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8109A -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8109A
CN110688109A CN201910957453.6A CN201910957453A CN110688109A CN 110688109 A CN110688109 A CN 110688109A CN 201910957453 A CN201910957453 A CN 201910957453A CN 110688109 A CN110688109 A CN 110688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editing
attribute
creat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74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权
华传健
肖晟
邹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de Technologies Changsha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de Technologies Changsh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de Technologies Changsha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Cade Technologies Changsha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574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8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8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8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5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model driv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包括: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属性编辑框中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通过创建包含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和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提供的可视化界面,在指定的模型框架下,可视化的编辑界面中的属性编辑框,以及可视化的编辑属性编辑框中模型的属性。较于编写源代码的方式,由于输入的是可视化的属性,其不仅不抽象且编写方便快捷,故采用属性可视化编辑的方式能够提高模型的创建和编辑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型的编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领域中,“模型”是一个抽象的逻辑概念,其一般可以是各种实体关系图(拓扑图、时序图和演进图等)、各种数据表格和各种选项卡等。对于创建或编辑这些模型,一般采用是编辑模型源代码的方式,例如,通过编辑拓扑图的源代码而生成拓扑图,又例如,通过编辑时序图的源代码而生成时序图。
可以理解到,采用编辑源代码的方式,虽然能够创建或编辑相应的模型,但由于源代码过于抽象且繁琐,编辑的耗时长,导致模型的创建或编辑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用以提高模型的创建或编辑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所述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所述属性编辑框中所述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创建包含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和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提供的可视化界面,在指定的模型框架下,可视化的编辑界面中的属性编辑框,以及可视化的编辑属性编辑框中模型的属性。较于编写源代码的方式,由于输入的是可视化的属性,其不仅不抽象且编写方便快捷,故采用属性可视化编辑的方式能够提高模型的创建和编辑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包括:
创建可视化创建单元,创建可视化修改单元,以及创建可视化删除单元;
其中,所述可视化创建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创建所述属性;
所述可视化修改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修改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修改所述属性;
所述可视化删除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删除所述属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创建可视化创建单元、可视化修改单元和可视化删除单元,可以实现对属性编辑框和属性的自由创建、编辑、删除。使得对属性编辑框和属性的编辑具有很高的自由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包括:
创建模型框架编辑单元,所述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用于创建新的所述模型框架、修改所述模型框架、切换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以及删除所述模型框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创建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可实现自由的对模型框架进行创建、修改、切换和删除,使得对模型框架的编辑具有很高的自由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还包括:
创建模型编辑单元,所述模型编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对应的所述模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对所述模型进行修改、以及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模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创建模型编辑单元,可实现自由的对模型进行创建、修改和删除,使得对模型的编辑具有很高的自由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还包括:
创建模型目录生成单元,所述模型目录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展示出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的模型目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创建模型目录生成单元,可以实现在对模型的编辑过程中,清楚展示出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下的模型目录,以便用户能够清楚的知道模型框架的逻辑,以便用户编辑模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创建模型数据管理模块,所述模型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导入或导出所述属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创建模型数据管理模块,可以将编辑的属性导出或导入,以使其它设备可以直接使用导入或导出的属性,无需再次编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编辑系统,包括:
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所述属性编辑框中所述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包括:
可视化创建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创建所述属性;
