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0288A - 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0288A
CN110620288A CN201910514502.9A CN201910514502A CN110620288A CN 110620288 A CN110620288 A CN 110620288A CN 201910514502 A CN201910514502 A CN 201910514502A CN 110620288 A CN110620288 A CN 1106202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device
antenna
substrate
axis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45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樫野祐一
佐藤润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2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02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9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comprising one main concave reflecting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an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3Details of HF sub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3Details of HF sub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0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solid-state radar sub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28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282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28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285Receiv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35Details of non-pulse systems
    • G01S7/352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level-measurement devices, e.g. for level gauge measur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H01Q1/525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between e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01Q15/147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the shape of the reflecting su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6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 H01Q19/06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racting or diffracting devices, e.g. lens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 H01Q19/13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the primary radiating source being a single radiating element, e.g. a dipole, a slot, a waveguide ter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07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using two or more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in the focal region of a focus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第一天线,其设置于基板,且在沿着基板的平面的第一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二天线,其设置于基板,且在与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90度且180度以下的、沿着基板的平面的第二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一反射镜,其将从第一天线沿第一方向发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第二反射镜,其将从第四方向入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第二方向。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系统或雷达系统中,正在研究利用与太赫兹波段那样的高频波段(无线波段)对应的天线装置。在太赫兹波段那样的高频波段中,连接天线和进行变频处理的无线部的馈电线中的电力损失大,因此,天线装置被设计为馈电线短。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雷达传感器,其在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相互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取向。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雷达传感器中,连接各天线器件和共振器的连接线路短。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雷达传感器中,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在正交方向上配置,因此,从发送用天线器件发射的发送波绕入到接收用天线器件,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之间的隔离特性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0-5152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隔离特性的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天线装置具备:第一天线,其设置于基板,且在沿着所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一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二天线,其设置于所述基板,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90度且180度以下的、沿着所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二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一反射镜,其将从所述第一天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发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第二反射镜,其将从第四方向入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所述第二方向。
