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1802A -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1802A
CN110751802A CN201911029131.1A CN201911029131A CN110751802A CN 110751802 A CN110751802 A CN 110751802A CN 201911029131 A CN201911029131 A CN 201911029131A CN 110751802 A CN110751802 A CN 110751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host
link
signal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91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
万森
程腾
笪小六
陈小奇
刘琼
张敬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YUNSE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YUNSE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YUNSE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YUNSE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91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1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1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1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属于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报警主机、报警器和有线链路,所述报警主机通过有线链路连接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包括外壳、微控制器、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均连接微控制器,所述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有线链路,所述微控制器、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密封于外壳内,其报警方法包括报警主机报警链路和报警器报警链路,在对接匹配原有报警主机系统的基础上,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报警系统单端报警的缺陷,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警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据说NB-IoT设备电池寿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时还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报警系统是用物理方法或电子技术,自动探测发生在布防监测区域内的侵入行为,产生报警信号,并提示值班人员发生报警的区域部位,显示可能采取对策的系统。报警主机是预防抢劫、盗窃等意外事件的重要设施。主机是系统的核心。是用来接收探测器发来的报警信号的同时进行及时的反馈;主机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会产生120分贝的警号声,同时会借助电信网络向外拨打6组由主人自己设置的报警电话。目前常用报警系统情况,目前接报警主机的报警器和传感器都是通过有线通信连接,还有结合433无线通信连接报警主机。目前都是属于单接报警器报警系统,报警链路有损坏就会影响报警系统正常使用。
图2是普通报警方法,现有的报警系统中,一般都是采用报警传感器与报警系统主机直接相连的连接方式,或者短距离通过无线433的连接方式。但这些都是单接报警系统,一但报警主机损坏,整个报警系统链路就断了,对报警器发生的报警信号,不能对有效报警信号做出相应的响应。若果单个报警器的链路损坏,报警主机会发生报警,但当该位置再产生报警就不能通知到报警主机了和上传到报警平台了,最终推送给客户。图3是普通报警器结构示意图图,Z+和Z-是一直报警控制信号,有报警器按钮控制报警信号产生,VCC和GND是供电电源,有些报警器需外接供电,通过该线路接入供电电源。一旦供电电源故障,报警器就无法工作。针对单端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亟需一种报警可靠性高的的报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方法,在对接匹配原有报警主机系统的基础上,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报警系统单端报警的缺陷,提高可靠性。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包括报警主机、报警器和有线链路,所述报警主机通过有线链路连接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包括外壳、微控制器、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均连接微控制器,所述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有线链路,所述微控制器、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密封于外壳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NB-IoT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LORA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2G或3G或4G网络通信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材料为耐火塑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为干电池。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的报警方法,包括报警主机报警链路和报警器报警链路,
所述报警主机报警链路: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主机检测到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响铃等待用户处理,同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推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所述报警器报警链路: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平台,报警平台推送报警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报警器链路异常的报警方法,
所述报警主机报警链路:报警器链路异常,报警主机检测到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响铃等待用户处理,同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推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所述报警器报警链路:报警器检测到报警故障信号,报警主机将报警链路故障信号发送到报警平台,报警平台推送报警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实时检测报警信号,并通过通信模块和报警主机双端上传到报警平台,采用双链路报警,在其中一路有异常的情况下还可以继续实现故障发送,在故障的情况下,发生警情按下报警按钮还是可以将报警信号发送。提高报警的可靠性。本发明还可以自备电源,不需要外部供电,在有线链路故障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故障检测并上报到报警平台。
2.本发明通过在报警器端增加通信模块报警模块实现:(1)同时实现报警器和报警主机双端报警,提高报警可靠性。(2)同时报警器本身和报警主机都可检测报警线路是否正常连接。(3)报警器本身通过自备电池实现报警器不用外部供电(4)报警主机有线链路损坏的情况下,报警器依然可以通过通信模块正常发生报警信号。(5)微控制器能区分报警信号和链路故障信号并发送至平台,推送给用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普通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报警方法示意图;
图3为普通报警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报警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包括报警主机、报警器和有线链路,报警主机通过有线链路连接报警器,报警器包括外壳、微控制器、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均连接微控制器,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有线链路,微控制器、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密封于外壳内。设置无线通信模块对接原有报警主机的基础上,从单端报警到支持双端报警,报警可靠性大大提高。信号检测模块能够区分检测报警信号和链路故障信号,根据对连接报警主机的控制信号检测,一但报警信号线异常,报警主机和报警器都可以发送报警信号。若此时发生警情,再按下报警按钮,在报警有线链路已经异常的情况下,不影响无线通信模块的工作,无线通信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平台发输出报警信号。另外,在不方便布置有线线路的情况下,报警器部可以不接报警主机直接使用,可以随便部署在任何位置。微控制器为STM32型号的单片机。
无线通信模块为NB-IoT无线通信模块,NB-IoT无线通信模块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
无线通信模块为LORA无线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为2G或3G或4G网络通信模块。
外壳的材料为耐火塑料,在高温环境下例如火灾场景,报警器的外壳不熔化,保持正常工作。
电池为干电池,可以在报警主机和附近不能取电的情况下,报警器支持双端报警和报警器本身指示和提示功能,保证报警器持续工作。
Z+和Z-是报警控制信号,有报警器按钮控制报警信号产生。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的报警方法,包括报警主机报警链路和报警器报警链路,
