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9650B -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9650B
CN110669650B CN201910893213.4A CN201910893213A CN110669650B CN 110669650 B CN110669650 B CN 110669650B CN 201910893213 A CN201910893213 A CN 201910893213A CN 110669650 B CN110669650 B CN 1106696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fermentation container
fermentation
hydrogen
bio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3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9650A (zh
Inventor
刘星
倪小军
徐瑶
刘建
翁伟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x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x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x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xin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932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9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9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9650A/zh
Priority to JP2020154592A priority patent/JP2021049517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96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96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1/00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 C12M21/04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uses for producing gas, e.g. biog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02F11/04Anaerobic treatment; Production of methane by such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7/00Means for mixing,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fluids in the vessel
    • C12M27/02Stirrer or mobile mixing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3/00Combinations of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with other apparatus
    • C12M43/08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combined with devices or plants for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7/00Means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produced biomass or of the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e.g. storage of biomass
    • C12M47/18Gas cleaning, e.g. scrubbers; Separation of different ga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属于生物质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发酵容器,用于生物质发酵处理,温差发电组件,固定于发酵容器顶部,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设于发酵容器内,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外,发酵容器内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过甲醇制备步骤和氢气制备步骤获得氢气,氢气输送至氢气发电机进行发电,氢气发电机的排气端口与发酵容器上部连接,将氢气发电余热输入发酵容器内提高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受热温度。