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1860A -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1860A
CN110661860A CN201910883074.7A CN201910883074A CN110661860A CN 110661860 A CN110661860 A CN 110661860A CN 201910883074 A CN201910883074 A CN 201910883074A CN 110661860 A CN110661860 A CN 110661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terminal
link
address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30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1860B (zh
Inventor
曹帼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30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18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1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1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1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和通话设备,涉及无线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预存储第一通话链路的端对端P2P穿越成功率和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通话链路的P2P穿越,所述第一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当所述第一终端新建通话采用的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通话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建立通话能够解决通话链路建立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背景技术
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话所采用的通话链路一般可以利用两类骨干网:实时传输网络(real-time network,RTN)和对等式网络(peer-to-peer,P2P)。其中,RTN网络是一种专门为实时传输而设计的网络架构,其可以在全球的数据中心之间重新组织节点,相互连接和调度,在现有的公共互联网基础上构建一层新的虚拟网络。RTN系统可以实时根据各节点的连接和传输状况、负载状况和到用户的距离以及响应时间,分配最优、最通畅的传输路径,达到实时传输需要的质量保障级别。然而,RTN网络类似租用专网,会导致运营成本较高。P2P穿越,指的是两个设备各自将对端的公网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address,IP)和端口作为目的IP和端口进行直接通信,而无需租用专网,因此,其运营成本相对低廉。但是,设备之间的P2P链路的时延、带宽、抖动等通信质量一般无法得到保障,例如,当设备需要高清晰度(如分辨率≥720p)或者高流畅性(如>25fps)的音视频通话体验时,对信道的时延、带宽、抖动指标要求较高,此时,P2P网络可能无法满足要求。此外,P2P链路的另一个不足在于,采用P2P链路进行通话的设备可能无法成功实现P2P穿越,进而无法实现音视频通话;即使能够实现P2P穿越,也需要进行较长的穿越流程,导致穿越时间较长。
因此,如何有效实现P2P穿越以及通话链路的网络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能够解决通话链路建立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包括:第一终端预存储第一通话链路的端对端P2P穿越成功率和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通话链路的P2P穿越,所述第一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当所述第一终端新建通话采用的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通话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包括: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低于第四阈值时,所述第一终端采用实时传输网络RTN建立通话;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时,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P2P穿越,其中,若所述P2P穿越成功,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进行通话;若所述P2P穿越未成功,采用所述RTN建立通话;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进行P2P穿越,并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次数和/或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已通话次数确定第一通话标识ID,所述第一通话ID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m个通话ID中的任意一个,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通话ID对应的第一地址ID,其中,所述第一地址ID为所述第一通话ID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ID;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一地址的所述第一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已通话时长确定第二通话ID,所述第二通话ID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n个通话ID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二通话ID对应的第二地址ID,其中,所述第二地址ID为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ID;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二地址的所述第二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址ID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经纬度、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符BSSID/SSID、移动网络号码MNC、移动国家代码MCC、位置区码LAC、小区ID。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决策模块,用于预存储第一通话链路的网络地址转换P2P穿越成功率和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通话链路的P2P穿越,所述第一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使用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所述决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新建通话采用的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通话链路时,根据所述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话设备还包括:RTN模块,用于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低于第四阈值时,采用实时传输网络RTN建立通话;P2P模块,用于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时,进行所述P2P穿越,其中,若所述P2P穿越成功,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进行通话;若所述P2P穿越未成功,所述RTN模块采用所述RTN建立通话;P2P模块,还用于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进行P2P穿越,并