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461B -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461B
CN110636461B CN201910888335.4A CN201910888335A CN110636461B CN 110636461 B CN110636461 B CN 110636461B CN 201910888335 A CN201910888335 A CN 201910888335A CN 110636461 B CN110636461 B CN 110636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user equipment
core network
binding relationship
new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883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461A (zh
Inventor
吴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883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6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6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用户设备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且接入至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其中动态连接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若是,则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上述方案能够保证核心网设备能够正确转发数据流。

Description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技术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满足专网移动通信网络下,多种数据终端例如摄像头、手台等对于海量数据上传的需求,专网移动通信网络在大幅提升上下传输带宽的基础上,在基站下增设了负责上传数据终端的数据流的用户设备,且在核心网设备中预先配置有各个用户设备与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以使得核心网设备通过在绑定关系中与某一数据终端绑定的用户设备转发数据流。
然而,当用户设备或数据终端移动时,某一用户设备连接的数据终端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此时核心网设备仍然按照原绑定关系进行数据流的转发,从而导致数据终端无法正常接收到核心网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有鉴于此,如何确保用户设备或数据终端移动时,数据终端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到核心网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是关键。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态连接更新方法,能够保证核心网设备能够正确转发数据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用户设备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且接入至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包括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若是,则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态连接更新方法,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移动通信网络中接入有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的用户设备,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通知信息;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和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处理器和通信电路;处理器、通信电路工作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电路、存储电路;通信电路、存储电路耦接于处理器,处理器、通信电路、存储电路工作时可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或者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用户设备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且接入至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当判断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时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当用户设备或数据终端移动导致用户设备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进而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建立的绑定关系将数据流转发至与用户设备连接的数据终端,从而数据终端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到核心网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故保证核心网设备能够正确转发数据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用户设备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核心网设备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首先请参阅图1,图1为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包括基站以及与其连接的核心网设备,基站下连接有至少一个用户设备,如图1所示的连接有两个用户设备,分别为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每个用户设备连接有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例如图1所示的用户设备1连接有无线摄像头1、无线摄像头2,用户设备2连接有集群终端1。用户设备用于负责将诸如无线摄像头、集群终端等数据终端数据流上传至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中存储有用户设备1与无线摄像头1、无线摄像头2之间的绑定关系,以及用户设备2与集群终端1之间的绑定关系。
下面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中所举的实施方式应用于用户设备,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且接入至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
步骤S11: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若是则执行步骤S12。
用户设备判断是否有新接入的数据终端。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设置数据终端在连接到新的用户设备时,向新的用户设备发送一个注册信息,以使得用户设备可以快速确定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例如,请结合参阅图1,当无线摄像头1从用户设备1连接到用户设备2时,由于用户设备1及用户设备2的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不同,无线摄像头1可以快速确定已连接到新的用户设备,从而向新连接的用户设备2发送一个注册请求,以告知用户设备2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在其他实施场景中,用户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例如判断数据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中地址信息,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步骤S12: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用户设备判断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时,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得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例如,请结合参阅图1,图1所示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1与无线摄像头1、无线摄像头2之间的绑定关系,以及用户设备2与集群终端1之间的绑定关系,当无线摄像头1从用户设备1连接到用户设备2时,用户设备2判断到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从而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从而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2与无线摄像头1之间的绑定关系,进而当核心网设备需要将数据流发送至无线摄像头1时,根据建立的绑定关系,将数据流发送至用户设备2,使得用户设备2将数据流转发给无线摄像头1。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若上述步骤S11“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判断结果为否,即用户设备无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则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13。
步骤S13:不发送任何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核心网设备维持存储的绑定关系不变。
当判断没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此时不发送任何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得核心网设备维持其预先所存储的绑定关系不变。
上述实施方式,具体应用于用户设备,用户设备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且接入至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包括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若是,则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当用户设备或数据终端移动导致用户设备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进而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建立的绑定关系将数据流转发至与用户设备连接的数据终端,数据终端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到核心网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故此可以保证核心网设备能够正确转发数据流。此外,由于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通知信息后,会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无需用户手动配置,降低运维成本,且提高了组网灵活性。
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2具体可以包括:将通知信息打包成非接入层NAS信令,并将NAS信令发送至核心网设备。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存在于移动通信协议栈中,作为核心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功能层,NAS支持两者之间的信令和数据传输。简而言之,接入层的流程也就是指无线接入层的设备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及NodeB需要参与处理的流程。非接入层的流程就是指只有用户设备与核心网设备需要处理的流程,无线接入层的设备RNC、NodeB是不需要处理的。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上述实施方式中,通知信息包括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具体而言,在上述步骤S11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S31:接收数据终端发送的消息。
