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3985B -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3985B
CN110703985B CN201910779712.0A CN201910779712A CN110703985B CN 110703985 B CN110703985 B CN 110703985B CN 201910779712 A CN201910779712 A CN 201910779712A CN 110703985 B CN110703985 B CN 1107039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gle board
board
information
check resul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97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3985A (zh
Inventor
于飞
江朝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97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39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3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39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39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39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34Signalling channel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 H04L41/344Out-of-band transf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1658Data re-synchronization of a redundant component, or initial sync of replacement, additional or spare un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1658Data re-synchronization of a redundant component, or initial sync of replacement, additional or spare unit
    • G06F11/1662Data re-synchronization of a redundant component, or initial sync of replacement, additional or spare unit the resynchronized component or unit being a persistent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1675Temporal synchronisation or re-synchronisation of redundant processing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5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5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functionality or persistent mass storage control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by mirroring
    • G06F11/2082Data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97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maintaining the standby controller/processing unit upd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数据同步之前,校验存储在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将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中。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带外管理(Out-of-band management)是基于硬件的一种管理方式,使用专用硬件模块或特殊的远程管理卡提供管理接口,通过专用的数据通道对设备进行远程维护和管理。
在服务器领域,面向事务和计算的高可靠、高密、高性能服务器越来越受到一些高风险行业(如政府、金融、电力、石油和运营商等)的青睐。由于这类服务器的采购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对服务器自身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类服务器在带外管理层面一般都会采用冗余设计的方法,以便在一套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另外一套系统可以立即启动,代替故障的系统,实现业务的正常运行。
通常,服务器的带外管理设备的冗余设计会采用2套完全一样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中一套作为主用设备,另外一套作为备用设备。两套设备实际都在运行,主用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备用设备处于休眠状态。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一致性,主用设备的软件系统会将一些关键信息(如用户管理信息、告警信息等)同步到备用设备,这样在主用设备的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主用设备降为备用设备的时候,备用设备就可以直接升为主用设备,实现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之间的无缝切换,以代替故障的系统继续运行业务,并且不影响用户做过的任何操作和配置。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在冗余设计中起到核心作用。实践中发现,在数据同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用户操作不当或者突然掉电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导致数据同步失败。由于数据同步具有替换覆盖的特性,一旦失败,数据就很难恢复,这样就会导致数据的丢失,使得数据同步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带外管理设备,所述带外管理设备包括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所述方法包括:
在数据同步之前,校验存储在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
将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中,其中,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为有效数据。
其中,该第一待校验信息可以包括校验码以及服务器标识,该第二待校验信息可以包括校验码以及服务器标识,校验码可以通过CRC32、MD5和SHA1等校验算法中的任一种来生成,该校验码通常用于校验文件的完整性。服务器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服务器的身份,比如:服务器的序列号、一维码、二维码等,该服务器标识用于校验服务器标识与服务器是否匹配。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是否存在人为或环境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在数据同步之前,带外管理设备可以通过校验两个单板上的待校验信息来重新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以确保主单板中待同步的数据为有效的数据,从而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校验结果与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则可以将校验通过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校验未通过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这样,能确定主单板中有完整的文件以及该主单板属于当前的服务器。
如果第一校验结果与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还可以进一步根据比较结果来判断,将存储有最新数据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另一个确定为备单板,这样,能确保待同步的数据为有效的最新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待比较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比较结果;接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校验结果与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或者,比较结果有差异,可以将差异呈现给用户,这样有利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数据的有效性,进而确定哪个单板作为主单板,哪个单板作为备单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升级为主区域,以及将所述备单板的主区域降级为备区域。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同步成功的情况下,当前备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而当前备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为较旧的数据,为了确保备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始终比备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新,需要将当前备单板的备区域升级为主区域,以及将当前备单板的主区域降级为备区域。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