可视化修改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修改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修改所述属性;
可视化删除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删除所述属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包括:
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用于创建新的所述模型框架、修改所述模型框架、切换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以及删除所述模型框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还包括:
模型编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对应的所述模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对所述模型进行修改、以及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模型。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还包括:
模型目录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展示出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的模型目录。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模型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导入或导出所述属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所述计算机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中模型类型的选项卡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中模型框架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中可视化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中用户管理栏对应的界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中图片管理栏对应的界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中模型引用栏对应的界面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生成方法在编辑多层级选项卡时编辑框展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生成方法生成的多层级选项卡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生成方法在IDEF0图时编辑框展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的生成方法生成的IDEF0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该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执行。
一方面,在电子设备能够提供人机交互,且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可以由单个电子设备独立的执行。例如,由终端来执行,终端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
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无法同时满足即提供人机交互又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可以由多个电子设备配合的执行。例如,由终端和服务器配合执行,终端提供提供人机交互功能,服务器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为便于理解本方案,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为总的执行主体,对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包括:步骤S100和步骤S200。
步骤S100: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步骤S200: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所述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所述属性编辑框中所述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下面将结合示例对该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创建模型编辑系统的前提是电子设备能够提供系统开发的环境,具体来说,电子设备的运行系统需要支持创建模型编辑系统,电子设备采用的计算机语言需要支持创建模型编辑系统,以及电子设备还需要安装创建模型编辑系统所需的开发工具。
具体的,电子设备的运行系统可以是WindowXP,以及高于WindowXP版本的Window系统,以支持创建模型编辑系统。其次,电子设备采用的计算机语言可以是Java,以支持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再者,电子设备上安装的开发工具可以是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其中,Eclipse是基于Java创建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其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采用Eclipse来开发自身需要的系统。
本实施例中,模型编辑系统可以基于Eclipse的核心框架进行开发,即采用EclipseRCP+GEF(Graphical Editor Framework,图形化编辑框架)实现。EclipseRCP+GEF的核心框架能够为用户提供提供一个图形化编辑框架,以使用户可以在该图形化编辑框架中以图形化的方式开发构成系统的各功能性模块,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开发体验。
基于上述软件环境,便可以进行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
步骤S100: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由于电子设备基于EclipseRCP+GEF框架而提供了一种图形化编辑框架,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模型框架编辑模块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功能的模型框架编辑模块,以使该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可以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作为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的示例性方式,可以根据模型框架编辑模块需要实现的不同功能,分别创建实现各功能的各功能性单元,而创建出的各功能性单元则构成该模型框架编辑模块。
示例性的,根据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的功能,可以将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分为模型框架编辑单元、模型编辑单元和模型目录生成单元。
针对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创建模型框架编辑单元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功能的模型框架编辑单元,以实现该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可以用于创建新的模型框架、修改模型框架、切换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以及删除模型框架。
具体的,模型编辑系统可以先创建出某个项目的体系下的模型框架,以基于该模型框架的约束再创建各模型。
例如,项目A包含:模型a、模型b、模型c,模型a和模型b为从模型a从属于模型b的从属关系,模型b和模型c为并列关系。那么项目A的模型框架M1则为:模型a从属于模型b,以及模型b和模型c并列。又例如,项目B包含:模型d、模型e、模型f;模型d、模型e、模型f三者均为并列关系。那么项目B的模型框架M2则为:模型d、模型e和模型f并列。换言之,通过先定义模型框架,可以提供一个总的逻辑关系,以便用户基于该逻辑关系能够高效的创建对应的各模型。
