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2711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2711A
CN110612711A CN201980001708.XA CN201980001708A CN110612711A CN 110612711 A CN110612711 A CN 110612711A CN 201980001708 A CN201980001708 A CN 201980001708A CN 110612711 A CN110612711 A CN 110612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frequency
carrier
subcarrier spacing
frequency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7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2711B (zh
Inventor
李润贞
金炳勋
尹硕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612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2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2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在新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中操作的用户设备UE基于载波的中心频率来生成用于参数集的信号,并发送所生成的信号。载波的中心频率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新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一种允许高速分组通信的技术。为了LTE目标已提出了许多方案,包括旨在降低用户和供应商成本、改进服务质量、以及扩展和改进覆盖和系统容量的那些。作为上层要求,3GPP LTE需要降低每比特成本、增加服务可用性、灵活使用频带、简单结构、开放接口以及终端的适当功耗。
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PP已开始着手开发用于新无线电(NR)系统的要求和规范。3GPP必须识别和开发将及时满足紧急市场需求和ITU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国际移动电信(IMT)-2020进程所提出的更长期要求二者的新RAT成功标准化所需的技术组件。此外,NR应该能够使用即使在更遥远的未来也可用于无线通信的至少高达100GHz范围的任何频谱带。
NR的目标是应对所有使用场景、要求和部署场景的单个技术框架,包括增强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型通信(mMT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等。NR应固有地向前兼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NR支持与不同子载波间距对应的多个参数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NR中考虑多个参数集来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方案
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载波的中心频率来生成用于参数集的信号并发送所生成的信号。载波的中心频率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存储器、收发器以及操作上联接到存储器和收发器的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载波的中心频率来生成用于参数集的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所生成的信号。载波的中心频率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
有益效果
在支持多个参数集的NR中,针对各个参数集生成的信号可彼此对齐。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示例。
图3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4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
图5示出当在NR中使用TDD时用于使数据传输的延迟最小化的子帧结构的示例。
图6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资源网格的示例。
图7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同步信道的示例。
图8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频率分配方案的示例。
图9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多个BWP的示例。
图10示出使不同参数集的PRB网格对齐的示例。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针对多个参数集生成信号的方法的示例。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针对多个参数集生成信号的方法的示例。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由UE生成信号的方法。
图14示出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所描述的技术特征可由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化组织的通信标准、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通信标准等使用。例如,3GPP标准化组织的通信标准包括长期演进(LTE)和/或LTE系统的演进。LTE系统的演进包括LTE-advanced(LTE-A)、LTE-APro和/或5G新无线电(NR)。IEEE标准化组织的通信标准包括诸如IEEE 802.11a/b/g/n/ac/ax的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上述系统针对下行链路(DL)和/或上行链路(DL)使用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的各种多址技术。例如,仅OFDMA可用于DL并且仅SC-FDMA可用于UL。另选地,OFDMA和SC-FDMA可用于DL和/或UL。
在本文献中,术语“/”和“、”应该被解释为指示“和/或”。例如,表达“A/B”可意指“A和/或B”。此外,“A、B”可意指“A和/或B”。此外,“A/B/C”可意指“A、B和/或C中的至少一个”。另外,“A、B、C”可意指“A、B和/或C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在本文献中,术语“或”应该被解释为指示“和/或”。例如,表达“A或B”可包括1)仅A、2)仅B、和/或3)A和B二者。换言之,本文献中的术语“或”应该被解释为指示“另外地或另选地”。
图1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具体地,图1示出基于演进-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的系统架构。上述LTE是使用E-UTRAN的演进-UTMS(e-UMTS)的一部分。
