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9191B -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9191B
CN110759191B CN201911126704.2A CN201911126704A CN110759191B CN 110759191 B CN110759191 B CN 110759191B CN 201911126704 A CN201911126704 A CN 201911126704A CN 110759191 B CN110759191 B CN 110759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picture
identity
data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67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9191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i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zhou Wa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zhou Wan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zhou Wan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67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9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9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9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9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9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 B66B3/008Displaying information not related to the elevator, e.g. weather, publicity, internet or T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慧园区平台,所述智慧园区平台包括:服务器、多个摄像头和电梯系统。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降低能耗的优点。

Description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慧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随着5G技术的发展,5G基站也进驻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的单元一般都包括电梯,但是现在的电梯控制均基于用户选择(即手动按“上”或“下”)来控制,此种电梯控制的单一,导致电梯的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以及装置,该技术方案能够对电梯进行智能控制,具有降低电梯能耗的优点。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慧园区平台,所述智慧园区平台包括:服务器、多个摄像头1和电梯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一物理按键被按下时,将第一物理按键的第一标识通过5G网络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控制该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图片,对第一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一图片对应的第一身份;
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二物理按键被按下时,将第二物理按键的第二标识通过5G网络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控制该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二图片,对第二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二图片对应的第二身份;
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一电梯停靠时,向服务器发送停靠命令,该停靠命令包括第一电梯的第三标识;
服务器调用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三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三图片,对第三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三图片对应的第三身份,如第一身份、第二身份以及第三身份相同时,服务器向电梯系统发送撤销命令,该撤销命令用于指示电梯系统取消第x楼层的第一物理按键和第二物理按键的按下状态。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梯系统的物理按键被按下时,采集按下时的图片,然后对该图片进行人脸识别确定身份,当目标对象进入时,确定进入的目标对象的身份是否与按下物理按键的身份是否一致,如一致,则确定目标对象已经进入电梯,此时其他的电梯也没有任何的必要停靠,这样即能够取消对应的电梯的停靠,从而减少电梯的非必要停靠,降低了电梯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智慧园区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智慧园区的管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一般而言园区规模都比较大,领导者管理半径与管理纵深相应变大,做出准确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从项目、公司、到各行业、各部门的逐级监控管理问题,不同市场环境的兼顾适应与风险控制问题,专业分工细化带来的资源整合及协调问题等等,都是园区在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事实上,园区管理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与基层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责任非常近似,不仅要负责整个园区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园区的产业推进,招商引资、应急处置、内部服务等等各种服务与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园区服务平台来进行支持,同时依托平台,促进园区的管理部门、企业、合作单位良性互动,