此外,这些包括性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装置、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实现,也可以通过系统、装置、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及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隔离特性的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说明书及附图,本公开的一各方式的进一步的优点及效果将变得明显。该优点和/或效果分别通过某些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及附图所记载的特征而提供,但为了得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相同特征,无需提供全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雷达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A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B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C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2D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2E是图2A的线E0-E1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的俯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的仰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的主视图;
图3D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发送动作时的指向性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B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接收动作时的指向性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天线基板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天线基板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具有图7所示的天线基板的天线装置的第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具有图7所示的天线基板的天线装置的第二个例子的图;
图10A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天线装置的隔离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B是表示相对于图10A的比较例的隔离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
标记说明
100 雷达传感器
101、301a、601a、701a 发送用天线器件
102~104、301b、601b、701b 接收用天线器件
105 振荡器
108 转向镜
200、800、900 天线装置
201、801、901 第一反射部
201a、801a、901a 第一反射镜
202、802、902 第二反射部
202a、802a、902a 第二反射镜
203、603、703 天线基板
204 固定部
205、206 切口
207、208 螺丝
302a、302b 天线元件
303a、303b 接地元件
304a、304b 反射器
305 无线部
306 接地图案
307 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雷达传感器100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所示的雷达传感器100例如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雷达传感器。
雷达传感器100具备发送用天线器件101、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振荡器105及转向镜108。
在雷达传感器100中,为了使连接发送用天线器件101和振荡器105的连接线路及连接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和振荡器105的连接线路短,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配置于发送用天线器件101的发射图形T0的外侧。发送用天线器件101及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在相互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取向。设置将入射到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的雷达波束R0转向成希望的方向的转向镜108。
通过图1所示的结构,能够使连接各天线器件和共振器的连接线路短,因此,能够抑制电力损失。
但是,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发送用天线器件101和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配置于相互正交的面而固定,因此,结构变得复杂。另外,发送用天线器件101的发送波的发射方向与接收波向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的入射方向正交,因此,发送波绕入到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通过发送波的绕入,发送用天线器件101和接收用天线器件102~104之间的隔离特性降低。
本公开是鉴于这一点而实施的,且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之间的隔离特性的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一实施方式)
图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分解立体图。图2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主视图。图2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侧视图。图2E是图2A、图2C及图2D的线E0-E1的剖视图。
此外,图2A~图2E中分别示出了X轴,Y轴及Z轴。此外,图2C所示的主视图表示从Y轴的正方向观察到的天线装置200,图2D所示的侧视图表示从X轴的正方向观察到的天线装置200。
天线装置200具备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的位置例如通过在固定部204进行螺丝固定而固定。
第一反射部201和第二反射部202例如由金属形成。第一反射部201在面向Y轴的正方向的位置具有第一反射镜201a。第二反射部202在面向Y轴的正方向的位置具有第二反射镜202a。
第一反射镜201a变更从天线基板203中包含的发送用天线器件发射的电波(发送波)的行进方向。
第二反射镜202a变更对天线装置200入射的电波(接收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了行进方向的电波被天线基板203中包含的接收用天线器件接收。
此外,第一反射部201只要是具有金属的表面的结构即可。例如,第一反射部201可以使用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树脂和/或聚碳酸酯等树脂进行成型。而且,通过在成型后的第一反射部201的表面实施镀金属,可以形成第一反射镜201a。关于第二反射部202,也与第一反射部201同样。
此外,第一反射部201及第二反射部202的材料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另外,第一反射镜201a及第二反射镜202a只要是能够反射电波的结构即可,不限于金属。另外,第一反射镜201a及第二反射镜202a可以形成为一个部件(例如,一个反射部)。
天线基板203例如由电介质上贴有铜箔的基板构成。而且,通过在基板上实施蚀刻加工,形成天线器件及传送线路的图案。天线基板203至少具有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此外,后面会叙述天线基板203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对天线装置200的组装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天线装置200中,将天线基板203组装为固定于第一反射镜201a和第二反射镜202a之间的规定位置。
例如,如图2B所示,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分别固定于固定部204。
例如,天线基板203使用螺丝208固定于固定部204。而且,将天线基板203从Y轴的负方向插入到第一反射部201的切口205和第二反射部202的切口206。第一反射部201和第二反射部202在天线基板203被插入到各切口的状态下,使用螺丝207固定于固定部20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使用螺丝固定的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可以使用粘接剂固定于固定部204。或,也可以通过在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上分别设置嵌合部,且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的嵌合部与设置于固定部204的被嵌合部嵌合而固定。