参照图1,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UE;10)、E-UTRAN和演进分组核心(EPC)。UE 10是指由用户携带的通信设备。UE 10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UE 10可被称为另一术语,例如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装置等。
E-UTRAN由一个或更多个基站(BS)20组成。BS 20朝着UE 10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BS 20通常是与UE 10通信的固定站。BS 20托管诸如小区间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无线电承载(RB)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无线电准入控制、测量配置/供给、动态资源分配(调度器)等的功能。BS可被称为另一术语,例如演进Node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AP)等。
下行链路(DL)表示从BS 20到UE 10的通信。上行链路(UL)表示从UE 10到BS 20的通信。侧链路(SL)表示UE 10之间的通信。在DL中,发送机可以是BS 20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UE 10的一部分。在UL中,发送机可以是UE 10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BS 20的一部分。在SL中,发送机和接收机可以是UE 10的一部分。
EPC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和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MME托管诸如非接入层面(NAS)安全性、空闲状态移动性处理、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控制等的功能。S-GW托管诸如移动性锚定等的功能。S-GW是具有E-UTRAN作为端点的网关。为了方便,MME/S-GW 30在本文中将被简称为“网关”,但将理解,该实体包括MME和S-GW二者。P-GW托管诸如UE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分配、分组过滤等的功能。P-GW是具有PDN作为端点的网关。P-GW连接到外部网络。
UE 10通过Uu接口连接到BS 20。UE 10通过PC5接口彼此互连。BS 20通过X2接口彼此互连。BS 20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EPC,更具体地,通过S1-MME接口连接到MME并通过S1-U接口连接到S-GW。S1接口支持MME/S-GW与BS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图2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示例。具体地,图2示出基于5G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系统的系统架构。5G NR系统(以下,简称为“NR”)中所使用的实体可吸收图1中介绍的实体(例如,eNB、MME、S-GW)的一些或所有功能。NR系统中所使用的实体可由名称“NG”识别以区别于LTE。
在以下描述中,对于NR,可参考3GPP TS 38序列(3GPP TS 38.211、38.212、38.213、38.214、38.331等)以方便理解以下描述。
参照图2,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更多个UE 11、下一代RAN(NG-RAN)和第5代核心网络(5GC)。NG-RAN由至少一个NG-RAN节点组成。NG-RAN节点是与图1所示的BS 20对应的实体。NG-RAN节点由至少一个gNB 21和/或至少一个ng-eNB 22组成。gNB 21朝着UE 11提供NR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ng-eNB 22朝着UE 11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
5GC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用户平面功能(UPF)和会话管理功能(SMF)。AMF托管诸如NAS安全性、空闲状态移动性处理等的功能。AMF是包括传统MME的功能的实体。UPF托管诸如移动性锚定、协议数据单元(PDU)处理的功能。UPF是包括传统S-GW的功能的实体。SMF托管诸如UE IP地址分配、PDU会话控制的功能。
gNB和ng-eNB通过Xn接口彼此互连。gNB和ng-eNB还通过NG接口连接到5GC,更具体地,通过NG-C接口连接到AMF并通过NG-U接口连接到UPF。
以下,描述NR中的帧结构/物理资源。
在LTE/LTE-A中,一个无线电帧由10个子帧组成,并且一个子帧由2个时隙组成。一个子帧的长度可为1ms,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为0.5ms。用于由高层向物理层(通常经由一个子帧)发送一个传输块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调度的最小单位。
在NR中,经由具有10ms的持续时间的无线电帧执行DL传输和UL传输。各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因此,一个子帧对应于1ms。各个无线电帧被分成两个半帧。
与LTE/LTE-A不同,NR支持各种参数集,因此,无线电帧的结构可变化。NR在频域中支持多个子载波间距。表1示出NR中支持的多个参数集。各个参数集可由索引μ识别。
[表1]
参照表1,子载波间距可被设定为15、30、60、120和240kHz中的任一个,其由索引μ识别。然而,表1所示的子载波间距仅是示例性的,具体子载波间距可改变。因此,各个子载波间距(例如,μ=0,1...4)可被表示为第一子载波间距、第二子载波间距...第N子载波间距。
参照表1,根据子载波间距,可能不支持用户数据(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传输。即,仅在至少一个特定子载波间距(例如,240kHz)中可能不支持用户数据的传输。
另外,参照表1,根据子载波间距,可能不支持同步信道(例如,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物理广播信道(PBCH))。即,仅在至少一个特定子载波间距(例如,60kHz)中可能不支持同步信道。
一个子帧包括Nsymb subframe,μ=Nsymb slot*Nslot subframe,μ个连续OFDM符号。在NR中,包括在一个无线电帧/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和符号的数量可根据各种参数集(即,各种子载波间距)而不同。
表2示出在正常循环前缀(CP)下各个参数集的每时隙OFDM符号数(Nsymb slot)、每无线电帧时隙数(Nsymb frame,μ)和每子帧时隙数(Nsymb subframe,μ)的示例。
[表2]
参照表2,当应用与μ=0对应的第一参数集时,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一个时隙,并且一个时隙由14个符号组成。
表3示出在扩展CP下各个参数集的每时隙OFDM符号数(Nsymb slot)、每无线电帧时隙数(Nsymb frame,μ)和每子帧时隙数(Nsymb subframe,μ)的示例。
[表3]
参照表3,仅在扩展CP中支持μ=2。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包括4个时隙,一个时隙由12个符号组成。