报警主机报警链路: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主机检测到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响铃等待用户处理,同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推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报警器报警链路: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平台,报警平台推送报警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还包括报警器链路异常的报警方法:
报警主机报警链路:报警器链路异常,报警主机检测到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响铃等待用户处理,同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推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报警器报警链路:报警器检测到报警故障信号,报警主机将报警链路故障信号发送到报警平台,报警平台推送报警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包括报警主机、报警器和有线链路,所述报警主机通过有线链路连接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包括外壳、微控制器、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报警按钮、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均连接微控制器,所述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有线链路,所述微控制器、电池、信号检测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密封于外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NB-IoT无线通信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LORA无线通信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2G或3G或4G网络通信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料为耐火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干电池。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报警装置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主机报警链路和报警器报警链路,
所述报警主机报警链路: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主机检测到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响铃等待用户处理,同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推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所述报警器报警链路: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平台,报警平台推送报警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器链路异常的报警方法,
所述报警主机报警链路:报警器链路异常,报警主机检测到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响铃等待用户处理,同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号发送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报警主机报警平台推送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所述报警器报警链路:报警器检测到报警故障信号,报警主机将报警链路故障信号发送到报警平台,报警平台推送报警报警信息给用户,等待用户响应处理。
CN201911029131.1A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Pending CN110751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9131.1A CN110751802A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9131.1A CN110751802A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1802A true CN110751802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80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9131.1A Pending CN110751802A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180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426A (zh) * 2005-01-25 2005-07-2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无线报警系统
CN103400481A (zh) * 2013-07-29 2013-11-20 王衡 一种用于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CN103491268A (zh) * 2012-06-13 2014-01-0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有线转无线报警系统
WO2015156867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Wilging Philip J Wireless audio system using smoke detectors with integrated audio systems paired for mobile device output
CN108712510A (zh) * 2018-08-02 2018-10-26 北京富邦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及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CN209182975U (zh) * 2018-07-11 2019-07-30 广东合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双鉴探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426A (zh) * 2005-01-25 2005-07-27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无线报警系统
CN103491268A (zh) * 2012-06-13 2014-01-0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有线转无线报警系统
CN103400481A (zh) * 2013-07-29 2013-11-20 王衡 一种用于消防报警联动系统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和装置
WO2015156867A1 (en) * 2014-04-09 2015-10-15 Wilging Philip J Wireless audio system using smoke detectors with integrated audio systems paired for mobile device output
CN209182975U (zh) * 2018-07-11 2019-07-30 广东合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实现有线和无线报警通讯方式的双鉴探测装置
CN108712510A (zh) * 2018-08-02 2018-10-26 北京富邦智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及数据传输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9995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运维终端
CN107452180A (zh)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安防联网报警系统
CN206421537U (zh) 火灾报警设备及系统
CN107240727A (zh) 电池单元
CN207233144U (zh) 蓝牙管理终端、无线火灾探测器和探测装置
CN103904496A (zh) 智能电缆插头及其检测系统
CN212302696U (zh) 一种基于nb-iot的光电型烟感
CN103794034A (zh) 全线路电力设施故障及防盗报警系统
CN106781199A (zh)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器
CN104036610B (zh) 火灾报警无线通讯底座
CN109738834A (zh) 一种服务器电源的检测装置
CN110751802A (zh) 一种双端报警装置及其报警方法
CN104627203B (zh) 铁路信号点灯单元自动故障记忆与恢复装置
CN111090245A (zh) 智能燃气监控系统
CN214971365U (zh) 分布式消防装置
CN108765837A (zh) 一种基于EnOcean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CN104537794A (zh) 基于zigbee技术的安全智能家居系统
CN205280218U (zh) 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地铁隧道用灯箱
CN207504129U (zh) 电池单元
CN208077358U (zh) 一种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US6414599B1 (en) Smoke detector
CN103680073A (zh) 一种无线环境气体监测报警系统
CN211345955U (zh) 空调器
CN210627442U (zh) 一种电气火灾监测数据探测管理器
CN106097634A (zh) 一种多功能消防报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