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0012B - 一种背光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0012B
CN110750012B CN201911045551.9A CN201911045551A CN110750012B CN 110750012 B CN110750012 B CN 110750012B CN 201911045551 A CN201911045551 A CN 201911045551A CN 110750012 B CN110750012 B CN 1107500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amp panel
golden finger
lamp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55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0012A (zh
Inventor
管恩慧
陈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55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0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0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0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0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板卡、背板和灯板;以及设置于灯板上的多个发光件、设置于灯板背面的第一金手指连接器、设置于驱动板卡的第二金手指连接器;该多个发光件通过灯板上的走线与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相连接;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透过背板上开设的槽与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可见,本方案中,灯板与驱动板卡之间通过金手指的方式接触连接,相比于采用普通线材将发光件与驱动器相连接,本方案简化了走线。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层叠设置的背板、灯板、发光件以及其他部件。背光模组中的发光件与驱动板卡相连接,驱动板卡控制发光件的亮度。
一般来说,背光模组中包括少量的发光件,驱动板卡可以分别对这些发光件进行单独控制。一些情况下,需要对背光模组进行分区控制,这种情况下,不同区域需要设置单独的发光件。如果划分的区域较多,则发光件的数量较多,发光件与驱动板卡之间的走线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组件,以简化发光件与驱动器之间的走线。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板卡、背板和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灯板上的多个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灯板背面的第一金手指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卡的第二金手指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发光件通过所述灯板上的走线与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透过所述背板上开设的槽与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灯板背面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灯板背面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器包括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子透过所述背板第一端开设的槽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透过所述背板第二端开设的槽与所述第四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
所述发光件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灯板上的第一极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发光件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灯板上的第二极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板卡为直角型一体板,所述直角型一体板包括第一直角部和第二直角部;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部,所述第四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角部。
可选的,所述发光件的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从相同的方向引出,所述第一极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所述第二极走线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子间经过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个发光件在所述灯板上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极走线和所述第二极走线经过预设角度的弯折后沿垂直方向到达所述第一连接器。
可选的,走线的线宽度被所述发光件的电流及所述灯板的材质所限定;
走线的线间距被所述发光件的电压及所述灯板的材质限定;
发光件之间的间距被所述阵列中的行数量、所述线宽度、所述线间距、以及发光件与该发光件对应的连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限定,所述连接点为:该发光件的第一极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点;
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边缘的间距被发光件之间的间距、发光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灯板的尺寸限定。
可选的,利用如下算式,确定发光件之间的间距、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边缘的间距:
Δx≥2n×Lw+(2n-1)gap+x0
A=2a+(m-1)Δx;
B=2b+(n-1)Δy;
Δx≈Δy,a≈b;
其中,Δx表示发光件之间的横向间距,Δy表示发光件之间的纵向间距,
m表示所述阵列中的列数量,n表示所述阵列中的行数量,Lw表示所述线宽度,gap表示所述线间距,x0表示发光件与该发光件对应的连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A表示所述灯板的长度,B表示所述灯板的宽度,a表示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横向边缘的间距,b表示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纵向边缘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为上端,所述第二端为左端,所述第一直角部设置于所述背板下表面的上端,所述第一直角部中设置的驱动器为列驱动器,所述第二直角部设置于所述背板下表面的左端,所述第二直角部中设置的驱动器为行驱动器。
可选的,所述背板开设的槽周围通过复合材料二次固化的方式进行补强。
可选的,所述灯板为铝基板,所述灯板上的走线为单面顶层走线。