本实施例中,数据终端发送的消息可以是注册请求,也可以是业务数据。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数据终端通过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数据包向用户设备发送业务数据,从而使得用户设备解析数据包获得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请结合参阅图1,无线摄像头1从用户设备1连接到用户设备2,此时无线摄像头1向用户设备2发送业务数据。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数据终端断开与用户设备的连接,转而与另一个用户设备连接时,可以先向另一个用户设备发送注册请求,从而使得用户设备解析数据包获得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请结合参阅图1,无线摄像头1从用户设备1连接到用户设备2,此时无线摄像头1向用户设备2发送注册请求。
步骤S32:解析数据终端发送的消息以获取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
例如,用户设备解析数据终端发送的业务数据,从而获取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区分,地址信息可以包括IP地址、MAC地址中的至少一个。请结合参阅图1,无线摄像头1向用户设备2发送业务数据,用户设备2解析该业务数据,从而获得无线摄像头1的地址信息,例如,解析获得无线摄像头1的IP地址为2.5.5.6,MAC地址为40-A5-EF-0D-D4-CE,本实施方式中所具体列举的IP地址、MAC地址仅为示例,并不因此而限定具体的IP地址、MAC地址。
上述步骤S11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S33: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是否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若否,则执行步骤S34。
将获取到的地址信息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可以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是否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若是,则说明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终端是已连接终端,否则,则说明发送该业务数据的数据终端是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请结合参阅图1,用户设备2已连接的数据终端为集群终端1,其地址信息为:IP地址2.5.5.7,MAC地址为21-B3-CF-1E-C2-1D,从而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IP地址为2.5.5.6,MAC地址为40-A5-EF-0D-D4-CE)不属于已连接的地址信息(IP地址2.5.5.7,MAC地址为21-B3-CF-1E-C2-1D)。
步骤S34:确定数据终端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且将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保存至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中。
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不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则可以确定数据终端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且将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保存至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中。
请结合参阅图1,由于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IP地址为2.5.5.6,MAC地址为40-A5-EF-0D-D4-CE)不属于已连接的地址信息(IP地址2.5.5.7,MAC地址为21-B3-CF-1E-C2-1D),则可以确定无线摄像头1是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并且将无线摄像头1的地址信息(IP地址为2.5.5.6,MAC地址为40-A5-EF-0D-D4-CE)保存到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中。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若上述步骤S3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可以执行下述步骤S35。
步骤S35:确定数据终端不是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则可以确定数据终端不是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12之后,可以包括:
步骤S41:接收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
用户设备接收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上述步骤S41具体可以包括:通过非接入层NAS接收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
请结合参阅图1,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而建立用户设备2与无线摄像头1之间的绑定关系,继而向用户设备2发送反馈信息,从而告知用户设备2已完成相应的绑定。
步骤S42:接收核心网设备根据绑定关系发送的数据流,确定数据流的目标地址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并将数据流转发至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请结合参阅图1,核心网设备根据无线摄像头1与用户设备2之间的绑定关系,向用户设备2发送无线摄像头1的数据流,用户设备2确定数据流的目标地址为新连接的无线摄像头1,从而将数据流发送至新连接的摄像头1。
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中所举的实施方式应用于核心网设备,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且接入至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
步骤S5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通知信息。
核心网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新连接数据终端的通知信息。请结合参阅图1,当无线摄像头1从用户设备1连接至用户设备2时,用户设备2向核心网设备发送关于新连接的无线摄像头1的通知信息。
步骤S52: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和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和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请结合参阅图1,用户设备2向核心网设备发送关于新连接的无线摄像头1的通知信息后,基于该通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2与无线摄像头1之间的绑定关系。
上述实施方式,当用户设备或数据终端移动导致用户设备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进而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建立的绑定关系将数据流转发至与用户设备连接的数据终端,数据终端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到核心网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故此可以保证核心网设备能够正确转发数据流。此外,由于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通知信息后,会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无需用户手动配置,降低运维成本,且提高了组网灵活性。
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51具体可以包括:接收NAS信令,并从NAS信令中获取得到通知信息。关于NAS信令具体可以参考本申请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通知信息包括新接入的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MAC地址中的至少一者。上述步骤S52具体可以包括:从预存的绑定关系中,删除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并重新建立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例如,请结合参阅图1,无线摄像头1从用户设备1连接至用户设备2后,核心网设备删除无线摄像头1的地址信息与用户设备1之间的绑定关系,举例来说,与原来用户设备1绑定的地址信息有无线摄像头1的地址信息:IP地址为2.5.5.6,MAC地址为40-A5-EF-0D-D4-CE,以及无线摄像头2的地址信息,此时,核心网设备删除无线摄像头1与用户设备1之间的绑定关系后,核心网设备所存储的绑定过关系则变更为用户设备1与无线摄像头2之间的绑定关系,并且核心网设备重新建立无线摄像头1与用户设备2之间的绑定关系,即用户设备2绑定有无线摄像头1的地址信息(IP地址为2.5.5.6,MAC地址为40-A5-EF-0D-D4-CE)。也就是说,此时核心网设备中所存储的绑定关系变更为:无线摄像头1、集群终端1与用户设备2绑定,无线摄像头2与用户设备1绑定。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又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上述步骤S52之后,可以包括:
步骤S61:发送已建立绑定关系的反馈信息至用户设备。
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和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之后,发送已建立绑定关系的反馈信息至用户设备,以告知用户设备已完成绑定。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上述步骤S61具体可以包括:将反馈信息打包成非接入层NAS信令,并将NAS信令发送至用户设备。关于非接入层NAS已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1,在无线摄像头1从用户设备1连接至用户设备2后,核心网设备建立无线摄像头1与用户设备2之前的绑定关系,从而向用户设备2发送已建立绑定关系的反馈信息。
步骤S62:接收目标地址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数据流。
核心网设备接收目标地址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数据流。请结合参阅图1,核心网设备接收无线摄像头1发送的数据流,其目标地址可以是:IP地址(2.5.5.6)、MAC地址(40-A5-EF-0D-D4-CE)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个实施场景中,数据流具体可以是视频数据流等等。
步骤S63:根据绑定关系,查找出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绑定的用户设备。
核心网设备根据绑定关系,查找出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绑定的用户设备。请结合参阅图1,核心网设备根据绑定关系,查找出与新连接的无线摄像头1的目标地址所绑定的用户设备为用户设备2,例如查找出IP地址为2.5.5.6的无线摄像头1所绑定的用户设备为用户设备2,或者查找出MAC地址为40-A5-EF-0D-D4-CE的无线摄像头1所绑定的用户设备为用户设备2。
