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3212A - 混合频率和时间双工通信 - Google Patents

混合频率和时间双工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3212A
CN110663212A CN201780091562.3A CN201780091562A CN110663212A CN 110663212 A CN110663212 A CN 110663212A CN 201780091562 A CN201780091562 A CN 201780091562A CN 110663212 A CN110663212 A CN 110663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s
network node
band
link
cad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15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艾哈迈德
S.吉布森
俞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0663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3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配置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从第二网络节点到第一网络节点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方法、网络节点和无线装置。根据一个方面,该方法包括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Description

混合频率和时间双工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特别涉及混合频率和时间双工。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如今的无线通信中存在两种主要的双工布置: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国家行政部门的无线电频谱监管(regulation)通常在不同的频谱操作频带和世界的不同地区中促进这两种布置中的任一种或两种布置。
对于TDD操作,分配未配对的频带,并且在相同频谱频带中在传输时间间隔(TTI)或传输帧的一个基础上配置上行链路(从无线装置到诸如基站的网络节点)和下行链路(从诸如基站的网络节点到无线装置)操作。TDD布置从可在第四代长期演进(4G LTE)系统中静态/半静态配置演进成可在第五代新空口(5G NR)系统中动态配置。
对于FDD操作,通常分配具有同样带宽的已配对频谱频带,其中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UL),并且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DL)。还注意到,存在最近已分配的几个仅DL频带,以便补充FDD已配对频谱频带。一般来说,在已配对频谱的每个频带中严格定义传输方向(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新空口(NR)或(5G)论述中,有一种趋势是将传输方向与已配对或未配对的频谱分配的频带去耦。
这是更一般范围的灵活双工通信的一部分。另一方面,TDD操作还演进成动态TDD,其中DL和UL在TTI内以传输符号的最小粒度切换。
关于监管,3GPP开展了一项研究,它总结了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灵活双工的监管方面。来自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在至少一个国家中,并且在一些频带中,对于从网络节点到无线装置的传输(即,下行链路通信)使用上行链路频谱是可能的。
随着作为第五代(5G)需要的关键促成者的波束成形的出现,对无线电基站(RBS)处的准确信道状态信息(CSI)的需求至关重要。对于TDD系统,这可通过利用信道互易性来实现,这意味着,网络节点测量上行链路(UL)信道,基于这些测量计算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将这些相同的权重应用于它随后的下行链路(DL)传输,因为对于两个方向使用相同的频带。上行链路传输是指从无线装置到基站的传输,并且下行链路传输是指从基站到无线装置的传输。然而,基于互易性的算法对于FDD系统并不可行,因为UL和DL通信发生在不同的频带上。在FDD的情况下,网络节点依赖于UL信道上的无线装置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由于完整的CSI反馈(如果可能的话)会消耗大量的UL资源,所以一般使用诸如基于码本的CSI反馈和波束成形的量化或压缩CSI反馈方案,但是与基于互易性的波束成形相比,它们是次优的。
使用FDD的另一个不利方面是,UL和DL频带一般具有与监管机构传统设置的大小(带宽)相同的大小(带宽)。这有时会导致频谱浪费,因为UL业务量容易低于DL业务量。
最近的趋势是引入所谓的增补(Supplemental)下行链路(SDL)和增补上行链路(SUL)来补充传统的FDD和TDD布置。对于SDL,专用DL频带由特定区域中的监管机构分配,并且通常与传统FDD频带一起使用。对于SUL,已配对频带中的UL频带的某一部分(通常是低频部分)与高频处的TDD频带一起使用。SUL的益处是由于较低频带处的更佳传播范围而改进上行链路覆盖。
注意,波束成形仅仅是可从信道互易性中获益的系统的许多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在LTE中,这意味着使用诸如探测参考信号(SRS)或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类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下行链路信道估计)。一般来说,在没有信道互易性的可用性的情况下,网络节点必须依赖于来自无线装置的反馈,例如信道质量报告,这是缓慢且昂贵的过程。
发明内容
公开了配置成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侧链路通信分配资源的方法、网络节点和无线装置。根据一个方面,该方法包括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duplexing cadence),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模式。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之一。
一些实施例实现诸如波束成形的技术,这些技术可在FDD-类配置中操作时得益于由TDD提供的信道互易性。一些实施例在DL和UL之间实现超越传统FDD和TDD所提供的频谱资源的灵活分布。这实现跨频带的有效载荷调度,包括多频带分集传输、多频带复用和多频带链路自适应。这可导致更高效的频谱管理,同时优化UL和DL吞吐量。
总体上,在FDD-类系统中利用信道互易性的可用性,诸如例如无线电基站的网络节点将自给自足,从而从性能的角度实现更精确的波束成形权重,并且同时从开销的角度使CSI反馈成本最小化。然而,注意,网络节点处的接收器复杂性可能会增加,但是考虑到所提出的方法的优点,这可以是可接受的权衡。
根据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在第一网络节点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根据这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基站,第二网络节点是无线装置,正向链路是下行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上行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第一无线装置,第二网络节点是第二无线装置,正向链路是从第一无线装置到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侧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从第二无线装置到第一无线装置的第二侧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3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并且根据1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三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都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并且其中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两个频带之一的每频带双工节奏与所述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偏移一个时隙。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具有不同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多个频带中在正向链路上传送第二网络节点装置的第一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的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并且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的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M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各自传送有效载荷的M个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信道状况(channel condition)。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的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频带的带宽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该频带上的正向链路传输指派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未能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将有效载荷传送到第二网络节点从而导致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非确认信号时,在随后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重新传送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传送的网络节点特定的控制信息包括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
