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8351A -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8351A
CN110618351A CN201910925413.3A CN201910925413A CN110618351A CN 110618351 A CN110618351 A CN 110618351A CN 201910925413 A CN201910925413 A CN 201910925413A CN 110618351 A CN110618351 A CN 110618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electrode
capacitive sensor
layer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54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8351B (zh
Inventor
陈赦
郑超智
张福增
徐永生
陈少杰
王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254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8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8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8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8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83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05Measuring capacit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8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 G01R31/081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 G01R31/083Locating faults in cables, transmission lines, or networks according to type of conductors in cables, e.g. undergrou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涉及线缆检测技术领域。电容传感器用于包覆在线缆的外侧以对线缆进行故障检测;电容传感器包括电极层、绝缘层及屏蔽层,电极层、绝缘层及屏蔽层依次设置,屏蔽层与绝缘层连接;电极层设置于绝缘层上,电极层包括激励电极及感应电极,激励电极与感应电极形成叉指结构;屏蔽层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当电容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以将线缆包覆进行检测。本申请提供的电容传感器安装简便,无须改变线缆的结构,并且通过电极层、屏蔽层将线缆完全覆盖,杜绝了边缘效应,减少电场逸散出,排除了径向环境电容对测量的影响,使得测量更加精确可靠。

Description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行各业对电能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电力线缆作为与架空线路同等重要的输配电设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逐渐成为电网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线缆敷设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比如隧道内或者排管,或直接敷设于地下,线缆的绝缘层将出现老化现象,从而导致线缆故障。因此需要在线缆正常运行过程中时刻监测其运行状态,以便判断否需要检修,即线缆的绝缘在线故障检测。
现有的故障检测装置其检测的频段较低,受频带宽度影响而检测灵敏度不够,并且现有的检测装置往往会需要改变线缆结构,安装和检测较为繁琐,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以改善现有的检测装置往往会需要改变线缆结构、检测精度低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传感器,所述电容传感器用于包覆在线缆的外侧以对所述线缆进行故障检测;所述电容传感器包括电极层、绝缘层及屏蔽层,所述电极层、所述绝缘层及屏蔽层依次设置,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绝缘层连接;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电极层包括激励电极及感应电极,所述激励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形成叉指结构;所述屏蔽层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当所述电容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以将所述线缆包覆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电极层处于所述绝缘层靠近所述线缆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激励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叉指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叉指单元在所述绝缘层上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第一叉指单元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叉指单元;多个所述第二叉指单元在所述绝缘层上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第二叉指单元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单元与所述第二叉指单元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叉指单元与所述第二叉指单元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叉指单元及所述第二叉指单元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叉指单元与所述第二叉指单元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由柔性绝缘介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由金属材料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测试电路及上述的电容传感器,所述测试电路包括输出端及输入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激励电极连接,所述输出端用于向所述激励电极施加预设频率的激励信号;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所述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电极产生的感应信号;所述测试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激励信号及所述感应信号得到线缆的电容,以根据预设的标准值与所述线缆的电容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线缆的故障情况。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电容传感器用于包覆在线缆的外侧以对线缆进行故障检测;电容传感器包括电极层、绝缘层及屏蔽层,电极层、绝缘层及依次设置,屏蔽层与绝缘层连接;电极层设置于绝缘层上,电极层包括激励电极及感应电极,激励电极与感应电极形成叉指结构;屏蔽层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当电容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以将线缆包覆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安装简便,无须改变线缆的结构,并且通过电极层、屏蔽层将线缆完全覆盖,杜绝了边缘效应,减少电场逸散出,排除了径向环境电容对测量的影响,使得测量更加精确可靠。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差分法检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差分法检测线缆的原理图。
