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5169B -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5169B
CN110705169B CN201910967849.9A CN201910967849A CN110705169B CN 110705169 B CN110705169 B CN 110705169B CN 201910967849 A CN201910967849 A CN 201910967849A CN 110705169 B CN110705169 B CN 110705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stress
welt
reinforcing
mai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7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5169A (zh
Inventor
孙博
杜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7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5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5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5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5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5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属于贴边岔管计算模型领域。本发明技术方案要点为:以主板的一个表面为基准建立贴边岔管的几何模型;选择壳单元类型,并在单元选项结果存储中设置为所有层及中面结果;选定材料的所述几何模型并设置所述材料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分别设置非补强区和补强区的壳单元截面参数;将所述壳单元截面参数分别赋予不同区域,划分网格,形成网格模型;对网格模型施加荷载、约束条件并计算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分别提取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判断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否则分别调整主板和补强板的相关设计参数,直至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边岔管计算模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背景技术
贴边岔管是在主、支管相贯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内侧和/或外侧,设置与管壳紧密贴合的补强板加固。贴边岔管结构分析方法主要有面积补偿法、圆环法和有限元法。前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计算精度不高,主要依靠工程经验进行结构设计,设计方案一般过于保守,难以进行大型贴边岔管的设计。
而有限元法主要采用壳单元计算模型,该模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一般采用SHELL63壳单元建立数值模型,该壳单元计算精度不高。(2)将补强区主、支管主板和补强板视为一体,采用单层壳单元进行模拟,无法按规范要求分别分析主板和补强板结构受力及其安全性评价,进而无法进行主板和补强板的针对性优化设计。(3)由于补强区采用单层壳单元模拟,且采用默认的壳单元中面对齐,导致数值模型与实际设计方案不一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因此,如何提高贴边岔管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以及在安全的前提下优化贴边岔管设计方案,是设计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能够更合理地分别进行主板和补强板结构的分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a、以主板的一个表面为基准建立贴边岔管的几何模型;
b、选择壳单元类型,并在单元选项结果存储中设置为所有层及中面结果;
c、选定材料的所述几何模型并设置所述材料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d、分别设置非补强区和补强区的壳单元截面参数;
e、将所述壳单元截面参数分别赋予不同区域,划分网格,形成网格模型;
f、对网格模型施加荷载、约束条件并计算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
g、分别提取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
h、判断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否则分别调整主板和补强板的相关设计参数,重复步骤a~g,直至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
具体的是,步骤a中,所述表面为内表面或中面或外表面。
进一步的是,步骤a中,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所述贴边岔管的几何模型。
具体的是,所述有限元软件为ANSYS软件或ABAQUS软件或MARC软件。
进一步的是,步骤b中,所述选择的壳单元类型为高阶壳单元。
具体的是,当有限元软件为ANSYS软件时,所述高阶壳单元为SHELL181单元或SHELL281单元。
进一步的是,步骤c中,所述材料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为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具体的是,步骤d中,对于非补强区,所述壳单元的截面参数通过单层壳单元设置,分别设置主管及支管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
对于补强区,所述壳单元的截面参数通过n层壳单元设置,分别设置主管及支管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补强板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其中,n为补强板层数+1。
进一步的是,步骤f中,所述应力包括整体膜应力、局部膜应力和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保证计算模型与实际设计方案几何尺寸一致;能够分别计算并判断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明确需调整部位及其设计参数,使结构设计更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的流程图;
图2是典型贴边岔管示意图;
图3是贴边岔管纵剖面设计图;
图4是贴边岔管俯视设计图;
图5是贴边岔管补强区局部大样图;
图6是ANSYS软件中贴边岔管几何模型局部图;
图7是ANSYS软件中贴边岔管网格模型局部图;
图8是贴边岔管补强区真实几何形状图;
