些无线电帧中的每个无线电帧是10ms长,并且由10个子帧构成,每个子帧为1ms。频域中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副载波间距为15kHz。这些副载波中的在0.5ms时隙期间一起分配的12个副载波被称为资源块。每个资源块都可以包含多个资源要素。可以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中在一个子帧(1ms)期间为LTE终端装置分配最少两个资源块。资源块(RB)(由该资源块的时隙和副载波集合定义的)是可以分配给终端装置或用户的最小资源单位。可以将这样的资源块称为时频无线电资源。经由多个连续帧中的资源块发送的数据还被称为“流”。可以通过分配不同的资源来实现导频信号的正交性。
该导频信号可以由基站的天线接收,并且可以由基站逻辑单元进行分析,以对上行链路无线电信道进行信道探测。反过来,基站可以在分配的资源中向终端装置发送导频信号,以用于对下行链路无线电信道进行信道探测。所述时隙和频率范围(其中,终端装置可以组合地发送它们的导频信号)也被称为传输帧的导频部分。可以将所述帧的剩余时隙和频率范围用于进行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数据和控制传输。导频信号皆可以包括训练序列,并且基站逻辑单元对在基站的多个天线处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分析。作为该分析的结果,可以获得和终端装置与基站的多个天线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信道特性有关的信息。基站可以使用该分析结果来确定用于经由天线向相应的终端装置发送信号并且用于经由天线从相应的终端装置接收信号的配置参数。例如,基于所接收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可以获得接收配置参数,并且可以基于互易性来获得发送配置参数。
由于终端装置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的无线无线电信道特性可随时间变化,因此,至少在所谓的相干时间之后必须重复导频信令,该相干时间指示认为信道特性不变的持续时间。同样,由于净荷数据的传输可使用大的频率范围,因此,针对净荷数据传输的每个相干带宽,可以提供对应的导频信号以分析相干带宽内的信道特性。该相干带宽是信道被认为是“平坦”的频率范围的统计测量,或者换句话说,信号的两个频率很可能经历相当或相关的幅度衰落的近似最大带宽。
总之,就频谱效率而言,(大规模)MIMO可能是有利的。所述(大规模)MIMO使得多个用户能够同时使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然而,性能可能会受到相干块大小(这是相干时间和相干带宽的组合)的限制,因为每个相干块都需要每个流的导频信号。导频信号是稀缺资源,因为它们需要在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编码(CDMA)域中进行正交,并因此成为可能限制频谱效率的开销,即,非空间正交的。
为了节省导频信号传输所需的资源,终端装置可以使用所述多个天线以及在相干块大小内的上述发送配置参数来发送导频信号,使得多个终端装置可以使用相同的资源。因此,基站可以区分从不同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并且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导频信号来修改该基站针对每个终端装置的接收配置参数。基于这些接收配置参数,基站可以基于互易性来获得或修改对应的发送配置参数。而且,代替从基站向终端装置发送导频信号,基站可以使用所述多个天线和上述发送配置参数来发送净荷数据,并且接收终端装置可以通过优化增益和信噪比来修改该接收终端装置的接收配置参数。基于这样确定的接收配置参数,终端装置可以基于互易性来获得或修改该终端装置的对应的发送配置参数。
然而,可能违反互易性假设的情况是,当无线电信道中存在干扰时,该干扰基本上可能仅干扰一个方向,例如仅干扰终端装置处的接收方向。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对于上述信道干扰的情况来说,本领域需要增强多输入和多输出MIMO系统,特别是大规模MIMO系统。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使用术语“时频无线电资源”。关于LTE技术,时频无线电资源可以涉及至少一个资源块,并因此由该资源块的副载波的时隙和频率范围来表征。特别地,关于LTE技术并且根据本发明,时频无线电资源可以与预定的相干带宽和/或相干时间内的多个资源块有关。例如,多个资源块可以包括处于一帧或一些后续帧内并且处于预定频率范围内(例如,处于1Mhz至5MHz范围内的相干带宽内)的资源块。
而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使用术语“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包括对于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或基站)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天线振子的相位和增益或幅度的定义。在经由对应的天线振子发送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电净荷信号或无线电导频信号)时使用所述相位和增益或幅度。因此,使用所述相位和增益或幅度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将被称为为“射束成形的信号”。在本领域中,这种射束成形的信号有时也被称为预编码的信号。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包括对于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或基站)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天线振子的相位和增益或加权的定义。在经由对应的天线振子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电净荷信号或无线电导频信号)时使用所述相位和增益或加权。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装置的方法。所述装置例如可以包括像移动电话(特别是所谓的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物联网(IoT)装置一样的终端装置。然而,所述方法不限于终端装置,而是还可以与MIMO系统的基站或中继装置或接入装置结合使用。所述无线MIMO系统例如可以包括由3GPP定义的蜂窝长期演进(LTE)系统或5G新无线电(NR)。
根据所述方法,检测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所述干扰信号可以来自干扰源,例如在所述MIMO系统中工作的或者在另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工作的另一个终端装置、接入点、中继站或基站,或者所述干扰信号可以来自在用于在所述MIMO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频率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中发送无线电信号的任何其它干扰源。基于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确定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例如,所述装置可以确定所述干扰信号的特性,并且可以计算抵消(null)干扰信号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基于所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互易性来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例如,所述装置可以按迭代的方式尝试不同的相位/幅度组合,直到找到在干扰源的方向上为零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在另一示例中,假设所述装置例如可以识别来自所述干扰信号的帧,所述装置可以使用来自所述干扰源的探测信号(导频),以例如基于主导固有模式(dominant eigenmode)即时得出所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最后,所述装置使用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例如,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可以使用基于检测到的来自所述干扰源的干扰信号而确定的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向基站发送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响应于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所述基站可以确定基站所使用的对应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以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例如净荷数据无线电信号。所述终端装置可以使用还考虑了所检测到的干扰信号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来接收所述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因此,优化了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终端装置的下行链路通信以排除或者至少显著地抵消(衰减)所述干扰信号。
根据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协商来分配用于发送考虑了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资源。
根据实施方式,例如从所述终端装置向所述基站发送请求分配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响应于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接收到确认。例如,所述确认是从所述基站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确认包括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可以从所述基站选择该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在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的。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例如由所述终端装置通过从预定义的时频无线电资源集合中选择资源来确定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所述预定义的时频无线电资源集合可以是针对所述通信系统预定义的,或者可以是由所述基站定义并分发给所述终端装置的。指示所确定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通知例如是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给所述基站的。响应于所述通知而接收到确认(例如,从所述基站)。所述确认指示对使用由所述终端装置提议的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的肯定确认。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在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
