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7889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7889A
CN110677889A CN201910904394.6A CN201910904394A CN110677889A CN 110677889 A CN110677889 A CN 110677889A CN 201910904394 A CN201910904394 A CN 201910904394A CN 110677889 A CN110677889 A CN 110677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access network
channel
qos flow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43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7889B (zh
Inventor
张琼
林敏�
童辉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43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78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7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78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78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78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36/28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connections, e.g. multi-call or multi-bearer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描述信息,判断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若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采用本方法能够保证在双链接场景下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数据流程呈爆炸式增长,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不断出现,人们对于通信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小区切换场景中,需要保证用户设备在移动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传统的双链接的小区切换场景中,当主基站决定将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转移至辅基站时,主基站需要通知核心网设备转移至辅基站的DRB的标识,以便于核心网设备与辅基站建立与该DRB对应的传输通道。
然而,上述场景是双链接场景,而对于独立组网的场景并不能保证在小区切换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独立组网的场景下保证小区切换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描述信息,判断所述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若所述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描述信息包括Qos流与DRB的参考映射关系;所述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包括:
获取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并判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是否一致;
若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一致,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并向所述Qos流分配DRB通道,以及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DRB通道的地址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若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并向所述Qos流分配Qos流通道,以及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Qos流分配Qos流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相应地,还包括:
若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描述信息还包括各Qos流的优先级;在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小区负荷和/或所述各Qos流的优先级,确定对所述各Qos流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或非全部接收状态;
若所述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
若所述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各Qos流的优先级,确定对所述各Qos流的接收状态,包括:
若所述小区负荷大于预设的负荷上限阈值,和/或,存在Qos流的优先级低于预设的下限优先级,则确定所述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
若所述小区负荷小于预设的负荷下限阈值,和/或,所述各Qos流的优先级均高于预设的上限优先级,则确定所述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传输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小区负荷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负荷阈值、所述Qos流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优先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Qos流不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否定响应。
第二方面,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包括:
若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包括:DRB通道的地址信息,则在所述DRB通道上发送所述Qos流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包括:
若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仅包括: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则在所述Qos流通道上发送所述Qos流对应的Qos流数据和/或DRB数据,并丢弃PDCP PDU数据。
第三方面,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传输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描述信息,判断所述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通道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第四方面,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通道确认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
第五方面,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指示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描述信息,判断所述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若所述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指示所述发送器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第六方面,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指示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指示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指示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
第七方面,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在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根据数据传输请求中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和/或小区负荷,判断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并在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时,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从而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在该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上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Qos流传输至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给用户设备,保证了在双链接场景下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向Qos流分配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向Qos流分配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在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覆盖区域向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覆盖区域移动过程中,用户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切换为用户设备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涉及到移动过程中数据传输稳定性的问题,尤其是源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将要传输或传输中,但是未完成传输的数据,需要由目标接入网设备重新向用户设备进行传输。
其中,用户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计算机设备、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车辆、无人机、工业设备等具有射频收/发功能的设备。其中,无论是源接入网设备还是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普通的基站(如eNB)、新无线基站(NR,New Radio)、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等,也并不限定基站的功率和覆盖范围,如宏基站、皮基站、微基站等。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一个用户设备、一个源接入网设备、以及一个目标接入网设备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多个用户设备、多个源接入网设备、以及多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场景,例如存在多个用户设备从多个源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覆盖区域分别向一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覆盖区域移动的情况,也存在多个用户设备从一个源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覆盖区域分别向多个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覆盖区域移动的情况;总之,可以采用多线程同步执行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实现数据传输的过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目标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其中,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为至少一个QoS flow,同一个Qos flow为具有相同服务质量需求的数据;例如,在下行过程中,GW可以将多个有相同QoS需求的IPflow(IP流)映射到同一个QoS flow,接入网设备可以将QoS flow映射到DRB,使无线侧适配QoS需求。Qos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对时延、传输速率、误码率等服务质量的需求。