在本说明书中,符号是指在特定时间间隔期间发送的信号。例如,符号可指通过OFDM处理生成的信号。即,本说明书中的符号可指OFDM/OFDMA符号或SC-FDMA符号等。CP可位于各个符号之间。
图3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示例。在图3中,子载波间距为15kHz,其与μ=0对应。
图4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在图4中,子载波间距为30kHz,其与μ=1对应。
此外,可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频分双工(FDD)和/或时分双工(TDD)。当应用TDD时,在LTE/LTE-A中,以子帧为单位分配UL子帧和DL子帧。
在NR中,时隙中的符号可被分类为DL符号(由D表示)、灵活符号(由X表示)和UL符号(由U表示)。在DL帧中的时隙中,UE将假设DL传输仅发生在DL符号或灵活符号中。在UL帧中的时隙中,UE应仅在UL符号或灵活符号中发送。灵活符号可被称为另一术语,例如预留符号、其它符号、未知符号等。
表4示出由对应格式索引识别的时隙格式的示例。表4的内容可共同应用于特定小区,或者可共同应用于相邻小区,或者可单独地或不同地应用于各个UE。
[表4]
为了说明方便,表4仅示出NR中实际定义的一部分时隙格式。具体分配方案可改变或添加。
UE可经由高层信令(即,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时隙格式配置。或者,UE可经由在PDCCH上接收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接收时隙格式配置。或者,UE可经由高层信令和DCI的组合来接收时隙格式配置。
图5示出当在NR中使用TDD时用于使数据传输的延迟最小化的子帧结构的示例。图5所示的子帧结构可被称为自包含子帧结构。
参照图5,子帧包括第一符号中的DL控制信道和最后符号中的UL控制信道。剩余符号可用于DL数据传输和/或用于UL数据传输。根据该子帧结构,DL传输和UL传输可在一个子帧中依次进行。因此,UE可在子帧中接收DL数据和发送UL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结果,当发生数据传输错误时重发数据可花费较少时间,从而使最终数据传输的延迟最小化。
在自包含子帧结构中,从发送模式到接收模式或从接收模式到发送模式的转变过程可能需要时间间隙。为此,子帧结构中从DL切换到UL时的一些符号可被设定为保护周期(GP)。
图6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资源网格的示例。图6所示的示例是NR中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网格。图6所示的示例可应用于UL和/或DL。
参照图6,在时域上一个子帧内包括多个时隙。具体地,当根据“μ”的值表示时,可在资源网格中表示“14·2μ”符号。另外,一个资源块(RB)可占据12个连续子载波。一个RB可被称为物理资源块(PRB),各个PRB中可包括12个资源元素(RE)。可分配RB的数量可基于最小值和最大值来确定。可分配RB的数量可根据参数集(“μ”)单独地配置。可分配RB的数量可针对UL和DL被配置为相同值,或者可针对UL和DL被配置为不同值。
以下,描述NR中的小区搜索。
UE可执行小区搜索以便获取与小区的时间和/或频率同步并获取小区标识符(ID)。诸如PSS、SSS和PBCH的同步信道可用于小区搜索。
图7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同步信道的示例。参照图7,PSS和SSS可包括一个符号和127个子载波。PBCH可包括3个符号和240个子载波。
PSS用于同步信号(SS)/PBCH块符号定时获取。PSS为小区ID标识指示3个假设。SSS用于小区ID标识。SSS指示336个假设。因此,1008个物理层小区ID可由PSS和SSS配置。
SS/PBCH块可在5ms窗口内根据预定图案重复地发送。例如,当发送L个SS/PBCH块时,SS/PBCH块#1至SS/PBCH块#L全部可包含相同的信息,但可通过不同方向上的波束发送。即,在5ms窗口内可不对SS/PBCH块应用准共址(QCL)关系。用于接收SS/PBCH块的波束可在UE和网络之间的后续操作(例如,随机接入操作)中使用。SS/PBCH块可按照特定周期重复。重复周期可根据参数集单独地配置。
参照图7,PBCH具有用于第2/第4符号的20RB和用于第3符号的8RB的带宽。PBCH包括用于对PBCH进行解码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用于DM-RS的频域根据小区ID来确定。与LTE/LTE-A不同,由于NR中没有定义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所以定义特殊DM-RS以用于对PBCH进行解码(即,PBCH-DMRS)。PBCH-DMRS可包含指示SS/PBCH块索引的信息。
PBCH执行各种功能。例如,PBCH可执行广播主信息块(MIB)的功能。系统信息(SI)被分成最小SI和其它SI。最小SI可被分成MIB和系统信息块类型-1(SIB1)。除了MIB之外的最小SI可被称为剩余最小SI(RMSI)。即,RMSI可指SIB1。
MIB包括对SIB1进行解码所需的信息。例如,MIB可包括关于应用于SIB1(以及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MSG 2/4,其它SI)的子载波间距的信息、关于SS/PBCH块与随后发送的RB之间的频率偏移的信息、关于PDCCH/SIB的带宽的信息以及用于对PDCCH进行解码的信息(例如,将稍后描述的关于搜索空间/控制资源集(CORESET)/DM-RS等的信息)。MIB可周期性地发送,并且可在80ms时间间隔期间重复地发送相同的信息。SIB1可通过PDSCH重复地发送。SIB1包括用于UE的初始接入的控制信息以及用于对另一SIB进行解码的信息。
以下,描述NR中的DL控制信道。
用于PDCCH的搜索空间对应于UE执行盲解码的控制信道候选的聚合。在LTE/LTE-A中,用于PDCCH的搜索空间被分成公共搜索空间(CSS)和UE特定搜索空间(USS)。包括在PDCCH中的各个搜索空间的大小和/或控制信道元素(CCE)的大小根据PDCCH格式来确定。
在NR中,定义了用于PDCCH的资源元素组(REG)和CCE。在NR中,定义了CORESET的概念。具体地,一个REG对应于12个RE,即,一个RB通过一个OFDM符号发送。各个REG包括DM-RS。一个CCE包括多个REG(例如,6个REG)。PDCCH可通过由1、2、4、8或16个CCE组成的资源来发送。CCE的数量可根据聚合级别来确定。即,当聚合级别为1时一个CCE、当聚合级别为2时2个CCE、当聚合级别为4时4个CCE、当聚合级别为8时8个CCE、当聚合级别为16时16个CCE可包括在PDCCH中以用于特定UE。
CORESET是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资源集。CORESET可定义在1/2/3个OFDM符号和多个RB上。在LTE/LTE-A中,用于PDCCH的符号数由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定义。然而,在NR中不使用PCFICH。相反,用于CORESET的符号数可由RRC消息(和/或PBCH/SIB1)定义。另外,在LTE/LTE-A中,由于PDCCH的频率带宽与整个系统带宽相同,因此不存在关于PDCCH的频率带宽的信令。在NR中,CORESET的频域可由RRC消息(和/或PBCH/SIB1)以RB为单位定义。
基站可向UE发送关于CORESET的信息。例如,可针对各个CORESET发送关于CORESET配置的信息。经由关于CORESET配置的信息,可发送对应CORESET的持续时间(例如,1/2/3个符号)、频域资源(例如,RB集)、REG至CCE映射类型(例如,是否应用交织)、预编码粒度、REG捆绑大小(当REG至CCE映射类型是交织时)、交织器大小(当REG至CCE映射类型是交织时)和DMRS配置(例如,加扰ID)中的至少一个。当应用交织以将CCE分配给1符号CORESET时,可执行两个或六个REG的捆绑。可对两符号CORESET执行两个或六个REG的捆绑,并且可应用时间优先映射。可对三符号CORESET执行三个或六个REG的捆绑,并且可应用时间优先映射。当执行REG捆绑时,UE可为对应捆绑单元假设相同的预编码。
