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0136B -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0136B
CN110750136B CN201910936192.XA CN201910936192A CN110750136B CN 110750136 B CN110750136 B CN 110750136B CN 201910936192 A CN201910936192 A CN 201910936192A CN 110750136 B CN110750136 B CN 110750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input
induction
parameter
sensing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61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0136A (zh
Inventor
熊胜男
肖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61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0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0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所述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应所述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本申请的实施例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行业近来蓬勃发展,且其相关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多样化的电子设备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如手机)带有可容置的输入设备(如触控笔)时,手机需要及时检测触控笔的容置情况,根据触控笔的容置情况来确定显示界面的显示内容,例如,在触控笔拔出的情况下,手机需要将显示界面切换为手写界面,在触控笔插入手机的情况下,手机需要将显示界面切换为非手写界面。
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霍尔器件或接触弹片对触控笔的容置情况进行检测,但是霍尔器件和接触弹片结构复杂,需要较大的空间,对于结构的要求较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容置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所述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分离;
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应所述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所述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应所述容置结构;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其中,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电子设备内,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处理器,与第一感应电极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这样,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的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能够准确获取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置状态;并且,第一感应电极结构简单,占用空间面积较少,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参照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容置结构11、第一感应电极12和处理器13;其中,
容置结构11,设置于电子设备10内,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分离;
这里,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触控面板的设备,电子设备能够通过触控面板接收目标输入设备触控操作,并基于触控操作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需要说明的是,触控面板可以是电容式触控面板,也可以是电磁式触控面板,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做限定。
进一步,目标输入设备是指能够在电子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的设备;在本申请中,目标输入设备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触控笔;例如,触控笔可以是电容笔或电磁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置结构12可以为中空结构,中空的部位用于容纳目标输入设备,以便于对目标输入设备进行携带。在实际应用中,用户使用目标输入设备操控电子设备时,将目标电子设备从容纳空间中拔出,使得目标输入设备与电子设备分离。用户在不使用目标输入设备时,将目标输入设备放置于上述容纳结构中。基于此,容纳结构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内,具体可以位于电子设备侧边,以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进一步,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感应电极12,第一感应电极12对应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示例性的,第一感应电极可以是被配置为采集电磁波吸收比率(SpecificAbsorption Rate,SAR)的感应电极,也可以是被配置为采集电容值的感应电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携带有电场的物体(如手,或者触控笔)接近或远离第一感应电极时,都能够造成第一感应电极中感应参数(如SAR,或者电容值)的变化;具体地,当携带有电场的物体由远及近接触第一感应电极时,第一感应电极的感应参数逐渐增大,当携带有电场的物体由近到远远离第一感应电极时,第一感应电极的感应参数逐渐减小。基于此,电子设备可以采集第一感应电极的感应参数,来确定上述具有电场的物体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检测目标输入设备在容置结构中的状态,第一感应电极可以与容置结构对应,第一感应电极具体用于获取容置结构周围的环境信息,以得到第一感应参数。具体地,当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上述容置结构中,或者与容置结构分离时,都会引起第一感应参数的变化,因此,第一感应参数可以表征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13,处理器13与第一感应电极12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处理器13能够接收第一感应电机发送的第一感应参数,通过判断第一感应参数的值的大小,来判断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电子设备可以设置若干个参数阈值,当第一感应参数在参数阈值内,可以认为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容纳空间中,当第一感应参数不在参数阈值内,则认为目标输入设备与容纳空间分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电极可以由导电材料构成,分布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的表面,可见,第一感应电极结构简单,不占用多余的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电子设备内,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处理器,与第一感应电极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这样,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的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能够准确获取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置状态;并且,第一感应电极结构简单,占用空间面积较少,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包括:容置结构11、第一感应电极12和处理器13;其中,
容置结构11,设置于电子设备10内,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分离;
第一感应电极12,第一感应电极12对应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处理器13,处理器13与第一感应电极12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电极由两块金属板构成,本申请中,第一感应电机可以分布于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表面。当目标电子设备接近第一感应电极时,能够影响第一感应电容量的变化。
在本申请一实现方式中,第一感应电极为用于感应操作体靠近的感应器。这里,操作体可以是操作电子设备用户的手部,头部或者人体的其他部位。
基于此,第一感应电极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其中,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与上述容置结构对应,用于感应容置结构中目标输入设备的靠近;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与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天线对应,用于感应操作体靠近。
具体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设置在容置结构内部且靠近承接所述目标输入设备的一面。第二部分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与天线邻近的位置处。第一感应电极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是第一部分获取的感应参数与第二部分获取的感应参数之和。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电极可以与天线进行复用,以通过天线来对目标输入设备或者操作体的接近进行感应。如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将天线21向靠近容置结构的位置放置,使得天线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容置于容置结构中的目标输入设备22的上方。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中的现有设计,通过一种硬件结构,实现多种功能,如此,降低电子设备的设计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人体电场与目标输入设备的电场不同,操作体接触第一感应电极产生感应参数的变化,与目标输入设备接触第一感应电极产生感应参数的变化不同。一般情况下,操作体接触第一感应电极时产生的感应参数,要大于目标输入设备接触第一感应电极产生的感应参数的变化。
示例性的,第一感应电极为采集电容值的感应电极,操作体在接触第一感应电极时,电容值最大为200F,目标输入设备在接触第一感应电极时,电容值最大可达到50F。
如此,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以根据第一感应参数所处的参数范围,确定第一感应电极分别与目标输入设备、操作体之间的距离状态。
具体地,处理器13,用于判断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确定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小于第一范围的最小值,或者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确定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容置结构分离。
