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6790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6790B
CN110706790B CN201910937101.4A CN201910937101A CN110706790B CN 110706790 B CN110706790 B CN 110706790B CN 201910937101 A CN201910937101 A CN 201910937101A CN 110706790 B CN110706790 B CN 110706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can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acquisi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71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6790A (zh
Inventor
张喜龙
胡小青
相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Medic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71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6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6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6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6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6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3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003Reconstruction from projections, e.g. tomograph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本申请能够快速对每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减少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被检体的总体CT检查时长。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是现代医疗影像学中主要的成像方式之一。CT成像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被检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利用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对被检体进行扫描。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转为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可以称为生数据,并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在对生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被检体的CT图像供医生诊断使用。
在CT设备中,数据传输路径的带宽成为数据采集单元向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数据速度快慢的主要瓶颈,影响CT数据传输速度,从而影响CT图像重建的实时性。基于此,在CT扫描所生成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CT图像重建的实时性越来越重要,成为CT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传统的CT数据采集中,通常以一次扫描为一个数据处理周期,在当前次扫描完成后,需要等到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都传输到图像重建单元,图像重建单元根据当前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进行图像实时重建之后,才能基于实时重建得到的图像指导进行下一次扫描,从而导致对被检体的扫描检查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传输至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控制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实时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
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传输至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控制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生成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第一指令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实时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被检体的每一次扫描进行时,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然后实时传输给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对每一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用以指导操作者的下一步操作;而在两次扫描的间隙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根据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医疗影像。本申请能够快速对每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减少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被检体的总体CT检查时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示出CT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获取第一数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缓存空间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缓存动态表格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缓存空间数据存储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在传统的CT数据采集中,通常以一次扫描为一个数据处理周期,在当前次扫描完成后,需要等到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都传输到图像重建单元,图像重建单元根据当前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进行图像实时重建之后,才能基于实时重建得到的图像指导进行下一次扫描,从而导致对被检体的扫描检查时间较长。
基于此,本申请中在对被检体的每一次扫描进行时,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然后实时传输给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对每一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用以指导操作者的下一步操作,例如扫描定位、标注重要扫描区域或选取下一次扫描的重要参数等;而在两次扫描的间隙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依次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根据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医疗影像。本申请能够快速对每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减少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被检体(例如人体)的总体CT检查时长。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减少对被检体的总体CT扫描检查时间。
参见图1,为一种CT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CT系统中包括CT机架10和计算机系统20。CT机架10包括X射线球管11、探测器12和数据采集单元13;所述计算机系统20包括控制单元21和图像重建单元22。X射线球管11用于向预设方向发射X射线以射向被检体,探测器12用于检测透过被检体的X射线强度,数据采集单元13用于采集探测器12输出的数据。
在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数据采集单元13在对被检体的每一次扫描进行中,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然后实时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22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22对每一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用以指导操作者的下一步操作,例如扫描定位、标注重要扫描区域或选取下一次扫描的重要参数等;而在两次扫描的间隙内,数据采集单元13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22,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22根据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医疗影像。本申请能够快速对每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减少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对被检体(例如人体)的总体CT检查时长。其中,总体CT检查时长可以为被检体位于扫描床上的时长,也可以为第一次扫描开始到最后一次扫描结束对应的时长。