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决策模块根据已通话次数和/或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决策模块根据已通话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所述决策模块根据所述已通话次数确定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m个终端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一地址标识ID,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一地址的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决策模块根据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所述决策模块根据所述已通话时长确定第三终端,所述第三终端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n个终端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第二地址ID,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二地址的所述第三终端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址ID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经纬度、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符BSSID/SSID、移动网络号码MNC、移动国家代码MCC、位置区码LAC、小区ID。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话,基于通话次数和通话时长,筛选出经常通话ID(或经常通话人)、经常通话场所,并根据经常通话ID和经常通话场所进一步筛选出经常通话链路;记录经常通话链路的P2P穿越信息,如双端的NAT类型、P2P穿越参数以及累计的穿越成功率等;当后续新建通话的链路为经常通话链路时,采用统计的穿越成功率,加速P2P/RTN选路的判决,或者用预存储的P2P穿越信息加速P2P穿越过程。通过该建立通话,可以加速P2P探索穿越的过程,减少P2P穿越时延和流量消耗,此外,还可以加速P2P和RTN链路选择的决策过程,减少决策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P2P穿越过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话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话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链路建立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终端设备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指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一般来说,对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设备,如果无需做内外地址转换,则可以直接采用IPv6地址直通。但是,IPv4设备一般会处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NAT)设备(如路由器)之后,NAT设备负责将局域网(也即内网)中设备的内网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和端口转换为公网(或者外网)的IP和端口。其中,终端设备能否通过NAT设备的探测尝试获取对端公网IP和端口,以实现NAT穿越,主要取决于NAT设备的类型。
表1示出了本端和对端分别为不同的NAT设备类型时,NAT穿越成功率以及P2P穿越时延。
表1
本端NAT设备 对端NAT设备 NAT穿越成功率 P2P穿越时延
对称型 对称型 极低 \
对称型 端口受限锥型 采用智能算法后,>90% 1~3s
端口受限锥型 端口受限锥型 >90% 1s左右
可见,当本端NAT设备和对端NAT设备均为对称型NAT设备时,NAT穿越成功率极低;而当本端NAT设备和对端NAT设备其中一个为对称型NAT设备,另外一个为端口受限锥型NAT设备,或者两端均为端口受限锥型NAT设备时,P2P穿越也会有较长的时延。
为便于理解,首先结合附图对目前P2P穿越的过程进行介绍。
图1示出了P2P穿越过程的示意图。
为便于描述,在图1所示的P2P穿越过程中,将本端对应的终端记为终端A,对端对应的终端记为终端B。该P2P穿越过程以本端NAT设备为对称型NAT设备,对端NAT设备为端口受限型NAT设备为例。该P2P穿越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终端A和终端B分别与NAT设备类型探测服务器进行交互,以获取各自对应的NAT设备的类型、被分配的公网IP以及公网端口。
S102,终端A和终端B经由中转服务器,互相交换各自对应的NAT类型、公网IP以及公网端口。应理解,若两端均为IPv4设备或者NAT设备均为对称型NAT设备时,该P2P穿越终止。
当两端的NAT设备分别为对称型NAT设备和端口受限锥型NAT设备时,继续以下步骤进行P2P穿越。
S103,终端A向P2P穿越辅助服务器发送多个数据包,服务器进行响应。其中,该过程需要较多的耗时和流量。
S104,终端A根据P2P穿越辅助服务器响应的数据包以及终端B的IP和端口信息,计算终端A可能被NAT设备分配的端口列表。
S105,终端A通过信息中转服务器,将终端A可能的端口列表告知终端B。
S106,终端A与终端B利用前述获得的公网IP和端口信息,互相发送数据包,进行打洞,直至接收到对端响应,则打洞成功。其中,该过程可能需要较多的耗时和流量。
S107,当双向打洞成功,则P2P穿越成功。
应理解,公网IP端口的分配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终端如果由路由器接入(网线连接或者行动热点(WiFi)连接)或者由5G/4G/3G无线接入网,则其对应的公网IP端口一般隶属于某运营商;如果在中小城市,一个固网或者运营商可以仅部署一张核心网,而在大城市,一个运营商可能同时部署2-3张核心网,其中,一张核心网一般对应一个NAT网关。一般来说,如果一个NAT网关不更换NAT设备,其NAT类型不会改变。同一个NAT网关,给同一个终端分配的外网IP地址和外网端口,在一次业务连接(如通话)未结束之前,甚至2-3天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但同一个业务2-3天左右,被分配的公网IP和公网端口会发生变化,但其分配的算法规律大概率不发生改变。
由于目前提供的通过RTN和P2P进行音视频通话的方案中,一般首先采用P2P穿越尝试,走完整个P2P穿越流程;当P2P穿越过程中打洞失败或者超时,才选择采用RTN网络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因此,对于两端的NAT设备为对称型-端口首先锥型时,完整地P2P穿越过程会消耗较多的流量,并且有较长的时延,导致P2P网络与RTN网络选择决策时间长,以及通话链路建立的效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立通话,通过对通话链路进行记录个分析,判断当前所要建立的通话链路是否为已经做过P2P穿越的链路,进而加速P2P穿越流程以及RTN/P2P链路选择。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话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话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两个联系人之间通话的过程,通过根据过往通话记录,筛选出经常通话链路;记录经常通话链路的P2P穿越参数;判断新建通话的链路是否为经常通话链路,进行确定是否采用已记录的P2P穿越参数加速穿越过程或者确定是否直接采用RT网络的通话链路。该建立通话的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S201,第一终端预存储第一通话链路的端对端P2P穿越成功率和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该第一终端进行所述第一通话链路的P2P穿越,该第一通话链路为第一终端使用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第一终端使用次数大于第二阈值且使用时长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
