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0289B -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0289B
CN110740289B CN201810799472.6A CN201810799472A CN110740289B CN 110740289 B CN110740289 B CN 110740289B CN 201810799472 A CN201810799472 A CN 201810799472A CN 110740289 B CN110740289 B CN 1107402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information
server
video networking
vide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94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0289A (zh
Inventor
霍笑南
解君
王洪超
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sionv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94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402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0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02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02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02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2Status alarm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er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应用于视联网中,所述系统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通过此系统,使位于以太网上的监控设备与视联网实现了信息交互,使视联网上的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获取各区域监控设备上的告警信息,进而方便监控管理人员及时获知各区域的人员聚集情况,更高效地进行安防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视联网的部署,视联网将位于全国各省、市、县乡的户外监控设备进行了整合。但是因为各监控设备来自不同的厂商,采用的技术架构与标准各不相同,而且这些监控设备一般都部署在以太网中,如果要实现与视联网的数据交互则比较困难。例如,当监控设备监控范围内的人数超过设定的阈值后会产生告警信息,此时只有同时位于以太网和视联网上的协转服务器能接收到所述告警信息,因为技术架构与信息格式的不同,位于视联网上的MServer(监控管理平台)无法实时知晓,导致无法及时掌控和处理此告警信息。
因此,MServer(监控管理平台)需要使用一种高效的方法来获取实时的人员聚集告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视联网中,所述系统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
所述监控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
人员聚集告警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
所述协转服务器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上传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路径信息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通过视联网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
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根据所述路径信息发送至已接入视联网服务器的监控管理平台;
所述监控管理平台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发送至网页前端供展示。
优选地,所述协转服务器的转换模块包括:
添加子模块,用于为所述告警信息添加视联网协议包头和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封装在视联网协议消息体中生成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监控管理平台的解析模块包括:
列队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放入告警信息队列;
解析子模块,用于开启单独线程解析所述队列中的告警信息;
结果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
人员恢复告警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人员数量小于设定的阈值后,生成人员恢复告警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获取告警的系统,该系统应用于视联网中,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监控设备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
当所述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
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协转服务器按照所述路径信息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通过视联网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
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包根据所述路径信息发送至已接入视联网服务器的监控管理平台;
监控管理平台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发送至网页前端供展示。
优选地,所述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具体包括:
所述协转服务器为所述告警信息添加视联网协议包头和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所述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封装在视联网协议消息体中生成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监控管理平台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具体包括:
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放入告警信息队列;
监控管理平台开启单独线程解析所述队列中的告警信息;
