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3918A -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3918A
CN110633918A CN201910918713.9A CN201910918713A CN110633918A CN 110633918 A CN110633918 A CN 110633918A CN 201910918713 A CN201910918713 A CN 201910918713A CN 110633918 A CN110633918 A CN 110633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battery
battery pack
operation evaluation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87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传名
杜炜
曹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ushu Ener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shu Ener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shu Energy Ltd filed Critical Kyushu Energy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87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3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3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3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根据所述损耗成本、所述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储能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合理评估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也可以成为能量存储系统,它可以把一段时期内暂时不用的多余能量通过某种方式收集并储存起来,在使用高峰时再提取使用,或者运往能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以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目前,储能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市场中。
通常,容量电费是指,按变压器容量,供电局收取A元/KVA的费用;需量电费是指,按实际用户使用的变压器负荷,收取B元/KVA的费用,其中A<B。故在变压器负荷低于A/B时,申请容量电费改需量电费,可以节约电费。而经过容需改造后,若实际变压器负荷大于申报值,按2B元/KVA考核超过部分,而这可能带来电费不降反升的风险。同时,现有技术中,仅以电量峰谷价差计算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而未考虑到容改需所带来的用能成本影响,进而使得储能系统并未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储能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合理评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储能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合理评估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
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
根据所述损耗成本、所述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包括:
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放电功率谱确定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
根据所述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和所述放电使用量计算损耗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包括:
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根据所述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所述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计算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进一步的,所述损耗成本的计算公式为:B=Z*F,其中,B为损耗成本;
Z=H+X,Z为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H为转换效率损耗成本,H=(1/η-1)*λ,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X=(M-m)/(0.5*C*d*(2-N*r))*N,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造价,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退役回收价格,C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容量,d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放电深度,N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可充放电次数,r为所述储能电池组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
F=∫f(t)dt,F为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f(t)为完全充放电时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1=-B+σ*g(t),其中,Y1为第一运营评估结果,B为损耗成本,σ为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g(t)为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根据供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二运营评估结果;
所述第二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2=γ-(λ/η+X),其中,Y2为第二运营评估结果,γ为供电电价,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用户采用光伏发电,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余电上网电价;
根据所述余电上网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三运营评估结果;
所述第三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3=(λ-ε)/η-X,其中,Y3为第三运营评估结果,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ε为余电上网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包括:
成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
第一运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损耗成本、所述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
上述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并确定容改需后节省的单位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之后,根据损耗成本、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计算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在容改需后,合理的计算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并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储能电池组电量使用方案,以保证储能收益最大化、最合理化,进而保证目标用户的经济利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可以由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执行,该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集成在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中。其中,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可以为计算机等具有数据处理、计算能力的设备。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10、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