其中,第一通话链路为第一终端曾经使用的经常通话链路中的任意一个,该第一通话链路可以是P2P网络的通话链路,第一通话链路对端可以是第一终端的常用联系人或者常用联系终端,第一通话链路对端对应的通话地点可以是第一终端的常用通话地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根据以往的通话记录筛选出经常通话链路,其中,该经常通话链路可以是第一终端通话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或者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也就是说,第一通话链路为第一终端通话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其中,第一阈值、第二阈值以及第三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时的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应理解,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通话链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通话链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次数确定第一通话链路,具体地,第一终端根据以往已经发生过的通话的通话次数,确定第一通话ID,其中,第一通话ID为第一终端以往通话次数最多的前m个通话ID中的任意一个,其中,m为正整数;然后,筛选出第一通话ID与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所在的第一地址ID;第一终端可以确定与该第一通话ID在第一地址ID进行通话所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应理解,一般来说,每个终端用户都会有固定几个通话次数较多的经常通话联系人,例如家人、同事等,每个经常通话联系人对应各自的通话ID,该通话ID例如可以是手机号、语音通话应用ID或者视频通话应用ID等。第一终端可以将以往所有发生过的通话,按通话次数进行排序,筛选出其中通话次数最多的前m个联系人或者通话ID,并记录该m个联系人或者通话ID。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通话链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时长确定第一通话链路,具体地,第一终端根据以往已经发生过的通话的通话时长,确定第二通话ID,其中,第二通话ID为第一终端以往通话时长最长的前n个通话ID中的任意一个,其中,n为正整数;然后,筛选出第二通话ID与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所在的第二地址ID;第一终端可以将与该第二通话ID在第二地址ID进行通话所在的通话链路确定为第一通话链路。
应理解,一般来说,每个终端用户都会有固定几个通话次数较多的经常通话联系人,例如家人、同事等,每个经常通话联系人对应各自的通话ID,该通话ID例如可以是手机号、语音通话应用ID或者视频通话应用ID等。第一终端可以将以往所有发生过的通话,按通话时长进行排序,筛选出其中通话时长最长的前m个联系人或者通话ID,并记录该m个联系人或者通话ID。
其中,当采用通话时长确定经常联系人或者通话ID时,也需要考虑通话次数,也即可以在满足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时,筛选出通话时长最长的前n个通话对应的通话ID。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终端确定第一通话链路的方式例如可以是: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记录筛选出M个通话ID或者通话联系人,其中该M个通话ID或者通话联系人由通话次数最多和通话时长最长的通话ID组成的。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在所有通话记录中筛选出通话次数排名前M和通话时长排名前M的经常通话ID,然后将通话次数排名前M和通话时长排名前M的重复的经常通话ID去重,再根据预先设定的权重从去重后的通话ID中筛选出排名前M的通话ID;第一终端根据与排名前M的通话ID的通话记录,筛选出通话次数最多和通话时长最长的前N个地址ID,确定该前N个地址ID为经常通话场所对应的ID;第一终端确定排名前M的通话ID在各自对应的经常通话场所与第一终端通话所在的通话链路为经常通话链路,该经常通话链路中的任意一条记为第一通话链路。换句话说,第一终端先筛选出特定数量的经常通话ID,该经常通话ID可以是通话次数多的通话ID,也可以是在一定通话次数下,通话时长较长的通话ID,具体筛选时可以对通话次数和通话时长赋予不同的权重值,以便于获取权重排名前M的通话ID;然后,在根据该权重排名前M的通话ID,筛选出每个通话ID与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一个或多个经常通话场所;将每个通话ID在经常通话场所与第一终端通话时的通话链路确定为经常通话链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说的经常通话链路是指对于第一终端的用户来说有价值的通话链路,例如,第一终端用户与家人、同事或者朋友之间通话所要建立的通话链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经常通话链路不单指通话次数多的通话链路,还可以是通话时长较多的通话链路,其中,当以通话时长作为判断通话链路是否为经常通话链路的条件时,对通话次数也可以有一定要求,例如,要求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该第三阈值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灵活设定,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经常通话场所可以有多种判断方式,例如,经纬度、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符(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B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移动网络号码(mobile network code,MNC)、移动国家代码(mobile country code,MCC)、位置区码(location area code,LAC)、小区ID等。
应理解,当第一终端通话的对端在确定的通话场所时,第一终端可以通过路由器、5G/4G/3G基站多次接入。确定的通话场所一般对应同一个核心网的同一个NAT网关,其公网IP地址的分配往往在同一个网段,公网端口的分配规律相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记录的第一参数可以用于第一终端进行P2P穿越,当该P2P穿越成功后,第一终端即可建立第一通话链路。其中,第一参数可以包括本端和对端NAT类型;对于NAT类型为对称型的一侧,该第一参数可以是被分配端口列表的计算公式和该计算公式可能用到的参数,其中,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计算公式以及参数,获取可能被分配的端口范围,然后直接与该端口范围中的端口进行通话链路建立;第一参数还包括累计的P2P穿越成功率。
S202,当第一终端新建通话采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时,第一终端根据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
其中,当第一终端新判定建立的通话的链路为经常通话链路时,如为第一通话链路,第一终端通过统计的P2P穿越成功率加速P2P或者RTN选路判决,或者用预存储的P2P穿越参数加速穿越过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根据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可以包括:(1)当第一终端累计的P2P穿越成功率低于第四阈值时,该第一终端直接采用RTN建立通话链路,其中,第四阈值例如可以是10%;(2)当第一终端累计的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时,第一终端执行完整的P2P穿越流程,其中,若该P2P穿越成功,第一终端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进行通话;若P2P穿越未成功,第一终端建立RTN中的通话链路,也就是说,其中,第五阈值例如可以是80%;(3)当第一终端累计的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第一终端根据预存储的第一参数尝试进行P2P穿越,若P2P穿越成功,则采用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进行通话;若P2P穿越失败,再执行完成的P2P穿越流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话,基于通话次数和通话时长,筛选出经常通话ID(或经常通话人)、经常通话场所,并根据经常通话ID和经常通话场所进一步筛选出经常通话链路;记录经常通话链路的P2P穿越信息,如双端的NAT类型、P2P穿越参数以及累计的穿越成功率等;当后续新建通话的链路为经常通话链路时,采用统计的穿越成功率,加速P2P/RTN选路的判决,或者用预存储的P2P穿越信息加速P2P穿越过程。通过该建立通话,可以加速P2P探索穿越的过程,减少P2P穿越时延和流量消耗,此外,还可以加速P2P和RTN链路选择的决策过程,减少决策时间。