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1595A -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1595A
CN110631595A CN201810662350.2A CN201810662350A CN110631595A CN 110631595 A CN110631595 A CN 110631595A CN 201810662350 A CN201810662350 A CN 201810662350A CN 110631595 A CN110631595 A CN 110631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ap
node
converting
relation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623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旭
王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623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15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1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15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 G01C21/30Map- or contour-matching
    • G01C21/32Structuring or formatting of map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将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将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将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电子地图和导航领域,国内的两大主要电子地图提供商为四维图新和高德地图。而在国际上,谷歌地图(google maps)是最知名的地图数据提供商,但是其费用也十分高昂。Open Street Map(OSM)是一款免费开源、可编辑的地图,它利用公众集体的力量和无偿的贡献来改善地图相关的地理数据,因而备受人们青睐。为了与国际接轨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全球地图,目前国内的电子地图的绘制标准与OSM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因此,如何将电子地图(例如四维图新、高德等)转换成另一种电子地图(例如OSM)是目前电子地图和导航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将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将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将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其中,第一类型地图可以为四维图新地图,第二类型地图可以为OSM地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将第一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作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经纬度;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将第一节点数据的属性信息附加至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点代表地图中的某一地理位置,第一节点数据及第二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都是通过经纬度信息进行定义,因此可以直接进行映射实现转换。但是第一节点可能会存在一些对该节点物理属性进行描述的数据信息,所以需要利用第二类型地图的标签数据将这些数据信息附加于第二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上,以实现将节点数据完整地进行转换,避免节点数据的信息丢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具体包括:将第一路段数据作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并修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路段数据代表的路段通常只是第二类型地图中的路段数据的一部分,因此将多个第一路段数据转换后会出现几个第一路段数据对应同一个第二类型地图的路段数据的情况,此时第二类型地图的路段数据的数据结构和属性等信息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再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修改,以保证第二类型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完整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在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出多个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进行关系数据的转换时,先在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即为在第一关系数据中包括的路段上的节点,通过第二类型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多个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例如标记节点被经过的先后关系,从而生成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实现对节点的关系(交规)数据的转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输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都转换完毕后,可以将上述地图数据应用于地图服务引擎、路线特征提取及对地图模型的训练中,提高地图数据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和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非闭合线指首尾不闭合的线段,通常用于表示现实中的道路、河流、铁路等。闭合线指首尾相连的线,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的环线地铁。区域指闭合区域,通常用来表示区域等。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和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即每个路段上的节点间的交规。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通过key值和value值来记录地图数据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三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其中,第一类型地图可以为四维图新地图,第二类型地图可以为OSM地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一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作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以及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将第一节点数据的属性信息附加至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节点代表地图中的某一地理位置,第一节点数据及第二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都是通过经纬度信息进行定义,因此可以直接进行映射实现转换。但是第一节点可能会存在一些对该节点物理属性进行描述的数据信息,所以需要利用第二类型地图的标签数据将这些数据信息附加于第二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上,以实现将节点数据完整地进行转换,避免节点数据的信息丢失。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将第一路段数据作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并修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路段数据代表的路段通常只是第二类型地图中的路段数据的一部分,因此将多个第一路段数据转换后会出现几个第一路段数据对应同一个第二类型地图的路段数据的情况,此时第二类型地图的路段数据的数据结构和属性等信息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再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进行修改,以保证第二类型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完整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出多个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进行关系数据的转换时,先在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所述节点信息即为在第一关系数据中包括的路段上的节点,通过第二类型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多个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例如标记节点被经过的先后关系,从而生成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实现对节点的关系(交规)数据的转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都转换完毕后,可以将上述地图数据应用于地图服务引擎、路线特征提取及对地图模型的训练中,提高地图数据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和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非闭合线指首尾不闭合的线段,通常用于表示现实中的道路、河流、铁路等。