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6118A -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 Google Patents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6118A
CN110716118A CN201910906366.8A CN201910906366A CN110716118A CN 110716118 A CN110716118 A CN 110716118A CN 201910906366 A CN201910906366 A CN 201910906366A CN 110716118 A CN110716118 A CN 110716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late
test
mounting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63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曹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uaxing Sourc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uaxing Sourc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uaxing Sourc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uzhou Huaxing Sourc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9109063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61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6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1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6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1R31/2601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该测试电源装置包括:电源本体,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一侧的电源背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电源背板为外部设备提供电源;安装支架,包括至少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板,用于为所述电源本体提供安装空间;以及抽拉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并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抽拉机构活动连接,并跟随所述抽拉机构移入或移出所述安装空间。本发明不仅降低了电源组件和电源背板的整体占用空间,而且,方便对电源组件和电源背板进行整体拆装和检测。

Description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封装及检测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芯片的检测领域中,测试设备作为芯片检测时必不可少的检测治具,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半导体测试设备性能的提高以及集成系统化运用,为测试设备提供高稳定性能的电源装置成为关键部件。现有的电源装置中,电源模组和背板采用垂直插接的方式进行安装,不仅占用的空间大,不便于扩展,而且安装后的电源板和电源背板只能单独取出,若需要同时取出,则必须进行大量的拆装工作,安装操作不方便。此外,由于电源板和电源背板只能在机箱内部进行安装,肉眼难以对电源板和电源背板的接插处进行检查,因此容易有线缆、器件等物件干扰对电源板和电源背板的安装造成干扰,从而影响电源装置的信号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源装置安装操作不便、占用空间大和不便于扩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包括:
电源本体,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一侧的电源背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电源背板为外部设备提供电源;
安装支架,包括至少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板,用于为所述电源本体提供安装空间;
以及
抽拉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并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抽拉机构活动连接,并跟随所述抽拉机构移入或移出所述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抽拉机构包括:连接板和导向板,其中,所述导向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沿水平向移动,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沿垂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电源本体通过所述滑槽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边缘水平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水平设置的第一腰型孔和倾斜设置的第二腰型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腰型孔移动的第一滚轮,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腰型孔移动的第二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垂向滑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垂向滑轨匹配的垂向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端部设置有拉杆。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套,以便将电源本体定位安装在检测机箱的箱体中。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模组、电源板和为所述电源模组和电源背板散热的散热模组,其中,所述电源模组通过所述电源板与所述电源背板通信。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位于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电源背板之间并贴合于所述电源背板表面的导热板、一端与所述导热板连接以导出热量的导热管、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与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连接的散热器以及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一侧,以便将散热器的热量扩散出去。
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在电源本体安装完成后,对所述电源本体的两端进行分别限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机箱,包括测试电源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安装支架中设置有至少两组安装板,可以根据电源本体的数量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即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使用,跟随测试设备进行扩展,进而为扩展后的测试设备提供足够的电源。
2、本发明将电源组件和电源背板集成安装在支撑板上,形成独立且完整的电源本体,不仅降低了电源组件和电源背板的整体占用空间,而且,方便对电源组件和电源背板进行整体拆装和检测。此外,由于电源组件和电源背板可以提前安装到支撑板上,故安装时可以简单直接地对电源模组与电源板的接插处观察确认,避免因接插问题对测试电源装置的信号造成影响。