面临上述挑战,园区需要在战略、流程、资源三个层面进行很好的配合。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完善企业整体各项管理流程,创建并固化一套标准、科学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人才、资金等内外部资源。
为调整经济产业结构,集聚产业优势,我国大力发展的园区经济,形成了我国地域经 济的增长极。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传统的建筑智能化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
(1)设计、建设、应用同质化,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2)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内各子系统间相对独立,存在“信息孤岛”,智能化 水平低。
(3)数据采集孤立,系统联动难以实现。
(4)应用可扩展性差,扩展成本较高。
(5)无法实现高效、便捷的集中式管理,运营成本高。
(6)重要设备运行状态无法实时监控,事故预警难以实现。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物理架构具有很多相似性,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将使得传统智能化系统发 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基于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大楼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保证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
(2)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 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 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3)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 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4)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中汇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应用开发平台灵活且功能齐全, 使其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各种软硬件应用已经瀚如烟海,开发人员具备成熟的技术积累, 终端用户能享受到各种便利。
(5)基于物联网技术,只需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将各系统的运行数据信息 汇总,既可实现高效、便捷的集中式管理,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6)物联网平台所拥有的专家系统引擎,能够进行对从各子系统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 行整合、分析和计算,并结合预案,对非正常状况作出判断,并实施预警联动。 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园区建设必将是未来智能园区的发展趋势,而物联网应用平台 就是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应用 3 个层面,为智能园区提供统一的应用与管理平台。
在网络化世界中,安全性是所有Web应用都必须考虑的基本特性。安全性需要从软硬件两方面考量:
硬件方面,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关注,IT领域掀起了去“IOE”浪潮。为进一步增强IT安全,项目以云平台为基础,利用云平台提供的虚拟资源提供对外服务。
在软件方面,综合平台的整体设计中,将从应用和网络结构两方面进行基本安全性的设计:
(1)多网络结构,严格控制网络访问权限。严格划分不同网段,实现网络分层,为数据库服务等敏感服务划分单独的隔离网段,并严格控制网络流向与端口访问,通过对不同网络协议和端口的访问控制,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2)数据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表现在应用数据层与数据存储层两方面。在应用数据层,采用集群式的数据库部署,减少出现单点故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率,从而保证了数据库这一层的数据安全性;在数据存储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机制,可以保证存储数据本身的安全性。
(3)传输安全性。在公网网络数据传输中,单纯的通过软件系统本身进行各种加密规则已经无法应对现有的网络环境,如:钩鱼网站。因此,需要借助SSL证书建立一道安全通道。以Symantec EV 强制型服务器证书为例,证书通过在客户端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SSL安全通道(Secure socket layer(SSL)安全协议。该安全协议主要用来提供对用户和服务器的认证;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和隐藏;使用 SSL 证书的网站,可以保证用户和服务器间信息交换的保密性,具有不可窃听、不可更改、不可否认、不可冒充的功能。确保数据在传送中不被改变,即数据的完整性,现已成为该领域中全球化的标准。