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话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通话设备300包括决策模块310、P2P模块320以及RTN模块33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用于预存储第一通话链路的网络地址转换P2P穿越成功率和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第一终端进行第一通话链路的P2P穿越,第一通话链路为第一终端使用次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第一终端使用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使用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还用于当第一终端新建通话采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时,根据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话设备300还包括RTN模块320,该RTN模块320用于当P2P穿越成功率低于第四阈值时,采用实时传输网络RTN建立通话。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话设备300还包括P2P模块330,该P2P模块330可以用于当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时,进行P2P穿越,其中,若P2P穿越成功,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进行通话;若P2P穿越未成功,RTN模块320采用所述RTN建立通话。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P2P模块330,还可以用于当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第三阈值时,根据第一参数进行P2P穿越,并采用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还可以用于根据已通话次数和/或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还可以根据已通话次数确定第一通话ID,该第一通话ID为与第一终端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m个通话ID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一地址标识ID,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还可以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在第一地址的第一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还可以用于根据已通话时长确定第二通话ID,第二通话ID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n个通话ID的任意一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还可以用于确定第二通话ID对应的第二地址ID,其中,第二地址为第二通话ID与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310,还用于确定第一终端与在第二地址的第二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通话ID与第一终端的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地址ID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经纬度、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符BSSID/SSID、移动网络号码MNC、移动国家代码MCC、位置区码LAC、小区ID。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链路建立的流程进行更未具体的介绍。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链路建立的示意性流程图。该通话链路的建立过程可以由第一终端来执行,其中,第一终端可以包括决策模块、P2P模块以及RTN模块。
S401,当新建通话链路时,第一终端的决策模块进行经常通话链路判别。
其中,决策模块可以根据已完成的通话的通话次数和/或通话时长确定经常通话ID(或经常联系人)和经常通话地点,将第一终端与经常通话ID在经常通话地点的通话链路确定为经常通话链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若决策模块判定当前通话的链路为经常通话链路,则执行步骤S402;若决策模块判定当前通话的链路不为经常通话链路,则执行步骤S402,也即当决策模块判定当前通话链路为不经常通话链路时,决策模块指示P2P模块执行完整的P2P穿越流程,当P2P穿越成功,则建立P2P通话链路,并存储P2P穿越参数;当P2P穿越失败,则选择TRN通话链路。当前通话链路为不经常通话链路时,新建通话链路的过程可以参见现有流程,此处不再详述。
以下对当前通话链路为经常通话链路的情况进行介绍。
S403,决策模块根据预存储P2P穿越成功率,确定通话链路建立方式。
其中,决策模块可以根据预存储的P2P成功率指示选择P2P通话链路或者RTN通话链路。
具体地,决策模块确定通话链路建立方式后,可以执行步骤S404a,也即向P2P模块或者RTN模块发送指示信息,指示RTN模块采用RTN通话链路或者执行P2P模块执行P2P穿越流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决策模块可以进一步根据P2P穿越成功率指示P2P模块执行完整的P2P穿越流程或者直接使用预存储的P2P穿越参数进行P2P穿越。其中,当P2P穿越成功率等于或高于第四阈值且低于第五阈值时,决策模块指示P2P模块进行完整的P2P穿越流程;当P2P穿越成功率高于第五阈值时,决策模块向P2P模块发送P2P穿越参数(步骤S404b),并指示P2P模块直接利用该P2P参数进行P2P穿越,也即不需要进行完整的P2P穿越流程。
S405,更新经常通话链路和P2P穿越成功率。
其中,当本次通话链路建立完成或者通话完成后,决策模块可以基于本次通话链路将经常通话链路进行更新,此外,决策模块还可以根据本次P2P穿越是否成功,更新P2P穿越成功率。
S406,决策模块接收P2P模块发送的本次P2P穿越的参数。
S407,对于经常通话链路,更新P2P穿越成功率,存储P2P穿越信息。
其中,决策模块存储本次通话链路建立过程中的P2P穿越成功率和P2P穿越信息,以便后续新建通话链路与本次通话链路相同时,可以再次利用该P2P穿越信息加速P2P穿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通话,基于通话次数和通话时长,筛选出经常通话ID(或经常通话人)、经常通话场所,并根据经常通话ID和经常通话场所进一步筛选出经常通话链路;记录经常通话链路的P2P穿越信息,如双端的NAT类型、P2P穿越参数以及累计的穿越成功率等;当后续新建通话的链路为经常通话链路时,采用统计的穿越成功率,加速P2P/RTN选路的判决,或者用预存储的P2P穿越信息加速P2P穿越过程。通过该建立通话,可以加速P2P探索穿越的过程,减少P2P穿越时延和流量消耗,此外,还可以加速P2P和RTN链路选择的决策过程,减少决策时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预存储第一通话链路的端对端P2P穿越成功率和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建立所述第一通话链路所需要的P2P穿越参数,所述第一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
当所述第一终端新建通话的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通话链路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包括:
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低于第四阈值时,所述第一终端确定选择实时传输网络RTN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时,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P2P穿越,其中,若所述P2P穿越成功,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若所述P2P穿越未成功,采用所述RTN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进行P2P穿越,并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次数和/或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已通话次数确定第一通话标识ID,所述第一通话ID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m个通话ID中的任意一个,m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通话ID对应的第一地址ID,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通话ID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一地址的所述第一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根据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已通话时长确定第二通话ID,所述第二通话ID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n个通话ID中的任意一个,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二通话ID对应的第二地址ID,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二通话ID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二地址的所述第二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话ID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ID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经纬度、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符BSSID/SSID、移动网络号码MNC、移动国家代码MCC、位置区码LAC、小区ID。
8.一种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决策模块,用于预存储第一通话链路的网络地址转换P2P穿越成功率和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为建立所述第一通话链路所需要的P2P穿越参数,所述第一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数大于第一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通话次数大于第三阈值的通话链路中任意一个;
所述决策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终端新建通话的通话链路为所述第一通话链路时,根据所述P2P穿越成功率确定建立通话的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设备还包括:
RTN模块,用于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低于第四阈值时,确定选择实时传输网络RTN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P2P模块,用于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阈值,且小于第五阈值时,执行所述P2P穿越,其中,若所述P2P穿越成功,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若所述P2P穿越未成功,所述RTN模块采用所述RTN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P2P模块,还用于当所述P2P穿越成功率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参数进行P2P穿越,并采用所述P2P穿越成功后建立的通话链路建立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块根据已通话次数和/或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块根据已通话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
所述决策模块根据所述已通话次数确定第一通话ID,所述第一通话ID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m个终端中的任意一个,m为正整数;
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一通话ID对应的第一地址标识ID,其中,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通话ID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
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一地址的所述第一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块根据已通话时长确定所述第一通话链路,包括:
所述决策模块根据所述已通话时长确定第二通话ID,所述第二通话ID为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时长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n个终端中的任意一个,n为正整数;
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第二地址ID,其中,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二通话ID与所述第一终端通话次数最多的地址;
所述决策模块确定所述第一终端与在所述第二地址的所述第二通话ID进行通话时所使用的通话链路为第一通话链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通话次数大于所述第三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话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ID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经纬度、路由器的服务集标识符BSSID/SSID、移动网络号码MNC、移动国家代码MCC、位置区码LAC、小区ID。
CN201910883074.7A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Active CN110661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3074.7A CN110661860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3074.7A CN110661860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1860A true CN110661860A (zh) 2020-01-07
CN110661860B CN110661860B (zh) 2021-08-20

Family

ID=6903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3074.7A Active CN110661860B (zh) 2019-09-18 2019-09-18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186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491A (zh) * 2020-06-23 2020-10-20 成都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10451A (zh) * 2020-08-26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点对点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CN114629916A (zh) * 2022-03-09 2022-06-14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p2p链路的取流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7512A (zh) * 2005-08-18 2007-02-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对等直连通道的方法
US20090111382A1 (en) * 2007-10-26 2009-04-30 Motorola, Inc.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ollection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rom elemen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547107A (zh) * 2008-03-27 2009-09-30 天津德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多路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87491A (zh) * 2010-06-30 2010-11-17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分布式pacs的远程会诊方法
