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9851A -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9851A
CN110739851A CN201911117369.XA CN201911117369A CN110739851A CN 110739851 A CN110739851 A CN 110739851A CN 201911117369 A CN201911117369 A CN 201911117369A CN 110739851 A CN110739851 A CN 110739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triode
capacitor
inductor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7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9851B (zh
Inventor
陈荣
周锋
王如刚
卞金洪
杨晓冬
王银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1173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98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9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9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9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9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属于直流电压变换电路技术领域,借助于在基本的升压斩波电路上根据需要叠加升压电路叠加单元,可以获得高的升压比控制;电路功率变换一次完成,电路获得比较高的变换效率,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输出电压的调整与控制。在基本的升压斩波电路上,如根据需要叠加上数个升压电路叠加单元,开关管周期性地开通关断,变换电路获得比基本斩波电路高得多的升压比控制,输出电压可以获得大幅度提升,电路的功率变换无需多次流转,一次性地完成电路的功率变换,电路变换效率高。

Description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流电压变换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加剧,化石能源使用所产生的污染愈演愈烈,风能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逐步被全社会广泛接受,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风能与太阳能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风速、光照、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发电系统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就暴露出来,电力系统无法接纳如此快速变动的随机功率,大规模应用受到极大制约。如何让风能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在环境条件变动的情况下产生比较稳定的电能,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被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条件。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电池组所产生的电压低,太阳光被云层遮挡、光强减弱时光电池组输出电压将更低。为了在宽广的光照范围内充分利用光能,给后续负载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需要将光电池所产生的电压调整到合适的电压范围,同时实施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为此,需要在光电池输出端配置直流升压变换电路,将光电池产生的随环境变化的直流电压提升到设定范围。同样,直驱风力发电系统输出交流电经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压也随环境的风速而变化,在逆变并网前,必须使逆变器的输入直流电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考虑到风速变化范围较宽,且希望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在任意风况下输出最大功率,也需要实施MPPT控制。因此,直驱风力发电系统输出电压必须实施升压或降压控制,将逆变并网前的输入电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升压变换电路获得了广泛应用。
直流升压变换最典型的是Boost变换电路,在考虑升压变换电路实际参数情况下,其升压比不大,在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中使用尚能满足基本升压要求,但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因其光电池输出电压低,Boost变换电路无法获得规定的升压比,其应用受到限制,对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光伏能量不利,配置多级升压变换电路又将影响整个系统效率,需要配置高增益升压变换电路。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增益、高效率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获得比基本升压斩波电路高的输出电压增益。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包括输入电源E,所述的输入电源E正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2_1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三二极管D2_1的阴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阴极相连;此时,该变换电路包括两种连接情况:第一种连接情况是,当变换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时,所述的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正端、第二电容C2的负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阳极、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的输入电源E的负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的阴极、输出负端相连;第二种连接情况是,当第一种连接情况的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由一个晶体管VT取代,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隔断两变换分支电路之间的交叉影响,此时,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六二极管D0-2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端、第二电容C2的负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0-1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0-1阴极与第六二极管D0-2阴极、晶体管VT集电极相连;输入电源E的负端与晶体管VT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的阴极、输出负端相连,形成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并同时开通关断方式;其中,在第一种连接情况下,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互补开关工作方式是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在相同的工作周期内互补导通。
进一步的,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过程与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工作方式有关,为不失一般性,假定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工作频率相同,且均按PWM工作方式,第一三极管VT1的占空比为σ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为σ2,工作周期为T,有σ1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31
0≤σ1、σ2≤1,ton为开关管在开关周期T内的开通时间;按照电路一般工作状态,两开关管按照相同工作频率工作,但在非同步工作方式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按照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工作状态,电路可以有4种工作状态,分别对应0~t1阶段,t1~t2阶段,t2~t3阶段,t3~t4阶段,其中,0~t1阶段,对应于第一三极管VT1被驱动导通,第二三极管VT2无驱动信号关断;t1~t2阶段,对应于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被驱动导通;t2~t3阶段,对应于第二三极管VT2被驱动导通,第一三极管VT1无驱动信号关断;t3~t4阶段,对应于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无驱动信号而关断;0~t4等于两开关管的工作周期T。
