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5910B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5910B
CN110635910B CN201810663022.4A CN201810663022A CN110635910B CN 110635910 B CN110635910 B CN 110635910B CN 201810663022 A CN201810663022 A CN 201810663022A CN 110635910 B CN110635910 B CN 110635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terminal
node
proxy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30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5910A (zh
Inventor
汪红星
谢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30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591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2447 priority patent/WO20200013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5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5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5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59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1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 H04L9/321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a third party or a trusted authority using tickets or token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以解决解决现有IMS注册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需经过同一功能节点处理所带来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终端发起第一业务,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终端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和Token的第一业务请求,请求业务处理节点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当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时,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注册节点接收到第二业务请求后,向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CoreNetwork Subsystem,IMS)。终端可以通过IMS进行业务注册,并在注册成功后通过IMS实现实时通信。例如,图1为现有IMS通信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向IMS中的代理会话控制功能(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P-CSCF)发起IMS注册请求后,P-CSCF 通过与查询会话控制功能(Interrogat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I-CSCF)、归属用户配置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的交互,将IMS注册请求发送至服务会话控制功能(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S-CSCF),S-CSCF与HSS交互,从HSS获取携带用户业务签约数据(Server Profile)和用于指示S-CSCF进行业务的触发的初始过滤准则(initial Filter Criteria,iFC)的服务器分配响应(Server Assignment Answer,SAA),并向终端发送一个“200OK”表示接受终端的IMS注册请求,终端的IMS 注册成功。同时,由S-CSCF根据iFC规则向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发送第三方注册请求,通知AS该终端已经IMS注册成功并且可到达,AS 向S-CSCF返回“200OK”,以表示AS接受这个第三方注册请求,终端可以使用该AS提供的业务。后续,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经过S-CSCF,由S-CSCF对该业务请求进行iFC匹配检测,实现业务触发,如:将业务请求转发给该终端提供服务的AS,使AS按照其内定的业务逻辑对该业务进行控制;同理,AS发起的业务请求发送给S-CSCF进行业务触发,转发给相应的终端。
由上可知,终端的IMS注册流程以及业务处理流程均需要经过S-CSCF处理。然而,IMS注册以及业务处理为不同的通信业务,将处理不同通信业务的功能模块集中在同一设备上,则无法满足行业安全隔离性要求、不同通信业务的时延要求以及业务处理等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现有IMS注册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需经过同一功能节点处理所带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当终端通过注册节点完成IMS注册,发起业务时,终端将与代理模式对应的业务通过注册节点发送给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将与非代理模式对应的业务直接发送给业务处理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具体的,该实现过程可参照下述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所述。
当业务处理节点接收到被叫请求时,在被叫业务对应代理模式的情况下,业务处理节点通过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被叫请求;在被叫业务对应非代理模式、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的情况下,业务处理节点先通过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通知消息,当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关联请求后,向终端发送被叫请求;在被叫业务对应非代理模式、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不存在NAT的情况下,业务处理节点直接向终端120发送被叫请求,具体的,该实现过程可参照第十三方面至第二十四方面所述。
其中,在本申请中,代理模式可以指:终端通过注册节点等中间设备与业务处理节点间交互业务处理消息(如业务请求),实现业务处理。非代理模式可以指: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直接交互业务处理消息(如业务请求),实现业务处理。为了便于描述,在本申请中,将与代理模式对应的业务称为代理业务,将与非代理模式对应的业务称为非代理业务。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终端发起第一业务,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终端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用户标识ID、第一业务的标识ID以及Token的第一业务请求。基于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在终端发起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将其发起的业务请求直接发送给业务处理节点处理,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相应的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终端在发起第一业务之前,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的IMS注册请求,从注册节点接收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指示信息,或者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的200OK。如此,可以通过现有IMS注册流程中的信令消息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非代理业务的指示信息或者非代理业务的相关信息(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不仅降低信令开销,而且使终端获知其注册的业务中哪些业务为非代理业务。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上述可能的设计,在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在终端发起第一业务之前,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的请求消息,从注册节点接收包括用于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的应答消息,保存第一业务的ID、用于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间的对应关系。如此,可以在终端发起业务之前,预先获取并保存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 Token,以便后续当终端发起非代理业务时,直接从本地获取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降低呼叫时延。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上述可能的设计,在200OK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的情况下,终端保存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间的对应关系。如此,可以由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200OK时,直接将非代理业务的相关信息下发给终端,以便终端保存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后续,当终端发起非代理业务时,终端可以直接从本地获取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降低呼叫时延。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上述可能的设计,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终端从对应关系中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如此,当终端发起非代理业务时,直接从本地获取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降低呼叫时延。
再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上述可能的设计,在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在终端发起第一业务之后,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之前,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的请求消息,从注册节点接收包括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的应答消息。如此,可以仅针对终端当前发起的非代理业务,从注册节点获取该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无需通过注册节点将多个非代理业务的相关信息(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下发给终端,降低了信令开销。
