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580A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580A
CN110636580A CN201810654981.XA CN201810654981A CN110636580A CN 110636580 A CN110636580 A CN 110636580A CN 201810654981 A CN201810654981 A CN 201810654981A CN 110636580 A CN110636580 A CN 110636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fi
ran
equipment
ran devic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49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580B (zh
Inventor
胡星星
张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106549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658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037025.2A priority patent/CN117858180A/zh
Priority to CN201910597686.XA priority patent/CN110636575B/zh
Priority to EP19823238.1A priority patent/EP3790319B1/en
Priority to EP23183440.9A priority patent/EP4243486A3/en
Priority to AU2019290751A priority patent/AU201929075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2328 priority patent/WO201924274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6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580A/zh
Priority to US17/111,200 priority patent/US1145739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04W36/0044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of quality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plit of the control plane or us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切换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包括该源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长度信息;该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该目标RAN设备向该源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该切换请求确认包括该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该源RAN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包括该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该源RAN设备向该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该目标RAN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的接入;该目标RAN设备向核心网C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请求和接收路径转移确认;以及该目标RAN设备向该源RAN设备发送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技术已是目前业界的研究热点。5G将支持各种类型的网络部署和应用类型,其中包括更高速率体验和更大带宽的接入能力、更低时延和高可靠的信息交互、更大规模、低成本的机器型通信设备的接入和管理等。为满足上述需求,5G定义了基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的QoS管理架构,并基于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定义了空口上的数据包传输机制,对于终端设备的一个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流(如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流),其中具有相同QoS需求的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组成一个QoS流,因此一个PDU会话包含一个或多个QoS流。一个或多个QoS流的数据包可承载在一个DRB上传输,并且在一个DRB上承载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数据包有相同的转发处理,例如,相同的调度策略,排队管理策略,速率匹配策略等。此外,一个QoS流的上行数据包和下行数据包可以承载在同一个DRB上,也可以分别承载在不同的DRB上。
对于一个PDU会话中的一个QoS流,对应有一个QoS流标识(QoS flow ID,QFI)进行指示。在现有3GPP的Release 15版本的技术讨论结果中,QFI的长度为6比特,即一个PDU会话可包含0~63个QoS流。对于一些场景的通信,有可能一个PDU会话会包含更多的QoS流。因此,不同的PDU会话所采用的QFI的长度可以是不同的,如有些PDU会话的QFI可以是6比特长度,有些PDU会话的QFI可以是8比特长度,有些PDU会话的QFI可以是10比特长度等。对不同QFI长度的支持,可以是通信中各网元的能力体现。例如,有些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设备可以支持6比特、8比特以及10比特长度的QFI,有些RAN设备则只能支持6比特长度的QFI。在终端设备在不同RAN设备之间切换的场景中,如果终端设备在与源RAN设备通信时使用10比特长度的QFI,但目标RAN设备不支持10比特长度的QFI,即源RAN设备和目标RAN设备对QFI的支持能力不同,如何实现终端设备在切换后数据的传输,目前尚无合适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使得终端设备在具有不同QFI支持能力的RAN设备之间切换时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包括该源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长度信息;该源RAN设备从该目标RAN设备接收切换请求确认,该切换请求确认包括该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该源RAN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包括该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该源RAN设备向该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以及该源RAN设备从该目标RAN设备接收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QFI长度信息是以下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QFI的长度值、该QFI的取值范围和该QFI的长度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源RAN设备向该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包括:该源RAN设备将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该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向该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目标RAN设备根据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以及自身的QFI支持能力进行相应的准入控制,使得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能使用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进行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目标接入网RAN设备从源RAN设备接收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包括该源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长度信息;该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该目标RAN设备向该源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该切换请求确认包括该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该目标RAN设备从该源RAN设备接收数据转移;该目标RAN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的接入;该目标RAN设备向核心网C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请求;该目标RAN设备从该CN设备接收路径转移确认;以及该目标RAN设备向该源RAN设备发送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QFI长度信息是以下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该QFI的长度值、该QFI的取值范围和该QFI的长度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包括:该目标RAN设备根据该源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以及该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对该终端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目标RAN设备从该源RAN设备接收数据转移,包括:该目标RAN设备接收该源RAN设备将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该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的数据转移。