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393A -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393A
CN110636393A CN201910853730.9A CN201910853730A CN110636393A CN 110636393 A CN110636393 A CN 110636393A CN 201910853730 A CN201910853730 A CN 201910853730A CN 110636393 A CN110636393 A CN 110636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tandby
main
message
mac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37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393B (zh
Inventor
张宏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37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63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6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3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04B10/038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using bypa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1Fault tolerance; Redundancy; Recovery; Reconfigur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涉及交换机网络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OLT设备双主控盘独立工作模式改为堆叠工作模式,将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号由原来各自主控盘独立编号改为主用、备用主控盘交换芯片所有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减少OLT设备主控盘的二层表项数量,将原来主、备主控盘各一个二层表项,改为只在主用主控盘维护、管理二层表项;改变主、备主控盘同步方式,将原来主、备主控盘都需要把自己所维护的二层表项同步给对方,改为只需要主用主控盘维护的二层表项给备用主控盘同步,备用主控盘只接收主用主控同步的二层表项内容。减少主控盘之间互相同步数据量,确保主备倒换不中断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换机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能够提供满足现在和未来所有宽带应用所需要的带宽,是接入网发展的方向。PON系统由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分光器)、ONU(Optical Network Unit,用户终端)3部分组成。OLT设备一般由PON业务单盘和主控盘组成,PON业务单盘完成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网无源光网络)、GPON(Gigabit-Capable PON,千兆比特无源光网络)、XGPON(10Gigabit-Capable PON,10吉比特无源光网络)、XGSPON(10-Gigabit-Capable Symmetric Passive Optical Network,10吉比特对称无源光网络)等业务接入,将PON帧格式转换为二层以太网帧格式,上传至主控盘。主控盘主要完成汇聚转发功能,并通过上联接口,将用户数据接入因特网。
由于OLT设备接入的PON业务单盘及ONU数量较多,OLT一般都要求支持双主控盘,支持主备保护倒换,同时,为了扩展带宽,主控盘需要采用1+1并发工作模式。OLT的主、备主控盘是独立的单盘,每个单盘有独立的交换芯片,主、备主控盘之间通过互联口连接。
OLT主控盘为了完成各个业务单盘的数据汇聚和转发,必须根据主控盘交换芯片端口所学习到的二层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表。交换芯片端口接收到二层以太网数据报文,交换芯片将记录报文头部的源MAC地址和端口ID(Port ID)信息,维护包含源MAC地址和Port ID信息的二层表项,根据MAC地址和Port ID的对应关系进行数据转发,同时根据老化时间对表项数据进行删除,二层以太帧格式如图1所示。
主控盘交换芯片接收到二层以太帧报文后,首先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查找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如果在表项中查到源MAC地址和目的MAC相同,则将该二层以太帧报文直接通过该端口转发,如果在二层表项中未查到相同的MAC地址,则洪泛到交换芯片所有的端口。
在1+1并发工作模式下,为了保证主控盘主备倒换后业务不影响,主控盘软件必须维护两个表项,一个是本盘的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一个是备盘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同时,主、备主控盘的两个二层表项必须完全相同,主、备主控盘的二层表项必须实时同步,本盘的二层表项的任何变化,必须实时告知对方同步更新。主控盘之间互相同步数据量大,同时,若主、备主控盘二层表项不一致,会导致主备倒换时业务中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减少主控盘之间互相同步数据量,确保主备倒换不中断业务。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
主用、备用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
通过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主用、备用主控盘采用1+1并发模式工作,使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上联口同时工作;
将主用、备用通过级联端口连接,设置级联端口为堆叠端口,设置连接PON业务单盘的端口和上联端口为普通端口;
备用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流依次通过主用主控盘、堆叠端口接入备用主控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进行统一编号,所述组合端口号为芯片ID加端口ID。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主用、备用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主用、备用各端口收到报文时,若为普通端口,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若为堆叠端口,不增加报文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通过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进行MAC地址学习;
主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判断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是否存在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中,若是,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若否,将该报文洪泛到所有的端口,并将该源MAC地址作为新增MAC地址,进行MAC地址学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查找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且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本交换芯片内部端口,则将该报文通过该端口转发;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但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备用主控盘的上联端口,则将报文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备用主控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其用于: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
主用主控盘,其用于: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
备用主控盘,其用于: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接收主用主控盘同步的二层表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置模块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主用、备用主控盘采用1+1并发模式工作,使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上联口同时工作;
将主用、备用通过级联端口连接,设置级联端口为堆叠端口,设置连接PON业务单盘的端口和上联端口为普通端口;
备用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流依次通过主用主控盘、堆叠端口接入备用主控盘。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配置模块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进行统一编号,所述组合端口号为芯片ID加端口ID。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主用主控盘或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若为普通端口,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若为堆叠端口,不增加报文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进行MAC地址学习;