图3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电容传感器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提供的电容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部分覆盖的电容传感器的电场及电势分布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电容传感器的电场及电势分布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电容传感器检测线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标:100-电容传感器;110-屏蔽层;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第一表面;130-绝缘层;150-电极层;151-激励电极;1511-第一叉指单元;153-感应电极;1531-第二叉指单元;210-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电力线缆作为与架空线路同等重要的输配电设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逐渐成为电网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电力线缆(如交联聚乙烯线缆,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具有优良的电气特性,其绝缘击穿电场强度高,传输容量大,制造工艺较为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耐热性能等特点,目前已基本取代油纸绝缘线缆,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电能传输与分配。
尽管通常交联聚乙烯线缆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拥有大约三十年左右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线缆敷设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比如隧道内或者排管内,或者直接敷设于地下。恶劣的工作环境将会对线缆的寿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以及在线缆的生产与敷设中出现的一些缺陷问题导致线缆无法正常工作运行,在这样一些温度、外力等外界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线缆的绝缘层将出现老化现象,从而导致线缆故障,尤其是线缆接头,由于线缆接头大多在安装现场完成安装且全封闭式绝缘,相比于线缆本体和户外终端,线缆接头更容易发生绝缘缺陷和故障,成为绝缘的薄弱点,据统计线缆接头故障率高达70%。为了达到线缆的状态检修,要求在线缆正常运行过程中时刻监测其运行状态,以便判断其是否需要检修,即线缆的绝缘在线监测。
现有的线缆检测大多采用差分法,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差分法检测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差分法检测线缆的原理图。差分法检测将两块金属箔电极贴于线缆接头两端金属屏蔽罩绝缘上,此时,金属屏蔽与金属箔电极之间形成了约为2nF左右的等效电容;金属箔电极之间用50Ω的检测阻抗连接;最终两端线缆的等效电容、金属屏蔽(桶)与金属箔电极之间的等效电容和检测阻抗构成了完整的局部放电检测回路。当绝缘连垫圈一侧的线缆发生局部放电时,另一侧线缆可以充当耦合电容,将局部放电脉冲耦合到检测阻抗上,形成的电压波经放大后输入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进行分析处理。
当线缆存在缺陷时,在工作电压下激发出局部放电时,检测阻抗便可获得局部放电脉冲信号。现有的检测方法通过噪声信号在检测阻抗的两端不能产生压降来达到抑制噪声的目的,因此具有抗噪性能好,结构简单的特点,但目前的检测方法能够检测的频段较低,检测灵敏度不够,并且该方法往往会需要改变线缆结构,安装和检测较为繁琐,不利于现场应用。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容传感器,以在对线缆进行检测的时候减少外界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100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100包括电极层150、绝缘层130及屏蔽层110,电极层150、绝缘层130及屏蔽层110依次设置,其中,屏蔽层110与绝缘层130连接,电极层150设置于绝缘层130上,电极层150包括激励电极151及感应电极153,激励电极151与感应电极153形成叉指结构。
参阅图4,图4示出了电容传感器100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屏蔽层110包括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相对设置,当电容传感器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屏蔽层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连接以将线缆包覆进行检测,当电容传感器100将待测的线缆包覆时,电极层150处于绝缘层130靠近线缆的一侧,屏蔽层110处于外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100,可以通过弯曲形成管状结构套设在线缆外侧以对线缆进行检测,并且结构较为简单,叉指结构的电极能够提供较大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外层设置屏蔽层110,能够有效地屏蔽径向的外来噪声的干扰,排除电场的边缘效应,减小测量的误差,同时易于拆卸安装,能够实现实时地在线绝缘检测。
具体地,屏蔽层110由导电的材料制成,于本实施例中,屏蔽层110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于本实施例中,屏蔽层110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背板形成,如,可以是黄铜制成的背板,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金属材质制成的背板,背板的厚度较薄,易于弯曲,于本实施例中,背板的厚度为35微米,传感器整体厚度在0.1mm~0.15mm之间,使得电容传感器100可以直接弯曲将待测的线缆包覆,易于安装。
屏蔽层110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例如,屏蔽层110包括第一端111及与第一端111相对的第二端112,当电容传感器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屏蔽层110可以弯曲,从而使第一端111、第二端112连接,使整个电容传感器100形成管状结构,可以套设在线缆的外侧对线缆进行检测。
