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1799A -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1799A
CN110671799A CN201910968284.6A CN201910968284A CN110671799A CN 110671799 A CN110671799 A CN 110671799A CN 201910968284 A CN201910968284 A CN 201910968284A CN 110671799 A CN110671799 A CN 110671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outdoors
electronic expansion
expansion valv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82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1799B (zh
Inventor
颜鹏
孙杨
赵耀强
李丛来
韩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682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17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1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1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1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1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10Pressure
    • F24F2140/12Heat-exchange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50L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室外机具有通过连接管路相连通的电子膨胀阀及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设置有毛细管;在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时,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有毛细管的一流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或T室外>(T1+ΔT)时,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未设置毛细管的另一流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在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三流路流入电子膨胀阀。本发明通过毛细管辅助调节制热时经过电子膨胀阀的流量。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中央空调系统中,如图1所述,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100和多个室内机200(图1中仅示出一个室内机),室内机200和室外机100通过冷媒连接管路相连接。室内机200设有室内换热器210、室内风扇220及电子膨胀阀230,室外机100包括通过冷媒连接管路相连通的室外换热器110、室外风扇120、变频压缩机130、四通阀140、电子膨胀阀150、油分离器160 以及毛细管170。
在空调制冷时,四通阀140关闭(即其D端与C端连接、E端与S端连接),压缩机1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油分离器160和四通阀140,在室外换热器110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入电子膨胀阀150,从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室内机200,流入室内机200的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230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10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室内机200流出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经四通阀140,流入压缩机130的吸气端,其中从压缩机130排出的油通过毛细管170回到压缩机130。
在空调器制热时,四通阀140打开(即其D端与E端连接、C端与S端连接),从压缩机1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油分离器160和四通阀140 流入室内机200,流入室内机200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10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电子膨胀阀230流出;从电子膨胀阀230流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150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室外换热器110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四通阀140,流入压缩机130的吸气端。
对于变频多联机空调器来说,一般采用PI法控制电子膨胀阀的流量,机组制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采用过冷度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通常情况下电子膨胀阀全开;机组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采用过热度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如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RE-GDA0002298878690000021
其中ΔP(n)为第n个控制周期开度控制变化量, en为第n个周期的温度偏差量,en-1为第n-1个周期的温度偏差量,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
然而,对于变频多联机制热来说,机组启动时室外温度过低,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较小,在开度较小时,经过电子膨胀阀的流量较少(极限开度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没有流量的现象),这样可能会引起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为保证压缩机可靠性,控制器会强制修正控制常数Kp和Ki,增大膨胀阀的控制变化量,随着阀的开度不断增大,经过膨胀阀的流量也不断增多,由于室外温度过低,随着流量的增多可能会出现蒸发不充分的情况,这样,就会引起压缩机可靠性的问题,另外,当蒸发不充分时,压缩机排气温度下降,控制器会强制修正控制器常数Kp和Ki,减小膨胀阀的控制变化量,在膨胀阀的控制变化量不断增大减小的情况下,经过膨胀阀的流量也会波动,导致压缩机性能波动及空调系统控制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用于通过毛细管辅助调节低温制热时经过电子膨胀阀的流量波动引起的压缩机可靠性差、空调系统控制不稳定的问题,通过毛细管在低温制热时辅助调节制冷剂流量,提高空调器系统控制可靠性及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通过连接管路相连通的电子膨胀阀及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所述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中设置有毛细管;在室外环境温度T室外≤第一设定温度T1、压缩机运行频率f压机≥第一设定频率f且压缩机排气压力P排气≤第一预设压力P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所述毛细管的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者T室外≤T1且P排气>(P+ΔP),或 T室外>(T1+ΔT)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未设置毛细管的另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电子膨胀阀;其中Δf>0,ΔP>0,ΔT>0。
