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9651B - 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49651B CN110649651B CN201910849618.8A CN201910849618A CN110649651B CN 110649651 B CN110649651 B CN 110649651B CN 201910849618 A CN201910849618 A CN 201910849618A CN 110649651 B CN110649651 B CN 1106496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 direct current
- alternating current
- parallel system
- double parall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and dc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6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02J2003/365—Reducing harmonics or oscillations in HVD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并联运行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与其电网参数不匹配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越来越少,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提上日程,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现在的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等都是交流电,而光伏太阳能产生的是直流电,而地球上的太阳能极为丰富,若能利用好这一可再生能源,将极大的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现有技术中,电网采用的是交流电供电,而光伏电是直流电,中间通过变流器进行转换,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交直流电网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而将变流器应用在交直流电网中存在电压制式不匹配、频率不匹配等问题,变流器双并联运行,随之带来的也会有谐波干扰,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并联运行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与其电网参数不匹配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自适应方法,包括: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进而根据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实现了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对交直流双向变流器与交直流双并联系统的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是否能够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并联运行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与其电网参数不匹配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根据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双并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自适应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
步骤S104,根据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
步骤S106,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
通过上述步骤S102至步骤S106,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进而根据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实现了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对交直流双向变流器与交直流双并联系统的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是否能够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并联运行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与其电网参数不匹配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本申请步骤S104中涉及到的根据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104-11,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与位置信息对应的并网和离网的运行标准;
步骤S104-12,根据运行标准和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参数,其中,参数信息至少包括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电压、电流、频率以及温度;目标参数用于指示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所需的基本输出需求;
步骤S104-13,根据目标参数生成控制信号。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对于本申请步骤S106中涉及到的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确定是否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的方式,进一步可以包括:
步骤S106-11,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满足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确定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步骤S106-12,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不满足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禁止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可选地,在确定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之后,本申请的方法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S108,触发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步骤S110,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上报故障信息。
也就是说,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后,会继续出发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进行自身检测,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例如是否超负荷运行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方法步骤还可以包括:
步骤S200,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触发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对本地的各个模块进行检测;
步骤S201,在本地的各个模块无故障的情况下,触发执行获取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的操作;
步骤S202,在本地的各个模块中存在有故障的模块的情况下,显示存在故障的模块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S200至步骤S202可知,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之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会进行自检,以确定本地各个模块是否正常,然后确定是否要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下面结合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举例说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双并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交流电网和直流电网位于两侧母线,与之连接的用电设备分为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交流电网和直流电网的转换依靠AC/DC双向变流器实现,连接变流器的是光伏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根据局域交直流电网的规模大小,以及交直流负载的功率需求,交直流电网之间并联的变流器个数需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个变流器与交直流母线的连接处,分别有电压、电流、频率、温度等传感器。变流器接入交直流电网前,呈待机状态,首先进行自检工作,分析判断自身各个模块是否有损坏,通过显示屏显示各个模块的状态信息;自检无故障后,自动定位,获取地理位置,通过传感器,将交直流母线的电压制式、电网频率等参数进行收集,控制单元分析电网参数,自动调节工作状态,从而输出满足交直流电网的交流电和直流电;在运行过程中,变流器根据交直流母线,动态调节自己所要转换的功率大小,若环境恶劣,自身无法承受需求输出,则降功率运行或者直接切出系统,并发送故障信息,以便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基于图2,本可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并联双环系统中AC/DC双向变流器自适应方法,在该自适应方法中,变流器在上电时首先检查自身各个模块有无故障,有故障但可以自我修复的,进行自我修复与更新,显示屏显示故障原因和修复进度,有故障不能自我修复的,显示屏显示故障,并发出故障信号给控制室,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故障排除后,变流器处于待机状态,仅各类传感器和CPU上电,收集交直流并联双环系统中交直流母线的电压、电流、频率、温度、地理位置等信息。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确认当地的并网、离网运行标准,根据PIVT确认目标电量参数的划分,再进行自我分析,判断目标参数是否处于自身的输出范围内,若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自身无法提供,则禁止并入交直流并联双环系统,若满足提供条件,则并入系统。
可见,通过本申请中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网系统中不仅只进行能量的传递,还能根据不同电网制式、地理位置以及频率要求,自动调整输出交流的电压、频率和直流的电压,并能实现自我检查与更新,检查自身的运行情况,最大限度的适应交直流电网的需求,从而使整个系统稳定运行;而且定位信息和采集到的交直流母线电量参数作为变流器控制输出的变量,通过合适的模型,得出控制算法,输出PWM波控制开关管的关断,以适应于交直流并联双环系统,使系统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包括:获取模块32,用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采集模块34,用于通过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生成模块36,用于根据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模块38,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生成模块36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位置信息确定与位置信息对应的并网和离网的运行标准;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运行标准和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参数,其中,参数信息至少包括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电压、电流、频率以及温度;目标参数用于指示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所需的基本输出需求;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参数生成控制信号。
可选地,本申请中的控制模块38进一步可以包括: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满足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确定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禁止单元,用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不满足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禁止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可选地,本申请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还可以包括:触发模块,用于在确定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之后,触发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判断是否存在故障;上报模块,用于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上报故障信息。