再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的第二业务请求,以指示注册节点向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如此,在终端发起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可以将代理请求发送给注册节点,以便注册节点请求业务处理节点对终端发起的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业务转发给与终端对应的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注册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的IMS注册请求,确定至少一个业务中的非代理业务,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指示信息,或者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的200OK。如此,可以通过现有IMS注册流程中的信令消息向终端发送用于指示非代理业务的指示信息或者非代理业务的相关信息 (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不仅降低信令开销,而且使终端获知其注册的业务中哪些业务为非代理业务。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二方面,在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注册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第一业务的ID的请求消息,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的应答消息;其中,第一业务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中的一个。如此,可以使终端获知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获取到的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二方面,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注册节点从终端接收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的业务请求,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向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如此,注册节点可以在接收到包括代理业务的ID的业务请求的情况下,请求业务处理节点对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以便业务处理节点将业务处理后转发给相应的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该终端可以包括:业务发起单元、确定单元、获取单元、发送单元。
业务发起单元,用于发起第一业务。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
获取单元,用于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单元获取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Token的第一业务请求。
其中,终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终端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因此,该提供的终端可以达到与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终端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终端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支持处理器在第一业务对应非代理模式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接口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根据通信接口获取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Token的第一业务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四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册节点,该注册节点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注册节点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该注册节点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发送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的IMS注册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指示信息的200OK;或者向终端发送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 Token的200OK。
其中,注册节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通信方法中注册节点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因此,该提供的注册节点可以达到与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册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注册节点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注册节点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用于支持注册节点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支持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的IMS注册请求,并在确定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后,通过通信接口向终端发送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指示信息的200OK;或者,向终端发送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的200OK。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注册节点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九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业务处理节点接收包括第一业务的ID和用户ID的第一被叫请求,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一被叫请求;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连接指示ID的通知消息,以便注册节点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之间不存在NAT的情况下,直接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使网络侧设备发起的被叫请求经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终端,无需同现有一样,将网络侧设备发起的被叫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终端,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结合第十三方面,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业务处理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连接指示ID的关联请求,找到与连接指示ID对应的被叫请求,将找到的被叫请求转发给终端。如此,业务处理节点可以直接向终端发送被叫请求,无需通过注册节点,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终端接收到注册节点发送的用于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的通知消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连接指示ID的关联请求,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被叫请求。如此,终端可以直接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被叫请求,无需通过注册节点,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处理节点,该业务处理节点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业务处理节点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该业务处理节点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确定单元、发送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包括第一业务的ID和用户ID的第一被叫请求。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一被叫请求;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连接指示ID的通知消息,以便注册节点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之间不存在NAT的情况下,直接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
其中,业务处理节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十三方面或第十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通信方法中业务处理节点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因此,该提供的业务处理节点可以达到与第十三方面或者第十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处理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业务处理节点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业务处理节点执行如上述第十三方面或者第十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十三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十三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用于支持业务处理节点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支持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接收包括第一业务的ID和用户ID的第一被叫请求,并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一被叫请求;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连接指示ID的通知消息,以便注册节点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之间不存在NAT的情况下,直接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业务处理节点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十六方面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十三方面或者第十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或者各可能的设计中终端所执行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如:该终端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发送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注册节点发送的用于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的通知消息。
发送单元,用于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连接指示ID的关联请求。
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被叫请求。
其中,终端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第十四方面或第十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终端的行为功能,在此不再重复赘述。因此,该提供的终端可以达到与第十四方面或者第十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相同的有益效果。
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终端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执行如上述第十四方面或者第十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十四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十四方面或者上述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用于支持终端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支持处理器通过通信接口接收注册节点发送的用于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的通知消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连接指示ID的关联请求;接收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的被叫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终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二十一方面至第二十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十四方面或者第十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不再赘述。