如上所述的空调系统,设置所述毛细管的一流路中还设置有与所述毛细管串联的第二电磁阀和/或第一单向阀;未设置所述毛细管的另一流路中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流路中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和/或第二单向阀。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空调系统处于低温制热时,电子膨胀阀受室外低温影响,开度小且流量小,控制系统会将其开度增大,从而流过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增多,此时通过毛细管辅助调节从电子膨胀阀至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从而调节至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使得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稳定,实现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稳定性,能够使压缩机运行稳定,进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其采用如上所述的空调系统实现,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空调系统上电启动;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环境温度T室外、压缩机运行频率f压机以及压缩机排气压力P排气,在T室外≤第一设定温度T1、f压机≥第一设定频率f且P排气≤第一预设压力P时,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有所述毛细管的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或者T室外>(T1+ΔT)时,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未设置毛细管的另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其中Δf>0,ΔP>0,ΔT>0;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电子膨胀阀。
如上所述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流路中还设置有与所述毛细管串联的第二电磁阀;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果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导通,如果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 且P排气>(P+Δ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
如上所述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流路中还设置有与所述毛细管串联的第一单向阀;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果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如果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
如上所述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在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而断开所述第一电磁阀时,采用PI法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时的比例系数大于第一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大于第一积分系数,其中第一比例系数和第二积分系数分别为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 下使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时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
本实施例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在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时表示空调系统处于较低温制热模式时,电子膨胀阀受室外低温影响,开度小且流量小,控制系统会将其开度增大,从而流过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增多,此时通过毛细管辅助调节从电子膨胀阀至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从而调节至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使得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流量稳定,实现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稳定性,能够使压缩机运行稳定,进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避免在电子膨胀阀在低温制热下的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时控制系统对其控制不稳定,影响压缩机性能的问题,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和一个室内机,室外机具有通过连接管路相连通的压缩机、四通阀、电子膨胀阀及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中设置有毛细管;在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时,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有毛细管的一流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在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时,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者T室外≤T1且P排气>(P+ΔP),或者T室外>(T1+ΔT)时,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未设置毛细管的另一流路流入室外换热器,在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电子膨胀阀。在本方案中,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时表示空调系统处于第一低温制热模式,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者T 室外≤T1且P排气>(P+ΔP)时表示空调系统处于第二低温制热模式,在T室外>(T1+ΔT)表示空调系统处于常温制热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在T室外≤T1、 f压机≥f且P排气≤P时,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可以通过毛细管,辅助电子膨胀阀对制冷剂流量进行调整,使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稳定,进而实现压缩机性能以及整个空调系统性能稳定。