监控管理平台生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优选地,在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人员数量小于设定的阈值后,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恢复告警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视联网的特性,通过协转服务器将监控设备上的告警信息传输至监控管理平台,通过此系统,使位于以太网上的监控设备与视联网实现了信息交互,使视联网上的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获取各区域监控设备上的告警信息,进而方便监控管理人员及时获知各区域的人员聚集情况,更高效地进行安防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视联网的组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节点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接入交换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协转网关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1是本发明的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2是本发明的一种监控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3是本发明的一种协转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5-4是本发明的一种监控管理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的数据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视联网是网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一个实时网络,能够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互联网应用推向高清视频化,高清面对面。
视联网采用实时高清视频交换技术,可以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将所需的服务,如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智能化监控分析、应急指挥、数字广播电视、延时电视、网络教学、现场直播、VOD点播、电视邮件、个性录制(PVR)、内网(自办)频道、智能化视频播控、信息发布等数十种视频、语音、图片、文字、通讯、数据等服务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平台,通过电视或电脑实现高清品质视频播放。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下对视联网进行介绍:
视联网所应用的部分技术如下所述:
网络技术(Network Technology)
视联网的网络技术创新改良了传统以太网(Ethernet),以面对网络上潜在的巨大视频流量。不同于单纯的网络分组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或网络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视联网技术采用Packet Switching满足Streaming需求。视联网技术具备分组交换的灵活、简单和低价,同时具备电路交换的品质和安全保证,实现了全网交换式虚拟电路,以及数据格式的无缝连接。
交换技术(Switching Technology)
视联网采用以太网的异步和包交换两个优点,在全兼容的前提下消除了以太网缺陷,具备全网端到端无缝连接,直通用户终端,直接承载IP数据包。用户数据在全网范围内不需任何格式转换。视联网是以太网的更高级形态,是一个实时交换平台,能够实现目前互联网无法实现的全网大规模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将众多网络视频应用推向高清化、统一化。
服务器技术(Server Technology)
视联网和统一视频平台上的服务器技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器,它的流媒体传输是建立在面向连接的基础上,其数据处理能力与流量、通讯时间无关,单个网络层就能够包含信令及数据传输。对于语音和视频业务来说,视联网和统一视频平台流媒体处理的复杂度比数据处理简单许多,效率比传统服务器大大提高了百倍以上。
储存器技术(Storage Technology)
统一视频平台的超高速储存器技术为了适应超大容量和超大流量的媒体内容而采用了最先进的实时操作系统,将服务器指令中的节目信息映射到具体的硬盘空间,媒体内容不再经过服务器,瞬间直接送达到用户终端,用户等待一般时间小于0.2秒。最优化的扇区分布大大减少了硬盘磁头寻道的机械运动,资源消耗仅占同等级IP互联网的20%,但产生大于传统硬盘阵列3倍的并发流量,综合效率提升10倍以上。
网络安全技术(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视联网的结构性设计通过每次服务单独许可制、设备与用户数据完全隔离等方式从结构上彻底根除了困扰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一般不需要杀毒程序、防火墙,杜绝了黑客与病毒的攻击,为用户提供结构性的无忧安全网络。
服务创新技术(Service Innovation Technology)
统一视频平台将业务与传输融合在一起,不论是单个用户、私网用户还是一个网络的总合,都不过是一次自动连接。用户终端、机顶盒或PC直接连到统一视频平台,获得丰富多彩的各种形态的多媒体视频服务。统一视频平台采用“菜谱式”配表模式来替代传统的复杂应用编程,可以使用非常少的代码即可实现复杂的应用,实现“无限量”的新业务创新。
视联网的组网如下所述:
视联网是一种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该网络可以是树型网、星型网、环状网等等类型,但在此基础上网络中需要有集中控制节点来控制整个网络。
如图1所示,视联网分为接入网和城域网两部分。
接入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节点服务器与接入交换机相连,接入交换机可以与多个终端相连,并可以连接以太网。
其中,节点服务器是接入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接入交换机和终端。节点服务器可直接与接入交换机相连,也可以直接与终端相连。
类似的,城域网部分的设备也可以分为3类:城域服务器,节点交换机,节点服务器。城域服务器与节点交换机相连,节点交换机可以与多个节点服务器相连。
其中,节点服务器即为接入网部分的节点服务器,即节点服务器既属于接入网部分,又属于城域网部分。
城域服务器是城域网中起集中控制功能的节点,可控制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城域服务器可直接连接节点交换机,也可直接连接节点服务器。
由此可见,整个视联网络是一种分层集中控制的网络结构,而节点服务器和城域服务器下控制的网络可以是树型、星型、环状等各种结构。
形象地称,接入网部分可以组成统一视频平台(虚线圈中部分),多个统一视频平台可以组成视联网;每个统一视频平台可以通过城域以及广域视联网互联互通。
视联网设备分类
1.1本发明实施例的视联网中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服务器,交换机(包括以太网网关),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视联网整体上可以分为城域网(或者国家网、全球网等)和接入网。
1.2其中接入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3类:节点服务器,接入交换机(包括以太网网关),终端(包括各种机顶盒,编码板,存储器等)。
各接入网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为:
节点服务器:
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201、交换引擎模块202、CPU模块203、磁盘阵列模块204;
其中,网络接口模块201,CPU模块203、磁盘阵列模块204进来的包均进入交换引擎模块202;交换引擎模块202对进来的包进行查地址表205的操作,从而获得包的导向信息;并根据包的导向信息把该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206的队列;如果包缓存器206的队列接近满,则丢弃;交换引擎模202轮询所有包缓存器队列,如果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2)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磁盘阵列模块204主要实现对硬盘的控制,包括对硬盘的初始化、读写等操作;CPU模块203主要负责与接入交换机、终端(图中未示出)之间的协议处理,对地址表205(包括下行协议包地址表、上行协议包地址表、数据包地址表)的配置,以及,对磁盘阵列模块204的配置。