另外,处理器13还用于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确定操作体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这里,第一范围具体指未有操作体接触第一感应电极,只有目标输入设备接触第一感应电极时第一感应参数的参数范围。第二范围具体指,当操作体接触第一感应电机,且目标输入设备也接触第一感应电极时第一感应参数的参数范围。
其中,第一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
在本申请中,第一感应参数包括以下情况:
第一感应参数小于第一范围的最小值;
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一范围;
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
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二范围。
其中,在第一种情况下,第一感应参数小于第一范围的最小值,处理器可以认为,当前没有操作体接近第一感应电极,并且目标输入设备也未接触第一感应电极。示例性的,第一范围可以是一电容值数据区间[40,55]。如此,在该情况下,确定目标输入设备与容置结构分离,操作体没有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在第二种情况下,第一感应参数在第一范围内,处理器可以认为,当前没有操作体接近第一感应电极,但是目标输入设备接触第一感应电极。这样,在该情况下,确定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容纳空间,操作体没有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在第三种情况下,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处理器这时可以认为当前有操作体正在接近或者已经接触第一感应电极,但是目标输入设备并未接触第一感应电极。示例性的,第二范围可以是一电容值数据区间[240,+∞]。这样,在该情况下,确定目标输入设备与容置结构分离,操作体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在第四种情况下,第一感应参数在第二范围内,处理器可以认为,当前有操作体接触第一感应电极,并且目标输入设备接触第一感应电极。这样,在该情况下,确定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容纳空间,操作体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3,具体用于确定在操作体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电子设备,控制与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天线降低辐射功率;第一感应电极是与多个天线对应设置的感应电极中的一个。
这里,在通过上述方式在确定操作体靠近第一感应电极时,能够控制与第一感应电极对应的天线降低辐射功率,以降低对操作体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天线有多个,每个天线都有与之对应的感应电极,用于确定是否有操作体靠近该天线。本申请中,第一感应电极与多个天线中的一个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还用于确定目标输入设备与容置结构分离,启动目标应用,并将所述目标应用的显示界面作为待显示内容进行输出。
这里,在电子设备确定目标输入设备与容置结构分离,可以认为,用户想使用目标输入设备进行输入,此时,电子设备控制目标应用启动。这里,目标应用可以是记事本、便签、画图等应用。
示例性的,采集到的第一感应参数小于第一范围的最小值时,处理器启动目标应用,并控制天线的功率为正常工作的标准功率;采集到的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一范围时,处理器控制天线的功率为正常工作的标准功率,关闭目标应用;采集到的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处理器降低天线的功率,并启动目标应用;采集到的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二范围时,处理器降低天线的功率,并关闭目标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电子设备内,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处理器,与第一感应电极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这样,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的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能够准确获取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置状态;并且,第一感应电极结构简单,占用空间面积较少,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10包括:容置结构11、第一感应电极12和处理器13;其中,
容置结构11,设置于电子设备10内,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分离;
第一感应电极12,第一感应电极12对应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处理器13,处理器13与第一感应电极12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本申请一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3还用于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第二感应参数大于第三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与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天线降低辐射功率;第二感应参数为与天线对应设置的第二感应电极的感应值。
这里,为了能够准确确定操作者是否靠近电子设备中的天线,除了与在天线邻近位置处设置第一感应电极外,还可以设备第二感应电极。具体地,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同时与电子设备中的同一天线对应。其中,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不同,第二感应电极全部结构都设置于与天线相邻的位置处。第二感应电极具体用于获取天线附近的感应参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三范围可以与上述第一范围相同,电容值数据区间[40,55]。具体用于判断是否有操作体靠近第二感应电极。
这里,第二感应电极也可以与处理器连接,处理器基于采集到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第二感应参数确定操作体与天线之间的关系。当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第二感应参数大于第三范围的最大值时,则认为操作体此时在靠近或接触天线,则控制天线降低辐射功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电极还可以与电子设备的侧键FPC进行复用。也就是说,第一感应电极与电子设备的侧键FPC为同一结构。如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结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侧键组件31,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侧面。与承载侧键组件31的FPC延伸至目标输入设备32(触控笔)的容置结构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电子设备内,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处理器,与第一感应电极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这样,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的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能够准确获取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置状态;并且,第一感应电极结构简单,占用空间面积较少,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
实施例四
基于上述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所述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应所述容置结构;
其中,上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步骤402、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步骤402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包括:
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确定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
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小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小值,或者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确定目标输入设备与容置结构分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为用于感应操作体靠近的感应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确定操作体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操作体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之后,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操作体靠近包括第一感应电极的电子设备,控制与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天线降低辐射功率;第一感应电极是与多个天线对应设置的感应电极中的一个。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感应电极,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第二感应参数大于第三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与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天线降低辐射功率。
其中,第二感应参数为与天线对应设置的第二感应电极的感应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输入设备与容置结构分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启动目标应用,并将目标应用的显示界面作为待显示内容进行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目标输入设备与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基于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这样,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的第一感应参数,确定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容纳空间内,能够准确获取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置状态;并且,第一感应电极结构简单,占用空间面积较少,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这里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容置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所述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分离;