本发明通过生物质发酵处理,对发酵沼气处理获得氢气,采用氢气发电,同时对氢气发电余热以及生物质发酵温度利用,进行温差发电,有效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Description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但是对于沼气发电来说主要是通过燃烧沼气进行热能发电,但是这样的转化方式的能量利用率不高,还可能存在能量浪费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通过生物质发酵处理,对发酵沼气处理获得氢气,采用氢气发电,同时对氢气发电余热以及生物质发酵温度利用,进行温差发电,有效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包括:
发酵容器,用于生物质发酵处理,
温差发电组件,固定于发酵容器顶部,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设于发酵容器内,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外,
其中,发酵容器内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过甲醇制备步骤和氢气制备步骤获得氢气,氢气输送至氢气发电机进行发电,氢气发电机的排气端口与发酵容器上部连接,将氢气发电余热输入发酵容器内提高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受热温度。
本发明在传统的生物质发酵获得沼气进行发电的基础上,对沼气进行甲醇制备以及氢气制备,最终对沼气净化获得清洁能源氢气,相比较于沼气燃烧发电来说,沼气发电的过程中沼气的能源利用率较低且沼气燃烧排放气体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污染,而将沼气通过逐级制备成氢气燃烧排放的气体对大气基本无污染且氢气发电能力转化率高,在生物质发酵过程中利用生物质发酵过程中产热的特点结合温差发电组件来进行温差发电,实现生物质能量的有效利用,二次发电,本发明通过对氢气发电机的部分排气端口进行连接,用于收集氢气发电排出气体余热将其与生物质发酵过程中发酵热量结合作用于温差发电组件的受热端,提高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温度,氢气发电余热送入发酵容器内有利于一定温度渗入生物质纤维组织内,经适宜的时间处理后,使纤维结构和结晶度得到破坏,从而进一步促进生物质降解和转化,也有效提高生物质的各项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有效降低生物质的使用量,降低发电成本。
可选的,温差发电组件受冷端上方设有第一箱体,第一箱体与温差发电组件对应面的箱面开口设置,第一箱体开口设置的对向面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导风设备。在温差发电方面,通过将温差发电组件的受热端至于发酵容器内部,将温差发电组件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外端,利用外部空气与发酵容器内形成的温差来形成温差发电,为进一步扩大温差值,通过设置导风设备对外部风进行收集至第一箱体内并使收集风集中吹至温差发电组件受冷端,达到快速降低受冷端温度的目的。
可选的,导风设备包括圆筒状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底端开口设置,第二箱体中心通过固定支杆连接同轴旋转柱体,连接处设有轴承,旋转柱体四周环绕连接转叶,第二箱体箱壁环绕开设矩形进入开口,第二箱体底端通过导风锥筒与第一箱体连接。本发明的转叶为板状,其与旋转柱体轴线倾斜设置,选择第二箱体为圆筒状,有利于对吹至第二箱体上的风环绕第二箱体流动,风在环绕第二箱体流动过程中通过进入开口进入第二箱体内部,实现对流动风的收集工作,并通过在第二箱体内设置转叶以便于收集的风沿转叶流动形成螺旋流动快速进入第一箱体内部并集中作用于温差发电组件受冷端,提高温差发电组件受冷端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以降低受冷端温度,扩大受冷端与受热端之间的温度差值,提高温差发电效率。
可选的,温差发电组件包括:
温差发电片,
受冷端,设于温差发电片上部,温差发电片上表面连接集冷板,集冷板设于发酵容器外,
受热端,设于温差发电片底部,温差发电片下表面连接集热板,集热板设于发酵容器内。温差发电片一侧通过电线与蓄电组件连接。本发明利用发酵容器内的发酵产热结合氢气发电余热作用热源促使温差发电片底部集热板温度得以提高,并将温差发电片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外侧,利用塞贝克效应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对生物质发酵过程中的热能以及氢气发电余热进行利用,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可选的,集冷板表面均布第一通风口,第一通风口内壁固接有弹簧件,弹簧件端部设于第一通风口外并连接竖直设置金属圆筒状的集风圆筒,集冷板表面的第一通风口附近还设有椭圆通风口,