其中,由于人为或环境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单板上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带外管理设备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之后,用户可以重新审视数据是否有丢失,如果数据没有丢失,用户可以手动将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备区域中,以清除告警信息;如果数据有丢失,用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针对误拔出主单板却插入新单板的情况,用户可以再次拔出新单板并换上原来的主单板,这样就可以恢复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所述第一单板以及所述第二单板中的每个单板,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以及所述单板的备区域存储的数据为最近两次的数据,且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比所述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较新,且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与所述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带外管理设备,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功能单元。其中,该带外管理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时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带外管理设备,包括处理器、输出装置、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用于存储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运行所述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其中,该带外管理设备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时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具体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校验结果以及第二校验结果一致,且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单板以及第二单板中存储的数据一致,带外管理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分别检测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的硬件状态,若第一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一单板存在硬件故障且第二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二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则可以确定第二单板为主单板,第一单板为备单板,反之,若第一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一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且第二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二单板存在硬件故障,则可以确定第一单板为主单板,第二单板为备单板。若第一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且第二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则可以将第一单板以及第二单板中的任意一个单板确定为主单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的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同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外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带外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带外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服务器以及带外管理设备,其中,
图1所示的服务器为用于政府、金融、银行、石油、电力等要害部门运行关键业务的高密、高性能的服务器,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比普通的服务器更高。所以这类服务器在带外管理层面一般都会采用冗余设计的方法,以便在一套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另外一套系统可以立即启动,代替故障的系统,实现业务的正常运行。
该服务器包括多个硬件,比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硬盘、内存、网卡、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盘阵列)卡、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电源以及风扇等。
图1所示的带外管理设备主要用于对服务器的硬件资源进行管理,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内存、硬盘、网卡、输入输出设备等,该带外管理设备监控这些硬件资源的工作状态,并实时产生健康事件,以便于用户及时发现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带外管理设备主要包括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其中,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有完全一样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均在运行,不同的是,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作为主单板,有一个单板作为备单板,主单板通常处于工作状态,备单板通常处于休眠状态。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一致性,主单板会将一些关键数据(如用户管理信息、告警信息等)同步到备单板。这样,就可以确保在主单板出现故障的时候,备单板就可以升为主单板,实现主备之间的无缝切换,并且不影响用户做过的任何操作和配置。
请一并参见图1A和图1B,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的示意图,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同步的示意图。如图1A或1B所示,第一单板中包括主区域和备区域,第二单板中包括主区域和备区域,每个单板的主区域和备区域均用于存储数据,其中,针对同一个单板来说,主区域以及备区域存储的数据为最近两次的数据,且主区域中的数据比备区域中的数据较新,且主区域中的数据与备区域中的数据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备区域中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备区域中的数据比主区域中的数据较老。此外,在主区域或备区域中,还存储有校验码、服务器标识、时间戳、同步次数等信息。
在图1A中,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数据同步时,将第一单板的主区域的数据同步到第二单板的备区域中,在图1B中,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数据同步时,将第二单板的主区域的数据同步到第一单板的备区域中。
其中,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不稳定的因素,比如:用户的误操作或环境因素。举例来说,在数据同步的过程中,用户误操作拔出主单板,又举例来说,在数据同步的过程中,带外管理设备突然掉电,又举例来说,用户在带外管理设备掉电的情况下拔出主单板,在带外管理设备重新上电的情况下插入一块单板。这些场景有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使得数据同步失效。
基于上述的网络架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同时,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在数据同步之前,带外管理设备校验存储在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
其中,在数据同步之前,有多种场景,比如:第一种场景:第一单板与第二单板正在进行数据同步,用户误操作拔出第一单板与第二单板中的任意一个单板,然后在重新插入一个单板,这种场景下,如果拔出的是主单板,插入的还是原来的主单板,则数据无任何影响,如果拔出的是主单板,插入的是一块新的单板,则数据同步失败,备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被损坏,数据可能会丢失,如果拔出的是备单板,无论插入的是原来的备单板还是新的单板,数据均无任何影响。第二种场景:第一单板与第二单板正在进行数据同步,带外管理设备突然掉电,此时数据同步失败,备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被损坏,带外管理设备重新上电后,有可能数据被损坏的备单板变成主单板,这样会导致另一个单板上的正常数据被覆盖,导致数据丢失。第三种场景:用户在带外管理设备掉电的情况下拔出主单板,在带外管理设备重新上电的情况下插入一块单板,这种场景下,如果插入的单板为新的单板,则有可能新插入的空白单板成为主单板,这样会导致另一个单板上的正常数据被覆盖,导致数据丢失,如果插入的单板为原来的单板,则没有任何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三种场景,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场景,比如:数据同步正常的场景。
无论哪种场景,为了避免数据同步失败,导致数据丢失,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数据同步之前,带外管理设备可以校验存储在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其中,该第一待校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校验码以及服务器标识,该第二待校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校验码以及服务器标识。针对校验码,可以校验存储的校验码与生成的校验码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确定单板中的文件完整,如果不一致,则确定单板中的文件不完整。其中,校验码可以通过CRC32、MD5和SHA1等校验算法中的任一种来生成,该校验码通常用于校验文件的完整性。针对服务器标识,可以校验服务器标识与当前的服务器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则表明存储有该服务器标识的单板属于当前的服务器,如果不匹配,则表明存储有该服务器标识的单板属于其他的服务器。服务器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服务器的身份,比如:服务器的序列号、一维码、二维码等,该服务器标识用于校验服务器标识与服务器是否匹配。
如果第一待校验信息包括校验码和服务器标识,则当校验存储的校验码与生成的校验码一致,且校验服务器标识与当前的服务器匹配时,确定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表明第一单板上有合法的完整文件,否则,确定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不通过,表明第一单板上没有合法的完整文件。同样的,第二待校验信息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单板的备区域以及第二单板的备区域中也存储有待校验信息,带外管理设备同样需要校验存储在第一单板的备区域中的待校验信息以及存储在第二单板的备区域中的待校验信息,若第一单板的备区域中的待校验信息校验失败,则将在第一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校验失败的告警信息;若第二单板的备区域中的待校验信息校验失败,则将在第二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校验失败的告警信息。