于本实施例中,屏蔽层110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可拆卸连接,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层110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可以设置有多组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槽,例如,卡扣设置在第一端111、卡槽设置在第二端112,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可以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实现连接,完成电容传感器100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固定装置将屏蔽层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连接以实现电容传感器100的安装,例如还可以通过捆扎绳、胶带胶布等具有固定功能的固定装置将电容传感器100捆扎固定在线缆的外侧。
绝缘层130与屏蔽层110连接,具体地,屏蔽层110包括第一表面113(图未示出)及与第一表面113相对的第二表面,绝缘层130设置在屏蔽层110的第二表面上。当屏蔽层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连接形成管状结构时,第一表面113为外表面,第二表面为内表面,从而将绝缘层130设置在屏蔽层110的内侧。
绝缘层130采用柔性绝缘介质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橡胶等材料,绝缘层130与屏蔽层110紧密连接,绝缘层130形成用于承载电极层150的基底,电极层150可以设置在绝缘层130上。
于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30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采用聚四氟乙烯等材料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输出的信号强度,且材料本身电气性能优异,耐腐蚀耐高温,稳定性较强,长期测量时介电常数不会较大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层130还可以是其他的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能的材料。
电极层150设置在绝缘层130上,例如,将电极材料(金属材料,如紫铜)沉积在绝缘层130上的预设区域形成电极。电极层150包括激励电极151(也可以称为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153,激励电极151用于连接电源产生激励,感应电极153用于感应激励电极151产生的激励,产生感应电流。于本实施例中,激励电极151和感应电极153均包括多个叉指单元,激励电极151和感应电极153的多个叉指单元形成叉指结构。
具体地,激励电极151包括多个第一叉指单元1511;多个第一叉指单元1511在绝缘层130上沿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的连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一叉指单元1511的设置方向与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的连线方向垂直。或者说,第一叉指单元1511沿电容传感器100的轴线方向设置;于本实施例中,电容传感器100的轴线是指当电容传感器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形成的管状结构的轴线,可以理解地,第一叉指单元1511的设置方向与背板的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的连线垂直,当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连接后,第一叉指单元1511的设置方向与管状结构的轴线的方向相同。第一叉指单元1511的数量为多个,可以理解地,多个第一叉指单元1511在在绝缘层130上沿屏蔽层110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的连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依次间隔设置,当屏蔽层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连接时,多个第一叉指单元1511关于电容传感器100的轴线呈环状分布在所述绝缘层130上,相邻的2个第一叉指单元1511的间隔用于设置感应电极153。
感应电极153包括多个第二叉指单元1531,多个第二叉指单元1531在绝缘层130上沿第二端112与第二端112的连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个第二叉指单元1531的设置方向与第二端112与第二端112的连线方向垂直。或者说,第二叉指单元1531沿电容传感器100的轴线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叉指单元1531关于电容传感器100的轴线呈环状分布在绝缘层130上。可以理解地,多个第二叉指单元1531与多个第一叉指单元1511形成叉指结构,第一叉指单元1511、第二叉指单元1531间隔排布。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叉指单元1511与第二叉指单元1531成对设置,第一叉指单元1511与第二叉指单元1531的形状与结构一致,如第一叉指单元1511与第二叉指单元1531的宽度、长度均相同,第一叉指单元1511及第二叉指单元1531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第一叉指单元1511与第二叉指单元1531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100,其内径根据待测线缆的绝缘层130外径进行设定,以达到可以将线缆完全包覆的效果。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100设置了屏蔽层110,屏蔽层110可以将待测线缆全部覆盖,不仅整体测量面积相对于现有的部分覆盖结构大大增加,进而增大了测量的信号强度和灵敏度,可以获得了更好的检测效果,而且,全覆盖结构中屏蔽层110的全周覆盖杜绝了边缘效应,没有电场逸散出,如图5及图6所示,图5示出了部分覆盖的电容传感器的电场及电势分布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全覆盖的电容传感器100的电场及电势分布示意图。全覆盖结构排除了径向环境电容对测量的影响,使得测量更加精确可靠;同时利用全覆盖传感器在线采集不同时间段测量的电容值,可作为线缆绝缘状态的无损评估和检测依据。
于本实施例中,电容传感器100的电极对数可以根据待测线缆的参数进行确定,电容传感器100的电极宽度与间距之比也可以根据线缆的参数进行确定,例如,根据线缆210的直径,以及线缆210的护套层或绝缘层厚度进行设定,尽可能地增大电极面积覆盖率,以提高电容传感器100的检测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容传感器100的输出电容值与待测线缆的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成正比。将电容传感器100的灵敏度定义为输出电容值随着待测线缆绝缘层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率的曲线,则有:
其中,Sensitivity指电容传感器100的灵敏度,Δε表示待测线缆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电容传感器100的其他结构参数不变的条件下,传感器的电极对数决定了电容传感器100的覆盖弧度,传感器的电极对数和电极长度的增加可以使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电容增大,但在实际使用使,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对数和电极长度不可能无限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确定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参数。