闭合线指首尾相连的线,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的环线地铁。区域指闭合区域,通常用来表示区域等。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和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即每个路段上的节点间的交规。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通过key值和value值来记录地图数据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102,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
步骤104,将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
步骤106,将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
步骤108,将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
第一类型地图可以为四维图新地图,第二类型地图可以为OSM地图。四位图新的地图数据包括节点、路段和交规。其中,节点可以代表地图中的某一地理位置。路段在四维图新中通过link进行定义,可以用来表示一条路。交通规则在四维图新地图数据中通过四张表(C表、CNL表、COND表、CR表)进行定义。
在OSM地图数据结构中包含“node(节点)”、“way(路段)”、“relation(关系)”三个基本元素以及一个可以用于记录数据的tag(标签)。OSM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OSM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非闭合线指首尾不闭合的线段,通常用于表示现实中的道路、河流、铁路等。闭合线指首尾相连的线,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的环线地铁。区域指闭合区域,通常用来表示区域等。OSM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OSM地图的节点数据和OSM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即每个路段上的节点间的交规。OSM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通过key值和value值来记录地图数据信息。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202,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
步骤204,将第一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作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经纬度;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将第一节点数据的属性信息附加至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上;
步骤206,将第一路段数据作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并修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
步骤208,在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出多个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四维图新中的节点数据与OSM地图中的node数据都是通过经纬度信息进行定义,因此可以直接进行映射实现转换。需要注意的是,在四维图新的节点数据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对该节点的物理属性进行描述的数据信息,例如:节点本身是一个可通行的路口或者是一个交通信号灯(traffic light),其本身都具有一些属性信息。转换时,可以利用OSM地图的tag将这些属性信息附加于node数据上。以实现将节点数据完整地进行转换,避免节点数据的信息丢失。
四维图新地图数据中用link来代表路段,而在OSM地图中用way来代表。四维图新中的link所代表的路段通常只是OSM地图中way的一部分。例如,OSM地图中的way可以由若干个元素组成,而link对应的仅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转换后会出现多个link对应的同一个way的情况,此时其数据结构,属性等信息就会发生变化,例如:起终点、速度、车道、长度信息等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做转换时,需要对相应的属性信息进行修改。
四维图新地图数据中使用四个表格对交规进行定义,而在OSM地图中是通过relation中增加tag的方式进行定义的。例如:禁止掉头。在OSM地图中因为掉头存在一个位置迁移的过程,由一个起始点(from)、一个经过点(via)和一个到达点(to)表示,将路口前一个node作为起始点,路口作为经过点,在路口掉头后的下一个node作为到达点。该位置迁移的过程可以在relation中通过tag定义为禁止掉头。在做相应转换时,需要先从四维图新中对应路段(link)里面提取出起终点和路口节点,然后建立一个relation并通过tag来描述禁止掉头。
四维图新地图数据中对节点、路段等都会有一些属性去描述。在OSM地图中是通过一个标签(tag)进行描述,并利用tag中的“key”、“value”对数据进行记录。例如一个node,要表示它是一个红绿灯,那么对应的可以将该node的key设置为traffic lights并将value赋值为true。转换时需要将对应的属性描述利用tag,通过key、value的描述方式转换成OSM地图的地图数据结构。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302,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
步骤304,将第一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作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经纬度;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将第一节点数据的属性信息附加至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上;
步骤306,将第一路段数据作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并修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
步骤308,在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出多个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步骤310,输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都转换完毕后,可以将上述地图数据应用于地图服务引擎、路线特征提取及对地图模型的训练中,提高地图数据的适用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400的示意框图。其中,该系统400包括:
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
第一转换单元404,用于将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
第二转换单元406,用于将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
第三转换单元408,用于将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400,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
第一类型地图可以为四维图新地图,第二类型地图可以为OSM地图。四位图新的地图数据包括节点、路段和交规。其中,节点可以代表地图中的某一地理位置。路段在四维图新中通过link进行定义,可以用来表示一条路。交通规则在四维图新地图数据中通过四张表(C表、CNL表、COND表、CR表)进行定义。
在OSM地图数据结构中包含“node(节点)”、“way(路段)”、“relation(关系)”三个基本元素以及一个可以用于记录数据的tag(标签)。OSM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OSM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非闭合线指首尾不闭合的线段,通常用于表示现实中的道路、河流、铁路等。闭合线指首尾相连的线,可以用来表示现实中的环线地铁。区域指闭合区域,通常用来表示区域等。OSM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OSM地图的节点数据和OSM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即每个路段上的节点间的交规。OSM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通过key值和value值来记录地图数据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转换单元404,具体用于将第一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作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以及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将第一节点数据的属性信息附加至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上。