第二十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所述的终端、如第八方面至第十二方面所述的注册节点、业务处理节点;或者包括如第十五方面至第十九方面所述的业务处理节点、如第二十方面至第二十四方面所述的终端、注册节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IMS通信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册节点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注册节点的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系统中,如图2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终端、注册节点、业务处理节点,还可以包括:P-CSCF、HSS、令牌(Token)管理设备(图 2中未示出)、AS等节点。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示例性框架图,除图2所示功能实体外,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实体,如:I-CSCF等,不予限制。
其中,图2中的终端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如:手机、电脑,还可以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电脑、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Equipment,CPE) 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该终端可以通过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 网络接入图2所示系统,也可以通过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网络接入图2所示系统,不予限制。
注册节点主要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如:终端可以向P-CSCF发送IMS注册请求,P-CSCF可以向I-CSCF发送IMS注册请求,I-CSCF接收到IMS注册请求后向通过HSS为特定用户找出相应的注册节点,并将IMS注册请求路由到注册节点,注册节点接收IMS注册请求,并在终端鉴权成功后,向终端返回200OK,指示终端IMS注册成功。后续,注册节点向AS发送第三方注册请求,通知AS可以向终端提供其预定的服务。在本申请中,注册节点可以为S-CSCF中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功能模块,还可以为图2所示系统中独立部署的、能够实现终端IMS注册的功能实体,不予限制。
业务处理节点主要用于对接收到的业务请求进行业务触发等处理操作,它可以独立部署在图2所示系统中,也可以集成在AS中,不予限制,本申请仅以业务处理节点独立部署在图2所示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当业务处理节点独立部署时,业务处理节点可以与注册节点、AS通过未定义的接口相互交互,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如:业务处理节点可以接收终端直接发送的业务请求(如通过图2所示虚线接收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或者接收终端通过注册节点发送的业务请求,对接收到的业务请求进行业务处理;业务处理节点可以接收AS发送的被叫业务请求,将被叫业务请求直接转发给终端(如通过图2所示虚线转发给终端),或者将被叫业务请求通过注册节点转发给终端。
AS是指为终端提供应用服务的服务器。
Token管理设备可以用于管理不同用户、不同业务对应的Token。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架构中的网元以及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网元以及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可能为其他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上述各功能实体,如:终端、注册节点、业务处理节点等可以包括图3所示部件。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图,该通信设备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信线路3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03。进一步的,该通信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4。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4以及通信接口303三者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302连接。
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通信线路302可包括一通路,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3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3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包括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304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302与处理器301相连接。存储器304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304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或者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配置终端参数的通信方法。
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作为另一种可实现方式,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的处理器 301和处理器307。作为再一种可实现方式,通信设备3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305和输入设备30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通信设备3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例如,通信设备3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或有图3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通信设备300的类型。
下面结合图2所示系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展开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各个网元之间的消息名字或消息中各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如图4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步骤401~步骤410。
步骤401: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IMS注册请求。
其中,上述终端可以为图2所示系统中的终端。
上述注册节点可以为图2所示系统中的注册节点。
上述IMS注册请求可以用于请求注册节点对终端的至少一个业务进行IMS注册,IMS注册请求中可以包括用户标识(Identity,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用户ID 可以用于标识该终端,可以为终端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多媒体公共标识(IPMultimedia Public Identity,IMPU),如:电话号码。业务的ID可以用于标识业务,按照3GPP协议TS23.228的规定,业务的ID可称为IMS通信业务标识(IMS CommunicationService Identifiers,ICSI)。
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P-CSCF向注册节点发送IMS注册请求,该过程的详细描述可参照现有IMS注册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赘述。
步骤402:注册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IMS注册请求,确定终端注册的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示例性的,注册节点可以根据业务的ID与处理模式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注册的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其中,处理模式包括前面所述的非代理模式或者代理模式,业务的ID与处理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以列表的形式预先设置在注册节点上。
例如,下表一为业务的ID与处理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假设终端请求注册节点对业务1、业务2和业务3进行IMS注册,则注册节点接收到终端发送的IMS注册请求后,可以通过查找表一,确定业务1、业务3为非代理业务,业务2为代理业务。
表一
业务的ID 处理模式
业务1 非代理模式
业务2 代理模式
业务3 非代理模式
步骤403: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200OK。
其中,上述200OK与IMS注册请求对应,可以用于指示终端的IMS注册成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200OK中可以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示例性的,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非代理业务的标识,终端接收到200OK后,将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业务确定为非代理业务;或者,该指示信息包括代理业务的标识,终端接收到200OK后,可以确定至少一个业务中除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业务之外的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者,该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每个业务的标识及该业务对应的标签,该标签可以用于标识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代理业务。例如,该标签可以为1比特的二进制数“0”或“1”,“1”表示该业务为非代理业务,“0”表示该业务为代理业务,终端接收到200OK后,可以根据每个业务对应的标签确定该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者代理业务。
例如,假设终端注册的业务1~业务3中,业务1、业务3为非代理业务,业务2为代理业务,则注册节点发送的200OK中可以包括{业务1、业务3},也可以包括{业务2},还可以包括{业务1+标签“1”、业务2+标签“0”、业务3+标签“1”}。
或者,200OK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以及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 Token。
其中,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用于标识业务处理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其他网元可以根据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路由到业务处理节点,如: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可以为业务处理节点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者业务处理节点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不予限制。
Token可以用于验证业务的是否合法,以提高通信安全性。注册节点可以从其连接的多个业务处理节点中选择出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以及从Token管理设备中获取非代理业务对应的Token,不同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和Token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具体的,该过程可参照图5~图6中所示。
步骤404:终端接收注册节点发送的200OK,发起第一业务;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405-步骤407;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 408-步骤410。
其中,第一业务可以为上述至少一个业务中的任一业务,且由终端上的某个应用触发,如:该业务可以为电话呼叫业务。
其中,终端可以根据200OK中包括的信息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者代理业务。如:终端可以查看第一业务是否包括在200OK包括的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业务中,若第一业务包括在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业务中,则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否则,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