进一步的,即0~t1阶段,第一三极管VT1被驱动导通,第二三极管VT2无驱动信号关断,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一电感L1激励,iL1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输入电源E负端,电源电压为Ui,有方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32
第二三极管VT2关断,第二电感L2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二电容C2传递,iL2路径:第二电感L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为UC2,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为UC1,有方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41
电路输出电压UO
UO=UC1+UC2 (3)。
进一步的,即t1~t2阶段,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被驱动导通,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导通,同上,输入电源E给第一电感L1激励,iL1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1);
第二三极管VT2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二电感L2激励,iL2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2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三二极管D2_1→第二电感L2→第二三极管VT2→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42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进一步的,即t2~t3阶段,第二三极管VT2被驱动导通,第一三极管VT1无驱动信号关断,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关断,输入电源E和第一电感L1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一电容C1传递,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
第二三极管VT2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二电感L2激励,iL2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2路径:E正端→D2_1→第二电感L2→第二三极管VT2→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4);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进一步的,即t3~t4阶段,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无驱动信号而关断,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关断,输入电源E和第一电感L1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一电容C1传递,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5);
第二三极管VT2关断,第二电感L2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二电容C2传递,iL2路径:第二电感L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电感L2,有方程(2);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构成一部分的变换电路,在第一三极管VT1的开关过程中,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UC1由方程(1)、(5)决定,为便于分析重写如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51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52
获得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UC1
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二电感L2、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构成另一部分的变换电路,在第二三极管VT2的开关过程中,第二电容C2的输出电压UC2由方程(2)、(4)决定,为便于分析重写如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54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55
获得第二电容C2的输出电压UC2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56
由方程(6)、(7)得到电路输出电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61
若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相等,电路输出电压UO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62
进一步的,以下分析假定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相等,经过分析,可以获得电路元件的参数定额;
1)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参数定额
假定从电源向负载传递的最大功率为Pm,电源输出最大电流为Iim,Pm=Ui×Iim,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电流定额IVT1、IVT2确定为:
IVT1=IVT2≥Iim/2;
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电压定额UVT1e、UVT2e确定为: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63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64
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的参数定额
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流过的最大电流为Iim/2,按照在控制周期内占空比最大时的电感电流变化5%计算,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感值确定为: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65
3)输出电容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参数定额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额定电压分别表示为UC1e、UC2e,确定为: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66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67
按照输出电压变化5%计算,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串联等效电容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71
它对输出负载电阻RF放电,等效电容为: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根据输出等效电容值,确定两电容的容值,可取两电容容值相等;σmin为变换电路最小占空比;
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的参数定额:D1通过全部的变换电路电流,其电流定额ID1e、电压定额UD1e确定为:
ID1e≥Iim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73
第二二极管D2的参数可以按照第二电感L2中流过的电流确定,电流定额ID2e、电压定额UD2e确定为:
ID2e≥Iim/2;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74
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的参数定额ID2_1e、UD2_1e分别为:
ID2_1e=ID2_2e≥Iim/2;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75
5)当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由一个晶体管VT取代,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隔断两变换分支电路之间的交叉影响时,除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两元件外,各元件参数一致;因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流过的电流均流过开关管T,可以确定电流定额ID0-1、ID0-2为:
