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137A -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9137A
CN110769137A CN201911037656.XA CN201911037656A CN110769137A CN 110769137 A CN110769137 A CN 110769137A CN 201911037656 A CN201911037656 A CN 201911037656A CN 110769137 A CN110769137 A CN 110769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racket
camera module
mobile terminal
path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765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9137B (zh
Inventor
曹飞
朱华胜
赵红超
黄凯
张克成
阙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765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9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9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9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摄像模组包括:至少两组采光组件,每组采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光学元件,所有光学元件呈环形间隔分布以围成预定区域;光路调节组件,位于预定区域内,并包括第一支架及调光件,调光件设置于第一支架,并具有光反射面,入射的光线经过光反射面转换路径后出射;平移机构,包括第二支架以及导向件,第二支架可移动地连接于导向件,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光路调节组件沿导向件在各组采光组件之间移动切换,光路调节组件相对第二支架转动,调光件在每组采光组件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接收部之间切换。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后,能够减少移动终端上开孔数量,提升移动终端美观度和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信行业中赋予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从而导致移动终端集成的功能器件也越来越多。例如,移动终端为了获得更好的摄像体验,通常会设置两个以上的摄像头。然而,目前两个以上的摄像头各自都单独配置有进光孔,从而导致移动终端上开设较多的进光孔,影响移动终端的美观度和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上开孔数量较多,影响移动终端美观度和结构强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
至少两组采光组件,每组采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光学元件,所有光学元件呈环形间隔分布以围成预定区域;光路调节组件,光路调节组件位于预定区域内,光路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及调光件,调光件设置于第一支架,调光件具有光反射面;平移机构,包括第二支架以及导向件,第二支架可移动地连接于导向件,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光路调节组件沿导向件在各组采光组件之间移动切换,光路调节组件相对第二支架转动,调光件在每组采光组件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接收部之间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包括多组采光组件、用于转换光线传播路径的光路调节组件和驱动光路调节组件移动的平移机构。光路调节组件通过第一支架与平移机构的第二支架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沿导向件移动时,同步带动光路调节组件在各组采光组件之间实现切换。在光路调节组件与任一组采光组件相对应时,第一支架相对于第二支架旋转,并带动调光件在该组采光组件所包括的各个光学元件之间实现切换,从而经过调光件转换传播路径的光线进入相对应的光学元件内,最终实现光学元件采集光线并完成摄像工作。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光学元件可以共用一个光路调节组件来实现光线采集工作。在摄像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时,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设置数量少于光学元件数量的进光孔,而不需要分别为每个光学元件单独开孔,从而有效减少移动终端上的开孔数量,提升移动终端的美观度,也可以降低因移动终端开孔数量较多导致移动终端结构强度降低而使得移动终端易于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第二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