接入交换机:
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下行网络接口模块301、上行网络接口模块302)、交换引擎模块303和CPU模块304;
其中,下行网络接口模块301进来的包(上行数据)进入包检测模块305;包检测模块305检测包的目地地址(DA)、源地址(SA)、数据包类型及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stream-id),并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否则丢弃;上行网络接口模块302进来的包(下行数据)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CPU模块204进来的数据包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交换引擎模块303对进来的包进行查地址表306的操作,从而获得包的导向信息;如果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的包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结合流标识符(stream-id)把该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307的队列;如果该包缓存器307的队列接近满,则丢弃;如果进入交换引擎模块303的包不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根据包的导向信息,把该数据包存入对应的包缓存器307的队列;如果该包缓存器307的队列接近满,则丢弃。
交换引擎模块303轮询所有包缓存器队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分两种情形:
如果该队列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2)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3)获得码率控制模块产生的令牌;
如果该队列不是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则满足以下条件进行转发:1)该端口发送缓存未满;2)该队列包计数器大于零。
码率控制模块208是由CPU模块204来配置的,在可编程的间隔内对所有下行网络接口往上行网络接口去的包缓存器队列产生令牌,用以控制上行转发的码率。
CPU模块304主要负责与节点服务器之间的协议处理,对地址表306的配置,以及,对码率控制模块308的配置。
以太网协转网关
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下行网络接口模块401、上行网络接口模块402)、交换引擎模块403、CPU模块404、包检测模块405、码率控制模块408、地址表406、包缓存器407和MAC添加模块409、MAC删除模块410。
其中,下行网络接口模块401进来的数据包进入包检测模块405;包检测模块405检测数据包的以太网MAC DA、以太网MAC SA、以太网length or frame type、视联网目地地址DA、视联网源地址SA、视联网数据包类型及包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符合则分配相应的流标识符(stream-id);然后,由MAC删除模块410减去MAC DA、MAC SA、length or frame type(2byte),并进入相应的接收缓存,否则丢弃;
下行网络接口模块401检测该端口的发送缓存,如果有包则根据包的视联网目地地址DA获知对应的终端的以太网MAC DA,添加终端的以太网MAC DA、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SA、以太网length or frame type,并发送。
以太网协转网关中其他模块的功能与接入交换机类似。
终端:
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CPU模块;例如,机顶盒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视音频编解码引擎模块、CPU模块;编码板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视音频编码引擎模块、CPU模块;存储器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CPU模块和磁盘阵列模块。
1.3城域网部分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2类:节点服务器,节点交换机,城域服务器。其中,节点交换机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和CPU模块;城域服务器主要包括网络接口模块、交换引擎模块和CPU模块构成。
2、视联网数据包定义
2.1接入网数据包定义
接入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保留字节、payload(PDU)、CRC。
如下表所示,接入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DA SA Reserved Payload CRC
其中:
目的地址(DA)由8个字节(byte)组成,第一个字节表示数据包的类型(例如各种协议包、组播数据包、单播数据包等),最多有256种可能,第二字节到第六字节为城域网地址,第七、第八字节为接入网地址;
源地址(SA)也是由8个字节(byte)组成,定义与目的地址(DA)相同;
保留字节由2个字节组成;
payload部分根据不同的数据报的类型有不同的长度,如果是各种协议包的话是64个字节,如果是单组播数据包话是32+1024=1056个字节,当然并不仅仅限于以上2种;
CRC有4个字节组成,其计算方法遵循标准的以太网CRC算法。
2.2城域网数据包定义
城域网的拓扑是图型,两个设备之间可能有2种、甚至2种以上的连接,即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节点交换机和节点交换机、节点交换机和节点服务器之间都可能超过2种连接。但是,城域网设备的城域网地址却是唯一的,为了精确描述城域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引入参数:标签,来唯一描述一个城域网设备。
本说明书中标签的定义和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多协议标签交换)的标签的定义类似,假设设备A和设备B之间有两个连接,那么数据包从设备A到设备B就有2个标签,数据包从设备B到设备A也有2个标签。标签分入标签、出标签,假设数据包进入设备A的标签(入标签)是0x0000,这个数据包离开设备A时的标签(出标签)可能就变成了0x0001。城域网的入网流程是集中控制下的入网过程,也就意味着城域网的地址分配、标签分配都是由城域服务器主导的,节点交换机、节点服务器都是被动的执行而已,这一点与MPLS的标签分配是不同的,MPLS的标签分配是交换机、服务器互相协商的结果。
如下表所示,城域网的数据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DA SA Reserved 标签 Payload CRC
即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保留字节(Reserved)、标签、payload(PDU)、CRC。其中,标签的格式可以参考如下定义:标签是32bit,其中高16bit保留,只用低16bit,它的位置是在数据包的保留字节和payload之间。
基于视联网的上述特性,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构思之一,遵循视联网的协议,由协转服务器将监控设备生成的告警信息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再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进而在网页前端显示。