主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判断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是否存在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中,若是,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若否,将该报文洪泛到所有的端口,并将该源MAC地址作为新增MAC地址,进行MAC地址学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用主控盘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查找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且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本交换芯片内部端口,则将该报文通过该端口转发;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但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备用主控盘的上联端口,则将报文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备用主控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将OLT设备双主控盘独立工作模式改为堆叠工作模式,将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号由原来各自主控盘独立编号改为主用、备用主控盘交换芯片所有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减少OLT设备主控盘的二层表项数量,将原来主、备主控盘各一个二层表项,改为只在主用主控盘维护、管理二层表项;改变主、备主控盘同步方式,将原来主、备主控盘都需要把自己所维护的二层表项同步给对方,改为只需要主用主控盘维护的一个二层表项给备用主控盘同步,备用主控盘只接收主用主控同步的二层表项内容。简化主控盘交换芯片二层表项,减少主控盘之间互相同步数据量,实现主、备主控盘二层表项的一致,进而确保主备倒换不中断业务。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独立工作模式下二层以太帧格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模式下主用、备用主控盘堆叠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模式下主用、备用主控盘堆叠端口、普通端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的端口号重新定义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的二层以太帧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的PON业务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的两个主控盘上联端口业务转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的主用主控盘交换芯片接收到二层以太帧报文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
主用、备用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
通过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
其中,二层表项的信息包括:源MAC地址,芯片ID和端口ID。
参见图2所示,改变1+1并发工作模式下的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交换芯片的工作模式,将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交换芯片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各自独立工作的交换芯片,也就是将1+1并发工作模式下的主用、备用主控盘配置成堆叠工作模式。
参见图3所示,将配置成堆叠模式的交换芯片的端口进行重新定义,主用、备用主控盘之间的级联端口定义为堆叠端口,设置连接PON业务单盘的端口和上联端口为普通端口。普通端口进行二层以太报文表项学习,堆叠端口只作为系统内部的通信端口,不参与二层以太报文表项学习。
参见图4所示,为了保证主用、备用主控盘堆叠工作模式,需要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交换芯片端口号在系统内唯一,因此,将1+1并发工作模式下的主用、备用主控盘堆叠模式的交换芯片的端口号进行重新定义,采用芯片ID(Chip ID)加端口ID(Port ID)作为组合端口号进行统一编号,Chip ID和Port ID数据长度为2字节。
参见图5所示,主控盘交换芯片接收到二层以太报文后,在报文头中增加组合端口号信息,普通端口中将由ChipID和PortID组成的组合端口号信息加入到报文头中,堆叠端口不增加报文头。
主用主控盘交换芯片学习所有端口(含主、备用主控盘)的二层表项,备用主控盘交换芯片不学习表项。系统内就只有主用主控盘一个二层表项,无需维护两个二层表项。
主用主控盘通过两块主控盘间的管理通道,将二层表项同步到备用主控盘,备用主控盘根据同步的二层表项信息和主用主控盘表项保持一致,主备倒换后可保证业务快速恢复。
下面以OLT系统为例,具体说明:
参见图6所示,PON业务盘0~PON业务盘9可以包括各种EPON、GPON业务。
参见图7所示,主用、备用主控盘1+1并发模式工作,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上联口可同时工作,实现上联端口的扩展和负载分担。图中虚线所示为业务流向,业务盘通过主用主控盘接入,备用上联盘的上行业务流可通过堆叠口接入,实现备用主控盘上联端口业务转发。
主用主控盘负责维护二层表项,所有堆叠的交换芯片共享一个二层表项,主用主控盘将所维护的表项实时同步到备用主控盘。备用主控盘的二层表项完全是通过主用主控盘同步获取,自身交换芯片不主动学习二层表项,二层表项的学习仅由主用主控盘进行。二层表项内容主要是芯片ID加端口ID(即组合端口号)和源MAC地址。
二层表项的学习可使用软件学习,驱动通过中断模式将新增的源MAC地址上报给上层,由应用层控制是否学习。由于主、备用主控盘不同的二层表项处理方式,将主用主控盘的二层表项定义为动态MAC地址表,备用主控盘二层表项定义为静态MAC地址。
参见图8所示,主用主控盘交换芯片接收到报文后,首先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查找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如果在表项中查到源MAC地址和目的MAC相同,且源MAC地址对应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本芯片内部连接PON业务单盘的端口,则将该二层以太帧报文直接通过该端口转发;如果源MAC地址对应的端口ID和芯片ID不属于本芯片内部端口而是属于备用主控盘的上联端口,则将该报文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备用主控盘,备用主控盘通过堆叠口接收到报文后,查找备用主控盘的二层表项对应的上联端口号,将该报文通过该上联口转发。如果在二层表项中没有查到源MAC地址和目的MAC相同,则洪泛到交换芯片所有的端口,同时将该源MAC地址作为新增MAC地址,由主用主控盘进行MAC地址学习流程。
备用主控盘交换芯片上联端口接收二层以太帧报文后,直接通过堆叠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由主用主控盘进行MAC地址学习和转发流程。
优选的,MAC地址表项不仅有学习流程,还有老化流程。所谓MAC老化是指交换芯片在一定时间内(老化时间)未收到源地址为该MAC地址的二层以太帧,则该地址对应的二层表项将备删除,老化时间一般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MAC地址学习流程:
1、主用主控盘交换芯片将新增的源MAC地址通过中断上报给应用层,上报信息:物理端口号(交换芯片之间统一编号)、源MAC地址;
2、主用主控盘的应用层调用驱动接口写动态MAC地址表到驱动,同时,通过主、备用主控盘管理通道发消息告知另外一块盘子同步MAC地址;
3、备用主控盘收到消息以后,调用驱动接口写静态MAC地址表项到驱动。
MAC地址老化流程:
1、系统设置MAC地址老化时间后,如果主用主控盘交换芯片在老化时间内未收到源地址为该MAC地址的二层以太帧,主用主控盘交换芯片将需要老化的源MAC上报给应用层;
2、主用主控盘的应用层调用驱动接口将源MAC地址删除,同时,通过主、备用主控盘管理通道发消息告知另外一块盘子删除该源MAC地址。
3、备用主控盘收到消息以后,调用驱动接口删除该源MAC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系统,包括:
配置模块,其用于: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
主用主控盘,其用于: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
备用主控盘,其用于: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接收主用主控盘同步的二层表项。
优选的,所述配置模块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主用、备用主控盘采用1+1并发模式工作,使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上联口同时工作;
将主用、备用通过级联端口连接,设置级联端口为堆叠端口,设置连接PON业务单盘的端口和上联端口为普通端口;
备用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流依次通过主用主控盘、堆叠端口接入备用主控盘。
优选的,所述配置模块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进行统一编号,所述组合端口号为芯片ID加端口ID。
优选的,所述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主用主控盘或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若为普通端口,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若为堆叠端口,不增加报文头。
优选的,所述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进行MAC地址学习;
主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判断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是否存在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中,若是,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若否,将该报文洪泛到所有的端口,并将该源MAC地址作为新增MAC地址,进行MAC地址学习。