ID0-1=ID0-2≥Iim/2
电压定额UD0-1、UD0-2为:
UD0-1=UD0-2≥Ui
进一步的,在该变换电路上增添相同的叠加单元电路,所述的叠加单元电路包括如下部件:二极管、电感Ln、开关管VTn、电容Cn,其中二极管包括Dn、Dn_1和Dn_2;所述的叠加单元电路连接方式为:Dn_1的阴极与电感Ln的一端、Dn_2的阴极相连,电感Ln的另一端与Dn的阳极、开关管VTn的集电极相连,Dn的阴极与电容Cn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Dn_2的阳极与电容Cn的负端相连,Dn_1的阳极、Dn_2的阳极按照级连方式分别连接变换电路二极管D2_1的阴极、输出正端,开关管VTn的发射极与变换电路输入电源E的负端相连,此处说明中,n>2;由此,获得电路输出电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081
n表示电路所增添叠加单元电路的单元数目。
在基本的升压斩波电路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叠加上数个升压电路叠加单元,从而获得比基本斩波电路高的升压比控制,电路的功率变换无需所次流转,一次完成功率变换,电路变换效率高。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获得高的升压变换,电路变换效率高;本发明借助于在基本的升压斩波电路上根据需要叠加升压电路叠加单元,可以获得高的升压比控制;电路功率变换一次完成,电路获得比较高的变换效率,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输出电压的调整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原理图;
图2是VT1、VT2的驱动波形图;
图3是0~t1阶段,VT1被驱动导通,VT2无驱动信号关断,电路工作示意图;
图4是t1~t2阶段,VT1、VT2均被驱动导通,电路工作示意图;
图5是t2~t3阶段,VT2被驱动导通,VT1无驱动信号关断,电路工作示意图;
图6是t3~t4阶段,VT1、VT2均无驱动信号而关断,电路工作示意图;
图7是VT1、VT2同频并同时开通关断方式时的电路变种图;
图8是电路增添单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包括输入电源E,所述的输入电源E正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2_1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三二极管D2_1的阴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阴极相连;所述的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正端、第二电容C2的负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阳极、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的输入电源E的负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的阴极、输出负端相连。
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过程与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工作方式有关,为不失一般性,假定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工作频率相同,且均按PWM工作方式,第一三极管VT1的占空比为σ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为σ2,工作周期为T,有σ10≤σ1、σ2≤1,ton为开关管在开关周期T内的开通时间。
假定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驱动波形如图2所示,电路已经稳定工作。按照电路工作状态,在一个控制周期内,电路可以有4种工作状态,下面分别说明。
①部分,即0~t1阶段,第一三极管VT1被驱动导通,第二三极管VT2无驱动信号关断,电路工作示意如图3所示。
第一三极管VT1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一电感L1激励,iL1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输入电源E负端,电源电压为Ui,有方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01
第二三极管VT2关断,第二电感L2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二电容C2传递,iL2路径:第二电感L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为UC2,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为UC1,有方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02
电路输出电压UO
UO=UC1+UC2 (3);
②部分,即t1~t2阶段,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被驱动导通,电路工作示意图如图4所示。
第一三极管VT1导通,同上,输入电源E给第一电感L1激励,iL1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1)。
第二三极管VT2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二电感L2激励,iL2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2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三二极管D2_1→第二电感L2→第二三极管VT2→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03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③部分,即t2~t3阶段,第二三极管VT2被驱动导通,第一三极管VT1无驱动信号关断,电路工作示意图如图5所示。
第一三极管VT1关断,输入电源E和第一电感L1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一电容C1传递,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04
第二三极管VT2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二电感L2激励,iL2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2路径:E正端→D2_1→第二电感L2→第二三极管VT2→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4)。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④部分,即t3~t4阶段,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无驱动信号而关断,电路工作示意图如图6所示。
第一三极管VT1关断,输入电源E和第一电感L1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一电容C1传递,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5)。
第二三极管VT2关断,第二电感L2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二电容C2传递,iL2路径:第二电感L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电感L2,有方程(2)。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构成一部分的变换电路,在第一三极管VT1的开关过程中,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UC1由方程(1)、(5)决定,为便于分析重写如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11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12
获得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UC1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13
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二电感L2、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构成另一部分的变换电路,在第二三极管VT2的开关过程中,第二电容C2的输出电压UC2由方程(2)、(4)决定,为便于分析重写如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21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22
获得第二电容C2的输出电压UC2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23
由方程(6)、(7)得到电路输出电压: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24
若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相等,电路输出电压UO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25
电路的控制方式及拓展