参照图5-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的结构框图。该系统可以应用于视联网中,该系统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监控设备部署在以太网中,监控设备与视联网服务器的通信过程主要可以通过以太网协转服务器实现;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也接入了视联网服务器,可以通过与视联网服务器传输数据获取到监控设备发送的相关信息。在视联网中,所述协转服务器位于接入网部分,可以与接入交换机相连,也可以直接与视联网服务器相连。在以太网中,协转服务器与标准的以太网交换机相连,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着以太网终端,如监控设备。
协转服务器接入视联网,从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视联网服务器获得协转服务器的MAC地址和该以太网协转服务器下注册的以太网终端的MAC地址。当协转服务器接收视联网发来的数据包或协议包时,在所述数据包或协议包中添加以太网协转网关的MAC地址和目标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向以太网,在以太网中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传输;当协转服务器接收以太网发来的数据包或协议包时,去掉所述数据包或协议包中协转服务器的MAC地址和源终端的MAC地址,然后发向视联网,在视联网中采用视联网协议进行传输。
监控设备与视联网服务器采用上述方式建立通信以后,可以将监控告警信息发送至对应的视联网服务器中,进而由视联网服务器发送给视联网的监控管理平台。
所述获取告警的系统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监控设备501,具体包括:
检测模块5011,用于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
在检测模块5011中,监控设备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可以采用OpenCV(Open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开源计算机视觉库技术,它基于C语言和部分C++语言来开发,可用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以及模式识别和跟踪。具体方法是,首先,监控设备拍摄监控范围内的当前视频,然后,监控设备通过OPENCV技术对视频里的人数进行识别,识别过程具体包括:(1)视频捕获,即捕获具体的某一帧画面;(2)目标提取,即使用背景建模、前景分析法等去除视频中的背景信息(如街道、房屋、树木等),提取视频中的有效信息;(3)目标识别,通过模式识别、特征点分析,如人脸识别,头肩部识别等,来进行特征检测;(4)目标跟踪,通过直方图特征匹配和运动目标连续性匹配等算法对彩色图像进行分析;(5)轨迹分析,根据目标的运动轨迹计算目标目标运动方向和位移,判断目标是进入还是离开指定区域,从而对目标进行数目统计。
能够采用OpenCV技术通过嵌入计算机程序来检测人员数量的监控设备为网络监控设备,网络监控设备是安全监视和远程监控领域内用于特定应用的IP监视系统,该系统使用户能够通过IP网络实现视频监控及视频图像的录像、以及相关的报警管理。网络监控设备采用网络,而不是点对点的模拟视频电缆,来传输视频及其他与监控相关的各类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监控设备的类型,也不具体限定监控设备采用什么技术来进行人员数量的检测,只要能实现检测监控范围内人员数量的结果即可。
人员聚集告警生成模块5012,用于当所述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
当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说明人员密度过高,需要警方对此区域进行安全防范,因此,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该人员聚集告警信息的内容可以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监控设备标识、协转服务器标识等信息。该告警信息可以为在以太网协议下生成的数据包,例如,该以太网协议可以为TCP/IP协议,该数据包可以为IP数据包、TCP数据包。具体地,监控设备在将IP数据包转发到协转服务器前会通过ARP的请求获得默认协转服务器的MAC地址,该数据包可以携带监控设备的源IP地址、最终要到达的监控管理平台的目标IP地址,以及监控设置的MAC地址和协转服务器的MAC地址。
在每个协转服务器下可以包括该协转服务器对应的监控设备列表,该监控设备列表包括一个或多个监控设备的标识。监控设备标识可以为监控设备的号码,协转服务器的标识可以为协转服务器的号码。
进一步的,协转服务器的号码可以是其在视联网中进行注册获得,每台允许入网的协转服务器都必须注册,没有注册的终端无法入网。
当然,协转服务器、监控设备的标识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用来标示出具体的协转服务器和具体的监控设备的方式,例如,使用域名作为标识,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在图5-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监控设备501的结构框图。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监控设备还可以包括人员恢复告警生成模块5013,用于当所述人员数量小于设定的阈值后,生成人员恢复告警信息。
当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超过阈值,监控设备发出人员聚集告警信息后,所述监控设备仍然对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进行监测。当人员数量小于设定的阈值后,说明人员聚集的告警已解除,这个区域的安全防范可以相应降级。这时,监控设备生成人员恢复告警信息,以告知监控管理中心所述区域的人员数量已恢复正常。所述人员恢复告警信息可以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监控设备标识、协转服务器标识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在监控设备中设置人员恢复告警模块,通过发送人员恢复告警信息,可以让监控管理平台及时了解到所属区域的人员数量已从聚集变为恢复正常,这样,监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调整安防措施,使安防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安防资源的浪费。
协转服务器502,具体包括:
转换模块5021,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协转服务器即协转网关,它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它能使处于通信网上采用不同高层协议的主机仍然互相合作,是一个网络连接到另一个网络的“关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包括所述告警信息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所述监控设备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监控管理平台的IP地址。监控设备在数据链路层把IP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然后根据目标MAC地址将以太网数据帧发送给默认的协转服务器,当协转服务器接收到该以太网数据帧时,发现数据帧中的目标MAC地址是自己的某一个端口的物理地址,这时协转服务器会把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去掉,即去掉自己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并将协转服务器源IP地址改为自己的IP地址。协转服务器通过IP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匹配路由表,匹配到路由项后,将该数据包发往下一条地址。若下一条地址还不是目的网络,则下一条路由再进行转发,直至到达目的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转服务器不仅起到网络连接中关口的作用,还能对监控设备传来的数据包格式进行转换。因为监控设备生成的告警信息为适应在以太网环境下传输的数据包,并不符合视联网协议关于数据传输格式的规定,所以需要依靠协转服务器转换为符合视联网协议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在图5-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协转服务器502的结构框图。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转换模块5021还可以包括:
添加子模块50211,用于为所述告警信息添加视联网协议包头和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助服务器将监控设备发送的告警信息数据包的IP协议包头去掉,添加上视联网协议包头;将数据包中标示路径信息的字段修改,即将源IP地址改为协转服务器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不变。
封装子模块50212,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封装在视联网协议消息体中生成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协转服务器将上述修改后的数据包封装在视联网协议消息体中。自此,适应以太网传输的告警信息数据包成为了能在视联网环境下传输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协转服务器通过为告警信息添加包头和修改路径信息,将告警信息数据包转换为了适合在视联网传输的数据格式,并且携带了传输路径信息,使所述告警信息可以顺利在视联网上传输,并准确到达目的网络。
上传模块5022,用于按照所述路径信息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通过视联网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
协转服务器将转换好的带有目的IP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发送给位于视联网的下一跳路由,下一跳路由再根据目的IP匹配网络,直至到达目的网络所在的视联网服务器。
视联网服务器503,具体包括发送模块5031,用于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根据所述路径信息发送至已接入视联网服务器的监控管理平台。
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发往所述目标IP地址对应的监控管理平台。至此,以太网中的监控设备发送的告警信息数据包已到达视联网中的目标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从以太网到视联网的信息传输。
监控管理平台504,具体包括解析模块5041,用于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具体过程为解析模块5041将接收到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先放入存储区,再从存储区逐个拿出告警信息数据项,去掉每个数据项中视联网协议的包头,再从数据项的消息体中读取数据内容字段,将所述告警信息的原始信息提取出来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所述原始信息即为最初监控设备生成的告警信息。
在图5-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视联网服务器504的结构框图。其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视联网服务器504的解析模块5041还可以包括:
列队子模块50411,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放入告警信息队列。
考虑到可能有多个监控设备同时发送告警信息,可以在存储区创建一个告警信息队列。每收到一条告警信息,都将其放入告警信息队列中。所述告警信息队列可以链表或数组的形式存在。因为数组必须事先定义固定的长度(数组元素个数),不能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而链表动态地进行存储分配,可以适应数据动态地增减的情况,且可以方便地插入、删除数据项。因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告警信息根据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产生,随时需要进行数据的增减,而且链表具有非顺序存储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内存空间,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使用链表存放告警信息数据包。
解析子模块50412,用于开启单独线程解析所述队列中的告警信息。
链表队列建好后,基于链表的next引用,开启单独线程对队列的每一个数据项进行逐个解析,解析时去掉数据包的包头,读取数据字段的内容。
结果生成子模块50413,用于生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读取数据字段的内容后,将读取的内容进行存储,生成解析结果数据包。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的内容为所述监控设备生成的原始告警信息,可以包括监控设备告警的时间、地点、人员数量、监控设备标识、协转服务器标识等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解析模块5041中设置列队子模块50411、解析子模块50412、结果生成子模块50413,将监控管理平台接收到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放入告警信息队列,进行逐个的解析,最后成为可以发送到网页前端的解析结果数据包。该过程使用队列子模块50411放置告警信息,使信息有序存储,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内存空间;解析子模块50412开启单独线程处理数据项,更为高效且能防止处理数据时的重复和遗漏;结果生成子模块50413,将生成的解析结果形成一个数据包,以方便发送给网页前端。
监控管理平台504还包括发送模块5042,用于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发送至网页前端供展示。
发送模块5042发送解析结果数据包可以为主动发送,即一旦生成信息就发送或间隔特定时间发送;也可以为被动发送,即依据网页前端的get请求进行响应发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网页前端505,用于展示所述解析结果。
网页前端指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和使用的网络页面,其可以依托于计算机、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等。视联网服务器主动发送过来的告警信息可以弹窗的形式显示在网页前端,监控管理人员通过点击,即可查看告警信息内容;也可以是网页前端向视联网服务器发送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的get请求,请求其发送告警信息,进而,视联网服务器响应网页前端的请求,向网页前端提交告警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视联网中,所述系统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通过此系统,使位于以太网上的监控设备与视联网实现了信息交互,使视联网上的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获取各区域监控设备上的告警信息,进而方便监控管理人员及时获知各区域的人员聚集情况,更高效地进行安防管理。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该获取告警的方法应用于上述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中,所述系统应用于视联网中,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601,监控设备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