示例性地,源接入网设备在与用户设备通信过程中,可以获取用户设备探测到的信号质量数据,该信号质量数据包括用户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质量参数,也包括用户设备与附近的接入网设备(如目标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质量参数;以信噪比为例,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用户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的信噪比低于预设信噪比阈值时,选择信噪比最高的其它接入网设备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并通知目标接入网设备,以及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以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将待传输的Qos流传输给用户设备。其中,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独立组网的接入网设备。
其中,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每个Qos流的标识、源接入网设备中Qos流的标识与DRB的映射关系、Qos参数(对应Qos需求)、Qos流的业务类型(如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等。
S202,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描述信息,判断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其中,小区负荷为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负荷,例如带宽负荷,表征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数据传输压力;而描述信息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描述项,分别为待传输的Qos流的数据量、优先级等;因此,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综合考虑小区负荷、Qos流的数据量、优先级等,综合判断是否允许源接入网设备发送Qos流。例如,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预设的不同小区负荷/描述项与传输权值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的小区负荷的传输权值和当前的各描述项的传输权值,并对当前的小区负荷的传输权值和当前的各描述项的传输权值进行求和,得到总传输权值;若总传输权值高于或等于预设传输权值阈值,则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若总传输权值低于预设传输权值阈值,则Qos流不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需要说明的是,小区负荷与其对应的传输权值负相关,优先级与其对应的传输权值正相关,待传输的Qos流的数据量与其对应的传输权值的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S203,若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若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并将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发送给源接入网设备,以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在该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上发送Qos流。
参照图3所示,示出了源接入网设备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之前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可见,源接入网设备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过Qos流通道(Qos flow数据传输通道)传输Qos流数据;也可以在Qos流数据经过SDAP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处理为DRB数据,并经过PDCP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为PDC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后,通过DRB通道(DRB数据传输通道)传输PDCP PDU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在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根据数据传输请求中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和/或小区负荷,判断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并在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时,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从而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在该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上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Qos流传输至目标接入网设备,进而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给用户设备,保证了在双链接场景下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可选地,若Qos流不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否定响应,以指示源接入网设备不再发送上述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Qos流数据。
可选地,预设的传输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小区负荷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负荷阈值、Qos流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优先级。其中,Qos流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优先级,可以是上述待传输的各Qos流中存在Qos流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优先级,也可以是上述待传输的各Qos流的平均优先级高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优先级,或者是其它优先级评估方式,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示例性地,预设的传输优先级可以是对传输时延、传输误码率等并无要求或要求较低的业务所对应的优先级,例如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业务对应的优先级,或者是其它优先级,总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示例性地,预设的传输负荷阈值可以是目标接入网设备所能承受的最高负荷与预设比例的乘积,该预设比例可以是70%、80%、90%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当描述信息包括:Qos流与DRB的参考映射关系时,本实施例涉及如何向Qos流分配数据传输通道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
S401,获取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并判断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是否一致。
其中,该参考映射关系为待传输的不同Qos流与源接入网设备为待传输的不同Qos流所分配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预设映射关系为不同Qos流类型与目标接入网设备为不同Qos流类型所分配的DRB之间的映射关系。如果源接入网设备中的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与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且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DRB通道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PDCP PDU数据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同时,因为该参考映射关系一般已经由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同样根据该参考映射关系与源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而在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用户设备同样可能根据该参考映射关系与源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如果源接入网设备中的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与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且目标接入网设备通过DRB通道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PDCP PDU数据,则很可能导致源接入网设备与用户设备进行该Qos流的数据传输时出现错误。因此,目标接入网设备需要判断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是否一致,从而根据判断结果决策向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是Qos流通道还是DRB通道。
其中,Qos流类型可以为Qos流的业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URLLC、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等。示例性地,参考映射关系为不同Qos流的标识与DRB的映射关系,且Qos流的标识与Qos流的业务类型之间存在预设的对应关系;如果参考映射关系中存在某一Qos流所关联的DRB,与该Qos流的业务类型在预设映射关系中关联的DRB不一致,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相反的,如果参考映射关系中每个Qos流所关联的DRB,与该Qos流的业务类型在预设映射关系中关联的DRB均一致,则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一致。
S402,若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一致,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并向Qos流分配DRB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DRB通道的地址信息。