高可用性包含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可用的应用服务、高可用的数据服务与高可用的应用服务器。这个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了高可用的整体架构。
高可用的应用服务器是保证服务可用性的基本条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在两个层面上进行服务器高可用设计:
(1)LoadBalance机制。通过LoadBalance机制,一方面可以减轻单个应用的负载,降低服务因为过载而导致中断的风险;另一方面采用LoadBalance机制的服务互为冗余,在应用服务的层面上保证了服务的高可用性。
(2)HA,HeartBeat机制。通过HA机制,可以保证服务器本身在操作系统级别的高可用性,并能够在服务器故障时,自动进行切换,这在系统级别上保证了服务的高可用性。
高可用的应用服务需要如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异步调用。在大型Web应用中,大量的高并发请求是常态。非阻塞的异步调用机制是应对大量并发请求的有效方式,所有的请求不会因为单个请求的未响应而阻塞,从根本上保证了服务的高可用性。
(2)超时设置。超时设置是在高可用性设计方面的常用机制。在Web应用中,无限的等待或者较长时间的等待是非常糟糕的设计,而且网络条件的复杂性,加大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服务异常还是服务连接的中断,都必须提供超时设置,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请求,降低资源的无效占用。
(3)分级设计。一个大型的Web应用是由非常多的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又分成很多的子模块。在内部的这些模块实现中,有些服务应用属于核心应用,有些服务属于一般应用。在核心应用实现中,必须保持较高的数据一致性,操作事务性和服务容错能力。
高可用的数据服务是分布式软件架构设计中的难题,如果要求所有应用均满足数据强一致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高可用性及高性能,因此,对于不同的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一致性要求。对于一致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提供强一致性,保证数据库集群中的所有节点在任意时刻,相关数据是一致的;更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数据最终一致性,保证在数据库集群中不同节点上,相关数据是趋于一致发展的。
综合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架构,其开放性表现在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因此,所有的接口设计必须规范化,任何满足接口设计标准的服务或者应用都可以方便的进行接入。
首先,在内部接口的设计方面,本架构采用层次化的模块设计,各模块及层次之间应设计规范化的接口和交互规则,完善模块之间的解耦设计,方便后期的功能的扩展和修改;其次,平台外部接口方面, 本系统是一个具备多种展示方式的开放平台,不同的客户端实现都可以通过平台接口层,获取相应数据,采用统一平台接口设计,可以进一步减少服务器端开发设计工作,同时可以保证数据的操作统一入口,有利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本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必须制定明确的标准规范,如与软件交互采用WebService、Restful等互联网常见方式,数据交换则采用Json、XML等常用的数据标准格式,进而形成系统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系统支撑层主要指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及J2EE应用服务器。智慧园区开发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Solaris、AIX、Linux、Windows等),可运行于符合J2EE规范的多种应用服务器(IBM WebSphere、BEA WebLogic、Tomcat、JBoss Server等),支持多种数据库DBMS(DB2、Oracle、SQL Server等)。智慧园区支撑基础平台还提供公有云服务器进行集成,支持用户部署在公有云。
系统支撑层在为智慧园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技术支撑层和业务支撑层)的同时,还提供了与之相应的、方便易用的开发、实施、维护和管理工具集。这个工具集预置了大量的基本功能件、核心功能件和应用组件,支持园区模型的仿真、分析、诊断、优化和调整。
技术支撑层
技术支撑层是在系统支撑层(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应用服务器)和应用系统之间建立的一层技术封装层和系统资源监控和管理层。技术框架层屏蔽不同具体技术实现的细节,减少直接使用系统资源带来的复杂性、异构性、不安全性及不稳定性;技术框架层监控和管理系统资源,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用性及其合理使用;技术支撑层提供最佳编程模式,加快在不同技术平台上开发和部署应用的速度,保证应用的健壮性。技术框架层所屏蔽技术实现细节包括界面风格、远程接入、EJB实现/访问、多数据库适配、事务处理、并发处理、缓存处理、安全管理等等。
数据集成引擎
数据集成引擎是一个服务集成总线,支持异构系统的服务、消息及基于事件的交互。通过该集成引擎,可以使用与实现无关的接口来定义服务,可发现和调用所需的服务,可解决服务之间的相互依赖。
跨平台响应式框架
基于客户端的不同属性(PC工作站-浏览器、PAD-APP、Phone-APP、移动设备-Web浏览器)连接与服务器,使不同客户端(APP应用程序、浏览器HTML5、浏览器JSP)可通过不同访问协议(HTTP/HTTPS,RMI)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通过响应式框架自动选择不同的应用视图自动匹配客户端的应用环境,以保障最佳的体验效果。
全文搜索引擎
