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0270A -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0270A
CN110610270A CN201910875348.8A CN201910875348A CN110610270A CN 110610270 A CN110610270 A CN 110610270A CN 201910875348 A CN201910875348 A CN 201910875348A CN 110610270 A CN110610270 A CN 110610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ergy
oil
soc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753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0270B (zh
Inventor
马大中
于春洋
胡旭光
任程泽
冯健
张化光
李云博
徐临平
王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8753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02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0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0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0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02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M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融合油、电耦合技术,实现油电混合联供综合能源系统对油品电力收集和电力驱动双模模式,根据现场工况进行双模切换,并对能量进行存储及应用。系统根据实时检测现场工况及系统状况,对系统进行预估控制,优化系统供配电模式,采用双模驱动模式,添加电机单元取代输油工艺中的减压阀,起到调压稳流的作用,保证生产。其构建多元存储系统,创建V2PS模式,保障站场运输车及其他电动车辆能源补给问题的同时,增加系统的鲁棒性。所发明系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可预防电力系统崩溃及其他突发状况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保证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油管线能量收集及联供系统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油 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气资源开发中,高压管线是实现石油远距离运输的最快捷、 经济的手段。随着我国油田的相继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上千公里 的输油管线处于长期服役中。而管道常因使用需要而穿越各种地形 (河谷、山川)和公共设施(管渠、公路、铁路)等,并因各种环境 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外界自然条件、地基的纵横移动影响以及石油 运输过程的工艺流程对管道进行加压处理,石油在管道内高速运行, 携带巨大的动能,在油品运输中的进站和出站过程,尤其是油品下载 过程中的巨大能量都浪费。
