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3716A -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3716A
CN110703716A CN201911101151.5A CN201911101151A CN110703716A CN 110703716 A CN110703716 A CN 110703716A CN 201911101151 A CN201911101151 A CN 201911101151A CN 110703716 A CN110703716 A CN 110703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monitor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11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莉
闫森
刁微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he University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onghe University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he University, Kunming Metallur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ongh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1011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3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3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3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 H04L41/044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or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Bus for use in automatio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区域区分,每个区域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组网,通过分布式输入/输出模块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现场智能设备按区域进行通信连接,通过全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并所述对自动化设备的进行监控操作;先构建第一层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层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执行对全部自动化设备的集中控制;然后构建第二层监控系统,所述第二层监控系统与第一层设备间网络采用低时延互联网,监控侧设备以双网冗余、热备方式进行配置;最后构建第三层现场设备系统,所述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采用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基于查询/应答机制的通信类协议应用十分广泛,如I2C、SPI、串口通信(RS232、RS422、RS485等)、CAN总线等总线接口上都在广泛的使用这类通信协议。在现有的集成电路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由于设备状态(正常/故障)和作业质量(作业时间、作业稳定性、制成品的工艺品质)的变化频繁且随机,控制系统很难自动且有效地分配作业,因此常常对集成电路生产线上的设备利用率及制成品的品质造成显著影响。
为了实现与上述总线设备进行通信,当前的做法都是采用在本端系统中采用硬编码的形式固化对应的通信协议,采用该通信协议与对应的设备进行通信。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个问题:当需要添加一种当前系统中无法支持的设备或者通信协议时,无法在不修改系统代码的情况下对新设备(使用新的通信协议)提供支持。如果要对该新出现的设备进行支持,需要在系统软件(包括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的软件)中通过硬编码置入该设备协议的处理程序,然后更新整个系统的软件。该方式必然将提高系统的后期维护成本,增加软件版本管理难度,同时给使用的客户带来额外的维护麻烦,不利于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扩容和自动化控制行业的发展。
现有技术中,为了网络线同在通信时的双方正常交流与沟通,设计相应的网络通信协议非常重要,是解决通信中信息交互问题的主要措施,从而保障数据通信时的顺畅性。通信协议也成为网络通信规程,简单而言就是约定结合,在展现通信和信息传输两个功能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网络信息的识别,同时实现信息数据的同步性,借助错误信息的修正以及检测,可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PLC网络当中经常应用的通信协议主要涉及到通用与公司专用两种类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区域区分,每个区域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组网,通过分布式输入/输出模块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现场智能设备按区域进行通信连接,通过全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并所述对自动化设备的进行监控操作;先构建第一层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层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执行对全部自动化设备的集中控制;然后构建第二层监控系统,所述第二层监控系统与第一层设备间网络采用低时延互联网,监控侧设备以双网冗余、热备方式进行配置;最后构建第三层现场设备系统,所述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采用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工程操作人员监控室、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其中,所述工程操作人员监控室为冗余备份监控方式以保证始终存在工作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
更进一步地,第一层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对于第一层控制系统进行三主机热备用配置,在任一主机进行工作时,时刻检测工作主机的状态,若所述工作主机出现故障时,所述工作主机进行自检修复,其余热备主机对原工作主机进行替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设备数据库,所述数据库设备包括所有设备的所在区域及设备编号表及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记录对应于该设备的所有参数选择,在第一层控制系统与第二层监控系统进行通信时,发送通信数据包由设备区域标号、工作类型、设备类型编号、工作方式相关信息、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字段组成,每个区域可以含有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自动化设备,第一层控制系统优先定位工作设备所在区域的网络,再对区域中的的任一设备进行独立的监控控制。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层系统与第三层系统进行通信时,采用的第一通信协议为针对第一层控制系统中PC与第三层各PCL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协议,并规定第三层设备间的第二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通过协议传输层采用ASCII码表示每个通信报文段实现设备间可靠传输的控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现场总线系统为PROFIBUS、DeviceNET、MODBUS、HARTCAN、ControlNET总线中的任一项。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层监视系统中记录所有通信报文内容,并上传至所述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所述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对每一个所述通信报文内容采用唯一的ID值进行标记,其中,所述通信报文包括报文头部、报文内容段及报文尾部,所述报文内容段包括设备的编码、工作方式、单元类型、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所述的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级通信控制网络对自动化设备进行通信控制,通过分区域的对设备进行标号分区,可以对相关工作的设备进行分区,并对整个区域网络的工作进行监控,以此实现工厂内的设备的高效准确的工作。