可选的,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连接器盖;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与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后,所述连接器盖处于闭合状态。
本发明所示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板卡、背板和灯板;以及设置于灯板上的多个发光件、设置于灯板背面的第一金手指连接器、设置于驱动板卡的第二金手指连接器;该多个发光件通过灯板上的走线与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相连接;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透过背板上开设的槽与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可见,本方案中,灯板与驱动板卡之间通过金手指的方式接触连接,相比于采用普通线材将发光件与驱动器相连接,本方案简化了走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组件中板卡的层叠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板走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手指连接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板卡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手指连接器在背板组件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金手指连接器在背板组件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灯板走线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控制的电路实施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如图1-图2所示,该背光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板卡100、背板200和灯板300;以及设置于灯板300上的多个发光件310、设置于灯板背面的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图1仅为示例说明驱动板卡100、背板200和灯板300的层叠位置,并不对驱动板卡100、背板200和灯板300的尺寸构成限定,比如,驱动板卡100、背板200、灯板300的长度可以相同、相近或不同,驱动板卡100、背板200、灯板30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不做限定。
如图2所示,多个发光件310通过灯板300上的走线与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相连接。图2中的走线仅为示例说明,并不对走线设计构成限定。发光件可以为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者也可以为其他发光元器件,具体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灯板和驱动板卡上均设置有金手指连接器,为了区分描述,将灯板300上的金手指连接器称为第一金手指连接器,将驱动板卡100上的金手指连接器称为第二金手指连接器。这两个金手指连接器之间接触连接,这两个金手指连接器可以理解为公母头,或者正负头。
如图3所示,背板200上开设有槽210,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的端子透过背板200上开设的槽210与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图3中,在背板200的上端和左端开设有槽21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背板200下端、右端或者其他位置开槽,具体的开槽位置不做限定。
如图4所示,图4左侧可以理解为金手指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右侧可以理解为金手指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的端子下沉到槽210的下方。
一些相关方案中,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层叠设置的背板、灯板以及其他板卡,灯板上设置有发光件和灯板连接器。该灯板连接器一般为线对线的连接器,该灯板连接器的一端通过灯板上的内部连线与发光件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外部连线与驱动板卡相连接,驱动板卡通过该灯板连接器控制发光件的亮度。
一般来说,背光模组中包括少量的发光件,驱动板卡可以分别对这些发光件进行单独控制。一些情况下,需要对背光模组进行分区控制,这种情况下,不同区域需要设置单独的发光件。如果划分的区域较多,则发光件的数量较多,驱动板卡与灯板连接器之间的外部连线较复杂。
而本方案中,灯板与驱动板卡之间通过金手指的方式接触连接,不需要复杂的外部连线,相比于上述方案,本方案简化了走线。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器321和第二连接器322;第一连接器321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第一端,第二连接器322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第二端。相对应的,第二金手指连接器包括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第三连接器设置于驱动板卡100的第一端,第四连接器设置于驱动板卡100的第二端.第一连接器321的端子透过背板200第一端开设的槽与第三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第二连接器322的端子透过背板200第二端开设的槽与第四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发光件310的第一极通过灯板300上的第一极走线与第一连接器321相连接,发光件310的第二极通过灯板300上的第二极走线与第二连接器322相连接。
举例来说,一种情况下,参考图2-图3,第一端为上端,第二端为左端,第一连接器321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上端,第二连接器322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左端;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器设置于驱动板卡100的上端,第四连接器设置于驱动板卡100的左端;第一连接器321的端子透过背板200上端开设的槽与驱动板卡100上端的第三连接器端子接触连接;第二连接器322的端子透过背板200左端开设的槽与驱动板卡100左端的第四连接器端子接触连接。
或者,另一种情况下,第一端可以为下端,第二端可以为右端;或者第一端可以左端,第二端为上端;或者第一端为上端,第二端为下端;或者第一端为左端,第二端为右端。或者,另一些情况下,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都为上端、都为下端、都为左端、都为右端,等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
举例来说,上述发光件的第一极可以为正极,第二极可以为负极,这样,第一极走线即为正极走线,第二极走线即为负极走线。或者,上述发光件的第一极可以为负极,第二极可以为正极,这样,第一极走线即为负极走线,第二极走线即为正极走线。
本实施方式中,发光件的正负极走线可以连接至不同的连接器,比如,正极走线可以连接至第一连接器321,负极走线可以连接至第二连接器323;或者,负极走线可以连接至第一连接器321,正极走线可以连接至第二连接器323,具体不做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驱动板卡100为直角型一体板,所述直角型一体板包括第一直角部110和第二直角部120;第三连接器设置于第一直角部110,第四连接器设置于第二直角部120。