目前国内外缺少收集油品传输过程所携带的能量的方法,主要是 通过油罐与大气连接,形成压力差,把能量以压力以及势能的形式转 化到大气中。这样的转化对能量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并且,当前 系统中各电气阀由中控系统控制,但是遇到恶意攻击等突发状况,缺 少备用电能的无延迟供应及动力设备,系统的鲁棒性及容错率都大大 降低。因此油品传输中油品所携带的能量的收集和系统备用能量体系 的完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输油管线网络缺少能量收集及应用 的方法,只是单纯的具备生产能力,且每年需要支付高昂的耗电费。 目前中国以物流车和客车为突破点来发展燃料电池产业,因此,在各 站场运输油物流罐车充能问题也是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 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可融合油、电耦合技术,实现油电混合联供, 对油品电力收集和电力驱动双模模式,根据现场工况进行双模切换, 并对能量进行存储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包括: G/M电机单元、控制单元、通信单元、检测单元、储能单元和功耗单 元;
所述G/M电机单元设置于输油管道上,包括多个电机和双向能 量变换器,所述双向能量变换器通过直流母线分别与储能单元和功耗 单元连接,通过PWM调制技术实现电机的发电模式和电动模式的转 换,既可对流体能量进行收集和转换,又可向输油管道提供动力;
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电池堆,并网于直流母线,用于存储电机产生 的电能;
所述功耗单元通过逆变单元与直流母线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机的电流、电压、转速以及电池温度和 管路的液位、流体流速、流体压强,并通过通信单元与输油系统调控 中心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检测单元所采集的信息和输油系统调控中 心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对检测单元所采集的信息和输油系统调控中心的 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控制指令,控制修正G/M电机单元阻尼、控制电 机的工作模式、控制电池堆的拓扑关系、控制直流母线电能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油品启输后,启动G/M电机单元,检测其电机组是否正 常工作,如果正常发电工作,则进入步骤2;若没有电能输出,则故 障申报;
步骤2:电机组产生的电能经双向能量变换器整流滤波后输出到 直流母线,再通过DC/DC斩波电路进行斩波处理后对储能单元进行充 电,通过DC/AC逆变电路处理后用于站场功耗单元的供电;
步骤3:检测电机组发出的电能的电流、电压、电机转速,并传 输给控制单元进行处理,计算电机组产生的总电量;
步骤4:检测电路是否存在过压、过流的情况存在,并且是否有 欠电压、欠电流的情况发生,如果有重启G/M电机单元,返回步骤1; 否则进行步骤5;
步骤5:构造电池阵列SOC计算方法,计算电池阵列的SOC值, 及电池阵列控制率的生成;
步骤6:计算电动汽车充电桩及现场氢气储备状况;
步骤7:根据现场负载及能耗状况估算站场能耗,根据能耗监测 单元检测结果,构造能耗向量Pload=(PP,PL,PM)T,负载接入发电系统 状况控制向量uload=(u1,u2,u3),uload∈{0,1};
步骤8:根据步骤5、6、7的现场能耗及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SOC 状态及电动汽车充电站能耗状况构造现场发电能耗控制率 U={U0,U1,U2},根据控制率U,确定系统的输出电能的工作方式;
步骤9:检测启输状态,如果停输,进行步骤10,如果继续运输, 返回步骤1;
步骤10:系统停止发电,启动电网完全供电模式,关闭系统的发 电单元,有电网对系统进行供电。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可解决输油系统中油品运输中所携带的能量收集及其能量管理。该系 统可有效收集系统能量,应用于现场能耗供应,且双模电机及分布式 存储电源的应用增加了系统的鲁棒性,保证系统的安全生产的同时创 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G/M电机单元安装模型示意图;
图3是G/M电机单元安装剖面图;
图4a是电池节示意图;
图4b是电池阵列示意图;
图4c是电池堆示意图;
图5是检测单元的检测示意图;
图6是直流母线能量应用示意图;
图7是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存储单元的电池SOC计算应用示意图;