图2给出了本发明电路的一般工作方式,对控制信号作合适调整,电路还有两种工作方式,分别是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并同时开通、关断方式及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互补开关工作方式。
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并同时开通关断方式:
在此工作方式下,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在相同的工作周期内同时开通、关断,电路工作原理由图4和图6两种工作模态构成,电路工作状态简化,但变换电路的输入电流脉动较大。
在这种工作方式情况下,电路结构可以改成图7形式,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由一个晶体管VT取代,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隔断两变换分支电路之间的交叉影响,该电路获得与图1一样的电压变换结果。
图7中,输入电源E正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2_1的阳极相连;第三二极管D2_1的阴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阴极相连;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六二极管D0-2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端、第二电容C2的负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0-1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0-1阴极与第六二极管D0-2阴极、晶体管VT集电极相连;输入电源E的负端与晶体管VT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的阴极、输出负端相连。
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互补开关工作方式:
在此工作方式下,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在相同的工作周期内互补导通,电路工作原理由图3和图5构成,电路工作状态简化,变换电路输入电流因两路变换的输入电流彼此补偿而脉动较小。
电路的拓展:为获得更高的变换增益,本电路可以进行拓展,在原来的电路上增添图8单元,便可获得更高的增益。二极管、电感Ln、开关管VTn、电容Cn,其中二极管包括Dn、Dn_1和Dn_2;所述的叠加单元电路连接方式为:Dn_1的阴极与电感Ln的一端、Dn_2的阴极相连,电感Ln的另一端与Dn的阳极、开关管VTn的集电极相连,Dn的阴极与电容Cn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Dn_2的阳极与电容Cn的负端相连,Dn_1的阳极、Dn_2的阳极按照级连方式分别连接变换电路二极管D2_1的阴极、输出正端,开关管VTn的发射极与变换电路输入电源E的负端相连,此处说明中,n>2;由此,获得电路输出电压n表示电路所增添叠加单元电路的单元数目。
电路元件参数确定
以下分析假定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相等,经过分析,可以获得电路元件的参数定额。
(1)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参数定额
假定从电源向负载传递的最大功率为Pm,电源输出最大电流为Iim,Pm=Ui×Iim,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电流定额IVT1、IVT2确定为:
IVT1=IVT2≥Iim/2;
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电压定额UVT1e、UVT2e确定为: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1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2
(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的参数定额
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流过的最大电流为Iim/2,按照在控制周期内占空比最大时的电感电流变化5%计算,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感值确定为: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3
(3)输出电容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参数定额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额定电压分别表示为UC1e、UC2e,确定为: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4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5
按照输出电压变化5%计算,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串联等效电容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6
它对输出负载电阻RF放电,等效电容为: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7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根据输出等效电容值,确定两电容的容值,可取两电容容值相等。σmin为变换电路最小占空比。
(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的参数定额:D1通过全部的变换电路电流,其电流定额ID1e、电压定额UD1e确定为:
ID1e≥Iim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48
第二二极管D2的参数可以按照第二电感L2中流过的电流确定,电流定额ID2e、电压定额UD2e确定为:
ID2e≥Iim/2;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51
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的参数定额ID2_1e、UD2_1e分别为:
ID2_1e=ID2_2e≥Iim/2;
Figure BDA0002274438160000152
(5)电路改成图7时,除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两元件外,各元件参数一致。因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流过的电流均流过开关管T,可以确定电流定额ID0-1、ID0-2为:
ID0-1=ID0-2≥Iim/2
电压定额UD0-1、UD0-2为:
UD0-1=UD0-2≥Ui

Claims (8)

1.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E,所述的输入电源E正端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三二极管D2_1的阳极相连;所述的第三二极管D2_1的阴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阴极相连;此时,该变换电路包括两种连接情况:第一种连接情况是,当变换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时,所述的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所述的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正端、第二电容C2的负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阳极、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的输入电源E的负端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的阴极、输出负端相连;第二种连接情况是,当第一种连接情况的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由一个晶体管VT取代,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隔断两变换分支电路之间的交叉影响,此时,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第六二极管D0-2阳极相连;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容C2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端、第二电容C2的负端、第四二极管D2_2的阳极、第五二极管D0-1阳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0-1阴极与第六二极管D0-2阴极、晶体管VT集电极相连;输入电源E的负端与晶体管VT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容C1的阴极、输出负端相连,形成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并同时开通关断方式;其中,在第一种连接情况下,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同频互补开关工作方式是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在相同的工作周期内互补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的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工作频率相同,且均按PWM工作方式,第一三极管VT1的占空比为σ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为σ2,工作周期为T,有σ1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21