另外,只要是第一反射部201、第二反射部202及天线基板203的位置固定的组装方法即可,也可以不固定于固定部204。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没有固定部204。
接下来,对天线基板203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203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203的仰视图。图3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203的主视图。图3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基板203的侧视图。此外,图3C所示的主视图表示从Y轴的正方向观察到的天线基板203的面,图3D所示的侧视图表示从X轴的负方向观察到的天线基板203的侧面。
天线基板203例如为铁氟龙(注册商标)、聚苯醚或环氧玻璃等电介质的双面贴有铜箔的单层双面基板。下面,有时将朝向天线基板203的Z轴的正方向的面(上表面)记载为第一面,将朝向天线基板203的Z轴的负方向的面(下表面)记载为第二面。
天线基板203在第一面具备天线元件302a和天线元件302b。天线元件302a和天线元件302b例如通过对铜箔的蚀刻加工而形成。
另外,也可以是,在天线基板203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无线部305。
天线基板203在第二面具备接地图案306、接地元件303a、接地元件303b、反射器304a、反射器304b。接地图案306、接地元件303a、接地元件303b、反射器304a、反射器304b例如通过对铜箔的蚀刻加工而形成。
另外,在天线基板203上设置有用于通过螺丝208(参照图2E等)的孔307。
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包含第一面的天线元件302a、和第二面的接地元件303a及反射器304a,且发射从无线部305输出的发送波。
天线元件302a从无线部305沿X轴的正方向延伸,且在Y轴的负方向上具有呈L字状弯曲的L字形状。接地元件303a具有与天线元件302a在沿着X轴的直线上线对称的L字形状。另外,接地元件303a直接连接于接地图案306。
从天线元件302a的Y轴的负方向的开放端到接地元件303a的Y轴的正方向的开放端为止的长度例如被设定为0.5λe。通过该设定,天线元件302a和接地元件303a构成偶极天线。此外,λe表示考虑了天线基板302的电介质的波长缩短的有效波长,以λe=λ0/√εr表示。在此,λ0表示从无线部305输出的发送波的真空中的波长,εr表示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反射器304a相对于天线元件302a和接地元件303a在X轴的负方向上隔开0.25λe的间隔而形成。例如,反射器304a通过使接地图案306的一部分在X轴的正方向上突出而形成。通过形成反射器304a,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与八木天线同样,具有偶极天线上设置有反射器的结构。在X-Y平面上,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在X轴的正方向上形成主瓣。
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包含第一面的天线元件302b、和第二面的接地元件303b及反射器304b,且将接收波输出到无线部305。
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具有与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在沿着Y轴的直线上线对称的结构。在X-Y平面上,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在X轴的负方向上形成主瓣。
形成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的主瓣的方向与形成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的主瓣的方向在X-Y平面上为180度。这样,形成主瓣的方向比90度大,因此,在发送天线元件301a和接收天线元件301b之间隔离特性能够提高。
此外,上述的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的结构仅为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各天线元件只要为形成于天线基板且具有单一指向性的天线即可。例如,各天线元件也可以为柱壁喇叭形天线或费米天线。另外,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也可以不为在沿着Y轴的直线上线对称的结构。另外,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也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天线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发送波的发送动作及接收波的接收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图4是对图2E的剖视图标注了箭头T1、箭头T2、箭头R1及箭头R2的图。
箭头T1表示设置于天线基板203的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参照图3A等)发射的电波(发送波)的发射方向的一个例子。箭头T2表示沿着箭头T1发射的电波在第一反射镜201a上发生反射后的电波的行进方向的一个例子。可以将箭头T2称为天线装置200发射的发送波的发射方向。
箭头R1表示对第二反射镜202a入射的电波(接收波)的入射方向的一个例子。箭头R2表示沿着箭头R1入射的电波在第二反射镜202a上发生反射而被设置于天线基板203的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参照图3A等)接收的电波的行进方向的一个例子。可以将箭头R1称为天线装置200接收的接收波的入射方向。
就发送波而言,通过在箭头T1所示的X轴的正方向上发射,在第一反射镜201a上发生反射而在箭头T2所示的Y轴的正方向上改变方向。
就接收波而言,通过在箭头R1所示的Y轴的负方向上入射,在第二反射镜202a上发生反射而在箭头R2所示的X轴的负方向上改变方向。
例如,在第一反射部201的截面上的沿着第一反射镜201a的线为抛物线的情况下,通过在抛物线的焦点的位置设置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天线装置200在Y轴的正方向上形成主波束而发射发送波。另外,例如,在第二反射部202的截面上的沿着第二反射镜202a的线为抛物线的情况下,通过在抛物线的焦点的位置设置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天线装置200在Y轴的正方向上形成主波束而接收接收波。
此外,图4中示出了在第一反射镜201a上反射的发送波在箭头T2所示的Y轴的正方向上改变方向的例子。另外,图4中示出了在箭头R1所示的Y轴的负方向上入射的接收波通过在第二反射镜202a上反射而在箭头R2所示的Y轴的负方向上改变方向的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从天线装置200发射的发送波的发射方向不限于Y轴的正方向,也可以通过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的主波束的方向和/或第一反射镜201a的形状进行调整。另外,天线装置200接收的接收波的入射方向不限于Y轴的负方向,也可以通过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的主波束的方向和/或第二反射镜202a的形状进行调整。
另外,图4中示出了天线装置200发射的发送波的发射方向(箭头T2)、和天线装置200接收的接收波的入射方向(箭头R1)平行的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天线装置200发射的发送波的发射方向、和天线装置200接收的接收波的入射方向可以形成大于0度且低于90度的角度。在此,发送波的发射方向和接收波的入射方向形成的角度是指例如沿着发送波的发射方向的直线和沿着接收波的入射方向的直线的交点处的锐角。
对上述的动作形成的天线装置200的指向性图案进行说明。
图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发送动作时的指向性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200的接收动作时的指向性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5A及图5B所示的指向性图案为使用有限积分法的电磁场模拟的结果。此外,将模拟时的动作频率设定为300GHz。
如图5A所示,天线装置200的发送动作时的指向性图案为在Y轴的正方向上形成主波束的图案。另外,如图5B所示,天线装置200的接收动作时的指向性图案为在Y轴的正方向上形成主波束的图案。如图5A及图5B所示,天线装置200在发送动作时及接收动作时,在Y轴的正方向上具有最大的天线增益。例如,最大的天线增益为10dBi。