在NR中,用于PDCCH的搜索空间被分成CSS和USS。搜索空间可在CORESET中配置。作为示例,一个搜索空间可定义在一个CORESET中。在这种情况下,可分别配置用于CSS的CORESET和用于USS的CORESET。作为另一示例,多个搜索空间可定义在一个CORESET中。即,CSS和USS可在同一CORESET中配置。在以下示例中,CSS意指配置CSS的CORESET,USS意指配置USS的CORESET。由于USS可由RRC消息指示,所以UE可能需要RRC连接以对USS进行解码。USS可包括指派给UE的PDSCH解码的控制信息。
由于即使当RRC配置未完成时也需要解码PDCCH,所以也应该定义CSS。例如,当配置用于对传达SIB1的PDSCH进行解码的PDCCH时或者当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配置用于接收MSG2/4的PDCCH时,可定义CSS。类似于LTE/LTE-A,在NR中,PDCCH可出于特定目的通过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加扰。
描述NR中的资源分配。
在NR中,可定义特定数量(例如,多达4个)的带宽部分(BWP)。BWP(或载波BWP)是连续PRB的集合,并且可由公共RB(CRB)的连续子集表示。CRB中的各个RB可从CRB0开始由CRB1、CRB2等表示。
图8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频率分配方案的示例。
参照图8,在CRB网格中可定义多个BWP。CRB网格的参考点(可被称为公共参考点、起始点等)在NR中被称为所谓的“点A”。点A由RMSI(即,SIB1)指示。具体地,发送SS/PBCH块的频带与点A之间的频率偏移可通过RMSI指示。点A对应于CRB0的中心频率。此外,在NR中,点A可以是指示RE的频带的变量“k”被设定为零的点。图8所示的多个BWP被配置为一个小区(例如,主小区(PCell))。多个BWP可针对各个小区单独地或共同地配置。
参照图8,各个BWP可由大小和距CRB0的起始点定义。例如,第一BWP(即,BWP#0)可通过距CRB0的偏移由起始点定义,并且BWP#0的大小可通过BWP#0的大小确定。
可为UE配置特定数量(例如,多达四个)的BWP。即使配置多个BWP,对于给定时间周期,每小区可仅启用特定数量(例如,一个)的BWP。然而,当UE配置有补充上行链路(SUL)载波时,可在SUL载波上另外配置最多四个BWP并且一个BWP可被启用给定时间。可配置BWP的数量和/或启用BWP的数量可针对UL和DL共同地或单独地配置。另外,用于DL BWP的参数集和/或CP和/或用于UL BWP的参数集和/或CP可经由DL信令配置给UE。UE可仅在活动DL BWP上接收PDSCH、PDCCH、信道状态信息(CSI)RS和/或跟踪RS(TRS)。另外,UE可仅在活动UL BWP上发送PUSCH和/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图9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多个BWP的示例。
参照图9,可配置3个BWP。第一BWP可跨越40MHz频带,并且可应用15kHz的子载波间距。第二BWP可跨越10MHz频带,并且可应用15kHz的子载波间距。第三BWP可跨越20MHz频带,并且可应用60kHz的子载波间距。UE可将3个BWP当中的至少一个BWP配置为活动BWP,并且可经由活动BWP执行UL和/或DL数据通信。
可按照基于分配DL或UL资源的PDCCH的传输时间点指示时间差异/偏移的方式来指示时间资源。例如,可指示与PDCCH对应的PDSCH/PUSCH的起点和PDSCH/PUSCH所占据的符号数。
描述载波聚合(CA)。类似于LTE/LTE-A,在NR中可支持CA。即,可将连续或不连续分量载波(CC)聚合以增加带宽,因此增加比特率。各个CC可对应于(服务)小区,并且各个CC/小区可被分成主服务小区(PSC)/主CC(PCC)或辅服务小区(SSC)/辅CC(SCC)。
表5示出低于6GHz的频带中的频谱利用率。低于6GHz的频带可被称为频率范围1(FR1)。表5示出根据FR1所支持的带宽的RB的数量。
[表5]
表6示出低于毫米波(mmWave)的频带中的频谱利用率。低于mmWave的频带可被称为频率范围2(FR2)。表6示出根据FR2所支持的带宽的RB的数量。
[表6]
PRB利用率是落在UE或BS信道带宽内并且不违反最小保护的PRB集合。
表7示出FR1的最小保护大小(kHz)。表7示出根据FR1所支持的带宽的最小保护大小。在载波的每一侧从最后PRB到信道带宽边缘设置保护。
[表7]
表8示出FR2的最小保护大小(kHz)。表8示出根据FR2所支持的带宽的最小保护大小。
[表8]
实际频谱利用率取决于信道中的RB对齐,并且可导致比表5和表6中的数量少1RB。
为了有效地支持不同的参数集,在NR中,假设各个参数集的子载波0对齐。在使频谱效率最大化(因此,满足所需最小保护频带)并对称地平衡保护频带的同时,还需要使不同参数集的PRB网格对齐。
图10示出使不同参数集的PRB网格对齐的示例。参照图10,示出与15kHz子载波间距对应的第一参数集的25RB以及与30kHz子载波间距对应的第二参数集的11RB对齐的不同示例。3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可移位以使15kHz的子载波间距的25RB和3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11RB对齐。在这方面,可讨论是否支持针对高于参考子载波间距的所有子载波间距的所有PRB网格移位以及是否对不同子载波间距的PRB对齐存在进一步的约束。
当考虑不同参数集之间的不同PRB网格时,在基带信号生成方面可考虑基本频率。基本频率可以是每给定参数集的载波带宽的半点或每给定参数集的各个载波的最低子载波。或者,基本频率也可以是每给定参数集的UE的活动BWP的半点或每给定参数集的UE的活动BWP的最低子载波。FFT可为基本频率假设零或中心频率。
在NR中,由于诸如BWP操作、宽带操作、多个参数集等的各种场景,信号生成/接收可基于各个装置的中心频率,而非对齐的中心频率(例如,如LTE中的载波的中心频率)。然而,为了补偿相位,仍可能需要网络和UE之间的公共参考。公共参考可以是绝对频率0或各个频率区域的起始频率或每频率范围的固定值集合(例如,对于FR1,0,对于FR2,24000MHz)或各个频带的起始频率。
换言之,可基于公共参考通过预补偿发送机的中心频率与参考频率之间的偏移来生成信号。为了下面的描述方便,发送机的中心频率可被称为“F0”,基带信号生成的基本频率可被称为“d0”。
考虑多个参数集,根据场景,对于各个参数集,PRB网格(即,保护频带)可能相对于SS/PBCH块的位置不固定。例如,参照上面所示的图10,如果15kHz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在左侧具有较大的保护频带,则可取的是针对30kHz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使用(2)以平衡对称保护频带。另一方面,如果15kHz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在右侧具有较大的保护频带,则可取的是针对30kHz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使用(3)。换言之,根据频带,为了平衡各个参数集的保护频带,最佳PRB网格映射可不同。根据情况,点A(所有参数集的子载波0对齐的点)与给定参数集的各个载波的最低子载波(或中心子载波)之间的偏移可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用于多个参数集的信号生成中,可考虑以下两个方法。
(1)方法1:各个参数集的F0可对齐。或者,各个参数集的d0可对齐。例如,通过使用网络支持或频带支持的最小或最大子载波间距的中心频率作为公共参考,各个参数集的F0或d0可彼此对齐。
(2)方法2:各个参数集的F0或d0可基于各个参数集的PRB网格来确定。因此,各个参数集的F0或d0可在不同参数集之间不同。各个参数集的F0或d0可彼此不对齐。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针对多个参数集生成信号的方法的示例。在