根据另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第一网络节点。第一网络节点包括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的存储器。第一网络节点还包括与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处理器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处理器还配置成: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根据这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基站,第二网络节点是无线装置,正向链路是下行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上行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第一无线装置,第二网络节点是第二无线装置,正向链路是从第一无线装置到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侧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从第二无线装置到第一无线装置的第二侧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3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并且根据1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三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都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并且其中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这两个频带之一的每频带双工节奏与这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偏移一个时隙。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具有不同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多个频带中在正向链路上传送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一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的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并且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的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的M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各自传送有效载荷的M个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信道状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配置成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的带宽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该频带上的正向链路传输指派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配置成:当未能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将有效载荷传送到第二网络节点从而导致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非确认信号时,在随后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重新传送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传送的网络节点特定的控制信息包括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
根据又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网络节点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第一网络节点。该第一网络节点包括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的存储器模块。该第一网络节点还包括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的双工选择器模块,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该第一网络节点还包括频带分配器模块,其配置成: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考虑时的详细描述,将更容易理解对本实施例及其伴随优点和特征的更全面的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文中阐述的原理构造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示出其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从一个时隙到下一个时隙交替的一个实施例;
图3示出对于两个频带具有不同的双工节奏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4示出对于三个不同的频带具有不同的双工节奏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5是根据本文中阐述的原理配置的网络节点的框图;
图6是网络节点的备选实施例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文中阐述的原理配置的无线装置的框图;
图8是无线装置的备选实施例的框图;
图9是可在网络节点或无线装置中实现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在N个频带之间的双工节奏实现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用于为侧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之前,注意,这些实施例主要存在于与混合频率和时间双工有关的设备组件和处理步骤的组合中。因此,在合适的情况下,已在附图中通过常规符号来表示组件,附图仅示出与理解这些实施例有关的那些特定细节,以免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得益于本文中的描述后将容易明白的细节来混淆本公开。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顶部”和“底部”之类的关系术语可以仅用于区分一个实体或元件与另一个实体或元件,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此类实体或元件之间的任何物理或逻辑关系或顺序。
实施例提供灵活的频率/时间双工布置,该布置是FDD和TDD的混合。具体来说,对于两个FDD-类频带(或传统FDD的一对频谱频带),根据每个频带的预定义的双工节奏(即,模式),跨越时隙,在这些频带中的每个频带中在UL和DL之间存在系统性切换,而不是将一个频带专门用于UL并将另一个频带专门用于DL。
一般来说,切换调度(schedule)可通过允许针对多个时隙为DL通信分配给定频带、然后针对另一组多个时隙切换到UL通信来指定。分配给DL和UL的时隙的数量可相同,或者可不同。
一些实施例通过考虑多于两个频带来扩展提出的技术的适用性。这允许在任何给定的时隙中跨频带分配不成比例的量的DL和UL资源。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时隙”可以指(但不限于)诸如具有固定数量的符号的传统时间单位的时隙、例如具有可变数量的符号的基本调度单位的LTE中的子帧或NR中的时隙或微时隙。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模式”可以指(但不限于)正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传输的模式或排序,以使得模式具有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传输之比。
一些实施例利用由灵活双工布置促进的优势,并提出采用将有益于系统性能的方式跨越多个频带和时隙调度有效载荷的技术。具体来说,一些实施例包括用于在给定时隙中可用的不同频带中将数据和控制有效载荷智能地相关的布置。一些实施例还提出利用灵活双工的智能链路自适应和预测性重新传输方法。