上述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可以包括针对考虑了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导频信号而另外分配的资源,并且可以是与在所述MIMO系统中被预定义用于对导频传输进行信道探测的资源不同的资源。
多个终端装置可以共享相同的资源,以将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至所述基站。例如,可以以随机接入的方式或者通过使用先听后讲(LBT)或类似技术来共享同一资源。然而,所述基站需要知道谁发送了导频,并且这可以在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进行通信或协商。因此,可以在不影响彼此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这可以使得基站能够调整该基站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并将射束成形参数发送至对应的终端装置,而不会显著增加导频信号传输所需的传输容量的量。
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射束成形的(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在所述基站处基于所述导频信号对接收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进行调整可以在常规的基础上执行。用于调整所述基站的所述接收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的间隔可能较短,例如在0.5ms到10ms的范围内,特别是例如1ms。因此,可以为所述基站与对应的终端装置之间的每个通信信道维持相干性和对应的MIMO增益。
根据实施方式,对来自所述无线MIMO系统的另一装置的射束成形的信号进行检测,并且基于检测到的来自所述另一装置的射束成形的信号来确定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至少部分地不同于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基于检测到的来自所述另一装置的经射束成形的信号,可以确定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另外,可以使用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跟随上面的示例,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终端装置,并且所述另一装置可以包括所述无线MIMO系统的基站。根据该示例,由所述终端装置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射束成形信号来确定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自所述基站的射束成形的信号可以包括来自所述基站的专用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或者来自所述基站的射束成形的净荷或控制信号。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射束成形的信号,所述终端装置可以例如通过优化增益和信噪比来确定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基于该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互易性来确定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要注意,该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和因此的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没有考虑所述干扰信号。因此,将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优化成从所述终端装置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方向上的信道特征,这被认为基本上不受所述干扰信号的影响。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给所述基站的。基于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所述基站可以修改或确定该基站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使得可以优化从所述终端装置到所述基站的上行链路通信。
总之,所述终端装置可以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和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这两个不同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可以被所述基站用于在考虑到所述干扰信号的情况下对下行链路传输进行优化,而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可以被所述基站用于对基本上不受所述干扰信号影响的上行链路传输进行优化。可以将使用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的射束成形的净荷信号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给所述基站。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协商来分配用于发送考虑了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资源。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可以对应于用于发送考虑了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在所述无线MIMO系统的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的,并且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在所述无线MIMO系统的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的。所述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然而,所述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可以在所述无线MIMO系统的相同传输帧内传输。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基于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额外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例如,可以在不考虑所述干扰信号的情况下,针对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特性来优化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当考虑所述干扰信号时,基于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将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确定为对所述干扰的方向的信号不敏感。例如,可以使由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所产生的所述传输模式倾斜,使得基本上取消所述干扰源的方向。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从所述装置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单独天线振子在专用时频资源上发送对应的原始导频信号。
例如,所述终端装置可以相继从所述终端装置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单独天线振子发送对应的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换句话说,在没有相继来自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天线振子的射束成形(没有射束成形意味着没有预编码,而仅有“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情况下发送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例如,首先从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第一天线振子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导频信号,而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剩余的天线振子是静默的。随后,从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第二天线振子发送所述上行链路导频信号,而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余下天线振子是静默的。这继续进行,直到已经从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最后一个天线振子发送了所述上行链路导频信号,而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余下天线振子是静默的。另外或者作为另选例,可以按照频率复用的方式(例如,同时地)从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多个天线振子发送所述多个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例如,使用第一频率范围从所述第一天线振子发送第一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使用第二频率范围从所述第二天线振子发送第二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等等。所述第一频率范围、所述第二频率范围以及另一些频率范围是彼此不同的。
所述基站可以基于所述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接收特性来估计所述基站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特征。基于所述信道特征,所述基站可以确定将由所述基站用于在该基站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传送信号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下行链路)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上行链路)。
例如,所述基站可以基于在所述基站的所述多个天线振子处接收到的所述原始导频信号的所述接收特性来计算Hermitian共轭,以确定在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射束成形)和/或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时,所述基站的每个天线振子的延迟(相位)和幅度(增益)。