在电容传感器的电极宽度和电极间距之比w/g固定的情况下,例如将电极宽度和电极间距之比w/g设置为0.1,电容传感器100输出的电容值随着待测线缆的绝缘层介电常数增加比例增大,在传感器面积一定时,电极数目增大可以使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输出电容增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绝缘层介电常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电极宽度和间距弧度比增大,电容传感器100的灵敏度和输出电容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大电极数目、电极宽度和间距弧度比。以提高电容传感器100的灵敏度及输出的电容值。
电容传感器100的各个结构参数对检测的灵敏度和输出信号的强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对待测线缆进行实际测试的时候,需要根据待测线缆的直径、材料等进行设定。电容传感器100的电极对数N增大,传感器的穿透深度减小,而灵敏度和输出电容值会增大;穿透深度是指传感器电场能够穿透待测样本的理想厚度。传感器的穿透深度主要是由于波长决定的,而传感器的波长可以通过改变传感器的电极对数进行调整。电极宽度和间距比w/g增大,电容传感器100的穿透深度会略微减小,灵敏度和输出电容值增加。电容传感器100的灵敏度和输出电容的提高的同时,穿透深度会减少。
其中电极对N对穿透深度的影响作用相对于电极的极宽与间距比w/g的影响来说更大,因此,应根据具体电缆绝缘层的深度来确定渗透深度的大小,进而确定电极对N的取值范围。再则,随着电极宽度与间距比w/g的增加,在电极对N一定的情况下,灵敏度和输出电容值同时增加;但是在w/g一定时,电极对N增加,灵敏度和输出电容值反而变化趋势相反,这是由于电场主要集中在电缆表面。因而,需要根据仿真实验选择适合进行检测的灵敏度和输出电容值,进而确定传感器的w/g。就此可确定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在渗透深度、输出电容和灵敏度都达到较优的结果。
以电力电缆的结构为,内导体半径为0.8cm,绝缘层半径0.25cm,护套层半径为0.19cm,一般而言,电容传感器的穿透深度至少应该达到待测绝缘层的厚度1/3,因此,电极对数至多应为7,再根据仿真实验的输出电容值和灵敏度确定w/g应大于1。
在对线缆进行在线检测时,通过驱动电极施加一定频率的激励电压,产生的电场线透过线缆的外部绝缘层130和护套层,随即在感应电极153上会产生出相应频率的输出信号,利用测试电路等装置可以将两电极之间的总电容测量出来,从而可以根据预设的标准值与所述线缆的阻抗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线缆的故障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包括测试电路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100,测试电路包括输出端及输入端;输出端与激励电极151连接,输出端用于向激励电极151施加预设频率的激励信号;输入端与感应电极153连接,输入端用于接收感应电极153产生的感应信号;测试电路用于根据激励信号及感应信号得到线缆的电容,以根据预设的标准值与线缆的电容进行比对,判断线缆的故障情况,例如可以将测试电路测得的线缆的电容与正常线缆的绝缘电容值进行对比,从而判断线缆的绝缘情况。于本实施例中,该测试电路可以是阻抗分析仪或其他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器件。
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电容传感器100用于检测线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测试电路经输出端向激励电极施加激励信号,通过输入端接收电容传感器100的感应电极输出的感应信号,对感应信号进行放大,根据激励信号及放大后的感应信号得到线缆的电容,以根据预设的标准值与线缆的电容进行比对,判断线缆的故障情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电容传感器用于包覆在线缆的外侧以对线缆进行故障检测;电容传感器包括电极层、绝缘层及屏蔽层,电极层、绝缘层及屏蔽层依次设置,屏蔽层与绝缘层连接;电极层设置于绝缘层上,电极层包括激励电极及感应电极,激励电极与感应电极形成叉指结构;屏蔽层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当电容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以将线缆包覆进行检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容传感器安装简便,无须改变线缆的结构,并且通过电极层、屏蔽层将待测线缆完全覆盖,杜绝了边缘效应,减少电场逸散出,排除了径向环境电容对测量的影响,使得测量更加精确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传感器用于包覆在线缆的外侧以对所述线缆进行故障检测;
所述电容传感器包括电极层、绝缘层及屏蔽层,所述电极层、所述绝缘层及所述屏蔽层依次设置,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绝缘层连接;
所述电极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电极层包括激励电极及感应电极,所述激励电极与所述感应电极形成叉指结构;
所述屏蔽层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当所述电容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以将所述线缆包覆进行检测,其中,所述电极层处于所述绝缘层靠近所述线缆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叉指单元;
多个所述第一叉指单元在所述绝缘层上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每一个所述第一叉指单元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叉指单元;
多个所述第二叉指单元在所述绝缘层上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每一个所述第二叉指单元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单元与所述第二叉指单元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叉指单元与所述第二叉指单元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单元及所述第二叉指单元间隔设置,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叉指单元与所述第二叉指单元之间的距离为设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由柔性绝缘介质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由金属材料制成。
8.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测试电路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传感器,所述测试电路包括输出端及输入端;
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激励电极连接,所述输出端用于向所述激励电极施加预设频率的激励信号;
所述输入端与所述感应电极连接,所述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电极产生的感应信号;
所述测试电路用于根据所述激励信号及所述感应信号得到线缆的电容,以根据预设的标准值与所述线缆的电容进行比对,判断所述线缆的故障情况。
CN201910925413.3A 2019-09-27 2019-09-27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Active CN110618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5413.3A CN110618351B (zh) 2019-09-27 2019-09-27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5413.3A CN110618351B (zh) 2019-09-27 2019-09-27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8351A true CN110618351A (zh) 2019-12-27
