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632A -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632A
CN110636632A CN201910932468.7A CN201910932468A CN110636632A CN 110636632 A CN110636632 A CN 110636632A CN 201910932468 A CN201910932468 A CN 201910932468A CN 110636632 A CN110636632 A CN 110636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heduling
user
scheduled
st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24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632B (zh
Inventor
王鑫芯
张琼
刘震
喻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24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66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6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6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然后,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最后,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采用上述方法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可以更合理地为用户调度资源,保证用户的通信性能。

Description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户调度是无线通信基站的重要业务,用户需通过调度资源与基站进行数据收发从而完成通信。良好的用户调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利用频带资源,达到更高的吞吐量,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现有的用户调度方法主要是间隔预设的时长,为每个用户分配资源。例如小区中有3个用户,按照某个固定的调度顺序,如终端1、终端2、终端3,周期性地调度每个用户。
但是,由于用户的行为是不断变化的,采用上述用户调度算法不能提供合理调度,影响用户通信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一种用户调度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调度输入信息包括:业务信息、信道质量、工作指标信息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调度结果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数或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包括:
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稳定状态切换为动态状态;
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动态状态切换为稳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动态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信道质量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且工作指标信息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资源位置位于基站预设的资源位置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稳定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信道质量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设变化阈值;
工作指标信息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工作指标信息中的数据传输连续误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包括:
若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预分配策略;预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上一调度周期的调度结果信息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
若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动态调度资源策略;动态调度资源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工作状态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工作状态包括用户信道质量、用户工作带宽位置以及用户误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
在待调度用户初始接入基站时,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
一种用户调度装置,上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长内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调度模块,用于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用户调度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用户调度方法的步骤。
上述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然后,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最后,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当用户的行为变化时,用户设备的调度状态也在变化;由于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使得基站可以根据不同的调度状态确定不同的调度策略,使得获得的调度策略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可以更合理地为用户调度资源,保证用户的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基站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用户调度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基站100与用户设备200通信连接。其中,上述用户设备200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上述基站可以但不限于宏基站、微基站以及小基站等类型的基站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简称GSM)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简称CPE)等,在此并不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用户调度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包括:
S101、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其中,上述待调度用户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
上述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其中上述调度输入信息可以是基站为该用户调度资源时使用的信息,上述调度结果信息可以是历史调度产生的调度结果,例如预设时长2分钟内,待调度用户共被调度了10次,上述10次调度输出的调度结果为该调度用户的调度结果信息。
可选地,上述调度输入信息可以包括:业务信息、信号质量、工作指标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上述业务信息可以是指用户的业务类型,例如视频、登录网站或者通话业务,在此不作限定。上述信号质量可以是指用户的数据误码率、信号强度等,在此不作限定。上述工作指标是用户业务的特性指标,可以包括业务优先级、业务时延、业务速率、用户的吞吐量、切换延时指标等。
可选地,上述调度结果信息可以包括: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数或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位置。
基站在根据上述调度信息确定用户的调度状态时,可以根据基站记录信息直接读取用户当前的调度状态,也可以在调度之前对预设时长内的调度信息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确定用户当前的调度状态,若调度信息稳定那么该待调度用户为稳定状态,若调度信息不稳定,那么该调度用户为动态状态;对于上述调度状态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基站可以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实时维护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生成调度状态信息,然后在该待调度用户被调度时,可以通过调度状态信息直接读取该用户的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还是动态状态。例如,在待调度用户初始接入基站时,基站可以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然后实时监测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并根据调度信息的变化情况调整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
具体地,基站在根据上述调度信息确定用户的调度状态时,可以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其中一种信息来确定,例如可以根据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中的业务信息来确认,若该待调度用户在预设时长内一直处于同一种业务下,例如在5分钟内一直处于通话业务中,那么基站可以认为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另外,基站也可以对待调度用户的多个调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对待调度用户的历史调度资源数以及该待调度用户的信号质量进行分析,在该调度用户的历史调度资源数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且该用户的信号质量在预设时长内保持稳定,那么基站可以确定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对于上述调度状态的确定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S102、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基站确定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之后,可以根据该调度状态确定与其匹配的调度策略。上述调度策略中包括为调度用户调度资源的具体方式。
基站中可以存储与稳定状态和动态状态匹配的两种调度策略,基站在确定出调度状态后可以直接使用对应的调度策略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另外,基站中可以存储分别与稳定状态和动态状态匹配的多个调度策略,基站在确定调度状态之后,可以继续根据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进一步从多个调度策略中确定最终的调度策略。对于上述调度策略的确定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S103、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进一步地,基站在确定与待调度用户匹配的调度策略之后,可以基于该调度策略中携带的资源调度方式,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
上述用户调度方法,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然后,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最后,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当用户的行为变化时,用户设备的调度状态也在变化;由于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使得基站可以根据不同的调度状态确定不同的调度策略,使得获得的调度策略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行为,可以更合理地为用户调度资源,保证用户的通信性能。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基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的具体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上述S101包括:
S201、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稳定状态切换为动态状态。
基站在维护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时,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且预设时长内的调度信息满足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时,可以将调度状态调整为动态状态。
上述动态状态切换条件与用户的调度信息有关,可以是调度信息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也可以是调度信息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