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目标RAN设备根据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以及自身的QFI支持能力进行相应的准入控制,使得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能使用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进行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接入网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通信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的通信单元、处理单元或收发器、处理器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第一至第二方面或第一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该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至第二方面或第一至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网络侧部分;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DAP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U会话容器的格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强的PDU会话容器的格式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源RAN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源RAN设备的另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RAN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目标RAN设备的另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N设备的一种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N设备的另一种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适用于不同RAN设备具有不同QFI支持能力的情况下的终端设备的切换。
通常地,一个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以及网络侧设备。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网络侧部分100,该网络侧部分100包括下一代核心网(next generationcore,NGC)(也称为5GC)和下一代无线接入网(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NG-RAN)。其中,5GC主要包括控制面网元(如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和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等)以及用户面网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其中,AMF主要负责终端设备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SMF主要负责会话(session)管理、终端IP地址分配等,UPF主要负责数据包的路由转发、QoS管理等。AMF、SMF和UPF也可称为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NG-RAN的网元主要包括下一代基站,如下一代节点B(next-generation Node B,gNB)或下一代演进型节点B(next-generation evolved Node B,ng-eNB)等。gNB和ng-eNB也称为RAN设备,提供用户面和控制面功能。5GC与NG-RAN之间的接口可定义为NG接口,具体地,5GC与NG-RAN之间的控制面接口可定义为NG-C接口,5GC与NG-RAN之间的用户面接口可定义为NG-U接口;NG-RAN的不同网元(如两个gNB)之间的接口可定义为Xn接口。应理解,上述接口的名称是示意性的,还可以定义为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中的NG-RAN的网元还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WCDMA中的基站(NodeB,N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是传输与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oint,TRP),集中式处理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式处理单元(distributedunit,DU)等。应理解,终端设备通过NG-RAN的网元所管理的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NG-RAN的网元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小区(macrocell),超级小区(hyper cell),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值得说明的是,基于CU和DU分离的RAN设备,CU和DU在物理上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部署在一起。多个DU可以连接到一个CU。一个DU也可以连接多个CU。CU和DU之间可以通过标准接口(如F1接口)连接。CU和DU各自的功能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划分。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业务数据适配协议栈(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设置在CU,而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设置在DU。应理解,对CU和DU处理功能按照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示例,CU和DU各自的功能也可按照其他的方式进行划分,例如CU或DU还可以划分为具有协议层的部分处理功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RLC层的部分功能和RLC层以上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将RLC层的剩余功能和RLC层以下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按照业务类型或者其他系统需求对CU或者DU的功能进行划分。例如按时延划分,将处理时间需要满足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DU,将处理事件不需要满足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CU。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U还可以具有核心网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一个或者多个CU可以集中设置,也可以分离设置。例如CU可以设置在网络侧方便集中管理。DU可以具有多个射频功能,也可以将射频功能拉远设置。CU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实体来实现也可以由不同的实体实现。例如,可以对CU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切分,将控制面(CP)和用户面(UP)分离,即CU的控制面(CU-CP)和CU用户面(CU-UP)。例如,CU-CP和CU-UP可以由不同的功能实体来实现,CU-CP和CU-UP可以与DU相耦合,共同完成RAN设备的功能。示例性地,CU-CP负责控制面功能,主要包含RRC和PDCP-C。PDCP-C主要负责控制面数据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数据传输等。CU-UP负责用户面功能,主要包含SDAP和PDCP-U,其中SDAP主要负责将核心网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流映射到无线承载。PDCP-U主要负责数据面的加解密,完整性保护,头压缩,序列号维护,数据传输等。CU-CP和CU-UP可通过标准接口(如E1接口)连接。CU-CP代表gNB通过NG接口和核心网连接,通过F1-C与DU连接。CU-UP通过F1-U与DU连接。可选地,PDCP-C也在CU-UP中。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中继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与LTE系统的协议栈不同的是,5G系统的NG-RAN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在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之上新增了SDAP层,其中一个PDU会话对应有一个SDAP实体,SDAP层负责QoS流与DRB的映射,并可能将QoS流相应的QFI添加在该QoS流的数据包的报头。NG-RAN可通过RRC消息配置终端设备的一个DRB中的上行数据包或下行数据包是否携带SDAP报头。当配置下行数据包需要携带SDAP报头时,RAN设备的SDAP层需要为每个下行数据包携带QFI,当配置上行数据包需要携带SDAP报头时,终端设备的SDAP层需要为每个上行数据包携带QFI。图2示出一种SDAP的协议数据单元格式,其中RDI字段、RQI字段和QFI字段形成SDAP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RDI字段用于指示AS层是否执行反射映射,RQI字段用于指示NAS层是否执行反射QoS。其中,AS层主要负责QoS流与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映射关系。对于下行数据,由NG-RAN通过AS层的映射规则来实现,即NG-RAN配置QoS流与DRB的映射关系,并在空口通过DRB为QoS流提供QoS服务;对于上行数据,由NG-RAN通知终端设备对应的QoS流与DRB的映射关系。一个或多个QoS流可映射到一个DRB上。同一DRB上的数据包得到相同的转发处理。NG-RAN可通过RRC信令或反射映射(reflective mapping)的方式为终端设备配置QoS流的上行传输与DRB的映射关系。反射映射是指终端设备通过检测下行数据包中携带的QFI,将具有相同QFI的QoS流的上行数据包映射到承载下行数据包的DRB上,即上行数据包和下行数据包承载在相同的DRB上。示例性地,一个QoS流的下行数据包映射到第一DRB上,如果AS层采用了反射映射,则该QoS流的上行数据包也映射到第一DRB上。
发明人发现,不同PDU会话可能包含的QoS流的数目会差异很大,因此不同PDU会话可采用不同长度的QFI。不同的RAN设备,由于各自的能力或实现的协议版本不同,存在对QFI的支持能力不同。例如一些RAN设备只能支持短长度的QFI(即QFI取值范围较小),而另一些RAN设备可以支持短长度的QFI和长长度的QFI(即QFI取值范围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从一个RAN设备切换到另一个RAN设备时,由于不同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不同,导致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不能按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中使用的QFI进行传输,否则目标RAN设备可能无法识别相应的QFI,导致业务数据丢失。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在具有不同QFI支持能力的RAN设备之间切换的技术方案。
