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9606A -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9606A
CN110719606A CN201810763040.XA CN201810763040A CN110719606A CN 110719606 A CN110719606 A CN 110719606A CN 201810763040 A CN201810763040 A CN 201810763040A CN 110719606 A CN110719606 A CN 110719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ell
main carrier
auxiliary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630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9606B (zh
Inventor
鲜柯
徐绍君
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Dingqi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Dingqi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Dingqi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Dingqia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630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9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9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9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9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包括: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源小区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方法,及对应于这两种方法的系统。应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在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下实现小区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LTE系统中,单载波最大支持20M的系统带宽,如果要支持更大的带宽,则需要采用载波聚合技术。
在3GPP协议中,支持最大5个载波的聚合,但要求下行载波数大于等于上行载波数。在公网运营商网络中,一般下行业务需求大于上行业务需求,3GPP定义的载波聚合可以较好地满足运营商网络。
但在一些行业网络应用中,会存在大量的视频监控类业务,此时上行的业务需求大于下行的业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3GPP定义的载波聚合方案无法很好地满足行业网络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大量的上行业务需求场景,需要引入上行载波数大于下行载波数的非对称载波聚合技术。图1为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示意图,图1所示非对称载波聚合场景下,上行载波数大于等于下行载波数。
对于非对称载波聚合,可以分解为如图2所示的形式,每个载波聚合簇包含一个下行载波与至少一个上行载波。其中,下行载波及其对应的一个上行载波定义为主载波,该载波聚合簇中其他的上行载波定义为辅载波。
多个载波聚合簇之间的聚合实际上就是主载波之间的聚合,等同于3GPP中定义的载波聚合。本申请主要讨论每个载波聚合簇中的一个下行载波与至少一个上行载波之间的聚合。
对于一个下行载波,K个上行载波的场景(K≥1),下行载波与其对应的一个上行载波定义为主载波,其余的K-1个上行载波定义为辅载波,如图3所示。
对于聚合的多个上行载波,分为以下几种场景:
(a).聚合的上行载波为处于同一带宽(BAND)内的连续载波;
(b).聚合的上行载波为处于同一BAND内的非连续载波;
(c).聚合的上行载波为处于不同BAND内的载波;
(d).上述场景的混合。
如果终端能力能同时在聚合的多个上行载波上发送数据,则不需要做载波的切换,调度时可在任意载波上调度或者同时在多个上行聚合的载波上调度。但是,要使终端具备上述能力,代价巨大。大部份情况下,终端只支持部分上行载波,且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在一个上行载波上发送数据。如果部分上行载波负载较高,需要终端在上行载波之间进行切换。
当前的LTE解决方案仅支持对称载波聚合和非对称下行载波聚合场景的小区切换,不支持对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的小区切换,这将导致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无法正常地进行小区切换。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以在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下实现小区切换。
本申请供看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向UE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较佳的,在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之后还包括:
目标小区根据UE能力、主辅载波资源负荷判断是否切换到上行辅载波;
若需要切换到上行辅载波,则在下行主载波上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给UE,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较佳的,在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之后还包括:
目标小区根据UE能力、主辅载波资源负荷判断是否需要增加上行辅载波;
若需要增加上行辅载波,则增加上行辅载波,并在下行主载波上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给UE,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所增加的上行辅载波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并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根据判断的结果,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所建立的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较佳的,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包括: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者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
如果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如果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辅载波频率、辅载波目标功率;
如果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较佳的,所述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包括:
若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则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若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则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信息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或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系统,包括:
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并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根据判断的结果,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所建立的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提出的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一及其系统,通过由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上报测量报告,并通过源小区向UE发送携带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使得UE可以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从而在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下实现了正常的小区切换。
此外,本申请提出的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二及其系统,通过由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上报测量报告,并由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再根据判断的结果向UE发送携带相应主辅载波频率和目标功率信息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使得UE可以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辅载波频率和目标功率信息建立相应的载波物理资源,进而发起随机接入,从而在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场景下实现了正常的小区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非对称载波聚合示意图;
图2为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主载波和辅载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一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二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主要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主要切换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两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及其对应的系统,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方案一:
图4为本申请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一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步骤402: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步骤403:源小区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步骤404: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在上述步骤404中,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之后,还可以包括:
目标小区根据UE能力、主辅载波资源负荷判断是否切换到上行辅载波;
若需要切换到上行辅载波,则在下行主载波上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给UE,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或者,在上述步骤404中,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之后,还可以包括:
目标小区根据UE能力、主辅载波资源负荷判断是否需要增加上行辅载波;