参照上面的描述,当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一致时,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并向Qos流分配DRB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分配的DRB通道的地址信息。
S403,若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并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参照上面的描述,当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一致时,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并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分配的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中的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以及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Qos流与DRB的参考映射关系,在预设关系与参考映射关系一致时,选择DRB通道为数据传输通道;在预设关系与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时,选择Qos通道为数据传输通道;总之,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灵活可控的传输控制,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另外,当描述信息包括:各Qos流的优先级时,目标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根据小区负荷和/或各Qos流的优先级,确定对各Qos流的接收状态;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或非全部接收状态。也就是说,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小区负荷状态和/或各Qos流的优先级,选择仅接收部分Qos流,而拒绝接收另一部分Qos流;这种情况同样影响目标接入网设备在确定数据传输通道类型时的决策过程。因为当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时,即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全部Qos流时,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而当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时,即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全部Qos流时,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在上述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一致时,选择DRB通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而当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时,即目标接入网设备拒绝接收部分Qos流时,目标接入网设备只可以选择Qos通道作为数据传输通道,因为缺少部分Qos流的数据在转换为PDCP PDU数据时,可能会导致传输出错的问题;总之,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灵活可控的传输控制,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小区负荷和/或各Qos流的优先级,确定对各Qos流的接收状态,具体可以包括:若小区负荷大于预设的负荷上限阈值,和/或,存在Qos流的优先级低于预设的下限优先级,则确定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若小区负荷小于预设的负荷下限阈值,和/或,各Qos流的优先级均高于预设的上限优先级,则确定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其中,上述各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小区负荷较低时和/或所有的Qos流优先级较高时,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全部的Qos流,即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而当小区负荷较高时和/或存在的Qos流优先级较低时,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部分的Qos流,可以拒绝接收优先级较低的Qos流,即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
此外,参照图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在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传输Qos流数据之前,部分Qos流数据已经经过SDAP协议处理为DRB数据,这部分DRB数据可以还原为Qos流数据;但是可能还有部分数据在经过了SDAP协议处理后,还经过了PDCP协议处理为PDCP PDU数据,而这部分PDCP PDU数据难以还原为Qos流数据。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比于上述S401-S403的实施例而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后,预先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随后,可以在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时,仅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而不需要执行分配Qos流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Qos流通道信息的步骤,参照图5所示,具体可以包括:
S501,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S502,获取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并判断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是否一致;
S503,若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一致,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并向Qos流分配DRB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DRB通道的地址信息;
S504,若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
可见,采用优先分配Qos流通道、发送Qos流通道信息的方式,相比于后续在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之后才进行分配Qos流通道、发送Qos流通道信息的方式而言,相当于预先通知源接入网设备,可以避免源接入网设备将Qos流数据转换为DRB数据,甚至不可逆地转换为PDCP PDU数据,从而可以避免源接入网设备对数据进行复杂处理,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当部分Qos数据不可逆地转换为PDCP PDU数据时,这部分Qos数据将无法通过Qos流通道传输至目标接入网设备,因此本实施例提高了通过Qos通道传输的Qos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源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601,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S602,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S603,根据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Qos流的数据。
关于上述源接入网设备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说明可以参照上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侧的数据传输方法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从而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Qos流的描述信息决策出合适的数据传输通道;因此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Qos流的数据;进而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给用户设备,保证了在双链接场景下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适应性地向用户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Qos流的数据;具体地,若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包括:DRB通道的地址信息,则源接入网设备在DRB通道上发送Qos流对应的PDCP PDU数据;若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仅包括: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则源接入网设备在Qos流通道上发送Qos流对应的Qos流数据和/或DRB数据,并丢弃PDCP PDU数据。其中,当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时,源接入网设备在DRB通道上发送Qos流数据经过复杂处理后的PDCP PDU数据;当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时,源接入网设备在Qos流通道上可以直接发送Qos流数,而无需经过复杂处理,而对于部分已经转换为DRB的数据可以进行还原处理后进行传输,对于部分已经转换为PDCP PDU的数据可以直接丢弃。总之,源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数据传输通道类型与发送的Qos流的数据类型相匹配,避免对数据进行复杂处理,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时延。
下面从另一个角度以三种场景描述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
场景一:若源接入网设备的QoS flow业务优先级最高,如URLLC的QoS业务;目标接入网设备允许源接入网设备的QoS flow数据传输,并为源接入网设备建立QoS流通道,并标记对应通道地址信息;然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QoS flow数据传输的通道地址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QoS flow与DRB的映射关系不一致,或者未能全部接收请求DRB相关的QoS flow,则不允许通过DRB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也不发送DRB通道信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反馈的数据传输状态仅有QoS flow流通道地址信息,则源接入网设备在QoS流通道上仅能发送QoS flow数据、DRB数据,丢弃PDCP PDU数据。
场景二:若源接入网设备的QoS flow业务优先级最高,如URLLC的QoS业务;目标接入网设备允许源接入网设备的QoS flow数据传输,并为源接入网设备建立QoS流通道,并标记对应通道地址信息;然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QoS flow数据传输的通道地址信息;目标接入网设备与源接入网设备QoS flow与DRB的映射关系一致且全部接收请求DRB相关的QoSflow,则允许通过DRB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为源接入网设备建立DRB通道,并标记对应通道地址信息,然后,向源接入网设备返回DRB通道的地址信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反馈的数据传输状态有QoS流通道地址信息和DRB通道地址信息,则源接入网设备在DRB通道上发送PDCP PDU数据。