对于一个终端设备的一个PDU会话中的一个QoS流的数据,在不同的RAN设备之间以及RAN设备与CN设备之间的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部分(GPRS Tunneling Protocol-UserPlane,GTP-U)传输时,在该QoS流的数据前会添加一个PDU会话容器,用以识别该QoS流。图3示出一种PDU会话容器的格式,用于指示6比特长度的QFI的QoS流。对于支持更大范围的QFI的RAN设备,其与其他RAN设备或与CN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该PDU会话容器的格式会发生改变,如使用更长比特数目标记的QFI等。图4示出一种增强的PDU会话容器的格式,在该格式中,QFI的长度为14比特。应理解,图4所示的增强的PDU会话容器仅是示例性的,还可以有其他对图3所示的格式进行增强的方式来标识长度大于6比特的QFI,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在终端设备与网络建立通信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NAS信令向CN设备上报其对不同长度的QFI的支持能力。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AS信令向RAN设备上报其对不同长度的QFI的支持能力。CN设备可以将其获取的终端设备对不同长度的QFI的支持能力发送给RAN设备。RAN设备也可以将其获取的终端设备对不同长度的QFI的支持能力发送给CN设备。RAN设备还可以将其自身对不同长度的QFI的支持能力上报给CN设备,如通过NG建立请求(NGsetup request)消息、RAN配置更新(RAN 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AMF配置更新确认(AMF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消息、或NG复位(NG reset)消息中携带相应的指示。RAN设备可以将其自身不支持更长QFI的能力(如不支持长度超过6比特的QFI)上报给CN设备,如通过AMF配置更新失败/错误指示(AMF configuration update failure/errorindication)消息中的原因(cause)字段携带相应的指示。CN设备还可以将其自身对不同长度的QFI的支持能力通知RAN设备,如通过NG建立响应(NG setup response)消息、RAN配置更新确认(RAN configuration update acknowledge)消息、AMF配置更新(AMF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或NG复位(NG reset)消息中携带相应的指示。CN设备可以将其自身不支持更长QFI的能力(如不支持长度超过6比特的QFI)通知RAN设备,如通过NG建立失败(NG setup failure)消息、RAN配置更新失败/错误指示(RAN configuration updatefailure/error indication)消息中的原因(cause)字段携带相应的指示。由此,CN设备获知RAN设备以及终端设备对不同长度的QFI的支持能力,以便确定为该终端设备建立或修改一个PDU会话时所使用的QFI的长度。通过上述步骤,确定了终端设备与RAN设备、以及RAN设备与CN设备之间数据传输时使用的QFI的长度。在实际网络中,不同的RAN设备由于各自的能力或实现的协议版本不同,部分RAN设备仅可支持短的QFI(如6比特长度),部分RAN设备可支持更长的QFI(如10比特长度)。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在不同RAN设备之间切换时网络就需要适配不同RAN设备的QFI能力。
实施例一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应理解,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示出了该方法的详细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图5中的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图5中的各个步骤可以分别按照与图5所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5中的全部操作。该方法500适用于终端设备所切换的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高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的场景,该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501、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其中,切换请求包括源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该QFI长度信息可以是针对一个PDU会话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DRB的。应理解,当终端设备有多个DRB时,切换请求包含各个DRB的QFI长度信息。当终端设备有多个PDU会话时,切换请求包含各个PDU的QFI长度信息。对于一个PDU会话或一个DRB,切换请求还包括该PDU会话或DRB中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以及QoS参数。值得说明的是,在源RAN设备和终端设备建立通信时,源RAN设备会将与该终端设备通信的各个PDU会话或各个DRB的QFI长度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在本步骤中,源RAN设备将该各个PDU会话或DRB的QFI长度信息发送给目标RAN设备。
对于一个PDU会话,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该PDU会话所使用的QFI的长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该PDU会话中的全部QoS流所使用的QFI长度值是相同的。例如,一个PDU会话包括三个QoS流,其中三个QoS流都使用长度为6比特的QFI来分别标识。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该PDU会话所使用的多个QFI的长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该PDU会话中不同的QoS流可使用不同的QFI长度。例如,一个PDU会话包括三个QoS流,其中第一QoS流可使用长度为6比特的QFI来标识,第二QoS流可使用长度为8比特的QFI来标识,第三QoS流可使用长度为10比特的QFI来标识;可选地,第一和第二QoS流可使用长度为6比特的QFI来标识,第三QoS流可使用长度为10比特的QFI来标识。此外,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一个QFI长度信息可以是针对一个DRB中的全部QoS流。
在本步骤中,QFI的长度信息可以有多种形式来表示QFI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QFI的长度信息可以是QFI的长度值。示例性地,一个QFI的长度信息就是该QFI的长度值,如6比特、8比特或10比特等。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QFI的长度信息可以是QFI的取值范围。示例性地,一个QFI的长度信息就是该QFI的取值范围,如0~63(该取值范围对应QFI长度为6比特)、0~255(该取值范围对应QFI长度为8比特)、或0~1023(该取值范围对应QFI长度为10比特)等。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QFI的长度信息可以是QFI的长度等级。示例性地,一个QFI的长度信息就是该QFI长度等级,如长QFI或短QFI。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由标准设定或由运营商定义网络侧和终端设备可使用的QFI的不同长度,如6比特和10比特,并且在PDU会话建立前网络侧和终端设备均已获取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QFI长度信息为短QFI,则表示源RAN设备采用的QFI长度为6比特;如果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QFI长度信息为长QFI,则表示源RAN设备采用的QFI长度为10比特。进一步地,源RAN设备可通过1比特位的字段来进行指示,例如设置该字段的比特位值为“0”表示使用短QFI,设置该字段的比特位值为“1”表示使用长QFI。一个QFI的长度等级还可以是多等级的,如长QFI、中等QFI和短QFI等。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由标准设定或由运营商定义网络侧和终端设备可使用三种或以上的不同长度,如6比特、8比特和10比特,并且在PDU会话建立前网络侧和终端设备均已获取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QFI长度信息为短QFI,则表示源RAN设备采用的QFI长度为6比特;如果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QFI长度信息为中等QFI,则表示源RAN设备采用的QFI长度为8比特;如果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QFI长度信息为长QFI,则表示源RAN设备采用的QFI长度为10比特。进一步地,源RAN设备可通过2比特位的字段来进行指示,例如设置该字段的比特位值为“00”表示使用短QFI,设置该字段的比特位值为“01”表示使用中等QFI,设置该字段的比特位值为“10”表示使用长QFI。QFI长度信息还可以采用其他隐式的方法来指示,如通过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示例性地,源RAN设备通知目标RAN设备其为终端设备配置的SDAP的报头长度信息,当SDAP报头长度属于不同的范围时隐式指示不同的QFI长度。例如,当SDAP报头长度大于1字节时,则表示QFI长度为8比特,当SDAP报头长度小于或等于1字节时,则表示QFI长度为6比特。
应理解,在本步骤中,切换请求包含的QFI的长度信息既应用于一个QoS流的上行传输也应用于该QoS流的下行传输,即该QoS流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都采用相同长度的QFI。可选地,切换请求消息中还可分别包含该QoS流的上行传输的QFI长度信息和该QoS流的下行传输的QFI长度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一个PDU会话,切换请求消息包含该PDU会话中所有QoS流的上行传输的QFI长度信息和所有QoS流的下行传输的QFI长度信息。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一个PDU会话,切换请求消息包含该PDU会话中一个或多个QoS流的上行传输的QFI长度信息和一个或多个QoS流的下行传输的QFI长度信息。
进一步地,切换请求还可包括终端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如终端设备使用的QFI的长度信息。
502、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在该步骤中,目标RAN设备根据自身对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所通信的业务的支持能力、资源情况、源RAN设备发送的QFI长度信息以及自身的QFI支持能力对终端设备进行准入控制。进一步地,目标RAN设备还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对终端设备进行准入控制。当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高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时,目标RAN设备可拒绝其支持能力范围以外的终端设备的QoS流的接入。可选地,目标RAN设备还根据其他准则拒绝终端设备的QoS流的接入。示例性地,源RAN设备支持的QFI范围为0~255,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范围为0~63,说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低于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则目标RAN设备可对源RAN设备中QFI取值范围在0~63之间的QoS流考虑其他因素进行准入控制,而直接拒绝QFI取值范围在64~255之间的QoS流。应理解,当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低于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时,目标RAN设备仍能识别源RAN设备发送的QFI。例如,目标RAN设备只能支持范围为0~63(即6比特长度)的QFI,源RAN设备在切换请求中包括的QFI的范围为0~255(即8比特长度),则目标RAN设备仍能识别范围为64~255的QFI,但是其自身并不支持8比特长度的QFI。