图5中,第一直角部110上端处的矩形框与图3中上端的槽210相对应,第一直角部120左端处的矩形框与图3中左端的槽210相对应,图5中的矩形框可以理解为第一金手指连接器和第二金手指连接器接触连接的端子,第一金手指连接器下沉到槽210下方的端子与驱动板卡100上设置的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
一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和第二金手指连接器均设置于驱动板卡100的内侧边缘。或者,另一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和第二金手指连接器设置于驱动板卡100的外侧边缘。
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板卡采用异形板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灯板与驱动板卡之间通过金手指的方式接触连接,另一方面相比于矩形板节省了板材资源。
或者,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板卡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与背板尺寸相近的矩形板,等等,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件310的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从相同的方向引出,所述第一极走线与第一连接器321相连接,所述第二极走线从第一连接器321的端子间经过后与第二连接器322相连接。
举例来说,第一极走线可以为正极走线,第二极走线可以负极走线,或者,第一极走线为负极走线,第二极走线为负极走线。正负极走线分别与不同的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正负极走线方向相同,这样,走线整洁,布局合理。
参考图2,图2中,第一端为上端,第二端为左端,发光件310的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从相同的方向引出,然后垂直向上到达第一连接器321,然后第一极走线与第一连接器321相连接,第二极走线从第一连接器321的端子间经过后与左端的第二连接器322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极走线从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的端子之间通过,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的端子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两倍的走线间距,这样,可以提高线路安全。
如上所述,另一些情况下,第一端可以为下端,第二端可以为右端;或者第一端可以左端,第二端为上端;或者第一端为上端,第二端为下端;或者第一端为左端,第二端为右端;这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本实施方式,发光件310的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从相同的方向引出,先到达第一连接器321,第一极走线与第一连接器321相连接,第二极走线继续从第一连接器321的端子间经过后与第二连接器322相连接。
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正负极走线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引出,比如,第一连接器321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上端,第二连接器321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下端,正极走线向上引出与第一连接器321相连接,负极走线向下引出与第二连接器321相连接。再比如,第一连接器321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左端,第二连接器321设置于灯板300背面的右端,正极走线向左引出与第一连接器321相连接,负极走线向右引出与第二连接器321相连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走线,具体的走线布局不做限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发光件310在灯板300上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极走线和所述第二极走线经过预设角度的弯折后沿垂直方向到达第一连接器321。
以图2为例进行说明,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排布m×n的LED点阵,n表示点阵的行数量,m表示点阵的列数量。LED的正负极走线经过预设角度的弯折后垂直向上到达第一连接器321。该角度可以为钝角,这样,线材弯折角度较小,对线材的损害较小。
一种实施方式中,走线的线宽度被发光件310的电流及灯板300的材质所限定;走线的线间距被发光件310的电压及灯板300的材质限定;发光件之间的间距被所述阵列中的行数量、所述线宽度、所述线间距、以及发光件与该发光件对应的连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限定,所述连接点为:该发光件的第一极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点;所述阵列与灯板300边缘的间距被发光件310之间的间距、发光件310的数量、以及灯板300的尺寸限定。
举例来说,走线的线宽度也可以理解为走线的直径,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发光件的电流以及灯板的材质,设定走线的线宽度,可以根据发光件的电压以及灯板的材质,设定走线的间距。假设发光件的电流为I,电压为U,则:
Lw≥f(I),gap≥g(U);
其中,Lw表示走线的线宽度,gap表示走线的间距,函数f和g与灯板的材质有关,具体可以参考相应灯板的材料参数。
举例来说,参考图8,可以利用如下算式,确定发光件之间的间距、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边缘的间距:
Δx≥2n×Lw+(2n-1)gap+x0
A=2a+(m-1)Δx;
B=2b+(n-1)Δy;
Δx≈Δy,a≈b;
其中,Δx表示发光件之间的横向间距,Δy表示发光件之间的纵向间距,
m表示所述阵列中的列数量,n表示所述阵列中的行数量,Lw表示所述线宽度,gap表示所述线间距,x0表示发光件与该发光件对应的连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A表示所述灯板的长度,B表示所述灯板的宽度,a表示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横向边缘的间距,b表示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纵向边缘的间距。
采用上述算式,可以得到较优的布线方案。
相关方案中,对背光模组进行分区背光控制时,一般仅能实现1000-2000分区的背光控制,很难实现超过10000分区的背光控制,因为超过10000分区的背光控制走线非常复杂。
而本实施方式中,一方面,对发光件与第一金手指连接器在灯板上的内部走线,设计出较优的布线方案;另一方面,灯板与驱动板卡之间通过金手指的方式接触连接,不需要复杂的外部连线,因此,应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超过10000分区的背光控制。
驱动板卡中设置有驱动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直角部110设置于背板200下表面的上端,第一直角部110中设置的驱动器为列驱动器,第二直角部120设置于背板200下表面的左端,第二直角部120中设置的驱动器为行驱动器。