基于开源的Solr技术,实现全文搜索引擎。通过智慧园区开发平台的底层封装,实现了对数据源、检索范围、检索内容、索引创建的可配置,充分利用Solr开源、成熟、索引速度快的特性,为平台上层应用提供快速全文检索能力,并通过工作台支持对检索结果进行过滤、排序、穿透单据、命中醒目显示等。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系统数据(包括界面定义、规则定义、流程定义等)的数据。通过元数据管理,对系统数据统一进行维护以支持用户自定义,如改变字段的可编辑属性、字段的取值范围等。
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根据工作过程的描述,通过执行一系列已定义的工作项,完成此工作过程。智慧园区开发平台的工作流引擎支持多种工作流模式,如分支、合并、并行、选择、循环、回退等;支持工作环节的抢占与会签;支持可配置的动作执行脚本等等。
规则引擎
规则引擎用来定义和执行各种规则,包括界面规则、关联关系、计算规则、条件跳转规则等。使用规则可以让应用更加富有柔性。规则需要通用的行业化语言精确表达且浅显易懂。规则引擎需要满足一定的计算速度,支持规则的批量处理及理解外部数据。
持久化框架
封装不同持久化技术(如JDBC、普通文件、XML、Excel)。持久化框架可实现对象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数据翻译和转换,供业务层建模工具统一调用。
消息同步引擎
统一消息同步服务实现不同客户端与服务器消息和数据的统一调用和触发管理,以及在应用及数据库集群环境下服务器之间的资源同步。
SQL翻译器
SQL翻译器将SQL翻译成适合目标数据库的SQL语句,以适配不同数据库厂商提供的产品;优化SQL,充分发挥不同数据库的最大性能。
登录和安全
统一管理系统登录时的身份认证。支持多种身份认证策略,如静态密码认证、基于USB Key的CA身份认证等。支持对业务敏感数据使用证书进行签名和验证以防止数据篡改和提供抗抵赖性。
调度引擎
调度引擎对服务和线程进行统一管理,以屏蔽不同应用服务器的异构性。调度引擎调度各种服务、常驻系统服务、客户端的请求服务、以及一些服务的组合。
异常服务
统一解释与封装异常消息,如不同厂商的数据库异常的不一致。
缓存服务
提供在应用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临时内存中进行缓存的机制,包括对象的创建、共享访问、同步更新、失效等,加快对用户操作的响应。
日志服务
日志机制提供对系统运行时的监控及支持对系统异常的追踪与定位。日志机制可控制日志输出的格式、日志信息的级别、日志信息输出的目的地(文件、控制台等)。通过配置文件进行灵活的设置,用户可以细致地控制日志的生成过程,而不需修改程序代码。
业务支撑层是以业务导向和驱动的、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的软件平台。它是一种技术创新,它为降低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实现难度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将应用软件的业务逻辑和开发技术相对分开,使得应用软件的开发者可以仅关注应用的业务逻辑,而不必关注其繁琐的技术实现。这使管理层与业务人员参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成为可能。
智慧园区开发平台基于业务和管理层面,以业务建模(组织、流程、功能、资源、信息)为基本手段,从而构造、开发和维护业务应用系统:
数据建模
智慧园区开发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建模工具及解析服务,包括了对象建模(元数据的定义),以及物理数据库结构、描述的同步服务;同时为了便于服务和前端的统一调用和数据查询访问,我们基于O/R映射建立数据模型(对象Object)与存储模型(关系Relational)的持久化服务。
表单建模
智慧园区开发平台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与用户实施,总结出一套与应用界面相关的模式(表单、报表和打印),更好地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界面展现,更快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开发者解决跨平台、用户表单GUI可视化开发、组件可复用调用、自定义模板与引用、本地数据处理、终端及第三方能力的集成问题,并为最终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布局及设计服务。
流程建模
用来定义业务流程和审批流中数据的流向,数据间的关系及以人员的关系。
功能建模
为业务系统基于功能进行菜单的统一管理与发布,并可以对模块功能的业务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定义,包括将对象模型、表单对象、WEB页面、业务逻辑进行整体装配配置。
报表建模
基于元数据对报表数据进行定义,解释并驱动报表模型的执行与数据展示。
消息管理
消息管理集中显示通过消息集成引擎所传送的消息,如应用系统所产生的预警消息,通知消息,业务流程相关的消息,及企业公告和用户对发消息等。
移动管理
可对用户移动设备进行统一的登记、发布、禁用等授权,对移动设备的合法进行管理,实现移动设备对消息交互及业务数据操作安全管理。对移动设备的广泛支持,智慧园区开发平台带来的是管理的无处不在和服务的无限拓展,同时也为决策人员提供了高端、迅捷的管理机制。
安全传输
数据的安全传输,通过SSL、VPN、数据证书等技术手段,对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相互交互的数据包进行加密规则的定义,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并支持数据层应用的无缝集成。
数据集成
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及集成,提供灵活的数据映射及数据绑定,支持根据业务规则的转换,同时结合工作流平台整合业务流程。
预警平台
在预警平台上可定义多种方式的预警条件以进行形式多样的预警,如时间条件、数据阀值大小、触发消息发布对象等。预警还可配置在用户登录时触发。预警消息可以用HTML网页的形式发布,可以通过邮件发布,还可使用短消息发送。
权限控制
使用基于用户角色和对象权限的权限分配方式。每一角色都包含公有权限和属于某一具体公司的私有权限。角色还提供信任功能。
智慧园区平台在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一个基本框架(技术支撑层和业务支撑层)的同时,提供了与之相应的、方便易用的开发、实施、维护和管理工具集。这个工具集预置了大量的基本功能件、核心功能件和应用组件,支持企业模型的仿真、分析、诊断、优化和调整。
智慧园区自贸区平台支持如下技术标准:
应用服务器:J2EE Specification
工作流:WfMC Reference Model
安全:SSL and JSSE,X509 Certificate,and Digital Signature
消息:JMS