503、目标RAN设备向源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
其中,切换请求确认包括目标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应理解,目标RAN设备根据自身的QFI支持能力为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目标RAN设备还可进一步根据终端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为终端设备配置QFI长度信息。该QFI长度信息可以是针对一个PDU会话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DRB的。应理解,当终端设备有多个DRB时,切换请求包含各个DRB的QFI长度信息。当终端设备有多个PDU会话时,切换请求包含各个PDU的QFI长度信息。同样地,该QFI长度信息可以是显示指示,也可以是隐式指示。此外,对于一个PDU会话,切换请求确认还包括目标RAN设备经过准入控制后接纳的该PDU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可选地,切换请求确认还包括目标RAN设备经过准入控制后拒绝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这些被拒绝的QoS流可能是由于目标RAN设备的资源不足不被目标RAN设备接纳,还可能是由于这些QoS的QFI目标RAN设备不支持而被目标RAN设备拒绝。
目标RAN设备为每个接纳成功的PDU会话分配隧道信息,用于进行数据转移。切换请求确认还可包括数据转移的隧道信息,该隧道信息可包括PDU会话级的隧道信息,也可包括DRB级的隧道信信息;或者该隧道信息之包括PDU会话级的隧道信息。隧道信息包括传输层地址以及隧道端口标识。
504、源RAN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其中,切换命令包括目标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的QFI长度信息。该QFI长度信息可以是针对一个PDU会话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DRB的。应理解,当终端设备有多个DRB时,切换请求包含各个DRB的QFI长度信息。当终端设备有多个PDU会话时,切换请求包含各个PDU的QFI长度信息。此外,切换命令还包括目标RAN设备经过准入控制后所接纳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
505、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数据转移。
在该步骤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直接把数据转移到目标RAN设备。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先把数据转移到CN设备,再由CN设备将数据转移到目标RAN设备。对于在PDU会话隧道中转移的数据,由于需要在GTP-U报头包含QFI长度信息,而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的QoS流的QFI长度大于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长度,如果源RAN设备采用长的QFI格式进行传输,则目标RAN设备无法识别。因此,源RAN设备需要采用源RAN设备和目标RAN设备都支持的QFI长度发送。具体地,源RAN设备进行QoS流适配,就是源RAN设备将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适配到目标RAN设备所支持的QFI,然后进行数据转移。换言之,源RAN设备将为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向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
506、终端设备接入目标RAN设备。
在该步骤中,终端设备接入目标RAN设备,与目标RAN设备建立通信实现数据传输。
507、目标RAN设备向C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请求。
508、C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确认。
在步骤508之前,CN设备可向源RAN设备发送结束标记(end marker),以指示CN设备后续不再有数据发送给源RAN设备;源RAN设备还可向目标RAN设备转发该结束标记。
509、目标RAN设备向源RAN设备发送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目标RAN设备根据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以及自身的QFI支持能力进行相应的准入控制,使得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能使用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进行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实施例二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切换方法流程示意图。应理解,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示出了该方法的详细的通信步骤或操作,但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图6中的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图6中的各个步骤可以分别按照与图6所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图6中的全部操作。该方法600适用于终端设备所切换的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高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的场景,该流程包含如下步骤:
601、源RAN设备向CN设备发送切换需求。
其中,切换需求包括目标RAN设备的标识。
602、CN设备进行QoS流适配。
在该步骤中,CN设备接收到源RAN设备发送的切换需求,根据切换需求中的目标RAN设备的标识查询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C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QoS流的信息是根据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来适配的。具体地,CN设备进行QoS流适配,就是CN设备将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适配到目标RAN设备所支持的QFI。示例性地,如果源RAN设备支持的QFI取值范围是0~255,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取值范围是0~63,则CN设备给目标RAN设备发送的QoS流对应的QFI取值范围是0~63。CN设备需要进行QoS流适配。具体地,CN设备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适配源RAN设备与目标RAN设备之间的QoS流。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N设备只将在目标RAN设备QFI支持能力范围内的QoS流的QFI和QoS参数发送给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N设备对源RAN设备服务的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QoS流进行汇聚到一个具有新的QFI的QoS流,例如,CN设备对源RAN设备的三个QoS流汇聚到一个新的QoS流,则原来的三个QoS流有三个QFI来指示,新的QoS流只需要一个QFI来指示,从而减少了QoS流的数量。应理解,通过这种QoS流汇聚的方式,用来指示源RAN设备的终端设备的QoS流的QFI范围可以缩小,例如源RAN设备的终端设备的QoS流的QFI范围是0~255,通过这种QoS流聚合后,生成的QoS流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使得用以指示汇聚后的QoS流的QFI的范围在0~63之间。
示例性地,源RAN设备能支持范围为0~255的QFI,目标RAN设备能支持范围为0~63的QFI,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高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N设备将该终端设备的QoS流对应的QFI从0~255的范围适配到0~63的范围,如取值为“00110101”的QFI适配到取值为“110101”的QFI,以使得QFI取值范围满足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由于目标RAN设备只能支持6比特长度的QFI,则对于该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中QFI取值超过63的QoS流,CN设备可以直接拒绝而不发送给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如对QFI取值为“01001011”的QoS流直接拒绝,因为该QFI的高两位比特取值为非0,超过了目标RAN设备所支持的QFI的长度。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N设备将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中的多个QoS流聚并适配到一个在目标RAN设备上的新的QoS流。例如,CN设备把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中取值为“00101101”、“01001110”和“10001101”的三个QoS流进行聚合成一个在目标RAN设备中的QoS流并将该QoS流到QFI取值为“100111”。
603、C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其中,切换请求包括CN设备进行QoS流适配后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以及QoS参数。
604、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在该步骤中,目标RAN设备根据从CN设备接收的QFI以及对应的QoS流的QoS参数对QoS流进行准入控制。示例性地,目标RAN设备根据自身对终端设备的业务的支持能力以及资源情况进行准入控制。
605、目标RAN设备向C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
在该步骤中,目标RAN设备将通过准入控制的QoS流的QFI发送给CN设备。可选地,切换请求确认包含目标RAN设备为每个准入的PDU会话分配的隧道信息,该隧道信息用于目标RAN设备与CN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该隧道信息可以是PDU会话级的,也可以是DRB级别的。此外,由于对QFI的支持能力不同,当目标RAN设备无法识别源RAN设备的QFI长度时,目标RAN设备可以进行全配置(full configuration),即重新为终端设备配置所有的RRC资源(如无线承载配置等)而无需沿用源RAN设备中的相应的RRC配置。
606、CN设备进行QoS流还原。