作为另选例,所述基站可以在每次接收到导频信号时单独做出反应,即,所述基站可以不组合考虑这些原始导频,而是单独考虑每个原始导频。在该示例中,所述基站可以对每个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盲”执行相同的处理,但是在怎么发送所述导频的角度来看不知道所述终端装置该怎么做。详细地,所述终端装置可以在不同的资源上并且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关联信号(例如,对应地预编码的净荷或控制信号),从所有天线发送原始导频,所述终端装置可以计算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导频信号。然后,如果所述终端装置检测到干扰信号,则所述终端装置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请求用于发送导频信号的资源。因此,存在均通过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两个预编码的导频信号,一个导频信号用于上行链路,另一个导频信号用于下行链路预编码。只要需要,所述终端就可以通过不时地发送原始导频来对两个导频信号进行更新,并分析所述干扰源情况。
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用于初始地或者按规则的间隔(例如,一秒钟一次),或者每当所述终端装置检测到该终端装置的环境的变化时(例如,每当检测到干扰信号时),建立所述基站的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下行链路)和所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上行链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操作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装置的另一方法。所述无线MIMO系统例如在基站与终端装置之间提供无线通信。根据所述方法,对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MIMO系统的另一装置发送的。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是基于检测到的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确定的。
例如,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基站,并且所述另一装置可以包括所述MIMO系统的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可以基于检测到的干扰信号来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所述基站可以对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
根据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所述终端装置与所述基站之间的协商来分配用于发送考虑了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资源。
例如,从所述另一装置接收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用于请求分配用于发送考虑了所述干扰信号的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确定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例如从预定义的时频无线电资源集合中选择。向所述另一装置发送包括所确定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确认。
根据另一示例,从所述另一装置接收指示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通知。响应于该通知,发送确认。所述确认指示对将所提议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用于从所述另一装置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肯定确认。
根据实施方式,基于检测到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可以确定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而且,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可以基于检测到的来自所述另一装置(例如,所述终端装置)的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确定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如果与和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相关联的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相比,所述另一经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与不同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相关联。
换句话说,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可以接收或检测两个不同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即,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和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这两个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中的一个(即,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被用于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而这两个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中的另一个(即,所述另一经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被用于确定所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因此,可以利用不同的射束成形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数据和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数据。特别地,由于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考虑了在从所述基站到所述终端装置的通信方向上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因此可以将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配置成使得所述终端装置处的对应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基本上忽略或抵消(显著地衰减)所述干扰信号。
根据实施方式,在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另一装置(例如,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并且在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另一装置(例如,所述终端装置)的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所述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是不同的。
可以在所述MIMO系统中定义的同一通信帧中分配所述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因此,可以在同一通信帧中从所述另一装置(例如,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和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从所述另一装置的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单独天线振子在专用时频无线电资源上接收对应的原始导频信号。基于多个接收到的原始导频信号来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而且,基于多个接收到的原始导频信号来确定所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传输用于确定所述无线电信道的特征的所述原始导频信号也称为信道探测。因此,可以在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中进行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所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初始确定,以建立与所述另一装置(例如,所述终端装置)的空间复用通信。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可以在每次接收到导频信号时单独做出反应,即,所述装置可以不组合考虑所述多个原始导频,而是单独考虑每个原始导频。换句话说,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可以对每个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盲”执行相同处理,但在怎么发送所述导频的角度上不知道所述另一装置(例如,所述终端装置)该怎么做。
例如,所述终端装置可以在不同的资源上从所有天线发送原始导频,并且所述基站可以单独处理每个原始导频信号,并且可以相应地修改该基站的射束成形发送参数以发送信号,例如净荷或控制信号。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信号,例如相应地预编码的净荷或控制信号,所述终端装置可以计算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导频信号。然后,如果所述终端装置检测到干扰信号,则所述终端装置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请求或确定用于发送导频信号的资源。因此,存在均通过所述终端装置发送的两个预编码的导频信号,一个导频信号可以由所述基站用于配置所述(上行链路)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一个导频信号可以由所述基站用于配置所述基站的所述(下行链路)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只要需要,所述终端就可以通过不时地发送原始导频来对两个导频信号进行更新,并分析所述干扰源情况。
可以按照规则的间隔(例如,每秒或每几秒钟)执行利用原始导频信号的信道探测。另外或者作为另选例,可以基于质量测量结果来触发使用所述原始导频信号的信道探测,以保持所述MIMO通信的相干性。确定或修改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在更频繁的基础上执行,例如,在0.5ms到10ms的范围内执行,特别是例如每毫秒地执行。因此,可以为所述基站与对应的终端装置之间的每个通信信道维持相干性和对应的MIMO增益。