因此,在用户执行创建新的模型框架的操作后,模型框架编辑单元能够响应用户的创建操作,对应的创建出该新的模型框架。例如,电子设备已有的模型框架为项目A的模型框架M1的基础上,模型框架编辑单元能够响应用户的创建操作,从而创建出项目B的模型框架M2。
在用户执行修改模型框架的操作后,模型框架编辑单元能够响应用户的修改操作,对应调整模型框架的结构。例如,用户在项目A的模型框架M1中增加从属于模型c的模型g,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响应用户增加从属于模型c的模型g的操作,对应新增模型g,并将模型框架M1的结构调整为模型g从属于模型c。
在用户执行切换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的操作后,模型框架编辑单元能够响应用户的切换操作,对应切换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例如,当前正在编辑的模型框架项目A的模型框架M1,若用户确定模型框架M1编辑完成,便可以操作将当前正在编辑的模型框架切换为项目B的为模型框架M2。对应的,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响应用户的切换操作,将项目A的模型框架M1的编辑状态从可编辑调整为不可编辑,以及将项目B的模型框架M2的编辑状态从不可编辑调整为可编辑,以实现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的切换。
在用户执行删除模型框架的操作后,模型框架编辑单元能够响应用户的删除操作,将对应的模型框架删除。例如,用户确定不需要再使用模型框架M1,便可以操作将模型框架M1删除。对应的,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响应用户的删除操作,将项目A的模型框架M1的全部数据删除。
针对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模型框架编辑单元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的功能的模型框架编辑单元,以实现该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可以用于根据被创建模型的属性(属性将在后续详细说明)在电子设备的可视化界面中创建该模型、在可视化界面中对模型进行修改、以及在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模型。
本实施例中,模型可以分为几个大类,例如可以包括:选项卡、普通绘图、映射表格、数据表格、数据词典、子母目录结构。而模型的大类下还可以细分小类,选项卡的小类可以包括:单层级选项卡和多层级选项卡。普通绘图的小类可以包括:流程图、拓扑结构图、时序图、逻辑数据图、树形结构图、IDEF0图、IDEF3图和矩阵图等。映射表格的小类可以包括:可编辑映射矩阵和不可编辑映射矩阵。数据表格下的小类可以包括:可编辑表格、不可编辑表格和指标数据表格。
进一步的,为便于模型框架编辑单元能够确定当前需要创建哪类模型,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用于在可视化界面中展示出一个模型类型的选项卡,例如,该选项卡可以如图2所示。该可以提供两种选项,分别是用于定义该需要创建的模型属于哪一大类的模型类型,以及用于定义该创建的模型属于模型类型中大类下的哪一小类的二级分类。
用户通过在模型类型的选项卡执行模型类型和二级分类的选择操作,模型框架编辑单元通过响应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出当前需要创建的模块属于哪一大类以及属于哪一小类。
本实施例中,由于模型的类型各不相同,故各类模型的创建规则也有很大差异。为便于创建各类模型,电子设备中预先设置各类模型对应的创建规则。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确定出当前需要创建的模块属于哪一大类以及属于哪一小类后,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可以根据当前需要创建的模块属于哪一大类以及属于哪一小类,从预设的各类模型对应的创建规则中选择出当前需要创建的模块对应的创建规则。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可以将选择出的创建规则加载,以便后续能够基于该加载的创建规则对模型的创建进行约束,以创建出符合该创建规则的模型。
当然,若用户在可视化界面中对已经创建的模型进行修改,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可以响应用户的修改操作,相应对模型的属性进行修改。以及,若用户在可视化界面将已经创建的模型删除,模型框架编辑单元可以响应用户的删除操作,将删除该模型的所有数据。
针对型目录生成单元,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创建型目录生成单元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的功能的型目录生成单元,以实现该型目录生成单元可以用于在可视化界面中展示出在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下的模型目录。可选的,型目录生成单元可以将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下的模型目录,以子母目录的方式展示。又例如,项目C的模型框架M3为:模型h从属于模型g,以及模型i和模型j从属于模型k,基于该模型框架M3,模型目录生成单元在可视化界面中展示出的子母目录可以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在创建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电子设备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00。
步骤S200: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所述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所述属性编辑框中所述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由于电子设备提供了图形化编辑框架,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功能的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以使该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可以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属性编辑框中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作为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的示例性方式,也可以根据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需要实现的不同功能,分别创建实现各功能的各功能性单元。创建出的各功能性单元则构成该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
示例性的,根据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将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分为创建可视化创建单元、创建可视化修改单元和创建可视化删除单元。即用户也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可视化创建单元、可视化修改单元和可视化删除单元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也通过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的功能的可视化创建单元、可视化修改单元和可视化删除单元。
在可视化创建单元、可视化修改单元和可视化删除单元中,可以由某一个单元去定义可视化界面的展示形式,也可以又多个单元配合去定义可视化界面的展示形式。
例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可视化界面的展示形式。在图4中,可视化界面K可以划分为:项目结构展示区域K1、编辑框展示区域K2、属性执行区域K3和属性大纲展示区域K4。
示例性的,项目结构展示区域K1中能够展示出当前正在使用的模型框架的子母目录。
编辑框展示区域K2中能够展示出用户添加并编辑的属性编辑框。