实施例中,目标用户为配置有储能系统的用户,此外,目标用户还配置有变压器,且该变压器的容量为315kVA以上。可选的,目标用户可以为光伏发电用户,即目标用户可以设置有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通过光伏发电设备发电,以供储能系统使用。进一步的,以储能系统为储能电池组为例进行描述。其中,储能电池组包含多个具有充放电功能的电池,其可以通过充电功能存储电量,并在需要时通过放电功能为目标用户供电。通常,储能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有固定容量、充放电功率、放电深度、转换效率、可充放电次数(寿命)、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造价、退役回收价格等。因此,在储能电池组每次充电(储存电能)时,均会有一定的损耗,且在充电完成进行放电时,并不会完全放电,即存在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因此,对于储能电池组而言,其放电时单位电量的成本会高于充电时单位电量的成本,高出的成本可以记为损耗成本,在计算基于储能电池组的运营评估结果时,需要考虑到储能电池组的损耗成本。
典型的,确定储能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各放电时刻对应的损耗成本。其中,以储能电池组完全充放电为例,此时,在计算损耗成本时,首先可以根据储能电池组充电时的充电电价以及转换效率确定充电时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之后,结合可充放电次数、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造价、容量、退役回收价格等确定储能电池组在循环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进一步的,通过转换效率损耗成本、循环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以及储能电池组完全充放电时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各放电时刻对应的损耗成本。其中,结合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好处是可以保证损耗成本更加合理,即结合放电功率准确得到储能电池组各放电时刻对应的损耗成本。
步骤120、确定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
示例性的,容改需可以理解为申请容量电费改需量电费。此时,为了保证合理计算第一运营评估结果,需要确定目标用户容改需后,如何在不超出最大需量的前提下,节省合适的电费金额。此时,需要明确在不超出申报值时,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1kVA)可以节省的电费金额,此时,将节省的电费金额记为σ。同时,获取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的放电功率谱,并通过放电功率谱得到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之后,通过时间函数以及节省的电费金额确定储能电池组放电过程中各时刻可以节省的电费金额。
步骤130、根据损耗成本、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目标用户使用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具体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是指目标用户容改需后,使用储能电池组可以创造的收益。具体的,根据损耗成本可以得到储能电磁组完全充放电时损耗的金额,根据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可以得到各储能电池组放电过程中各时刻可以节省的电费金额,进而将各时刻节省的电费金额与对应时刻的损耗成本作差,以得到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的收益情况,并记为第一运营评估结果。典型的,由于损耗成本以及各时刻节省的电费金额均包含时间函数(损耗成本包含储能电池组完全充放电时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各时刻节省的电费金额包含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所以实际应用中,第一运营评估结果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可以结合时间函数,确定第一运营评估结果收益最大化时对应的时间,进而结合按时间制定储能电池组的使用方案,保证收益最大化。此时,可以将使用方案同步写入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上述,通过获取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并确定容改需后节省的单位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之后,根据损耗成本、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计算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在容改需后,考虑用能成本影响合理的计算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并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储能电池组电量使用方案,以保证储能收益最大化、最合理化,进而保证目标用户的经济利益。
实施例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具体的,参考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210、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储能电池组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具体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可以理解为在完全充放电情况下,储能电池组使用过程中基于自身损耗而增加的成本。实际应用中,由于储能电池组的转化损耗、充放电次数、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得储能电池组充入的电能无法完全的释放,进而增加了使用成本,该使用成本也可以记为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定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通过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此时,设定本步骤包含步骤211以及步骤212:
步骤211、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设定,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包括但不限定于:储能电池组的容量,单位为kWh,记为C;充放电功率,单位为kW,记为P;放电深度,记为d;转换效率记为η;可充放电次数(寿命),记为N;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记为r;造价,记为M;退役回收价格,记为m;充电时充电电价,单位为元/度,记为λ。可以理解的是,充电电价可以包含峰平谷,即,λ可以包括s、p以及v,且s、p以及v分别对应峰、平、谷时的充电电价。可以理解的是,充电电价取决于充电时电能的来源,如果电能全部来源于电网,则充电电价等于对应充电时段的电度电价与市场化购售电优惠的差值,如果电能全部来源于光伏发电,那么充电电价为光伏合同中写明的电价,如果电能来源于电网以及光伏发电,那充电电价等于电网的贡献功率以及光伏发电的贡献功率的加权平均值。
其中,转换效率损耗成本是指储能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能转换效率的限制而产生的能量损耗所对应的成本,转换效率损耗成本可以通过金额的方式体现。通常,转换效率损耗成本可以根据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充电电价得到。设定转换效率损耗成本记为H,则H=(1/η-1)*λ。
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是指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过程中,随着充电次数增加导致电池容量衰减而产生的损耗成本,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可以通过金额的方式体现。因此,在计算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时,为了保证准确性,除了考虑储能电池组的放电深度、储能电池组的容量、可充放电次数、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等自身使用参数外,还需要考虑电池的造价以及回收价格。此时,设定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记为X,则X=(M-m)/(0.5*C*d*(2-N*r))*N。其中,0.5和2为实验后确定的参数。
步骤212、根据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计算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具体的,将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与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相加,便可以得到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设定,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记为Z,则Z=H+X=(1/η-1)*λ+(M-m)/(0.5*C*d*(2-N*r))*N。