壳体,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内腔相连通的进光部,进光部包括至少两个进光孔;如上述实施例的摄像模组,摄像模组设置于内腔中并与壳体相连接,所有光学元件环绕进光部设置,光路调节组件沿导向件在至少两个进光孔之间移动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摄像模组的所有光学元件可以共用一个光路调节组件来实现光线采集工作。沿导向件,光路调节组件可以在壳体上位置不同的进光孔之间切换,以从不同的进光孔采集光线,并且入射光线经过调光件转换传播路径后,射入相应的光学元件,从而该光学元件可以执行光线采集工作并完成摄像工作。这样,在移动终端上设置数量少于光学元件数量的进光孔即可使得各个光学元件实现摄像工作,而不需要在壳体上分别为每个光学元件单独开孔,有效减少开孔数量,提升移动终端的美观度,也可以降低因壳体上开孔数量较多导致壳体结构强度降低而使得壳体易于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处于一工作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处于另一工作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处于一工作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处于一工作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处于一工作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处于一工作位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与左侧进光孔相对应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与右侧进光孔相对应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0、摄像模组;
20、采光组件;21、光学元件;21a、光接收部;
30、光路调节组件;31、第一支架;31a、容纳部;31b、入光孔;31c、出光孔;32、调光件;32a、光反射面;33、转轴;34、定位部件;35、滤光片;
40、平移机构;41、第二支架;41a、导向柱;42、导向件;42a、导向孔;43、驱动组件;43a、传动部件;43b、动力部件;
50、旋转机构;51、输出轴;
60、第一耐磨环;
70、第二耐磨环;
100、移动终端;
200、壳体;201、内腔;
300、进光部;301、进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10,其包括采光组件20、光路调节组件30和平移机构40。采光组件20的数量为两组,沿一方向并排分布。每组采光组件20包括三个光学元件21。六个光学元件21呈环形分布以围成预定区域。图1中的虚线仅用于示意区域,不限定实体结构。光学元件21可以是不同功能的摄像头或脸部识别摄像单元等。光路调节组件30位于预定区域内,从而六个光学元件21环绕光路调节组件30间隔设置,使得摄像模组10可以通过六个光学元件21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多摄功能。光路调节组件30包括第一支架31和调光件32。调光件32设置于第一支架31。调光件32具有光反射面32a。入射调光件32的光线经过光反射面32a转换路径后从调光件32出射。调光件32可以为反射三棱镜,也可以为平面反射镜。平移机构40包括第二支架41以及导向件42。第二支架41可移动地连接于导向件42。第一支架3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支架41。光路调节组件30和第二支架41可以同步地沿导向件42移动,以使光路调节组件30在两组采光组件20之间移动切换。
光路调节组件30在工作位置时,与一组需要采集光线的采光组件20相配合使用以完成相应的摄像功能。在需要一组采光组件20中的三个光学元件21中的一者采集光线时,光路调节组件30的第一支架31相对于第二支架41旋转转动。当调光件32的光反射面32a与该光学元件21的光接收部21a位置对准时,经过调光件32转换路径后的光线会射入相对应的光学元件21,以使该光学元件21完成光线采集工作。通过第一支架31旋转带动调光件32变换位置,从而在三个光学元件21的光接收部21a之间实现切换。在需要另一组采光组件20中的三个光学元件21中一者采集光线时,首先第二支架41沿导向件42移动,并带动第一支架31和调光件32移动至另一工作位置。然后再通过第一支架31旋转带动调光件32转动,以在该组采光组件20中的三个光学元件21之间实现切换。
由于光路调节组件30可以相对第二支架41做360°转动,因此每组采光组件20所包括的光学元件2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三个,也可以是两个、四个或五个以上。同时,由于光路调节组件30可以沿导向件42移动在各组采光组件20之间切换,因此采光组件20的数量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两组,也可以是三组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包括多组采光组件20、用于转换光线传播路径的光路调节组件30和驱动光路调节组件30移动的平移机构40。光路调节组件30通过第一支架31与平移机构40的第二支架41可转动连接。第二支架41沿导向件42移动时,同步带动光路调节组件30在各组采光组件20之间实现切换。在光路调节组件30与任一组采光组件20相对应时,第一支架31相对于第二支架41旋转,并带动调光件32在该组采光组件20所包括的各个光学元件21之间实现切换,从而经过调光件32转换传播路径的光线进入相对应的一光学元件21内,最终实现光学元件21采集光线并完成摄像工作。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光学元件21可以共用一个光路调节组件30来实现光线采集工作。在摄像模组1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设置数量少于光学元件21数量的进光孔,而不需要分别为每个光学元件21单独开孔,从而有效减少移动终端上的开孔数量,提升移动终端的美观度,也可以降低因移动终端开孔数量较多导致移动终端结构强度降低而使得移动终端易于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光路调节组件30的第一支架31具有容纳部31a、与容纳部31a相连通的入光孔31b以及与容纳部31a相连通出光孔31c。调光件32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容纳部31a内并与入光孔31b相对应设置,从入光孔31b入射的光线经过调光件32的光反射面32a转换路径后经出光孔31c出射。