202、带外管理设备根据第一校验结果以及第二校验结果,从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校验结果包括两种,即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和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第二校验结果包括两种,即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和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这样就会出现四种场景,即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其中,针对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的场景,本发明实施例不考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带外管理设备根据第一校验结果以及第二校验结果,从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在第一校验结果表明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第二校验结果表明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第一校验结果表明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第二校验结果表明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的情况下,确定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第一校验结果与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的情况下,比较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如果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如果比较结果表明第二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校验结果与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则可以将校验通过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校验未通过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这样,能确定主单板中有完整的文件以及该主单板属于当前的服务器。
如果第一校验结果与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进一步地,则需要比较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其中,该第一待比较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戳、同步次数、操作日志记录以及用户配置信息,第二待比较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戳、同步次数、操作日志记录以及用户配置信息,其中,时间戳用于标识存储的数据的更新时间,同步次数为主单板与备单板之间进行数据同步的次数。可选的,可以根据时间戳以及同步次数来判断哪个单板上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
如果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则可以确定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如果比较结果表明第二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果第一校验结果以及第二校验结果一致,且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单板以及第二单板中存储的数据一致,带外管理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分别检测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的硬件状态,若第一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一单板存在硬件故障且第二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二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则可以确定第二单板为主单板,第一单板为备单板,反之,若第一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一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且第二单板的硬件状态表明第二单板存在硬件故障,则可以确定第一单板为主单板,第二单板为备单板。若第一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且第二单板不存在硬件故障,则可以将第一单板以及第二单板中的任意一个单板确定为主单板。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带外管理设备根据第一校验结果以及第二校验结果,从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待比较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比较结果;接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则将输出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将差异呈现给用户,让用户去选择确定哪个单板作为主单板,哪个单板作为备单板;
如果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一致(这里指的是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进一步地,需要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如果比较结果表明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待比较信息存在差异,则将输出比较结果,将比较结果呈现给用户,让用户去选择确定哪个单板作为主单板,哪个单板作为备单板。这样有利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数据的有效性,进而确定主备单板。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的数据被损坏,表明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中不存在完整的数据,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人为或环境等不稳定因素造成的,此时,可以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用户看到该告警信息之后,可以重新审视数据是否有丢失,如果数据没有丢失,用户可以手动将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备区域中,以清除告警信息;如果数据有丢失,用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针对误拔出主单板却插入新单板的情况,用户可以再次拔出新单板并换上原来的主单板,这样就可以恢复数据。
203、带外管理设备将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备单板的备区域中。
其中,数据同步时,带外管理设备总是将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备单板的备区域中。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升级为主区域,以及将所述备单板的主区域降级为备区域。
其中,针对第一单板以及第二单板中的每个单板,单板的主区域以及单板的备区域存储的数据为最近两次的数据,且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比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较新,且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与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同步成功的情况下,当前备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而当前备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为较旧的数据,为了确保备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始终比备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新,需要将当前备单板的备区域升级为主区域,以及将当前备单板的主区域降级为备区域。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流程中,在数据同步之前,带外管理设备可以校验存储在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进一步地,带外管理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校验结果以及第二校验结果,从第一单板、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这样,带外管理设备就可以将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备单板的备区域中。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无论是否存在人为或环境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在数据同步之前,带外管理设备可以通过校验两个单板上的待校验信息来重新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以确保主单板中待同步的数据为有效的数据,从而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外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带外管理设备用于执行图2所描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具体可以参照图2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3所示,该带外管理设备包括:
检验单元301,用于在数据同步之前,校验存储在所述带外管理设备的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所述带外管理设备的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
确定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
同步单元303,用于将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中,其中,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为有效数据。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302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的方式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302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的方式具体为: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待比较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比较结果;接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