一般来说,上面提到的频谱管理是对传统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框架的增强,以便处置多个频带,特别是对于FDD的已配对的频谱频带。在LTE/4G中,RRM基于对于单个分量载波或对于载波聚合场景中的多个分量载波具有传输时间间隔(TTI)的粒度的静态或半静态DL和UL配置。在3GPP中的NR/5G提议中,动态TDD配置已被普遍接受,其中DL和UL可用相同TTI内的传输符号的粒度进行配置。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类似元素用类似的标号指代,图1中示出根据本文中阐述的原理构造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框图。无线通信网络10包括云12,云12可包括因特网和/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云12也可充当无线通信网络10的回程网络。无线通信网络10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14A和14B,它们可在LTE实施例中经由X2接口直接通信,并且统称为基站14。设想对于诸如新空口(NR)的其它通信协议,其它接口类型可用于基站14之间的通信。基站14可服务于无线装置16A和16B(在本文中统称为无线装置16)。注意,虽然为方便起见仅示出两个无线装置16和两个基站14,但是无线通信网络10通常可包括多得多的无线装置(WD)16和基站14。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WD可使用有时称为侧链路连接的东西直接通信。
为了便于论述,术语网络节点可以指基站,并且也可指无线装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基站(第一网络节点)和无线装置(第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无线装置(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无线装置(第二网络节点)之间进行通信。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正向链路(FL)是指从第一网络节点到第二网络节点的传输,并且反向链路(RL)是指从第二网络节点到第一网络节点的相对方向中的传输。当在基站和无线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正向链路是从基站到无线装置的下行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从无线装置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当在第一无线装置和第二无线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正向链路和反向链路可称为侧链路。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在第一无线装置16a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无线装置16b的侧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无线装置16b的侧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侧链路(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到第二无线装置16b的侧链路传输和来自第二无线装置16b的侧链路传输之一。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无线装置”或移动终端可以指与基站14和/或与蜂窝或移动通信系统10中的另一个无线装置16通信的任何类型的无线装置。无线装置16的示例是用户设备(UE)、目标装置、装置到装置(D2D)无线装置、机器型无线装置或能够进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无线装置、PDA、平板、智能电话、膝上型嵌入式设备(LEE)、膝上型安装设备(LME)、USB电子狗等。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站”可以指无线电网络中的任何种类的无线电基站,其还可包括任何基站收发信台(BTS)、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演进节点B(eNB或eNodeB)、NR gNodeB、NR gNB、节点B、多标准无线电(MSR)无线电节点(诸如MSR BS)、中继节点、控制中继的施主节点、无线电接入点(AP)、传输点、传输节点、远程无线电单元(RRU)、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中的节点等。
虽然本文中参考由基站14执行的某些功能描述了实施例,但是理解这些功能可在其它网络节点和元件中执行。还理解,基站14的功能可跨网络云12分布使得其它节点可执行一个或多个功能或甚至是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部分。
如图1中所示,基站14具有双工节奏选择器单元18,其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即,模式),并且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模式,这将在下文参考图2-4更全面地解释。此外,无线装置16具有双工节奏选择器单元20。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装置16的双工节奏选择器单元20根据从基站14接收的命令来选择双工节奏。
因此,本文中考虑无线通信网络10,其中基站14用于在它相应的覆盖区域中服务于无线装置16。不失一般性地,实施例可涵盖:
• 单小区场景,其中单个基站14与任意数量的无线装置16通信;以及
• LTE、LTE-Advanced或5G系统,其中将时间分成无线电帧,将每个无线电帧分解成预定数量的子帧,并且将每个子帧进一步分解成预定数量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可在每个子帧中服务于无线装置16的不同集合。
可参考基于3GPP的LTE子帧、5G/NR时隙、符号集合(适用于动态TDD概念,其中FL/RL切换在子帧内发生)或其中RL/FL切换是可能的任何其它定义好的时间切片(slice)来使用术语“时隙”。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时隙”暗指双工的概念。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可能潜在地以不同粒度将时间切片的情况下可执行调度。它们可称为术语“调度时隙”。
这里所做的一个假设是,基站14和无线装置16都知道双工节奏,并且在这方面被同步(利用合理的定时提前测量和调整)。
实施例1:混合时分双工和频分双工
在该实施例中,双工方案是传统的FDD和TDD方案的混合,其中FL和RL资源分配跨越频率和时间分区循环交替。例如,参考图2,考虑三个相邻时隙(表示为时隙1、2和3)的快照(snapshot)。还考虑每个时隙中的两个不同但不一定相邻的频带(表示为频带A和B)。在时隙1中,频带A用于DL或FL通信,并且频带B用于UL或RL通信。然后,在时隙2中,这些分配相反,并且最后在时隙3中,它们与时隙1中的情况相同。
FL和RL从一个时隙切换到下一个时隙的这种技术有利于基于互易性的算法,这种算法之前只对纯TDD系统才会是可能的,而对于FDD系统则不可能。具体来说,基站14可在其中为UL分配频带的给定时隙中测量该频带的RL信道,执行信道探测过程和信道估计,它们可在为FL分配该频带时的随后时隙中用于FL链路自适应和波束成形。只要相邻RL和FL时隙所跨越的时间足够小,使得所计算的信道估计不会变为废弃的,这种技术便适用。这对于LTE通常如此,并且在具有短TTI的5G和NR中将尤其有用。
例如,在如图2中所示的场景中,基站14可操作如下:
时隙1
• 频带B:进行信道测量;执行信道探测过程和信道估计。
时隙2
• 频带A:进行信道测量;执行信道探测过程和信道估计。
• 频带B:利用来自时隙1的对该频带的测量来执行DL链路自适应和波束成形。
时隙3:
• 频带A:利用来自时隙2的对该频带的测量来执行DL链路自适应和波束成形。
• 频带B:进行信道测量;执行信道探测过程和信道估计以供在下一个时隙中使用。
该过程可在奇数和偶数编号的时隙中以类似的行为无限重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混合双工方案可扩展为允许针对多个时隙而不只是一个时隙将给定的频带分配给FL或RL。此类推广受到下述事实推动:FL业务载荷通常比RL业务载荷重并且对RL和FL两者分配等同的资源可能是次优的。通过启用此类广义分配,有可能向FL赋予比RL更大量的资源(或在需要这样的少数情况下反之亦然)。
例如,考虑如图3中所示的资源调度模式。图3示出跨越五个时隙的两个频带。在频带A中,FL/RL资源比为2比1。类似地,在频带B中,FL/RL比是3比1。共同地,在两个频带中表示该比例集合,并且它们相对于彼此的特定配置表示为系统的“双工节奏”,即,双工模式。这种双工节奏可作为监管和标准化活动的一部分进行参数化。然后,基站14可挑选特定节奏,并向所有附连的无线装置16告知所选择的节奏。除非可与相邻基站建立某种详尽的协调布置,否则该节奏一般不太可能会在小区/扇区或部署的网络的生命期期间改变。如本文中所使用,每频带(per-band)节奏是对于特定频带在相邻连续时隙的下行链路传输与上行链路传输之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混合双工方案推广至跨越N个频带,其中N > 2。不失一般性地,考虑现在有三个频带可用于同时资源调度的场景。图4中示出一个这样的示例,其中频带的宽度对应于频带的带宽。这些频带无需具有相同带宽(注意,在图4中,频带C相比频带A和B的大小差异)。在此类场景中,双工节奏的概念可适当地扩展以便覆盖所有频带。该方法给予操作员更大的自由度以便根据他们所需来利用它们的可用频带,而不是像FDD中那样被迫将它们自己仅限于利用两个频带。在图4中,频带A的每频带双工节奏是2比1,频带B的每频带双工节奏是3比1,频带C的每频带双工节奏是1比1。