根据实施方式,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射束成形的信号(例如,射束成形的控制或数据信号)。基于所述射束成形,可以使用同一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空间复用向不同的其他装置(例如,终端装置)发送不同的控制或数据信号。同样,可以使用所确定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射束成形的信号(例如,射束成形的控制或数据信号)。基于所述射束成形,可以使用同一无线电资源和所述空间复用从不同的其他装置(例如,终端装置)接收不同的控制或数据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确定是否接收到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例如,所述装置可以区分是仅接收到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还是接收到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万一未接收到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就基于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万一接收到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就基于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确定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另外或者作为另选例,所述终端装置可以例如通过对应的控制消息来指示或请求所述基站是否考虑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如上所述,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和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使得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能够为所述接收方向和发送方向配置不同的射束成形,例如考虑仅影响射束发送(下行链路)方向的干扰信号。万一存在干扰信号,所述另一装置(例如,所述终端装置)就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以及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可以将不同的射束成形用于所述接收方向和发送方向。如果不存在干扰信号,所述另一装置就可以仅发送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并且所述装置(例如,所述基站)可以对所述接收方向和所述发送方向使用同一(基于互易性的)射束成形。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供无线通信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装置。所述装置例如可以包括终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天线振子,所谓的天线阵列。所述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对在所述多个天线振子处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进行检测的逻辑单元。所述干扰信号使得其干扰所述无线MIMO系统的所述无线通信。所述逻辑单元还被配置成基于检测到的干扰信号来确定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经由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使用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所述装置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上述方法及其实施方式。
而且,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装置。所述装置例如可以包括所述MIMO系统的基站。所述MIMO系统例如在所述基站与一个或更多个终端装置之间提供无线通信。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天线振子和被配置成对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的逻辑单元。所述逻辑单元例如可以包括控制逻辑单元或者处理器和控制程序。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MIMO系统的另一装置发送的。所述另一装置例如可以包括终端装置。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是由所述另一装置基于检测到的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来确定的。
所述装置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上述方法及其实施方式。
可以将本发明的装置(例如,基站和/或所述终端装置)配置成根据所谓的长期演进(LTE)蜂窝通信网络标准来进行通信。所述终端装置可以包括移动电话,例如所谓的智能电话。另外或者作为另选例,可以将本发明的装置配置成在无线局域网(WLAN)中进行通信(例如,根据IEEE 806.11标准)。在例如WLAN环境中,所述基站也可以支持大规模MIMO。另外或者作为另选例,所述基站可以在例如办公楼或机场中或者在3GPP NR中充当协作式接入点(AP)。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MIMO系统可以是大规模MIMO系统。所述装置可以包括超过十个天线振子(例如几十个天线振子,甚或超过100或1000个天线振子)来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而且,可以分布所述基站天线振子。所述多个天线振子可以包括位于彼此远离的几个位置处的几个子集。所述几个子集可以以协作MIMO方式彼此交互。
尽管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各方面,对上面的摘要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的特定特征进行了描述,但应当明白,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各方面的特征可以彼此组合,除非另外具体加以指明。特别地,在几个示例中,将角色指派成所述终端装置是这样的装置,即,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检测并发送两个不同的导频信号以使所述基站可以建立与接收射束成形不同的发送射束成形,可以将角色反转,使得所述基站对所述干扰信号进行检测并发送两个不同的导频信号以使所述终端装置可以建立与所述接收到的射束成形不同的发送射束成形。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描述。
图1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包括基站和终端装置的MIMO系统。
图3和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由基站和终端装置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描述。要明白的是,在此描述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彼此组合,除非另外具体加以指明。图中所示组件或装置之间的任何联接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联接,除非另外具体加以指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基站20和终端装置30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10。MIMO系统可以包括由基站20服务的多个其他终端装置,但出于清楚的理由而未在附图中示出。基站20包括天线阵列22,该天线阵列22包括多个天线振子,所述多个天线振子中的三个天线振子用标号记23至25表示。基站20可以具有大量的天线振子23至25,例如几十个或者超过一百或一千个天线振子。天线振子23至25可以按照二维或三维空间阵列设置在承载体(carrier)上。基站20还包括用于天线振子23至25的关联收发器。所述多个天线振子还可以在空间上分布至各种位置,例如,在协作MIMO中。几个基站还可以在协作MIMO中交互,并且所述多个天线振子分布在各种位置上。
基站20被配置成对在多个天线振子23至25处从终端装置30接收到的导频信号进行分析,以确定多个天线振子23至23与终端装置30之间的无线电信号传输的信道特征。为了例示,基站20的控制逻辑单元21可以被配置成基于由多个天线振子23至25从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导频信号来确定覆盖区(footprint)矩阵。当向终端装置发送无线电信号时,逻辑单元21可以使用该覆盖区矩阵来控制所述多个天线振子23至25。逻辑单元21可以计算该覆盖区矩阵的Hermitian共轭,以确定由多个天线振子23至25中的每个天线振子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时间延迟和幅度,以将无线电能量聚焦在终端装置所位于的扇区中。可以按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不仅根据方向而且根据距基站20的距离来执行无线电能量的聚焦。由多个天线振子23至25按上述方式以单独指派的延迟和幅度向每个天线振子发送的无线电信号被称为“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或“预编码的无线电信号”。用于向每个天线振子指派延迟和幅度的参数集被称为“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该预编码或发送射束成形使基站20能够使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通信,因为多个终端装置是通过空间复用来寻址的。
在接收方向上,逻辑单元21可以向每个天线振子23至25指派对应的延迟和增益或加权,以调整天线阵列22相对于从终端装置30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灵敏度。用于向每个天线振子指派延迟和增益的参数集被称为“接收射束成形参数”。该接收射束成形使基站20能够使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同时与多个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因为可以通过空间复用来区分来自多个终端装置的无线电信号。例如,时间和频率资源可以按MIMO系统的帧来进行定义,例如在LTE系统的小区中按频分双工(FDD)LTE帧或者按时分双工(TDD)LTE帧定义的资源块。
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30还包括多个天线振子。作为示例,终端装置30可以包括用标号32表示的四个天线振子。如上面结合基站20所述,终端装置30可以包括收发器和控制逻辑单元31,以在通过多个天线振子32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时提供预编码或射束成形。射束成形可以向每个天线振子32指派对应的单独的延迟(相位)和幅度(增益)。用于在发送无线电信号时向每个天线振子指派延迟和幅度的参数集被称为“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用于在接收无线电信号时向每个天线振子指派延迟和增益的参数集被称为“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图1示出了天线发送模式33(由虚线指示),天线发送模式33是由使用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多个天线振子3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生成的,以将该无线电信号聚焦至基站20的天线阵列22。另外,图1示出了天线接收模式34(由实线指示),该天线接收模式指示当使用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接收无线电信号时多个天线振子32的接收灵敏度,该天线接收模式将接收灵敏度聚焦至基站20的天线阵列22。可以基于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互易性来生成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该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是例如基于利用导频信号对基站20与终端装置3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进行信道探测生成的。