集热板为锥台状,锥台最小直径端与温差发电片连接,集热板各板体厚度一致,集热板底面连若干插入生物质内的圆柱状导热杆。本发明的集热板结构形状采用锥台状对其下部的热量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引导热量或带热量的空气沿锥状结构将热量传导至锥台最小直径端作用于温差发电片底面的受热端,同时通过在温差发电片上表面进行设置集冷板的方式来安装集风圆筒,在第一箱体所引导输送的风流经集风圆筒的过程中,利用其为金属材质制备的特点来对风中的热能吸热,降低其传递温差发电片受冷端的几率,同时在集风圆筒的底部设置弹簧件来将集风圆筒与集冷板分隔,防止热量传导,同时弹簧件的设置对从圆筒状的集风圆筒内流动直线型的风流可对其风流流线改变形成螺旋风流来实现风流以螺旋方式与集冷板进行接触延长风与集冷板表面接触时间,同时风以外旋方式向外流动,相比较于直接风流冲击及冷板的方式来说,可降低直接冲击集冷板对其的冲击损伤且不会造成散风口出堵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变风流的流线不仅增加风与集冷板的接触时间同时加快风向外流动速度以提高整体风流流速实现集冷板表面的有效降温,扩大受冷端与受热端之间的温差范围。
可选的,发酵容器底部中心处设有锥齿轮组,锥齿轮组上方连接搅拌组件,发酵容器外侧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传动杆穿入发酵容器内与锥齿轮组连接并驱动锥齿轮组。通过在发酵容器底部设置锥齿轮组的方式,驱动设置在发酵容器内的搅拌组件对发酵容器内发酵物进行搅拌操作,以便于促进发酵以及使热量散发有集热板及导热杆进行收集操作。通过外设第一电机配合传动杆来提供动力使锥齿轮组进行机械传动。
可选的,搅拌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设置于发酵容器底部中心处的锥齿轮连接,传动杆驱动与发酵容器底部中心处锥齿轮配合的锥齿轮旋转带动第一转轴旋转,
水平直板,水平设置在发酵容器内,水平直板上开设有滑槽,第一转轴端部穿过滑槽且连接有直径大于滑槽槽宽的第一连接柱体,
其中,第一连接柱体侧面连接有两对应设置的第一杆体,第一杆体与滑槽垂直设置,第一杆体端部铰接有第二杆体,第二杆体另一端部与设于滑槽内的滑块连接,滑块上部连接有与水平直板垂直的搅拌板。水平直板两端部与发酵容器内壁进行固接,选择以发酵容器底部中心处位置来设置可机械传动的锥齿轮组,将搅拌组件的搅拌位置设于搅拌容器中心处,以便于有效的对发酵生物质进行搅拌操作,在进行搅拌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输出,带动传动杆旋转来驱使锥齿轮组进行机械传动,使第一转轴形成旋转,再第一转轴形成旋转时带动其第一柱体以及与第一柱体固接的第一杆体形成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杆体旋转时改变与其交接的第二杆体的位置状态来推动滑块在滑槽内的移动,改变搅拌板的位置状态,即使搅拌板沿滑槽向外移动扩大两搅拌板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对发酵容器内发酵的生物质进行推动,在完成该推动动作后第一电机翻转,驱使第一转轴反转,带动第一连接柱和第一杆体反转,第一杆体反转过程中改变第二杆体位置关系,来缩小两搅拌板之间的间距,对发酵生物质进行二次推动,如此反复操作对发酵生物质进行搅拌,促进发酵以及使热量散发有集热板及导热杆进行收集操作。
可选的,搅拌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为双头半圆通槽,通过设置第一通槽的方式来提高对生物质的搅拌效果,便于部分生物质通过第一通槽来提高搅拌量。
可选的,发酵容器底部一侧面连接由于排渣的排渣管,用于排放生物质发酵废渣,当发酵容器内部气压过高时,排渣管还可用于泄压操作。
可选的,温差发电组件和氢气发电机分别连接有蓄电组件,蓄电组件包括整流稳压器和蓄电池,利用蓄电组件对氢气发电及温差发电所得电能进行整流后采用蓄电池存储电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传统的生物质发酵获得沼气进行发电的基础上,对沼气进行甲醇制备以及氢气制备,最终对沼气净化获得清洁能源氢气,相比较于沼气燃烧发电来说,沼气发电的过程中沼气的能源利用率较低且沼气燃烧排放气体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污染,而将沼气通过逐级制备成氢气燃烧排放的气体对大气基本无污染且氢气发电能力转化率高,在生物质发酵过程中利用生物质发酵过程中产热的特点结合温差发电组件来进行温差发电,实现生物质能量的有效利用,二次发电,本发明通过对氢气发电机的部分排气端口进行连接,用于收集氢气发电排出气体余热将其与生物质发酵过程中发酵热量结合作用于温差发电组件的受热端,提高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温度,氢气发电余热送入发酵容器内有利于一定温度渗入生物质纤维组织内,经适宜的时间处理后,使纤维结构和结晶度得到破坏,从而进一步促进生物质降解和转化,也有效提高生物质的各项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有效降低生物质的使用量,降低发电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利用生物质发电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蓄电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风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温差发电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