图11中,假设网络或带宽所支持的子载波间距为15kHz、30kHz、60kHz,并且网络或带宽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为60kHz。SS/PBCH块可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距来发送。可针对各个参数集生成PRB网格,并且在点A处,子载波0在针对所有参数集的PRB网格中对齐。参照图11,各个参数集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F0)和/或各个参数集的基带信号生成的参考频率(d0)可基于各个新参数集的信号生成的公共参考来对齐。参照图11,作为网络或带宽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6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中心频率可用作公共参考。即,在小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即,30kHz或15kHz子载波间距)的PBB网格中,中心频率可基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中心频率移位/对齐。根据各个参数集的中心频率d0,可确定基带信号生成的参考频率(d0)。或者,在小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即,30kHz或15kHz子载波间距)的PBB网格中,基带信号生成的参考频率(d0)可基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中心频率移位/对齐。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针对多个参数集生成信号的方法的示例。在图12中,假设网络或带宽所支持的子载波间距为15kHz、30kHz、60kHz,并且网络或带宽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为60kHz。SS/PBCH块可使用15KHz的子载波间距来发送。可针对各个参数集生成PRB网格,并且在点A处,子载波0在针对所有参数集的PRB网格中对齐。参照图12,各个参数集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F0)和/或各个参数集的基带信号生成的参考频率(d0)彼此不对齐。换言之,各个参数集的F0或d0可基于各个参数集的PRB网格来确定。与图11不同,在小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即,30kHz或15kHz子载波间距)的PBB网格中,中心频率和/或基带信号生成的参考频率不基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中心频率移位/对齐。
方法1具有不同参数集之间中心频率对齐的益处。即,可基于对齐的中心频率来执行基带信号生成。该方法可有效地用于不同参数集之间的频分复用(FDM)以及不同参数集之间的快速时分复用(TDM)。然而,方法1需要确定不同参数集之间的公共参考频率,并且潜在地,可能需要补偿各个参数集的不同中心频率。
在当前NR规范中,向UE指示点A(其中各个参数集PRB网格的子载波0对齐)以及点A与给定参数集的载波的最低子载波之间的偏移和载波的RB的数量。为了确定公共参考频率,可能需要特定规则。例如,公共参考频率可以是在相同频带中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或最小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或者,公共参考频率可以是固定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例如,对于FR1,15kHz,对于FR2,60kHz)。如果最大或最小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用作公共参考频率,则可能需要用信号通知或计算各个参数集的计算的中心频率与公共参考频率之间的差异。各个参数集的中心频率可基于参数集的最低子载波和载波的RB的数量来计算。换言之,载波的PRB网格的中心可以是从点A与载波的最低子载波之间的偏移推导的计算的中心频率以及载波的RB的数量。
如果没有用信号通知所有载波的支持的参数集,则可能需要用信号通知各个参数集的中心频率与公共参考频率之间的差异。根据哪一个用作参考,可能需要不同的信令。例如,如果最小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用作公共参考频率,如果最大子载波间距是4*最小子载波间距,则各个参数集的差值可为{-6,-3,0,3,6}。如果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用作公共参考频率,如果最大子载波间距是4*最小子载波间距,则各个参数集的差值可为{-12,-6,0,6,12}。如果最大子载波间距大于4*最小子载波间距,则方法1可能需要诸如-1.5的不同值,这可能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方法2。如果载波的最低子载波用作d0,则可能需要相同的值集合。
当使用方法1时,信号生成和上转换可具有以下选项。
(1)选项1:可基于公共参考频率来补偿/确定用于参数集的信号生成的“d0”。为了允许相同的上转换频率,各个参数集的信号生成可基于公共参考频率(即,对齐的中心频率(F0))来确定d0。该选项可被理解为基于作为所支持的参数集的公共参考频率而非基于各个参数集的PRB网格的计算的中心的虚拟中心来映射资源。从资源映射的角度,d0的子载波索引可根据是否应用偏移而不同。为了使用此选项,当在RMSI接收之前没有给出各个参数集的PRB网格信息时,SS/PBCH块和/或RMSI的传输不应该考虑该偏移,或者应该假设偏移值为零。然而,这在UE已接收到载波信息和/或参数集特定偏移值的明确信令之后可能导致对RMSI传输的混淆。因此,可假设参数集特定偏移未应用于初始DL BWP中的所有传输和/或初始DL BWP中的SS/PBCH块/RMSI传输和/或UE处的RMSI接收之前的SS/PBCH块传输和仅RMSI传输(例如,RMSI更新、初始接入)。
另选地,用于RMSI的参数集的PRB网格可用作参考。在也在UE特定BWP中监测RMSI的情况下,用于RMSI的参数集可以是在初始DL BWP中使用的参数集。因此,在读取RMSI时不存在歧义,并且可发送SS/PBCH块而无需多个参数集的任何考虑。假设用于RMSI的参数集的PRB网格的计算的中心是公共参考频率,可确定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最大子载波间距不大于4*网络或频带所支持的最小子载波间距,则偏移值可以是{-12,-9,-6,-3,0,3,6,9,12}。
对于下面将描述的其它选项也可能发生类似问题,可使用类似方案缓解该问题。
(2)选项2:用于参数集的信号生成的“d0”可仅基于其自己的参数集,而不考虑用于不同参数集之间的对齐的任何补偿/偏移。对于各个参数集,可使用不同的上转换频率,使得公共参考频率(不同的上转换频率,即,不同的fbase+fgap u)用于各个参数集。例如,如果中心频率为2GHz,则根据计算的中心频率与公共参考频率之间的差异,2GHz+偏移*子载波间距[kHz]可用于给定参数集的上转换。如针对选项1讨论的,此选项也可能需要在RMSI和其它信道之间处理不同方法。即,公共参考频率可基于用于RMSI的参数集来确定。换言之,此选项假设上转换中的fTX(为各个参数集计算的中心频率)横跨多个参数集相同(并基于参考参数集确定),并且在接收机侧确定f0时,各个参数集的f0被计算为f0baseu(参数集特定偏移),其中f0base可以是所有参数集共同的并基于参考参数集确定。可每OFDM符号执行fTX-fRX之间的相位补偿。
(3)选项3:用于信号生成的“d0”可仅基于其自己的参数集并且用于各个参数集的上转换频率也可固定。各个参数集的计算的中心频率与公共参考频率之间的间隙和数字旋转器可用于补偿该值。换言之,Δu(参数集特定偏移)可与资源映射和上转换分开应用。换言之,可在发送侧针对fTX(为各个参数集计算的中心频率)-fbaseu(参数集特定偏移)完成各个参数集的相位补偿。也可执行接收机侧的类似操作。