0≤σ1、σ2≤1,ton为开关管在开关周期T内的开通时间;按照电路一般工作状态,两开关管按照相同工作频率工作,但在非同步工作方式下,在一个控制周期内,按照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工作状态,电路可以有4种工作状态,分别对应0~t1阶段,t1~t2阶段,t2~t3阶段,t3~t4阶段,其中,0~t1阶段,对应于第一三极管VT1被驱动导通,第二三极管VT2无驱动信号关断;t1~t2阶段,对应于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被驱动导通;t2~t3阶段,对应于第二三极管VT2被驱动导通,第一三极管VT1无驱动信号关断;t3~t4阶段,对应于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无驱动信号而关断;0~t4等于两开关管的工作周期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0~t1阶段,第一三极管VT1被驱动导通,第二三极管VT2无驱动信号关断,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一电感L1激励,iL1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输入电源E负端,电源电压为Ui,有方程: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22
第二三极管VT2关断,第二电感L2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二电容C2传递,iL2路径:第二电感L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两端电压为UC2,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为UC1,有方程: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23
电路输出电压UO
UO=UC1+UC2 (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t1~t2阶段,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被驱动导通,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导通,同上,输入电源E给第一电感L1激励,iL1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三极管VT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1);
第二三极管VT2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二电感L2激励,iL2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2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三二极管D2_1→第二电感L2→第二三极管VT2→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t2~t3阶段,第二三极管VT2被驱动导通,第一三极管VT1无驱动信号关断,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关断,输入电源E和第一电感L1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一电容C1传递,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32
第二三极管VT2导通,输入电源E给第二电感L2激励,iL2按照指数规律上升,iL2路径:E正端→D2_1→第二电感L2→第二三极管VT2→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4);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t3~t4阶段,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均无驱动信号而关断,此时,第一三极管VT1关断,输入电源E和第一电感L1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一电容C1传递,iL1路径:输入电源E正端→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输入电源E负端,有方程(5);
第二三极管VT2关断,第二电感L2所储存的磁场能量向第二电容C2传递,iL2路径:第二电感L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电感L2,有方程(2);
输出电压仍如公式(3)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构成一部分的变换电路,在第一三极管VT1的开关过程中,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UC1由方程(1)、(5)决定,为便于分析重写如下: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41
获得第一电容C1两端电压UC1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43
第二三极管VT2和第二电感L2、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构成另一部分的变换电路,在第二三极管VT2的开关过程中,第二电容C2的输出电压UC2由方程(2)、(4)决定,为便于分析重写如下: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44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45
获得第二电容C2的输出电压UC2
由方程(6)、(7)得到电路输出电压: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47
若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相等,电路输出电压UO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5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假定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占空比相等,经过分析,可以获得电路元件的参数定额;
1)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参数定额
假定从电源向负载传递的最大功率为Pm,电源输出最大电流为Iim,Pm=Ui×Iim,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电流定额IVT1、IVT2确定为:
IVT1=IVT2≥Iim/2;
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的电压定额UVT1e、UVT2e确定为: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52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53
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的参数定额
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流过的最大电流为Iim/2,按照在控制周期内占空比最大时的电感电流变化5%计算,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感值确定为:
3)输出电容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参数定额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额定电压分别表示为UC1e、UC2e,确定为: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55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56
按照输出电压变化5%计算,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串联等效电容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57
它对输出负载电阻RF放电,等效电容为:
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根据输出等效电容值,确定两电容的容值,可取两电容容值相等;σmin为变换电路最小占空比;
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的参数定额:D1通过全部的变换电路电流,其电流定额ID1e、电压定额UD1e确定为:
ID1e≥Iim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62
第二二极管D2的参数可以按照第二电感L2中流过的电流确定,电流定额ID2e、电压定额UD2e确定为:
ID2e≥Iim/2;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63
第三二极管D2_1、第四二极管D2_2的参数定额ID2_1e、UD2_1e分别为:
ID2_1e=ID2_2e≥Iim/2;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64