举例而言,某工业用户处,新投产了一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组,容量为1000kWh,充放电功率为250kW,放电深度为80%,转换效率为90%,可充放电次数为2000次。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为0.01%。储能电池组造价为100万元,退役回收价格为40万元计算,平均充电电价0.7元/kWh。在人民币价值稳定的情况下,储能电池组每充放1kWh电量,产生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为:(1/η-1)*λ+(M-m)/(0.5*C*d*(2-N*r))*N=(1/90%-1)×0.7+(1000000-400000)/0.5×(1000×80%)×(2–2000×0.01%)×2000=0.494元。
步骤220、根据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放电功率谱确定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
具体的,不考虑外部因素(如容改需),当储能电池组完全充放电时,获取储能电池组放电时的放电功率谱,并根据放电功率谱得到关于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并将该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记为f(t),其中,t为时间。进一步的,以时间参数对f(t)进行积分,便可以得到放电过程中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
步骤230、根据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和放电使用量计算损耗成本。
具体的,设定损耗成本为B,计算公式为:B=Z*F,Z=H+X,Z为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H为转换效率损耗成本,H=(1/η-1)*λ,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X=(M-m)/(0.5*C*d*(2-N*r))*N,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造价,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退役回收价格,C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容量,d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放电深度,N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可充放电次数,r为所述储能电池组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F=∫f(t)dt,F为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f(t)为完全充放电时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
步骤240、确定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
步骤250、根据损耗成本、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目标用户使用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具体的,设定目标用户的变压器的负荷最大值(利用率)低于A/B,此时,在储能电池组放电时获取放电功率谱,并根据该放电功率谱得到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进一步的,将目标用户每单位容量节省的电费金额与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相乘,便可以得到容改需后,使用储能电池组时可以节省的金额。设定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为g(t),那么,σ*g(t)为容改需后,使用储能电池组时可以节省的金额,此时,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可以节省的金额同步变化。
进一步的,将节省的金额减去储能电池组损耗成本,便可以得到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其中,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1=-B+σ*g(t),其中,Y1为第一运营评估结果,B为损耗成本,σ为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g(t)为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即Y1=-((M-m)/(0.5*C*d*(2-N*r))*N)*∫f(t)dt+σ*g(t)。通过上述公式,可以找到一个适合的放电时间t,使得Y1达到最大值,进而根据t制定储能电池组的使用计划。
步骤260、根据供电电价、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储能电池组的第二运营评估结果。
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充电电价包含峰平谷电价,因此,可以通过储能电池组的成本(转换效率损耗成本等)和峰谷电价价差确定储能电池组的储能收益。实施例中,将该储能收益记为第二运营评估结果,第二运营评估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峰谷套利收益。
具体的,第二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2=γ-(λ/η+X),其中,Y2为第二运营评估结果,γ为供电电价,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即Y2=γ-(λ/η+(M-m)/(0.5*C*d*(2-N*r))*N)。可选的,若目标用户使用光伏供电,即通过光伏发电的方式供给目标用户需要的全部电量,那么,供电电价为光伏合同中写明的电价。若目标用户使用光伏供电以及电网转供电,即通过光伏供电以及电网转供电的方式向目标用户供电,那么,按贡献功率取加权平均值的方式,确定供电电价,其中,加权平均值的具体计算方式实施例不作限定。若目标用户使用电网转供电,即采用纯电网转供电的方式为目标用户供电,此时,供电电价为电网转供电时,对应时段的电度电价与市场化购售电优惠之间的差值。可以理解的是,供电电价与充电电价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其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
步骤270、获取目标用户的余电上网电价。
设定,目标用户采用光伏发电,即目标用户设置有光伏发电设备,并通过光伏发电设备进行发电,以实现为储能电池组充电。通过光伏发电可以实现目标用户自己发电自己使用。此时,为了保证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浪费,可以将光伏发电设备产生的、而目标用户不需要的部分电力资源上传至电网中,以供其他用户使用。此时,将不需要的部分电力资源上传至电网中也可以称为余电上网。进一步的,余电上网时,为了保证目标用户的利益,会设定余电上网电价,即支付给目标用户的金额。通常,余电上网电价的单位为元/度。
步骤280、根据余电上网电价、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储能电池组的第三运营评估结果。
进一步的,结合余电上网的收益以及储能电池组消耗的成本(转换效率损耗成本等),便可以得到采用光伏发电设备实现余电上网后得到的收益,实施例中,将该收益记为第三运营评估结果。进一步的,第三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3=(λ-ε)/η-X,其中,Y3为第三运营评估结果,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ε为余电上网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即Y3=(λ-ε)/η-(M-m)/(0.5*C*d*(2-N*r))。
可选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第二运营评估结果以及第三运营评估结果结合起来,以得到最优的运营评估方案,进而根据最优的运营评估方案确定光伏发电设备以及储能电池组的使用方案,保证容改需后,目标用户利益最大化。
上述,通过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并根据储能电池组的放电功率谱确定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进而得到损耗成本,之后,确定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进而根据损耗成本、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目标用户使用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容改需后,考虑电池损耗,合理的计算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同时,结合峰平谷差价特性,计算第二运营评估结果,以及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余电上网特征计算第三运营评估结果,可以在考虑用能成本影响的前提下保证目标用户储能收益合理化,且通过三种运营评估结果,可以制定光伏发电设备以及储能电池组的使用方案,保证目标用户的经济利益。
实施例三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该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包括:成本获取模块301、参数确定模块302以及第一运营确定模块303。