可选地,上述动态状态切换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待调度用户的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待调度用户的信道质量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且工作指标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结果中的资源位置位于基站预设的资源位置范围内。
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上述任一条件时,基站可以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整为动态状态。
S202、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动态状态切换为稳定状态。
基站在维护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时,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且预设时长内的调度信息满足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可以将调度状态调整为稳定状态。
上述稳定状态切换条件与用户的调度信息有关,可以是调度信息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也可以是调度信息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大于预设变化阈值。
可选地,上述稳定状态切换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待调度用户的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待调度用户的信道质量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设变化阈值;
待调度用户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待调度用户的工作指标中的数据传输连续误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上述任一条件时,基站可以将待调度用户的动态状态调整为稳定状态。
上述用户调度方法,基站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或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实时维护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使得基站在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时,可以及时获取调度状态并根据调度状态及时获取准确的调度策略,提升了调度效率。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调度策略的具体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上述S102包括:
S301、若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预分配策略;预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上一调度周期的调度结果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
具体地,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那么基站可以确定其调度策略为预分配策略,也就是说基站可以将上一调度周期分配给该用户的资源继续分配给该用户使用,使得待调度用户可以在预分配资源上继续与基站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待调度用户进入稳定状态之前,最后一次动态状态下分配给该用户的资源为预分配资源,在待调度用户进入稳定状态之后一直使用上述预分配资源,直至待调度用户退出稳定状态。
S302、若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动态调度资源策略;动态调度资源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工作状态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工作状态包括用户信道质量、用户工作带宽位置以及用户误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若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那么基站可以确定其调度策略为调度资源策略,也就是说基站可以更新该调度用户的预分配资源,可以根据用户的工作状态,例如用户信道质量、用户工作带宽位置以及用户误码信息,来确定该待调度用户使用多少资源,以及资源的位置。
例如,基站可以将待调度用户待传输的数据比特数,与待调度用户的工作带宽中信号传输速率相比,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资源数目;进一步地根据待调度用户的工作带宽确定资源位置。
上述用户调度方法,基站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时,指示该待调度用户使用上一调度周期分配给该用户的调度资源,可以减少调度次数,提高调度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用户调度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0、第二确定模块20和调度模块30,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预设时长内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第二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调度模块30,用于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调度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调度输入信息包括:业务信息、信号质量、工作指标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调度结果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数或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第一确定模块10包括:
第一切换单元101,用于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稳定状态切换为动态状态;
第二切换单元102,用于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动态状态切换为稳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动态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信道质量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且工作指标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调度结果中的资源位置位于基站预设的资源位置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稳定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信道质量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设变化阈值;
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工作指标中的数据传输连续误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待调度用户初始接入基站时,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第二确定模块2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201,用于在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时,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预分配策略;预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基站为待调度用户调度预分配资源;预分配资源为上一调度周期分配给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第二确定单元202,用于在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时,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动态调度资源策略;动态调度资源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工作状态更新待调度用户的预分配资源;工作状态包括用户信道质量、用户工作带宽位置以及用户误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调度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用户调度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用户调度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用户调度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基站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基站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基站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基站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调度数据。该基站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用户调度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基站设备的限定,具体的基站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输入信息包括:业务信息、信道质量、工作指标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结果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数或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稳定状态切换为动态状态;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动态状态切换为稳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态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信道质量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且工作指标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调度结果中的资源位置位于基站预设的资源位置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稳定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信道质量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设变化阈值;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工作指标中的数据传输连续误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预分配策略;预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上一调度周期的调度结果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若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动态调度资源策略;动态调度资源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工作状态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工作状态包括用户信道质量、用户工作带宽位置以及用户误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待调度用户初始接入基站时,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稳定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动态状态用于表征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基于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输入信息包括:业务信息、信道质量、工作指标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度结果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数或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稳定状态切换为动态状态;在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将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动态状态切换为稳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动态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信道质量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且工作指标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调度结果中的资源位置位于基站预设的资源位置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稳定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信道质量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设变化阈值;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工作指标中的数