数据库访问:JDBC
Web前端:W3C DOM、HTML5、CSS3
Web脚本:JavaScript、AJAX、jQuery、JSON
远程访问与连接:HTTP/HTTPS XML和Web Service
智慧园区基础平台能方便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及用户在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变化的需求;降低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效率;支持基于企业参考模型的快速实施;提供全新的应用软件开发模式。
参阅图1,图1提供了一种智慧园区平台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智慧园区平台包括:服务器10、多个摄像头11和电梯系统12,其中,该服务器10通过5G网络与多个摄像头11连接,该电梯系统12也可以与服务器10通过5G网络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服务器10也可以与电梯系统12集成在一起。
对于电梯控制,现有的电梯控制均通过物理按键来控制,即通过该楼层的物理按键是否被按下来实现电梯的停靠。此种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梯停靠的楼层过多,尤其对于智慧园区来说,一个写字楼的电梯可能较多,一般具有1个消防梯、1个货梯、多个客梯,其中消防梯、货梯、客梯均由不同的停靠系统来控制,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于用户A,例如用户A在第12楼层,其想要到1楼,用户A可能按下消防电梯的向下按键、货梯的向下按键以及客梯的向下按键(一般同种类的电梯,数量哪怕很多也是同一个控制策略),按着现在的方案,消防梯、货梯、客梯均会在12层停靠,但是对于用户A来说,其只能乘坐一部电梯从12楼到1楼,因此必然有2个电梯在12楼层的停靠是不必要的,这样造成了电梯的非必要停靠,而电梯的非必要停靠会提高电梯的能耗,因此避免此种非必要停靠非常有必要。
参阅图2,图2提供了一种基于5G的智慧园区电梯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智慧园区平台实现,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一物理按键被按下时,将第一物理按键的第一标识通过5G网络发送至服务器;
上述x可以为整数,该整数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上述第一物理按键可以为现有的电梯的“上”或“下”按键。
步骤S202、服务器控制该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图片,对第一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一图片对应的第一身份;
上述人脸识别算法可以采用通过的人脸识别算法,例如,百度人脸识别算法、谷歌人脸识别算法等等。
步骤S203、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二物理按键被按下时,将第二物理按键的第二标识通过5G网络发送至服务器;
步骤S204、服务器控制该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二图片,对第二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二图片对应的第二身份;
步骤S205、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一电梯停靠时,向服务器发送停靠命令,该停靠命令包括第一电梯的第三标识;
步骤S206、服务器调用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三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三图片,对第三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三图片对应的第三身份,如第一身份、第二身份以及第三身份相同时,服务器向电梯系统发送撤销命令,该撤销命令用于指示电梯系统取消第x楼层的第一物理按键和第二物理按键的按下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电梯系统的物理按键被按下时,采集按下时的图片,然后对该图片进行人脸识别确定身份,当目标对象进入时,确定进入的目标对象的身份是否与按下物理按键的身份是否一致,如一致,则确定目标对象已经进入电梯,此时其他的电梯也没有任何的必要停靠,这样即能够取消对应的电梯的停靠,从而减少电梯的非必要停靠,降低了电梯的能耗。
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依据第三身份确定目标对象的用户画像,依据该用户画像获取与该用户画像对应的广告资源,将该广告资源发送至第一电梯的广告设备播放。
此种方案能够针对用户个性化的推荐广告,提高广告的推广的效果。
上述对第一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一图片对应的第一身份具体可以包括:
将第一图片组成输入数据CO1*CI1*H1*W1;将输入数据CO1*CI1*H1*W1执行多层卷积运算得到运算结果,依据该运算结果得到该第一身份。
上述依据运算结果得到该第一身份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可以将该运算结果与预设模板结果执行减法运算得到差值,如该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确定该第一身份为该预设模板结果对应的身份。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依据运算结果得到该第一身份。
上述执行多层卷积运算中的第1层卷积运算具体可以包括:
服务器确定与服务器连接的计算机的数量y1,获取输入数据的尺寸CO1*CI1*H1*W1以及卷积核尺寸M*CI2*3*3;计算α1=CI1/y1/ 3;如果α1为大于1的整数,服务器将输入数据的尺寸CO1*CI1*H1*W1沿CI1方向均匀切割成α1个基础数据块,将α1个基础数据块分发给y1个计算机,将卷积核广播给y1个计算机,y1计算机将接收到的基础数据块与卷积核计算得到y1个基础结果,将y1个基础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提取y1个基础数据块中相邻的两个基础数据块之间的拼接数据块CO1*4*H1*W1,其中,拼接数据块CO1*4*H1*W1为基础数据块x在CI方向的最后2个数据块与基础数据块x+1在CI方向的最前2个数据块拼接得到,服务器将y1-1个拼接数据块与卷积核计算得到拼接结果,服务器将拼接结果与基础结果拼接在一起得到卷积结果。