而且,图1示出了产生干扰无线电信号的装置40。装置40例如可以包括MIMO系统或另一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终端装置,或者装置40可以包括MIMO系统或另一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或接入点。干扰无线电信号可以具有如图1中实线所示的发送模式41。可以从图1看出,干扰无线电信号的发送模式41与终端装置30的天线接收模式34交叠。因此,从基站20发送并由终端装置30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受到装置40的干扰无线电信号的干扰。由于干扰无线电信号的方向性,因此干扰无线电信号仅影响从基站20到终端装置30的下行链路方向,而从终端装置30到基站20的上行方向不受干扰无线信号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导致与由互易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所产生的接收模式相同或相似的发送模式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不能在两个方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提供最优传输。
图2示出了与图1相同的装置20、30以及40的布置。然而,在图2中,终端装置30具有另一接收模式35,该另一接收模式考虑了来自装置40的干扰无线电信号。特别地,该接收模式35是倾斜的,使得终端装置30的天线振子32对来自装置40的干扰信号不太敏感或不敏感。此时,发送模式33与图1所示的发送模式33相同。因此,从终端装置30到基站20的上行链路传输得益于对实际信道特征的最优自适应,而下行链路传输可能无法以最优相关信道特征进行接收,但基本上排除了干扰无线电信号导致的劣化。另外,基站20可以修改其下行链路射束成形,使得将终端装置30的倾斜的接收模式35视为增加了信号强度和信噪比。
为了完成考虑到干扰无线电信号的上述接收和发送模式修改,终端装置30可以执行图3和图4所示的方法步骤101至114,而基站20可以执行图3和图4所示的方法步骤201至214。
图3和图4的方法步骤可以概括如下。在步骤101至106以及步骤201至208中,描述了用于在不考虑装置40的干扰无线电信号的情况下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的射束成形参数的初始确定。在步骤107至114以及步骤209至214中,描述了在考虑到装置40的干扰无线电信号的情况下射束成形参数的确定和修改,以使达到图2所示的模式状态。
射束成形参数的初始确定始于相继从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单独天线振子32例如使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资源来发送上行链路导频信号。详细地,在步骤101中,仅在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第一天线振子上发送导频信号,而终端装置30的其它天线振子是静默的。接下来,仅经由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第二天线振子发送导频信号,而终端装置30的其它天线振子是静默的。针对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天线振子,重复该过程。在图1和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30的示例中,针对终端装置30的四个天线振子32中的每个天线振子,可以将该过程重复四次。从单个天线振子单独发送的导频信号(即,没有射束成形或预编码)也称为“原始”导频信号。作为另选例,可以从多个天线振子以频率复用的方式发送原始导频信号,其中,天线振子使用频率范围中的不同频率来发送这些天线振子的对应导频信号。
在基站20中,在步骤201中,接收在步骤101中相继从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单独天线振子发送的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因此,可以执行对终端装置30与基站2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详细信道探测。
在步骤202中,基站20基于对所接收到的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信道探测来确定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例如,基站20可以估计终端装置30与基站2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基于该信道状态信息,基站20可以计算确保将在多个天线振子23至25处从终端装置30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相干地组合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包括对基站20的天线阵列22中的每个天线振子23至25的相位和增益或加权的定义。相位和增益或加权是在经由对应的天线振子23至25从终端装置30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电净荷信号或无线电导频信号)时使用的。而且,在步骤203中,基站20例如基于对接收到的原始上行链路导频信号的信道探测来确定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包括对基站20的天线阵列22中的每个天线振子23至25的相位和增益或幅度的定义。相位和增益或幅度是在经由对应的天线振子23至25向终端装置30发送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电净荷信号或无线电导频信号)时使用的。通过使用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可以相干地抵达终端装置30的天线振子32。假定无线电信道是互易的,因此信道状态信息对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两者都是有效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可以使用最强的固有模式。
在步骤204中,基站20可以使用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向终端装置30发送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例如可以包括净荷无线电信号、控制数据无线电信号或导频无线电信号。
在步骤102中,终端装置30从基站20接收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并且在步骤103中,基于该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将该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确定成使得可以将在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32处接收到的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相干地组合。该接收射束成形参数可以包括对终端装置30的每个天线振子32的相位和增益或加权的定义。相位和增益或加权是在经由对应的天线振子32从基站20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无线电净荷信号或无线电导频信号)时使用的。在步骤104中,终端装置30例如基于该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互易性来确定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将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称为“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在步骤105中,终端装置可以使用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向基站30发送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在步骤205中,基站20使用在步骤203中确定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来接收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可以在预定义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中发送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定义的传输帧内定义时频无线电资源。通过发送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实现了空间复用,该空间复用允许其它终端装置同时重新使用时频无线电资源。
在步骤206和步骤207中,可以基于接收到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重新确定或修改由基站20使用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在步骤106和步骤208中,例如包括净荷和/或控制数据的经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可以利用在终端装置30处使用对应的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而在基站20处使用对应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根据MIMO技术在终端装置30与基站20之间传送。
终端装置30与基站2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可随时间变化,例如由于环境变化或当终端装置正在移动时。由于无线电信道的这些变化,可以连续地修改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例如,可以按照处于例如1ms至100ms的范围内的间隔有规律地执行如上面在步骤102至105以及步骤204至207中描述的基于射束成形的信号的传输的修改。可以按照较大的间隔(例如,每秒钟或者例如一旦在步骤102至105以及步骤204至207中执行了10次至1000次修改之后)有规律地执行如上面在步骤101以及步骤201至203中描述的基于原始导频信号对基站20中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修改或重新确定。