可选地,本申请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还可以包括: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触发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对本地的各个模块进行检测;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在本地的各个模块无故障的情况下,触发执行获取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的操作;显示模块,用于在本地的各个模块中存在有故障的模块的情况下,显示存在故障的模块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可选地,上述电子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被设置为通过计算机程序执行以下步骤:
S1,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
S2,根据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
S3,根据控制信号控制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其中包括: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并网和离网的运行标准;根据所述运行标准和所述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参数,其中,所述参数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电压、电流、频率以及温度;所述目标参数用于指示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所需的基本输出需求;根据所述目标参数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包括:
在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满足所述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在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不满足所述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禁止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触发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上报故障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触发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对本地的各个模块进行检测;
在本地的所述各个模块无故障的情况下,触发执行获取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的操作;
在本地的所述各个模块中存在有故障的模块的情况下,显示存在故障的模块信息。
5.一种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获取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
采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的感应器采集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参数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和参数信息生成控制信号,所述生成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并网和离网的运行标准;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标准和所述参数信息确定目标参数,其中,所述参数信息至少包括所述交流母线和直流母线的电压、电流、频率以及温度;所述目标参数用于指示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所需的基本输出需求;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参数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是否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满足所述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禁止单元,用于在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输出不满足所述控制信号所指示的输出的情况下,禁止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还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接入所述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之后,触发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上报模块,用于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上报故障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还包括:
第一触发模块,用于在交直流双向变流器运行前,触发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对本地的各个模块进行检测;
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在本地的所述各个模块无故障的情况下,触发执行获取所述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在交直流双并联系统中的位置信息的操作;
显示模块,用于在本地的所述各个模块中存在有故障的模块的情况下,显示存在故障的模块信息。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9618.8A CN110649651B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9618.8A CN110649651B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9651A CN110649651A (zh) | 2020-01-03 |
CN110649651B true CN110649651B (zh) | 2020-12-11 |
Family
ID=68991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49618.8A Active CN110649651B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496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9527B (zh) * | 2020-07-15 | 2021-09-28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交直流系统的单相交流线路保护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9735A (zh) * | 2017-03-21 | 2017-08-18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拓扑结构设计方法 |
CN107222029A (zh) * | 2017-08-04 | 2017-09-2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组合式模块化移动储能系统 |
CN108123497A (zh) * | 2017-12-27 | 2018-06-0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的配电柜及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 |
CN108695874A (zh) * | 2018-06-26 | 2018-10-23 |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储能型双向功率变换装置 |
CN109473966A (zh) * | 2018-12-03 | 2019-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ac/dc变流模块、直流微电网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755955A (zh) * | 2017-11-01 | 2019-05-14 | 北京德意新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双极性直流微电网的交直和直直变换器控制策略 |
-
2019
- 2019-09-09 CN CN201910849618.8A patent/CN1106496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69735A (zh) * | 2017-03-21 | 2017-08-18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拓扑结构设计方法 |
CN107222029A (zh) * | 2017-08-04 | 2017-09-29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组合式模块化移动储能系统 |
CN109755955A (zh) * | 2017-11-01 | 2019-05-14 | 北京德意新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双极性直流微电网的交直和直直变换器控制策略 |
CN108123497A (zh) * | 2017-12-27 | 2018-06-0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的配电柜及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 |
CN108695874A (zh) * | 2018-06-26 | 2018-10-23 |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储能型双向功率变换装置 |
CN109473966A (zh) * | 2018-12-03 | 2019-03-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ac/dc变流模块、直流微电网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49651A (zh) | 2020-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43811B2 (en) | Reactive power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EP3249768B1 (en) | Load management in hybrid electrical systems | |
CN102291052B (zh) | 太阳能光伏系统及其能量采集优化方法和故障检测方法 | |
US20120283888A1 (en) | Seamless Tran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cro-grid Connect/Disconnect from Grid | |
CN103703645A (zh) | 用于光伏电站的控制系统 | |
EP2528352A2 (en) | Head-end system for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
EP3026776B1 (en) |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power man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 |
US10074989B2 (en) |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power management,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 |
Wang et al. | Simulation and power quality analysis of a Loose-Coupled bipolar DC microgrid in an office building | |
EP3026777B1 (en) | Power management devic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 |
CN116885775B (zh) | 基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电网电能质量影响的分析方法 | |
JP6429691B2 (ja) |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 |
CN110649651B (zh) | 交直流双向变流器及其自适应方法、电子装置 | |
US20220147004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n electrical micronetwork | |
KR20170118393A (ko) | Mppt를 활용한 태양광 발전 모니터링 시스템 | |
CN102082464B (zh) | 用于智能电网的电能质量信号发生系统及综合测试方法 | |
CN204030624U (zh) | 一种光伏并网防逆流装置 | |
JP6023458B2 (ja) | 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 |
CN108429243A (zh) | 解列装置和水电系统 | |
CN112949729A (zh) | 一种用于微电网电流转换的控制算法 | |
CN105262144A (zh) | 一种多组网形态的分布式电源优化调度控制方法 | |
KR20170000563A (ko) | 독립형 마이크로그리드 테스트 장치 | |
KR102695780B1 (ko) | 시간대별 신재생에너지 출력제어 필요량 예측 방법 | |
CN207320848U (zh) | 防孤岛式并网逆变器 | |
Ronay et al. | Contributions to a grid connected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in distinctive operation mod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