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图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的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区域区分,每个区域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组网,通过分布式输入/输出模块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现场智能设备按区域进行通信连接,通过全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并所述对自动化设备的进行监控操作;先构建第一层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层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执行对全部自动化设备的集中控制;然后构建第二层监控系统,所述第二层监控系统与第一层设备间网络采用低时延互联网,监控侧设备以双网冗余、热备方式进行配置;最后构建第三层现场设备系统,所述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采用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工程操作人员监控室、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其中,所述工程操作人员监控室为冗余备份监控方式以保证始终存在工作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
更进一步地,第一层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对于第一层控制系统进行三主机热备用配置,在任一主机进行工作时,时刻检测工作主机的状态,若所述工作主机出现故障时,所述工作主机进行自检修复,其余热备主机对原工作主机进行替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设备数据库,所述数据库设备包括所有设备的所在区域及设备编号表及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记录对应于该设备的所有参数选择,在第一层控制系统与第二层监控系统进行通信时,发送通信数据包由设备区域标号、工作类型、设备类型编号、工作方式相关信息、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字段组成,每个区域可以含有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自动化设备,第一层控制系统优先定位工作设备所在区域的网络,再对区域中的的任一设备进行独立的监控控制。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层系统与第三层系统进行通信时,采用的第一通信协议为针对第一层控制系统中PC与第三层各PCL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协议,并规定第三层设备间的第二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通过协议传输层采用ASCII码表示每个通信报文段实现设备间可靠传输的控制。
更进一步地,所述现场总线系统为PROFIBUS、DeviceNET、MODBUS、HARTCAN、ControlNET总线中的任一项。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层监视系统中记录所有通信报文内容,并上传至所述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所述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对每一个所述通信报文内容采用唯一的ID值进行标记,其中,所述通信报文包括报文头部、报文内容段及报文尾部,所述报文内容段包括设备的编码、工作方式、单元类型、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所述的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现场总线,例如选择PROFIBUS总线时,第一部分主要的对象就是工厂现场,它保证了自动控制设备、执行器、传感器之间的正常通信,促进其完成通信任务,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促进单主站、多主站的系统的建立。这个部分在整个PROFIBUS的应用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使用的频率很高,大概占据了80%,有时候甚至可以将其等同于PROFIBUS。第二个部分与第一个部分的作用功能不同,它的对象是工厂车间级别的图文转换,它重新定义了每一个主站、从站的通信功能,而且还对每个主站的通信报文做了相应的规范工作,从而切实地完成实时地监控车间级、同一流水线层的任务,PROFIBUSFMS给对车间级别的控制提供了优质的通信服务。PROFIBUS自身有特定的令牌,它的令牌与通信协议差别比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冲突,所以一般不用简称PROFI。PROPINET在PROFIBUS向以太网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如此,它还充分地考虑了PROFIBUS产品的兼容性、互联性,故此它经常也被称为PROFIBUS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情况是对在现场PC-PLC之间通信线路的设计中,可用RS-232来进行点到点的连接和采用RS-485链路协议进行多站之间访问的总线形式的连接。在通信程序的设计中,为了让同一个通信程序适用于这两种情况,在设计中实现了让通信程序能够自动识别这两种连接方式的功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因此,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区域区分,每个区域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组网,通过分布式输入/输出模块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将现场智能设备按区域进行通信连接,通过全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并对所述自动化设备的进行监控操作;先构建第一层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层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执行对全部自动化设备的集中控制;然后构建第二层监控系统,所述第二层监控系统与第一层设备间网络采用低时延互联网,监控侧设备以双网冗余、热备方式进行配置;最后构建第三层现场设备系统,所述第一层与第三层之间采用现场总线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工程操作人员监控室、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其中,所述工程操作人员监控室为冗余备份监控方式以保证始终存在工作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对于第一层控制系统进行三主机热备用配置,在任一主机进行工作时,时刻检测工作主机的状态,若所述工作主机出现故障时,所述工作主机进行自检修复,其余热备主机对原工作主机进行替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设备数据库,所述数据库设备包括所有设备的所在区域及设备编号表及设备描述信息,所述设备描述信息记录对应于该设备的所有参数选择,在第一层控制系统与第二层监控系统进行通信时,发送通信数据包由设备区域标号、工作类型、设备类型编号、工作方式相关信息、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字段组成,每个区域可以含有一个或者多个所述自动化设备,第一层控制系统优先定位工作设备所在区域的网络,再对区域中的的任一设备进行独立的监控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层系统与第三层系统进行通信时,采用的第一通信协议为针对第一层控制系统中PC与第三层各PCL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协议,并规定第三层设备间的第二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通过协议传输层采用ASCII码表示每个通信报文段实现设备间可靠传输的控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场总线系统为PROFIBUS、DeviceNET、MODBUS、HARTCAN、ControlNET总线中的任一项。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层监视系统中记录所有通信报文内容,并上传至所述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所述监控数据记录数据库对每一个所述通信报文内容采用唯一的ID值进行标记,其中,所述通信报文包括报文头部、报文内容段及报文尾部,所述报文内容段包括设备的编码、工作方式、单元类型、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