调光件32可以从入光孔31b装入第一支架31的容纳部31a内。第一支架31可以阻挡其它方向的光线进入调光件32,降低其它方向的光线对由入光孔31b入射的造成干扰的可能性,提高光学元件成像品质和成像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摄像模组10包括具有输出轴51的旋转机构50。旋转机构50的输出轴51与第一支架31相连接。第一支架31通过旋转机构50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41。在一个示例中,输出轴51的转动轴线与入光孔31b的轴线同轴设置。旋转机构50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旋转机构50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第一支架31执行旋转动作,有利于提高第一支架31旋转位置精度。第二支架41上朝向第一支架31的表面设置凹部,而旋转机构50的一部分容纳于该凹部内,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支架31、旋转机构50和第二支架41的结构紧凑性,减少空间占用率。
继续参见图3所示,在需要右侧一组采光组件20中的一个光学元件21工作时,旋转机构50驱动第一支架31旋转,并使得第一支架31的出光孔31c对准右侧的光学元件21的光接收部21a,此时,从入光孔31b进入的光线经过光反射面32a反射后从出光孔31c出射,最终进入右侧的光学元件21而被右侧的光学元件21采集。在需要该组采光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光学元件21工作时,旋转机构50驱动第一支架31从图3所示的位置旋转预定角度即可使出光孔31c与该光学元件21对准。同样地,参见图4所示,在需要左侧一组采光组件20中的一个光学元件21工作时,首先第二支架41带动光路调节组件30和旋转机构50从图3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动预定距离,并到达图4所示的工作位置。然后旋转机构50驱动第一支架31从图3所示的位置旋转180°,此时,从入光孔31b进入的光线经过光反射面32a反射后从出光孔31c出射,最终进入左侧的光学元件21而被左侧的光学元件21采集。在需要该组采光组件20中的另一个光学元件21工作时,旋转机构50驱动第一支架31从图4所示的位置旋转预定角度即可使出光孔31c与该光学元件21对准。
优选地,沿入光孔31b的周向,所有光学元件21均匀分布,从而旋转机构50驱动第一支架31每次旋转相同角度即可使得第一支架31的出光孔31c从相邻两个光学元件21中一者的光接收部21a切换至另一者的光接收部21a。参见图1所示,两组采光组件20包括六个光学元件21。六个光接收部21a的光轴位于同一平面,并且相邻两个光学元件21各自的光接收部21a的光轴相互垂直设置。对应于每组采光组件20,旋转机构50驱动第一支架31每旋转90°,就可以使得第一支架31的出光孔31c从相邻两个光学元件21中一者的光接收部21a切换至另一者的光接收部21a。调光件32的光反射面32a与入光孔31b的轴线夹角为45°,而出光孔31c的轴线与光接收部21a的光轴重合,从而提升进入光学元件21内的光线质量和强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第一支架31具有与入光孔31b相对应的底壁以及与底壁相连接的侧壁。底壁和侧壁形成容纳部31a。出光孔31c开设于侧壁。光路调节组件30还包括转轴33。转轴33设置于底壁远离入光孔31b的表面。转轴33可以与第一支架31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第一支架31一体成型。在一个示例中,转轴33可以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架41可转动连接,降低转轴33转动阻力。第一支架31通过转轴33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41。旋转机构50连接于第二支架41并且旋转机构50的输出轴51位于第二支架41的一侧,用于驱动第一支架31绕转轴33转动。输出轴51的转动轴线与入光孔31b的轴线间隔预定距离。在一个示例中,转轴33的轴线和入光孔31b的轴线同轴设置。在一个示例中,旋转机构50的输出轴51与第一支架31之间采用齿轮传动、带传动或链传动的方式传递驱动力。这样,旋转机构50可以通过齿轮、传动带或链条驱动第一支架31旋转。
参见图5所示,摄像模组10还包括第一耐磨环60。第一耐磨环60套设于转轴33,从而在第一支架31通过转轴33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架41时,第一耐磨环60可以将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41隔开。在第一支架31长期旋转过程中,第一耐磨环60可以避免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41直接接触而导致出现结构性摩擦损耗,从而有效延长第一支架31的使用寿命。可选地,第一耐磨环60的材料可以是塑料。
参见图6所示,光路调节组件30还包括定位部件34。定位部件34连接于第一支架31并位于容纳部31a内。调光件32定位支撑于定位部件34,以保证光反射面32a与入光孔31b的轴线夹角为45°。在组装调光件32和第一支架31时,由于定位部件34能够对调光件32起到定位限位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将调光件32快速且准确地安装至预定位置,提高组装工作效率和调光件32的位置精度。在一个示例中,定位部件34具有朝向入光孔31b的定位面。定位面与入光孔31b的轴线之间夹角为45°,从而将调光件32放置于定位部件34时,调光件32的光反射面32a与定位面接触并且彼此平行,从而保证光反射面32a与入光孔31b的轴线夹角也为45。可选地,定位部件34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定位块。定位块可以与第一支架31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第一支架31一体成型。