图5是根据本文中阐述的原理配置的基站14的框图。基站14包括处理电路2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22可包括存储器24和处理器26,存储器24包含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26执行时将处理器26配置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除了传统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之外,处理电路22还可包括用于处理和/或控制的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处理器核和/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
处理电路22可包括和/或连接到和/或配置用于访问存储器(例如,写入到存储器24和/或从存储器24读取),存储器24可包括任何种类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高速缓存和/或缓冲存储器和/或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或ROM(只读存储器)和/或光学存储器和/或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此类存储器24可配置成存储可由控制电路执行的代码和/或其它数据,例如与通信有关数据,如节点的配置和/或地址数据等。处理电路22可配置成控制本文中描述的任何方法和/或使得由例如处理器26来执行此类方法。对应的指令可存储在存储器24中,存储器24可由处理电路22读取和/或可读地连接到处理电路22。换句话说,处理电路22可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包括微处理器和/或微控制器和/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和/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器件。可认为处理电路22包括或可以连接到或可连接到存储器,存储器可配置成可由控制器和/或处理电路22访问以便进行读取和/或写入。
存储器24配置成存储由基站14的双工节奏选择器单元18确定的双工节奏28。双工节奏选择器单元18可由处理器26实现来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比或模式。基站14还包括频带分配器30,其可由处理器26实现以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之一。基站14的收发器34配置成在由基站14配置的每个频率处在下行链路上传送并在上行链路上接收。
图6是基站14的备选实施例的框图,基站14包括配置成存储由双工选择器模块19生成的双工节奏28的存储器模块25。双工选择器模块19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下行链路与上行链路比或模式。频带分配器模块31配置成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之一。收发器模块35配置成在由基站14配置的每个频率处在下行链路上传送并在上行链路上接收。
图7是无线装置16的框图,无线装置16包括处理电路4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42可包括存储器44和处理器46,存储器44包含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46执行时将处理器46配置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除了传统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之外,处理电路42可包括用于处理和/或控制的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处理器核和/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
处理电路42可包括和/或连接到和/或配置用于访问存储器44(例如,写入到存储器44和/或从存储器44读取),存储器44可包括任何种类的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高速缓存和/或缓冲存储器和/或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或ROM(只读存储器)和/或光学存储器和/或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此类存储器44可配置成存储可由控制电路执行的代码和/或其它数据,例如与通信有关的数据,例如节点的配置和/或地址数据等。处理电路42可配置成控制本文中描述的任何方法和/或使得由例如处理器46来执行此类方法。对应的指令可存储在存储器44中,存储器44可由处理电路42读取和/或可读地连接到处理电路42。换句话说,处理电路42可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包括微处理器和/或微控制器和/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器件和/或ASIC(专用集成电路)器件。可认为处理电路42包括或可以连接到或可连接到存储器,存储器可配置成可通过控制器和/或处理电路42访问以便进行读取和/或写入。
存储器44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28。它们可与基站14的双工节奏相同,例外是当基站14在下行链路上传送时,无线装置16在下行链路上接收,并且对于上行链路则反之亦然。因此,由处理器46实现的双工选择器单元20选择与基站14所使用的双工节奏一致的双工节奏。频带分配器单元50配置成:根据频带的每个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之一。无线装置16的收发器54配置成在上行链路上传送并在下行链路上接收。
图8是无线装置16的备选实施例的框图,无线装置16具有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28的存储器模块45。双工选择器模块21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频带分配器模块51配置成: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无线装置16的收发器模块55配置成在上行链路上传送并在下行链路上接收。
图9是可在基站14或无线装置16中实现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当由无线装置16实现时,选择的双工节奏可根据由无线装置16从基站14接收的命令。该过程包括经由双工选择器单元18或20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方框S96)。该过程还包括经由频带分配器单元30或50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方框S98)。
图10是用于M个频带之间的双工节奏实现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图10的过程在时间t = 0开始,并且将针对M个频带和T个时隙进行迭代。该过程还从m = 0开始(框S100)。如果在该时隙中频带是正向链路频带(框S102),则使用最新存储的反向链路信道测量经由处理器26来执行链路自适应和波束成形(框S104)。否则,进行信道测量,由处理器26执行信道探测和估计并将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4中(框S106)。随后,将m递增(框S108)。如果n不等于M(框S110),则过程继续进行至要在当前时隙中处理的下一个频带。如果这是当前时隙中的最后一个频带,则将t递增(框S112)。恰在下一个时隙中处理频带之前,该过程包括在反向链路和正向链路之间切换(如果由该频带实现的当前双工节奏要求的话)(框S114)。如果这不是最后一个时隙(框S116),则该过程针对新时隙的第一个频带继续。否则,过程结束。
实施例2:跨越频带的有效载荷调度
在为混合双工方案考虑的多频带配置中,基站14可跨这些频带并跨多个时隙有策略地布置RL(即,上行链路或侧链路)和FL(即,下行链路或侧链路)传输,以便优化例如覆盖、吞吐量之类的网络性能目标。在该实施例中,提供用于使这些频带的有效载荷相关的技术。
分集
传输分集的概念在电信界(telecomm community)中是好理解的。它涉及在跨越频率、时间或空间的不同信道上发送相同有效载荷的多个副本或变型。在LTE中,采用空间分集,并在各种传输模式(TM)(例如,TM2和TM3)中捕获空间分集。此处,分集用于混合双工系统。具体来说,可在给定的调度时隙中在两个或更多个可用的FL频带上传送特定无线装置的有效载荷的相同或不同副本。然后,无线装置16可选择以合适的方式使用这些相同或不同的副本,例如挑选最好的副本或连贯地组合副本的子集或所有副本。从无线装置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如果特定频带正在经历不良信道状况,而另一个频带处于良好状况中,则无线装置16仍将能够解码有效载荷。
此处描述的解决方案可看作是抢先重新传输,区别在于,它不是按时间进行,而是跨频带进行的。这可能有助于更进一步地减少传统重新传输技术(例如,在LTE和基于3GPP的标准中的HARQ)的开销。
复用
复用涉及在每个可用的传输信道上发送无线装置的有效载荷的不同部分。在LTE的情况下,空间复用一般用于经历有利信道状况的无线装置16,并在包括TM 4在内的多个TM中被捕获。这个概念在本文中可应用于M个可用DL(FL)频带,由此将要传送的整个有效载荷分成M个块,并在不同频带上传送每个块。这种布置可优化系统的吞吐量。
为了推广这种想法,有效载荷被分成的块的数量可小于M。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多个频带上发送某些块,从而混合分集和复用。
多频带链路自适应
利用在特定时隙中的多个FL频带的可用性,每个频带极有可能将经历不同的一组信道状况。频带的子集可能经历非常有利的信道状况以便传输到特定无线装置16,而其它频带可能经历深度衰减并且无法以可靠的方式携带大的有效载荷。对于相同时隙中的其它无线装置16,每个频带的信道状况可能不同。不失一般性地,该论述局限于单个无线装置16,会理解,实现适用于多个无线装置16。
假定基站14已经在为RL指派了的先前时隙中的频带上执行信道估计,除了挑选合适的编码和调制阶之外,基站14还可选择分布无线装置的有效载荷使得为正在经历有利状况的频带分配大部分有效载荷。基站14调度器在频带之间分布有效载荷时应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它们的带宽。例如,如果频带A具有大于频带B的带宽,但是正在经历比频带B显著更差的信道状况,则基站14可选择将有效载荷的较大部分分配给频带B。注意,这种布置可视为是频率选择性调度(FSS)的推广,例外是现在解决方案空间不再局限于单个频带,而是推广至多个频带。