步骤602,当所述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602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人员数量小于设定的阈值后,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恢复告警信息。
步骤603,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03包括:
所述协转服务器为所述告警信息添加视联网协议包头和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所述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封装在视联网协议消息体中生成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步骤604,协转服务器按照所述路径信息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通过视联网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
步骤605,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包根据所述路径信息发送至已接入视联网服务器的监控管理平台;
步骤606,监控管理平台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子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606包括:
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放入告警信息队列;
监控管理平台开启单独线程解析所述队列中的告警信息;
监控管理平台生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步骤607,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发送至网页前端供展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视联网中,所述方法包括:监控设备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当所述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协转服务器按照所述路径信息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通过视联网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包根据所述路径信息发送至已接入视联网服务器的监控管理平台;监控管理平台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发送至网页前端供展示。通过此方法,使位于以太网上的监控设备与视联网实现了信息交互,使视联网上的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实时获取各区域监控设备上的告警信息,进而方便监控管理人员及时获知各区域的人员聚集情况,更高效地进行安防管理。
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系统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的数据流图,其记录了从监控设备到网页前端的人员聚集告警信息的信息流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将所述人员聚集告警信息发送至协转服务器;协转服务器将信息转换为适合视联网传输的格式,并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监控管理平台;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告警信息解析并应网页前端的数据交换请求,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网页前端。这样,位于以太网中的监控设备生成的人员聚集告警信息就顺利地进入了位于视联网的监控管理平台,进而网页前端的监控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查看到告警信息,并对告警信息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应用于视联网中,所述系统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
所述监控设备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
人员聚集告警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
所述协转服务器包括: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上传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路径信息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通过视联网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
所述视联网服务器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根据所述路径信息发送至已接入视联网服务器的监控管理平台;
所述监控管理平台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发送至网页前端供展示;
其中,所述协转服务器的转换模块包括:
添加子模块,用于为所述告警信息添加视联网协议包头和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封装在视联网协议消息体中生成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管理平台的解析模块包括:
列队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告警信息放入告警信息队列;
解析子模块,用于开启单独线程解析所述队列中的告警信息;
结果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
人员恢复告警生成模块,用于当所述人员数量小于设定的阈值后,生成人员恢复告警信息。
4.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获取告警的系统,所述系统应用于视联网中,包括监控设备、协转服务器、视联网服务器、监控管理平台和网页前端,所述协转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监控设备相连;
所述方法包括:
监控设备检测监控范围内的人员数量;
当所述人员数量超过设定的阈值后,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
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协转服务器按照所述路径信息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通过视联网上传至视联网服务器;
视联网服务器将所述数据包根据所述路径信息发送至已接入视联网服务器的监控管理平台;
监控管理平台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解析结果数据包发送至网页前端供展示;
其中,所述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转换为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具体包括:
所述协转服务器为所述告警信息添加视联网协议包头和路径信息;其中,所述路径信息根据预先设置的协转服务器与监控管理平台的对应关系获得,用于标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在所述视联网中的传输路径;