在该步骤中,CN设备根据目标RAN设备的准入控制结果,进行QoS流还原。具体地,CN设备进行QoS流还原,就是CN设备将已经适配到目标RAN设备的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还原成该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的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示例性地,如果源RAN设备支持的QFI取值范围是0~255,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取值范围是0~63,则CN设备在上述步骤602中进行了QoS流适配。例如,将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中取值为“00110101”的QFI适配到在目标RAN设备中取值为“110101”的QFI。在经过步骤604准入控制后,目标RAN设备接纳该QFI对应的QoS流,则在该步骤中,CN设备将终端设备在目标RAN设备中的取值为“110101”的QFI还原成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中取值为“00110101”的QFI。
607、CN设备向源RAN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其中,切换命令包含目标RAN设备准入的源RAN设备和终端设备通信的QoS流。可选地,切换命令还包括目标RAN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RRC资源。切换命令还可包括终端设备在源RAN设备的QoS流与经过适配后的在目标RAN设备的QoS流的对应关系。
608、源RAN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
其中,切换命令包括目标RAN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RRC资源。
609、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直接向目标RAN设备转发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源RAN设备在PDU会话隧道中转移数据,其中GTP-U报头携带的QFI信息需要采用源RAN设备和目标RAN设备都支持的QFI长度,并且源RAN设备可根据CN设备发送的目标RAN设备与源RAN设备的QFI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源RAN设备的QFI映射到目标RAN设备的QFI之后向目标RAN设备转发该QFI对应的QoS流的数据。换言之,源RAN设备将为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目标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向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将数据转发给CN设备,再由CN设备将数据转发给目标RAN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源RAN设备可使用源RAN设备支持的QFI长度将数据转移到CN设备,由CN设备采用适配的方法将数据再转移到目标RAN设备。
610、终端设备接入目标RAN设备。
611、目标RAN设备向C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请求。
612、C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确认。
613、目标RAN设备向源RAN设备发送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上述步骤610-613与前述实施例步骤506-509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步骤612之前,CN设备可向源RAN设备发送结束标记(end marker),以指示CN设备后续不再有数据发送给源RAN设备;源RAN设备还可向目标RAN设备转发该结束标记。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CN设备根据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和目标RAN设备QFI支持能力对QoS流做相应的适配,使得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能使用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进行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实施例三
在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高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的场景下,除了图5和图6所述的切换方法外,源RAN设备还可主动使自身采用的QFI长度与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长度相等,然后再发起切换。具体地,源RAN设备在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需求前,获取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源RAN设备对终端设备的QoS流在不同QFI能力之间做适配,并在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需求中包括经过适配后的QoS流的QFI。示例性地,源RAN设备能支持范围为0~255的QFI,目标RAN设备能支持范围为0~63的QFI,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高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在源RAN设备与目标RAN设备建立Xn接口时或在其他情况下源RAN设备获取了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在终端设备要发生切换时,源RAN设备进行QoS流适配,即将该终端设备的QoS流对应的QFI从0~255的范围适配到0~63的范围,如取值为“00110101”的QFI适配到取值为“110101”的QFI,以使得QFI取值范围满足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接着,源RAN设备在向目标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或向CN设备发送切换需求时,包括的是经过适配后的QFI。例如,对于适配前取值为“00110101”的QFI所指示的QoS流,源RAN设备将该QoS流适配为“110101”的QFI以及该QoS流的QoS参数发送给目标RAN设备或CN设备。在这种方式下,终端设备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的切换流程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源RAN设备根据自身的QFI支持能力和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主动进行能力适配,使得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能使用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进行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实施例四
在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低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的场景中,终端设备的切换流程与现有技术中的切换流程也是类似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RAN设备从源RAN设备接收的切换请求中获知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低于自身的QFI支持能力;此时,目标RAN设备主动使自身采用的QFI长度与源RAN设备支持的QFI长度相等,即采用与源RAN设备相同的QFI来指示QoS流。示例性地,源RAN设备能支持范围为0~63的QFI,目标RAN设备能支持范围为0~255的QFI,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低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目标RAN设备从源RAN设备接收的切换请求中包含长度为6比特的QFI后,目标RAN设备不采用自身更高QFI支持能力的方式将该QFI转变为8比特长度,而是依然使用6比特长度的QFI并且不改变QFI的取值。可选地,目标RAN设备需要通知CN设备对于该终端设备采用的QFI长度信息,如通过路径转移请求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在切换流程中不再需要做不同长度QFI之间的适配,网络中各设备按照现有切换流程中的操作即可。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目标RAN设备根据自身的QFI支持能力和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主动进行能力适配,使得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能使用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进行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实施例五
此外,在现有的终端设备在不同RAN设备之间进行切换时,源RAN设备会在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源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oS流到DRB的映射关系。在AS层采用反射映射的情况下,即终端设备的一个QoS流的上行传输和该QoS流的下行传输都映射到同一个DRB上,源RAN设备只需要将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oS流到DRB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目标RAN设备即可。在AS层不采用反射映射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的一个QoS流的上行传输和该QoS流的下行传输可以被映射到不同的DRB上,例如该QoS流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具有不同的QoS参数。因此,现有的切换请求消息不再适用于非反射映射的场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源RAN设备将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QoS流的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和/或该QoS流的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分别发送给目标RAN设备,从而保证切换后终端设备对下行数据包的按序递交到上层以及目标RAN设备对上行数据包的按序转发给CN设备。