CN110618351B CN110618351B (zh) 2021-11-16

Family

ID=68924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5413.3A Active CN110618351B (zh) 2019-09-27 2019-09-27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835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6485A (zh) * 2020-07-20 2020-10-1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用于电缆绝缘检测的电容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98841A (zh) * 2020-09-04 2020-11-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一种半球谐振子芯轴振动检测电路及装置
CN112730539A (zh) * 2020-12-23 2021-04-30 中山艾尚智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叉指电容的砂石含水率的检测设备
CN113778208A (zh) * 2021-09-15 2021-12-10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
CN113933667A (zh) * 2021-11-08 2022-01-1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模拟运行环境下海底电缆老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6148720A (zh) * 2022-12-30 2023-05-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基于电容精确测量的航空电缆线路损伤排查方法
CN117554276A (zh) * 2024-01-09 2024-0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非金属材料老化检测装置与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5770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Michael Hopkins Radio frequency langmuir probe
CN101171346A (zh) * 2005-05-06 2008-04-30 柳在泉 数字生物盘、数字生物盘驱动器装置及其应用化验方法
CN101666849A (zh) * 2009-09-28 2010-03-10 西安交通大学 高压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及其在线监测方法
CN202305682U (zh) * 2011-11-01 2012-07-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一种电容传感器
CN204028288U (zh) * 2014-08-08 2014-12-17 国家电网公司 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设备和电容耦合传感器
CN104714160A (zh) * 2015-03-27 2015-06-17 江苏峰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传感器及其在gis放电和微水含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CN105044565A (zh) * 2015-08-31 2015-11-11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西宁供电公司 一种电容式环网电缆局部放电传感器
CN105158582A (zh) * 2015-09-29 2015-12-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变间距叉指型相邻电容传感器
CN206178089U (zh) * 2016-11-18 2017-05-17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 一种可分离的电容式传感器装置
CN107402343A (zh) * 2017-08-10 2017-11-28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高压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内置传感器结构
CN109324235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接头电场检测的传感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5770A1 (en) * 2003-08-12 2005-02-17 Michael Hopkins Radio frequency langmuir probe
CN101171346A (zh) * 2005-05-06 2008-04-30 柳在泉 数字生物盘、数字生物盘驱动器装置及其应用化验方法
CN101666849A (zh) * 2009-09-28 2010-03-10 西安交通大学 高压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及其在线监测方法
CN202305682U (zh) * 2011-11-01 2012-07-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一种电容传感器
CN204028288U (zh) * 2014-08-08 2014-12-17 国家电网公司 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设备和电容耦合传感器
CN104714160A (zh) * 2015-03-27 2015-06-17 江苏峰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传感器及其在gis放电和微水含量检测方面的应用
CN105044565A (zh) * 2015-08-31 2015-11-11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西宁供电公司 一种电容式环网电缆局部放电传感器
CN105158582A (zh) * 2015-09-29 2015-12-1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变间距叉指型相邻电容传感器
CN206178089U (zh) * 2016-11-18 2017-05-17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供电局 一种可分离的电容式传感器装置
CN107402343A (zh) * 2017-08-10 2017-11-28 重庆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高压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内置传感器结构
CN109324235A (zh) * 2018-09-29 2019-02-12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接头电场检测的传感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ZENG ZHANG: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a Fully-covered Interdigital Capacitive Sensor for Power Cable Insulation Detection", 《PROCEEDINGS OF 2019 IEEE 3RD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AND ENERGY CONFERENCE》 *