举例来说,进行背光控制的电路实施方案可以如图9所示,驱动板卡中设置的驱动器可以采用16CH(16通道)的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比如,可以采用ICN2053驱动芯片对LED进行行列控制,行驱动器与列驱动器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每个LED的开关控制。
一种实施方式中,背板200开设的槽210周围通过复合材料二次固化的方式进行补强。
如图3所示,背板200上开设有多个槽210,这样,会降低背板200的强度,本实施方式中,对槽210周围通过复合材料二次固化的方式进行补强,提高背板200的强度。
一些情况下,本方案提供的背光组件可以应用于较大尺寸的显示器,这样的显示器相对厚重,对背板的强度要求比较高。而本方案为实现超多路分区的背光控制,需要在背板上开设较多槽,本实施方式中,对槽210周围通过复合材料二次固化的方式进行补强,满足了对背板200的强度要求。
一种实施方式中,灯板300为铝基板,灯板300上的走线为单面顶层走线。
采用铝基板作为灯板,散热较好。在铝基板上采用单层走线设计,可以节约成本,并且保护了灯板质量。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背光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器盖;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的端子与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后,所述连接器盖处于闭合状态。
举例来说,一些情况下,金手指连接器可以自带连接器盖,在第二金手指连接器与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接触连接前,先打开该连接器盖,然后将驱动板卡100放置于背板200的背面一侧,将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与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的端子接触连接,然后再将该连接器盖合上,使之处于闭合状态。
该连接器盖可以起到对第一金手指连接器320和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固定作用以及保护作用。
参考图3,背板200上可以设置有螺丝孔220,参考图5,驱动板卡100上也可以设置有螺丝孔,这样,可以通过螺丝实现背板200和驱动板卡100的固定连接。或者,背板200和驱动板卡100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比如粘连、卡扣连接等方式,具体不做限定。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发明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板卡、背板和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灯板上的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灯板背面的第一金手指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卡的第二金手指连接器;其中,
所述多个发光件通过所述灯板上的走线与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相连接;所述灯板上的走线包括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
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透过所述背板上开设的槽与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灯板背面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灯板背面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器包括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卡的第一端,所述第四连接器设置于所述驱动板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子透过所述背板第一端开设的槽与所述第三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端子透过所述背板第二端开设的槽与所述第四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
所述发光件的第一极通过所述灯板上的第一极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发光件的第二极通过所述灯板上的第二极走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其中,所述发光件的第一极走线和第二极走线从相同的方向引出,所述第一极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所述第二极走线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子间经过后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极走线和所述第二极走线经过预设角度的弯折后沿垂直方向到达所述第一连接器;发光件之间的间距被所述阵列中的行数量、所述灯板上的走线的线宽度、所述灯板上的走线的线间距、以及发光件与该发光件对应的连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限定,所述连接点为:该发光件的第一极走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连接点;
其中,利用如下算式,确定发光件之间的间距、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边缘的间距:
Δx≥2n×Lw+(2n-1)gap+x0
A=2a+(m-1)Δx;
B=2b+(n-1)Δy;
Δx≈Δy,a≈b;
其中,Δx表示发光件之间的横向间距,Δy表示发光件之间的纵向间距,
m表示所述阵列中的列数量,n表示所述阵列中的行数量,Lw表示所述线宽度,gap表示所述线间距,x0表示发光件与该发光件对应的连接点之间的横向距离,A表示所述灯板的长度,B表示所述灯板的宽度,a表示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横向边缘的间距,b表示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纵向边缘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卡为直角型一体板,所述直角型一体板包括第一直角部和第二直角部;所述第三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直角部,所述第四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直角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宽度被所述发光件的电流及所述灯板的材质所限定;
所述线间距被所述发光件的电压及所述灯板的材质限定;
所述阵列与所述灯板边缘的间距被发光件之间的间距、发光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灯板的尺寸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为上端,所述第二端为左端,所述第一直角部设置于所述背板下表面的上端,所述第一直角部中设置的驱动器为列驱动器,所述第二直角部设置于所述背板下表面的左端,所述第二直角部中设置的驱动器为行驱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开设的槽周围通过复合材料二次固化的方式进行补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为铝基板,所述灯板上的走线为单面顶层走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连接器盖;所述第一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与所述第二金手指连接器的端子接触连接后,所述连接器盖处于闭合状态。