步骤S64:向查找到的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流,以使得用户设备将数据流转发至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核心网设备向查找到的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流,以使得用户设备将数据流转发至新连接的数据终端。请结合参阅图1,核心网设备向查找到的用户设备2发送数据流,从而使得用户设备2将数据流转发至与其新连接的无线摄像头1。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用户设备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具体而言,用户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处理器71和通信电路72,处理器71、通信电路72工作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71用于控制通信电路72及其自身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的步骤。处理器7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7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7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71可以由多个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71用于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处理器71还用于若判断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控制通信电路72发送通知信息至核心网设备,以使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上述实施方式,当用户设备或数据终端移动导致用户设备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进而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建立的绑定关系将数据流转发至与用户设备连接的数据终端,数据终端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到核心网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故此可以保证核心网设备能够正确转发数据流。此外,由于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通知信息后,会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无需用户手动配置,降低运维成本,且提高了组网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71还用于将通知信息打包成非接入层NAS信令,并控制通信电路72将NAS信令发送至核心网设备。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通知信息包括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处理器7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72接收数据终端发送的消息,并控制其自身解析数据终端发送的消息以获取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处理器71还用于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是否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处理器71还用于若判断获取到的地址信息不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确定数据终端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且将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保存至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中。其中,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MAC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7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72接收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处理器7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72接收核心网设备根据绑定关系发送的数据流,确定数据流的目标地址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处理器7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72将数据流转发至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具体而言,处理器7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72通过非接入层NAS接收核心网设备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核心网设备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处理器81、通信电路82、存储电路83;通信电路82、存储电路83耦接于处理器81,处理器81、通信电路82、存储电路83工作时可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中的步骤。
处理器81用于控制通信电路82、存储电路83及其自身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的步骤。处理器8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8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8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81可以由多个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81用于控制通信电路82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通知信息,处理器81还用于控制存储电路83及其自身基于通知信息建立用户设备和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上述实施方式,当用户设备或数据终端移动导致用户设备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时,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使得核心网设备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进而核心网设备可以根据建立的绑定关系将数据流转发至与用户设备连接的数据终端,数据终端仍然可以正常接收到核心网设备转发的数据流,故此可以保证核心网设备能够正确转发数据流。此外,由于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通知信息后,会建立用户设备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从而无需用户手动配置,降低运维成本,且提高了组网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8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82接收NAS信令,并从NAS信令中获取得到通知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81还用于控制存储电路83及其自身从预存的绑定关系中,删除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并重新建立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MAC地址中的至少一者。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8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82发送已建立绑定关系的反馈信息至用户设备,具体地,处理器81还用于将反馈信息打包成非接入层NAS信令,并控制通信电路82将NAS信令发送至用户设备;处理器8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82接收目标地址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数据流,处理器81还用于控制存储器83及其自身根据绑定关系,查找出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绑定的用户设备,处理器81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82向查找到的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流,以使得用户设备将数据流转发至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901,计算机程序901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中步骤,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的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动态连接更新方法中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901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901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901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901。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且接入至移动通信网络中,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其中,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包括已经与其他用户设备具有绑定关系的数据终端;
若是,则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核心网设备,以使所述核心网设备建立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并解除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与其他用户设备具有绑定关系,其中,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
其中,在所述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数据终端发送的消息;
解析所述数据终端发送的消息以获取所述数据终端的所述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判断是否有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包括:
判断获取到的所述地址信息是否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
若所述地址信息不属于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则确定所述数据终端为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且将所述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保存至所述已连接终端的地址信息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核心网设备包括:
将所述通知信息打包成非接入层NAS信令,并将所述NAS信令发送至所述核心网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MAC地址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通知信息至所述核心网设备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基于所述通知信息建立所述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
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绑定关系发送的数据流,确定所述数据流的目标地址为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并将所述数据流转发至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基于所述通知信息建立所述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包括:
通过非接入层NAS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基于所述通知信息建立所述绑定关系而发送的反馈信息。