上述方法步骤假设在基站20与终端装置30之间的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中存在互易性的情况。然而,如上面结合图2所述,在基本上仅影响一个方向的干扰无线电信号的情况下,可能会违反这种互易性。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干扰无线电信号基本上仅影响下行链路方向,即,从基站20到终端装置30的传输。然而,在另一示例中,干扰无线电信号可能基本上仅干扰上行链路方向,即,从终端装置30到基站20的传输,并且下面描述的原理可以容易地适应于这种示例。
在步骤107中,终端装置30确定来自干扰源40的干扰无线电信号的存在。基于所检测到的干扰无线电信号,终端装置30在步骤108中确定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该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考虑干扰无线电信号的存在。将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称为“另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例如,终端装置30可以识别干扰无线电信号的特性,并且可以计算天线振子32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以显著地使干扰无线电信号的接收无效。例如,终端装置30可以按迭代的方式尝试不同的相位和幅度或增益组合,直到找到在干扰源40的方向上为零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该处理可以与常规的净荷和/或控制通信并行地进行,并且不需要任何附加的系统支持。另外或者作为另选例,假设终端装置30可以从干扰信号识别通信帧,终端装置30可以使用探测信号(例如来自干扰源40的导频信号),以例如基于主导固有模式立即导出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在步骤109中,终端装置30可以分配用于将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发送至基站20的另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例如,终端装置30可以使用预定义的或预分配的时频无线电资源,或者终端装置30可以向基站20请求时频无线电资源。然而,如此分配的另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不同于在步骤105中用于使用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
在步骤110中,第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终端装置30发送给基站20的,就像在上述步骤105中一样。可以按与在步骤105中发送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相同的时频资源来发送第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在步骤209中,基站使用对应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来接收第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并且基站基于接收到的第一射束成形导频信号来确定或修改该基站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在步骤111中,终端装置30使用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使用另一时频无线电资源来发送第二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例如,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同一帧内,但是在该帧的不同时频无线电资源内发送第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和第二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在步骤211中,基站20接收第二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并且在步骤212中,基于所接收的第二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确定或修改该基站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总之,在基站20中,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是基于第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修改的,并因此优化为图2所示的发送模式33,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是基于第二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修改的,并因此优化为图2所示的接收模式35。
在步骤213中,基站可以使用修改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向终端装置30发送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例如,净荷无线电信号或控制数据无线电信号。终端装置30在步骤112中接收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并且可以在步骤113中,基于接收到的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然而考虑到来自干扰源40的干扰无线电信号,来修改该终端装置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在步骤114和步骤214中,可以在终端装置30处使用对应的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而在基站20处使用对应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根据MIMO技术在终端装置30与基站20之间传送例如包括净荷和/或控制数据的射束成形的无线电信号。
结果,射束成形的导频将最强的信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并将具有最高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的信道用于下行链路通信。同样,基站20与终端装置30之间的后续数据通信可以将最强的信道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并将具有最高SINR的信道用于下行链路传输。
如上所述,终端装置30与基站20之间的无线电信道可以随时间变化,并且由于这些变化,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进行连续修改。例如,可以按处于例如1ms至100ms的范围内的间隔有规律地执行如上面在步骤108至113以及步骤209至213中描述的基于射束成形的信号的传输的修改,只要终端装置30检测到干扰信号即可。可以按较大的间隔(例如,每秒钟或者例如一旦在步骤108至113以及步骤209至213中执行了10次至1000次修改之后)有规律地执行如上面在步骤101以及步骤201至203中描述的对基站20中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修改或重新确定。
检测干扰信号的步骤107也可以按规则的间隔(例如,每隔几毫秒)来执行,并且在终端装置30检测到不再存在干扰信号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使用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的第二导频信号的发送,并且可以仅仅如上面结合步骤102至105以及步骤204至207描述的,在基站20和终端装置30中执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和接收射束成形参数的修改或重新确定。
Claims (20)
1.一种操作提供无线通信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终端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来自所述无线MIMO系统(10)的基站(20)的射束成形信号进行检测(102);
基于检测到的来自所述基站(20)的射束成形信号,确定(104)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对来自干扰装置(40)的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进行检测(107),其中,所述干扰装置(40)不同于所述基站(20);
基于检测到的干扰信号来确定(108)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至少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使用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111)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110)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用于请求分配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
接收响应于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的确认,所述确认包括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
在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111)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
发送指示所确定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通知;
接收响应于所述通知的确认,所述确认指示将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肯定确认;以及
在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111)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检测到的来自所述基站(20)的射束成形的信号来确定(103)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111)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以及
在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110)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所述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和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在所述MIMO系统(10)中限定的同一通信帧中发送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附加地确定(108)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114)射束成形的净荷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每个单独天线振子(32)在专用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发送(101)对应的原始导频信号。
