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1354B -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1354B
CN110691354B CN201910870764.9A CN201910870764A CN110691354B CN 110691354 B CN110691354 B CN 110691354B CN 201910870764 A CN201910870764 A CN 201910870764A CN 110691354 B CN110691354 B CN 110691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device identifier
mobile terminal
stored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07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1354A (zh
Inventor
李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zhi Interconnec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zhi Interconnec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zhi Interconnec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zhi Interconnect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707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913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91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1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1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13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在移动终端中执行,所述设备标识符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装置,且移动终端还驻留有第一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第一应用启动时,判断第一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判断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如果第一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获取第一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存储装置中;以及如果第一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则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一应用内部。本发明一并公开了相应的移动终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确保移动终端中不同的应用共享同一个设备标识符,保证设备标识符的唯一性。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设备标识符是对App端流量统计和用户行为分析的基础,且是必不可少的。对App端进行流量统计和用户行为分析,需要保证设备标识符的唯一性和持久性,即保证每台设备的设备标识符都是该设备唯一的标识,并且在长时间内不会改变。目前,Android和iOS官方系统对于设备标识符的获取和管理并没有提供一个完美的方案。
现有技术中,对于安装Android系统的移动终端,可用于标识设备的硬件标识有Device ID和Android ID。关于Device ID,开发者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TelephonyManager服务来获取Device ID,其中,GSM设备返回的是IMEI码,CDMA设备返回的是MEID码或者ESN码。使用Device ID的优点是重复率低,如果设备返回了Device ID,可以保证每个ID都是唯一的。但,获取Device ID的缺陷在于,平板电脑等非手机设备无法提供Device ID,而且,6.0以上版本的系统需要用户动态授予READ_PHONE_STATE权限才能获取。关于AndroidID,在设备首次启动时,系统会随机生成一个64位的数字,并把这个数字以16进制字符串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个16进制的字符串就是Android ID,当设备被Wipe后该值会被重置。使用Android ID的优势在于,64位的随机数重复率不高,而且不需要申请权限。但,Android ID也有明显的缺陷,一方面,会有部分设备存在Android ID重复的问题,另外,由于AndroidID的生成不依赖设备的硬件信息,导致刷机或者升级系统都会使Android ID改变。
而对于安装iOS系统的移动终端,目前可使用的标识为IDFA(Identifier ForAdvertising)。IDFA是与Device相关的唯一标识符,可以用来打通不同App之间的用户,但由于IDFA是可以改变的,并且用户可以限制获取这个值,所以存在覆盖度不高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使设备标识符可以唯一标识设备,而且,同一设备上的不同App可以共享该唯一的设备标识符,以便稳定地对App端进行流量统计和用户行为分析。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在移动终端中执行,所述设备标识符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装置,且移动终端还驻留有第一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所述第一应用启动时,判断第一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判断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如果第一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获取第一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存储装置中;以及如果第一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则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一应用内部。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中,所述移动终端还驻留有第二应用,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在所述第二应用启动时,判断第二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如果第二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将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二应用内部。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中,还包括:如果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都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中,所述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的步骤包括:获取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以及对所述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作为设备标识符。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中,所述硬件信息通过MD5进行加密。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IMEI、Mac地址、IMSI、系统内核版本、CPU型号或基带版本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IDFA标识。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中,所述存储装置为SD卡或者钥匙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多个应用以及存储装置,所述多个应用包括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应用适于在启动时判断第一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并适于判断所述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所述设备标识符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第一应用适于在确定第一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时,获取第一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存储装置中;所述第一应用适于在确定第一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存储有设备标识符时,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一应用内部。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所述多个应用还包括第二应用,所述第二应用适于在启动时判断第二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并适于在确定第二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时,将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二应用内部。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第一应用还适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都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时,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第一应用进一步适于:获取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并对所述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将该字符串作为设备标识符。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硬件信息通过MD5进行加密。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IMEI、Mac地址、IMSI、系统内核版本、CPU型号或基带版本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IDFA标识。