优选的,所述主用主控盘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查找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且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本交换芯片内部端口,则将该报文通过该端口转发;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但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备用主控盘的上联端口,则将报文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备用主控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的所有方法步骤或部分方法步骤。
本发明实现上述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储存有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中的所有方法步骤或部分方法步骤。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计算机装置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装置的各个部分。
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装置的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服务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服务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
主用、备用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
通过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主用、备用主控盘采用1+1并发模式工作,使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上联口同时工作;
将主用、备用通过级联端口连接,设置级联端口为堆叠端口,设置连接PON业务单盘的端口和上联端口为普通端口;
备用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流依次通过主用主控盘、堆叠端口接入备用主控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进行统一编号,所述组合端口号为芯片ID加端口ID。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用、备用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主用、备用各端口收到报文时,若为普通端口,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若为堆叠端口,不增加报文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进行MAC地址学习;
主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判断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是否存在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中,若是,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若否,将该报文洪泛到所有的端口,并将该源MAC地址作为新增MAC地址,进行MAC地址学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查找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且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本交换芯片内部端口,则将该报文通过该端口转发;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但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备用主控盘的上联端口,则将报文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备用主控盘。
7.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其用于: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
主用主控盘,其用于: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
备用主控盘,其用于: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接收主用主控盘同步的二层表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将OLT设备的主用、备用主控盘设置为堆叠工作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主用、备用主控盘采用1+1并发模式工作,使主用、备用主控盘的上联口同时工作;
将主用、备用通过级联端口连接,设置级联端口为堆叠端口,设置连接PON业务单盘的端口和上联端口为普通端口;
备用主控盘的上行业务流依次通过主用主控盘、堆叠端口接入备用主控盘。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统一编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主用、备用交换芯片端口采用组合端口号进行统一编号,所述组合端口号为芯片ID加端口ID。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主用主控盘或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若为普通端口,将该端口的组合端口号加入报文头中;若为堆叠端口,不增加报文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主控盘学习MAC地址并维护二层表项,并将二层表项同步给备用主控盘,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备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主用主控盘,进行MAC地址学习;
主用主控盘各端口收到报文时,判断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是否存在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中,若是,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若否,将该报文洪泛到所有的端口,并将该源MAC地址作为新增MAC地址,进行MAC地址学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用主控盘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将报文转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报文中目的MAC地址查找交换芯片的二层表项;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且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本交换芯片内部端口,则将该报文通过该端口转发;
若查到二层表项包含的源MAC地址与目的MAC地址相同,但该二层表项的端口ID和芯片ID属于备用主控盘的上联端口,则将报文通过堆叠端口转发到备用主控盘。
CN201910853730.9A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636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3730.9A CN110636393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3730.9A CN110636393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393A true CN110636393A (zh) 2019-12-31
CN110636393B CN110636393B (zh) 2021-11-16

Family

ID=6897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3730.9A Active CN110636393B (zh) 2019-09-10 2019-09-10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639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503A (zh) * 2020-04-13 2020-08-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系统实现三层业务负荷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42481A (zh) * 2021-06-29 2021-08-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lt设备的mac地址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13542141A (zh) * 2020-04-13 2021-10-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框式设备堆叠系统的设备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4339487A (zh) * 2021-12-23 2022-04-12 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gpon olt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198A (zh) * 2009-10-23 2010-03-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986626A (zh) * 2010-11-1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2457391A (zh) * 2010-10-21 2012-05-16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EPON+EoC有线双向接入网的设备统一管理方法