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其示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在第一实施例中,仅示出一个室内机200,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室外换热器110和电子膨胀阀15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由多个单向阀和毛细管186形成的桥式回路,制冷剂流量通过电子膨胀阀150和毛细管186进行冷量控制,单向阀183、电磁阀184以及之间的管路形成第一流路,单向阀183、毛细管186、单向阀185及其之间的管路形成第二流路,单向阀181、单向阀182及其之间的管路形成第三流路,具体地,参考图2,描述其工作过程。在空调制冷时,四通阀140关闭,压缩机1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油分离器160 和四通阀140,在室外换热器110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单向阀181和单向阀182流入电子膨胀阀150,从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流入室内机200,流入室内机200的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230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10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从室内机200流出的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经四通阀140,流入压缩机130的吸气端。
在空调器制热模式下时,由于电子膨胀阀150的控制受室外低温影响较大,因此,在制热时,根据室外环境温度高低分为常温制热和低温制热,例如,室外环境温度T室外≤第一设定温度T1(例如-5℃)、压缩机运行频率f 压机≥第一设定频率f(例如80~100Hz)且压缩机排气压力P排气≤第一预设压力P(例如针对R410A系统,P为2.4MPa)时,认为空调系统是工作在第一低温制热模式下,例如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例如Δf取30Hz),或者T室外≤T1且P排气>(P+ΔP)(例如针对R410A系统,ΔP为0.2MPa) 下,认为空调系统是工作在第二低温制热模式下,例如,在T室外>(T1+ΔT) (例如ΔT取1℃)时,认为空调系统是工作在低温制热模式下。
在常温制热模式或第二低温制热模式下时,四通阀140打开(即其D端与E端连接、C端与S端连接),且控制电磁阀186导通,从压缩机13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四通阀140流入室内机200,流入室内机200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210冷凝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从电子膨胀阀230流出;从电子膨胀阀230流出的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 150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通过单向阀183和电磁阀184流入室外换热器110而被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四通阀140,流入压缩机130的吸气端,注意,此时在常温制热模式下,电磁阀184打开,几乎没有制冷剂通过单向阀183、毛细管186和单向阀185流入室外换热器110,原因在于串联毛细管186的回流压力降更大。在第一低温制热时,四通阀140打开,且控制电磁阀184断开,此时从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通过单向阀183、毛细管186和单向阀185 流入室外换热器110而被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四通阀140,流入压缩机130的吸气端。
如果空调系统在第一低温制热模式下时,此时电子膨胀阀150开度小,流量小,空调系统通过PI法会强制修正控制常数Kp和Ki,增大膨胀阀的开度,随着阀的开度不断增大,经过膨胀阀的流量也不断增多,通过毛细管186 辅助调节流入室外换热器110的制冷剂流量,保证蒸发充分,压缩机运行可靠且稳定,且压缩机排气温度稳定,提高压缩机性能,此时空调系统的控制器就不会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常数再进行修正,保证电子膨胀阀150稳定工作。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流路中设置有电磁阀A和/或单向阀185,在第三流路中也设置有电磁阀B和/或单向阀181/182,只要保证在常温制热模式时第一流路通畅,且在第一低温制热模式或常温制热模式下时第二流路通畅,在制冷模式时第三流路通畅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其示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流路上设置电磁阀182',第二流路上设置毛细管184'和单向阀 183',第三流路上设置有单向阀181',具体地,参考图3,描述其工作过程。在空调制冷模式下时,室外换热器110冷凝成阀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单向阀181'流入电子膨胀阀150;在常温制热模式或第二低温制热模式下时,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150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通过电磁阀182'流入室外换热器110;在低温制热时,从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通过毛细管184'和单向阀183'流入室外换热器110。图3中示出的空调系统的结构与图2中示出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类似,都是在低温制热时,能够通过毛细管184'辅助调节电子膨胀阀150的流量,实现压缩机运行可靠且稳定,且压缩机排气温度稳定,提高压缩机性能。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在第三流路和第二流路中利用电磁阀代替单向阀,或者同时设置电磁阀和单向阀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制。
上述结构的系统的具体控制过程可以参考图4所示的流程图及下面对这个流程图的描述。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该实施例的流程基于图2和图3所示的空调系统,对空调系统处于不同模式下进行制冷剂流量控制。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以图3的空调系统的结构为例进行该流程图的描述。
S401:对空调系统上电并启动。
S402:判断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本文只关心空调系统的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中制热模式包括常温制热模式、第一低温制热模式和第二低温制热模式。
S403:判断工作模式是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如果检测到空调系统当前工作在制热模式下,执行步骤S404,否则执行步骤S405。
S404: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室外、压缩机运行频率f压机以及压缩机排气压力P排气,并执行步骤S406.