若需要增加上行辅载波,则增加上行辅载波,并在下行主载波上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给UE,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所增加的上行辅载波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对应于上述方法一,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系统,该系统包括:
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方案二:
图5为本申请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二的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步骤502: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步骤503: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并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根据判断的结果,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
本步骤中,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包括: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者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
如果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如果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辅载波频率、辅载波目标功率;
如果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步骤504: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所建立的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本步骤中,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包括:
若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则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若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则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信息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或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对应于上述方法二,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系统,该系统包括: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并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根据判断的结果,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所建立的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下面通过两个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主要切换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当决定上报时,执行步骤2。
步骤2: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步骤3:源小区根据测量报告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满足切换条件,则发送切换需要(Handover Required)消息给MME,通过演进分组核心网(EPC)请求目标小区为切换准备资源。该消息携带必要的信息,包括:切换原因、目标小区ID、TAI信息等等。
步骤4:核心网ECN向目标小区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请求目标小区为切换预留资源。该消息携带必要的信息,包括:切换原因、目标小区ID、UE上下文信息、承载ID、承载QOS参数、RRC上下文信息等。
步骤5:目标小区进行资源准入,为UE的接入分配空口资源和业务的SAE承载资源。资源准入成功后,向MME发送切换请求确认(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通知MME已在目标小区中准备好资源。
步骤6:核心网ECN向源小区发送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消息,通知源小区,目标小区已经准备好切换的资源。
步骤7:源小区通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给UE,通知UE执行切换操作。该消息携带必要的信息,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等无线资源和物理资源配置等。
步骤8:源小区向ECN发送基站状态转移(MME Status Transfer),ECN向目标小区发送MME状态转移(MME Status Transfer),告知UE在源小区的承载的上行组数据汇聚协议序列号(PDCP SN)接收状态和下行PDCP SN发送状态,之后将源小区上行已接收和下行未发送的PDCP数据通过ECN转发到目标小区。
步骤9:UE根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等信息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目标小区根据UE能力、主辅载波资源负荷等信息判断是否切换到上行辅载波,或增加上行辅载波,若需要切换到上行辅载波或增加上行辅载波,则在下行主载波上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给UE,通知UE执行切换或增加辅载波的操作。该消息携带必要的信息,包括:辅载波频率、辅载波目标功率等无线资源和物理资源配置等。
步骤11:UE根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中携带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等信息建立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的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12:目标小区发送切换通知(Handover Notify)消息给ECN,告知ECN该用户已成功切换到本小区,ECN更新UE所在的小区信息,然后发起源小区UE上下文释放过程,并检查该UE是否是其所属群组在源小区的最后一个UE,如果是,则ECN还要触发源小区删除本群组相应的用户面及空口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可以在同一基站上,也可在不同基站上,若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在不同基站,则切换流程为步骤1到12,若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在同一基站上,上述步骤4~6可省略。
图6所示流程中,步骤1、2、7、9、10、11为本实施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或新增的步骤。
实施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主要切换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当决定上报时,执行步骤2。
步骤2: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步骤3:源小区根据测量报告判断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满足切换条件,则发送Handover Required消息给MME,通过EPC请求目标小区为切换准备资源。该消息携带必要的信息,包括:切换原因、目标小区ID、TAI信息等等。
步骤4:核心网ECN向目标小区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请求目标小区为切换预留资源。该消息携带了必要的信息,包括:切换原因、目标小区ID、UE上下文信息、承载ID、承载QOS参数、RRC上下文信息等。
步骤5:目标小区进行资源准入,为UE的接入分配空口资源和业务的SAE承载资源。资源准入成功后,向MME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消息,通知MME已在目标小区中准备好资源。
步骤6:核心网ECN向源小区发送Handover Command消息,通知源小区,目标小区已经准备好切换的资源。
步骤7:源小区根据UE能力信息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并通过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给UE,通知UE执行切换操作。
该切换操作可能是: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者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该消息携带必要的信息,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等无线资源和物理资源配置等。
步骤8:源小区向ECN发送MME Status Transfer,ECN向目标小区发送MME StatusTransfer,告知UE在源小区的承载的上行PDCP SN接收状态和下行PDCP SN发送状态,之后将源小区上行已接收和下行未发送的PDCP数据通过ECN转发到目标小区。
步骤9:UE根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等信息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具体包括:
1)、若要求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则UE根据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等信息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2)、若要求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则根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等信息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或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消息。
步骤10:目标小区发送Handover Notify消息给ECN,告知ECN该用户已成功切换到本小区,ECN更新UE所在的小区信息,然后发起源小区UE上下文释放过程,并检查该UE是否是其所属群组在源小区的最后一个UE,如果是,则ECN还要触发源小区删除本群组相应的用户面及空口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可以在同一基站上,也可在不同基站上,若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在不同基站,则切换流程为步骤1到10,若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在同一基站上,上述步骤4~6可省略。
图7所示流程中,步骤1、2、7、9为本实施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或新增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向UE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之后还包括:
目标小区根据UE能力、主辅载波资源负荷判断是否切换到上行辅载波;
若需要切换到上行辅载波,则在下行主载波上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给UE,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之后还包括:
目标小区根据UE能力、主辅载波资源负荷判断是否需要增加上行辅载波;