(4)选项4:用于信号生成的“d0”可仅基于其自己的参数集并且用于各个参数集的上转换频率也可固定。从接收机的角度,各个参数集的中心频率可能潜在地不同(即,类似于选项2),并且发送机可补偿各个参数集的中心频率与用于参数集的实际中心频率之间的差异。在接收机侧,各个参数集的计算的中心频率可用于上转换/相位补偿。
接收机可考虑类似选项并且选项3可使用数字解旋而不是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不同选项,可考虑以下内容。
-在基带信号生成中,可针对各个参数集应用不同的偏移值。可每各个参数集基于如上所述指示的参数集的载波(包括它自己的)的信息或明确信令来确定偏移值。为了避免RMSI接收中的歧义,在初始DL BWP中使用的参数集可用作参考。
-在基带信号生成中,可不应用偏移值。可每参数集确定上转换频率f0u(即,fbase+fgap u)。各个参数集的f0u值可基于如上所述指示的参数集的载波(包括它自己的)的信息或明确信令来确定。为了避免RMSI接收中的歧义,在初始DL BWP中使用的参数集可用作参考。
-在基带信号生成/上转换中,可不应用偏移值并且公共参考频率可用于上转换。然而,UE可能需要针对给定参数集移位基于如上所述指示的参数集的载波(包括它自己的)的信息或明确信令确定的偏移。UE/gNB如何实现该移位可取决于UE/gNB实现方式。为了避免RMSI接收中的歧义,在初始DL BWP中使用的参数集可用作参考。
-在基带信号生成/上转换中,可不应用偏移值并且公共参考频率可用于上转换。发送机可补偿各个参数集的计算的中心频率与所使用的参数集的中心频率之间的任何偏移,使得接收机可使用各个参数集的计算的中心频率作为相位补偿的发送机频率参考。
gNB和UE可在上述选项当中采用不同的选项。例如,gNB可考虑参数集特定偏移来生成基带信号,而UE可在信号生成中不使用任何参数集特定偏移。该差异可由上转换或数字解旋器补偿,如上述选项(2)或(3)。换言之,可引入上转换中的参数集特定f0(即,f0u),并且根据UE实现方式如何补偿差异,在不同的参数集之间f0可相同或可不相同。UE如何计算参数集特定f0可取决于UE实现方式。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由UE生成信号的方法。上述本发明(具体地,方法1)可应用于该实施方式。
在步骤S1300中,UE基于载波的中心频率生成用于参数集的信号。载波的中心频率可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载波的中心频率针对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移位。不同参数集的中心频率可在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处彼此对齐。载波的中心频率可基于相对于点A的偏移和载波的资源块的数量来确定。此外,UE可接收关于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之间的偏移的信息。
在步骤S1310中,UE发送所生成的信号。
根据图1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不同参数集的信号可被生成并彼此对齐。即,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用于生成较小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基带信号的中心频率或参考频率可移位。
图14示出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
UE 1400包括处理器1410、存储器1420和收发器1430。处理器1410可被配置为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在处理器1410中实现。具体地,处理器1410被配置为基于载波的中心频率来生成用于参数集的信号。载波的中心频率可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载波的中心频率针对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移位。不同参数集的中心频率可在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处彼此对齐。载波的中心频率可基于相对于点A的偏移和载波的资源块的数量来确定。此外,处理器1410还可被配置为控制收发器1430接收关于载波的中心频率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之间的偏移的信息。
处理器1410被配置为控制收发器1430发送所生成的信号。
存储器142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410联接并存储用于操作处理器1410的各种信息。收发器143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410联接,并向网络节点1500发送和/或从网络节点1500接收无线电信号。
网络节点1500包括处理器1510、存储器1520和收发器1530。处理器1510可被配置为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在处理器1510中实现。存储器152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510联接并存储用于操作处理器1510的各种信息。收发器1530在操作上与处理器1510联接,并向UE 1400发送和/或从UE 1400接收无线电信号。
处理器1410、1510可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装置。存储器1420、1520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接入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它存储装置。收发器1430、1530可包括基带电路以处理射频信号。当实施方式在软件中实现时,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利用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功能等)来实现。模块可存储在存储器1420、1520中并由处理器1410、1510执行。存储器1420、1520可在处理器1410、1510内或处理器1410、1510外部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可经由本领域已知的各种手段在通信上联接到处理器1410、1510。
根据图1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不同参数集的信号可被生成并彼此对齐。即,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用于生成较小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基带信号的中心频率或参考频率可移位。
鉴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性系统,参照多个流程图描述了可根据所公开的主题实现的方法。尽管为了简单起见,方法被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方框,但将理解和意识到,要求保护的主题不受步骤或方框的次序限制,因为一些步骤可按照与本文所描绘和描述的不同次序发生或与其它步骤同时发生。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不是排他性的,在不影响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包括其它步骤或者可删除示例流程图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步骤。