S405:判断工作模式是否为制冷模式,如果空调系统当前为制冷模式,执行步骤S407,否则返回步骤S402。
S406:根据检测到的T室外、f压机以及P排气,在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时,表示空调系统处于第一低温制热模式,执行步骤S409,否则进行到步骤S408。
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可以采用现有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设定T1为 -5℃;压缩机运行频率f压机涉及到压缩机的排量以及室外机的容量,一般情况下f为80~100Hz;针对R410A系统,第一预设压力P为2.4MPa。
S407:在空调系统工作在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11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第三流路流入电子膨胀阀150。
在图3中,第三流路中设置有单向阀181',以图3中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11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单向阀181' 进入电子膨胀阀150。
S408:在本步骤中,判断是否满足如下任一条件:(a)T室外≤T1且f压机<(f-Δf),(b)T室外≤T1且P排气>(P+ΔP),(c)T室外>(T1+ΔT),如果满足如上任一条件,则执行步骤S410,否则返回步骤S404。
其中在本步骤中,可以设定ΔT=1℃、Δf=30Hz,且例如针对R410A系统,ΔP=0.2MPa。
S409:控制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毛细管的一流路流入室外换热器110。
在图3中,第一流路中设置电磁阀182',第二流路中设置毛细管184'和单向阀183',在满足步骤S406中的条件时,控制电磁阀182'断开,从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毛细管184'和单向阀183'流入室外换热器 110,此时由于空调系统处于第一低温制热模式,此时电子膨胀阀150开度小,流量小,空调系统通过PI法会强制修正控制常数Kp和Ki,增大电子膨胀阀 150的开度,随着阀开度不断增大,经过电子膨胀阀150的流量也不断增多,通过毛细管184'辅助调节流入室外换热器110的制冷剂流量,保证蒸发充分,压缩机运行可靠且稳定,且压缩机排气温度稳定,提高压缩机性能,此时空调系统的控制器就不会对电子膨胀阀150的控制常数再进行修正,保证电子膨胀阀150稳定工作。
S410:控制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未设置毛细管的另一流路流入室外换热器110。
在图3中,第一流路中设置电磁阀182',第二流路中设置毛细管184'和单向阀183',在满足步骤S408中的条件时,控制电磁阀182'导通,从电子膨胀阀150流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电磁阀182'流入室外换热器110。当然,也可以在第二流路上设置有电磁阀C,在步骤S410中,控制电磁阀182'导通的同时断开电磁阀C,避免制冷剂通过毛细管184'和单向阀183'流入室外换热器110。
以图3为例进行说明,在常温制热模式下,采用PI法控制电子膨胀阀150 的比例系数m1和积分系数n1;在第二低温制热模式下,不利用毛细管184' 对通过电子膨胀阀150的流量进行调节时,即将电磁阀182'导通,此时采用 PI法控制电子膨胀阀150的比例系数为m2和积分系数n2,这样,m2<m1,n2 <n1;而在第一低温制热模式下,利用毛细管184'对通过电子膨胀阀150的流量进行调节时,即断开电磁阀182',此时采用PI法控制电子膨胀阀150 的比例系数为m3和积分系数n3,这是因为,毛细管184'配合电子膨胀阀150 调节流量,如果还保持原来的m2和n2,容易导致制冷剂流量不足,因此,需要控制m2<m3,且m3≤m1,n2<n3,且n3≤n1。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在空调系统处于第一低温制热时,电子膨胀阀150受室外低温影响,开度小且流量小,控制系统会将其开度增大,从而流过电子膨胀阀150的制冷剂流量增多,此时通过毛细管辅助调节从电子膨胀阀150至室外换热器110的制冷剂流量,从而调节至压缩机130的制冷剂流量,使制冷剂流量稳定,保证压缩机130排气温度稳定,此时控制系统不需再调节电子膨胀阀150的控制变化量,实现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稳定性,能也能够保证压缩机运行稳定,进而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具有通过连接管路相连通的电子膨胀阀和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换热器和电子膨胀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所述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设置有毛细管;
在室外环境温度T室外≤第一设定温度T1、压缩机运行频率f压机≥第一设定频率f且压缩机排气压力P排气≤第一预设压力P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有所述毛细管的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或T室外>(T1+ΔT)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未设置毛细管的另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在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电子膨胀阀,其中Δf>0,ΔP>0,ΔT>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毛细管的一流路中还设置有与所述毛细管串联的第二电磁阀和/或第一单向阀;未设置所述毛细管的另一流路中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流路中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和/或第二单向阀。
3.一种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其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空调系统上电启动;
判断所述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外环境温度T室外、压缩机运行频率f压机以及压缩机排气压力P排气,在T室外≤第一设定温度T1、f压机≥第一设定频率f且P排气≤第一预设压力P时,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设置有所述毛细管的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者T室外≤T1且P排气>(P+ΔP),或者T室外>(T1+ΔT)时,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未设置毛细管的另一流路流入所述室外换热器,其中Δf>0,ΔP>0,ΔT>0;
在所述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三流路流入所述电子膨胀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流路中还设置有与所述毛细管串联的第二电磁阀;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果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且所述第二电磁阀导通,如果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中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流路中还设置有与所述毛细管串联的第一单向阀;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如果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如果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T室外≤T1、f压机≥f且P排气≤P而断开所述第一电磁阀时,采用PI法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时的比例系数大于第一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大于第一积分系数,其中第一比例系数和第二积分系数分别为在T室外≤T1且f压机<(f-Δf),或T室外≤T1且P排气>(P+ΔP)下使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时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
CN201910968284.6A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671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8284.6A CN110671799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8284.6A CN110671799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1799A true CN110671799A (zh) 2020-01-10