发酵容器内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发酵容器;11-排渣管;12-第一电机;13-传动杆;14-锥齿轮组;20-导风设备;21-第一箱体;22-第二箱体;23-导风锥筒;24-进入开口;25-转叶;26-固定支杆;30-温差发电组件;31-集风圆筒;32-第一通风口;33-弹簧件;34-集冷板;35-温差发电片;36-导热杆;37-集热板;38-电线;40-氢气发电机;50-蓄电组件;60-搅拌组件;61-水平直板;62-滑槽;63-搅拌板;64-第一通槽;65-第一连接柱体;66-第一杆体;67-第二杆体;68-第一转轴;69-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7所示,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包括:
发酵容器10,用于生物质发酵处理,
温差发电组件30,固定于发酵容器10顶部,温差发电组件30受热端设于发酵容器10内,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10外,
其中,发酵容器10内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过甲醇制备步骤和氢气制备步骤获得氢气,氢气输送至氢气发电机40进行发电,氢气发电机40的排气端口与发酵容器10上部连接,将氢气发电余热输入发酵容器10内提高温差发电组件30受热端受热温度。
本发明在传统的生物质发酵获得沼气进行发电的基础上,对沼气进行甲醇制备以及氢气制备,最终对沼气净化获得清洁能源氢气,相比较于沼气燃烧发电来说,沼气发电的过程中沼气的能源利用率较低且沼气燃烧排放气体对大气具有一定的污染,而将沼气通过逐级制备成氢气燃烧排放的气体对大气基本无污染且氢气发电能力转化率高,在生物质发酵过程中利用生物质发酵过程中产热的特点结合温差发电组件30来进行温差发电,实现生物质能量的有效利用,二次发电,本发明通过对氢气发电机40的部分排气端口进行连接,用于收集氢气发电排出气体余热将其与生物质发酵过程中发酵热量结合作用于温差发电组件30的受热端,提高温差发电组件30受热端温度,氢气发电余热送入发酵容器内有利于一定温度渗入生物质纤维组织内,经适宜的时间处理后,使纤维结构和结晶度得到破坏,从而进一步促进生物质降解和转化,也有效提高生物质的各项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有效降低生物质的使用量,降低发电成本。
温差发电组件30受冷端上方设有第一箱体21,第一箱体21与温差发电组件30对应面的箱面开口设置,第一箱体21开口设置的对向面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导风设备20。在温差发电方面,通过将温差发电组件30的受热端至于发酵容器10内部,将温差发电组件30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10外端,利用外部空气与发酵容器10内形成的温差来形成温差发电,为进一步扩大温差值,通过设置导风设备20对外部风进行收集至第一箱体21内并使收集风集中吹至温差发电组件30受冷端,达到快速降低受冷端温度的目的。
导风设备20包括圆筒状第二箱体22,第二箱体22底端开口设置,第二箱体22中心通过固定支杆26连接同轴旋转柱体,连接处设有轴承,旋转柱体四周环绕连接转叶25,第二箱体22箱壁环绕开设矩形进入开口24,第二箱体22底端通过导风锥筒23与第一箱体21连接。本发明的转叶25为板状,其与旋转柱体轴线倾斜设置,选择第二箱体22为圆筒状,有利于对吹至第二箱体22上的风环绕第二箱体22流动,风在环绕第二箱体22流动过程中通过进入开口24进入第二箱体22内部,实现对流动风的收集工作,并通过在第二箱体22内设置转叶25以便于收集的风沿转叶流动形成螺旋流动快速进入第一箱体21内部并集中作用于温差发电组件30受冷端,提高温差发电组件30受冷端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以降低受冷端温度,扩大受冷端与受热端之间的温度差值,提高温差发电效率。
发酵容器10底部一侧面连接由于排渣的排渣管11,用于排放生物质发酵废渣,当发酵容器10内部气压过高时,排渣管11还可用于泄压操作。
温差发电组件30和氢气发电机40分别连接有蓄电组件50,蓄电组件50包括整流稳压器和蓄电池,利用蓄电组件50对氢气发电及温差发电所得电能进行整流后采用蓄电池存储电能。
实施例2:
参见图1、5所示,温差发电组件30包括:
温差发电片35,
受冷端,设于温差发电片35上部,温差发电片35上表面连接集冷板34,集冷板34设于发酵容器10外,
受热端,设于温差发电片35底部,温差发电片35下表面连接集热板37,集热板37设于发酵容器10内。温差发电片35一侧通过电线38与蓄电组件50连接。本发明利用发酵容器10内的发酵产热结合氢气发电余热作用热源促使温差发电片35底部集热板37温度得以提高,并将温差发电片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10外侧,利用塞贝克效应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对生物质发酵过程中的热能以及氢气发电余热进行利用,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集冷板34表面均布第一通风口32,第一通风口32内壁固接有弹簧件33,弹簧件33端部设于第一通风口32外并连接竖直设置金属圆筒状的集风圆筒31,集冷板34表面的第一通风口32附近还设有椭圆通风口,
