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8065A -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8065A
CN110738065A CN201810792750.5A CN201810792750A CN110738065A CN 110738065 A CN110738065 A CN 110738065A CN 201810792750 A CN201810792750 A CN 201810792750A CN 110738065 A CN110738065 A CN 1107380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unterfeiting
label
resonance
array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927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8065B (zh
Inventor
孟凡
安青青
薛云山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927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8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8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8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8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8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39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including a method step for retrieval of the optical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009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with optically detectable marking
    • G06K19/060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6K19/0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 marking being of the rewritable type, e.g. thermo-chromic barc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 G06K7/1404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 G06K7/146Methods for optical code recognition the method including quality enhancement ste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其中防伪系统包括:用于写入防伪信息的标签,所述标签包括谐振体阵列芯片和覆盖于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表面的无影UV胶;其中,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所述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调制谐振体阵列芯片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信息识别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标签中所携带的防伪信息的信息量,并提高了标签中防伪信息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的大部分产品,例如医药、食品和烟酒产品等均使用了防伪技术,但是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也为伪造、假冒等非法手段提供了便利,这导致防伪技术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以防产品被伪造假冒。
目前市场上主导的防伪技术主要包括刮涂层防伪标签技术、滴水消失防伪标签技术、二维码防伪标签技术和不干胶电子标签技术等。上述防伪技术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和易于流通的优点,但是却存在易被复制、防伪信息量较小以及误识别率较高的问题,防伪标签安全性较低。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防伪识别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和二维码扫描技术,但是由于不法分子能够通过伪造、克隆等途径对通信系统进行非法入侵,导致现有防伪识别系统也存在容易被仿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伪系统存在的防伪信息量较少以及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系统,所述防伪系统包括:
用于写入防伪信息的标签,所述标签包括谐振体阵列芯片和覆盖于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表面的无影UV胶;其中,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所述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调制谐振体阵列芯片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
信息识别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伪方法,所述防伪方法包括:
获取防伪信息;
根据所述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无影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
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中;
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防伪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防伪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伪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包括谐振体阵列芯片和覆盖于谐振体阵列芯片表面的UV胶的标签,且使得能够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调制谐振体阵列芯片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实现将防伪信息写入述标签中,这样,基于标签中每个谐振体具有较多的参数能够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标签中能够存储较多的防伪信息量,从而避免了标签中防伪信息容易被仿制的问题,提高了标签的安全性;此外,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提高了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的灵活性,并使得能够通过绿色激光对已写入的防伪信息进行擦除,从而实现了标签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伪系统的模块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信息识别装置的模块框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伪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伪系统的模块框图,该防伪系统包括:
用于写入防伪信息的标签11,所述标签11包括谐振体阵列芯片111和覆盖于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111表面的无影UV胶112;其中,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所述UV胶112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调制谐振体阵列芯片111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11;
信息识别装置12,用于获取所述标签11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标签11包括谐振体阵列芯片和覆盖于谐振体阵列芯片111表面的UV胶112。其中,谐振体阵列芯片中的每个谐振体均对应一个信息位,且能够通过调制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在对应信息位中写入信息。此外,UV胶112在紫外光照射下折射率会减小,且不同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对应不同的折射率,此时由于不同的折射率能够对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产生调制作用,即通过控制紫外光对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能够调制UV胶所覆盖的谐振体阵列芯片中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从而实现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