场景三:若源接入网设备的QoS flow业务优先级不高,如non-GBR(GuaranteedBit Rate,保证比特速率)QoS业务,且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小区负荷较高;则不允许源接入网设备的QoS flow数据传输,则不建立QoS flow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否定的数据传输传输状态;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反馈的无任何通道信息的数据传输状态,则源接入网设备将丢弃所请求传输的数据。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请求接收模块71、传输判断模块72和通道配置模块73,其中:
请求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传输判断模块72,用于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描述信息,判断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通道配置模块73,用于若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可选地,描述信息包括Qos流与DRB的参考映射关系;通道配置模块73可以包括:映射关系判断单元,用于获取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并判断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是否一致;第一通道配置单元,用于若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一致,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并向Qos流分配DRB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DRB通道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道配置模块73还可以包括:第二通道配置单元,用于若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并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以及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可选地,通道配置模块73还可以包括:第三通道配置单元,用于向Qos流分配Qos流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相应地,还包括:通道确认单元,用于若预设映射关系和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
可选地,描述信息还包括各Qos流的优先级;通道配置模块73还可以包括:接收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小区负荷和/或各Qos流的优先级,确定对各Qos流的接收状态;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或非全部接收状态;第四通道配置单元,用于若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第五通道配置单元,用于若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则确定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
可选地,接收状态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小区负荷大于预设的负荷上限阈值,和/或,存在Qos流的优先级低于预设的下限优先级,则确定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若小区负荷小于预设的负荷下限阈值,和/或,各Qos流的优先级均高于预设的上限优先级,则确定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
可选地,预设的传输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小区负荷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负荷阈值、Qos流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优先级。
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拒绝传输模块,用于若Qos流不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否定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请求发送模块81、通道确认模块82和数据传输模块83,其中:
请求发送模块81,用于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通道确认模块82,用于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数据传输模块83,用于根据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Qos流的数据。
可选地,数据传输模块83包括:第一数据传输单元,用于若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包括:DRB通道的地址信息,则在DRB通道上发送Qos流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
可选地,数据传输模块83包括:第二数据传输单元,用于若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仅包括: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则在Qos流通道上发送Qos流对应的Qos流数据和/或DRB数据,并丢弃PDCP PDU数据。
关于数据传输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传输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对应于上述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指示接收器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描述信息,判断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若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指示发送器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对应于上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指示发送器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指示接收器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根据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指示发送器向用户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Qos流的数据。
上述的两种接入网设备的内部结构图均可以如图9所示,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接收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接入网设备的限定,具体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第一方面的步骤:
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描述信息,判断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若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和/或,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第二方面的步骤:
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接收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根据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与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Qos流的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描述信息,判断所述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若所述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描述信息包括Qos流与DRB的参考映射关系;所述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包括:
获取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并判断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是否一致;
若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一致,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并向所述Qos流分配DRB通道,以及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DRB通道的地址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并向所述Qos流分配Qos流通道,以及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Qos流类型与DRB的预设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Qos流分配Qos流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
相应地,还包括:
若所述预设映射关系和所述参考映射关系不一致,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描述信息还包括各Qos流的优先级;在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小区负荷和/或所述各Qos流的优先级,确定对所述各Qos流的接收状态;所述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或非全部接收状态;
若所述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DRB通道;
若所述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则确定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各Qos流的优先级,确定对所述各Qos流的接收状态,包括:
若所述小区负荷大于预设的负荷上限阈值,和/或,存在Qos流的优先级低于预设的下限优先级,则确定所述接收状态为非全部接收状态;
若所述小区负荷小于预设的负荷下限阈值,和/或,所述各Qos流的优先级均高于预设的上限优先级,则确定所述接收状态为全部接收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传输条件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小区负荷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负荷阈值、所述Qos流的优先级高于或等于预设的传输优先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Qos流不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否定响应。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包括:
若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包括:DRB通道的地址信息,则在所述DRB通道上发送所述Qos流对应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包括:
若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仅包括:Qos流通道的地址信息,则在所述Qos流通道上发送所述Qos流对应的Qos流数据和/或DRB数据,并丢弃PDCP PDU数据。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传输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描述信息,判断所述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通道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通道确认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