图9是电池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 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以成品油95#汽油切92#汽油传输为例,该输油主要由 油品切换阀MOV002B、给油泵P001#、流量计、前蝶阀203,主输泵 MOV004#、减压阀MOV006B、调节阀及出站阀。油品密度为 ρ=753.80kg/m3,给油泵进口压力为0.58MPa,油速v=1124m/s,在该系统上利用设计的双模电机代替上述MOV006B,利用所述G/M电机单 元进行常规降压处理。
本发明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融合油、电耦合技术,实现油电混 合联供综合能源系统对油品电力收集和电力驱动双模模式,根据现场 工况进行双模切换,并对能量进行存储及应用,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 示,包括:G/M电机单元1,控制单元2,通信单元3,检测单元4, 储能单元5及功耗单元6六部分构成。所述G/M电机单元1设置于 输油管道上,具体设置如图2和3所示,图2中a为主控阀门,b为 储油罐,其剖面图如图3所示。根据实时检测现场工况及系统状况, 对系统进行预估控制,优化系统供配电模式,采用双模驱动模式,添 加G/M电机单元1取代输油工艺中的减压阀,起到调压稳流的作用, 保证生产。其构建多元存储系统,创建V2PS模式,可增加系统的鲁 棒性。所发明系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可预防电力系统崩 溃及其他突发状况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保证生产。
通过检测单元4检测相关信号,经由通信单元3发送给控制单元 2及调控中心进行信息交互,由控制单元3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生 成操作指令,控制G/M电机的电机工作状态并预估系统状态。储能 单元5的电池堆采用可编程逻辑进行通断控制,由相应的优化算法控 制电池节及电池阵列的拓扑关系,构造串并混联的电池堆,对电能进 行存储及应用,储能单元5的充电桩的建立融合双向能量交换模式, 实现系统的V2PS模式。功耗单元6作为负载端,融合现场生产工艺 及生产流程对现场能耗进行有效分区,保障生产及现场能耗的合理运 用。
如图2和3所示,G/M电机单元1设置于输油管道上,取代原系统 减压阀作用。系统融合电机拖动技术,及发电技术,通过电机旁侧外 接双向能量变换器实现,具体实施时,G/M电机单元1包括多个电机 和双向能量变换器,所述双向能量变换器通过直流母线分别与储能单 元5和功耗单元6连接,通过PWM调制技术实现电机的发电模式和电 动模式的转换,既可对流体能量进行收集和转换,又可向输油管道提 供动力。即G/M电机单元1的电机具有发电模式和电动模式两种工作 模式,相应的电机的叶片具有双模几何特性以配合电机的双模工作状 态。该双模切换可防止系统突发状况,例如:受恶意攻击,导致泵区 故障,无法加压,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此时系统切换电机状态,电 机采用电动模式,通过双向能量变换器驱动电机,为输油管道提供动 力,起到泵动作用,保证系统的运行。正常运行情况下可收集流体中 所携带的能量,实现能效转换。
储能单元5包括电池堆和充电桩,并网于直流母线,用于存储电 机产生的电能。所述电池堆包括锂电池堆和燃料电池堆,直流母线分 三部分对储能单元供电,第一部分供应锂电池堆储能,第二部分用于 制备氢气实现氢燃料电池堆储能,第三部分为充电桩充电,对电动汽 车进行充能。所述电池堆和充电桩采用双向控制模式,电网异常时可 向直流母线供电。
其中电动汽车充电桩采用双向控制如图6中Ⅰ所示,产生V2PS 模式,即Vehicle toPipeline System。采用双向DC/DC控制,由控制 单元2其选通模式,当电网崩溃及恶意攻击等突发状况发生时,用电 动汽车等携带储能电池的设备,接入充电站,采用蓄电池放电模式到 直流母线支持输油系统生产正常进行,构造分布式电源并入系统,协 同配合站场发电单元及储能单元的能量,对现场进行能量供应,以保 障系统的稳定运行,保证生产。