参见图6所示,光路调节组件30还包括滤光片35。滤光片35连接于第一支架31并覆盖出光孔31c。不同类型的滤光片35可以用于过滤特定类型的光线,例如可以过滤红外线或紫外线,从而可以有利于提高光学元件21的成像品质。滤光片35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或玻璃。滤光片35设置于出光孔31c内,从而第一支架31对滤光片35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滤光片35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滤光片35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架31连接固定。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摄像模组10还包括第二耐磨环70。第二耐磨环70套设于导向柱41a,从而在第二支架41通过导向柱41a可移动连接于导向件42时,第二耐磨环70可以将第二支架41和导向件42隔开。在第二支架41长期移动过程中,第二耐磨环70可以避免第二支架41与导向件42直接接触而导致出现结构性摩擦损耗,从而有效延长第二支架41的使用寿命。可选地,第二耐磨环70的材料可以是塑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第二支架41具有导向柱41a。导向件42具有条形的导向孔42a。条形的导向孔42a沿导向件42在各组采光组件20之间移动的移动方向延伸。第二支架41通过导向柱41a插入导向孔42a并与导向孔42a可滑移连接。导向件42可以对导向柱41a形成限位,以此限定第二支架41的移动轨迹,有利于提高第二支架41的移动位置精度。平移机构40还包括与导向柱41a相连接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通过导向柱41a对第二支架41整体施加驱动力,以带动第二支架41沿导向孔42a的延伸方向移动,实现在各组采光组件20之间进行切换。
参见图3所示,驱动组件43包括传动部件43a和动力部件43b。动力部件43b通过传动部件43a与导向柱41a相连接。动力部件43b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驱动组件43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第二支架41移动,有利于提高第二支架41移动位置精度。在一个示例中,参见图6所示,传动部件43a可以是丝杠。丝杠与导向柱41a螺纹连接。动力部件43b连接于导向件42并与丝杠相连接。动力部件43b驱动丝杠旋转,以通过丝杠驱动导向柱41a和第二支架41移动。在另一个示例中,参见图7所示,传动部件43a可以是伸缩杆。伸缩杆的端部与导向柱41a连接固定。动力部件43b连接于导向件42并与伸缩杆相连接。动力部件43b通过驱动伸缩杆伸缩运动驱动导向柱41a和第二支架41移动。在又一个示例中,参见图8所示,传动部件43a包括齿条和齿轮。齿条与导向柱41a连接固定,而齿轮安装于动力部件43b的驱动轴上。动力部件43b驱动齿轮旋转,以通过齿轮和齿条驱动导向柱41a和第二支架41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包括多组采光组件20、用于转换光线传播路径的光路调节组件30和用于驱动光路调节组件30移动的平移机构40。所有光学元件21围绕光路调节组件30设置。所有光学元件21可以共用一个光路调节组件30来实现光线采集工作。在需要任一组采光组件20中的任一光学元件21执行光线采集工作时,通过平移机构40驱动光路调节组件30移动至与该组采光组件20相对应的工作位置,然后通过转动第一支架31和调光件32,使得调光件32与相对应的光学元件21对准,并将光线转换传播路径后射入该光学元件21内,最终实现光学元件21采集光线并完成摄像工作。在摄像模组10应用于移动终端时,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设置数量少于光学元件21数量的进光孔,而不需要分别为每个光学元件21单独开孔,从而有效减少移动终端上的开孔数量。
参见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其包括壳体200和上述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0。壳体200具有内腔201以及与内腔201相连通的进光部300。进光部300包括两个进光孔301。摄像模组10设置于内腔201中并与壳体200相连接。所有光学元件21环绕进光部300设置,从而两个进光孔301位于所有光学元件21围成的预定区域内。光路调节组件30沿导向件42在两个进光孔301之间移动切换。在一个示例中,壳体200具有相对的前板和后板。进光部300可以设置于后板,此时摄像模组10可以用于后置摄像。进光部300也可以设置于前板,此时摄像模组10可以用于前置摄像。本发明实施例中,壳体200内设置一个摄像模组10。由于各组采光组件20所包括的光学元件21可以共用一个光路调节组件30,从而壳体200上只需要开设两个进光孔30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组采光组件20中的光学元件21和另一组采光组件20中的光学元件21可以共同配合执行摄像工作,或者,两组采光组件20中,仅使用一组中的光学元件21执行摄像工作。这样,可使得移动终端100通过调用不同位置的光学元件21来实现不同类型的摄像功能。在一个示例中,采光组件20的数量为三个以上,而进光部300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进光孔301。进光孔301的数量和采光组件20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