在终端设备从源RAN设备切换到目标RAN设备的过程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会在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QoS流上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该QoS流上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是指源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QoS流的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和/或该QoS流的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该QoS流上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以显式的方式表示,也可以是以容器的方式表示,还可以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来表示。示例性地,在显式的表示方式中,源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源DRB到QoS流的映射列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QoS流的QFI以及该一个或多个QoS流的下行所分别映射的DRB的DRB ID;在容器的表示方式中,源RAN设备是通过在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RRC上下文中的切换准备信息(handoverPreparationinformation)中的DRB ID和SDAP-config中的mappedQoS-FlowsToAdd来指示一个或多个QoS流的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RAN设备会在向CN设备发送的切换需求消息中包括QoS流上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地,CN设备在向目标RAN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该上QoS流上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
在终端设备在从源RAN设备切换到目标RAN设备的过程中,对于下行传输,源RAN设备需要将下行传输中没有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的下行数据转发给目标RAN设备,并由目标RAN设备重发给终端设备。在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目标RAN设备获取了源RAN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QoS流上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后,对于从源RAN设备转发的下行数据,目标RAN设备可在与源RAN设备具有相同配置的DRB上将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对于从CN设备发送的新的下行数据,如果目标RAN设备改变了该QoS流的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则目标RAN设备采用新的DRB发送下行数据;如果目标RAN设备采用与源RAN设备相同的映射关系,则目标RAN设备在与源RAN设备具有相同配置的DRB上发送下行数据。目标RAN设备先发送从源RAN设备转发过来的数据,再发送从核心网接收的新的下行数据。如果目标RAN设备不采用与源RAN设备相同的映射关系,则目标RAN设备会在新的DRB上发送从CN设备接收的新的下行数据。此外,目标RAN设备可以在确认从源RAN设备转移的下行数据被终端设备正确接收之后,再发送从CN设备接收的新的下行数据给终端设备,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且保证了终端设备能把接收的下行数据按序提交给上层(如应用层)。
对于上行传输,源RAN设备需要把上行传输中没有按序接收的数据转发给目标RAN设备,终端设备需要把上行传输中没有被源RAN设备正确接收的上行数据向目标RAN设备重新发送,并由目标RAN设备对从源RAN设备和终端设备接收的上行数据进行排序后发送给CN设备。对于没有被源RAN设备正确接收的上行数据,终端设备在与源RAN设备具有相同配置的DRB上将上行数据重新发送给目标RAN设备。如果目标RAN设备改变了该QoS流的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则终端设备在源DRB上发送一个结束标记(end marker),以指示终端设备不再把上行数据在源DRB上发送,终端设备会将上行数据在目标RAN设备采用的新的DRB上传输。示例性地,该结束标记是终端设备SDAP层的结束标记控制PDU。对于上层(如应用层)新的上行数据包,如果目标RAN设备改变了该QoS流到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则终端设备将新的上行数据在目标RAN设备采用的新的DRB上传输;如果目标RAN设备保持源RAN设备配置的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则终端设备将新的上行数据在源DRB上传输。对于目标RAN设备而言,当目标RAN设备改变了该QoS流到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时,目标RAN设备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结束标记之后才开始把从新DRB上接收到的该QoS流的数据提交给核心网,从而保证了业务数据的连续性和按序提交。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发生切换前,源RAN设备会为该终端设备配置一个或多个QoS流的上下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进一步地,源RAN设备通过空口信令通知该终端设备该一个或多个QoS流的上行传输到DRB的映射关系。应理解,这些操作并不局限于终端设备发生切换前执行,在终端设备与RAN设备建立通信时,服务RAN设备进行DRB配置时也可执行。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对于切换前的终端设备的QoS流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分别映射到不同DRB的情况,能有效实现切换后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在合适的DRB上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和按序提交。
实施例六
在源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高于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的场景下,除了图5和图6所述的切换方法外,在源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或切换需求前,源RAN设备和目标RAN设备获取对方的QFI支持能力,比如通过Xn口建立过程中交互源RAN设备和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这样,具体的切换流程和图5和图6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源RAN设备和目标RAN设备就无需在切换过程中交互相应地QFI长度信息。
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步骤,使得终端设备切换后业务数据能使用目标RAN设备支持的QFI进行传输,保证了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上文结合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下文结合图7至图12,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应理解,装置实施例与方法实施例相互对应,类似的描述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值得注意的是,装置实施例可以与上述方法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7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源RAN设备。该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2,处理器和收发器通信连接。可选地,该通信装置700还包括存储器703,存储器703与处理器701通信连接。可选地,处理器701、存储器703和收发器702可以通信连接,该存储器703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7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702发送信息或信号。其中,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2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源RAN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8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8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源RAN设备。该通信装置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01、处理模块802和发送模块803,处理模块802分别和接收模块801和发送模块803通信相连。该通信设备8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源RAN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目标RAN设备。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处理器901和收发器902,处理器和收发器通信连接。可选地,该通信装置900还包括存储器903,存储器903与处理器901通信连接。可选地,处理器901、存储器903和收发器902可以通信连接,该存储器903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9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902发送信息或信号。其中,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2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目标RAN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目标RAN设备。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001、处理模块1002和发送模块1003,处理模块1002分别和接收模块1001和发送模块1003通信相连。该通信设备10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目标RAN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1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CN设备。该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和收发器1102,处理器和收发器通信连接。可选地,该通信装置1100还包括存储器1103,存储器1103与处理器1101通信连接。可选地,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3和收发器1102可以通信连接,该存储器1103可以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702发送信息或信号。其中,处理器701和收发器702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CN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2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对应(例如,可以配置于或本身即为)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CN设备。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201、处理模块1202和发送模块1203,处理模块1202分别和接收模块1201和发送模块1203通信相连。该通信设备1200中各模块或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CN设备所执行的各动作或处理过程。这里,为了避免赘述,省略其详细说明。