如图4a所示,电池串接构成电池节。如图4b所示,电池节并联 构成电池阵列。如图4c所示,电池阵列组合构造电池堆,这种形式 可防止出现木桶效应。每个电池节由m节电池串联构成,如图4a所 示,其中A表示系统放电可控端口,B表示系统充电可控端口,A、 B两个元件采用可控硅组成;再由m个电池节并联构造一个电池阵列 m×m,如图4b所示;由n个电池阵列构成一个电池堆为Bi,如图4c 所示,由有k个电池堆构成蓄电池组。每个电池的控制率ub={1,0,-1}, 其中1状态表示充电,0状态表示电池不工作(包括电池故障),-1 状态表示电池放电。每个电池节间由通断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单元2 控制电池通断控制模式,根据系统需求,制定电池节、电池阵列的联 结关系,采用串并级混联方式控制电池堆。
电池控制矩阵为
本发明系统的储能单元5采用燃料电池和锂电池混合应用,燃料 电池和锂电池共同运作,可延长燃料电池寿命。电池阵列的使用优化 电池供电模式,提升系统的使用率。储能单元可用于突发状况能量供 应,防止系统受到恶意袭击导致系统电力系统的崩溃,采用混合电池 供电模式可以充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且用于现场用电的能量调 节,保证现场的用电系统的稳定性。还可用于建造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的能量调节供应。其燃料电池的燃料可由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加气模块 进行供应,由电解水进行制取氢气作为燃料电池的填充燃料,燃料电 池可有效解决锂聚合电池的充电慢的问题。具体实施时,锂电池为锂 聚合物电池834SMPL17M3PG1。
功耗单元6通过逆变单元与直流母线连接,将站场功耗按照不 同,生产功耗部分、照明部分和监测功耗部分。生产功耗PP=∑Pi p(单 位为W)包括加压泵,电动阀等能耗装置。照明部分PL=∑Pj L(单位 为W)包括现场照明及办公照明。监测功耗PM=∑Pk M(单位为W)主要 包括监测传感器,SCADA系统及采样模块及现场监测环节的能耗三 大类。
如图5所示,检测单元4包括:油电混合联供SCADA41和分别 与油电混合联供SCADA41连接的电流采样模块42、电压采样模块 43、电池温度采样模块44、转速检测模块45、液位检测模块46、流 速检测模块47、压强检测模块48。油电混合联供SCADA用于存储 检测到的电机电流、电机电压、电机转速、电池温度、管路液位、流 体流速、流体压强以及输油系统调控中心发送的信息,并将存储的信 息通过通信单元发送给控制单元2。检测单元4主要负责检测电路变 换后的输出电压VDCG、电流IDCG,以及电池充/放电侧电压电池充 /放电侧电流电池实时温度Ttemp,并且监控每个电机组的转速nGi以监测G/M电机单元电能输出的稳定性,油品入罐的液位高度h。
检测单元4经由各采用模块检测的上述信号,分两部分传输,第 一部分,将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电池温度信号、储油罐液位信号, 打包存储到油电混合联供SCADA内。第二部分信号通过通信单元3 传输给控制单元2。
1、液位检测模块为液位传感器(LVU826)其主要参数如下:
(1)量程:20cm~8m(8"~26.2');
(2)精度:量程的±0.2%;
(3)分辨率:1mm(0.039");
(4)电源电压:12~28Vdc;
(5)工作温度:-20~60℃(-4~140°F);
(6)类别:符合CE标准EN 61326 EMC;
(7)显示单位:Inch、cm或百分比;
(8)信号输出:4~20mA,双线;
(9)故障安全:可选4mA、20mA、21mA、22mA。
2、压力检测模块采用罗斯蒙特3051s压力变送器:
(1)压力变送器的测量压力范围为0~8MPa;
(2)信号分辨率0.015%,准确度±0.075%,更新速率1kHz;
(3)输出信号为4~20mADC(二线制),带负载能力不小于700 Ω,供电电源为24VDC;
(4)具有承受最大量程的1.5倍的过载能力;
(5)环境温度每变化50°F(28℃)的影响优于:±(0.025%量程 上限+0.125%量程);
(6)静压每变化1000psi(6.9MPa)的影响优于:±0.1%量程上限。
3、电流检测模块采用FR55涡轮流量计,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流量计最大响应时间为50ms;
(2)被测物温度范围:-40~120℃,流量范围随管道大小而异;
(3)耐压等级:PN10~PN63;
(4)供电电源为DC12V~30V,1A快速熔断保险;
(5)输出信号为4~20mADC(二线制);