代守强: "平面电容传感器热障涂层缺陷检测系统", 《中国测试》 *
焦敬品: "厚度渐变结构介电性能测试用变间距叉指型相邻电容传感器设计", 《机械工程学报》 *
郑超智: "用于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检测的电容传感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辑》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6485A (zh) * 2020-07-20 2020-10-13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用于电缆绝缘检测的电容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98841A (zh) * 2020-09-04 2020-11-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一种半球谐振子芯轴振动检测电路及装置
CN111998841B (zh) * 2020-09-04 2023-10-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一种半球谐振子芯轴振动检测电路及装置
CN112730539A (zh) * 2020-12-23 2021-04-30 中山艾尚智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叉指电容的砂石含水率的检测设备
CN113778208A (zh) * 2021-09-15 2021-12-10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
CN113933667A (zh) * 2021-11-08 2022-01-1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模拟运行环境下海底电缆老化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6148720A (zh) * 2022-12-30 2023-05-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基于电容精确测量的航空电缆线路损伤排查方法
CN116148720B (zh) * 2022-12-30 2023-11-07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 基于电容精确测量的航空电缆线路损伤排查方法
CN117554276A (zh) * 2024-01-09 2024-0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非金属材料老化检测装置与方法
CN117554276B (zh) * 2024-01-09 2024-03-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非金属材料老化检测装置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8351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8351B (zh) 电容传感器及检测装置
US10027322B2 (en) Interdigitated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or with varied space electrode structure
Katsut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ethod of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in extra-high voltage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ed cable lines
Ahmed et al. On-line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in cables
EP1892534B1 (en) Diagnostic method for electrical cables utilizing axial tomography technique
Shafiq et al. Online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MV cable feeders using Rogowski coil sensors for PD measurements
CN105277857B (zh) 一种在线监测变压器套管受潮缺陷的方法
CN103487728B (zh) 测量gis局部放电的窄带电磁波信号耦合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02565588A (zh) 一种用于高压xlpe电缆的在线监测方法
CN108445363A (zh) 一种基于边缘电场的城网电缆绝缘缺陷检测方法
WO2000031556A1 (en) Method for diagnosing insulation degradation in underground cable
CN105676082B (zh)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盆式绝缘子内部缺陷检测系统和方法
CN101706528A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绝缘子电压在线测量传感器
KR20060092648A (ko) 지중 케이블 접속함의 부분방전 측정시스템
CN115372747A (zh) 一种电缆老化劣化状态检测方法及老化监测装置
Mason Discharge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s
CN111679103A (zh) 一种基于三电极法的高压电缆阻水带电气性能测试系统
Glass et al. Inter-digital capacitive sensor for evaluating cable jacket and insulation aging
CN208805555U (zh) 一种电缆接头局放检测电容传感器
CN213875905U (zh) 用于电缆绝缘检测的电容传感器
CN103542910A (zh) 一种导纳或电容物位计的多段缆式测量电极
Zheng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a fully-covered interdigital capacitive sensor for power cable insulation detection
CN202720083U (zh) 高压及超高压电力电缆径向应变传感单元
Sarathi et al. Diagnostic study of electrical treeing in underground XLPE cables using acoustic emission technique
WO201108152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faults in laminated 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28

Address after: 410000 Shanmen, Lushan South Road,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NAN University

Applicant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Shanmen, Lushan South Road,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NAN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CSG POWER GRI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