CN106254202A (zh) * 2016-08-29 2016-12-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多路并行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8668327A (zh) * 2018-04-23 2018-10-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702601A (zh) * 2016-03-11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从基于基础设施的无线连接转换到对等(p2p)无线连接
CN109274735A (zh) * 2018-09-11 2019-0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对等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7512A (zh) * 2005-08-18 2007-02-2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对等直连通道的方法
US20090111382A1 (en) * 2007-10-26 2009-04-30 Motorola, Inc.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ollection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rom elemen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547107A (zh) * 2008-03-27 2009-09-30 天津德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多路点对点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87491A (zh) * 2010-06-30 2010-11-17 中山大学 一种基于分布式pacs的远程会诊方法
CN108702601A (zh) * 2016-03-11 2018-10-23 英特尔公司 从基于基础设施的无线连接转换到对等(p2p)无线连接
CN106254202A (zh) * 2016-08-29 2016-12-2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多路并行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N108668327A (zh) * 2018-04-23 2018-10-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274735A (zh) * 2018-09-11 2019-0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对等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0491A (zh) * 2020-06-23 2020-10-20 成都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10451A (zh) * 2020-08-26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点对点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
CN113810451B (zh) * 2020-08-26 2022-10-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点对点链路的建立方法、装置、第一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29916A (zh) * 2022-03-09 2022-06-14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p2p链路的取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29916B (zh) * 2022-03-09 2024-03-29 杭州萤石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p2p链路的取流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1860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0657B2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node for performing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for LADN
CN110661860B (zh) 一种建立通话的方法及通话设备
CN107925957B (zh) 用于提供连接的系统、方法和介质
EP3241383B1 (en) Cellular handover
US20060234713A1 (en) Dynamically obtaining neighborhood information
CN108781361B (zh) 用于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及设备
US10374960B2 (e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selection with priority class
CN104871603A (zh) 用于连接基于ims的服务的方法
US11240729B1 (en) Network path routing for wireless traffic
US20160198122A1 (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Management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EP3618499A1 (en) Method and cell for determining handover of pdu session
CN113691969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532757B (zh) 一种nat穿越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20256396A1 (en)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346271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business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 level based on a user request
EP1998583A1 (en) Handover method
CN103262611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关重新定位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
EP3537666B1 (en) Servi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5009673B (zh) 业务连续性判断方法和设备
CN110149669B (zh) 控制终端使用无线网络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1757340B (zh) 一种确定服务区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98515B (zh) 控制pcrf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和实现系统
US1193716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ining topology of a distributed unit mesh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8351939B1 (en) Pseudo network signa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050796B2 (en) Interface session discovery with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