或者,终端可以查看200OK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若发现第一业务的ID与200OK包括的某个非代理业务的ID相同,则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反之,则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
具体的,该实现可参照图5~图6所示。
步骤405:终端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可以根据本地存储的业务的ID、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参照图5或图6所示。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请求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具体的,该可能的设计可参照图7所示。
步骤406:终端根据步骤405获取的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步骤405获取的Token。
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P-CSCF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
步骤407:业务处理节点接收第一业务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业务处理节点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可以包括:业务处理节点向Token管理设备发送验证请求,其中,该验证请求中可以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Token,该验证请求可以用于请求Token管理设备验证该用户发起的第一业务对应的Token是否合法,若Token管理设备接收到Token与其保存的与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对应的Token相同,则向业务处理节点返回成功应答,否则,向业务处理节点返回失败应答。业务处理节点接收到成功应答后,按照现有主叫流程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将处理后的业务转发给AS,若业务处理节点接收到失败应答,则业务处理节点拒绝第一业务请求,终端发起第一业务失败。
步骤408: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
其中,第二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标识。
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P-CSCF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
步骤409:注册节点接收第二业务请求,向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具体的,注册节点接收到第二业务请求后,可以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代理业务,在注册节点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向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如:可以向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第一业务的ID和用户ID的业务请求,该业务请求可以与第二业务请求相同或者不同。
其中,注册节点可以根据业务的ID与处理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也可以查看第二业务请求中是否包括Token,若发现第二业务请求中不包括Token,则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
步骤410:业务处理节点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业务处理节点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可参照现有主叫流程,不予赘述。
可选的,在图4所示方案中,为了提高终端业务请求的安全性,注册节点在向终端发送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的同时,还向终端发送Token的有效期,以便终端在Token有效期到来之前,请求注册节点刷新Token,保持Token的有效性。具体的,该方法可以包括:
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Token的有效期;其中,Token的有效期可以用于限定Token的有效时长,Token的有效期可以与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一起包括在应答消息中发送给终端。
终端接收并保存Token的有效期,并在Token的有效期到达之前,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更新Token和Token的有效期的更新请求,该更新请求可以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终端之前接收到的Token;其中,终端可以将Token的有效期与非代理业务的ID、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对应保存起来。
注册节点接收更新请求,并向Token管理设备发送更新请求;
Token管理设备接收更新请求,在验证注册节点发送的Token有效后,为终端分配新的 Token和新的Token的有效期,向注册节点发送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新的Token和新的Token的有效期;
注册节点接收新的Token和新的Token的有效期,向终端发送新的Token和新的Token 的有效期;
终端接收并保存新的Token和新的Token的有效期。
其中,Token的有效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予限制。可选的,将Token的有效期设置为30分钟。终端接收到Token的有效期后,可以根据Token的有效期设置一定时器,同时启动该定时器,该定时器的时长和Token的有效期相同,若该定时器工作,则表示Token在有效期内,若该定时器超时,则表示Token的有效期达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Token的有效期到达之前可以设置为Token的有效期达到一半时。
基于图4所示方法,终端获取到注册节点发送的200OK后,可以根据注册节点发送的 200OK,确定终端发起的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者代理业务;在终端发起的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终端可以获取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直接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业务的ID以及Token的业务请求;在终端发起的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终端可以通过注册节点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请求业务处理节点对终端发起的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由图4所示过程可知:终端的IMS注册由注册节点完成,终端IMS注册后发起的业务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5~图7对图4所示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如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501: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IMS注册请求。
其中,步骤501可参照步骤401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502:注册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IMS注册请求,确定终端注册的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其中,步骤502可参照步骤402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503: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200OK,其中,200OK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其中,该指示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照图4中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504:终端接收200OK,向注册接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其中,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该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第一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
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P-CSCF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步骤505:注册节点接收请求消息,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和Token。
其中,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注册节点可以根据预设的业务与业务处理节点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或者,注册节点根据多个与注册节点连接的业务处理节点的能力信息(如负载情况、系统容量、支持的业务等),从多个业务处理节点中选择出适合第一业务的业务处理节点;或者,根据业务处理节点的部署位置,从多个业务处理节点中选择出距离注册节点最近的业务处理节点作为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
或者,注册节点向某个管理网元发送选择请求,请求该管理网元选择出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其中,管理网元选择业务处理节点方式和注册节点选择业务处理节点的方式雷同,不予限制。
其中,注册节点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Token可以包括:注册节点向Token管理设备发送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的请求消息,请求该用户下的第一业务对应的Token;Token管理设备接收到请求消息后,查找记录有用户ID、业务的ID以及Token间的对应关系的列表,从中获取与注册节点请求的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对应的Token,并向注册节点返回获取到的Token。
步骤506: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应答消息,其中,该应答消息包括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
具体的,注册节点可以通过P-CSCF向终端发送应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4-506仅对终端向注册节点请求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可参照步骤504-506所示向注册节点请求其他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将其他非代理业务的ID包括在步骤504的请求消息中,通过一条请求消息获取多个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或者,终端可以向注册节点发送多个请求消息,每条请求消息中除包括用户ID之外,仅包括一个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请求一个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
步骤507:终端接收应答消息,将第一业务的ID、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保存在第一对应关系列表中。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列表可以包括多条记录,每条记录用于记录非代理业务、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终端可以根据业务的ID的变更、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的变更、业务对应的Token的变更动态维护该第一对应关系列表。例如,下表二为第一对应关系列表,其中,业务1、业务3为非代理业务,业务1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为IP地址1、Token为Token1,业务3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为IP地址2、Token为Token2。
表二
非代理业务的ID 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 Token
业务1 IP地址1 Token1
业务3 IP地址2 Token2
步骤508:终端发起第一业务,若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则执行步骤509~511;若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则执行步骤512~步骤514。