(6)超过正常工作温度范围存在±0.25%测量值的误差。
4、温度检测模块为NTC温度传感器:
(1)满足RoHS、HF、REACH要求被;
(2)本体尺寸:Ф1.8mm,Ф2.6mm;
(3)径向引线树脂封装;
(4)适合传感器安装的长引线;
(5)工作温度范围:-40℃~+100℃;
(6)安规认证:UL/Cul。
电压检测、电流检测,采用LTC6803系列芯片,进行电流电压检 测,转速检测采用霍尔元件转速测量,读取其数据用于联供系统的应 用。
所述通信单元3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的媒介,用于将检测单 元4所采集的信息和输油系统调控中心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2。并 通过CAN总线协议与各个单元进行信息交互。所述综合能源系统各 检测信号与收发数据与SCADA信息交互采用以太网通信,利用UDP 协议进行通讯。
所述控制单元2对检测单元所采集的信息和输油系统调控中心 的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控制指令,控制修正G/M电机单元阻尼、控制 电机的工作模式、控制电池堆的拓扑关系、控制直流母线电能的应用。
控制单元2采用5V直流供电,选择以STM32F103ZET6为主控 芯片的处理器、存储模块选用SD卡作为数据存储和数据收发模块。 根据油电混合联供系统产生的能量应用的优化方法,对产生的电能进 行整流、斩波以及逆变处理并执行相关操作指令。并且,根据现场的 油压、油速、密度及入罐液位高度、流体速度、流体压强,等因素生 成相应的操作命令,控制电机工作模式、电池堆及负载应用和电力汽 车充电站的应用。
控制单元2接收检测单元信号及调控中心传输的相关信息后,经 由系统设置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操作指令。控制单元设定中断 指令,可由调控中心直接对系统进行控制,接收指令,并执行相应的 操作其中。
(1)结合油压、油速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及调控系统输出能量与 油速、油压与电机输出能量的关系,根据二者的关系构造系统控制模 型。控制单元根据系统控制模型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控制修正G/M电 机单元阻尼、控制电机的工作模式。
油压、油速和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P为管道中心流体压强,MPa;ρ 为管道中流体密度,kg/m3;D为管道直径,m;C1在上游端固定、 全管固定和管道全部用膨胀接头连接时分别取:1-μ2,1,其 中μ为材料的泊松系数;K为油品的体积弹性模量;E为管道的杨氏 弹性模量;e为管壁厚度。
电机输出能量关系为:
其中,ρ为石油的密度,kg/m3;D为叶片直径,m;CP为功 率系数;V是输油流速,m/s;η转换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油压和油速的关系,根据油压、液位及油速的 关系结合电机发电及电力拖动技术,构造双模驱动模式,构造如下的 过程控制和运动控制混合的系统控制模型:
其中,Δt为油罐液位高度;A0为管线截面积;为铁损,为 铜损;CD为阻力系数,CD=f(Re),Re为雷诺数。根据系统控制模型, 正系统的阻尼,保证压力稳定同时,收集/提供能量。
当sgnx=1时,电机为发电模式;当sgnx=-1 时,电机为电动模式。调整系统压力,确定电机工作模式,对电机系 统进行双模切换。
(2)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下列目标函数控制电池堆的拓扑关系;
其中,tij为电池节可用时间,SOCij为电池阵列SOC的元素,λ为 电池SOC的临界值,表示电池阵列额定容量, 为容量损失百分比,uB(t+Δt)为下一状态电池控制 率估算,Ppred=γP,γ为电池能量供应/消耗占比,pij为电池阵列功率 元素;根据上述目标函数,优化选择系统选择电池阵列应用,求取最 优解;根据最优解,构造电池充放策略uB
(3)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下列经济目标函数控制控制直流母线电 能的应用:
其中,x=[pgrid pbc pgc pgb]T