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对应所述容置结构,用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在操作体靠近包括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对应的天线降低辐射功率,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用于感应所述操作体靠近,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是与多个天线对应设置的感应电极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处理器,用于判断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小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小值,或者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容置结构分离;其中,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范围的最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为用于感应操作体靠近的感应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大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大值,确定操作体靠近包括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处理器用于如果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第二感应参数大于第三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应天线降低辐射功率;所述第二感应参数为与所述天线对应设置的第二感应电极的感应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容置结构分离,启动目标应用,并将所述目标应用的显示界面作为待显示内容进行输出。
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容置结构,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内,所述容置结构包括能够容纳目标输入设备的容纳空间,所述目标输入设备能够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分离;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一部分对应所述容置结构;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参数至少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关系;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在操作体靠近包括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电子设备,控制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对应天线降低辐射功率,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第二部分用于感应所述操作体靠近,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是与多个天线对应设置的感应电极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是否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包括:
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属于第一范围或第二范围,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容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如果第一感应参数小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小值,或者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大于第一范围的最大值且小于第二范围的最小值,确定所述目标输入设备与所述容纳空间 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为用于感应操作体靠近的感应器;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大于所述第一范围的最大值,确定操作体靠近包括所述第一感应电极的天线。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910936192.X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750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192.XA CN11075013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6192.XA CN11075013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136A CN110750136A (zh) 2020-02-04
CN110750136B true CN110750136B (zh) 2021-05-18

Family

ID=6927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6192.XA Active CN110750136B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013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1044A (ja) * 2004-03-08 2005-09-15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201247449Y (zh) * 2008-08-27 2009-05-27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启动模块及具有该启动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01840278A (zh) * 2010-06-02 2010-09-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其模块
CN201796320U (zh) * 2010-09-17 2011-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触摸笔的平板电脑
CN102215652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
CN102566800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笔、触摸检测方法和触摸检测系统
CN108228059A (zh) * 2016-12-15 2018-06-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感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4060A (ja) * 2000-05-31 2001-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ボード用ペン
US8164354B2 (en) * 2006-11-28 2012-04-24 Process Equipment Co. Of Tipp City Proximity detection system
CN101510130A (zh) * 2009-01-22 2009-08-19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依据作用方向调整操作模式的输入装置及其方法
US9703946B2 (en) * 2014-03-31 2017-07-11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Secure pairing method, circuit and system for an intelligent input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1044A (ja) * 2004-03-08 2005-09-15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201247449Y (zh) * 2008-08-27 2009-05-27 倚天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启动模块及具有该启动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02215652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
CN101840278A (zh) * 2010-06-02 2010-09-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笔及其模块
CN201796320U (zh) * 2010-09-17 2011-04-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触摸笔的平板电脑
CN102566800A (zh) * 2011-12-29 2012-07-11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笔、触摸检测方法和触摸检测系统
CN108228059A (zh) * 2016-12-15 2018-06-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感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136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8591B (zh) 对意外的设备激活的预防
CN106775084B (zh)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790309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operation input method, and sensing device
CN102109926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US20100123678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acquiring contact location and intensity of force using the same
CN104991721A (zh) 一种指纹操作方法和装置
JP5485154B2 (ja) 入力装置、特にコンピュータ用マウス
KR20150003626A (ko) 디지타이저 모드 전환 방법
CN109241957B (zh) 电子装置、指纹采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KR20140147557A (ko) 제스처를 감지하여 기능을 제어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CN101464741A (zh) 触摸板、触摸板使用方法以及具有触摸板的笔记本电脑
CN103279273B (zh) 一种电磁与电容双模触摸屏的触控切换方法
CN108769299B (zh) 屏幕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7959759A (zh)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897445A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8845752A (zh) 触控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64608A (zh)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589291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44586B (zh) 解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0750136B (zh) 一种电子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4142742A (zh) 触控电子设备和触控电子设备的触控方式切换方法
KR20140137629A (ko) 이어폰 연결을 감지하는 휴대 단말 및 방법
US20150293615A1 (en) Hybrid pen device and method
CN104750292A (zh) 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模式切换方法
CN105549822B (zh) 一种图标移动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