更特别关注基于LTE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3GPP规范36.213定义了用于将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索引与调制阶和传输块大小(TBS)索引相关联的查找表,这最终用于根据带宽为无线装置16挑选传输块(TB)的大小。该MCS由基站14基于由无线装置16提供的反馈报告确定。然而,使用上文描述的实施例1,基站14可以用无线装置16的最小反馈来为无线装置16确定MCS。对于MCS和它的确定提出两种变型。
·对于每个可用的FL频带,存在MCS索引。MCS索引是利用对信道状况和每个频带的带宽的知识共同确定的。一旦已确定了MCS索引,便可使用表来确定TB大小,并最终确定无线装置的有效载荷跨越频带的分布。
• 单个MCS索引适用于所有FL频带。它也使用对信道状况和频带的带宽的共同知识来确定,但现在有一个更长的、更详尽的查找表,通过该查找表基于给定频带的带宽来确定每个频带的TB大小。
预测性重新传输
针对基站14的一种方法是利用无线装置16在每个可用的FL频带中所经历的信道状况的差异来使它的重新传输更加可靠。重新传输是可靠的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且在LTE和相关技术中作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现,由此,如果基于无线装置反馈认为有必要的话,则在FL分配中将不同版本或所有先前传送的有效载荷重新传送给无线装置16。该提议是在已知处于有利信道状态的那些FL频带上发送重新传输,使得重新传输开销可被最小化。
多频带控制信道调度
也可使用不同频带的信道状态的差异来提高控制信道的可靠性。一般认为控制信道比数据信道重要,因为它们传递对于系统的操作至关重要的元数据,包括无线装置定位和解码它的数据信道的能力。一般有两种类型的控制信息:与多个无线装置16有关的共同控制信息;以及无线装置特定的控制信息。
注意,特定频带的有利度(favorability)是无线装置16特定的,即,相同频带对于不同无线装置16可能不同样有利,提议如下:
• 共同控制信息:以相同的方式或应用的某种变型跨多个频带分布控制信息。该方法利用通过不同频带对每个无线装置16的不同有利度提供的分集。
• 无线装置特定的控制信息:在已被标识为对于特定无线装置16处于有利信道状态中的频带中,相较于数据有效载荷,优先调度无线装置特定的控制信息。在这些选择的频带中发送的控制信息可携带与在其中正在传送该无线装置的数据的其它频带的数据信道有关的元数据(跨频带调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文中参考无线装置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是所有实施例同样适用于装置到装置(D2D)通信(在3GPP LTE中又称为“侧链路”通信)。在此类实施例中,D2D通信链路可以由或者可不由基站管理。换句话说,更一般地,本文中提到的通信可以是一个节点和另一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例如,在这种场景中,基站可以是另一个无线装置。
因此,一些实施例包括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传输以及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第一无线装置。第一无线装置包括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28的存储器44。第一无线装置还包括与存储器44通信的处理器46。处理器46配置成经由双工节奏选择器单元20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侧链路(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处理器还配置成:经由频带分配器单元50,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正向链路)传输以及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图11是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示例性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包括经由双工节奏选择器单元20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侧链路比或模式(方框S118)。该过程还包括:经由频带分配器单元50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传输和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侧链路传输之一(方框S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第一网络节点(14、16)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16)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S118)。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S120)。
根据这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基站14,第二网络节点是无线装置16,正向链路是下行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上行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第一无线装置16,第二网络节点是第二无线装置16,正向链路是从第一无线装置16到第二无线装置16的第一侧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从第二无线装置16到第一无线装置16的第二侧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3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并且根据1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三频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都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两个频带的每个频带,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所述两个频带之一的每频带双工节奏与所述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偏移一个时隙。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具有不同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多个频带中在正向链路上传送第二网络节点16的第一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16的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并且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16)的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M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各自传送有效载荷的M个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信道状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的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频带的带宽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该频带上的正向链路传输指派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当未能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将有效载荷传送到第二网络节点16从而导致来自第二网络节点16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非确认信号时,在随后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重新传送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传送的网络节点特定的控制信息包括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