据传输连续误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若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预分配策略;预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上一调度周期的调度结果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若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则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动态调度资源策略;动态调度资源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工作状态为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工作状态包括用户信道质量、用户工作带宽位置以及用户误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待调度用户初始接入基站时,确定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所述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稳定状态用于表征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所述动态状态用于表征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根据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所述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基于所述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输入信息包括:业务信息、信道质量、工作指标信息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结果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数或待调度用户在历史调度中分配的资源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包括:
在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动态状态切换条件时,将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稳定状态切换为动态状态;
在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满足预设的稳定状态切换条件时,将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由动态状态切换为稳定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所述信道质量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阈值,且所述所述工作指标信息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保持不变;
所述调度结果信息中的所述资源位置位于基站预设的资源位置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状态切换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业务信息对应的调度周期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所述信道质量的变化大于或等于预设变化阈值;
所述工作指标信息中的工作带宽在预设时长内发生变化;
所述工作指标信息中的数据传输连续误码次数大于预设次数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所述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包括:
若所述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则确定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预分配策略;所述预分配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上一调度周期的所述调度结果信息为所述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
若所述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则确定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策略为动态调度资源策略;所述动态调度资源策略用于指示基站根据待调度用户的工作状态为所述待调度用户调度资源;所述工作状态包括用户信道质量、用户工作带宽位置以及用户误码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待调度用户初始接入基站时,确定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为动态状态。
9.一种用户调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时长内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确定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所述调度状态为稳定状态或动态状态;所述调度信息包括待调度用户的调度输入信息和调度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所述稳定状态用于表征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稳定;所述动态状态用于表征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信息不稳定;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调度状态,确定与所述调度状态匹配的调度策略;
调度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匹配的调度策略,调度所述待调度用户的资源。
10.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932468.7A 2019-09-29 2019-09-29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36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2468.7A CN110636632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2468.7A CN110636632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632A true CN110636632A (zh) 2019-12-31
CN110636632B CN110636632B (zh) 2022-12-30

Family

ID=6897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2468.7A Active CN110636632B (zh) 2019-09-29 2019-09-29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66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3870A (zh) * 2020-03-26 2020-07-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1099A1 (ja) * 2008-04-25 2009-10-29 株式会社 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US20110019579A1 (en) * 2008-04-15 2011-01-27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Method for testing the transmission modes of a radio device
WO2011071430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cheduling control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1682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测量、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5517179A (zh) * 2015-12-25 2016-04-2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的方法以及调度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19579A1 (en) * 2008-04-15 2011-01-27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Method for testing the transmission modes of a radio device
WO2009131099A1 (ja) * 2008-04-25 2009-10-29 株式会社 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WO2011071430A1 (en) * 2009-12-11 2011-06-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cheduling control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1682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测量、控制方法和用户设备、调度方法和基站
CN105517179A (zh) * 2015-12-25 2016-04-20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的方法以及调度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3870A (zh) * 2020-03-26 2020-07-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3870B (zh) * 2020-03-26 2021-08-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632B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42713A1 (en)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Pandey et al. A downlink resource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URLLC traffic
US95315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ac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US11523287B2 (en) Machine-learning framework for spectrum allocation
CN111274035A (zh) 边缘计算环境下的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1084193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shared resources for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1034940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schedule instruction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n unlicensed spectrum
Cheung et al. Random access for elastic and inelastic traffic in WLANs
CN114007225A (zh) Bwp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85618B (zh) 一种网络性能优化方法和装置
JP2012044515A (ja) 無線端末
CN110098976B (zh) 网络参数的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21072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36632B (zh) 用户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1163525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10735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Wang et al. Delay-energy joint optimization for task offloading in mobile edge computing
CN110913487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EP2930617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0996397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Tadrous et al. Proac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networks
Hou On the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short-term performance for real-time wireless networks
Brehm et al. Proac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in lte with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11438920B2 (en) Downlink scheduling of terminal devices
CN113545111A (zh) 资源预留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0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