若需要增加上行辅载波,则增加上行辅载波,并在下行主载波上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给UE,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所增加的上行辅载波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辅载波频率和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4.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消息中携带的信息至少包括: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5.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并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根据判断的结果,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所建立的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包括: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者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
如果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频率、主载波目标功率;
如果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辅载波频率、辅载波目标功率;
如果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至少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辅载波目标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包括:
若仅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则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频率和主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若仅切换到目标小区辅载波上或同时切换到目标小区主载波和辅载波上,则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信息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目标小区主载波或辅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
8.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UE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的下行主载波信号质量判断是否上报测量报告;
当决定上报时,UE通过上行主载波或辅载波上报测量报告给源小区;
源小区根据UE能力判断是否直接将UE切换到目标小区的上行主载波和/或辅载波,并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根据判断的结果,所述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目标小区ID、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
UE根据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携带的主载波和/或辅载波频率、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目标功率建立主载波和/或辅载波物理资源,并在所建立的载波上发起随机接入,并发送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
CN201810763040.XA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Active CN110719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3040.XA CN110719606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63040.XA CN110719606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606A true CN110719606A (zh) 2020-01-21
CN110719606B CN110719606B (zh) 2023-04-07

Family

ID=69209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63040.XA Active CN110719606B (zh) 2018-07-12 2018-07-12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96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329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载波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8374A (zh) * 2009-02-17 2010-08-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聚合系统中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835191A (zh) * 2010-04-19 2010-09-15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通信系统的上行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349342A (zh) * 2009-03-12 2012-02-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选择和重选上行链路主载波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69504A (zh) * 2009-02-02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CN104994551A (zh) * 2015-07-14 2015-10-21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速移动场景下lte系统的切换配置方法
CN105099597A (zh) * 2009-03-13 2015-1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考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设定所执行的切换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504A (zh) * 2009-02-02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性管理方法、装置与终端设备
CN101808374A (zh) * 2009-02-17 2010-08-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聚合系统中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349342A (zh) * 2009-03-12 2012-02-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选择和重选上行链路主载波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99597A (zh) * 2009-03-13 2015-1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考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设定所执行的切换
CN101835191A (zh) * 2010-04-19 2010-09-15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通信系统的上行载波调度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4994551A (zh) * 2015-07-14 2015-10-21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速移动场景下lte系统的切换配置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0329A1 (zh) * 2021-07-23 2023-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载波切换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9606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681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fronthaul interface, method for performing access for a 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for a UE, data forwar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1155355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double connection of RRC inactivation mode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6900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27163B2 (en) User equipment and protocol and method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1100631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891829B (zh) 网络切片中的sla处理
US11632788B2 (en) Data schedul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CN108282836B (zh) 辅基站切换方法、装置及基站
KR102359746B1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인액티브 모드 단말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838958B2 (en) UE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535337B (zh) 一种采用载波汇聚方式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467900B2 (en) Servi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16487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double connection of rrc inactivation mode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6337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76116B1 (ko) 차세대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cp와 rlc 헤더 포맷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12124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EP3267721B1 (en) Air-interface protocol stack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728946B2 (en) System information handl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cellular systems
CN112400358A (zh) Gnb-cu-up处的完整性保护处理
CN114731605A (zh) 无线接入网络通信系统中经由e2接口中继服务注册事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10708720B (zh) 切换方法、分布单元、终端、集中单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19606B (zh) 一种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跨小区移动性方法
CN111418229B (zh) 数据复制传输功能的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US20230413355A1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ulticast transmission
WO202223659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