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5629A -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5629A
CN110645629A CN201910742487.3A CN201910742487A CN110645629A CN 110645629 A CN110645629 A CN 110645629A CN 201910742487 A CN201910742487 A CN 201910742487A CN 110645629 A CN110645629 A CN 110645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m
value
people
weight value
r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424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45629B (zh
Inventor
鲍崇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Zhiguang Isl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Mengno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Mengno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Mengno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424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5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5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45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5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MCOUNTING MECHANISMS; COUNTING OF OBJ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M1/0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G06M1/08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 G06M1/10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6M1/101Design featur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for actuating the drive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by electro-opt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暖调节方法,应用于供暖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步骤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步骤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小于房间室温,则保持供暖流量不变;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大于房间室温,则执行步骤4;步骤4、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当室温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保持供暖流量不变。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供暖调节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基于房间属性以及房间内人数的状态对供热流量进行精准调节,进一步提高供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暖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居民集中供暖主要采用热水供暖的方式,其具体过程是,热源厂将供暖热水由主管网传输至换热站,换热站再通过二次管网将供暖热水传输至用户室内的暖气设施(如暖气片、地暖埋管等)中进行供暖,供暖热水通过暖气设施在居民室内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经二次管网和主管网返回至热源厂再次被加热输出,以此方式形成供热循环。
由于集中供暖的热水源是由大型工厂和站点通过主管网输出的,因此难以针对每一户中各个房间的供暖情况进行智能化的自动调节,而户主只能依靠身体触感调节室内供暖,这样的调节过程并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影响了住户的供暖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居民供暖时出现的难以调节的问题,提出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基于房屋结构和房屋中人的数量设置权重值,实现有针对性地调节住宅中不同房间中的供暖流量,从而提升住户的供暖体验。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供暖调节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
步骤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步骤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小于房间室温,则保持供暖流量不变;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大于房间室温,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当室温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保持供暖流量不变。
进一步地,房间内的人数信息的统计过程,具体包括:
在房间入口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一组红外传感器,并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已有的人数信息进行统计,若无已有的人数信息,则初始值化人数信息的统计值为0;当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加1;当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减1。
进一步地,预定时长的取值范围为10分钟至30分钟之间。
进一步地,预设基准温度值的取值范围为18℃至2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人数为0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0.9;
当人数为1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
当人数为2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1;
当人数为3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2;
当人数为大于等于4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3。
进一步地,房间属性,具体包括:
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阳台。
进一步地,第二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房间为卧室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1;
当房间为客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9;
当房间为餐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5;
当房间为卫生间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
当房间为厨房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5;
当房间为阳台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供暖调节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其中,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供暖调节方法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
步骤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步骤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小于房间室温,则保持供暖流量不变;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大于房间室温,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当室温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保持供暖流量不变。
第三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供暖调节方法的步骤。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方案针对室内各个房间属性设置不同的权重值,从而基于房间属性调节房间的期望室温,例如,卧室主要用于人的休息,往往衣着相对单薄,因此被分配较高的权重,而阳台本来就靠近室外环境,并且人不常去,因此被分配较低的权重。通过这种方案,可以有针对性地保证人常去的房间温度适宜,同时减少人不常去房间的供热消耗,因此具有节能意义,并且提升了供暖调节智能化。
2、本发明方案针对室内各个房间的实时人数设置权重值,从而基于房间内的人数调节房间的期望室温,例如,人数较多的房间被分配较高权重,因此保证房间内的温度适宜性,而没有人的房间被分配较低权重,从而减少供热消耗,因此具有节能意义,并且提升了供暖调节智能化。
3、本发明方案采用红外传感计数的方案统计房间的人数信息,方案成本低,易于实施,并且有助于方案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供暖调节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供暖调节方法逻辑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权重值对照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二权重值对照表;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供暖调节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暖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
S10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S10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小于房间室温,则保持供暖流量不变;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大于房间室温,则执行S104;
S104、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当室温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保持供暖流量不变。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主要针对住宅中的每一房间设置实时人数和房间属性的权重值,基于权重值对各个房间的期望温度进行动态调节,从而在保证人体温度适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无人房间或者不常用房间的供热消耗,具有显著的节能意义。
实施例2
基于前述实施例1方案,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另一种智能供暖方法,该方法的逻辑流程图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S20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
S20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S20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
S204、判断实时期望温度值是否小于房间室温,若是,则执行S205,若不是,则执行S207;
S205、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
S206、判断室温是否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若是,则执行S207,若不是,则继续执行S205;