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CT系统对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为本申请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传输至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本步骤中,以对被检体的一次扫描为例进行说明,在对被检体的一次扫描进行中,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能够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即第一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的一部分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实时发送给所述图像重建单元,进而使得图像重建单元能够根据第一数据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由于第一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的一部分数据,第一数据相对于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量比较小,因此能够快速将第一数据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尤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较大的情况,能够使得图像重建单元快速完成对当前次扫描的图像实时重建,减少当前次扫描与下一次扫描之间的等待时间。
示例性的,参见图3,一个数据处理周期可以为由第i-1次扫描开始时刻至第i次扫描开始时刻,其中i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对于一个数据处理周期,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时刻和非数据采集时刻,数据采集时刻对应于第i-1次扫描和第i次扫描,非数据采集时刻对应于第i-1次扫描结束至第i次扫描开始。在第i-1次扫描对应的数据采集时刻内,在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第i-1次扫描生成的数据的同时,获取第i-1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的第一数据,在数据采集时刻就可以将第一数据实时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获取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
对应的,所述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可以包括:
在所述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确定所述起始获取地址对应的起始数据;
基于所述连续获取数量和所述数据获取间隔,从所述起始数据开始进行数据获取,直至所述停止获取地址对应的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起始获取地址对应数据si,并设置一连续获取位j1,根据该连续获取位获取第一数据的具体过程可以如下:
步骤A1,根据所述起始获取地址确定起始数据si,并开始获取数据;
步骤A2,在获取一次数据后,令连续获取位j1更新为j1+1,检测更新后的连续获取位j1是否小于所述连续获取数量j;
步骤A3,若更新后的连续获取位j1小于所述连续获取数量j,则获取与数据sl相邻的数据sl+1,并返回执行步骤A2;其中,l为大于i的整数;
步骤A4,若更新后的连续获取位j1等于所述连续获取数量j,令连续获取位j1归零,并获取数据sl后相隔所述数据获取间隔k对应的数据sl+k+1,返回执行步骤A2;
执行上述过程,直至达到所述停止获取地址对应的数据。
其中,在获取到每帧图像数据sl以后,可以将每帧图像数据sl实时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也可以在获取到当前次扫描对应的完整的第一数据后,将完整的第一数据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可选的,每帧图像数据sl的单位可以为层数据,即数据抽取间隔可以为k层数据,连续抽取数量可以为j层数据。示例性的,参见图4,数据抽取间隔可以为3层数据,连续抽取数量可以为2层数据,起始获取地址可以为第1层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为示例性说明,具体如何设置数据获取配置参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可以根据扫描类型进行设置,能够实现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帧图像数据sl的单位也可以为一帧图像对应的数据,也可以为能级对应的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在步骤102中,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本步骤中,图像采集单元利用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隙时间,向图像重建单元发送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而不占用下次扫描的时间,进而能够保证两次扫描之间的时长较短,从而减小总体CT检查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二数据可以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此时第二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数据也可以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此时第二数据不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共同构成一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定。其中,在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的情况下,图像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图像重建单元基于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生成最终的医疗影像;在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的情况下,图像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图像重建单元基于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生成最终的医疗影像。
一些实施例中,在对被检体的各次扫描生成第二数据后,可以在任意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隙时间内进行传输,而且在对被检体的最后一次扫描完成后,继续传输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直至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全部传输到图像重建单元。
例如,对第i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可以在第i次扫描的非数据采集时刻进行传输;在第i次扫描的非数据采集时刻,也可以传输之前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中还未传输的部分。对于每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较大时,第i次扫描的非数据采集时刻能够传输的数据大小通常会小于当前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的大小。
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隙时间内,以及在最后一次扫描完成后,可以按照第二数据的生成顺序依次进行传输。
例如,对于第一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可能在第一次扫描的非数据采集时刻不能完全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则可以在第二次扫描的非数据采集时刻先发送上次扫描的第二数据中未发送的数据,以此进行各次扫描的第二数据的传输。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包括:
在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的情况下,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
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扫描开启指令的情况下,响应所述扫描开启指令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并记录数据传输结束地址,所述数据传输结束地址作为下一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本实施例中,在当前次扫描完成且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就可以根据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图像重建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传输开启指令是由控制单元生成的,控制单元在确定当前次扫描未完成时或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未传输完成时,控制单元并不会向数据采集单元发送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
数据采集单元在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控制单元发送的扫描开启指令,则说明需要对被检体进行下一次扫描,此时数据采集单元响应该扫描开启指令,停止向图像重建单元传输第二数据,准备获取下一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实时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同时,数据采集单元可以记录本次数据传输结束对应的数据传输结束地址,在下一次扫描完成且下一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可以根据此次记录的数据传输结束地址开始继续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包括:
在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的情况下,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
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响应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并记录数据传输结束地址,所述数据传输结束地址作为下一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本实施例中,在当前次扫描完成且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如果接收到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就可以根据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图像重建单元。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传输开启指令是由控制单元生成的,控制单元在确定当前次扫描未完成时或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未传输完成时,控制单元并不会向数据采集单元发送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
数据采集单元在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控制单元发送的扫描开启指令,则说明需要对被检体进行下一次扫描,此时数据采集单元响应该扫描开启指令,停止向图像重建单元传输第二数据,准备获取下一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实时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同时,数据采集单元可以记录本次数据传输结束对应的数据传输结束地址,在下一次扫描完成且下一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结束后,可以根据此次记录的数据传输结束地址开始继续进行第二数据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对所述被检体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每帧图像数据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且同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
示例性的,第一标识可以为采集号,第二标识可以为序号。参见图5,在缓存空间中,每次扫描产生的第二数据对应同一个采集号,在一次扫描产生的第二数据中的各帧图像数据还对应一个序号(例如viewN)。采集号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用于记录扫描次数,且随着扫描次数逐次加1,并可循环累加。
通常数据采集单元输出的一帧图像view的数据帧格式一般包括数据头和数据本身。数据头的作用是描述采集图像的一些关键信息。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采集号插入到数据头里,但并不以此为限,不论采集号通过何种方式传输或定义,凡是能区分出扫描次数的功能,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采集号可以用于图像重建单元区分第二数据的完整性及有用性,例如在传输第二数据的过程中,因某种特殊条件(例如因为X射线辐射造成芯片软失效引起CT数据采集系统的缓存的某1bit地址发生翻转),造成当前传输的第二数据不是同一个采集号的数据,则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基于采集号识别出。
另外,在CT机架或和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出现故障或掉电,而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还有数据未传输完时,当CT机架重新启动起来后,控制单元重新向数据采集单元发送数据传输开启指令,数据采集单元根据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继续向图像重建单元发送数据,而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基于数据中的采集号识别数据的完整性和有用性。
另外,在CT系统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扫描协议对应的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可以不需要用于图像重建,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基于采集号识别出不需要用于图像重建的数据,即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基于采集号识别数据的有用性。
一些实施例中,采集号还可以用于识别数据采集单元和图像重建单元之间的重传的数据的覆盖范围。通常情况下,数据采集单元到图像重建单元的数据传输流是数据采集单元到图像重建单元的方向,因此可以根据数据的采集号和序号,实现在数据采集单元向图像重建单元数据的传输。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在对被检体的每一次扫描进行时,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然后实时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对每一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用以指导操作者的下一步操作;而在两次扫描的间隙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根据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医疗影像。本申请能够快速对每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减少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被检体的总体CT检查时长。
参见图6,为本申请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控制单元,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生成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本实施例中,在控制单元将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给数据采集单元后,数据采集单元可在当前次扫描进行时,直接根据数据获取配置参数获取第一数据,而无需等待控制单元的指令,从而能够保证第一数据获取和传输的实时性,减少实时图像重建所需的时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
其中,所述停止获取地址根据所述起始获取地址以及当前次扫描设置的图像分辨率、图像的能谱能级数量、图像的总数量、探测器的扫描层数和探测器的扫描通道数确定。
示例性的,抽取结束地址Extract_End_addr=Extract_Start_addr+Resolution*Energy_number*View_number*Slice*Channel,其中,Extract_Start_addr为抽取起始地址,Resolution为当前次扫描设置的图像分辨率,Energy_number为当前次扫描设置的图像的能谱能级数量,View_number为当前次扫描设置的图像的总数量,Slice为当前次扫描设置的探测器的扫描层数,Channel为当前次扫描设置的探测器的扫描通道数。
对于数据采集单元如何根据数据获取配置参数获取第一数据在此不再描述,具体可以参考前述相关内容。
在步骤202中,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
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在确定当前次扫描完成且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可以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而在当前次扫描未完成时或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未传输完成时,可以等待当前次扫描完成且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再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
示例性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中可以包含数据传输开始地址,数据采集单元根据该数据传输开始地址确定开始传输的数据,向图像重建单元传输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生成扫描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扫描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扫描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所述第二数据;
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结束地址,并将所述数据传输结束地址作为下一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本实施例中,在图像重建单元依据上一次扫描的第一数据完成图像实时重建后,将告知控制单元已完成上一次扫描的图像实时重建,则控制单元可以控制CT机架进行下一次扫描,此时控制单元生成扫描开启指令,指示数据采集单元停止向图像重建单元传输第二数据,准备在下一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中获取第一数据。
示例性的,所述生成扫描开启指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B1中,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存储空间的可存储空间大小;
在步骤B2中,在所述可存储空间大小能够存储下次扫描生成的数据时,生成所述扫描开启指令;
在步骤B3中,在所述可存储空间大小不能够存储下次扫描生成的数据时,等待预设时长后,返回执行步骤B1。
其中,在每次扫描前操作者可以输入下一次扫描的重要参数,控制单元可以根据操作者输入的参数计算下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的大小,然后将可存储空间大小与下次一扫描生成的数据的大小进行比较。
示例性的,参见图7,可以在控制单元中设置缓存动态表格,该缓存动态表格能够直接映射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缓存地址,控制单元可以通过该缓存动态表格确定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可存储空间的大小,以及对缓存空间中数据的存储进行管理等。
