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2733A - 磁性离合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磁性离合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2733A
CN110752733A CN201910985869.9A CN201910985869A CN110752733A CN 110752733 A CN110752733 A CN 110752733A CN 201910985869 A CN201910985869 A CN 201910985869A CN 110752733 A CN110752733 A CN 110752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xing ring
shaft
clutch coupling
connec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58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hui Inter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hui Inter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hui Inter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hui International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858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27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2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27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1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permanent-magnet type
    • H02K49/102Magnetic gearings, i.e. assembly of gears, linear or rotary, by which motion is magnetically transferred without physical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1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permanent-magnet type
    • H02K49/104Magnetic couplings consisting of only two coaxial rotary elements, i.e. the driving element and the driven element
    • H02K49/108Magnetic couplings consisting of only two coaxial rotary elements, i.e. the driving element and the driven element with an axial air ga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力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离合联轴器。磁性离合联轴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磁性件,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二连接轴和第二磁性件;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共轴线设置,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和/或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当电磁铁通电时,第一连接组件能够在磁力作用下带动第二连接组件转动。本发明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不但能够实现传动功能,还能实现离合功能,功能更加完善,且磨损较小,能量损失少。

Description

磁性离合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力传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离合联轴器。
背景技术
磁力传动联轴器一般都包含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永磁体组和第二永磁铁组,第一永磁体组与驱动轴连接,第二永磁体组与从动轴连接,驱动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永磁体组整体转动,在磁力作用下,第二永磁铁组能够跟随第一永磁体组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实现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传动,然而,现有的磁力传动联轴器,无法实现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离合,功能单一。
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磁力传动联轴器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离合联轴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磁力传动联轴器存在的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二连接轴和第二磁性件;
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共轴线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能够在磁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转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磁性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沿第一圆环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圆环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对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非工作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工作端的磁极相反;
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个数相同,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沿第二圆环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圆环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非工作端;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的工作端的磁极相反。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的非工作端均通过导磁结构相接,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非工作端也均通过导磁结构相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轴包括第一轴部和第一圆盘部,所述第一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部的中心相接,所述第一磁性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盘部上;
所述第二连接轴包括第二轴部和第二圆盘部,所述第二轴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部的中心相接,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盘部上。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磁性件的铁芯的非工作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相接,所述第一固定环为导磁结构;