这样,由于谐振体阵列芯片中的谐振体,具有较多的参数(例如谐振体的晶格常数、晶格间距离、缺陷尺寸、谐振模式的波长、相位和幅值等)能够调节,从而增加了标签中能够写入的信息量,使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二维码标签中的信息量提高了6至7个数量级,避免了标签中由于信息量较少而容易被仿制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标签的安全性;此外,标签中谐振体的谐振模式具有较高的品质因数,从而增加了每个信息位的信噪比性能;且标签中每个谐振体所对应信息位的信号均为垂直分布,从而避免了干扰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控制紫外光对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调制谐振体的谐振模式,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实现了标签中的防伪信息能够通过激光进行多次写入和擦除,具有可循环利用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信息位的制作方法导致芯片无法循环利用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防伪系统还包括终端设备,所述信息识别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相连接,用于将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得到的识别结果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识别结果进行显示。
这样,防伪系统中的信息识别装置将标签中所携带的防伪信息的识别结果发送至终端设备,由终端设备对识别结果进行显示,方便了用户对标签中所携带的防伪信息的辨认。
此外,进一步地,谐振体阵列芯片可以为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或者法布里-珀罗(简称F-P)谐振腔阵列芯片。
下面分别对上述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或者F-P谐振腔阵列芯片进行说明。
其一,下面对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进行介绍,具体的,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可以为光子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
其中,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在全反射效应和布拉格散射的共同作用下可将光场聚集在微纳尺度范围,形成谐振模式。具体的,不同的结构参数(例如晶格常数、晶格间距、材料折射率和薄层厚度等)对应谐振模式中不同的波长、相位和幅值。此外,在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中,每一个谐振体可对应一个信息位。
具体的,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考虑到材料能级差的问题,本实施例可以选择半导体材料磷化稼(GaP)和铝磷化稼(AlGaP)分别作为晶体谐振体的薄层和缓冲层。
当然,具体的,还可以根据谐振体谐振公式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建立的晶体谐振体进行参数优化,例如可以设置幅值与波长的比值为0.29,并按照最后参数优化的结果制作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
具体的,在制作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时,可以先制作60-200um厚度的GaP层,作为基层,然后在基层上制作1um左右厚度的AlGaP层作为缓冲层,最后在缓冲层上利用分子束外延法生长140um左右厚度的GaP薄层。此时,可以在GaP薄层的表面上旋涂正性光刻胶(型号可以为ZEP520),然后通过电子束刻蚀校准、曝光光刻胶等方式在正性光刻胶中形成刻蚀图案,并使用氯基反应离子刻蚀将该刻蚀图案转移到GaP薄层上,最后使用湿化学刻蚀法(可以采用HF酸)将缓冲层去除,从而形成高折射率对比(悬空结构)的光子晶体谐振体。即在光子晶体谐振体中,刻蚀图案与基层之间具有空隙。
这样,基于晶体谐振体的谐振模式具有较多的参数(包括波长、相位和幅值等)可调节,这使得本实施例中标签所携带的信息量相对于目前二维码所携带的信息量至少提高了6至7个数量级;此外,通过对不同谐振体的参数(包括晶格常数、晶格间距和缺陷尺寸等)进行局部调整,能够获得不同波长位置的谐振模式,从而实现扩展信息位的取值范围,进而实现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中标签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横向维度的谐振体尺寸,增加信息位的数量,进而进一步扩大本实施例中标签所携带的信息量,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标签所携带的防伪信息不容易被仿制,提供了标签中防伪信息的安全性。
其二,下面对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进行介绍。
其中,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为基于宽频谱,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简称CMOS)工艺制作完成的阵列芯片。具体的,在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的表面覆盖有UV胶时,由于UV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改变等离子谐振体反射光谱,从而能够实现对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中谐振体的谐振模式的调制。此时,基于等离子谐振体可供调制的参数(包括振幅和频移),使得基于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所得到的标签,相对于目前二维码标签,信息量能够提升3至4个数量级,从而提高了标签所携带信息的安全性。
其三,下面对F-P谐振腔阵列芯片进行介绍。
其中,F-P谐振腔能够产生多条反射光线间的干涉图像,具体的,在F-P谐振腔阵列芯片的表面覆盖有UV胶时,由于UV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产生干涉图像的调制,进而形成包含信息量的特定标签。此时,基于F-P谐振腔阵列芯片得到的标签,标签中的信息位为连续分布,这使得标签中能够写入大量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本实施例中标签的安全性。
这样,本实施例中标签所包括的谐振体阵列芯片可以为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或者F-P谐振腔阵列芯片,使得基于上述谐振体阵列芯片所得到的标签能够携带较大的信息量,避免了标签容易被仿制的问题,提高了本实施例中标签的安全性。
此外,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信息识别装置12包括:
光源发射模块121、谐振信息获取模块122、光信号接收模块123、信号处理模块124和结果显示模块125;其中,
所述光源发射模块121用于发射激光,以用于激射标签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
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122分别与所述光源发射模块121的输出端和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123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射模块121所发射的激光进行过滤处理,并接收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光线照射所述标签时,所述标签反射出的谐振信息,并将所述谐振信息传输至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123;
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123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124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谐振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模块124;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124的输出端与所述结果显示模块125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得到防伪信息,并将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得到的识别结果传输至所述结果显示模块125,以使所述结果显示模块125显示所述识别结果。
具体的,光源发射模块121能够发射连续谱激光,波长范围覆盖标签中所有谐振体的谐振波长,以起到所有谐振体的谐振模式激射作用。谐振信息获取模块122可以根据标签中的谐振体阵列芯片的类型进行具体选择,以使得不仅能够对光源发射模块121所发射的激光起到过滤作用,还能够接收激光照射到标签时,标签所发射的谐振信息,并将激光信息传输到光信号接收模块123。光信号接收模块123可以为光电二极管(检测PIN)、雪崩光电二极管(简称APD)或图像传感器类接收装置,以实现将谐振信息获取模块122传输的谐振信息,即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方便后续模块的处理。信号处理模块124能够对光信号接收模块123传输的电信号进行解码、解调和后均衡等分析处理,从而得到防伪信息。此外,信号处理模块124中还可以预存储防伪信息,从而使得信号处理模块124还可以将得到的防伪信息与预存储防伪信息进行码元对比,并检测所得到的防伪信息的误码率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从而得到识别结果;其中,在所得到的防伪信息的误码率小于预设阈值时,可以得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为真的识别结果,在所得到的防伪信息的误码率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得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为假的识别结果。结果显示模块125能够对信息处理模块124所处理得到的识别结果进行显示,以方便用户在信息识别装置中对标签中防伪信息的直接识别确认;当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结果识别模块还可以显示信息处理模块124对电信号处理后得到的防伪信息和标签信息等。