其中,针对所述第一单板以及所述第二单板中的每个单板,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以及所述单板的备区域存储的数据为最近两次的数据,且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比所述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较新,且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与所述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带外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带外管理设备用于执行图2所描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具体可以参照图2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图4所示的带外管理设备是在图3所示的带外管理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得到的,与图3所示的带外管理设备相比,图4所示的带外管理设备除了包括图3所示的带外管理设备的所有单元外,还可以包括:
升降单元304,用于在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升级为主区域,以及将所述备单板的主区域降级为备区域。
可选的,图4所示的带外管理设备还可以包括:
输出单元305,用于在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
在图3~图4所描述的带外管理设备300中,无论是否存在人为或环境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在数据同步之前,带外管理设备可以通过校验两个单板上的待校验信息来重新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以确保主单板中待同步的数据为有效的数据,从而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带外管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带外管理设备用于执行图2所描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具体可以参照图2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该带外管理设备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01、至少一个输出装置502、第一单板503、第二单板504以及存储器505,其中,
存储器5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带外管理设备5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5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其中,处理器501为带外管理设备5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5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带外管理设备5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5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5内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数据同步之前,校验存储在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
将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中,其中,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为有效数据。
可选的,处理器501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如果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单板存储的数据为最新的数据,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
可选的,处理器501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待比较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比较结果;接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
可选的,处理器501通过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5内存储的程序代码,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主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同步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备单板的备区域升级为主区域,以及将所述备单板的主区域降级为备区域。
可选的,处理器501通过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5内存储的程序代码,还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
其中,针对所述第一单板以及所述第二单板中的每个单板,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以及所述单板的备区域存储的数据为最近两次的数据,且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比所述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较新,且所述单板的主区域中的数据与所述单板的备区域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在图5所描述的带外管理设备500中,无论是否存在人为或环境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在数据同步之前,带外管理设备可以通过校验两个单板上的待校验信息来重新确定主单板以及备单板,以确保主单板中待同步的数据为有效的数据,从而可以确保数据同步的有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带外管理设备,所述带外管理设备包括第一单板和第二单板,所述方法包括:
校验存储在所述第一单板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存储在所述第二单板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和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包括校验码或者服务器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和备单板;
将所述主单板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备单板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和备单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未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所述第一单板中的第一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中的第二比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之间的主备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和备单板,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待比较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比较结果;接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
6.一种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系统位于带外管理设备中,包括:
检验单元,用于校验存储在所述数据同步系统中的第一单板中的第一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校验存储在所述数据同步系统中的第二单板中的第二待校验信息,获得第二校验结果,其中,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和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包括校验码或者服务器;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以及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从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确定主单板和备单板;
同步单元,用于将所述主单板中的数据同步到所述备单板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未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二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校验未通过且所述第二校验结果表明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单板作为主单板,所述第一单板作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均表明校验通过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所述第一单板中的第一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中的第二比较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之间的主备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用于: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接收根据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或,
在所述第一校验结果与所述第二校验结果一致的情况下,比较所述第一单板中的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单板中的第二待比较信息,获得比较结果;在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待比较信息以及所述第二待比较信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比较结果;接收根据所述比较结果,针对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输入的选择指令;将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主单板,将未被选择的单板确定为备单板。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单板和所述第二单板中有一个单板的数据被损坏的情况下,将在数据被损坏的单板上输出用于提示数据被损坏的告警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校验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一单板的主区域中,所述第二待校验信息存储在所述第二单板的主区域中。