可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中,所述存储装置为SD卡或者钥匙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程序指令被配置为适于由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包括用于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移动终端读取并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执行如上所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启动应用时,通过对应用内部以及存储装置(设备的公共缓存区)进行设备标识符的多级检查,将设备标识符存储在应用内部以及设备的公共缓存区,能实现设备标识符在多个应用间相互赋值,确保同一移动终端上驻留的不同的应用使用的是同一个设备标识符,保证设备标识符的唯一性,从而达到打通多个应用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无论是在应用内部存储还是在存储装置中存储,均进行持久化缓存,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标识符的持久性,能实现稳定地进行流量统计以及用户行为分析。
此外,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可通过获取硬件信息并对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这样能保证每个设备生成的设备标识符是该设备的唯一标识,而且,设备标识符的生成不依赖用户的授权。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文结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来描述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了可以实践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方式,并且所有方面及其等效方面旨在落入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内。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遍及本公开,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指代相同的部件或元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200的流程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30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图。移动终端100可以是配置有前置摄像头和显示屏幕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播放器、可穿戴设备等,但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存储器接口102、多核处理器104,以及外围接口106。
存储器接口102、多核处理器104和/或外围接口106既可以是分立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中。在移动终端100中,各种元件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来耦合。传感器、设备和子系统可以耦合到外围接口106,以便帮助实现多种功能。
例如,加速度传感器110、磁场传感器112和重力传感器114可以耦合到外围接口106,加速度传感器110可以采集在机身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加速度数据,磁场传感器112可以采集在机身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方向上的磁场数据(磁感应强度),重力传感器114可以采集在机身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上的重力数据,以上传感器可以方便实现计步、定向、横竖屏智能切换等功能。其他传感器116同样可以与外围接口106相连,例如定位系统(例如GPS接收机)、温度传感器、生物测定传感器或其他感测设备,由此可以帮助实施相关的功能。
相机子系统120和光学传感器122可以用于方便诸如记录照片和视频剪辑的相机功能的实现,其中所述相机子系统和光学传感器例如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光学传感器。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子系统124来帮助实现通信功能,其中无线通信子系统可以包括射频接收机和发射机和/或光(例如红外)接收机和发射机。无线通信子系统124的特定设计和实施方式可以取决于移动终端100所支持的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被设计成支持LTE、3G、GSM网络、GPRS网络、EDGE网络、Wi-Fi或WiMax网络以及BlueboothTM网络的通信子系统124。
音频子系统126可以与扬声器128以及麦克风130相耦合,以便帮助实施启用语音的功能,例如语音识别、语音复制、数字记录和电话功能。I/O子系统140可以包括触摸屏控制器142和/或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器144。触摸屏控制器142可以耦合到触摸屏146。举例来说,该触摸屏146和触摸屏控制器142可以使用多种触摸感测技术中的任何一种来检测与之进行的接触和移动或是暂停,其中感测技术包括但不局限于电容性、电阻性、红外和表面声波技术。一个或多个其他输入控制器144可以耦合到其他输入/控制设备148,例如一个或多个按钮、摇杆开关、拇指旋轮、红外端口、USB端口、和/或指示笔之类的指点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按钮(未显示)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扬声器128和/或麦克风130音量的向上/向下按钮。
存储器接口102可以与存储器150相耦合。该存储器150可以包括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内部存储器例如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非易失性存储器(NVRAM)等,但不限于此;外部存储器例如可以是硬盘、可移动硬盘、U盘等,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50可以存储程序指令,程序指令例如可以包括操作系统152和应用154。操作系统152例如可以是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其包括用于处理基本系统服务以及执行依赖于硬件的任务的程序指令。存储器150还可以存储应用154,应用154可以包括用于实现各种用户期望的功能的程序指令。应用154可以是独立于操作系统提供的,也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另外,应用154被安装到移动终端100中时,也可以向操作系统添加驱动模块。在移动设备运行时,会从存储器150中加载操作系统152,并且由处理器104执行。应用154在运行时,也会从存储器150中加载,并由处理器104执行。应用154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利用操作系统以及底层硬件提供的接口实现各种用户期望的功能,如硬件管理、即时通信、网页浏览等。
在上述各种应用154中,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应用中驻留有适于执行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200的程序。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200能使移动终端中驻留的多个应用共享同一个设备标识符。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200的流程图,方法200适于在移动终端中执行。这里,设备标识符用于标识应用终端,并可作为移动终端的唯一标识。移动终端包括存储装置,存储装置可作为公共缓存区。移动终端中还驻留有一个或者多个应用。如图2所示,方法200始于步骤S210。
在步骤S210中,在一个应用启动时,判断该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这里,应用可以是驻留在移动终端中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的具体种类和用途不做限制。
随后,在步骤S220中,判断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
随后,在步骤S230中,如果确定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并且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获取该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并将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存储装置中。
随后,在步骤S240中,如果确定该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则获取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并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该应用内部。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确定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都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并将生成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该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
应当指出,本发明在应用每次启动时,均判断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并执行上述方法200,从而能保证设备标识符的唯一性。另外,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无论是在应用内部存储还是在存储装置中存储,均进行持久化缓存,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设备标识符的持久性,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被清除。
具体地,在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时,先获取移动终端的部分硬件信息,进而,对获取的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作为设备标识符。这里,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通过获取设备的硬件信息并对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这样能保证每个设备生成的设备标识符的值是该设备的唯一标识,而且,该设备标识符的生成不依赖用户的授权。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先对获取的硬件信息用短横线连接,再通过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对该硬件信息进行加密,以生成字符串。应当指出,本发明对硬件信息的具体加密方式不做限制,现有技术中所有能对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的加密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中,在Android端,获取的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包括:IMEI、Mac地址、IMSI、系统内核版本、CPU型号或基带版本中的一种或多种。这里,可以依次尝试获取上述硬件信息,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列出的硬件信息的种类。在iOS端,获取的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包括IDFA标识。这里,如果获取不到IDFA标识,则随机生成32位的字符串作为设备标识符。