另外,例如,如图4所示,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发射的电波的发射方向与入射到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的电波的入射方向形成180度的角度。因此,能够抑制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发射的电波绕入到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能够提高发送用天线器件301和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之间的隔离特性。
此外,图3A~图3D及图4所示的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的配置仅为一个例子,本公开不限于此。下面,对发送用天线器件及接收用天线器件的配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天线基板603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此外,在图6所示的天线基板603中,对与图3A~图3D所示的天线基板203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天线基板603具有发送用天线器件601a和接收用天线器件601b。
发送用天线器件601a具有与天线基板203的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同样的结构。在发送用天线器件601a和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中,相对于无线部305配置的角度相互不同。
例如,发送用天线器件601a相对于无线部305配置的角度为在X轴的正方向上向Y轴的正方向倾斜的角度。
另外,接收用天线器件601b具有与天线基板203的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同样的结构。在接收用天线器件601b和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中,相对于无线部305配置的角度相互不同。
发送用天线器件601b相对于无线部305配置的角度为在X轴的负方向上向Y轴的正方向倾斜的角度。
通过这种结构,形成发送用天线器件601a的主瓣的方向与形成接收用天线器件601b的主瓣的方向在X-Y平面上形成小于180度且大于90度的角度。这样,形成发送天线元件601a的主瓣的方向和形成接收用天线器件601b的主瓣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90度,因此,能够提高发送天线元件601a和接收天线元件601b之间的隔离特性。另外,能够调整图4所示的发送波的发射方向(箭头T1)和/或接收波的行进方向(箭头R2),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反射镜201a和/或第二反射镜202a的设计的自由度。
(变形例2)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天线基板703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此外,在图7所示的天线基板703中,对与图3A~图3D所示的天线基板203同样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说明。
天线基板703具有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和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
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分别具有与天线基板203的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同样的结构。配置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的位置的关系与配置发送用天线器件3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301b的位置的关系不同。
例如,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配置于在Y轴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偏移的位置)。例如,在图7中,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配置于比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更向Y轴的负方向错开的位置。
图7中示出了通过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的天线开口部的中心且沿着X轴方向的直线A1、和通过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的天线开口部的中心且沿着X轴方向的直线B1。此外,天线开口部的中心是指例如天线元件的开放端和接地元件的开放端的中点。
直线A1和直线B1的间隔dy表示Y轴方向上的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和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的配置位置的错开量。可以将该错开量记载为偏移量。
在这种结构中,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在X轴的正方向上形成主瓣,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在X轴的负方向上形成主瓣。而且,通过在相对于形成主瓣的方向(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上设置偏移,且配置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能够提高隔离特性。
例如,即使在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在相对于主瓣180度相反的方向上形成称为后瓣的旁瓣的情况下,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也配置于在Y轴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后瓣导致的隔离特性的降低。
此外,在图7所示的天线基板703中,在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之间,在Y轴方向上设置有偏移,因此,例如,如图8所示,根据Y轴方向的偏移,可以采用将第一反射部的焦点位置和第二反射部的焦点位置在Y轴方向上错开的结构。
图8是表示具有图7所示的天线基板703的天线装置的第一个例子的图。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800具备例如天线基板703、第一反射部801、第二反射部802。
第一反射部801和第二反射部802分别为与图2A~图2E所示的第一反射部201和第二反射部202同样的结构。例如,第一反射部801的第一反射镜801a将天线基板703的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发射的发送波向Y轴的正方向反射。另外,第二反射部802的第二反射镜802a将从Y轴的正方向入射到天线装置800的接收波朝向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反射。
第一反射部801和第二反射部802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反射部201和第二反射部202的位置关系不同。
在天线基板703中,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配置于在Y轴的负方向上从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错开偏移量dy的位置。在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800中,根据偏移量dy,第二反射部802配置于在Y轴的负方向上从第一反射部801错开偏移量dy的位置。
在图8中,通过根据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和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之间的Y轴方向的偏移量dy,调整第一反射部801和第二反射部80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调整第一反射镜801a和第二反射镜802a的焦点位置。
通过该结构,在第一反射部801的焦点位置和第二反射部802的焦点位置分别设置有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和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因此,能够提高天线增益。