其中,成本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参数确定模块302,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第一运营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损耗成本、所述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上述,通过获取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并确定容改需后节省的单位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之后,根据损耗成本、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计算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在容改需后,合理的计算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并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储能电池组电量使用方案,以保证储能收益最大化、最合理化,进而保证目标用户的经济利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成本获取模块301包括:增加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使用量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放电功率谱确定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成本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和所述放电使用量计算损耗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量计算单元包括:金额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成本增加量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所述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计算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损耗成本的计算公式为:B=Z*F,其中,B为损耗成本;Z=H+X,Z为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H为转换效率损耗成本,H=(1/η-1)*λ,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X=(M-m)/(0.5*C*d*(2-N*r))*N,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造价,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退役回收价格,C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容量,d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放电深度,N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可充放电次数,r为所述储能电池组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F=∫f(t)dt,F为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f(t)为完全充放电时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1=-B+σ*g(t),其中,Y1为第一运营评估结果,B为损耗成本,σ为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g(t)为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运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供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二运营评估结果;所述第二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2=γ-(λ/η+X),其中,Y2为第二运营评估结果,γ为供电电价,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目标用户采用光伏发电,装置还包括:电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余电上网电价;第三运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余电上网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三运营评估结果;所述第三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3=(λ-ε)/η-X,其中,Y3为第三运营评估结果,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ε为余电上网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如图4所示,该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包括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以及输出装置43;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中处理器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4中以一个处理器40为例;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中的处理器40、存储器41、输入装置42以及输出装置43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4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4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中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中的成本获取模块301、参数确定模块302和第一运营确定模块303)。处理器4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1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
存储器41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基于储能的收益确定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4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1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2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43可包括显示屏、扬声器等设备。
上述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任意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具备相应的功能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
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
根据所述损耗成本、所述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
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
根据所述损耗成本、所述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包括:
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放电功率谱确定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
根据所述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和所述放电使用量计算损耗成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包括:
根据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电池参数计算在完全充放电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根据所述转换效率损耗成本以及所述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计算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耗成本的计算公式为:B=Z*F,其中,B为损耗成本;
Z=H+X,Z为边际度电成本增加量,H为转换效率损耗成本,H=(1/η-1)*λ,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X=(M-m)/(0.5*C*d*(2-N*r))*N,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造价,m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退役回收价格,C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容量,d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放电深度,N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可充放电次数,r为所述储能电池组单次充放电的容量衰减率;