可选的,控制单元可以根据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负荷度,以不影响CT系统运行稳定性为原则,执行实时监控或/和检测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的运行状态:
数据采集单元响应控制单元的指令进行自检,检测缓存空间是否存在坏块;
若不存在坏块,则确定缓存空间的可存储空间的大小,并将可存储空间的大小发送给控制单元;
若存在坏块,则将坏块排除后再确定可存储空间的大小,并将可存储空间的大小发送给控制单元。
其中,数据采集单元能够将缓存空间的缓存状态及存在的坏块大小及时上报到控制单元对应的接口寄存器上,由控制单元根据坏块大小确定缓存空间的可存储空间。另外,也可以由数据采集单元将坏块进行屏蔽,将派出坏块后的可存储空间的大小发给控制单元。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存储空间中的可存储空间大小,可以包括:
将存储空间的固有大小S减去之前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所占空间的大小S1,得出存储空间中的可存储空间大小S0。
其中,在下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所占的空间较大时,所述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存储空间的可存储空间大小,可以包括:
将存储空间的固有大小S减去之前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中未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的数据所占空间的大小S2,得出存储空间中的可存储空间大小S0。之前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中,若部分数据已经发送给图像重建单元,则该部分数据对应的存储位置也可以用于存储下一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
参见图8,示例性的,缓存空间的固有空间为D kbyte,续传表示向图像重建单元发送第二数据。在完成第一次扫描和第二次扫描之后,第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A和第二次扫描生成的数据B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存储在缓存空间中,缓存空间中未占用空间如图8所示。在将进行第三次扫描前计算第三次扫描生成的数据需要占用的空间,由于第三次扫描生成的数据需要占用的空间较大,缓存空间中的未占用空间不足以存储第三次扫描生成的数据,存在超出缓存空间固有大小的数据。而数据A中已经有一部分数据续传给图像重建单元,此时可以将已经续传给图像重建单元的数据对应的空间也用于存储第三次扫描生成的数据,具体可以将未占用空间大小的数据存储到该空间中。
另外,控制单元可根据缓存空间的结构,预先选定缓存空间中缓存速度快的区域对扫描生成的数据进行存储,也可以选取缓存空间中读取速度快的区域进行对扫描生成的数据进行存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图像重建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错误指令,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第一标识可以为前述的采集号,第二标识可以为前述的序号;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再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并向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数据传输开启指令。
本实施例中,在图像重建单元检测到第二数据中存在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目标数据时,向数据采集单元发送数据传输停止指令以指示数据采集单元停止向图像重建单元发送第二数据,并向控制单元发送数据传输错误指令;控制单元根据数据传输错误指令确定需再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地址,包含在用于指示数据采集单元传输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中,将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根据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基于数据传输地址对应的数据向图像重建单元继续传输第二数据,或向图像重建单元传输该数据传输地址对应的数据。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将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给数据采集单元,使得在对被检体的每一次扫描进行时,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然后实时传输给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对每一次扫描进行快速图像实时重建,用以指导操作者的下一步操作;将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数据采集单元,使得在两次扫描的间隙内,数据采集单元能够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给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图像重建单元根据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医疗影像,能够快速对每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因此能够减少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被检体的总体CT检查时长。
参见图9,为本申请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获取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实时发送的第一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
示例性的,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基于当前次扫描的第一数据,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以用以指导操作者的下一步操作,例如扫描定位、标注重要扫描区域或选取下一次扫描的重要参数等。
在步骤302中,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
示例性的,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基于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医疗影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数据中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或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检测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且同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
在所述第二数据中存在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到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发送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标识,或基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再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获取数据采集单元在一次扫描进行期间发送的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对每一次扫描进行快速图像实时重建,用以指导操作者的下一步操作;获取数据采集单元在两次扫描的间隙内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图像重建单元可以根据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最终的医疗影像,能够快速对每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因此能够减少两次扫描之间的间隔时间,进而减少被检体的总体CT检查时长。
参见图10,为本申请数据传输方法的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图像重建单元之间数据交互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数据采集单元;
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根据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
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
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根据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
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控制单元生成扫描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扫描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
所述数据扫描单元响应所述扫描开启指令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传输第二数据,并记录数据传输结束地址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同时根据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第一数据;
如此重复执行,直至对被检体的扫描结束,以及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全部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完成图像重建。