S207、保持当前供暖流量不变。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红外线传感器的通断原理采集房间内的人数信息。进一步地,S201中房间内的人数信息的统计过程,具体包括:
在房间入口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一组红外传感器,并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
进一步地,此处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已有的人数信息进行统计,若无已有的人数信息,则初始值化人数信息的统计值为0;
当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加1;当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减1。
可以理解地,红外线可以被人体所遮挡,因此基于一组红外传感器的收发装置可以组成光控通断的检测电路,具体是将两组红外传感器分别置于门外和门里,并设置计数器记录两组红外的通断次数。具体地,对于红外传感器通断的检测可以采用单片机(如STC89C52型)、微控制器或FPGA芯片。具体的检测原理是当有人通过门口时,无论走出还是走进,都会先触发一路红外的通断,再触发另一路红外的通断,因此基于两路红外通断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获取对于人出入的判定,并进行计数。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设置计数的初始值为0,并从计数电路接通后开始统计,直至电源电路断开,统计数据不会随着数据采集而重置。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人甩手导致的误记录,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红外传感器设置于人脚踝高度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S201中的预设时长为10分钟至30分钟之间。
可以理解地,理论上人在各个房间中的行为和运动是不固定的,但是当人处于吃饭、学习、睡觉等状态时,在某一房间中所处的时间较长,并且当人频繁出入某一房间时,对该房间进行调节温度的意义不大。基于此,设置采集房间人数信息的间隔时长在10分钟到30分钟之间,能够采集到比较科学的数据。
进一步地,S201中对第一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人数为0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0.9;
当人数为1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
当人数为2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1;
当人数为3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2;
当人数为大于等于4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3。
可以理解地,S203中示出了第一权重值与最终计算出的实时期望温度值具有正相关,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人数的增加而增大第一权重值,以实现房间中的人越多,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越高,以满足人体的供暖需求;相对应地,若房间内人数少或者没有人,就可以适当地降低实时期望温度值,以节省供暖流量。基于对第一权重值的定义,可以生成参见图3所示的第一权重值对照表并存储在处理器内存之中,当采集到对应的人数信息后可以方便调用对应的第一权重值。
进一步地,S202中是针对房间属性进行权重定义,此处的房间属性主要基于住户对于房间面积和功能的定义,可以根据住户的需求进行定义。
具体地,房间属性包括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阳台。当然,基于用户的需求定义,还可以进行扩展和增加,比如添加地下室、仓室等属性,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S202中对第二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房间为卧室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1;
当房间为客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9;
当房间为餐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5;
当房间为卫生间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
当房间为厨房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5;
当房间为阳台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
可以理解地,S203中示出了第二权重值与最终计算出的实时期望温度值具有正相关,而此处第二权重值的定义主要与房间的应用场景相关,例如,在卧室中人会长期处于睡眠或休息状态,并且衣着会单薄,因此应分配更高的权重值以获取更高的实时期望温度值;又如,厨房本身只有做饭时才会进入,并且会开火灶,对于室温具有弥补作用,因此无需实现较大的室温调节,所需的实时期望温度值就较低。由此可见,第二权重值的定义与人所处的环境和场景相关,此处对于其他房间属性的权重设置考量不再赘述。基于对第二权重值的定义,可以生成参见图4所示的第二权重值对照表并存储在处理器内存之中,当需要计算实时期望温度值时可以方便调用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S203中优选的预设基准温度值的取值范围为18℃至22℃之间,该温度为冬季适宜的人体体感温度。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基于每一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进行调节,该实时期望温度值与房间中实时人数信息以及房间属性相关。例如,假设预设的基准温度值为20℃,已知厨房有一个人在做饭,客厅有三个人,那么可计算得知厨房的实时期望温度值为20℃*0.75*1=15℃,客厅的实时期望温度值为20℃*0.9*1.2=21.6℃。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基于流量调节来调节温度的,当温度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说明当前流量下供暖流量可以使室温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因此在S207结束流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可以基于每一房间的实时情况动态调节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在保证住户的体感满意度的同时实现供暖节能以及更精准的控制。
实施例3
基于前述实施例方案,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供暖调节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该供暖调节设备5可以包括:存储器52和处理器53;各个组件通过通讯总线51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地,通讯总线51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通讯总线51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通讯总线51。
存储器52,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53上运行的供暖调节方法程序;
处理器53,用于在运行供暖调节方法程序时,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
步骤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步骤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小于房间室温,则保持供暖流量不变;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大于房间室温,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当室温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保持供暖流量不变。
进一步地,房间内的人数信息的统计过程,具体包括:
在房间入口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一组红外传感器,并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已有的人数信息进行统计,若无已有的人数信息,则初始值化人数信息的统计值为0;当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加1;当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减1。
进一步地,预定时长的取值范围为10分钟至30分钟之间。
进一步地,预设基准温度值的取值范围为18℃至22℃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人数为0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0.9;
当人数为1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
当人数为2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1;
当人数为3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2;
当人数为大于等于4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3。
进一步地,房间属性,具体包括:
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阳台。
进一步地,第二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房间为卧室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1;
当房间为客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9;
当房间为餐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5;
当房间为卫生间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
当房间为厨房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5;
当房间为阳台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5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处理器5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2,处理器53读取存储器5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前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供暖调节方法程序,供暖调节方法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供暖调节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具体来说,用户终端中的处理器53还配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暖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
步骤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步骤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小于房间室温,则保持供暖流量不变;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大于房间室温,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当室温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保持供暖流量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内的人数信息的统计过程,具体包括:
在房间入口的外侧和内侧分别设置一组红外传感器,并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红外传感器的通断次数统计当前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已有的人数信息进行统计,若无已有的人数信息,则初始值化人数信息的统计值为0;