根据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还驻留有另一个应用。这里,另一个应用可以是驻留在移动终端中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另一个应用的具体种类和用途也不做限制。
在另一个应用启动时,判断该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
如果该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获取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并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该应用内部。
另外,如果另一个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则判断该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与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确定该应用内部已经缓存有上述设备标识符而不再对其执行操作;如果不一致,则对该应用当前的设备标识符进行更新,即是获取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该应用内部,删除(替换掉)该应用当前的设备标识符。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其存储装置可以为SD卡,运行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内部可以采用SharePreferences存储机制。对于iOS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其可以采用Keychain(钥匙串)存储机制,运行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应用内部可以采用NSUserDefaults存储机制。但,应当指出,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移动终端中的存储装置的具体种类,本发明也不限制应用内部所采用的存储机制的具体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启动应用时,通过对应用内部以及存储装置(设备的公共缓存区)进行设备标识符的多级检查,将设备标识符存储在应用内部以及设备的公共缓存区,能实现设备标识符在多个应用间相互赋值,确保移动终端中不同的应用使用的是同一个设备标识符,保证设备标识符的唯一性,从而达到打通多个应用的目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300的示意图。移动终端300适于执行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200。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包括多个应用310以及存储装置320。这里,应用可310以是驻留在移动终端中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应用310的具体种类和用途不做限制。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一个应用310在启动时,判断该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并判断存储装置320中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设备标识符用于标识移动终端300,并可作为该移动终端300的唯一设备标识。
其中,当应用310确定该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320中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时,获取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存储装置320中。当应用310确定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320中存储有设备标识符时,将存储装置320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该应用内部。
根据一个实施例,如果应用310确定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320中都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基于移动终端300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320中。
进一步地,应用310在基于移动终端300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时,通过获取移动终端300的硬件信息,并对获取的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将该字符串作为设备标识符。这里,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通过获取设备的硬件信息并对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这样能保证每个设备生成的设备标识符的值是该设备的唯一标识,而且,该设备标识符的生成不依赖用户的授权。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应用310先对获取的硬件信息用短横线连接,再通过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对该硬件信息进行加密,以生成字符串。应当指出,本发明对硬件信息的具体加密方式不做限制,现有技术中所有能对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的加密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一个实施例,移动终端300还驻留有另一个应用310。这里,另一个应用310可以是驻留在移动终端中的各种应用,本发明对另一个应用的具体种类和用途也不做限制。
当另一个应用310启动时,应用310判断该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
如果另一个应用310确定该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获取存储装置320中的设备标识符,并将存储装置320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该应用内部。
另外,如果另一个应用310确定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则判断该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与存储装置320中存储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则确定该应用内部已经缓存有上述设备标识符而不再对其执行操作;如果不一致,则对该应用当前的设备标识符进行更新,即是获取存储装置320中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该应用内部,删除(替换掉)该应用当前的设备标识符。
这里描述的各种技术可结合硬件或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一起实现。从而,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或者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的某些方面或部分可采取嵌入有形媒介,例如可移动硬盘、U盘、软盘、CD-ROM或者其它任意机器可读的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即指令)的形式,其中当程序被载入诸如计算机之类的机器,并被所述机器执行时,所述机器变成实践本发明的设备。
在程序代码在可编程计算机上执行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一般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读的存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其中,存储器被配置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处理器被配置用于根据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本发明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
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可读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等信息。通信介质一般以诸如载波或其它传输机制等已调制数据信号来体现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它数据,并且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以上的任一种的组合也包括在可读介质的范围之内。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本发明的示例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文所公开的示例中的设备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可以布置在如该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设备中,或者可替换地可以定位在与该示例中的设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前述示例中的模块可以组合为一个模块或者此外可以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此外,所述实施例中的一些在此被描述成可以由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或者由执行所述功能的其它装置实施的方法或方法元素的组合。因此,具有用于实施所述方法或方法元素的必要指令的处理器形成用于实施该方法或方法元素的装置。此外,装置实施例的在此所述的元素是如下装置的例子:该装置用于实施由为了实施该发明的目的的元素所执行的功能。
如在此所使用的那样,除非另行规定,使用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普通对象仅仅表示涉及类似对象的不同实例,并且并不意图暗示这样被描述的对象必须具有时间上、空间上、排序方面或者以任意其它方式的给定顺序。
尽管根据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受益于上面的描述,本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白,在由此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设想其它实施例。此外,应当注意,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为了可读性和教导的目的而选择的,而不是为了解释或者限定本发明的主题而选择的。因此,在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做的公开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16)

1.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在移动终端中执行,所述设备标识符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装置,且移动终端还驻留有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应用启动时,判断第一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
判断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