根据另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16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第一网络节点包括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的存储器24。第一网络节点还包括与存储器24通信的处理器26,处理器26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处理器26还配置成: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根据这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基站14,第二网络节点是无线装置16,正向链路是下行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上行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是第一无线装置16,第二网络节点是第二无线装置16,正向链路是从第一无线装置16到第二无线装置16的第一侧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是从第二无线装置16到第一无线装置16的第二侧链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3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并且根据1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三频带。在一些实施例中,都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并且其中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这两个频带之一的每频带双工节奏与这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偏移一个时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具有不同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同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多个频带中在正向链路上传送第二网络节点16的第一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16的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并且在第一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中传送第二网络节点16的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隙期间在至少两个频带的M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各自传送有效载荷的M个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的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信道状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4还配置成基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频带的带宽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该频带上的正向链路传输指派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4还配置成:当未能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将有效载荷传送到第二网络节点16从而导致来自第二网络节点16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非确认信号时,在随后时隙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重新传送有效载荷。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传送的网络节点特定的控制信息包括与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
根据又一个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16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第一网络节点。该第一网络节点包括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的存储器模块25、45。该第一网络节点还包括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的双工节奏选择器模块19、21,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该第一网络节点还包括频带分配器模块31、51,其配置成:根据频带的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本文中描述的概念可体现为方法、数据处理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文中描述的概念可采取全硬件实施例、全软件实施例或组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所有这些形式在本文中一般都称为“电路”或“模块”。此外,本公开可采取在有形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在该介质中体现有可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利用任何合适的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硬盘、CD-ROM、电子存储装置、光存储装置或磁存储装置。
本文中参考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图示和/或框图描述了一些实施例。将理解,流程图图示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图示和/或框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可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便制造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在一个或多个流程图和/或框图框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部件。
也可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或存储介质中,计算机程序指令可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运作,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实现在一个或多个流程图和/或框图框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指令部件的制品。
还可将计算机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中以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便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一个或多个流程图和/或框图框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步骤。
要理解,在框中标注的功能/动作可不按照操作说明中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涉及的功能性/动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实际上可大体上同时执行,或者这些框有时可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虽然一些图在通信路径上包括箭头以便显示主要通信方向,但是要理解,通信可沿与描绘的箭头相反的方向发生。
用于实施本文中描述的概念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诸如Java®或C++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编写。但是,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也可以用诸如“C”编程语言的常规过程编程语言来编写。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用户的计算机上、部分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并且部分地在远程计算机上、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在后一种场景中,远程计算机可通过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的计算机,或者可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通过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本文已经结合以上描述和附图公开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将理解,字面上描述和说明这些实施例的每个组合和子组合将是过度重复和混淆的。因此,可以用任何方式和/或组合来组合所有实施例,并且包括附图在内的本说明书应当解释为构成对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所有组合和子组合以及制作和使用它们的方式和过程的完整书面描述,并且应当支持要求任何此类组合或子组合的权利。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不限于本文中在上文特别示出和描述的内容。另外,除非上面提到了相反的情况,否则应注意,所有附图都不是按比例绘制的。鉴于以上教导,在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

Claims (29)

1. 一种在第一网络节点(14、16)中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16)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S96);以及