c=diag(c1,c2,c3,c4)为参数矩阵,其中ci∈{1,-1},支出表示为1,收 入表示为-1;Cost为系统的费用;Mt为价值矩阵,x为功率向量,cgrid为从电网买电用于现场负载的价格,csc为系统充电桩售电的电价,cgc为系统从电网买电用于电桩的售电价;cgb为点电网为电池组充电价 格,cgas为系统出售燃料电池燃料售价,Ct为燃料售量,CS为系统运 维成本,m为常数系数,表示裕量;通过上述目标函数求取最优解, 即系统费用最低。
具体电能应用如图6所示,图中Ⅰ表示电机组产生的电能经双向 能量变换器整流滤波后输出到直流母线,再通过DC/DC斩波电路进行 斩波处理后对储能单元的充电桩充电,图中Ⅲ表示为储能单元的电池 阵列进行充电,图中Ⅳ表示直流母线电能通过DC/AC逆变电路处理后 用于站场功耗单元的供电;图中Ⅱ表示当系统电能不足时,电网向系 统供电的过程。
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油品启输后,启动G/M电机单元,检测其电机组是否正 常工作,如果正常发电工作,则进入步骤2;若没有电能输出,则故 障申报;
步骤2:电机组产生的电能经双向能量变换器整流滤波后输出到 直流母线,再通过DC/DC斩波电路进行斩波处理后对储能单元进行充 电,通过DC/AC逆变电路处理后用于站场功耗单元的供电;
步骤3:检测电机组发出的电能的电流IGi,单位为A、电压VGi, 单位为V、电机转速nGi,并传输给控制单元进行处理,存储为电机 参数向量Gi=(VGi,IGi,nGi)T,电机电压为VG=(VG1,VG2,...,VGi,...,VGn)T,电机电 流为IG=(IG1,IG2,...,IGi,...,IGn)T,计算电机组产生的总电量,
ξ为转化效率。
步骤4:检测电路是否存在过压、过流的情况存在,并且是否有 欠电压、欠电流的情况发生,如果有重启G/M电机单元,返回步骤1; 否则进行步骤5;
步骤5:构造电池阵列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计算方 法,计算电池阵列的SOC值,及电池阵列控制率的生成;
具体实施时,在系统中的电池能量管理中,SOC计算采用如图8 所示的算法结构,其中由系统测定参数量,计算SOC相关参数量, 再由其电池模型如图9所示,估算电池SOC,结合电池SOC及设定 条件和电池能量管理相关算法,制定重放策略。
具体实施时,所述步骤5具体为:
步骤5.1:检测电池开路电压及每mV电压对应的SOC变化,测 定每个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及电流;电池节充/放电电压存储为m维向 量,第i个电池节充/放电电压为电池阵列电压 矩阵为电池节充/放电电流构造m维向量,第 i个电池节充/放电电流压电池阵列电流矩阵为 根据电池实时温度构造电池阵列的温度矩阵 Tm×m,则Pm×m=τV(t)⊙I(t),τ为充放电转换效率,⊙表示哈达玛积运算;
步骤5.2:初始化电池容量矩阵设定电池 控制率uB(t)=Cm×m,其中每个电池控制率ub={1,0,-1},根据电池功耗 特性及电池状态,生成电池能量管理策略,即电池控制率: cij∈ub
步骤5.3:根据下式计算电池能量变化:
式中,其中SOCm×m表示电池阵列SOC值,SOC0表示初始化电池 列SOC,表示电池阵列额定容量;为容量 损失百分比;其中A为常数;Ea为反应活化能,单位J;R是气体 常量,单位J/(mol·K);Tm×m是绝对温度,单位K;t是时间,单位s; z是时间模态,取0.5;其中A、Ea/R、z通过试验数据采用拟合的 方法得到;
步骤5.4:计算电池阵列总SOC为,电池阵列的充放总功率为其中Pm×m为电池阵列功率 矩阵;
步骤5.5:正常工作状态下,设定目标函数:
其中,tij为电池节可用时间,SOCij为电池阵列SOC的元素,λ为 电池SOC的临界值,表示电池阵列额定容量, 为容量损失百分比,uB(t+Δt)为下一状态电池控制 率估算,Ppred=γP,γ为电池能量供应/消耗占比,pij为电池阵列功率 元素;根据上述目标函数,优化选择系统选择电池阵列应用,求取最 优解;根据最优解,构造电池充放策略uB
步骤6:计算电动汽车充电桩及现场氢气储备状况:
步骤7:根据现场负载及能耗状况估算站场能耗,根据能耗监测 单元检测结果,构造能耗向量Pload=(PP,PL,PM)T,负载接入发电系统 状况控制向量uload=(u1,u2,u3),uload∈{0,1}。
步骤8:根据步骤5、6、7的现场能耗及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SOC 状态及电动汽车充电站能耗状况构造现场发电能耗控制率 U={U0,U1,U2},根据控制率U,确定系统的输出电能的工作方式;