14.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指示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根据小区负荷和/或所述描述信息,判断所述Qos流是否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
若所述Qos流满足预设的传输条件,则确定向所述Qos流分配的数据传输通道,并指示所述发送器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15.一种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和接收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指示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包括待传输至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流的描述信息;
指示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为Qos流通道或数据无线承载DRB通道;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的地址信息,指示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与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相应的所述Qos流的数据。
1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用于用户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目标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904394.6A 2019-09-24 2019-09-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778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4394.6A CN110677889B (zh) 2019-09-24 2019-09-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4394.6A CN110677889B (zh) 2019-09-24 2019-09-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7889A true CN110677889A (zh) 2020-01-10
CN110677889B CN110677889B (zh) 2021-11-23

Family

ID=69078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4394.6A Active CN110677889B (zh) 2019-09-24 2019-09-24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78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674A (zh) * 2020-06-29 2022-01-1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媒体设备、接收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124A (zh) * 2012-07-24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业务建立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470384A (zh) * 2015-08-18 2017-03-0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的承载配置方法
US20180027474A1 (en) * 2010-04-02 2018-01-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device
CN108605254A (zh) * 2017-01-05 2018-09-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用于qos流到drb映射的规则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291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QoS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9286574A (zh) * 2017-07-19 2019-01-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9392004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09952773A (zh) * 2017-05-05 2019-06-2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sdap报头处理as/nas反射qos并确保在5g通信系统中重映射期间顺序传送分组
CN110050481A (zh) * 2016-12-12 2019-07-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的设备和方法
CN110214457A (zh) * 2016-12-29 2019-09-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建立drb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27474A1 (en) * 2010-04-02 2018-01-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device
CN103582124A (zh) * 2012-07-24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业务建立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470384A (zh) * 2015-08-18 2017-03-0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中的承载配置方法
CN110050481A (zh) * 2016-12-12 2019-07-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的设备和方法
CN110214457A (zh) * 2016-12-29 2019-09-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建立drb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05254A (zh) * 2017-01-05 2018-09-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用于qos流到drb映射的规则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2910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QoS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9952773A (zh) * 2017-05-05 2019-06-2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sdap报头处理as/nas反射qos并确保在5g通信系统中重映射期间顺序传送分组
CN109286574A (zh) * 2017-07-19 2019-01-2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09392004A (zh) * 2017-08-11 2019-0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终端设备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9674A (zh) * 2020-06-29 2022-01-18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媒体设备、接收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7889B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932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a CU-DU architecture
US10972945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between secondary base stations,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CN109246793B (zh) 多链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63784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in configuring novel quality of service architecture in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TWI583231B (zh) 用於無線通訊系統之基地台、裝置對裝置使用者裝置、傳輸方法、回報方法及資源調整方法
US20220225129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outing and bearer mapping configuration
KR102645345B1 (ko) 네트워크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1917453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QoS control method
US11265762B2 (en) Management of bitrate for UE bearers
EP3588851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 access network node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20230098258A1 (en) Relay bearer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20200049904A (ko) 네트워크 액세스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90297527A1 (en)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20200412484A1 (en) NR User Plane Signaling Controlled Triggering of PDCP Duplication
US202303888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erouting
CN11067788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接入网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28140A (zh)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7667558B (zh) 在无线电信网络中增强的过载保护
JP7478749B2 (ja) 無線ベアラ確立方法及び装置
CN108924958B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US20240137801A1 (en) Adaptive forwarding handling of data packets
EP4298773A1 (en) Adaptive forwarding handling of data packets
CN117640394A (zh) 一种带宽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7425205A (zh) 一种通信节点功能分配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24573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