其中,终端可以查看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列表中的每条记录,若某条记录包括的业务的 ID与第一业务的ID相同,则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若第一对应关系列表中不存在与第一业务的ID相同的业务的ID,则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例如,第一业务为业务1,则终端可以查看上述表二,确定表二中记录有业务1,则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
步骤509:终端从第一对应关系列表中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
具体的,终端可以在查看第一对应关系列表,找到与第一业务的ID相同的非代理业务的ID后,将该非代理业务的ID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作为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
例如,第一业务为业务1,终端查看表二,确定表二中记录有业务1后,将业务1对应的地址信息IP地址1以及Token1作为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
步骤510:终端根据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Token。
其中,步骤510可参照步骤406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511:业务处理节点接收第一业务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511可参照步骤407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512: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其中,第二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
其中,步骤512可参照步骤408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513:注册节点接收第二业务请求,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向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513可参照步骤409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514:业务处理节点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514可参照步骤410所述,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图5所示方案中,为了提高终端业务请求的安全性,注册节点在向终端发送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的同时,还向终端发送Token 的有效期,以便终端在Token有效期到来之前,请求注册节点刷新Token,保持Token 的有效性。其中,该执行过程可参照图4所示,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初次接收到的Token的有效期后,可以将Token的有效期对应保存在上表二中,后续,当终端接收到新的Token和Token的有效期后,可以用新的Token 和新的Token的有效期替换表二中已有的Token和Token的有效期。
例如,下述表三为添加Token的有效期后的列表,由表三可知:业务1对应的Token为Token1,业务1对应的Token1的有效期为30分钟,后续,当终端接收到注册节点发送的与业务1对应的新的Token3和Token3的有效期35分钟后,终端可以将Token1更新为 Token3,将30分钟更新为35分钟。
表三
Figure BDA0001706943200000151
在图5所示方法中,终端从注册节点接收到包括指示信息的200OK后,向注册节点请求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后续,当发起非代理业务时,直接从本地获取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降低呼叫时延。当发起代理业务时,通过注册节点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请求业务处理节点对终端发起的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如此,使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相应的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如图6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IMS注册请求。
其中,步骤601可参照步骤401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02:注册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IMS注册请求,确定终端注册的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和对应的Token。
其中,注册节点确定终端注册的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可参照步骤502所述,注册节点确定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和对应的Token的过程可参照步骤505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03: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200OK,其中,200OK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
具体的,注册节点可以通过P-CSCF向终端发送200OK。
步骤604:终端接收200OK,将至少一个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保存在第一对应关系列表中。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列表如图5中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05:终端发起第一业务,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06~608;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609~步骤611。
其中,步骤605可参照步骤508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06:终端从第一对应关系列表中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
其中,步骤606可参照步骤509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07:终端根据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
其中,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Token。
其中,步骤607可参照步骤510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08:业务处理节点接收第一业务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608可参照步骤511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09: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其中,第二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
其中,步骤609可参照步骤512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10:注册节点接收第二业务请求,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向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610可参照步骤513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611:业务处理节点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611可参照步骤514所述,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图6所示方案中,为了提高终端业务请求的安全性,注册节点在向终端发送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的同时,还向终端发送Token 的有效期,以便终端在Token有效期到来之前,请求注册节点刷新Token,保持Token 的有效性。其中,该执行过程可参照图5所示,不再赘述。
在图6所示方法中,终端从注册节点接收到包括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的200OK后,将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保存到本地。后续,当终端发起非代理业务时,终端直接从本地获取非代理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降低呼叫时延。当发起代理业务时,通过注册节点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请求业务处理节点对终端发起的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如此,使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经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相应的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如图7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IMS注册请求。
其中,步骤701可参照步骤401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02:注册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IMS注册请求,确定终端注册的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其中,步骤702可参照步骤402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03: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200OK,终端接收200OK;其中,200OK包括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其中,该指示信息的相关描述可参照图4中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04:终端发起第一业务,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705~709;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710~步骤712。
其中,终端发起第一业务后,可以根据200OK包括的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代理业务,如:当200OK包括的指示信息包括非代理业务的标识时,终端可以判断指示信息包括的标识中是否包括第一业务的标识,若包括,则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否则,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
当200OK包括的指示信息仅包括代理业务的标识时,终端可以判断指示信息包括的标识中是否包括第一业务的标识,若不包括,则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否则,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当指示信息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每个业务的标识及其对应的标签,终端可以找到第一业务对应的标签,根据该标签确定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者代理业务。
例如,终端注册的业务为:业务1~业务3,假设注册节点发送的200OK包括非代理业务{业务1、业务3},终端发起业务1,则终端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业务1包括在指示信息中,为非代理业务。假设注册节点发送的200OK包括代理业务{业务2},终端发起业务1,则终端可以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业务1不包括在指示信息中,为非代理业务。假设注册节点发送的200OK包括{业务1+标签“1”、业务2+“0”、业务3+标签“1”},“1”表示业务为非代理业务,“0”表示业务为代理业务,若终端发起业务1,则终端可以找到业务1对应的标签“1”,根据该标签确定业务1为非代理业务。
步骤705: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其中,请求消息可以包括用户ID和第一业务的ID,该请求消息可以用于请求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
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P-CSCF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
步骤706:注册节点接收请求消息,确定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以及Token。