所述第一圆盘部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圆盘部的环形凹槽部,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一磁性件均固定于所述凹槽部的槽内,所述凹槽部为不导磁结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一圆盘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凹槽部的槽壁之间均填充有绝缘胶。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轴部上套有两个导电环,两个所述导电环分别通过电刷连接电源的两个电极;
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一圆盘部上均上设置有导电槽,每个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线圈的两端均分别通过导电槽与两个所述导电环电连接。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磁性件为永磁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为不导磁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环上开设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回转中心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容纳槽,所述第二磁性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磁性件的非工作端与所述第二圆盘部抵接,所述第二圆盘部为导磁结构。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圆盘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环上开设有卡口,所述第二圆盘部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能够卡入所述卡口内。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容纳槽背离所述第二圆盘部的一侧设置有向所述容纳槽内部凸出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用于将所述第二磁性件限制在所述容纳槽内;
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粘接在所述容纳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离合联轴器,其主要由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构成,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一连接轴相对固定设置;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轴和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与第二连接轴相对固定设置;其中,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共轴线设置,且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中的任一个为电磁铁。
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会产生磁性,第一磁性件产生的磁场会与第二磁性件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此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会在磁力作用下相互接合;若驱动轴带动第一连接轴同步转动,第一磁性件会跟随第一连接轴同步转动,第一磁性件在磁力的作用下会向第二磁性件传递扭矩,使得第二磁性件转动,第二磁性件转动会带动第二连接轴与其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从动轴跟随第二连接轴同步转动,实现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传动。
当电磁铁断电时,电磁铁不具备磁性,此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断开;即便驱动轴带动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磁性件转动,第一磁性件也无法向第二磁性件传递扭矩,第二磁性件和第二连接轴就不会转动,进而,从动轴就不会转动;或者,从动轴在负载的惯性力下转动时,也不会带动驱动轴转动,实现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相互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存在间隙,采用非接触式传动的方式传动,能够减小传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此外,可通过调节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来调节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大小,进而调节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之间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依此来调节传动比。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不但能够实现传动功能,还能实现离合功能,功能更加完善,且磨损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中的第一连接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中的第一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中的第二连接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固定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与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连接组件;200-第二连接组件;300-导电环;400-电刷;500-箱板;
110-第一轴部;120-第一圆盘部;130-第一磁性件;140-第一固定环;150-第一螺栓;
121-凹槽部;
131-铁芯;132-线圈;
210-第二轴部;220-第二圆盘部;230-第二磁性件;240-第二固定环;250-第二螺栓;
221-凸起部;
241-容纳槽;242-限位凸缘;243-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性离合联轴器,其主要由第一连接组件100和第二连接组件200构成,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之间存在间隙;第一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磁性件130,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一连接轴相对固定设置;第二连接组件200包括第二连接轴和第二磁性件230,第二磁性件230与第二连接轴相对固定设置;其中,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共轴线设置,且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130和第二磁性件230中的任一个为电磁铁。
当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会产生磁性,第一磁性件130产生的磁场会与第二磁性件230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此时,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会在磁力作用下相互接合;若驱动轴带动第一连接轴同步转动,第一磁性件130会跟随第一连接轴同步转动,第一磁性件130在磁力的作用下会向第二磁性件230传递扭矩,使得第二磁性件230转动,第二磁性件230转动会带动第二连接轴与其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从动轴跟随第二连接轴同步转动,实现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传动。