参见图10所示,摄像模组10的光学元件21和平移机构40连接固定于壳体200。摄像模组10的调光件32与左侧的进光孔301相对应。从左侧进光孔301入射的光线经过调光件32转换传播路径后出射。出射的光线进入左侧采光组件20中的一个光学元件21内,从而该光学元件21可以执行光线采集工作并完成摄像工作。参见图11所示,在需要右侧采光组件20执行摄像功能时,驱动组件43驱动第二支架41移动,以驱动光路调节组件30沿导向件42从图10所示的位置向右移动。在调光件32与右侧的进光孔301相对应时,驱动组件43停止工作,同时光路调节组件30停止移动。此时,从右侧进光孔301入射的光线经过调光件32转换传播路径后出射。出射的光线进入右侧采光组件20中的一个光学元件21内,从而右侧采光组件20中的该光学元件21执行光线采集工作并完成摄像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摄像模组10的所有光学元件21可以共用一个光路调节组件30来实现光线采集工作。沿导向件42,光路调节组件30可以在壳体200上位置不同的进光孔301之间切换,以从不同的进光孔301采集光线,并且入射光线经过调光件32转换传播路径后,射入相应的光学元件21,从而该光学元件21可以执行光线采集工作并完成摄像工作。这样,在移动终端100上设置数量少于光学元件21数量的进光孔301即可使得各个光学元件21实现摄像工作,而不需要在壳体200上分别为每个光学元件21单独开孔,有效减少开孔数量,提升移动终端100的美观度,也可以降低因壳体200上开孔数量较多导致壳体200结构强度降低而使得壳体200易于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组采光组件,每组所述采光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光学元件,所有所述光学元件间隔分布以围成预定区域;
光路调节组件,所述光路调节组件位于所述预定区域内,所述光路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及调光件,所述调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调光件具有光反射面;
平移机构,包括第二支架以及导向件,所述第二支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件,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光路调节组件沿所述导向件在各组所述采光组件之间移动切换,所述光路调节组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架转动,所述调光件在每组所述采光组件中的各个所述光学元件的光接收部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具有容纳部、与所述容纳部相连通的入光孔以及出光孔,所述调光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并与所述入光孔相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具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具有与所述入光孔相对应的底壁,所述光路调节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底壁远离所述入光孔的表面,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支架绕所述转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一耐磨环,所述第一耐磨环套设于所述转轴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节组件还包括定位部件,所述定位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调光件定位支撑于所述定位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节组件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并覆盖所述出光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具有导向柱,所述导向件具有条形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沿所述导向件在各组所述采光组件之间移动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可滑移连接,所述平移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导向柱相连接的驱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部件和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通过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导向柱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第二耐磨环,所述第二耐磨环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导向件之间。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进光部,所述进光部包括至少两个进光孔;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内腔中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有所述光学元件环绕所述进光部设置,所述光路调节组件沿所述导向件在至少两个所述进光孔之间移动切换。
CN201911037656.XA 2019-10-29 2019-10-29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10769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7656.XA CN110769137B (zh) 2019-10-29 2019-10-29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7656.XA CN110769137B (zh) 2019-10-29 2019-10-29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137A true CN110769137A (zh) 2020-02-07