其中,步骤706可参照步骤505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07: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应答消息,其中,该应答消息包括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
具体的,注册节点可以通过P-CSCF向终端发送应答消息。
步骤708:终端接收应答消息,根据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其中,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Token。
其中,步骤708可参照步骤510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09:业务处理节点接收第一业务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709可参照步骤511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10: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其中,第二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
其中,步骤710可参照步骤512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11:注册节点接收第二业务请求,确定第一业务对应代理模式,向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711可参照步骤513所述,不再赘述。
步骤712:业务处理节点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步骤712可参照步骤514所述,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图7所示方案中,为了提高终端业务请求的安全性,注册节点在向终端发送第一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的同时,还向终端发送Token的有效期,以便终端在Token有效期到来之前,请求注册节点刷新第一业务对应的Token,保持Token的有效性。其中,该执行过程可参照图5所示,不再赘述。
在图7所示方法中,终端从注册节点接收到包括指示信息的200OK。后续,当终端发起非代理业务时,终端根据该指示信息确定发起的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或代理业务,当发起的业务为非代理业务时,终端从注册节点获取发起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当发起代理业务时,通过注册节点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业务请求,请求业务处理节点对终端发起的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如此,使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经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相应的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上述图4~图7对终端发起业务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作为终端发起业务的逆过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终端IMS注册后,网络侧设备通过业务处理节点呼叫终端上的某个业务的方法。具体的,该过程可参照图8所示。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被叫网关接收AS发送的第一被叫请求,为第一业务选择业务处理节点。
其中,被叫网关可以为I-CSCF或者互通边界控制功能(Interconnection BorderControl Functions IBCF),第一被叫请求可以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该第一被叫请求用于请求呼叫终端上的第一业务,该第一业务可以为电话业务等终端IMS注册后的任一业务。
其中,被叫网关选择业务处理节点的过程可参照上述注册节点选择业务处理节点的过程,不再赘述。
步骤802:被叫网关向选择出的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第一被叫请求,业务处理节点接收第一被叫请求。
步骤803:业务处理节点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在第一业务不为非代理业务代理业务(即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804~步骤805;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执行步骤806~809,或者步骤810。
步骤804:业务处理节点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一被叫请求。
步骤805:注册节点根据用户ID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
步骤806:业务处理节点确定终端与业务处理点之间存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NAT),向注册节点发送通知消息。
其中,通知消息可以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连接指示ID,用于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其中,连接指示ID与第一被叫请求对应。
可选的,业务处理节点比较终端注册的传输层IP地址和终端的关联(contact)地址,若二者不相同,则确定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反之,则确定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不存在NAT。其中,注册节点可以在终端进行IMS注册时,将终端的传输层IP地址和终端的关联地址上传到HSS,业务处理节点可以从HSS中获取终端注册的传输层IP地址和终端的关联地址,或者,业务处理节点直接注册节点获取终端注册的传输层IP地址和终端的关联地址,不予限制。
步骤807: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通知消息。
其中,注册节点可以通过NAT设备向终端发送通知消息,该NAT设备可以是注册节点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或者是一个独立的网元;或者,
当NAT设备是注册节点的一个功能模块时,注册节点直接将通知消息发送给终端;或者,
当NAT设备是独立的网元时,注册节点将通知消息发给对应的NAT设备,再由NAT设备转发给终端。
步骤808:终端接收通知消息,根据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关联请求,其中,关联请求中包括连接指示ID。
步骤809:业务处理节点接收关联请求,根据关联请求包括的连接指示ID,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
步骤810:业务处理节点确定终端与业务处理点之间不存在NAT,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所示方法中,当业务处理节点接收到第一被叫请求后,会针对第一被叫请求进行一些业务处理,该业务处理过程可参照现有被叫流程,不再赘述。
在图8所示方法中,业务处理节点接收到包括第一业务的ID和用户ID的被叫请求,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通过注册节点向终端发送被叫请求;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的情况下,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时,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第一业务的ID、用户ID、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连接指示ID的通知消息,以便注册节点通知终端被叫业务到达,使得终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关联请求,业务处理节点根据该关联请求直接向终端发送被叫请求;当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时,直接向终端发送被叫请求。如此,使网络侧设备发起的被叫请求经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终端,无需同现有一样,将网络侧设备发起的被叫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 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终端,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上述主要从各个节点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节点,例如终端、注册节点、业务处理节点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9示出了终端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终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的功能。如图9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业务发起单元90、确定单元91、获取单元92、发送单元93。
业务发起单元90,用于发起第一业务。例如,业务发起单元90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404、步骤508、步骤605、步骤704。
确定单元91,用于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
获取单元92,用于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Token;例如,确定单元91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405。
发送单元93,用于根据获取单元92获取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业务处理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以及Token的第一业务请求。例如,确定单元91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406、步骤509、步骤606。
可选的,发送单元93,还用于在业务发起单元发起第一业务之前,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的IMS注册请求。例如,发送单元93还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401、步骤501、步骤601、步骤701。
如图9所示,终端还包括:接收单元94,用于从注册节点接收包括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或者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的 200OK。例如,接收单元94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403、步骤503、步骤603、步骤 703。
可选的,在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发送单元93,还用于在业务发起单元90发起第一业务之前,根据指示信息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的请求消息。例如,发送单元93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705。
接收单元94,还用于从注册节点接收包括用于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的应答消息。例如,接收单元94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707。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终端还包括:保存单元95,用于保存第一业务的ID、用于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间的对应关系。例如,保存单元95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507、步骤604。
可选的,发送单元93还可以用于在第一业务对应代理模式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包括用户ID和第一业务的ID的第二业务请求。例如,发送单元93还可以用于支持终端执行步骤408、步骤512、步骤609、步骤7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通信方法相同的效果。
又一种可能的组成方式中,上述终端可以为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处理模块可以集成业务发起单元90、确定单元91、获取单元92、保存单元95的功能,通信模块可以集成发送单元93、接收单元94的功能。例如,处理模块用于支持该装置执行步骤404、步骤405、步骤507、步骤508、步骤509、步骤604、步骤605、步骤606、步骤704以及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模块用于支持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可以是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模块为处理器,通信模块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可以为图3所示通信设备。
图10示出了注册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注册节点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注册节点的功能。如图10所示,该注册节点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00,确定单元101、发送单元102。