参见图11,为本申请数据传输方法的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和图像重建单元之间数据交互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图像重建单元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数据中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或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检测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目标数据;其中,图像重建单元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实时进行检测;
在第二数据中存在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到数据采集单元,以及发送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到控制单元,数据传输错误指令中包含目标数据的采集号,或目标数据的采集号和序号;
控制单元根据数据传输错误指令确定需再次传输的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地址,包含在用于指示数据采集单元传输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中,将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数据采集单元;
数据采集单元根据该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基于数据传输地址对应的数据向图像重建单元继续传输第二数据,或向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数据传输地址对应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与前述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数据传输装置及数据传输设备的实施例。
参见图12,为本申请数据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该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传输模块401和第二传输模块402。
第一传输模块401,用于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第二传输模块402,用于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参见图13,为本申请数据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该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控制单元,该装置可以包括配置模块501和第一指令生成模块502。
配置模块501,用于生成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第一指令生成模块502,用于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参见图14,为本申请数据传输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该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601和第二获取模块602。
第一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实时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参见图15,为本申请数据传输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通过内部总线710连接的存储器720和处理器730。
其中,存储器720,用于存储数据传输对应的机器可读指令;
处理器730,用于读取存储器720上的所述机器可读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前述应用于数据采集单元一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如前述应用于控制单元一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如前述应用于数据采集单元一侧的图像重建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数据传输的流程还可以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执行指令的处理设备连接,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数据传输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读指令,这些指令能够被处理设备执行,上述机器可读指令用于实现如前述应用于数据采集单元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如前述应用于控制单元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如前述应用于图像重建单元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在不同的例子中,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特殊的,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以是纸张或者其他合适的能够打印程序的介质。使用这些介质,这些程序可以被通过电学的方式获取到(例如,光学扫描)、可以被以合适的方式编译、解释和处理,然后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且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对所述被检体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每帧图像数据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同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其中,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
所述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包括:
在所述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确定所述起始获取地址对应的起始数据;
基于所述连续获取数量和所述数据获取间隔,从所述起始数据开始进行数据获取,直至所述停止获取地址对应的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包括:
在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的情况下,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
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扫描开启指令的情况下,响应所述扫描开启指令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并记录数据传输结束地址,所述数据传输结束地址作为下一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包括:
在当前次扫描对应的第一数据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的情况下,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
在接收到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停止指令的情况下,响应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并记录数据传输结束地址,所述数据传输结束地址作为下一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控制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且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错误指令,所述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所述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每帧图像数据中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每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
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再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并向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数据传输开启指令;
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
其中,所述停止获取地址根据所述起始获取地址以及当前次扫描设置的图像分辨率、图像的能谱能级数量、图像的总数量、探测器的扫描层数和探测器的扫描通道数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扫描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扫描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扫描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传输所述第二数据;
接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结束地址,并将所述数据传输结束地址作为下一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扫描开启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存储空间的可存储空间大小;
在所述可存储空间大小能够存储下次扫描生成的数据时,生成所述扫描开启指令;
在所述可存储空间大小不能够存储下次扫描生成的数据时,等待预设时长后执行所述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存储空间中的可存储空间大小的步骤。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实时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