CN110671799B CN110671799B (zh) 2021-02-19

Family

ID=69081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8284.6A Active CN110671799B (zh) 2019-10-12 2019-10-12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17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3497A (zh) * 2020-12-04 2022-06-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旁通回路冷媒流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739047A (zh) * 2022-04-26 2022-07-12 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机及其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2465B2 (ja) * 1993-12-17 2001-08-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
CN1392379A (zh) * 2002-06-29 2003-01-22 海尔集团公司 定频多联空调系统的冷媒控制器
CN101986051A (zh) * 2010-11-17 2011-03-16 海尔集团公司 变频空调器、控制变频空调器中冷媒流量的方法
CN202229328U (zh) * 2011-07-23 2012-05-23 济源市贝迪地能中央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热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3574842A (zh) * 2013-10-26 2014-02-12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865074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6123234A (zh) * 2016-07-04 2016-1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调节空调室外机电子膨胀阀的方法
CN106440251A (zh) * 2016-11-04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大冷量变频空调系统、空调及其节流装置的控制方法
KR20180093162A (ko) * 2017-02-09 2018-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2465B2 (ja) * 1993-12-17 2001-08-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
CN1392379A (zh) * 2002-06-29 2003-01-22 海尔集团公司 定频多联空调系统的冷媒控制器
CN101986051A (zh) * 2010-11-17 2011-03-16 海尔集团公司 变频空调器、控制变频空调器中冷媒流量的方法
CN202229328U (zh) * 2011-07-23 2012-05-23 济源市贝迪地能中央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温热源热泵型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3574842A (zh) * 2013-10-26 2014-02-12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865074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6123234A (zh) * 2016-07-04 2016-1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调节空调室外机电子膨胀阀的方法
CN106440251A (zh) * 2016-11-04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大冷量变频空调系统、空调及其节流装置的控制方法
KR20180093162A (ko) * 2017-02-09 2018-08-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93497A (zh) * 2020-12-04 2022-06-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旁通回路冷媒流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593497B (zh) * 2020-12-04 2023-12-1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旁通回路冷媒流量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739047A (zh) * 2022-04-26 2022-07-12 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机及其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
CN114739047B (zh) * 2022-04-26 2024-04-02 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泵热水机及其压缩机排气温度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1799B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75188B1 (en) Air conditioner
EP3279580B1 (en) Air-conditioning device
JP5414482B2 (ja) 空気調和機
US8572995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US8966919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heat-source-side expansion valve control
EP3163217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20150292777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147587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JP5835958B2 (ja) マルチ形空気調和装置
US10508845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US11193704B2 (en) Heat pump reversing valve control based on the valve reversing pressure and the system pressure
CN114017898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
EP2482013A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10671799B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制冷剂流量控制方法
JP200633693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224839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8205463B2 (en)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50211776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7451615B2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15342507B (zh) 一种空调辅路阀的控制方法、空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04340046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US20220146165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76623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WO201709417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7940796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的启动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