CN110769137B CN110769137B (zh) 2020-10-23

Family

ID=69334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7656.XA Active CN110769137B (zh) 2019-10-29 2019-10-29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91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6233A (zh) * 2020-05-13 2020-08-1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转换元件、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26505A (zh) * 2020-06-30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1041A (ja) * 2001-09-18 2003-03-28 Nidec Copal Corp 携帯情報端末機
CN1655592A (zh) * 2004-02-15 2005-08-17 林永全 采用多个感光器件的摄像装置
KR100921496B1 (ko) * 2009-03-26 2009-10-13 삼성탈레스 주식회사 시분할방식을 이용하여 영상출력속도를 향상시키는 eo 장치
CN108737700A (zh) * 2018-05-11 2018-11-02 上海隽韬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N109361786A (zh) * 2018-10-22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0086963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1041A (ja) * 2001-09-18 2003-03-28 Nidec Copal Corp 携帯情報端末機
CN1655592A (zh) * 2004-02-15 2005-08-17 林永全 采用多个感光器件的摄像装置
KR100921496B1 (ko) * 2009-03-26 2009-10-13 삼성탈레스 주식회사 시분할방식을 이용하여 영상출력속도를 향상시키는 eo 장치
CN110086963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系统
CN108737700A (zh) * 2018-05-11 2018-11-02 上海隽韬创意设计发展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CN109361786A (zh) * 2018-10-22 2019-02-19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6233A (zh) * 2020-05-13 2020-08-1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转换元件、镜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26505A (zh) * 2020-06-30 2020-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726505B (zh) * 2020-06-30 2021-1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137B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9137B (zh)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KR20050065541A (ko)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US7197240B2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equipped with the camera module
CN210518551U (zh) 摄像模组以及移动终端
CN110805879A (zh) 自动调焦装置及舞台图案灯
CN217181393U (zh) 一种双相机光路切换装置
CN219015598U (zh) 一种手持式光纤端面检测设备
CN111458832A (zh) 棱镜结构、光学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9387497A (zh) 一种多通道线阵图像获取模块
US7321726B2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equipped with the camera module
CN214840611U (zh) 一种专业舞台灯光自动对焦系统
CN210771676U (zh) 棱镜摆动机构及舞台图案灯
CN109116542A (zh) 一种手持式数码显微镜
CN212207808U (zh) 冷型镜头
CN210771979U (zh) 自动调焦装置及舞台图案灯
CN212364680U (zh) 一种光学滤光片切换装置
CN108548158A (zh) 一种舞台灯灯具成像切割装置
CN216047134U (zh) 一种灯具光路系统
CN215599484U (zh) 一种双导轨滤光片切换器
CN218974658U (zh) 一种光学检测用可变角度镜头
CN216670385U (zh) 一种平行光体视显微镜电动荧光附件装置
CN217879948U (zh) 一种高倍变焦的防水led面光镜
CN217932235U (zh) 一种伸缩调节焦距式摄像模组
CN213276226U (zh) 一种组合式连接结构及投影灯
CN217718241U (zh)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红外连续变焦镜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