图9是表示具有图7所示的天线基板703的天线装置的第二个例子的图。图9所示的天线装置900具备天线基板703、第一反射部901、第二反射部902。
第一反射部901是与图2A~图2E所示的第一反射部201同样的结构。例如,第一反射部901的第一反射镜901a将天线基板703的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发射的发送波向Y轴的正方向反射。
第二反射部902配置于与图2A~图2E所示的第二反射部202相同的位置。第二反射部902的第二反射镜902a将从Y轴的正方向入射到天线装置900的接收波朝向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反射。
第二反射部902具有的第二反射镜902a的形状与第二反射镜202a的形状不同。
在天线基板703中,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配置于在Y轴的负方向上从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错开偏移量dy的位置。在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800中,根据偏移量dy,变更第二反射部902的截面上的沿着第二反射镜902a的抛物线的焦点。
在图9中,通过根据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和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之间的Y轴方向的偏移量dy,调整第一反射镜901a和/或第二反射镜902a的形状,调整焦点位置。
通过该结构,在第一反射镜901a的焦点位置和第二反射镜902a的焦点位置分别设置有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和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因此,能够提高天线增益。
接下来,参照图10A及图10B,对天线装置800的隔离特性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天线装置800具备在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之间在Y轴方向上设置有偏移的天线基板703、第一反射部801、第二反射部802。
图10A是表示天线装置800的隔离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B是表示相对于图10A的比较例的隔离特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A及图10B的横轴表示动作频率,纵轴表示表示隔离特性的S参数即S21的特性。
此外,图10A为设定为偏移量dy=0.2mm的情况下的特性。另外,图10B所示的比较例为在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之间在Y轴方向上设置有偏移的情况(即,偏移量dy=0的情况)下的隔离特性。
S21特性表示在发送用天线器件701a和无线部305的连接位置及接收用天线器件701b和无线部305的连接位置设定供电端口的情况下的通过特性。纵轴所示的S21特性表示值越小隔离特性越高。
例如,在动作频率300GHz下,在图10A中,S21特性表示-44dB,在图10B中,S21特性表示-37dB。在动作频率300GHz下,在设置偏移量dy=0.2mm的偏移的情况下,与未设置偏移的情况(即,偏移量dy=0的情况)相比,隔离特性提高约7dB。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在天线基板上形成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以使发送用天线器件(第一天线)的主波束的方向相对于接收用天线器件(第二天线)的主波束的方向形成大于90度的角度。另外,天线装置具备使发送用天线器件的主波束的方向变更为希望的方向的第一反射镜、和使接收用天线器件的主波束的方向变更为希望的方向的第二反射镜。
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从发送用天线器件发射的发送波绕入到接收用天线器件,因此,能够提高隔离特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形成于天线基板的同一平面上。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比在多个平面上设置天线元件的情况简易的结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发送用天线器件和接收用天线器件到设置有无线部的天线基板的位置为止的连接线路被较短地形成。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连接线路中的电力损失,能够提高天线增益。
此外,在上述说明的各图中,省略对同样的结构重复的标号的一部分。
另外,也可以将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部”等表示法置换为“···电路(circuitry)”“···设备”“···单元”或“···模块”等其它的表示法。
另外,典型而言,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功能块可以作为集成电路即LSI实现。集成电路对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功能块进行控制,且可以具备输入和输出。可以将它们个别地逐一芯片化,也可以以包含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逐一芯片化。在此,虽设为LSI,但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超LSI。
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限于LSI,也可以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在制造LSI后,可以利用可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设定可重构的可重构处理器。
而且,如果通过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衍生的其它技术置换为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出现,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则可能实现生物技术的应用等。
此外,本公开可以作为无线通信装置、或在控制装置中执行的控制方法进行表现。另外,本公开也可以作为用于通过计算机使该控制方法动作的程序进行表现。而且,本公开也可以作为在计算机可读取的状态下记录该程序的记录介质进行表现。即,本公开也可以在装置、方法、程序、记录介质中任一类别下进行表现。
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畴内可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另外,在不脱离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任意组合。
<本公开的总结>
本公开的天线装置具备:第一天线,其设置于基板,且在沿着上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一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二天线,其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90度且180度以下的、沿着上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二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一反射镜,其将从上述第一天线沿上述第一方向发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第二反射镜,其将从第四方向入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上述第二方向。
在本公开的天线装置中,上述第一天线配置于上述第一反射镜的第一焦点位置,上述第二天线配置于上述第二反射镜的第二焦点位置。
在本公开的天线装置中,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第二方向形成的角度为180度。
在本公开的天线装置中,上述第一天线配置于沿着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直线,上述第二天线配置于相对于上述第一直线偏移的第二直线。
在本公开的天线装置中,根据上述第一直线和上述第二直线之间的偏移量调整上述第一反射镜及上述第二反射镜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天线装置中,根据上述第一直线和上述第二直线之间的偏移量调整上述第一反射镜及上述第二反射镜的形状。
在本公开的天线装置中,沿着上述第三方向的直线和沿着上述第四方向的直线平行或形成大于0度且低于90度的角度。