应理解,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中的处理器(701、901、1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简称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简称GAL)或其任意组合。
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3、903、11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简称SSD);还可以是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含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专利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含: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简称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简称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仅为本专利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源接入网RAN设备向目标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包括所述源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长度信息;
所述源RAN设备从所述目标RAN设备接收切换请求确认,所述切换请求确认包括所述目标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
所述源RAN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包括所述目标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
所述源RAN设备向所述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以及
所述源RAN设备从所述目标RAN设备接收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FI长度信息是以下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QFI的长度值、所述QFI的取值范围和所述QFI的长度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RAN设备向所述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包括:所述源RAN设备将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所述目标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向所述目标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
4.一种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目标接入网RAN设备从源RAN设备接收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包括所述源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长度信息;
所述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所述目标RAN设备向所述源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所述切换请求确认包括所述目标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
所述目标RAN设备从所述源RAN设备接收数据转移;
所述目标RAN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
所述目标RAN设备向核心网C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请求;
所述目标RAN设备从所述CN设备接收路径转移确认;以及
所述目标RAN设备向所述源RAN设备发送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FI长度信息是以下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QFI的长度值、所述QFI的取值范围和所述QFI的长度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RAN设备进行准入控制,包括:所述目标RAN设备根据所述源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以及所述目标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RAN设备从所述源RAN设备接收数据转移,包括:所述目标RAN设备接收所述源RAN设备将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所述目标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的数据转移。
8.一种第一接入网RAN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耦合,用于向第二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第一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长度信息;从所述第二RAN设备接收切换请求确认,所述切换请求确认包括所述第二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包括所述第二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向所述第二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以及从所述目标RAN设备接收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所述切换请求和所述切换命令、以及将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所述第二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RAN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QFI长度信息是以下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QFI的长度值、所述QFI的取值范围和所述QFI的长度等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RAN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包括:所述处理器将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所述第二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第二RAN设备进行数据转移。
11.一种第二接入网RAN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耦合,用于从第一RAN设备接收切换请求,所述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第一RAN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质量流标识QFI长度信息;向所述第一RAN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所述切换请求确认包括所述第二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从所述第一RAN设备接收数据转移;向核心网CN设备发送路径转移请求;从所述CN设备接收路径转移确认;向所述第一RAN设备发送释放终端设备上下文指示;
所述处理器,用于生成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所述路径转移请求以及所述终端设备上下文释放指示;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进行准入控制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接入的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二RAN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QFI长度信息是以下三个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所述QFI的长度值、所述QFI的取值范围和所述QFI的长度等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二RAN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行准入控制,包括: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信息以及所述第二RAN设备的QFI支持能力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准入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二RAN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从所述第一RAN设备接收数据转移,包括: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第一RAN设备将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适配到所述第二RAN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QFI长度后的数据转移。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第二接入网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0654981.XA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636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037025.2A CN117858180A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1910597686.XA CN110636575B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1810654981.XA CN110636580B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EP23183440.9A EP4243486A3 (en) 2018-06-22 2019-06-21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EP19823238.1A EP3790319B1 (en) 2018-06-22 2019-06-21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AU2019290751A AU2019290751B2 (en) 2018-06-22 2019-06-21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9/092328 WO2019242749A1 (zh) 2018-06-22 2019-06-21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7/111,200 US11457392B2 (en) 2018-06-22 2020-12-03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4981.XA CN110636580B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037025.2A Division CN117858180A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1910597686.XA Division CN110636575B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580A true CN110636580A (zh) 2019-12-31