Claims (10)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载波的中心频率生成用于参数集的信号,其中,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以及
发送所生成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针对所述网络所支持的所述最大子载波间距的物理资源块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不同参数集的中心频率在所述网络所支持的所述最大子载波间距的所述PRB网格的中心频率处彼此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基于相对于点A的偏移和所述载波的资源块的数量来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关于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与所述网络所支持的所述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之间的偏移的信息。
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
存储器;
收发器;以及
处理器,该处理器在操作上联接到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收发器,并且被配置为:
基于载波的中心频率生成用于参数集的信号,其中,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基于网络所支持的最大子载波间距;并且
控制所述收发器发送所生成的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E,其中,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针对所述网络所支持的所述最大子载波间距的物理资源块PRB网格的中心频率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E,其中,不同参数集的中心频率在所述网络所支持的所述最大子载波间距的所述PRB网格的中心频率处彼此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E,其中,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基于相对于点A的偏移和所述载波的资源块的数量来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收发器接收关于所述载波的中心频率与所述网络所支持的所述最大子载波间距的PRB网格的中心频率之间的偏移的信息。
CN201980001708.XA 2018-04-16 2019-04-16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0612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58586P 2018-04-16 2018-04-16
US62/658,586 2018-04-16
PCT/KR2019/004570 WO2019203532A1 (ko) 2018-04-16 2019-04-16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2711A true CN110612711A (zh) 2019-12-24
CN110612711B CN110612711B (zh) 2022-05-17

Family

ID=68240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708.XA Active CN110612711B (zh) 2018-04-16 2019-04-16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6494B2 (zh)
EP (1) EP3582460B1 (zh)
JP (1) JP6943973B2 (zh)
KR (2) KR20190120722A (zh)
CN (1) CN110612711B (zh)
WO (1) WO20192035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4234A (zh) * 2020-07-15 2023-03-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使用位于远处的节点的随机接入通信支持的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06807A (ko) * 2020-04-10 2023-01-11 레노보(베이징)리미티드 업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6887A (zh) * 2013-09-20 2016-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资源分配
US20160352551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Liqing Zhang System and scheme of scalable ofdm numerology
US20170325250A1 (en) * 2016-05-09 2017-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numerology with symbol boundary alignment for uniform and non-uniform symbol d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8048187A1 (en) * 2016-09-06 2018-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 block structure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852308A (zh) * 2015-07-22 2018-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机器类型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20731B1 (ko) * 2011-08-25 2018-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파라미터 셋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516510B2 (en) * 2015-11-11 2019-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524255B2 (en) 2016-05-20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DC subcarrier in NR carr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19171B2 (en) * 2016-08-11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guard band for heterogeneous symbol lengths/subcarrier spacing
EP3300324A1 (en) 2016-09-23 2018-03-28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ing ofdm resource blocks with different subcarrier spacing