接收单元100,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的IMS注册请求。例如,接收单元100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401、步骤501、步骤601、步骤701。
确定单元101,用于确定至少一个业务中与非代理模式对应的业务。例如,确定单元 101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402、步骤502、步骤602、步骤702。
发送单元102,用于向终端发送200OK,200OK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例如,发送单元102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503、步骤703;或者,200OK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例如,发送单元102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603。
可选的,在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单元100,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第一业务的ID的请求消息;例如,接收单元100还可以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504、步骤705。
发送单元102,还用于向终端发送的包括用于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的应答消息。例如,发送单元102可以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506、步骤707。
可选的,接收单元100,还用于从终端接收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标识的业务请求;例如,接收单元100可以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408、步骤512、步骤609、步骤710。
确定单元101,还用于确定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
发送单元102,还用于向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例如,发送单元102可以用于支持注册节点执行步骤409、步骤513、步骤610、步骤71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册节点,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通信方法相同的效果。
又一种可能的组成方式中,上述注册节点可以为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通信模块可以集成接收单元100,发送单元102 的功能。处理模块可以集成确定单元101的功能,处理模块用于支持该装置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注册节点执行的过程。通信模块用于支持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可以是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模块为处理器,通信模块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可以为图3所示通信设备。
图11示出了业务处理节点的一种可能的组成示意图,该业务处理节点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功能。如图11所示,该业务处理节点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10,确定单元111、发送单元112。
接收单元110,用于接收第一被叫业务;如:接收单元110用于支持业务处理节点执行步骤802。
确定单元111,用于确定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如:确定单元111用于支持业务处理节点执行步骤803。
发送单元112,用于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一被叫请求,如:发送单元112支持业务处理节点执行步骤804;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间存在NAT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用于通知终端有被叫业务到达的通知消息,如:发送单元112支持业务处理节点执行步骤806;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与业务处理节点之间不存在NAT的情况下,直接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发送单元112 支持业务处理节点执行步骤810。
进一步的,接收单元110,还可以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包括连接指示ID的关联请求,发送单元112还可以用于根据关联请求,向终端发送第一被叫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处理节点,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可以达到与上述通信方法相同的效果。
又一种可能的组成方式中,上述业务处理节点可以为包括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以芯片的产品形态存在,通信模块可以集成接收单元110,发送单元112的功能。处理模块可以集成确定单元111的功能,处理模块用于支持该装置执行本文所描述的业务处理节点执行的过程。通信模块用于支持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与图2示出的功能模块或网络实体之间的通信。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处理模块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可以是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模块为处理器,通信模块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装置可以为图3所示通信设备。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终端120,注册节点121、业务处理节点122。终端120可以通过注册节点121与业务处理节点连接,也可以直接与业务处理节点122连接(如图12中虚线所示)。
其中,终端120与图9所示终端的功能相同,注册节点与图10所示注册节点的功能相同,业务处理节点与图11所示业务处理节点的功能相同。
例如,在IMS注册阶段,终端120,用于向注册节点121发送包括用户ID和至少一个业务的ID的IMS注册请求;注册节点121,用于接收IMS注册请求,确定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向终端120发送包括用于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指示信息的200OK;或者,包括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122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
在终端发起业务呼叫的过程中,终端120,还用于发起第一业务,确定发起的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在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获取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122的地址信息和Token,向业务处理节点122发送包括用户ID、第一业务的ID和获取到的Token的第一业务请求。终端120,还用于在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121发送包括第一业务的ID和用户ID的第二业务请求;注册节点121,用于接收第二业务请求,向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122请求对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如此,使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经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相应的AS,无需同现有一样,将业务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给AS,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作为终端发起业务的逆过程,在网络侧设备发起业务呼叫的过程中,业务处理节点122,用于接收包括用户ID和被叫业务的ID的被叫请求,确定被叫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在被叫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业务处理节点122,还用于向注册节点121发送包括用户ID 和被叫业务的ID的被叫请求;注册节点121,用于向终端120发送包括用户ID和被叫业务的ID的被叫请求;终端120,还用于接收注册节点121发送的被叫请求。
在被叫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120用于与业务处理节点122用于间存在NAT的情况下,业务处理节点122,还用于向注册节点121发送包括用户ID、被叫业务的ID、业务处理节点122的地址信息和连接指示ID的通知消息;注册节点121,用于向终端转发该通知消息;终端120,还用于接收通知消息,向业务处理节点122发送包括连接指示ID的关联请求;业务处理节点122,还用于接收关联请求,确定与关联请求包括的连接指示ID对应的被叫请求,向终端120发送被叫请求;终端120,还用于接收业务处理节点122发送的被叫请求。
在被叫业务为非代理业务、且终端120用于与业务处理节点122用于不存在NAT的情况下,业务处理节点122,还用于向终端120发送包括用户ID和被叫业务的ID的被叫请求;终端120,还用于接收业务处理节点122发送的被叫请求。
如此,使网络侧设备发起的被叫请求经由业务处理节点处理后转发给终端,无需同现有一样,将网络侧设备发起的被叫请求经由用于实现终端的IMS注册的节点处理后转发终端,如此,使得IMS注册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经由不同的功能节点来完成,避免了IMS注册流程和业务处理流程需要经过同一功能实体处理带来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12所示系统中各功能节点所执行的各步骤的详细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发起第一业务;
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令牌Token,所述业务处理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所述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用户标识ID、所述第一业务的标识ID和所述Token;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所述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注册节点向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其中,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包括所述用户ID和所述第一业务的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发起第一业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注册请求,所述IMS注册请求包括所述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
所述终端从所述注册节点接收200OK,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或者,所述200OK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发起第一业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用户ID和所述第一业务的ID;
所述终端从所述注册节点接收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
所述终端保存所述第一业务的ID、所述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保存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间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令牌Token,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获取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令牌Token,包括:
所述终端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用户ID以及所述第一业务的ID;
所述终端从所述注册节点接收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注册节点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注册请求,所述IMS注册请求包括用户标识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