CN201910779712.0A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Active CN1107039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9712.0A CN110703985B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9285.4A CN106301967B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CN201910779712.0A CN110703985B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9285.4A Division CN106301967B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3985A CN110703985A (zh) 2020-01-17
CN110703985B true CN110703985B (zh) 2021-05-18

Family

ID=5772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9285.4A Active CN106301967B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CN201910779712.0A Active CN110703985B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9285.4A Active CN106301967B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10086B2 (zh)
CN (2) CN106301967B (zh)
WO (1) WO2018076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1967B (zh) * 2016-10-25 2019-10-15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US10740186B2 (en) * 2017-05-15 2020-08-11 The Boeing Company High data integrity processing system
CN110147297B (zh) * 2019-04-12 2021-07-06 深圳市同泰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互相备份更新主板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1237A2 (en) * 2006-02-06 2007-08-16 Filesx, Inc. Long term backup on disk
CN101150430A (zh) * 2007-09-17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心跳机制实现网络接口板倒换的方法
CN105488010A (zh) * 2016-01-06 2016-04-13 成都南瑞科能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实时同步接口协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0104B2 (en) * 2001-12-19 2007-08-21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eferred queuing in a buffered switch
US20030014523A1 (en) * 2001-07-13 2003-01-16 John Teloh Storage network data replicator
CN100362757C (zh) * 2003-09-01 2008-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级连单板主备连动倒换的方法
TWI307035B (en) * 2006-04-10 2009-03-0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cking up remote mirror data on internet
US7450425B2 (en) * 2006-08-30 2008-11-11 Micron Technology, Inc. Non-volatile memory cell read failure reduction
CN100449548C (zh) * 2007-04-11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库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1132314B (zh) * 2007-09-21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冗余备份的方法
CN101262369B (zh) * 2008-03-28 2011-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服务器的主备实现方法及调度服务器
US8982726B2 (en) * 2011-01-17 2015-03-17 Shahram Davari Network device
US9025490B2 (en) * 2011-01-17 2015-05-05 Shahram Davari Network device
CN103365746B (zh) * 2013-07-03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488494A (zh) * 2013-08-12 2014-01-01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刀片服务器多固件同步更新升级方法
CN104734887A (zh) * 2015-03-25 2015-06-24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外管理服务器资产信息的方法
CN106301967B (zh) * 2016-10-25 2019-10-15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1237A2 (en) * 2006-02-06 2007-08-16 Filesx, Inc. Long term backup on disk
CN101150430A (zh) * 2007-09-17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心跳机制实现网络接口板倒换的方法
CN105488010A (zh) * 2016-01-06 2016-04-13 成都南瑞科能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实时同步接口协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79675A1 (en) 2019-03-14
CN110703985A (zh) 2020-01-17
US11010086B2 (en) 2021-05-18
WO2018076696A1 (zh) 2018-05-03
CN106301967B (zh) 2019-10-15
CN106301967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8632B2 (en) Providing boot data in a cluster network environment
JP6827501B2 (ja) ホット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ホットバックアップ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機器
CN107748702B (zh)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和装置
US7757015B2 (e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readable medium for determining the identity of a component
CN110389858B (zh) 存储设备的故障恢复方法和设备
US9696988B2 (en) Upgrad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PLD
CN104834575A (zh) 一种固件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10703985B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带外管理设备
CN112477919B (zh) 一种适用于列车控制系统平台的动态冗余备份方法及系统
CN110825562B (zh)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WO2017028375A1 (zh) 一种版本升级方法及系统
CN105550071B (zh) 系统文件升级及检测方法、通信设备
US10049021B2 (en) Redundant system and redundancy method
CN104750755A (zh) 一种数据库主备切换后的数据回补方法及系统
CN102880478B (zh) 软件更新方法
EP4060514A1 (en)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nd data disaster backup drilling method
US8887145B2 (en) Storage device and configuration-information storing method
CN111984287A (zh) 设备升级方法及系统
US9158666B2 (en) Computer system and computer system information storage method
CN109104314B (zh) 一种修改日志配置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10849A (zh) 一种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升级处理方法
CN115827069A (zh) 服务器主板的启动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971661B2 (en) Redundant system, method for redunda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ode of redundant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5296819A (zh) 一种数据安全备份方法及装置
US963943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anaging an inter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3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 A building, room 3, building 301, foreshore Road, No.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Zhejiang, Hangzhou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