当电磁铁断电时,电磁铁不具备磁性,此时,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相互断开;即便驱动轴带动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磁性件130转动,第一磁性件130也无法向第二磁性件230传递扭矩,第二磁性件230和第二连接轴就不会转动,进而,从动轴就不会转动;或者,从动轴在负载的惯性力下转动时,也不会带动驱动轴转动,实现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相互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之间存在间隙,采用非接触式传动的方式传动,能够减小传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此外,可通过调节通入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来调节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之间的磁力大小,进而调节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之间能够传递的最大扭矩,依此来调节传动比。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不但能够实现传动功能,还能实现离合功能,功能更加完善,且磨损更小。
具体地,参见图2和图4,第一磁性件130为多个,多个第一磁性件130沿第一圆环均匀分布,该第一圆环的圆心位于第一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上,即多个第一磁性件130是绕第一圆环的圆心转动的;第二磁性件230的个数与第一磁性件130的个数相同,且多个第二磁性件230沿第二圆环均匀分布,该第二圆环的圆心位于第二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上,即多个第二磁性件230是绕第二圆环的圆心转动的,即不管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是否同步转动,均能保持第一磁性件130所在的第一圆环与第二磁性件230所在的第二圆环相对设置,不会出现偏移。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相对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非工作端,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130的工作端的磁极相反;第二磁性件230与第一磁性件130相对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非工作端,相邻两个第二磁性件230的工作端的磁极相反。
当第一连接组件100和第二连接组件200均处于静止状态时,在磁力的作用下,工作端为N极的第一磁性件130与工作端为S极的第二磁性件230正对,且工作端为S极的第一磁性件130与工作端为N极的第二磁性件230正对;为了便于描述,将多个第一磁性件13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磁性件130分别定义为第一磁性件N和第一磁性件S,并将此时与第一磁性件N正对的第二磁性件230定义为第二磁性件S,将此时与第一磁性件S正对的第二磁性件230定义为第二磁性件N,其中,第一磁性件N和第二磁性件N的工作端均为N极,第一磁性件S和第二磁性件S的工作端均为S极。当第一连接组件100在驱动轴的作用下开始转动,使得第一磁性件N沿由其所在位置到第一磁性件S所在位置的方向(定义为正向)转动时,第二连接组件200在来自从动轴的阻力作用下仍保持静止状态,此时,第一磁性件130便会相对第二磁性件230发生转动,即第一磁性件N会偏离与第二磁性件S正对的位置,并朝向与第二磁性件N正对的位置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二磁性件S会在第一磁性件N对其的吸力的作用下,朝与当前第一磁性件N正对的位置转动,而第二磁性件N则会在第一磁性件N对其的排斥力的作用下,背离与当前第一磁性件N正对的位置转动,即第二磁性件N和第二磁性件S受到的来自第一磁性件N的磁力在第二圆环所在平面的分力均朝向同一方向,即所有的第二磁性件230受到的来自工作端为N极的第一磁性件130的磁力在第二圆环所在平面的分力均朝向同一方向(正向),同理,所有的第二磁性件230受到的来自工作端为S极的第一磁性件130的磁力在第二圆环所在平面的分力方向也均为朝向同一方向(正向),综上,第二磁性件230受到的来自第一磁性件130的磁力在第二圆环所在平面的分力方向为正向,从而,第二磁性件230能够沿正向转动,实现了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之间的扭矩传动,即实现了传动功能。
优选的,可将多个第一磁性件130的非工作端均通过导磁结构相接,从而,使得第一磁性件130的非工作端通过导磁结构形成闭合磁路,可减少漏磁;可将多个第二磁性件230的非工作端也均通过导磁结构相接,从而,使得第二磁性件230的非工作端通过导磁结构形成闭合磁路,可减少漏磁,以使得电磁铁能充分利用电能或使得永磁铁能充分利用本身磁性能。
进一步的,参见图3,在第一连接轴的具体结构中包括第一轴部110和第一圆盘部120,第一轴部110的一端与第一圆盘部120的中心相接,第一磁性件130固定在第一圆盘部120上,从而,便实现了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一连接轴之间的相对固定;参见图6,在第二连接轴的具体结构中包括第二轴部210和第二圆盘部220,第二轴部210的一端与第二圆盘部220的中心相接,第二磁性件230固定在第二圆盘部220上,从而,便实现了第二磁性件230与第二连接轴之间的相对固定。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4,可将第一磁性件130设置为电磁铁,此时,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中可相应增设第一固定环140,将第一磁性件130的铁芯131的非工作端均与第一固定环140相接,并将第一固定环140设置为导磁结构,从而,第一固定环140不但能够实现对第一磁性件130的固定,还能实现第一磁性件130的非工作端磁路闭合。其中,第一磁性件130的铁芯131可与第一固定环140设置为一体结构,以提高结构稳定性。
参见图2-图4,第一圆盘部120具有开口朝向第二圆盘部220的环形凹槽部121,第一固定环140和第一磁性件130均能够固定到凹槽部121的槽内,且凹槽部121为不导磁结构,从而,在凹槽部121不会影响电磁铁的原本磁路的基础上,便于将电磁铁的线圈132固定在凹槽部121的凹槽内。
具体地,参见图2,第一固定环140与第一圆盘部120之间可采用第一螺栓150相互固定连接,不但能够使得第一圆盘部120与第一固定环140之间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而且还能使得第一固定环140能够从第一圆盘部120上拆下,便于安装和更换。
此外,在相邻两个第一磁性件130之间可填充绝缘胶,并在第一磁性件130与凹槽部121的槽壁之间也填充绝缘胶,以利用绝缘胶固定第一磁性件130的线圈132,并利用绝缘胶加强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一圆盘部120之间连接牢固性。
具体地,参见1、图2和图4,在第一轴部110上套有两个导电环300,这两个导电环300分别通过电刷400连接电源的两个电极;同时,在第一轴部和第一圆盘部上均上设置导电槽,并将每个第一磁性件130的线圈132的两端均分别通过导电槽与两个导电环300电连接,从而,电源便可通过导电环300和导电槽为第一磁性件130的线圈132连续供电。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5和图6,可将第二磁性件230设置为永磁铁,此时,在第二连接组件200中可相应增设第二固定环240,该第二固定环240为不导磁结构,并在第二固定环240上沿平行于第二固定环240的回转中心线的方向开设贯穿第二固定环240的容纳槽241,将第二磁性件230固定到容纳槽241内,以利用第二固定环240处于两个容纳槽241之间的不导磁部分将第二磁性件230分离开;因容纳槽241是贯穿第二固定环240的,故第二磁性件230的非工作端能够与第二圆盘部220抵接,将第二圆盘部220设为导磁结构,从而,第二圆盘部220不但能够实现对第二磁性件230的间接固定,还能实现第二磁性件230的非工作端磁路闭合。