其中:主管1、主管主板11、支管2、支管主板21、主锥管3、支锥管4、外补强板5、第一层外补强板51、第二层外补强板52、内补强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流程图参见图1,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以主板的一个表面为基准建立贴边岔管的几何模型。
b、选择壳单元类型,并在单元选项结果存储中设置为所有层及中面结果。
c、选定材料的所述几何模型并设置所述材料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d、分别设置非补强区和补强区的壳单元截面参数。
e、将所述壳单元截面参数分别赋予不同区域,划分网格,形成网格模型。
f、对网格模型施加荷载、约束条件并计算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
g、分别提取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
h、判断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否则分别调整主板和补强板的相关设计参数,重复步骤a~g,直至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
上述方法的步骤a中,表面可以为内表面或中面或外表面,并且,一般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所述贴边岔管的几何模型,为了设计人员使用方便,有限元软件可以为ANSYS软件。
步骤b中,为了保证计算结果更准确,选择的壳单元类型优先为高阶壳单元,一般情况下,当有限元软件为ANSYS软件时,高阶壳单元可以为SHELL181单元或SHELL281单元。
步骤c中,材料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一般为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步骤d中,对于非补强区,壳单元的截面参数通过单层壳单元设置,分别设置主管及支管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
对于补强区,壳单元的截面参数通过n层壳单元设置,分别设置主管及支管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补强板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其中,n为补强板层数+1。
步骤f中,应力包括整体膜应力、局部膜应力和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
步骤h中,根据《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NB/T 35056-2015)相关条文,评价设计方案的合理可行性:若合理可行,则设计方案确定;若不可行或不合理或过于保守,则分别调整主板和补强板相关设计参数,重复步骤a~g直至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因此,本发明采用高精度、单/多层壳单元计算模型进行多层补强板贴边岔管的结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贴边岔管计算分析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分别独立评价主板和补强板安全性,便于设计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及优化设计;避免了解析法的保守设计,修正了原有限元计算模型的不合理之处,发展了贴边岔管的计算方法与理论;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钢材性能,节约工程投资,促进了布置复杂的大型贴边岔管的发展。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适用于多层补强板贴边岔管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几何模型:根据图2~图6的贴边岔管设计图,图2是典型贴边岔管示意图,图3是贴边岔管纵剖面设计图,图4是贴边岔管俯视设计图,图5是贴边岔管补强区局部大样图,在ANSYS软中贴边岔管几何模型局部图参见图6,其中:主管1、主管主板11、支管2、支管主板21、主锥管3、支锥管4、外补强板5、第一层外补强板51、第二层外补强板52、内补强板6。
设置单元类型:本例中选择4节点SHELL181单元,单元选项中结果存储设置为所有面和中面结果。
设置材料属性:选择线弹性本构模型,输入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设置截面属性:对于非补强区,截面属性通过单层壳单元设置,主要设置主管1和支管2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对于补强区,截面属性通过三层壳单元设置,分别设置主管1和支管2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第一层外补强板51厚度和材料号、第二层外补强板52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
划分网格:针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如图7所示,其为ANSYS软件中贴边岔管网格模型局部图。打开单元形状选项,显示计算模型中贴边岔管补强区真实几何形状如图8所示,与实际设计方案一致。
施加荷载与计算:以内水压力为例,对计算模型施加均匀内水压力,同时施加约束条件,并计算至结束。
结果分析:按规范规定,应分别复核主/支管2主板的整体膜应力、主板和补强板的局部膜应力及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为简单计,仅分析补强区的应力成果。
绘制出主/支管2主板、第一层外补强板51和第二层外补强板52的内表面、中面和外表面的Von Mises应力等值线图。从应力等值线图的分析可知,主板和外补强板内表面应力最大,由内向外,应力逐渐减小,变化规律与实际相符。此外,主板外表面应力和第一层外补强板51内表面应力、第一层补强板外表面应力和第二层外补强板52内表面应力是相同的,这是假定焊接良好、力与弯矩在三层钢板之间是完全传递的,结果与假定是相符的。由于主板、补强板的应力远小于钢材屈服强度,可进一步调整主板厚度、补强板补强区范围及其厚度,按上述步骤进行优化设计,而此处仅为了说明该计算模型的具体实施过程,故不再赘述。
结合此实例来看,本发明计算成果符合相关计算假定及结构实际受力变化规律,是合理可信的。此外,本发明可分别提取贴边岔管主板和补强板不同层面的应力,进而可按规范相关条款分别评价主板和补强板的安全性,优于传统计算模型针对主板和补强板统一的、笼统的安全性评价。在贴边岔管实际设计中,采用本发明可对主板和补强板分别进行更改设计或优化设计,明确了设计参数调整方向,提高了结构设计效率,确保了设计方案的合理可行,进而节约工程投资。

Claims (8)

1.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以主板的一个表面为基准建立贴边岔管的几何模型;
b、选择壳单元类型,并在单元选项结果存储中设置为所有层及中面结果;
c、选定材料的所述几何模型并设置所述材料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
d、分别设置非补强区和补强区的壳单元截面参数,对于非补强区,所述壳单元的截面参数通过单层壳单元设置,分别设置主管及支管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对于补强区,所述壳单元的截面参数通过n层壳单元设置,分别设置主管及支管的主板厚度和材料号、补强板厚度和材料号,截面偏移选择Bottom-Plane,其中,n为补强板层数+1;