如果第一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获取第一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存储装置中;
如果第一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则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一应用内部;
在所述第二应用启动时,判断第二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
如果第二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将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二应用内部;
如果第二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则判断第二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与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二应用内部,以替换第二应用当前的设备标识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都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则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其中,所述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的步骤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以及
对所述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作为设备标识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其中:
所述硬件信息通过MD5进行加密。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
IMEI、Mac地址、IMSI、系统内核版本、CPU型号或基带版本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IDFA标识。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其中:
所述存储装置为SD卡或者钥匙串。
8.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多个应用以及存储装置,所述多个应用包括第一应用和第二应用,其中:
所述第一应用适于在启动时判断第一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并适于判断所述存储装置中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所述设备标识符用于标识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第一应用适于在确定第一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时,获取第一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存储装置中;
所述第一应用适于在确定第一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且存储装置中存储有设备标识符时,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一应用内部;
所述第二应用适于在启动时判断第二应用内部是否存储有设备标识符,在确定第二应用内部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时,将所述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二应用内部;并适于在确定第二应用内部存储有设备标识符时,判断第二应用内部的设备标识符与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设备标识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将存储装置中的设备标识符存储到第二应用内部,以替换第二应用当前的设备标识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还适于:
在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都没有存储设备标识符时,基于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生成设备标识符,并将该设备标识符存储到所述第一应用内部和存储装置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应用进一步适于:
获取移动终端的硬件信息,并对所述硬件信息进行加密后生成字符串,将该字符串作为设备标识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硬件信息通过MD5进行加密。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
IMEI、Mac地址、IMSI、系统内核版本、CPU型号或基带版本中的一种或多种。
13.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硬件信息包括IDFA标识。
14.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存储装置为SD卡或者钥匙串。
15.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中,所述程序指令被配置为适于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指令。
16.一种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程序指令被移动终端读取并执行时,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1910870764.9A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913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764.9A CN110691354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0764.9A CN110691354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1354A CN110691354A (zh) 2020-01-14
CN110691354B true CN110691354B (zh) 2022-10-04

Family

ID=6910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0764.9A Active CN110691354B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913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166B (zh) * 2021-01-18 2023-04-18 深圳市思桅电子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sd卡的检测方法、系统、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6268B (zh) * 2016-12-05 2020-05-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设备标识的获取方法及服务器、终端设备
CN108632213B (zh) * 2017-03-20 2021-12-31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29455A (zh) * 2018-05-25 2018-11-16 吉林亿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标识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543462B (zh) * 2018-11-15 2020-12-04 深圳乐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标识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1354A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0746B2 (en)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CN107750466B (zh) 使用经同步的提示信号配对附近设备
US9161296B2 (en) Controlled access to a wireless network
EP2975821B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021610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40373184A1 (en) Mobile device persistent security mechanism
CN112136131A (zh) 连接到多个处理器的安全模块的控制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7729836B (zh)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548024B (zh) 一种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方法和移动终端
EP3671694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CN112544092B (zh) 电子装置、外部电子装置和管理外部电子装置的嵌入式订户识别模块的方法
CN103716793A (zh) 接入点信息分享方法和装置
WO201923754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应用登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20160234218A1 (en) Application permission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6465248B (zh) 漫游入网方法及装置
CN111083695B (zh) 5g通信无卡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480627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eSIM 관리 방법
CN110691354B (zh) 一种设备标识符的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可读存储介质
JPWO201203562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7097258A1 (zh) 垃圾信息的拦截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及可读介质
CN109076126B (zh) 权限更新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5871910B (zh) 一种eSIM联合注册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7247900B (zh) 一种获取操作系统登录密码的方法及装置
WO2016015401A1 (zh) 一种初始化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16018824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curity for memory in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