CN201911045551.9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背光组件 Active CN110750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5551.9A CN110750012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背光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5551.9A CN110750012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背光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012A CN110750012A (zh) 2020-02-04
CN110750012B true CN110750012B (zh) 2022-11-18

Family

ID=69281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5551.9A Active CN110750012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背光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5001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1726A (en) * 2006-04-14 2008-01-01 Samsung Electro Mech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1109871A (zh) * 2006-07-21 2008-01-23 索尼株式会社 光源模块、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CN101377284A (zh) * 2007-08-27 2009-03-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面光源以及具有该面光源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
KR20100080079A (ko) * 2008-12-31 2010-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5301812A (zh) * 2014-07-03 2016-02-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5911756A (zh) * 2016-05-18 2016-08-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932447A (zh) * 2016-06-01 2016-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金手指连接器、电路板和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87955A (ko) * 2007-03-28 2008-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01726A (en) * 2006-04-14 2008-01-01 Samsung Electro Mech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1109871A (zh) * 2006-07-21 2008-01-23 索尼株式会社 光源模块、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器
CN101377284A (zh) * 2007-08-27 2009-03-0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的面光源以及具有该面光源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
KR20100080079A (ko) * 2008-12-31 2010-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5301812A (zh) * 2014-07-03 2016-02-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5911756A (zh) * 2016-05-18 2016-08-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932447A (zh) * 2016-06-01 2016-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金手指连接器、电路板和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0012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844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6911731B2 (en) Solderless connection in LED module
CN103887273B (zh) 半导体模块
US9041023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7298027B2 (en) SMT three phase inverter package and lead frame
EP3276684A1 (en) Light-emitting module
US2020008156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7817429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01826593B (zh) 有助于减小发光设备的厚度并且具有高通用性的布线板
US8702294B2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TWI274307B (en) Electronic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316781B2 (en) Line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CN112185984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US20170295649A1 (en) Flexible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10073824A (ko) Led 모듈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ed 모듈 조립체
CN105090820A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10750012B (zh) 一种背光组件
JP2006237320A (ja) フレキシブル実装基板
WO2015023099A1 (ko) 칩온보드형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30774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용 인쇄회로기판
CN11233109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276113B2 (en) Display device
EP2843297B1 (en) Light bar structure
KR102056832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인쇄회로기판을 포함하는 조명 유닛
US20140233257A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pplied to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