6.一种动态连接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核心网设备,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中接入有与至少一个数据终端连接的用户设备,所述核心网设备存储有所述用户设备和与其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通知信息,其中,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包括已经与其他用户设备具有绑定关系的数据终端,所述通知信息是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通知信息;
基于所述通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和与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并解除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与其他用户设备具有绑定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关于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通知信息包括:
接收NAS信令,并从所述NAS信令中获取得到所述通知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信息包括所述新接入的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通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和与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包括:
从预存的绑定关系中,删除所述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并重新建立所述数据终端的地址信息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的绑定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址信息包括IP地址、MAC地址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通知信息建立所述用户设备和与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已建立所述绑定关系的反馈信息至所述用户设备;
接收目标地址为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的数据流;
根据所述绑定关系,查找出与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绑定的用户设备;
向所述查找到的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数据流,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将所述数据流转发至所述新连接的数据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已建立所述绑定关系的反馈信息至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将所述反馈信息打包成非接入层NAS信令,并将所述NAS信令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12.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耦接的处理器和通信电路;
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工作时可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核心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通信电路、存储电路;
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存储电路耦接于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存储电路工作时可实现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888335.4A 2019-09-19 2019-09-19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636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8335.4A CN110636461B (zh) 2019-09-19 2019-09-19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88335.4A CN110636461B (zh) 2019-09-19 2019-09-19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461A CN110636461A (zh) 2019-12-31
CN110636461B true CN110636461B (zh) 2022-05-17

Family

ID=68971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88335.4A Active CN110636461B (zh) 2019-09-19 2019-09-19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646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4217A (zh) * 2011-05-30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知网络能力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2135680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a common pdp context
CN104796969A (zh) * 2015-04-29 2015-07-22 广州物联家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识别码实现物联网设备入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5379225A (zh) * 2013-08-05 2016-03-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存储同步
CN105898618A (zh) * 2015-11-11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移动终端未浏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53301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推送方法、推送装置、智能路由器和服务器
CN108377564A (zh) * 2016-11-14 2018-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CN108667778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绑定方法、终端和物联网设备
CN109874128A (zh) * 2017-12-05 2019-06-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设备与终端的绑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44876B1 (ko) * 2016-06-01 2024-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및 이에 포함되는 전자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35680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a common pdp context
CN102204217A (zh) * 2011-05-30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知网络能力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379225A (zh) * 2013-08-05 2016-03-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存储同步
CN104796969A (zh) * 2015-04-29 2015-07-22 广州物联家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识别码实现物联网设备入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5898618A (zh) * 2015-11-11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提示移动终端未浏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53301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推送方法、推送装置、智能路由器和服务器
CN108377564A (zh) * 2016-11-14 2018-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下行数据投递方法及装置
CN108667778A (zh) * 2017-03-31 2018-10-16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绑定方法、终端和物联网设备
CN109874128A (zh) * 2017-12-05 2019-06-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设备与终端的绑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461A (zh) 201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1209155B2 (en) Registration method, sess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terminal, and amf entity
US20230093339A1 (en) Session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1011237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20230023571A1 (en)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for proximity service, device, and system
WO2019091228A1 (zh) 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1601353B (zh) 应用程序的路由选择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729686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JP7485793B2 (ja) スライス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20210014720A1 (en) Re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30156833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0448362B2 (en) Paging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US20230422016A1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007389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798762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 between local gateways, and gateway
CN110636461B (zh) 动态连接更新方法、用户及核心网设备、存储介质
WO202308796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04112793A (ja) 無線公衆網と有無線私設網が連動する網における加入者状態整合のための方法
CN112153579A (zh) 管理用户组的方法和装置
US20240155413A1 (en) Configuration and use of intermediate networks to sup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230345347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ec access point and apparatus
WO202321317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20220025568A (ko) 네트워크장치 및 그 장치에서 수행되는 단말 위치정보 전달 방법
CN116866985A (zh) 数据转发方法、网络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