e、将所述壳单元截面参数分别赋予不同区域,划分网格,形成网格模型; f、对网格模型施加荷载、约束条件并计算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
g、分别提取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
h、判断计算出的主板和补强板的应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否则分别调整主板和补强板的相关设计参数,重复步骤a~g,直至所述几何模型符合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表面为内表面或中面或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所述贴边岔管的几何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限元软件为ANSYS软件或ABAQUS软件或MARC软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选择的壳单元类型为高阶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当有限元软件为ANSYS软件时,所述高阶壳单元为SHELL181单元或SHELL281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材料的相关物理力学参数为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所述应力包括整体膜应力、局部膜应力和局部膜应力+弯曲应力。
CN201910967849.9A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Active CN110705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849.9A CN110705169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7849.9A CN110705169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5169A CN110705169A (zh) 2020-01-17
CN110705169B true CN110705169B (zh) 2023-04-28

Family

ID=69198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7849.9A Active CN110705169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51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4470B (zh) * 2020-12-16 2022-07-15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月牙肋岔管加强梁的设置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2994A (zh) * 2015-11-22 2016-02-03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梁_板壳结构有限元仿真方法
WO2016173313A1 (zh) * 2015-04-27 2016-11-03 江苏金通灵流体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nsys的双相不锈钢与异种钢焊接变形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8262B (zh) * 2017-10-18 2024-02-23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月牙肋岔管
CN110147582A (zh) * 2019-04-22 2019-08-20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埋藏式月牙肋岔管结构的计算及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3313A1 (zh) * 2015-04-27 2016-11-03 江苏金通灵流体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nsys的双相不锈钢与异种钢焊接变形预测方法
CN105302994A (zh) * 2015-11-22 2016-02-03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梁_板壳结构有限元仿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5169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6429B (zh) 一种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混凝土坝模板安全施工分析方法
CN109344524B (zh) 一种薄板结构加强筋分布优化方法
CN108109206B (zh) 锂电池安全阀开启压力有限元建模方法
CN110705169B (zh) 一种改进的贴边岔管计算模型
CN110889166B (zh) 基于热力耦合约束的航空用轴承支架轻量化设计方法
CN111177861B (zh) 适用于增材制造成形技术的常平环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
CN111324980B (zh) 一种汽车结构轻量化分级优化设计方法
CN104123400B (zh) 基于力法的Global‑Local细节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06991219A (zh) 一种考虑三维分形的法向界面刚度预测方法
CN102708247B (zh) 基于流固耦合数值计算的压力补偿灌水器设计方法
CN102867097A (zh) 计及静弹性变形影响的光固化快速成型风洞模型设计方法
CN111177906A (zh) 一种离散化模具型面精确补偿方法
CN110765695A (zh) 一种基于高阶有限元法获取混凝土重力坝裂纹扩展路径的模拟计算方法
CN106650045A (zh) 一种二级箱间段结构优化设计与强度分析方法
CN112149322A (zh) 一种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固化变形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08038308A (zh) 一种铝合金压铸减震塔的结构设计方法
CN103559361B (zh) 一种构件强度的优化方法及其应力分析方法
CN111931398B (zh) 一种基于3d打印的液压阀集成块支撑结构优化方法
CN103272982B (zh) 金属薄壁件铆接装配的铆钉镦粗方向确定方法
CN111797447B (zh) 一种复杂地基混凝土坝孔道配筋方法
CN102841969A (zh) 一种板壳和梁强化结构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CN113867267B (zh) 基于bim球壳结构找型构造钢管数字化加工系统及方法
CN112163361A (zh) 一种薄壁机匣加工过程仿真局部网格动态细化的实现方法
CN103678753A (zh) 一种分离界面连接强度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CN107766629A (zh) 一种车辆车身非金属加强结构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