集热板37为锥台状,锥台最小直径端与温差发电片35连接,集热板37各板体厚度一致,集热板37底面连若干插入生物质内的圆柱状导热杆36。本发明的集热板37结构形状采用锥台状对其下部的热量具有一定的聚集作用,引导热量或带热量的空气沿锥状结构将热量传导至锥台最小直径端作用于温差发电片35底面的受热端,同时通过在温差发电片35上表面进行设置集冷板37的方式来安装集风圆筒31,在第一箱体21所引导输送的风流经集风圆筒31的过程中,利用其为金属材质制备的特点来对风中的热能吸热,降低其传递温差发电片35受冷端的几率,同时在集风圆筒31的底部设置弹簧件33来将集风圆筒31与集冷板34分隔,防止热量传导,同时弹簧件33的设置对从圆筒状的集风圆筒31内流动直线型的风流可对其风流流线改变形成螺旋风流来实现风流以螺旋方式与集冷板34进行接触延长风与集冷板34表面接触时间,同时风以外旋方式向外流动,相比较于直接风流冲击及冷板34的方式来说,可降低直接冲击集冷板34对其的冲击损伤且不会造成散风口出堵塞,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改变风流的流线不仅增加风与集冷板34的接触时间同时加快风向外流动速度以提高整体风流流速实现集冷板34表面的有效降温,扩大受冷端与受热端之间的温差范围。
实施例3:
参见图6、7所示,发酵容器10底部中心处设有锥齿轮组14,锥齿轮组14上方连接搅拌组件60,发酵容器10外侧设有第一电机12,第一电机12通过传动杆13穿入发酵容器10内与锥齿轮组14连接并驱动锥齿轮组14。通过在发酵容器10底部设置锥齿轮组14的方式,驱动设置在发酵容器10内的搅拌组件60对发酵容器10内发酵物进行搅拌操作,以便于促进发酵以及使热量散发有集热板37及导热杆36进行收集操作。通过外设第一电机12配合传动杆13来提供动力使锥齿轮组14进行机械传动。
搅拌组件60包括:
第一转轴68,第一转轴68与设置于发酵容器10底部中心处的锥齿轮连接,传动杆13驱动与发酵容器10底部中心处锥齿轮配合的锥齿轮旋转带动第一转轴68旋转,
水平直板61,水平设置在发酵容器10内,水平直板61上开设有滑槽62,第一转轴68端部穿过滑槽62且连接有直径大于滑槽62槽宽的第一连接柱体65,其中,第一连接柱体65侧面连接有两对应设置的第一杆体66,第一杆体66与滑槽62垂直设置,第一杆体66端部铰接有第二杆体67,第二杆体67另一端部与设于滑槽62内的滑块69连接,滑块69上部连接有与水平直板61垂直的搅拌板63。水平直板61两端部与发酵容器10内壁进行固接,选择以发酵容器10底部中心处位置来设置可机械传动的锥齿轮组14,将搅拌组件60的搅拌位置设于搅拌容器10中心处,以便于有效的对发酵生物质进行搅拌操作,在进行搅拌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12输出,带动传动杆13旋转来驱使锥齿轮组14进行机械传动,使第一转轴68形成旋转,再第一转轴68形成旋转时带动其第一柱体65以及与第一柱体65固接的第一杆体66形成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杆体66旋转时改变与其交接的第二杆体67的位置状态来推动滑块69在滑槽62内的移动,改变搅拌板63的位置状态,即使搅拌板63沿滑槽62向外移动扩大两搅拌板63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对发酵容器10内发酵的生物质进行推动,在完成该推动动作后第一电机12翻转,驱使第一转轴68反转,带动第一连接柱65和第一杆体66反转,第一杆体66反转过程中改变第二杆体67位置关系,来缩小两搅拌板63之间的间距,对发酵生物质进行二次推动,如此反复操作对发酵生物质进行搅拌,促进发酵以及使热量散发有集热板37及导热杆36进行收集操作。
搅拌板63上开设有第一通槽64,第一通槽64为双头半圆通槽,通过设置第一通槽64的方式来提高对生物质的搅拌效果,便于部分生物质通过第一通槽64来提高搅拌量。
实施例4:
参见图1、2所示:本发明的生物质燃料发电步骤为:
S10:取玉米秸秆和牛粪作为生物质发酵原料,混合比列为玉米秸秆:牛粪=1:3,发酵接种物含量为25%-30%,选择甲烷细菌,选择在发酵容器10内进行厌氧发酵,发酵初始温度为35℃,初始pH值设定为7,进行发酵直至获得沼气;
S20:将发酵获得沼气进行甲醇制备,具体如下:对获得的沼气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沼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再通过低温挥发法获得甲烷,对获得的甲烷进行氧化生产甲醇;
S30:对获得的甲醇进行氢气制备,将甲醇与水混合后输送至热换器换热,之后进行气化,将气化的甲醇蒸汽送入重整室内进行重整,重整室内设有催化剂,将重整后的气体送入分离室内,通过分离室内的钯膜分离器的产气端获得氢气;
S40:采用氢气发电机40进行氢气发电,由蓄电组件50对发电获得电能储能,并且通过对氢气发电机40部分排气口连接管道将部分气体传输至发酵容器10上部;
S50:发酵容器10内上部的温差发电组件30的导热杆36均插入发酵生物质内对发酵过程中的热量吸收并传到至温差发电组件30热端,温差发电组件30受冷端上部受第二箱体22和第一箱体21引导风体,加速受冷端表面空气流动,温差发电片35进行温差发电,发电获得的电能由蓄电组件50对发电获得电能储能。
对比试验:
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沼气发电,实验组选择实施例4的发电方法,对照选择常规沼气发电方法,沼气制备条件以及生物质用量与实验组一致,经测实验组所进行发电获得的发电量为0.78MWh,而对照组发电获得的发电量为0.32MWh,两者发电量差一半以上,且经测实验组最终排放废气中硫、磷含量低于对照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包括:
发酵容器,用于生物质发酵处理,
温差发电组件,固定于发酵容器顶部,所述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设于发酵容器内,受冷端设于发酵容器外,
所述温差发电组件包括:
温差发电片,
受冷端,设于温差发电片上部,所述温差发电片上表面连接集冷板,所述集冷板设于发酵容器外,
受热端,设于温差发电片底部,所述温差发电片下表面连接集热板,所述集热板设于发酵容器内;
所述集冷板表面均布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内壁固接有弹簧件,所述弹簧件端部设于第一通风口外并连接竖直设置金属圆筒状的集风圆筒,
所述集热板为锥台状,所述锥台最小直径端与温差发电片连接,所述集热板各板体厚度一致,所述集热板底面连若干插入生物质内的圆柱状导热杆;
其中,所述发酵容器内发酵产生的沼气经过甲醇制备步骤和氢气制备步骤获得氢气,所述氢气输送至氢气发电机进行发电,所述氢气发电机的排气端口与发酵容器上部连接,将氢气发电余热输入发酵容器内提高温差发电组件受热端受热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受冷端上方设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与温差发电组件对应面的箱面开口设置,所述第一箱体开口设置的对向面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导风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设备包括圆筒状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底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二箱体中心通过固定支杆连接同轴旋转柱体,连接处设有轴承,所述旋转柱体四周环绕连接转叶,所述第二箱体箱壁环绕开设矩形进入开口,所述第二箱体底端通过导风锥筒与第一箱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容器底部中心处设有锥齿轮组,所述锥齿轮组上方连接搅拌组件,所述发酵容器外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传动杆穿入发酵容器内与锥齿轮组连接并驱动锥齿轮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设置于发酵容器底部中心处的锥齿轮连接,所述传动杆驱动与发酵容器底部中心处锥齿轮配合的锥齿轮旋转带动第一转轴旋转,
水平直板,水平设置在发酵容器内,所述水平直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转轴端部穿过滑槽且连接有直径大于滑槽槽宽的第一连接柱体,
其中,第一连接柱体侧面连接有两对应设置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滑槽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杆体端部铰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另一端部与设于滑槽内的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上部连接有与水平直板垂直的搅拌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为双头半圆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容器底部一侧面连接由于排渣的排渣管。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和氢气发电机分别连接有蓄电组件,所述蓄电组件包括整流稳压器和蓄电池。
CN201910893213.4A 2019-09-20 2019-09-20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Active CN1106696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3213.4A CN110669650B (zh) 2019-09-20 2019-09-20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JP2020154592A JP2021049517A (ja) 2019-09-20 2020-09-15 バイオマスを燃料とする環境を汚染しない発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93213.4A CN110669650B (zh) 2019-09-20 2019-09-20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9650A CN110669650A (zh) 2020-01-10
CN110669650B true CN110669650B (zh) 2021-04-02

Family

ID=69077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3213.4A Active CN110669650B (zh) 2019-09-20 2019-09-20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049517A (zh)