10.一种操作提供无线通信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211),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MIMO系统(10)的终端装置(30)发送(111)的,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是基于检测到的来自干扰装置(40)的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来确定(108)的;
-对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209),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30)发送(110)的,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是由所述终端装置(30)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射束成形信号确定(104)的,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至少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基于检测到的、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30)发送的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确定(210)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使用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30)发送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确定(212)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使得所述基站建立与接收射束成形不同的发送射束成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分配请求用于请求分配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
-确定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以及
-向所述终端装置发送包括所选择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确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装置接收指示用于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时频无线电资源的通知;以及
-发送响应于所述通知的确认,所述确认指示将所述时频无线电资源用于从所述终端装置发送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的肯定确认。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对来自所述终端装置(30)的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211);以及
-在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上对来自所述终端装置(30)的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209),所述第一时频无线电资源不同于所述第二时频无线电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和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在所述MIMO系统中限定的同一通信帧中从所述终端装置(30)发送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终端装置(30)的多个天线振子中的至少一个单独天线振子(32)在专用的时频无线电资源上接收(201)对应的原始导频信号;
-基于至少一个接收到的原始导频信号来确定(203)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以及
-基于至少一个接收到的原始导频信号来确定(202)所述接收射束成形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确定的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204、213)射束成形的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是否接收到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以及
如果未接收到使用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发送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则基于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发送的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确定(206) 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并且
如果接收到使用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发送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则基于使用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发送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来确定(212)所述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确定的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30)接收(208、214)射束成形的净荷信号。
19.一种提供无线通信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30)包括:
-多个天线振子(32);以及
-逻辑单元(31),所述逻辑单元被配置成
对来自所述无线MIMO系统(10)的基站(20)的射束成形信号进行检测(102);
基于检测到的来自所述基站(20)的射束成形信号,确定(104)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对在所述多个天线振子(32)处从干扰装置(40)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进行检测(107),所述干扰信号干扰所述无线通信,其中,所述干扰装置(40)不同于所述基站(20);
基于检测到的干扰信号来确定(108)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至少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经由所述多个天线振子(32),使用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111)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以及
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来发送(110)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
20.一种提供无线通信的无线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基站,所述基站(20)包括:
-多个天线振子(23-25);以及
-逻辑单元(21),所述逻辑单元被配置成
对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211),所述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MIMO系统(10)的终端装置(30)发送(111)的,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是基于检测到的来自干扰装置(40)的干扰所述无线通信的干扰信号确定(108)的;
对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进行检测(209),所述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是使用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30)发送(110)的,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是由所述终端装置(30)基于从所述基站接收到的射束成形信号确定(104)的,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至少部分不同于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
基于检测到的、使用所述第一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30)发送的另一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确定(210)接收射束成形参数;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使用所述第二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从所述终端装置(30)发送的射束成形的导频信号,确定(212)发送射束成形参数,使得所述基站建立与接收射束成形不同的发送射束成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EP2017/064620 WO2018228687A1 (en) | 2017-06-14 | 2017-06-14 | Operating a terminal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mimo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71056A CN110771056A (zh) | 2020-02-07 |
CN110771056B true CN110771056B (zh) | 2022-06-03 |
Family
ID=59101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91895.6A Active CN110771056B (zh) | 2017-06-14 | 2017-06-14 | 操作终端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终端装置和基站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64865B2 (zh) |
EP (1) | EP3639392A1 (zh) |
CN (1) | CN110771056B (zh) |
WO (1) | WO201822868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84409B2 (en) * | 2018-04-30 | 2022-03-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pporting multiple beams in wireless transmissions |