WO2018062875A1 (en) * 2016-09-27 2018-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calable frame structure
CN108633059B (zh) * 2017-03-25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确定部分带宽及指示部分带宽的方法及设备
CN114221734A (zh) * 2017-05-02 2022-03-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下一代蜂窝网络中初始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US10848361B2 (en) * 2017-12-08 2020-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rrier independent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6887A (zh) * 2013-09-20 2016-05-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资源分配
US20160352551A1 (en) * 2015-06-01 2016-12-01 Liqing Zhang System and scheme of scalable ofdm numerology
CN107852308A (zh) * 2015-07-22 2018-03-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机器类型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325250A1 (en) * 2016-05-09 2017-1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numerology with symbol boundary alignment for uniform and non-uniform symbol d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8048187A1 (en) * 2016-09-06 2018-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 block structure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R1-1800018 Remaining issues on bandwidth part and wideband oper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HUAWEI等: ""R1-1803651 On k0 for OFDM signal gener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NEC: ""R1-1700860 Numerology indication for a mixed numerology carrier"", 《3GPP TSG_RAN\WG1_RL1》 *
NOKIA等: ""R1-1703197 On the location of subcarriers within a PRB grid"", 《3GPP TSG_RAN\WG1_RL1》 *
SAMSUNG: ""R1-1700997 Remaining Issues on RB Grid"", 《3GPP TSG_RAN\WG1_RL1》 *
SAMSUNG: ""R1-1721709 Summary of Offline Discussion on RMSI CORESET Configura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R1-1800284_Remaining issues on OFDM signal generation_v1.0"", 《3GPP TSG_RAN\WG1_RL1》 *
ZTE等: ""R1-1608963 About RB grid definition and handling inter-numerology interference in NR"",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4234A (zh) * 2020-07-15 2023-03-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使用位于远处的节点的随机接入通信支持的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2460A1 (en) 2019-12-18
KR20200026862A (ko) 2020-03-11
WO2019203532A1 (ko) 2019-10-24
KR102196731B1 (ko) 2020-12-30
CN110612711B (zh) 2022-05-17
JP2020520134A (ja) 2020-07-02
US11336494B2 (en) 2022-05-17
EP3582460A4 (en) 2020-04-08
US20210328732A1 (en) 2021-10-21
KR20190120722A (ko) 2019-10-24
EP3582460B1 (en) 2021-10-13
JP6943973B2 (ja)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77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组公共dci进行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7037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多个参数集的方法和设备
CN11127974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US118956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ifting boundary of uplink subframe or uplink slo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0516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initial conn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0028098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prb gri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5929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具有双连接的软缓冲区大小的方法和设备
US113634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820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reference signal sequ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61271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13371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arri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