F=∫f(t)dt,F为储能电池组的放电使用量,f(t)为完全充放电时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1=-B+σ*g(t),其中,Y1为第一运营评估结果,B为损耗成本,σ为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g(t)为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t为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供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二运营评估结果;
所述第二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2=γ-(λ/η+X),其中,Y2为第二运营评估结果,γ为供电电价,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采用光伏发电,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余电上网电价;
根据所述余电上网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以及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得到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三运营评估结果;
所述第三运营评估结果的计算公式为:Y3=(λ-ε)/η-X,其中,Y3为第三运营评估结果,λ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充电电价,ε为余电上网电价,η为所述储能电池组的转换效率,X为循环充放电损耗成本。
8.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用户的储能电池组在完全充放电时的损耗成本;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容改需后每千功率节省的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
第一运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损耗成本、所述电费金额以及容改需后所述储能电池组放电功率的时间函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储能电池组的第一运营评估结果。
9.一种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
10.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
CN201910918713.9A 2019-09-26 2019-09-26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633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8713.9A CN110633918A (zh) 2019-09-26 2019-09-26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8713.9A CN110633918A (zh) 2019-09-26 2019-09-26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3918A true CN110633918A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7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8713.9A Pending CN110633918A (zh) 2019-09-26 2019-09-26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39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1209A (zh) * 2020-06-17 2020-09-25 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寿命和调频性能的光储充联合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17277393A (zh) * 2023-11-22 2023-12-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配置方法、储能配置装置、储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1209A (zh) * 2020-06-17 2020-09-25 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储能寿命和调频性能的光储充联合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17277393A (zh) * 2023-11-22 2023-12-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配置方法、储能配置装置、储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277393B (zh) * 2023-11-22 2024-04-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配置方法、储能配置装置、储能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ndžić et al. An accurate charging model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Reniers et al. Improving optimal control of grid-connected lithium-ion batteries through more accurate battery and degradation modelling
CN107403256B (zh) 一种考虑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光伏微网电池储能配置方法
CN110429653B (zh) 考虑储能和dr的农网分布式光伏消纳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472394A (zh) 一种储能成本和收益的经济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4600729A (zh) 基于v2g技术的电动汽车参与经济调度优化控制方法
CN109787263A (zh) 一种基于多级云储能的家庭能源互济系统及调度方法
CN109829834A (zh) 一种储能系统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717259A (zh) 面向用户侧的电池储能配置与运行优化方法
CN111898805A (zh) 一种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装置、配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809531A (zh) 一种储能系统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10633918A (zh) 储能系统运营评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aidan et al.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izing for commercial customers
Wang et al. Optim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microgrid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power supply states
Saha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monly used batteries in household rooftop solar battery systems based on test data of commercial batteries
CN105896580A (zh) 一种微电网多目标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348768A (zh) 考虑全寿命周期效益的分布式储能投资规划模型构建方法
CN110048421B (zh) 储能装置容量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112168A (zh) 一种基于多代理系统的智能家居经济优化方法
CN115545588A (zh) 固定储能系统选址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28755B (zh) 光伏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199399A (zh) 电网侧和新能源侧的蓄电池储能系统经济性模型
CN114372608A (zh) 一种面向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园区储能与电价协调优化方法
CN111798070A (zh) 一种用户侧光储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Ghiassi-Farrokhfal et al. An EROI-based analysis of renewable energy farms with sto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