具体地,参见图6,第二固定环240与第二圆盘部220之间可采用第二螺栓250相互固定连接,不但能够使得第二圆盘部220与第二固定环240之间具备较高的连接强度,而且还能使得第二固定环240能够从第二圆盘部220上拆下,便于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的,参见图6和图7,可在第二固定环240上开设卡口243,并在第二圆盘部220上设置凸起部221,该凸起部221能够卡入上述卡口243内,从而,在第二固定环240向第二圆盘部220传递扭矩时,凸起部221能够抵着卡口243的侧壁转动,以使得凸起部221和卡口243承担部分或全部来自第二固定环240与第二圆盘部220的剪切力。上述卡口243和凸起部221,即可在第二固定环240与第二圆盘部220采用第二螺栓250连接时设置,以延长第二螺栓250的使用寿命,也可在第二固定环240与第二圆盘部220采用其他连接结构相连时设置。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可在容纳槽241背离第二圆盘部220的一侧设置向内容纳槽241的内部凸出的限位凸缘242,以利用该限位凸缘242将第二磁性件230限制在容纳槽241内。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二磁性件230还可粘接在容纳槽241内,以提高第二磁性件230与容纳槽241之间的连接强度。
上述两种可实施方式可同时使用,在利用限位凸缘242将第二磁性件230限制在容纳槽241内的前提下,再将第二磁性件230粘接在容纳槽241内,以提高第二磁性件230与第二圆盘部2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动系统,参见图2和图8,包括密闭箱体和上述磁性离合联轴器,密闭箱体用于容纳负载和第二连接组件200,第一连接组件100设置在密闭箱体外,上述密闭箱体处于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之间的箱板500为不导磁结构,以避免该箱板500对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230之间的磁路造成影响,这样,便可根据需要单独调节密闭箱体内的真空值,以实现对负载所处环境的真空值的调节,从而,能够减小负载在转动时承受的风阻,减小能量损耗。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离合联轴器,其克服了传统的磁力传动联轴器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磁性离合联轴器,不但能够实现传动功能,还能实现离合功能,功能更加完善,且可降低能量损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组件(100)和第二连接组件(200),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00)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0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00)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磁性件(130),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00)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二连接轴和第二磁性件(230);
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共轴线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13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3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130)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230)为电磁铁,当所述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00)能够在磁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0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13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130)沿第一圆环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圆环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磁性件(130)与所述第二磁性件(230)相对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非工作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130)的工作端的磁极相反;
所述第二磁性件(230)与所述第一磁性件(130)的个数相同,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230)沿第二圆环均匀分布,所述第二圆环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二磁性件(230)与所述第一磁性件(130)相对的一端为工作端,另一端为非工作端;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130)的工作端的磁极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磁性件(130)的非工作端均通过导磁结构相接,多个所述第二磁性件(230)的非工作端也均通过导磁结构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包括第一轴部(110)和第一圆盘部(120),所述第一轴部(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盘部(120)的中心相接,所述第一磁性件(130)固定在所述第一圆盘部(120)上;
所述第二连接轴包括第二轴部(210)和第二圆盘部(220),所述第二轴部(2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圆盘部(220)的中心相接,所述第二磁性件(230)固定在所述第二圆盘部(2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130)为电磁铁,所述第一连接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固定环(140),所述第一磁性件(130)的铁芯(131)的非工作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140)相接,所述第一固定环(140)为导磁结构;
所述第一圆盘部(120)具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圆盘部(220)的环形凹槽部(121),所述第一固定环(140)和所述第一磁性件(130)均固定于所述凹槽部(121)的槽内,所述凹槽部(121)为不导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40)与所述第一圆盘部(120)通过第一螺栓(150)固定连接;
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130)之间以及所述第一磁性件(130)与所述凹槽部(121)的槽壁之间均填充有绝缘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部(110)上套有两个导电环(300),两个所述导电环(300)分别通过电刷(400)连接电源的两个电极;
所述第一轴部(110)和所述第一圆盘部(120)上均设置有导电槽,每个所述第一磁性件(130)的线圈(132)的两端均分别通过导电槽与两个所述导电环(30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230)为永磁体,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固定环(240),所述第二固定环(240)为不导磁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环(240)上开设有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固定环(240)的回转中心线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固定环(240)的容纳槽(241),所述第二磁性件(230)固定于所述容纳槽(241)内,且所述第二磁性件(230)的非工作端与所述第二圆盘部(220)抵接,所述第二圆盘部(220)为导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240)与所述第二圆盘部(220)通过第二螺栓(250)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环(240)上开设有卡口(243),所述第二圆盘部(220)上设置有凸起部(221),所述凸起部(221)能够卡入所述卡口(24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性离合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41)背离所述第二圆盘部(220)的一侧设置有向所述容纳槽(241)内部凸出的限位凸缘(242),所述限位凸缘(242)用于将所述第二磁性件(230)限制在所述容纳槽(241)内;