CN (1) CN1106696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2084B (zh) * 2022-01-07 2024-02-20 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固废移动处理装置
CN114405978A (zh) * 2022-01-26 2022-04-29 北京丰润铭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解生物质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258B (zh) * 2010-07-20 2012-06-20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二氧化碳零排放型有机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系统
CN203513689U (zh) * 2013-08-14 2014-04-02 程凡杰 一种新型秸秆腐熟发电设备
JP2016170455A (ja) * 2015-03-11 2016-09-23 株式会社明電舎 熱電生成システムの運転支援方法及び熱電生成システム
CN106253751B (zh) * 2016-08-09 2019-03-26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质燃料温差发电机
CN106299421B (zh) * 2016-08-27 2019-03-08 温州集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能和氢能联合发电装置
CN207031053U (zh) * 2017-07-24 2018-02-23 江苏润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絮凝搅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49517A (ja) 2021-04-01
CN110669650A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1742B (zh) 一种纤维素工业生物质废弃物的加工方法及其工艺装置
CN110669650B (zh) 无环境污染的生物质燃料发电系统
CN104862010B (zh) 一种基于槽‑塔结合聚光方式的太阳能气化系统
CN1971996B (zh) 利用生物垃圾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热联产系统
CN103708693B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所产生污泥的消解系统及方法
CN109148919A (zh) 一种利用煤气高温显热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5140547A (zh) 六罐循环式沼气双路sofc阳极燃料供给系统
CN105888829B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能和太阳热能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10875711B (zh) 基于光伏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燃料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02643693B (zh) 一种利用沼气和秸秆气双气联产装置生产生物燃气的工艺
CN21064031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气体加温加湿系统
WO2023226334A1 (zh) 一种耦合新能源发电的生物质梯级热解储能方法及装置
CN115466637B (zh) 一种耦合生物质能及太阳能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8658406A (zh) 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就地制造有机复合肥的生产系统
CN204369803U (zh) 一种生活污泥生物质颗粒气化与发电装置
CN204702703U (zh) 一种生物质能高温常压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CN111117675B (zh) 一种分段螺旋搅拌式生物质热解液化系统
CN203999121U (zh) 一种可循环用生化反应器
CN205616857U (zh) 一种生物质能产氢装置
CN103259029A (zh)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08395907B (zh) 一种生物质冷热电碳气肥多产品智能输出系统
CN208690398U (zh) 一种利用煤气高温显热的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216093399U (zh) 一种从生物质分离非磺化炭黑的装置
CN104531523A (zh) 一种太阳能辅热cstr厌氧中试反应装置
CN210394391U (zh) 一种热能再利用的沼气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