上述CO1*CI1*H1*W1中,H1、W1分别表示高度值、宽度值;CO1、CI1表示数量值以及深度值。上述M*CI2*3*3中,M、CI2表示数量值以及深度值。
对于卷积运算,由于服务器可以连接多个计算机,这里以y1个计算机为例,那么y1个计算机可以并行的处理对应的数据,由于具有y1个计算机,那么这y1个计算机可以并行的处理卷积运算,这样在执行卷积运算时,就可以将服务器单独的运算CO1*CI1*H1*W1的卷积运算时间减少,理论上只需要服务器单独运算的1/y1,即其计算效率可以提高y1倍,这样提高了计算速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3)

1.一种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慧园区平台,所述智慧园区平台包括:服务器、多个摄像头和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一物理按键被按下时,将第一物理按键的第一标识通过5G网络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控制该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一图片,对第一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一图片对应的第一身份;
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二物理按键被按下时,将第二物理按键的第二标识通过5G网络发送至服务器;
服务器控制该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二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二图片,对第二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二图片对应的第二身份;
电梯系统检测第x楼层的第一电梯停靠时,向服务器发送停靠命令,该停靠命令包括第一电梯的第三标识;
服务器调用第三标识对应的第三摄像头采集目标对象的第三图片,对第三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三图片对应的第三身份,如第一身份、第二身份以及第三身份相同时,服务器向电梯系统发送撤销命令,该撤销命令用于指示电梯系统取消第x楼层的第一物理按键和第二物理按键的按下状态;
其中,上述x为整数,该整数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
其中,所述对第一图片执行人脸识别确定第一图片对应的第一身份具体包括:将第一图片组成输入数据CO1*CI1*H1*W1;将输入数据CO1*CI1*H1*W1执行多层卷积运算得到运算结果,依据该运算结果得到该第一身份;所述依据该运算结果得到该第一身份具体包括:将所述运算结果与预设模板结果执行减法运算得到差值,如该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确定该第一身份为该预设模板结果对应的身份;
其中,上述执行多层卷积运算中的第1层卷积运算具体包括:
服务器确定与服务器连接的计算机的数量y1,获取输入数据的尺寸CO1*CI1*H1*W1以及卷积核尺寸M*CI2*3*3;计算α1=CI1/y1/ 3;如果α1为大于1的整数,服务器将输入数据的尺寸CO1*CI1*H1*W1沿CI1方向均匀切割成α1个基础数据块,将α1个基础数据块分发给y1个计算机,将卷积核广播给y1个计算机,y1计算机将接收到的基础数据块与卷积核计算得到y1个基础结果,将y1个基础结果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提取y1个基础数据块中相邻的两个基础数据块之间的拼接数据块CO1*4*H1*W1,其中,拼接数据块CO1*4*H1*W1为基础数据块x在CI方向的最后2个数据块与基础数据块x+1在CI方向的最前2个数据块拼接得到,服务器将y1-1个拼接数据块与卷积核计算得到拼接结果,服务器将拼接结果与基础结果拼接在一起得到卷积结果;
上述CO1*CI1*H1*W1中,H1、W1分别表示高度值、宽度值;CO1、CI1表示数量值以及深度值;上述M*CI2*3*3中,M、CI2表示数量值以及深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据第三身份确定目标对象的用户画像,依据该用户画像获取与该用户画像对应的广告资源,将该广告资源发送至第一电梯的广告设备播放。
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126704.2A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59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6704.2A CN110759191B (zh)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6704.2A CN110759191B (zh)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9191A CN110759191A (zh) 2020-02-07
CN110759191B true CN110759191B (zh) 2020-11-03

Family

ID=69338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6704.2A Active CN110759191B (zh) 2019-11-18 2019-11-18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91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1081A (zh) * 2021-06-02 2021-08-31 赛奥智能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信号管理的电梯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8817B2 (ja) * 2006-08-25 2014-03-19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目的階登録配車運転においてセキュリティ保護の追跡を匿名で行う乗客指標付けシステム
JP5492399B2 (ja) * 2008-10-22 2014-05-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操作入力装置及び方法