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CN201911101151.5A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0703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1151.5A CN110703716A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1151.5A CN110703716A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3716A true CN110703716A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0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1151.5A Pending CN110703716A (zh) 2019-11-12 2019-11-12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371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619A (zh) * 2010-10-25 2011-01-26 京仪华文自动化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分层的分散控制系统
CN102566519A (zh) * 2010-12-16 2012-07-11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力隧道监控系统的设置方法
CN102736582A (zh) * 2011-04-05 2012-10-17 费希尔-罗斯蒙特系统公司 一种用于管理多个过程控制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38435A (zh) * 2014-05-27 2014-12-24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三冗余控制计算机及容错控制系统
CN104424785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北京太格时代自动化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分布式无线视讯接触网开关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208174274U (zh) * 2018-05-31 2018-11-30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
CN109426209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隧道的电气系统
CN209373411U (zh) * 2019-01-30 2019-09-10 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大中型定日镜控制系统控制网络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619A (zh) * 2010-10-25 2011-01-26 京仪华文自动化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分层的分散控制系统
CN102566519A (zh) * 2010-12-16 2012-07-11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力隧道监控系统的设置方法
CN102736582A (zh) * 2011-04-05 2012-10-17 费希尔-罗斯蒙特系统公司 一种用于管理多个过程控制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4424785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北京太格时代自动化系统设备有限公司 分布式无线视讯接触网开关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4238435A (zh) * 2014-05-27 2014-12-24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一种三冗余控制计算机及容错控制系统
CN109426209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隧道的电气系统
CN208174274U (zh) * 2018-05-31 2018-11-30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微电网系统
CN209373411U (zh) * 2019-01-30 2019-09-10 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大中型定日镜控制系统控制网络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42136B2 (en) Redundant devices in a process control system
US7761698B2 (en) Method for replacing a field device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CA2267528C (en) Maintenance interface device for use in a process control network
US6192281B1 (en) Network accessible interface for a process control network
US20120246376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ieldbus interface
WO2001082032A2 (en) Network addressing based on physical site location of a network device
CN101351752A (zh) 利用过程自动化技术的现场设备进行设备监控的方法
JP2009080841A (ja) 分散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プロセス制御ネットワークで用いられる図式ジェネレータ
US11928646B2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field device inventory entered in an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US2009016498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d application-specific installation package from device objects
US20080195963A1 (en) Engineering System
EP3594768B1 (en) Management device, relay device, field wireless system, sett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17182201A1 (de) Verfahren zur zustandsüberwachung einer anlage der prozessautomatisierung
CN100420213C (zh) 车间局域网内分布式数控机床的实时监控系统
JP2012150795A (ja) 分散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フィールド装置の一体化
CN106707985A (zh) 一种多总线数据通信系统
US20180364685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a generic diagnosis model
CN110703716A (zh)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多设备通信方法
CN101809941B (zh) 控制节点网络的控制节点
US8751704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ieldbus interface
LU101865B1 (de) Technik zum Verarbeiten und Austauschen von Signalen zwischen Feldgerät und Steuerung
CN111213344B (zh) 用于操作自动化技术设施的方法
Persson A comparison between fieldbuses and remote I/O for instruments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Write characters in hex), to allow the receiving de-vice to synchronise the signal after any pause in transmission.• Start character. Specifies the frame format as be-ing short or long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slave
CN113917883A (zh) 一种基于mm440uss协议的电机群网络管控一体化组态监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