当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加1;当入口内侧的红外传感器比入口外侧的红外传感器先通断时,将人数信息的统计值减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长的取值范围为10分钟至30分钟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基准温度值的取值范围为18℃至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人数为0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0.9;
当人数为1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
当人数为2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1;
当人数为3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2;
当人数为大于等于4时,定义第一权重值为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属性,具体包括:
卧室、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阳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权重值的定义,具体包括:
当房间为卧室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1;
当房间为客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9;
当房间为餐厅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5;
当房间为卫生间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8;
当房间为厨房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5;
当房间为阳台时,定义第二权重值为0.7。
9.一种供暖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其中,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供暖调节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每隔预设时长采集一次房间内的人数信息,基于预设定义确定房间内对应人数的第一权重值;
步骤2、基于预设定义确定对应房间属性的第二权重值;
步骤3、计算第一权重值、第二权重值和预设基准温度值的乘积作为房间的实时期望温度值,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小于房间室温,则保持供暖流量不变;若实时期望温度值大于房间室温,则执行步骤4;
步骤4、增大对应房间的供暖流量,当室温达到实时期望温度值时,保持供暖流量不变。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供暖调节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42487.3A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45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2487.3A CN110645629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42487.3A CN110645629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5629A true CN110645629A (zh) 2020-01-03
CN110645629B CN110645629B (zh) 2021-05-04

Family

ID=69009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42487.3A Active CN110645629B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56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004A (zh) * 2020-11-05 2021-03-05 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板感应监控系统
CN112797570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装置及多联空调系统
CN115079589A (zh) * 2022-08-24 2022-09-20 深圳泛和科技有限公司 园区管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85466A1 (en) * 1982-01-28 1983-08-10 Dogger-Lam, Willempje Johann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CN102591220A (zh) * 2012-01-12 2012-07-18 赖季谷 室内水电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30089111A (ko) * 2012-02-01 2013-08-09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지역난방 공동주택 2차측 배관의 열손실 평가 방법
CN109720166A (zh) * 2018-12-24 2019-05-07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算汽车空调冷负荷的方法和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85466A1 (en) * 1982-01-28 1983-08-10 Dogger-Lam, Willempje Johann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CN102591220A (zh) * 2012-01-12 2012-07-18 赖季谷 室内水电智能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KR20130089111A (ko) * 2012-02-01 2013-08-09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지역난방 공동주택 2차측 배관의 열손실 평가 방법
CN109720166A (zh) * 2018-12-24 2019-05-07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算汽车空调冷负荷的方法和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004A (zh) * 2020-11-05 2021-03-05 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板感应监控系统
CN112449004B (zh) * 2020-11-05 2022-08-02 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板感应监控系统
CN112797570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除霜控制方法、除霜装置及多联空调系统
CN115079589A (zh) * 2022-08-24 2022-09-20 深圳泛和科技有限公司 园区管理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5629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5629B (zh) 一种供暖调节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ng et al. A hybrid model approach for forecasting future residenti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Cao et al. Individual and district heating: A comparison of residential heating modes with an analysis of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Chen et al.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survey study in Hangzhou, China
Lu et al. The smart thermostat: using occupancy sensors to save energy in homes
CN110701750B (zh) 运行控制方法、运行控制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CN106766222A (zh) 热泵热水机的供水温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Boait et al. A method for 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 of domestic heating
CN105222266A (zh) 空调器的电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Larsen et al. Comparison of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values for the indoor environment in one of the first Danish passive houses
CN110553309A (zh) 一种供暖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672831B1 (ko) 환수의 온도를 이용한 난방 제어시스템 및 난방 제어방법
CN110469903A (zh) 一种智能供暖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82074B (zh) 热水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KR20180025407A (ko) Pmv를 이용한 냉난방 제어 방법,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Duan et al. Study on occupant behaviour using air conditioning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in China
CN110578961A (zh) 壁挂炉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壁挂炉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李念平 et al. research on thermal environment of residences and thermal comfort sensation of elderly in rural areas of western Hunan in winter
KR101701869B1 (ko) 에너지 절감을 위한 중앙 난방 및 급탕 제어시스템
Kim et al. Location-based human-adaptive air conditioning by measuring physical activity with a non-terminal-based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
Alaidroos et al. Influence of building envelop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MV-based controls for schools located in Saudi Arabia
Kleiminger Occupancy sensing and prediction for automated energy savings
Merema et al. Analysing modelling challenges of smart controlled ventilation systems in educational buildings
CN205299833U (zh) 具有自动调节温度的节能空调装置
Matsui Pleasant sleep provision system during warm nights as a function of smart ho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Address after: 541000 Huajiang Campus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ngtian Town, Lingchuan County,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4th Floor, College Student Activity Center)

Patentee after: Guilin Zhiguang Isl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30020 room 03, 18 / F, building 13, No.5 south of Gaoxin s625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ansu Mengno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