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且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数据中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或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检测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且同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
在所述第二数据中存在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到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发送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标识,或基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再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所述参数信息为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实时传输至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一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且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第二传输模块,还用于将对所述被检体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每帧图像数据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同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其中,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
所述第一传输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确定所述起始获取地址对应的起始数据;基于所述连续获取数量和所述数据获取间隔,从所述起始数据开始进行数据获取,直至所述停止获取地址对应的数据,得到所述第一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控制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生成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并将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一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并发送给所述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
第一指令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发送给所述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传输开启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将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依次传输至所述图像重建单元,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且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第一指令生成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发送的数据传输错误指令,所述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所述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其中,各次扫描生成的第二数据存储在所述数据采集单元的缓存空间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每帧图像数据中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每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基于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再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并向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数据传输开启指令;
所述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其中,所述停止获取地址根据所述起始获取地址以及当前次扫描设置的图像分辨率、图像的能谱能级数量、图像的总数量、探测器的扫描层数和探测器的扫描通道数确定。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CT系统的图像重建单元,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CT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实时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在对被检体进行一次扫描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在当前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中获取对所述当前次扫描进行图像实时重建所需的参数信息所对应的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在对所述被检体的一次扫描完成后至对所述被检体的下次扫描开始前的时间内,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发送的各次扫描生成的数据,以使得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且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第二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当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次扫描生成的全部数据中除去第一数据之外的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还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数据中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或各帧图像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检测所述第二数据中是否存在不符合预设条件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中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包含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且同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均对应一个第一标识,在一次扫描生成的各帧图像数据中不同帧的图像数据对应不同的第二标识;
在所述第二数据中存在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送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到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停止向所述图像重建单元发送所述第二数据;
发送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到所述CT系统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数据传输错误指令包含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或所述目标数据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第一标识,或基于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确定再次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开始地址;
所述参数信息为数据获取配置参数,包括数据获取间隔、起始获取地址、连续获取数量和停止获取地址。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937101.4A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0706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7101.4A CN110706790B (zh)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7101.4A CN110706790B (zh)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6790A CN110706790A (zh) 2020-01-17
CN110706790B true CN110706790B (zh) 2023-10-31

Family

ID=6919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7101.4A Active CN110706790B (zh) 2019-09-29 2019-09-2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6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6724B (zh) * 2021-07-13 2023-10-27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648A (zh) * 2013-12-05 2014-03-05 上海优益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束ct重建方法和系统
CN104374783A (zh) * 2013-12-26 2015-02-25 清华大学 Ct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45981A (zh) * 2015-02-06 2015-04-29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利用缓存简化ct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和方法