属性执行区域K3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功能栏,该功能栏可以包括:属性栏、模型引用栏、用户管理栏和图片管理栏(模型引用栏、用户管理栏和图片管理栏将在后续进行说明)。用户可以通过与电子设备进行人机交互,选择功能栏中的某一个功能栏,相应的,属性执行区域K3中功能栏下方的界面会切换为被选中的功能栏对应的界面。在属性执行区域K3中功能栏选择为“属性”时,属性栏对应的界面可以如图4所示,该界面中设置有一个表格,用户可以通过与电子设备进行人机交互,在表格中编辑模型的属性。
属性大纲展示区域K4中则能够以子母目录的方式显示出编辑框展示区域K2中各属性编辑框的逻辑关系。
于本实施例中,用户根据被创建模型的需要,可以在编辑框展示区域K2内执行添加相应的属性编辑框的操作。可视化创建单元响应用户的添加操作,可以在编辑框展示区域K2内生成并展示出相应的属性编辑框。
可以理解到,根据模型类型的不同,属性编辑框的类型也不同。本实施例中,属性编辑框的类型可以包括:基本属性编辑框、关联属性编辑框和枚举属性编辑框,其中,基本属性编辑框中的基本属性用于表示模型包含哪些基本属性,关联属性编辑框中的关联属性用于表示模型中各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枚举属性编辑框中的枚举属性用于表示模型包含哪些的选择项。故用户可以根据模型的需要,在可视化创建单元内添加相应类型的属性编辑框。
进一步的,用户也根据被创建模型的需要,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内执行编辑属性编辑框的属性的操作。可视化创建单元响应用户的属性编辑操作,便可以在属性编辑框内生成并展示出相应的属性。
可以理解到,由于属性编辑框的类型的不同,各类属性编辑框的属性也不同。
例如,基本属性编辑框中的基本属性可以包括:元基本属性、基本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基本属性编辑框的编号、以及基本属性编辑框的样式。
具体的,元基本属性可以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简称、定义、关注点、关注人员、备注、创建人、创建时间、修改人、修改时间等。
基本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用于通过基本属性编辑框的一些信息对建模过程中模型的实体进行约束,以及用于配置实体的相关信息。其中,实体可以理解为构成模型的对象,例如,模型为多层级选项卡,多层级选项卡中的每一层级则作为模型中对应的一个实体,又例如,模型为拓扑图,拓扑图中的每一节点则作为模型中对应的一个实体。
可选的,基本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可以包括:基本属性编辑框的显示名称(显示名称默认为无,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模型中实体的最大数量和最小数量、是否隐藏某个基本属性编辑框、绘图工具栏名称(可以定义编辑基本属性编辑框的过程中,采用的绘图工具栏的名称)、工具栏图标(可以定义绘图工具栏的图标样式)、建模类型(用于为显示当前创建的模型的类型为基本类、关系类或枚举类中的那些类型,例如,多层级选项卡的类型为基本类和枚举类)、层次序号(各基本属性编辑框的序号,该序号能够对应建模后各实体的展示层次,序号越大则展示层次越靠后)、表现形式(模型中各实体以何种图形显示,图形可以有:折角矩形、圆角矩形、三角形、五角形、圆形、六角形、椭圆形、树形、图片对象、开始图元、结束图元、时序图父节点、时序图子节点、时间轴、里程碑、实体、实体属性、菱形、星型、泳道、决策、与、并发、输入、输出、跳转、八角形、活动等)。
基本属性编辑框的编号可以用于区分各基本属性编辑框,编号可以表示为:前缀、分隔符、序号位数,例如:NL001_001。
基本属性编辑框的样式可以包括:基本属性编辑框的样式的大小、在编辑框展示区域中的坐标位置、基本属性编辑框的颜色、以及基本属性编辑框中文字的字体等。
又例如,关联属性编辑框中的关联属性可以包括:元基本属性(与前述大致相同,在此不在累述)、关联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关联属性编辑框的编号(与前述大致相同,在此不在累述)、以及关联属性编辑框的样式(与前述大致相同,在此不在累述)。
关联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于约束各实体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故关联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于定义连线类型(定义每种连接线对应实体之间的一种逻辑关联关系),以及,定义连线是否显示箭头。
可选的,连线类型可以包括:连接在各基本属性编辑框之间,且用于表示模型中各实体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关系类连线;以及包括:连接在基本属性编辑框与关联属性编辑框之间,且用于表示基本属性编辑框与关联属性编辑框的逻辑关系的源连线;以及还包括:连接在各基本属性编辑框之间,且用于表示模型中各实体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的目标连线。
再例如,枚举属性编辑框中的属性可以包括:元基本属性(与前述大致相同,在此不在累述)、枚举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枚举属性编辑框的编号(与前述大致相同,在此不在累述)、以及枚举属性编辑框的样式(与前述大致相同,在此不在累述),其中,枚举属性编辑框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于定义模型可以具有哪些选项,以及每个选项具有哪些选择。
本实施例中,用户根据被创建模型的需要,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K3内执行修改相应的属性编辑框的操作。相应的,可视化创建单元响应用户的修改操作,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K3对应修改属性编辑框的属性,并在编辑框展示区域K2的属性编辑框内将修改后的属性展示。
本实施例中,用户也根据被创建模型的需要,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K3内执行删除相应的属性编辑框的操作。相应的,可视化创建单元响应用户的删除操作,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K3对应删除属性编辑框的属性,并在编辑框展示区域K2内将相应的属性编辑框删除。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创建系统管理模块。
示例性的,基于电子设备提供的图形化编辑框架,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创建模型系统管理模块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功能的系统管理模块,以使该系统管理模块可以用于对操作模型编辑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对模型编辑系统中使用的图片进行管理,以及用于对模型的引用进行管理。
具体的,用户管理栏对应的界面可以如图5所示。用户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内执行界面选择操作,以使系统管理模块响应用户的界面选择操作,将属性执行区域中功能栏切换为“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栏对应的界面中可以显示出对模型具有编辑权限的用户是哪些。当然,若用户继续在用户管理栏对应的界面内执行用户管理操作,系统管理模块便通过响应用户的用户管理操作,在用户管理栏对应的界面中添加新的用户,以及修改或删除被选中的用户。
图片管理栏对应的界面可以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内执行界面选择操作,以使系统管理模块响应用户的界面选择操作,将属性执行区域中功能栏切换为“图片管理”。图片管理栏对应的界面中可以显示出图片库中包含哪些图片,以及当前编辑的模型在生成时采用什么图片显示。当然,若用户继续在图片管理栏对应的界面内执行图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模块便通过响应用户的图片管理操作,在图片管理栏对应的界面中对图片进行分类、删除分类、增加新的图片、删除选中的图片等。
模型引用栏对应的界面可以如图7所示。用户可以在属性执行区域内执行界面选择操作,以使系统管理模块响应用户的界面选择操作,将属性执行区域中功能栏切换为“模型引用”。模型引用栏对应的界面中可以显示出电子设备中存储的历史模型。若用户继续在模型引用栏对应的界面内执行模型引用操作,系统管理模块便通过响应用户的模型引用操作,将用户选择的历史模型添加到当前编辑的体系中。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创建创建模型数据管理模块。
示例性的,基于电子设备提供的图形化编辑框架,用户可以在图形化编辑框架内编写创建创建模型数据管理模块所需的功能性代码。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编写功能性代码的操作,生成包含对应功能的创建模型数据管理模块,以使该创建模型数据管理模块可以用于导入或导出属性,以及用于导入或导出模型创建规则。