3、通过抽拉机构,所述电源本体可以快速的装入所述安装支架中,同时通过所述抽拉机构与安装板的配合,所述电源本体可以准确的安装到固定位置处,为后续电源本体与其他器件的连接,提供了位置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测试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测试电源装置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测试电源装置中抽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测试电源装置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测试电源装置中电源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测试电源装置中电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测试电源装置中散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电源本体;
11、支撑板;12、电源背板;13、电源组件;14、外罩;15、导套;
111、滑槽;
131、电源模组;132、电源板;133、散热模组;
1331、导热板;1332、导热管;1333、散热器;1334、散热风扇;
2-安装支架;
21、安装板;22、连接杆;
211、导向槽;212、第一滚轮;213、垂向滑轨;
3-抽拉机构;
31、连接板;32、导向板;33、延伸杆;34、拉杆;
311、第二滚轮;312、垂向滑块;
321、第一腰型孔;322、第二腰型孔;
4、限位组件;
41、限位块;42、限位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电源装置,用于为测试设备提供电源,并可以根据测试设备的需求进行扩展。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该测试电源装置包括:电源本体1、安装支架2和抽拉机构3。其中,所述电源本体1至少设置有一组,所述抽拉机构3分别位于所述电源本体1的两侧将电源本体1与安装支架2滑动式连接到一起。当然,为了适应不同数量的电源本体1,所述安装支架2和抽拉机构3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以便为所述电源本体1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
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安装支架2包括:至少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板21,相邻的两组安装板21共同构成一个安装空间,每个安装空间对应容纳一组所述电源本体1。如图1所示,四组所述安装板21可以对应安装三组所述电源本体1,结构极为精巧且拆装便利。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2还包括用于固定和支撑所述安装板21的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通常位于安装板21的底部,不会对所述其他机构的安装造成影响。当需要对安装空间进行扩展或缩减时,只需要延伸或者缩短连接杆22,并将安装板21安装到连接杆22上或将安装板21从连接杆22上拆下即可。
重点参照图2和图3,所述抽拉机构3包括:连接板31和导向板32。其中,所述连接板31用于与电源本体1连接,以引导电源本体1进入到安装空间中,所述导向板32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1和所述连接板31之间,用于为所述连接板31提供导向,同时引导所述连接板31及其上的电源本体下降至设定安装位置,以便于电源本体1与其他设备对接。
继续参照2和图3,所述导向板32上开设水平设置的第一腰型孔321。所述安装板21上开设有导向槽211,所述导向槽中设置有用于沿所述第一腰型孔321移动的第一滚轮212。所述导向板32安装于所述导向槽211中,并可以在所述导向槽211中来回滑动。并且所述导向槽211的尺寸规格根据所述导向板32尺寸规格和移动范围确定,从而可以为所述导向板32提供了足够的安装和滑动空间。
优选地,所述导向板32上还开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二腰型孔322,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腰型孔322移动的第二滚轮311,故所述连接板31相对于所述导向板32倾斜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21上设置有垂向滑轨213,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与所述垂向滑轨213匹配的垂向滑块312。故所述连接板31具有垂向的自由度,连接板31受力时会随着所述垂向滑轨213下降,直至连接板31底部与所述连接杆22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32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杆33,所述延伸杆33的端部设置有拉杆34,通过所述拉杆34可以拉动所述导向板32,使所述导向板32在所述导向槽211中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板31上升或下降。
重点参照图4至图7,所述电源本体1包括:支撑板11、电源背板12和电源组件13。其中,所述支撑板11用于为所述电源背板12和电源组件13提供安装空间,同时所述支撑板11还与抽拉机构3配合以顺利安装到所述安装支架2上。所述电源背板12为一平板结构,且面积相对较大,故直接铺设在所述支撑板11的侧面,当然所述电源背板12上设置有若干元器件,故所述支撑板11上开设有若干开口,以便为各元器件让位。所述电源组件13则分布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1的另一侧并进行合理布局和精确布置。故本实施例是电源组件13和电源背板12的安装的受力点均集中在支撑板11上,而非电源背板12上,故不会电源背板12造成影响,保证了输出信号的稳定性。
具体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板11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31对应的滑槽111,安装电源本体1时,只要将所述连接板31的顶边与支撑板11的滑槽111对准,再推动支撑板11直至连接板31与滑槽111的端部接触,便完成电源本体1的第一步安装,操作方便,便于上手。
参照图5,所述支撑板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套15。该导套15设置有导向柱或导向孔,通过该导向柱或导向孔,可以将支撑板11与检测机箱的箱体进行位置对准,从而使支撑板11及其上的电源背板12和电源组件13均精密定位安装在箱体的内部,保证了电源背板12的接插精度,避免因接插精度的问题对接插件造成损坏和信号影响。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电源组件13包括:电源模组131、电源板132和为所述电源模组131和电源背板12散热的散热模组133,其中,所述电源模组131通过所述电源板132与所述电源背板12通信,其中,所述电源板132与所述电源模组131直接通过接插件通信,电源板132与所述电源背板12则是通过带有接插头的连接线实现通信。故本实施例中的电源背板12和电源组件13是在安装固定完成之后再相互连接,而不是将电源板132或电源模组131插接在电源背板12上,如此可以避免对电源背板12造成损耗。
参照图6至图7,所述散热模组133包括:至少一组导热板1331、多组导热管1332和散热器1333。所述导热板1331紧密贴合在电源背板12的表面,可以将电源背板12表面的热量快速吸走。所述导热管133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导热板1331,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并与散热器1333连接,从而将导热板1331上的热量传递给散热器1333,避免热量堆积在电源背板12上。为了提高散热效果,通常会将所述散热器1333设置在空间相对较大的位置处,本实施例将散热器1333设置在电源模组131的端部,并向外散热,避免散发出去的热量影响到电源模组131。
继续参照图6和图7,所述散热器1333的一侧还设置有散热风扇1334,所述散热风扇1334对所述散热器1333吹风,使散热器1333上的热量加速扩散出去。由于散热器1333位于电源模组131的端部,故可以将所述散热风扇1334设置在散热器1333与导热管1332连接的一侧同时也是散热器1333靠近电源模组131的一侧,这样散热风扇1334可以同时对散热器1333连同部分导热管1332一同吹风散热,同时使得吹出的散热风经过导热管1332和散热器1333后,向电源模组131的外侧扩散,确保散发的热量不会对电源模组131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11上还设置有外罩14,该外罩14与支撑板11配合构成可以容纳所述电源组件13的盒状壳体,对电源组件13进行保护,同时便于对电源本体1进行整体安装和移动。所述外罩14上开设有散热孔,该散热孔的位置通常位于外罩14的两端和顶面(或者说底面),使得所述电源本体1内部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孔及时扩散到外部空气中。