CN104545975A (zh) * 2014-12-12 2015-04-29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4542169U (zh) * 2015-02-06 2015-08-12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利用缓存简化ct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
CN105913449A (zh) * 2016-06-07 2016-08-3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扫描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47553A (zh) * 2018-03-07 2018-08-2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成像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32970A (zh) * 2018-06-29 2018-12-04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获取ct图像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4844A (zh) * 2018-06-29 2018-12-07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ct机架
CN109009191A (zh) * 2018-05-24 2018-12-18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Ct成像数据的采集方法及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64524A (zh) * 2018-08-16 2018-12-2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收集板、重建机及介质
CN109171775A (zh) * 2018-07-04 2019-01-1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及扫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61489A (zh) * 2019-03-29 2019-07-0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图像重建方法和装置
CN110232686A (zh) * 2019-06-19 2019-09-13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肺结节随访图像的获取方法、装置、ct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648A (zh) * 2013-12-05 2014-03-05 上海优益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锥形束ct重建方法和系统
CN104374783A (zh) * 2013-12-26 2015-02-25 清华大学 Ct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45975A (zh) * 2014-12-12 2015-04-29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545981A (zh) * 2015-02-06 2015-04-29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利用缓存简化ct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和方法
CN204542169U (zh) * 2015-02-06 2015-08-12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利用缓存简化ct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
CN105913449A (zh) * 2016-06-07 2016-08-3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扫描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47553A (zh) * 2018-03-07 2018-08-24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学成像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09191A (zh) * 2018-05-24 2018-12-18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Ct成像数据的采集方法及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32970A (zh) * 2018-06-29 2018-12-04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获取ct图像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4844A (zh) * 2018-06-29 2018-12-07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ct机架
CN109171775A (zh) * 2018-07-04 2019-01-11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及扫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64524A (zh) * 2018-08-16 2018-12-2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收集板、重建机及介质
CN109961489A (zh) * 2019-03-29 2019-07-02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Ct图像重建方法和装置
CN110232686A (zh) * 2019-06-19 2019-09-13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肺结节随访图像的获取方法、装置、ct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6790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97837B2 (ja) 放射線画像撮影装置
US7436924B2 (en) Data managing system, x-ray computed tomographic apparatus, an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ic system
US7254210B2 (en) 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system with data transfer system with reduced transfer bandwidth
CN1690845A (zh) 放射线图像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89896A (zh) 图像伪影的识别和减轻
JP6475813B2 (ja) Ctスキャンシステム内で未処理データを受信し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ctスキャンシステム
CN101017569A (zh) 用于减小断层造影图像数据组中的噪声的方法
CN109009191B (zh) Ct成像数据的采集方法及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0679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054959B (zh) 空气校正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251422B (zh)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医用图像处理方法以及医用装置
CN104545981A (zh) 利用缓存简化ct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和方法
CN113516724B (zh) 一种图像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4542169U (zh) 利用缓存简化ct系统的数据传输链路
CN109875592B (zh) 一种pet和spect同时成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565748B2 (en)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3647318B2 (ja) ツイン非対称スキャン用スライス厚設定方法およびx線ct装置
CN108932970B (zh) 获取ct图像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US843783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ybrid medical imaging unit comprising a first imaging device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a second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device of high sensitivity
CN111317495B (zh) Ct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ct成像系统
CN108460740A (zh) Ct螺旋重建图像伪影去除方法
CN109223021B (zh) 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和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方法
US6553248B1 (en) Computing by anticipation for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US6675039B2 (e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protocol
JP3529874B2 (ja)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