所述协转服务器将所述告警信息封装在视联网协议消息体中生成包含路径信息的视联网信息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管理平台解析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形成解析结果数据包,具体包括:
监控管理平台将所述视联网信息数据包放入告警信息队列;
监控管理平台开启单独线程解析所述队列中的告警信息;
监控管理平台生成解析结果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聚集告警信息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人员数量小于设定的阈值后,所述监控设备生成人员恢复告警信息。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
8.一种获取告警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
CN201810799472.6A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07402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9472.6A CN110740289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9472.6A CN110740289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0289A CN110740289A (zh) 2020-01-31
CN110740289B true CN110740289B (zh) 2021-01-22

Family

ID=69235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9472.6A Active CN110740289B (zh) 2018-07-19 2018-07-19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02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0837B (zh) * 2020-04-28 2023-06-27 新疆宏开电子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多区域级联式安防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1800670B (zh) * 2020-07-06 2022-12-13 黄鲸洛 一种视联网接入系统
CN113673330A (zh) * 2021-07-14 2021-11-19 海南视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41237A (zh) * 2023-07-24 2023-12-15 浙江恒洋热电有限公司 发电厂用5g网络采控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3895A (zh) * 2016-12-07 2018-06-15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20693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北京迪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园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52503B2 (en) * 2013-11-01 2020-05-12 Charles W. Dozier Camera video recorder
US20180122223A1 (en) * 2016-11-02 2018-05-03 Mihai Simon Surveillance Monitor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3895A (zh) * 2016-12-07 2018-06-15 北京视联动力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820693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北京迪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园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的研究与实现;龚政;《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31215(第S1期);I136-26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0289A (zh)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525B (zh)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0740289B (zh) 一种获取告警的系统和方法
CN110121059B (zh) 监控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302455B (zh) 一种视联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965040B (zh) 一种视联网的业务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8881948B (zh) 一种视联网轮巡监控视频的方法和系统
CN109547163B (zh) 一种数据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218093B (zh) 一种获取告警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91808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报警方法及系统
CN110557606B (zh) 监控查看方法和装置
CN111221664A (zh) 一种操作日志处理系统
CN110120885B (zh) 一种设备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035297B (zh) 视频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803119B (zh) 一种监控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743284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视频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544879B (zh) 一种报警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8965783B (zh) 一种视频数据处理方法及视联网录播终端
CN110086773B (zh) 一种音视频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039222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93149B (zh)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49009B (zh) 一种身份信息获取系统和方法
CN111629277A (zh) 视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78883A (zh) 一种终端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78880A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13555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视频会议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