请参阅图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模型编辑系统100,该模型编辑系统100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模型编辑系统100包括:
模型框架编辑模块110,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120,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所述属性编辑框中所述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可选的,所述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120,包括:
可视化创建单元121,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创建所述属性;
可视化修改单元122,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修改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修改所述属性;
可视化删除单元123,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删除所述属性。
可选的,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110,包括:
模型框架编辑单元111,用于创建新的所述模型框架、修改所述模型框架、切换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以及删除所述模型框架。
模型编辑单元112,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对应的所述模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对所述模型进行修改、以及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模型。
例如,用户需要利用模型编辑系统100建立多层级选项卡,通过在属性执行区域中进行多层级选项卡所需的编辑,在编辑框展示区域中生成如图9所示的属性编辑框,该属性编辑框包含基本属性编辑框、枚举属性编辑框和关联属性编辑框。基于该属性编辑框,便可以创建出如图10所示的多层级选项卡。
又例如,用户需要利用模型编辑系统100建立IDEF0图,用户也通过在编辑框展示区域中生成如图11所示的属性编辑框,该属性编辑框包含5个基本属性编辑框和4个关联属性编辑框。基于该属性编辑框,便可以创建出如图12所示的IDEF0图。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的程序代码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通过创建包含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和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提供的可视化界面,在指定的模型框架下,可视化的编辑界面中的属性编辑框,以及可视化的编辑属性编辑框中模型的属性。较于编写源代码的方式,由于输入的是可视化的属性,其不仅不抽象且编写方便快捷,故采用属性可视化编辑的方式能够提高模型的创建和编辑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所述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所述属性编辑框中所述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包括:
创建可视化创建单元,创建可视化修改单元,以及创建可视化删除单元;
其中,所述可视化创建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创建所述属性;
所述可视化修改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修改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修改所述属性;
所述可视化删除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删除所述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包括:
创建模型框架编辑单元,所述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用于创建新的所述模型框架、修改所述模型框架、切换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以及删除所述模型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还包括:
创建模型编辑单元,所述模型编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对应的所述模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对所述模型进行修改、以及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模型框架编辑模块,还包括:
创建模型目录生成单元,所述模型目录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展示出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的模型目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创建模型数据管理模块,所述模型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导入或导出所述属性。
7.一种模型编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框架编辑模块,用于编辑各种类型的模型框架;
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编辑可视化界面中模型的属性编辑框,以及编辑所述属性编辑框中所述模型的可视化的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可视化编辑模块,包括:
可视化创建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创建所述属性;
可视化修改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修改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修改所述属性;
可视化删除单元,用于在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属性编辑框,以及在所述属性编辑框中删除所述属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包括:
模型框架编辑单元,用于创建新的所述模型框架、修改所述模型框架、切换当前使用的所述模型框架、以及删除所述模型框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型编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框架编辑模块,还包括:
模型编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属性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创建对应的所述模型、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对所述模型进行修改、以及在所述可视化界面中删除所述模型。
CN201910957453.6A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Pending CN110688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7453.6A CN110688109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7453.6A CN110688109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8109A true CN110688109A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1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7453.6A Pending CN110688109A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810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4961A (zh) * 2020-02-27 2020-06-23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全局变量的家居参数化模型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1914528A (zh) * 2020-06-19 2020-1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编辑方法、编辑器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230893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船舶制造的多种工业机理模型一站式构建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4799A (zh) * 2009-01-16 2009-06-24 天津大学 基于可视化建模的mpi并行程序设计系统及框架代码自动生成方法