5)当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由一个晶体管VT取代,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隔断两变换分支电路之间的交叉影响时,除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两元件外,各元件参数一致;因第五二极管D0-1、第六二极管D0-2流过的电流均流过开关管T,可以确定电流定额ID0-1、ID0-2为:
ID0-1=ID0-2≥Iim/2
电压定额UD0-1、UD0-2为:
UD0-1=UD0-2≥U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该变换电路上增添相同的叠加单元电路,所述的叠加单元电路包括如下部件:二极管、电感Ln、开关管VTn、电容Cn,其中二极管包括Dn、Dn_1和Dn_2;所述的叠加单元电路连接方式为:Dn_1的阴极与电感Ln的一端、Dn_2的阴极相连,电感Ln的另一端与Dn的阳极、开关管VTn的集电极相连,Dn的阴极与电容Cn的正端、输出正端相连,Dn_2的阳极与电容Cn的负端相连,Dn_1的阳极、Dn_2的阳极按照级连方式分别连接变换电路二极管D2_1的阴极、输出正端,开关管VTn的发射极与变换电路输入电源E的负端相连,此处说明中,n>2;由此,获得电路输出电压
Figure FDA0002274438150000071
n表示电路所增添叠加单元电路的单元数目。
CN201911117369.XA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Active CN1107398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369.XA CN110739851B (zh)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7369.XA CN110739851B (zh)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9851A true CN110739851A (zh) 2020-01-31
CN110739851B CN110739851B (zh) 2021-04-06

Family

ID=69272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7369.XA Active CN110739851B (zh) 2019-11-15 2019-11-15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985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266A (zh) * 2016-01-22 2016-05-04 江苏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6685218A (zh) * 2017-03-29 2017-05-17 盐城工学院 有附加电势叠加输出的单管高增益直流电压提升变换电路
CN107086776A (zh) * 2017-06-26 2017-08-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n级感性有源阻抗网络的升压电路及新能源系统
CN108448894A (zh) * 2018-03-09 2018-08-24 天津大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高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CN108683332A (zh) * 2018-07-25 2018-10-19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
CN109617411A (zh) * 2019-01-07 2019-04-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交错非隔离型开关电容网络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9905025A (zh) * 2019-03-11 2019-06-18 福州大学 一种高增益dc-dc开关变换器
CN110034674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山东大学 一种高增益双向三相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209217949U (zh) * 2019-01-04 2019-08-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266A (zh) * 2016-01-22 2016-05-04 江苏大学 一种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06685218A (zh) * 2017-03-29 2017-05-17 盐城工学院 有附加电势叠加输出的单管高增益直流电压提升变换电路
CN107086776A (zh) * 2017-06-26 2017-08-2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n级感性有源阻抗网络的升压电路及新能源系统
CN110034674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山东大学 一种高增益双向三相dc-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8448894A (zh) * 2018-03-09 2018-08-24 天津大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高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CN108683332A (zh) * 2018-07-25 2018-10-19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
CN209217949U (zh) * 2019-01-04 2019-08-0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淄博供电公司 一种输出电容串联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
CN109617411A (zh) * 2019-01-07 2019-04-1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交错非隔离型开关电容网络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9905025A (zh) * 2019-03-11 2019-06-18 福州大学 一种高增益dc-dc开关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9851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9107B (zh) 一种混合型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CN111371316A (zh)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零输入纹波高增益直流变换器
CN109462333B (zh) 一种输入电流连续有源开关电容z源升压斩波电路
CN108258898B (zh) 一种二极管扩展升压型逆变电路
CN114244104A (zh) 一种高增益零纹波无源钳位型Boost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368879U (zh) 一种低电压应力的高增益准开关升压dc/dc变换器
Kaushik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Boost Converters in a PV System with P and O based MPPT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a Battery Backup and Grid
CN110611425B (zh) 一种基于串并联Boost变换器的均流方法
Raj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cremental Conductance and Perturb & Observe Mppt Methods For Single-Switch Dc/Dc Converter
CN106602872A (zh) 一种级联电压举升型准z源变换器
CN110739851B (zh) 基于叠加输出的高增益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Kosika et al. Analysis of positive output buck-boost topology with extended conversion ratio
CN111010031B (zh) 一种改进型高增益Boost-Sepic变换器
CN112234821B (zh) 一种基于有源网络的高增益直流变换器拓扑结构
CN112821797B (zh) 一种升降压型断路自适应开关电容逆变器
CN212367152U (zh) 一种集成开关电容电路的单极可升压逆变器
CN209748408U (zh) 一种基于多级能量存储单元串联的电源升压装置
CN114285279A (zh) 一种高增益升压变换器
CN110165915B (zh) 一种新型倍压-z源逆变器
CN109713896B (zh) 具有反比平方特性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71324A (zh) 一种基于二极管电容网络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206272486U (zh) 一种级联电压举升型准z源变换器
CN110829831A (zh) 应用于直流配网系统运行模式下的简单升压变流器
CN109921638A (zh) 一种双开关高升压比直流变换器
CN216016717U (zh) 一种集成开关电容与耦合电感的准z源dc-dc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