此外,具体的,信息识别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且信息处理模块124分别与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相连接,其中电源模块用于为信息识别装置进行供电,通信模块可以与一终端连接,用于接收信息处理模块124传输的识别结果,并将识别结果传输至终端,以实现在终端上对识别结果的可视化显示。
当然,通过上述信息识别装置对防伪信息的读取和识别,可以看出该信息识别装置为基于可见光通信技术(简称VLC),实现对标签中防伪信息的读取和识别。
这样,本实施例中的信息识别装置为一体化设计,且能够实现对标签中防伪信息的读取和验证,从而方便了对标签中防伪信息的识别。
另外,进一步地,信息识别装置中的谐振信息获取模块的具体选取可以根据谐振体阵列芯片的类型所确定。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其中,当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为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时,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为交叉偏振调制模块;
当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为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时,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为凸透镜组合模块;
当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为F-P谐振腔阵列芯片时,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为分束器。
具体的,交叉偏振调制模块主要由偏振器、偏振分束器、半波片和凸透镜片组成。其中,由于偏振分束器能够将不同偏振态信号进行透射和反射,使得入射光路和反射光路相分离,从而使得能够基于该谐振信息获取模块,实现信息识别装置的一体化设计。此外,还可以通过该交叉偏振调制模块对谐振模式偏振态的过滤和选取,使得每个谐振体得到更加纯净,即高信噪比的信号。当然,交叉偏振调制模块能够获取谐振体阵列的谐振信息,即记录每个谐振体谐振模式的波长、相位和幅值。
这样,根据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的类型,确定信息识别装置中谐振信息获取模块的具体构造,使得在通过信息识别装置对标签总的防伪信息进行识别时,能够增加所识别的精确度。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包括谐振体阵列芯片和覆盖于谐振体阵列芯片表面的UV胶的标签,且使得能够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调制谐振体阵列芯片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实现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这样,基于标签中每个谐振体具有较多的参数能够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标签中能够存储较多的防伪信息量,避免了标签中防伪信息容易被仿制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标签的安全性;此外,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提高了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的灵活性,并使得能够通过绿色激光对已写入的防伪信息进行擦除,从而实现了标签的循环利用。
此外,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伪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防伪信息。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防伪信息可以为厂家为商品所设置的预设信息,即可以为身份标识。当然,在此并不具体限定该防伪信息的具体内容。
步骤302:根据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得到防伪信息之后,可以根据该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即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与该防伪信息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其中,在根据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时,可以先将该防伪信息转换为多进制控制信号;然后根据该多进制控制信号,得到与防伪信息中的每一信息位对应的待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其中,照射功率可以与多进制控制信号的幅值相对应,照射时间可以与多进制控制信号的宽度相对应。
这样,通过将防伪信息转换为照射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使得能够实现通过控制照射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将防伪信息写入至标签中。
步骤303: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由于标签信息与所获取到的待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相对应,因此在按照该得到的待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时,能够以固定方式改变UV胶的折射率,从而调制UV胶所覆盖的谐振体阵列芯片中谐振体的谐振模式,进而实现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
这样,通过控制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提高了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的灵活性,并使得能够通过绿色激光对已写入的防伪信息进行擦除,从而实现了标签的循环利用;此外,基于标签中每个谐振体具有较多的参数能够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标签中能够存储较多的防伪信息量,避免了目前标签中由于防伪信息量较少而容易被仿制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标签的安全性。
步骤304: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通过标签对商品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其中,在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标签中的防伪信息时,可以通过所述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然后根据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与防伪信息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得到与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相对应的防伪信息。
具体的,由于标签中每个谐振体对应一个信息位,且信息的写入过程实际为谐振体的谐振模式的调制过程,因此在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标签中的防伪信息时,能够通过所获取到的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得到防伪信息。
此外,其中,在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时,可以将获取到的防伪信息与所述信息识别装置中的预存储防伪信息进行码元比对,计算得到所述防伪信息的误码率;当检测到所述误码率小于预设阈值时,得到所述防伪信息为真的识别结果;当检测到所述误码率大于预设阈值时,得到所述防伪信息为假的识别结果。
具体的,信息识别装置中还预先存储有防伪信息,该预存储防伪信息可以作为标签中所写入的防伪信息的比对信息。这样,通过将防伪信息与预存储防伪信息进行比对,并计算防伪信息的误码率,实现了防伪信息的真假验证。
这样,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伪方法,通过根据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然后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最后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使得能够通过控制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实现了标签中防伪信息的光存储的功能;此外,通过控制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提高了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的灵活性,并使得能够通过绿色激光对已写入的防伪信息进行擦除,从而实现了标签的循环利用;此外,基于标签中每个谐振体具有较多的参数能够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标签中能够存储较多的防伪信息量,避免了标签中的防伪信息量较少时容易被仿制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标签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伪装置,该防伪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防伪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无影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