在该实施例中,四维图新中的节点数据与OSM地图中的node数据都是通过经纬度信息进行定义,因此可以直接进行映射实现转换。需要注意的是,在四维图新的节点数据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对该节点的物理属性进行描述的数据信息,例如:节点本身是一个可通行的路口或者是一个交通信号灯(traffic light),其本身都具有一些属性信息。转换时,可以利用OSM地图的tag将这些属性信息附加于node数据上。以实现将节点数据完整地进行转换,避免节点数据的信息丢失。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转换单元406,具体用于将第一路段数据作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并修改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四维图新地图数据中用link来代表路段,而在OSM地图中用way来代表。四维图新中的link所代表的路段通常只是OSM地图中way的一部分。例如,OSM地图中的way可以由若干个元素组成,而link对应的仅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转换后会出现多个link对应的同一个way的情况,此时其数据结构,属性等信息就会发生变化,例如:起终点、速度、车道、长度信息等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做转换时,需要对相应的属性信息进行修改。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转换单元408,具体用于:在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利用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出多个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四维图新地图数据中使用四个表格对交规进行定义,而在OSM地图中是通过relation中增加tag的方式进行定义的。例如:禁止掉头。在OSM地图中因为掉头存在一个位置迁移的过程,由一个起始点(from)、一个经过点(via)和一个到达点(to)表示,将路口前一个node作为起始点,路口作为经过点,在路口掉头后的下一个node作为到达点。该位置迁移的过程可以在relation中通过tag定义为禁止掉头。在做相应转换时,需要先从四维图新中对应路段(link)里面提取出起终点和路口节点,然后建立一个relation并通过tag来描述禁止掉头。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500的示意框图。其中,该系统500包括:
获取单元502,用于获取第一地图数据,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
第一转换单元504,用于将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
第二转换单元506,用于将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
第三转换单元508,用于将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输出单元510,用于输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当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都转换完毕后,可以将上述地图数据应用于地图服务引擎、路线特征提取及对地图模型的训练中,提高地图数据的适用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图6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600的示意框图。其中,该计算机设备600包括:
存储器602、处理器604及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处理器6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4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600,处理器604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将第一类型地图的数据与第二类型地图数据结构标准进行映射,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协议标准的地图数据,具体为将第一类型地图的节点数据、路段数据、关系(交规)数据均相应转换为符合第二类型地图标准的地图数据,进而使转换后的地图数据能够在客户端、地图引擎服务等场景中正常使用,实现了对地图数据的灵活转换,提高了地图数据的应用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地图数据,所述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
将所述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
将所述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
将所述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作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经纬度;
利用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将所述第一节点数据的属性信息附加至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路段数据作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并修改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
利用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出多个所述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
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
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和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
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
7.一种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地图数据,所述第一地图数据包括第一节点数据、第一路段数据和第一关系数据;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节点数据转换为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路段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
第三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关系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作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的经纬度;以及
利用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将所述第一节点数据的属性信息附加至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换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路段数据作为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并修改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的属性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换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关系数据中提取出多个节点信息;利用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标记出多个所述节点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及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为经纬度坐标点;
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包括非闭合线数据、闭合线数据、区域数据;
所述第二地图的关系数据由一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地图的节点数据和所述第二地图的路段数据组成;
所述第二地图的标签数据包括key值和value值。
13.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的步骤。