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230)粘接在所述容纳槽(241)内。
CN201910985869.9A 2019-10-16 2019-10-16 磁性离合联轴器 Pending CN1107527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5869.9A CN110752733A (zh) 2019-10-16 2019-10-16 磁性离合联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5869.9A CN110752733A (zh) 2019-10-16 2019-10-16 磁性离合联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2733A true CN110752733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7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5869.9A Pending CN110752733A (zh) 2019-10-16 2019-10-16 磁性离合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27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1714A1 (en) * 2021-06-16 2022-12-22 Eon Frenc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mplification and/or storag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8758A (ja) * 2008-05-14 2009-11-26 Shoei Koki:Kk 動力伝達装置
CN103378711A (zh) * 2012-04-17 2013-10-30 余虹锦 双机械端口磁导谐波式电磁齿轮复合永磁电机
CN103904858A (zh) * 2014-03-14 2014-07-02 东北大学 一种端面固定的单平盘式永磁涡流联轴器
CN105490503A (zh) * 2014-10-11 2016-04-13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绕组式永磁离合器
CN206060507U (zh) * 2016-08-23 2017-03-29 贾建伟 永磁多功能筒式传动装置
CN207117459U (zh) * 2017-09-13 2018-03-16 北京中电永昌科技有限公司 半侧自励式永磁调速器
CN207251431U (zh) * 2017-07-20 2018-04-17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盘式永磁耦合机构、盘式永磁耦合调速器、磁耦合调速装置、无刷双馈耦合传动装置
CN108365723A (zh) * 2018-05-03 2018-08-03 包头天工电机有限公司 盘式永磁同步电机
CN208445372U (zh) * 2018-08-31 2019-01-29 上海适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盘式转子及盘式电机
CN209419468U (zh) * 2019-04-10 2019-09-20 东营河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限矩型永磁耦合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78758A (ja) * 2008-05-14 2009-11-26 Shoei Koki:Kk 動力伝達装置
CN103378711A (zh) * 2012-04-17 2013-10-30 余虹锦 双机械端口磁导谐波式电磁齿轮复合永磁电机
CN103904858A (zh) * 2014-03-14 2014-07-02 东北大学 一种端面固定的单平盘式永磁涡流联轴器
CN105490503A (zh) * 2014-10-11 2016-04-13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绕组式永磁离合器
CN206060507U (zh) * 2016-08-23 2017-03-29 贾建伟 永磁多功能筒式传动装置
CN207251431U (zh) * 2017-07-20 2018-04-17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盘式永磁耦合机构、盘式永磁耦合调速器、磁耦合调速装置、无刷双馈耦合传动装置
CN207117459U (zh) * 2017-09-13 2018-03-16 北京中电永昌科技有限公司 半侧自励式永磁调速器
CN108365723A (zh) * 2018-05-03 2018-08-03 包头天工电机有限公司 盘式永磁同步电机
CN208445372U (zh) * 2018-08-31 2019-01-29 上海适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盘式转子及盘式电机
CN209419468U (zh) * 2019-04-10 2019-09-20 东营河太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限矩型永磁耦合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正: "《永磁电机的设计》", 29 February 2016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1714A1 (en) * 2021-06-16 2022-12-22 Eon French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mplification and/or storag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2174B2 (en) Rolling driving actuator and power toothbrush using the same
RU2388132C2 (ru) Бесщеточна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ашина
EP1932552B1 (en) Disposable magnetic levitation blood pump
US7443058B2 (en) Actuator capable of reciprocal linear driving and rolling driving and power toothbrush using the same
EP2200154B1 (en) Axial gap motor
KR101031611B1 (ko) 회전 커플링 장치
KR20080110997A (ko) 광학 셔터 어셈블리로 구동되는 로터 마그네트
KR20040101572A (ko) 스테이터와 로터 세그먼트를 분리시키는 적어도 2개의축방향의 에어 갭을 갖는 로터리 전기 모터
US7768157B2 (en) Brushless motor
CN110752733A (zh) 磁性离合联轴器
US20210384812A1 (en) End-face rotating joint for transmitting torques
KR101783687B1 (ko) 자기결합을 이용한 가변속 동력전달장치
CN202326824U (zh) 电磁粉末离合器
CN110611397B (zh) 飞轮储能装置
CN113217538A (zh) 磁悬浮轴承结构、电机
KR100651296B1 (ko) 모터의 영구 자석의 결합 구조 및 방법
CN116260305A (zh) 一种基于Halbach聚磁式转子的模块化轴向磁通混合励磁电机
CN114335928B (zh) 一种高隔离度电动波导开关
CN112421871B (zh) 电机组件、食物处理机和送风装置
CN105429426A (zh) 一种聚磁式磁力耦合器
CN221003561U (zh) 一种离合装置及汽车
JP3218833B2 (ja) 無励磁作動型電磁ブレ−キ
CN210780496U (zh) 一种内置永磁体的电磁离合器
CN112821716B (zh) 一种筒式混合磁性联轴器
CN113098229B (zh) 一种筒式聚磁盘式涡流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