CN103130050B (zh) * 2013-03-13 2015-08-19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调度方法
CN108217352B (zh) * 2018-01-19 2019-11-05 深圳禾思众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调度系统
CN108675071B (zh) * 2018-05-03 2020-01-1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器的云端协同智能芯片
CN108975102B (zh) * 2018-07-26 2020-09-08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一种电梯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9191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9258B (zh)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系统
CN105917690B (zh) 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在网络中模块间通信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5843182B (zh) 一种基于oms的电力调度事故预案系统及方法
CN111045656A (zh) 一种构建政务服务中台体系基础架构的方法和系统
CN110335187A (zh) 一种智慧城市操作系统
CN111694555B (zh) 业务系统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55482B (zh) 一种应用于应急管理的处置系统
CN105809356A (zh) 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
CN104636678B (zh) 一种云计算环境下对终端设备进行管控的方法和系统
CN110661842B (zh) 一种资源的调度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14498A (zh) 一种可信区块链服务平台的架构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9274672A (zh) 一种用于信息通信设备的移动运维管理及数据交互系统
CN103618652A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审计和深度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CN112419129A (zh) 一种构建政务服务中台体系基础架构的方法和系统
US10192262B2 (en) System for periodically updating backings for resource requests
CN115439249B (zh) 一种跨区块链的业务服务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153920A (zh) 大数据边平台与方法
CN115858651A (zh) 一种智慧城市一体化应用支撑平台
CN103426041A (zh) 基于物联网的辐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9002901A (zh) 一种省地县一体化电网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及装置
CN110759191B (zh) 基于5g智慧园区电梯控制方法
CN114422542A (zh) 一种终端域管系统
CN114281790A (zh) 一种多类型负荷资源聚合商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13706101B (zh) 电网项目管理智能系统架构及方法
CN112926981B (zh) 用于区块链的交易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14

Address after: Room 1001, 555 Guanhen Road, Sanjiang Street, Shengzhou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gzhou Wanr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2c, unit 1, yingchunge, sunshine season 5,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Cheng Ji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3

Address after: No. 33, Chuang e Huigu, No. 777, Zhongguan West Road, zhenhaizhuang street, Ningbo, Zhejiang 315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ai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1, 555 Guanhe South Road, Sanjiang street, Shengzhou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gzhou Wanru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2, Chuang e Huigu, No. 777, Zhongguan West Road, Zhuangshi Street, Zhenhai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000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Mai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 Chuang e Huigu, No. 777, Zhongguan West Road, zhenhaizhuang street, Ningbo, Zhejiang 31500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Mai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