本实施例的上述测试电源装置安装完成后,后期搬运或移动过程中,电源本体1有可能会受外力影响移位甚至脱落,故所述测试电源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4,所述限位组件4在电源本体1安装完成后,对所述电源本体1的两端进行分别限位。具体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限位组件4有两组,并分设在电源本体1的两端。其中一组限位组件4设置在安装板21的端部,如图2所示,用于对所述导向板32的延伸杆33进行限位,另一组限位组件4在所述支撑板11的端部,如图5所示,用于对支撑板11进行限位。具体地,两组限位组件4均包括限位块41和限位滚轮42,所述限位滚轮42固定所述安装板21或者支撑板11上,限位块41上设置有与限位滚轮42匹配的腰型孔,所述限位块41相对于限位滚轮42滑动,进而伸出抵住导向板32的延伸杆33端部或者抵住安装板21的端部,从而使电源本体1相对于安装板21和导向板32固定,有效保障了电源本体1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试机箱,包括如上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本体,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一侧的电源背板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电源背板为外部设备提供电源;
安装支架,包括至少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安装板,用于为所述电源本体提供安装空间;
以及
抽拉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并与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抽拉机构活动连接,并跟随所述抽拉机构移入或移出所述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机构包括:连接板和导向板,其中,所述导向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沿水平向移动,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相对于所述安装板沿垂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电源本体通过所述滑槽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边缘水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水平设置的第一腰型孔和倾斜设置的第二腰型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腰型孔移动的第一滚轮,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腰型孔移动的第二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垂向滑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垂向滑轨匹配的垂向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的端部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端部设置有拉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套,以便将电源本体定位安装在检测机箱的箱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模组、电源板和为所述电源模组和电源背板散热的散热模组,其中,所述电源模组通过所述电源板与所述电源背板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在电源本体安装完成后,对所述电源本体的两端进行分别限位。
10.一种测试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试电源装置。
CN201910906366.8A 2019-09-24 2019-09-24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Pending CN1107161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366.8A CN110716118A (zh) 2019-09-24 2019-09-24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366.8A CN110716118A (zh) 2019-09-24 2019-09-24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118A true CN110716118A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10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6366.8A Pending CN110716118A (zh) 2019-09-24 2019-09-24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61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6198A (zh) * 2020-07-14 2020-10-20 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模块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96198A (zh) * 2020-07-14 2020-10-20 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模块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0584B2 (en) Information-processing device having a crossbar-board connected to back panels on different sides
US20070249224A1 (en) Fixing structure of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2004532B (zh) 扩充卡固定装置
US8081009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sting fixture
CN108508983B (zh) 可插入至伺服器架的橇状结构及伺服器架系统
TWI519936B (zh) An electronic computer with a cooling system
KR100648014B1 (ko) 평판형 디스플레이패널 검사용 프로브장치의 pcb 접속용지그
CN110716118A (zh)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TW201931057A (zh) 可旋轉的配電組以及應用其之機架
US6946602B1 (en) Quadrifold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s
CN211318660U (zh) 测试电源装置和测试机箱
KR101509357B1 (ko) 확장카드 서포팅 프레임
US10939536B1 (en) Secondary side heatsink techniques for optical and electrical modules
CN112945715A (zh) 一种振动冲击及加速度实验夹具装置
CN101294670B (zh) 具有抽换式光源系统的背光模块
US20220352651A1 (en) Secondary Side Heatsink Techniques for Optical and Electrical Modules
CN210376668U (zh) 一种雷达高低温测试装置
CN216411489U (zh) 一种高度集成的半导体芯片检测设备
CN212301771U (zh) 一种设有模块化子框的半导体ets设备
US20050083071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assembly test apparatus
CN210804316U (zh) 一种电源装置及其散热组件
CN219799521U (zh) 一种手机主板检测维修平台
CN220583724U (zh) 一种用于插箱模块的振动试验工装
CN220235216U (zh) Pcb板机箱
CN219225014U (zh) 一种芯片快速电性能测试载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