CN110636580B CN110636580B (zh) 2024-01-26

Family

ID=6896716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4981.XA Active CN110636580B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1910597686.XA Active CN110636575B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2410037025.2A Pending CN117858180A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97686.XA Active CN110636575B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2410037025.2A Pending CN117858180A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7392B2 (zh)
EP (2) EP4243486A3 (zh)
CN (3) CN110636580B (zh)
AU (1) AU2019290751B2 (zh)
WO (1) WO20192427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2568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核心网设备及接入网侧设备
CN114079870A (zh) * 2020-08-13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8370453B2 (en) * 2017-11-17 2021-07-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otification control over RAN interfaces
TWI758046B (zh) * 2020-01-06 2022-03-1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處理多重進接協定資料單元會話切換之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FI129259B (en) * 2020-04-02 2021-10-15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FUNCTION TO ADAPT THE DEVICE
KR20230011314A (ko) * 2020-05-19 2023-01-20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이동성 프로시저들 동안의 멀티캐스트 데이터 포워딩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5175255A (zh) * 2021-04-01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播广播业务的传输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692006B (zh) * 2021-08-24 2022-05-13 北京云智软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管理方法、接入网单元及通信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5263A1 (en) * 2006-06-16 2008-01-3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DP context information for a terminal in the case of intersystem handover
CN108024294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3598B (zh) * 2014-11-25 2018-03-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drb映射方法及装置
WO2016171716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Flexibl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inter-base station handovers within wireless network
CN113473567A (zh) * 2016-06-23 2021-10-0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KR102499481B1 (ko) * 2016-08-01 2023-02-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통신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GB201621072D0 (en) * 2016-12-12 2017-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R QOS handling
CN110383885A (zh) * 2017-01-11 2019-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5G QoS流到无线承载重新映射
US10904800B2 (en) * 2017-02-03 2021-01-26 Apple Inc.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to data radio bearer mapping override bit
EP3603167A4 (en) * 2017-03-22 2020-10-21 LG Electronics Inc. -1- PROCESS FOR TRANSMITTING AN UPRIGHT LINK PACKAGE BASED ON A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RAMEWOR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DEVICE
CN107018542A (zh) 2017-03-27 2017-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中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151915B (zh) * 2017-06-16 2023-11-17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数据分组递送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302751B (zh) * 2017-07-24 2021-03-0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服务服务质量流的方法和设备
CN107302777A (zh) * 2017-08-28 2017-10-27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5263A1 (en) * 2006-06-16 2008-01-3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DP context information for a terminal in the case of intersystem handover
CN108024294A (zh) * 2016-11-02 2018-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2-1710227 SDAP (re)configuration\"", 3GPP TSG_RAN\\WG2_RL2 *
HUAWEI, HISILICON: "R2-1802468 \"Further discussion on information for handover\"", 3GPP TSG_RAN\\WG2_RL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2568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核心网设备及接入网侧设备
CN114079870A (zh) * 2020-08-13 2022-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0319B1 (en) 2023-08-02
AU2019290751A1 (en) 2020-12-24
EP4243486A2 (en) 2023-09-13
CN117858180A (zh) 2024-04-09
EP4243486A3 (en) 2023-11-08
US11457392B2 (en) 2022-09-27
EP3790319A4 (en) 2021-07-14
WO2019242749A1 (zh) 2019-12-26
CN110636575A (zh) 2019-12-31
US20210092661A1 (en) 2021-03-25
AU2019290751B2 (en) 2022-06-02
CN110636580B (zh) 2024-01-26
CN110636575B (zh) 2020-11-24
EP3790319A1 (en) 202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6575B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1877187B2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core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therefor
US11647557B2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radio terminal, and methods therefor
CN109151918B (zh) 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793240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6365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971351B (zh) 一种协调重复传输的方法
CN111585723B (zh) 一种辅助信息及其传递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06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