所述注册节点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所述注册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200OK,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或者,所述200OK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令牌Toke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注册节点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的ID;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含的非代理业务中的一个;所述注册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注册节点从所述终端接收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ID,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的一个;
所述注册节点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向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业务发起单元,用于发起第一业务;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业务是否为非代理业务;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业务为非代理业务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令牌Token,所述业务处理节点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向所述业务处理节点发送第一业务请求,所述第一业务请求包括用户标识ID、所述第一业务的标识ID和所述Token;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的情况下,向注册节点发送第二业务请求,所述第二业务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注册节点向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所述第二业务请求包括所述用户ID和所述第一业务的I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业务发起单元发起第一业务之前,向注册节点发送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注册请求,所述IMS注册请求包括所述用户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业务包括所述第一业务;
所述终端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注册节点接收200OK,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或者,所述200OK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业务发起单元发起第一业务之前,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用户ID和所述第一业务的ID;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注册节点接收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
所述终端还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所述第一业务的ID、所述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间的对应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还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保存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模式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Token间的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从所述对应关系中获取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Token。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注册节点发送请求消息,从所述注册节点接收应答消息;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用户ID以及所述第一业务的ID;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
16.一种注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册节点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互联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MS注册请求,所述IMS注册请求包括用户标识ID以及至少一个业务的ID;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200OK,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或者,所述200OK包括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的ID、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和对应的令牌Token。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册节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00OK包括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包括第一业务的ID,其中,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包括的非代理业务中的一个;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应答消息,所述应答消息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的业务处理节点的地址信息以及对应的Token。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注册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终端接收业务请求,所述业务请求包括用户ID以及第一业务的标识,所述第一业务为所述至少一个业务中的一个;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业务为代理业务;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处理节点请求对所述第一业务进行业务处理。
1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810663022.4A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106359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3022.4A CN110635910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CT/CN2019/092447 WO2020001390A1 (zh) 2018-06-25 2019-06-23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3022.4A CN110635910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5910A CN110635910A (zh) 2019-12-31
CN110635910B true CN110635910B (zh) 2021-01-29

Family

ID=6896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3022.4A Active CN110635910B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5910B (zh)
WO (1) WO2020001390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3615A (zh) * 2005-08-02 2008-09-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Voip紧急呼叫处理
CN102439913A (zh) * 2009-02-27 2012-05-02 雅塔公司 网络业务管理和负载平衡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866A (zh) * 2006-04-28 2007-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短信的路由寻址方法及系统
US8068469B2 (en) * 2007-02-14 2011-11-29 Alcatel Lucent Surrogate registration in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for users indirectly coupled via an end point
CN10812392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dn网络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3615A (zh) * 2005-08-02 2008-09-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Voip紧急呼叫处理
CN102439913A (zh) * 2009-02-27 2012-05-02 雅塔公司 网络业务管理和负载平衡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5910A (zh) 2019-12-31
WO2020001390A1 (zh) 2020-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50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rminat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with roaming mobile devices
KR101503569B1 (ko) 가입자 장치의 전역 고유 식별자의 생성
US9749837B2 (en) Location-based IMS server selection
US83059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egistration of endpoint devices through provisioning
US8619547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ailover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8533348B2 (en) Failover communication services
CN101690099A (zh) 用于在多个通信网络上向用户设备提供ims会话连续性的方法和系统
US858254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nfiguring failover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9060005B2 (e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handover management
CN110635910B (zh)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948773B2 (en) Conveying device information to application server servicing computing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 communication
RU2587650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етевой объект для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объекта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в сети связи через другую сеть связи
US11503453B2 (en) Virtual line registration system
EP3248399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sioning multiple user identities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CN112887496A (zh) 一种呼叫处理系统、呼叫处理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11997748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T call recovery
EP422115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p-cscf discovery
CN112291822B (zh) 一种多媒体子系统迁移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