JP7450044B2 (ja) * | 2020-01-31 | 2024-03-14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レスmimo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の動作 |
US11412502B2 (en) * | 2020-03-05 | 2022-08-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operative sounding based on coherent subcarrier assignments |
US11496201B2 (en) * | 2021-03-01 | 2022-11-08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uplink and downlink weights for antenna elements of modular antenna array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9921A (zh) * | 2007-10-10 | 2009-04-15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和信号发送参数联合分配的方法 |
CN101472338A (zh) * | 2007-12-27 | 2009-07-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4509189A (zh) * | 2012-01-30 | 2015-04-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测定方法 |
CN104521309A (zh) * | 2012-08-02 | 2015-04-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基站协作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干扰测量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09074B2 (en) * | 2007-03-16 | 2010-10-05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Generalized reference signaling scheme for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using arbitrarily precoded reference signals |
CN101682432B (zh) * | 2007-05-29 | 2013-03-0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校准方法、通信系统、频率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
US8249046B2 (en) * | 2009-06-03 | 2012-08-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MIMO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
EP2757731B1 (en) | 2013-01-21 | 2015-02-18 | Fujitsu Limited |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057248B1 (en) * | 2013-10-10 | 2018-07-25 | Lg Electronics Inc.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full-duplex radio scheme |
US9876549B2 (en) * | 2014-05-23 | 2018-01-23 | Mediatek Inc. | Methods for efficient beam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network control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US9935742B2 (en) * | 2014-10-20 | 2018-04-03 | Apple Inc. | Adaptive HARQ for half duplex operation for battery and antenna constrained devices |
US9980271B2 (en) * | 2015-03-14 | 2018-05-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aware reciprocal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
US10158413B2 (en) * | 2015-05-08 | 2018-12-18 | Newracom, Inc. | Uplink sounding for WLAN system |
CN108702191B (zh) * | 2016-02-25 | 2021-09-07 |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赋形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JP6644904B2 (ja) * | 2016-03-16 | 2020-02-12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CN115987343A (zh) * | 2016-08-10 | 2023-04-18 | Idac控股公司 | 用于上行链路(ul)信道相互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过程 |
CN107733496A (zh) * | 2016-08-12 | 2018-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信令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819482B2 (en) * | 2016-08-24 | 2020-10-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enhancements |
US10567048B2 (en) * | 2016-09-23 | 2020-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uplink precoding matrix for a user equipment |
US10469224B2 (en) * | 2016-09-30 | 2019-1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Joint transmission of precoded and unprecod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uplink |
TWI679869B (zh) * | 2016-11-01 | 2019-12-11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識別上行鏈路時序前移的方法與裝置 |
US11196475B2 (en) * | 2017-04-10 | 2021-12-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vice-specific beam management of a wireless device |
-
2017
- 2017-06-14 CN CN201780091895.6A patent/CN11077105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6-14 EP EP17732057.9A patent/EP3639392A1/en active Pending
- 2017-06-14 WO PCT/EP2017/064620 patent/WO2018228687A1/en unknown
- 2017-06-14 US US16/622,733 patent/US1166486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09921A (zh) * | 2007-10-10 | 2009-04-15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和信号发送参数联合分配的方法 |
CN101472338A (zh) * | 2007-12-27 | 2009-07-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04509189A (zh) * | 2012-01-30 | 2015-04-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测定方法 |
CN104521309A (zh) * | 2012-08-02 | 2015-04-1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基站协作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干扰测量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39392A1 (en) | 2020-04-22 |
US11664865B2 (en) | 2023-05-30 |
WO2018228687A1 (en) | 2018-12-20 |
US20200212977A1 (en) | 2020-07-02 |
CN110771056A (zh) | 2020-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89817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beamforme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s | |
KR102481397B1 (ko)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무선 시스템을 위한 사운딩 기준 신호 전력 제어 | |
CN110235496A (zh) | Ue辅助srs资源分配 | |
US10985829B2 (en) | Beam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0454560B2 (en) | Beam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11621751B2 (en) | Operating a terminal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MIMO system | |
CN110771056B (zh) | 操作终端装置和基站的方法、终端装置和基站 | |
EP3603275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explicit feedback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ith multi-point connectivity | |
JP7450044B2 (ja) | ワイヤレスmimo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の動作 | |
CN109792414B (zh) | 用于蜂窝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Grou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Corp.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