CN101727327A (zh) * 2010-02-01 2010-06-09 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ef技术可视化jsp界面的开发方法
CN102096593A (zh) * 2011-02-16 2011-06-15 上海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lex技术的Web端业务流程图形化编辑框架系统及方法
CN106202655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模型创建方法和系统
CN107807954A (zh) * 2017-09-28 2018-03-16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建模多维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US20180260101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an energy optimization builder and generic data model designer
CN109857870A (zh) * 2019-01-03 2019-06-07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本体构建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4799A (zh) * 2009-01-16 2009-06-24 天津大学 基于可视化建模的mpi并行程序设计系统及框架代码自动生成方法
CN101727327A (zh) * 2010-02-01 2010-06-09 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ef技术可视化jsp界面的开发方法
CN102096593A (zh) * 2011-02-16 2011-06-15 上海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lex技术的Web端业务流程图形化编辑框架系统及方法
CN106202655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析模型创建方法和系统
US20180260101A1 (en) * 2017-03-09 2018-09-1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an energy optimization builder and generic data model designer
CN107807954A (zh) * 2017-09-28 2018-03-16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 可视化建模多维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CN109857870A (zh) * 2019-01-03 2019-06-07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本体构建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4961A (zh) * 2020-02-27 2020-06-23 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全局变量的家居参数化模型建模系统及方法
CN111914528A (zh) * 2020-06-19 2020-11-1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编辑方法、编辑器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914528B (zh) * 2020-06-19 2024-02-2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编辑方法、编辑器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230893A (zh) * 2020-10-16 2021-01-15 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船舶制造的多种工业机理模型一站式构建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36035B2 (ja)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のための自動レイアウト・ジェネレータ及びその生成方法
Chen et al. An e-whiteboard application to support early design-stage sketching of UML diagrams
US8386919B2 (en) System for displaying an annotated programming file
KR102021915B1 (ko) 프로그래밍 속성의 그래픽 표현
CN110688109A (zh) 一种模型编辑系统的创建方法及模型编辑系统
CN1828597B (zh) 简单样式
WO2021073076A1 (zh) 用于可视化电子表格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881662A (zh) 表单生成方法、装置、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1580B (zh) 一种可视化3d课件编辑器及课件编辑方法
CA270094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orming a business process into reusable services
CN114090653A (zh) 一种资源数据统计方法、装置、元平台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07284A (zh) 导航界面的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889013B (zh) 一种基于xml的数据关联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495069A (zh) 基于模型驱动的煤炭工业软件流程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528115A (zh) 界面的可视化开发方法及装置
Egenhofer et al. Interacting with GIS
CN110531964B (zh) 软件个性化智能开发方法
CN110688108A (zh) 一种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691772A (zh) 运营可视化系统及相应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Borras et al.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for database applications: the O2 experience
CN113138760A (zh) 一种页面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434130A (zh) Sql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1538490A (zh) 一种基于FreeMarker的数据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3407735B (zh) 基于json数据生成架构图谱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417345B (zh) 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