信息写入模块,用于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中;
信息识别模块,用于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可选地,所述信息识别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与防伪信息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得到与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相对应的防伪信息。
可选地,所述信息识别模块包括:
比对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防伪信息与所述信息识别装置中的预存储防伪信息进行码元比对,计算得到所述防伪信息的误码率;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误码率小于预设阈值时,得到所述防伪信息为真的识别结果;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误码率大于预设阈值时,得到所述防伪信息为假的识别结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伪装置,通过第一获取模块获取防伪信息,并通过第二获取模块根据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然后通过信息写入模块按照待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最后信息识别模块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防伪信息进行识别,使得能够通过控制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实现了标签中防伪信息的光存储的功能;此外,通过控制照射至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将防伪信息写入标签中,提高了在标签中写入防伪信息的灵活性,并使得能够通过绿色激光对已写入的防伪信息进行擦除,从而实现了标签的循环利用;此外,基于标签中每个谐振体具有较多的参数能够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标签中能够存储较多的防伪信息量,避免了标签中的防伪信息量较少时容易被仿制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标签的安全性。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hardware processor)来实现相关功能模块,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在进行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memory)401、处理器(processor)402以及存储在存储器401上并可在处理器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存储器401、处理器402通过总线4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处理器402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401中的程序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获取防伪信息;根据所述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无影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中;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执行防伪方法中的具体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此进行具体介绍。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401中的程序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执行如下方法:获取防伪信息;根据所述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无影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中;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执行防伪方法中的具体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此进行具体介绍。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以执行如下方法:获取防伪信息;根据所述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无影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中;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执行防伪方法中的具体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此进行具体介绍。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系统包括:
用于写入防伪信息的标签,所述标签包括谐振体阵列芯片和覆盖于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表面的无影UV胶;其中,通过控制紫外光照射所述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调制谐振体阵列芯片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
信息识别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系统还包括终端设备,所述信息识别装置与所述终端设备相连接,用于将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得到的识别结果传输至所述终端设备,由所述终端设备对所述识别结果进行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为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或者法布里-珀罗F-P谐振腔阵列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识别装置包括:光源发射模块、谐振信息获取模块、光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结果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光源发射模块用于发射激光,以用于激射标签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
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分别与所述光源发射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射模块所发射的激光进行过滤处理,并接收经过过滤处理后的光线照射所述标签时,所述标签反射出的谐振信息,并将所述谐振信息传输至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
所述光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谐振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结果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得到防伪信息,并将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得到的识别结果传输至所述结果显示模块,以使所述结果显示模块显示所述识别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为晶体谐振体阵列芯片时,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为交叉偏振调制模块;
当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为等离子谐振体阵列芯片时,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为凸透镜组合模块;
当所述谐振体阵列芯片为F-P谐振腔阵列芯片时,所述谐振信息获取模块为分束器。
6.一种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防伪信息;
根据所述防伪信息,获取待照射至标签中无影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
按照待照射至标签中UV胶的照射功率和照射时间照射UV胶,调制标签中谐振体阵列芯片内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以将所述防伪信息写入所述标签中;
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并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的防伪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信息识别装置获取所述标签中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
根据谐振体的谐振模式与防伪信息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得到与每个谐振体的谐振模式相对应的防伪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防伪信息进行识别,包括:
将获取到的防伪信息与所述信息识别装置中的预存储防伪信息进行码元比对,计算得到所述防伪信息的误码率;
当检测到所述误码率小于预设阈值时,得到所述防伪信息为真的识别结果;
当检测到所述误码率大于预设阈值时,得到所述防伪信息为假的识别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伪方法的步骤。
CN201810792750.5A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738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2750.5A CN110738065B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92750.5A CN110738065B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8065A true CN110738065A (zh) 2020-01-31
CN110738065B CN110738065B (zh) 2023-09-19

Family

ID=6923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92750.5A Active CN110738065B (zh) 2018-07-18 2018-07-18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80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0123A (zh) * 2020-03-26 2021-09-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信息防伪处理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950A (zh) * 2007-09-25 2009-04-01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用于鉴定有价证券真伪的方法
CN103950309A (zh) * 2014-04-14 2014-07-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标准印刷工艺下印刷模拟射频标签的电磁防伪应用
CN104199253A (zh) * 2014-09-10 2014-12-10 苏州大学 阵列式微结构纳米压印方法及装置
CN104385800A (zh) * 2014-10-16 2015-03-04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及光学防伪产品
CN107480757A (zh) * 2017-08-24 2017-12-15 深圳市光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光防伪标签、系统及验证方法
US20180022144A1 (en) * 2016-07-25 2018-01-25 Raytheon Company Counter counterfeit technology
CN108239893A (zh) * 2018-01-23 2018-07-03 张若晨 防伪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安全票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8950A (zh) * 2007-09-25 2009-04-01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一种用于鉴定有价证券真伪的方法
CN103950309A (zh) * 2014-04-14 2014-07-3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标准印刷工艺下印刷模拟射频标签的电磁防伪应用
CN104199253A (zh) * 2014-09-10 2014-12-10 苏州大学 阵列式微结构纳米压印方法及装置
CN104385800A (zh) * 2014-10-16 2015-03-04 中钞特种防伪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防伪元件及光学防伪产品
US20180022144A1 (en) * 2016-07-25 2018-01-25 Raytheon Company Counter counterfeit technology
CN107480757A (zh) * 2017-08-24 2017-12-15 深圳市光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光防伪标签、系统及验证方法
CN108239893A (zh) * 2018-01-23 2018-07-03 张若晨 防伪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安全票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0123A (zh) * 2020-03-26 2021-09-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信息防伪处理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50123B (zh) * 2020-03-26 2023-09-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信息防伪处理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8065B (zh)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4809B (zh) 基于高斯调制相干态的长距离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
US75660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the range of a product authentication device
US7364074B2 (en)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products using analog and digital identifiers
US9195870B2 (en) Copy-resistant symbol having a substrate and a machine-readable symbol instantiated on the substrate
EP2424121B1 (en) Back scattering type rfi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55091B (zh) 通过可控的周期性纳米结构标记表面的方法和设备
EA031834B1 (ru) Способ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подлинности изделия, содержащего защитную маркировку на сво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CN110738065B (zh) 一种防伪系统及方法
CN102393899A (zh) 全息再生图像处理设备和处理方法
CN115860033B (zh) 可分级鉴伪的彩色分区微点码标识的防伪方法和装置
US20190138775A1 (en) An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product packaging
US11915093B2 (en) Data encoding in printed material using varying IR reflective materials
EP3686761A1 (fr) Élément de marquage sécurisé et procédés d'encodage et d'authentification dudit élément de marquage
RU2536367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подлинности документов, денежных знаков, ценных предметов
CN113450123B (zh) 信息防伪处理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250304B1 (en) Payment card with light-based signature
RU260592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читывания rfid меток и детектирования защитной маркировки
FR2776407A1 (fr) Systeme et procede pour realiser des fonctions particulieres dans des etiquettes sans contact
KR20180042120A (ko) 고주파를 사용한 태깅 방법 및 장치
CN209373929U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计量装置封印
JP2004133345A (ja) ディジタル信号復号方法およびディジタル信号復号装置
EP1862326B1 (en) Writing and reading data system, starting from a chromatic printed information that modifies patterns emitted by an electromagnetic waves source, introducing biases that conform new patterns, giving place to new data categories matched to a code
Zafar et al. Real-time multi-barcode reader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Perez-Cabre et al. Remote object authentication using distortion-invariant ID tags
JP5441200B1 (ja) バーコード読取装置及びバーコード読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