根据所述频带的所述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S9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基站(14),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无线装置(16),所述正向链路是下行链路,并且所述反向链路是上行链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第一无线装置(16),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第二无线装置(16),所述正向链路是从所述第一无线装置(16)到所述第二无线装置(16)的第一侧链路,并且所述反向链路是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16)到所述第一无线装置(16)的第二侧链路。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3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并且根据1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三频带。
5.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都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所述两个频带之一的所述每频带双工节奏与所述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所述每频带双工节奏偏移一个时隙。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具有不同的带宽。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相同时隙期间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多个频带中在正向链路上传送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一有效载荷。
8.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时隙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传送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一时隙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中传送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所述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一个时隙期间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M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各自传送所述有效载荷的M个部分。
10.如权利要求7-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所述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信道状况。
11.如权利要求9和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所述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的带宽。
12.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频带的带宽为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所述频带上的正向链路传输指派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13.如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未能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将有效载荷传送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从而导致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非确认信号时,在随后时隙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重新传送所述有效载荷。
14.如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传送的网络节点特定的控制信息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
15.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4、16)包括:
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的存储器(24、44);
与所述存储器(22、44)通信的处理器(26、46),所述处理器(26、46)配置成:
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以及
根据所述频带的所述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基站(14),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无线装置(16),所述正向链路是下行链路,并且所述反向链路是上行链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是第一无线装置(16),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是第二无线装置(16),所述正向链路是从所述第一无线装置(16)到所述第二无线装置(16)的第一侧链路,并且所述反向链路是从所述第二无线装置(16)到所述第一无线装置(16)的第二侧链路。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根据3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并且根据1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三频带。
19.如权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都根据2比1的正向链路与反向链路比来分配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两个频带的每个频带,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所述两个频带之一的所述每频带双工节奏与所述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所述每频带双工节奏偏移一个时隙。
20.如权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具有不同的带宽。
21.如权利要求15-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在相同时隙期间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多个频带中在正向链路上传送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第一有效载荷。
22.如权利要求15-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在第一时隙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传送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有效载荷的第一部分,并且在所述第一时隙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二频带中传送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所述有效载荷的第二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在一个时隙期间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M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各自传送所述有效载荷的M个部分。
24.如权利要求21-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所述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中的信道状况。
25.如权利要求2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之间分配所述有效载荷的部分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至少一个频带的带宽。
26.如权利要求15-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还包括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所述频带的带宽为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频带上的正向链路传输指派调制和编码方案MCS。
27.如权利要求15-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还包括:当未能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第一频带中将有效载荷传送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从而导致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非确认信号时,在随后时隙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不同频带中重新传送所述有效载荷。