本公开的无线装置具备:基板;无线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基板;第一天线,其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在沿着上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一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二天线,其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大于90度且180度以下的、沿着上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二方向上形成主瓣;第一反射镜,其将从上述第一天线沿上述第一方向发射的电波的发射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第二反射镜,其将从第四方向入射的电波的发射方向变更为上述第二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优选用于无线通信装置。

Claims (8)

1.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
第一天线,其设置于基板,且在沿着所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一方向上形成主瓣;
第二天线,其设置于所述基板,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为大于90度且180度以下的、沿着所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二方向上形成主瓣;
第一反射镜,其将从所述第一天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发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
第二反射镜,其将从第四方向入射的电波的行进方向变更为所述第二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配置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第一焦点位置,
所述第二天线配置于所述第二反射镜的第二焦点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形成的角度为18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天线配置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直线,
所述第二天线配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一直线偏移的第二直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根据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偏移量调整所述第一反射镜及所述第二反射镜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根据所述第一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偏移量调整所述第一反射镜及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第三方向的直线和沿着所述第四方向的直线平行或形成大于0度且低于90度的角度。
8.一种无线装置,其具备:
基板;
无线电路,其设置于所述基板;
第一天线,其设置于所述基板,且在沿着所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一方向上形成主瓣;
第二天线,其设置于所述基板,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的角度为大于90度且180度以下的、沿着所述基板的平面的第二方向上形成主瓣;
第一反射镜,其将从所述第一天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发射的电波的发射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
第二反射镜,其将从第四方向入射的电波的发射方向变更为所述第二方向。
CN201910514502.9A 2018-06-18 2019-06-14 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Pending CN1106202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5428A JP2019220792A (ja) 2018-06-18 2018-06-18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装置
JP2018-115428 2018-06-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0288A true CN110620288A (zh) 2019-12-27

Family

ID=6884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4502.9A Pending CN110620288A (zh) 2018-06-18 2019-06-14 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86395A1 (zh)
JP (1) JP2019220792A (zh)
CN (1) CN11062028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5678B2 (ja) * 2019-06-20 2023-04-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20792A (ja) 2019-12-26
US20190386395A1 (en)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5040B2 (en) Antenna and mimo antenna
US71197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d packaging printed antenna devices
EP1783516B1 (en) Microwave alignment apparatus
CA2176656C (en) Broad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US6064350A (en) Laminated aperture-faced antenna and multi-layered wiring board comprising the same
US792422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792109B (zh) 天线元件
WO2014208027A1 (ja) 無線モジュール
WO2016148274A1 (ja) 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KR20070077464A (ko) 원형 도파관 안테나 및 원형 도파관 어레이 안테나
JPH114118A (ja) アンテナ素子を内蔵する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JP619508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620228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EP3582323A1 (en) Dual broadband antenna system for vehicles
JP2006041966A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CN110620288A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装置
JP7420217B2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JP336482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WO2023228444A1 (ja) レンズアンテナ
Garcia-Tejero et al. Integrated Waveguide-in-Radome Antenna for V-band In-Cabin Automotive Radar Applications
Colomé et al. Optimization of a lens-patch antenna for radar sensor applications
CN117121300A (zh) 天线以及阵列天线
JP2022074722A (ja) 平面アンテナ
CN116505269A (zh) 用于毫米波的介质谐振器天线及终端设备
WO2005043676A1 (ja) 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