CN202551035U (zh) * 2012-01-18 2012-11-21 徐志国 一种光链路切换控制设备及光网络的保护系统
US20140006912A1 (en) * 2012-06-27 2014-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via cascade 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702425A (zh) * 2013-12-06 2015-06-1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路终端设备升级方法
CN105071952A (zh) * 2015-07-10 2015-11-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双主板olt设备主备关系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87958A (zh) * 2015-08-07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线路终端系统及光线路终端的索引方法
CN106161288A (zh) * 2015-04-17 2016-1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台设备堆叠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92896A (zh) * 2017-12-26 2018-05-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和聚合组建立装置
CN108234308A (zh) * 2016-12-14 2018-06-2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8900439A (zh) * 2018-05-04 2018-11-2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n olt系统及其实现主备倒换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198A (zh) * 2009-10-23 2010-03-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457391A (zh) * 2010-10-21 2012-05-16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EPON+EoC有线双向接入网的设备统一管理方法
CN101986626A (zh) * 2010-11-18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202551035U (zh) * 2012-01-18 2012-11-21 徐志国 一种光链路切换控制设备及光网络的保护系统
US20140006912A1 (en) * 2012-06-27 2014-01-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via cascade 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702425A (zh) * 2013-12-06 2015-06-1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路终端设备升级方法
CN106161288A (zh) * 2015-04-17 2016-11-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多台设备堆叠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71952A (zh) * 2015-07-10 2015-11-18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双主板olt设备主备关系的方法及设备
CN105187958A (zh) * 2015-08-07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光线路终端系统及光线路终端的索引方法
CN108234308A (zh) * 2016-12-14 2018-06-2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8092896A (zh) * 2017-12-26 2018-05-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和聚合组建立装置
CN108900439A (zh) * 2018-05-04 2018-11-2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on olt系统及其实现主备倒换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TEVEN S.W.LEE ET.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GPON-Based Virtual OpenFlow-Enabled SDN Switch", 《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
张蕾: "光接入局端设备访问控制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6503A (zh) * 2020-04-13 2020-08-2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系统实现三层业务负荷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13542141A (zh) * 2020-04-13 2021-10-2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框式设备堆叠系统的设备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1586503B (zh) * 2020-04-13 2022-06-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系统实现三层业务负荷分担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42481A (zh) * 2021-06-29 2021-08-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lt设备的mac地址同步方法和装置
WO2023273864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Olt设备的mac地址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14339487A (zh) * 2021-12-23 2022-04-12 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端口gpon olt系统及其管理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393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6393B (zh) 一种olt设备双主控1+1并发工作方法及系统
US11010358B2 (en) Data mig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11005752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US999835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flow table in SDN, of controller, and of switch
CN108616402B (zh) 一种远端设备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635987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73691B (zh) 一种跨设备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29425B (zh) Vrrp组网中流量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CN112615778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路由器、存储介质及系统
WO2023273864A1 (zh) Olt设备的mac地址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7547364A (zh) 路由下发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8462600A (zh) 网元设备通信和发现方法、网元设备及网管系统
CN108540386B (zh) 一种防止业务流中断方法及装置
CN102215112B (zh) 应用于FCoE组网的优化FSPF协议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9327360B (zh) 一种端口复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8365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1547147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线卡和管理板
CN112804276B (zh) 虚拟化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及其控制方法、通信系统
CN105024928A (zh)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的保护倒换方法和装置
CN109982172B (zh) 一种pon接入系统子框级联的系统及方法
CN111682968A (zh) 一种通信设备入网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022261B (zh) 一种基于堆叠环境的组播表项同步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0661710A (zh) 一种虚拟化系统的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1115017A (zh) 一种删除mac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32501A (zh) 单个ip地址管理多个光传送网设备的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