28.如权利要求1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中传送的网络节点特定的控制信息包括与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数据信道有关的控制信息。
29.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来自第二网络节点(16)的反向链路传输以及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16)的正向链路传输分配资源的第一网络节点(14、16),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包括:
配置成存储双工节奏的存储器模块(25、45);
配置成为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选择每频带双工节奏的双工选择器模块(19、21),双工节奏定义相邻连续时隙的正向链路/反向链路模式;以及
频带分配器模块(31、51),配置成根据所述频带的所述每频带双工节奏,在相邻连续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将所述至少两个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分配给正向链路传输和反向链路传输之一。
CN201780091562.3A 2017-04-03 2017-12-22 混合频率和时间双工通信 Pending CN1106632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80668P 2017-04-03 2017-04-03
US62/480668 2017-04-03
PCT/IB2017/058376 WO2018185544A1 (en) 2017-04-03 2017-12-22 Hybrid frequency and time duplexing 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3212A true CN110663212A (zh) 2020-01-07

Family

ID=6101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1562.3A Pending CN110663212A (zh) 2017-04-03 2017-12-22 混合频率和时间双工通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159301B2 (zh)
EP (1) EP3607690B1 (zh)
CN (1) CN110663212A (zh)
WO (1) WO201818554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3277A1 (en) * 2001-05-16 2002-11-21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538640A (zh) * 2003-01-29 2004-10-20 ���ǵ�����ʽ���� 提供混合双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01272175A (zh) * 2007-03-21 2008-09-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ofdma系统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1770B2 (ja) * 1998-03-10 2007-02-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050243748A1 (en) 2004-04-30 2005-11-03 Peter Bosch Band switching for coherent beam forming in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725723A1 (en) 2012-10-24 2014-04-30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ffering a hybrid TDD/FDD duplexing technology
WO2014070066A1 (en) * 2012-10-29 2014-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inter-operator time sharing of frequency spectrum
US20140269633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of a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device i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mode with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a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73277A1 (en) * 2001-05-16 2002-11-21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538640A (zh) * 2003-01-29 2004-10-20 ���ǵ�����ʽ���� 提供混合双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01272175A (zh) * 2007-03-21 2008-09-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ofdma系统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7690B1 (en) 2022-05-11
EP3607690A1 (en) 2020-02-12
US20220029775A1 (en) 2022-01-27
US20210105129A1 (en) 2021-04-08
WO2018185544A1 (en) 2018-10-11
US11159301B2 (en) 2021-10-26
US11569974B2 (en)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3069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578639B2 (en) Methods and nod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231525B1 (ko) 스케줄링 요청 자원 구성
KR102284453B1 (ko)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92509B1 (ko)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052826B (zh) 鲁棒的时分复用图样的系统和方法
KR101785313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제어를 위한 서브프레임 운용 및 채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054001A (ja) 256qamに対するmcsテーブルの適応
EP3455991B1 (en) Configuration of downlink transmissions
CN11379603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3665989A1 (en) Dynamic management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resources in wireless network
JP689451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グラントフリーベースの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10505044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US20210075561A1 (en) Acknowledgment signaling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1026865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装备和介质
CN113115454A (zh) 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14629613B (zh) 调度uci传输方案
KR102493234B1 (ko) 단축된 프레임 구조들을 이용한 사운딩 피드백
CN110089066B (zh) 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与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之间的冲突避免
CN10743194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9038678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ifferent 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69974B2 (en) Hybrid frequency and time duplexing communications
US20190386789A1 (en) A Wireless Device,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4342301A (zh) 用于urllc传输的资源缩放
CN117596696A (zh) 资源取消方法和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