CN201810662350.2A 2018-06-25 2018-06-25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6315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2350.2A CN110631595A (zh) 2018-06-25 2018-06-25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62350.2A CN110631595A (zh) 2018-06-25 2018-06-25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1595A true CN110631595A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6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62350.2A Pending CN110631595A (zh) 2018-06-25 2018-06-25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159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798A (zh) * 2020-06-24 2020-10-30 广东邦盛北斗科技股份公司 轨迹数据坐标系自动识别方法、在地图上展示定位产品的轨迹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535747A (zh) * 2021-09-15 2021-10-22 北京交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58798B (zh) * 2020-06-24 2024-05-31 广东邦盛北斗科技股份公司 轨迹数据坐标系自动识别方法、在地图上展示定位产品的轨迹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4064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Fujitsu Limited Map information updating system, central apparatus, map information upda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379497A (zh) * 2006-02-01 2009-03-04 微软公司 任意线性和非线性地图的设计
CN101903746A (zh) * 2007-12-28 2010-12-01 电子地图有限公司 用于组合来自第一数字地图数据库的第一分区和来自第二数字地图数据库的第二分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29895A (zh) * 2011-08-12 2013-02-13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导航系统服务器以及导航系统
CN103234549A (zh) * 2013-04-18 2013-08-07 沈阳美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更新地图的差分数据生成方法
CN104048659A (zh) * 2014-06-16 2014-09-17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图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05183825A (zh) * 2015-08-28 2015-12-23 中南大学 一种osm数据到专业gis矢量数据的模型自动转换及osm增量数据动态整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4064A1 (en) * 2005-11-30 2007-05-31 Fujitsu Limited Map information updating system, central apparatus, map information upda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379497A (zh) * 2006-02-01 2009-03-04 微软公司 任意线性和非线性地图的设计
CN101903746A (zh) * 2007-12-28 2010-12-01 电子地图有限公司 用于组合来自第一数字地图数据库的第一分区和来自第二数字地图数据库的第二分区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29895A (zh) * 2011-08-12 2013-02-13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地图数据的处理方法、导航系统服务器以及导航系统
CN103234549A (zh) * 2013-04-18 2013-08-07 沈阳美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更新地图的差分数据生成方法
CN104048659A (zh) * 2014-06-16 2014-09-17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图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和系统
CN105183825A (zh) * 2015-08-28 2015-12-23 中南大学 一种osm数据到专业gis矢量数据的模型自动转换及osm增量数据动态整合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瑞杰: "基于互联网的地理实体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798A (zh) * 2020-06-24 2020-10-30 广东邦盛北斗科技股份公司 轨迹数据坐标系自动识别方法、在地图上展示定位产品的轨迹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858798B (zh) * 2020-06-24 2024-05-31 广东邦盛北斗科技股份公司 轨迹数据坐标系自动识别方法、在地图上展示定位产品的轨迹的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535747A (zh) * 2021-09-15 2021-10-22 北京交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35747B (zh) * 2021-09-15 2021-12-07 北京交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1378B2 (en) Incremental map generation, refinement and extension with GPS traces
CN103177577B (zh) 基于图层叠加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提供方法
CN108665149B (zh) 一种基于城市功能混合度的测算方法及系统
EP0820046A2 (en)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road area data from block map data,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deformed map from these data and geograpical information system
US2020028586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degraded ground paint in an image
US2013031108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ane Routing
JP2011514540A (ja) 地理情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線形参照システムイベントの配置
CN101807196A (zh) 查找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817433A (zh) 一种基于osgEarth的跨+-180经度的标绘算法
CN110631595A (zh) 地图数据的转换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60472A (zh) 道路交通事件定位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和设备
Edwardes et al. Intelligent generalisation of urban road networks
CN103531027B (zh) 交通路口信号时序图的绘制方法和系统
CN109670006A (zh) 基于电子地图可视化绘制自定义区域的方法、设备和装置
Kostrikov et al. Human geography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CN115170575B (zh)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及模型训练的方法及设备
CN111091235A (zh) 变电站站区进出线路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3656979B (zh) 路网数据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3782B (zh) 基于道路网的城市功能区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JP2021173780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CN107403020B (zh) 一种保留已有路网数据并利用osm数据进行路网扩展的方法
US20170287328A1 (en) Traffic Data Encoding Using Fixed References
CN109059948B (zh) 高德地图与交通行业数据融合方法
CN110275883A (zh) 一种高精度地图存储系统及方法
CN108318044A (zh) 一个基于多源异构众包数据的风景路网建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