具体实施时,所述步骤8具体为:
步骤8.1:系统发电能耗控制率U={U0,U1,U2}的制定策略为根据 电池状态、能耗状况及发电量进行控制策略,制定决策真值表,控制 策略制定决策真值表满足下列关系:
当∑PG和SOC状态都为0时,U={0,1,0};
当∑PG和SOC状态都为1时,U={1,1,1};
当∑PG状态为0,SOC状态为1时,U={0,1,1};
当∑PG状态为1,SOC状态为0时,U={1,1,0};
定义:∑PG<P,∑PG状态为0,∑PG≥P,∑PG状态为1;定义: 电池阵列中SOC>λ,SOC状态为0,即电池模块不需要充电; SOC<λ,SOC状态为1,即电池模块需要充电,其中λ为截止值;
系统的总能量满足下式:
其中Pgrid为系统从电网获得能量;
步骤8.2:设定系统的经济性表达式即目标函数如下:
其中,x=[pgrid pbc pgc pgb]T
c=diag(c1,c2,c3,c4)为参数矩阵,其中ci∈{1,-1},支出表示为1,收 入表示为-1;Cost为系统的费用;Mt为价值矩阵,x为功率向量,cgrid为从电网买电用于现场负载的价格,csc为系统充电桩售电的电价,cgc为系统从电网买电用于电桩的售电价;cgb为点电网为电池组充电价 格,cgas为系统出售燃料电池燃料售价,Ct为燃料售量,CS为系统运 维成本,m为常数系数,表示裕量;通过上述目标函数求取最优解, 即系统费用最低;
步骤8.3:综合步骤8.1、8.2生成控制率U={U0,U1,U2};
步骤8.4:系统满足控制率U0=1时,则进行电解水制氢气动作, 用于燃料氢电池的加气站,并且进行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动作;
步骤8.5:当系统满足控制率U1=1时,则进行负载供电模式,对 站场全负载进行供电动作;
步骤8.6:当系统满足控制率U2=1时,进行蓄电池的充电动作, 根据单个电池的SOC值及电池阵列及电池堆的判断电池的充放策 略,其中电池充放策略根据费用最低最优控制策略对电池堆进行充放 控制,其电池阵列控制率如步骤5所生成电池阵列控制率。所述步骤 8.6具体为:
步骤8.6.1:当SOC值比设定值a大时,其中a由步骤5.5所估 算所得,保证当部分系统遇到电网故障所估算的维修时间,即∑tij为 电池阵列可用时间,求出对应的SOC值即为a值;根据步骤3和步 骤6所得的发电能量数据PG=∑Pi G和能耗负载数据∑uload×Pload,根据经济最优策略对负载和电动汽车充电站进行能量供应;当不满足上述 值,则进入步骤8.6.2;
步骤8.6.2:计算电池的SOC值,当存在SOC值大于b,小于a 时,则切断电池对生产系统的供电,防止由于电力不足所引发的系统 稳定性安全问题,系统能量补充部分由电网提供,以确保系统的稳定 定性;其中b由步骤5.5所估算所得,保证当部全部系统遇到电网故 障所估算的故障排除及维修估算时间,即∑tij为电池阵列可用时间, 求出对应的SOC值即为b值;当SOC不满足所述条件时,进入步骤 8.6.3;
步骤8.6.3:切断电池对监控系统的能量供应,保证现场系统监 测的稳定性,由电网补充供电,且保留系统对照明系统的供应;
步骤8.6.4:当SOC值小于电池的临界值λ时,对锂电池进行充 电、燃料电池补充燃料,当不满足该条件时,返回步骤8.6。
表1电池充放控制策略表:
表2电池充放控制策略真值表:
其中,1为执行,0为不执行。
步骤9:检测启输状态,如果停输,进行步骤10,如果继续运输, 返回步骤1;
步骤10:系统停止发电,启动电网完全供电模式,关闭系统的 发电单元,有电网对系统进行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思 想,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 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G/M电机单元、控制单元、通信单元、检测单元、储能单元和功耗单元;
所述G/M电机单元设置于输油管道上,包括多个电机和双向能量变换器,所述双向能量变换器通过直流母线分别与储能单元和功耗单元连接,通过PWM调制技术实现电机的发电模式和电动模式的转换,既可对流体能量进行收集和转换,又可向输油管道提供动力;
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电池堆,并网于直流母线,用于存储电机产生的电能;
所述功耗单元通过逆变单元与直流母线连接;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机的电流、电压、转速以及电池温度和管路的液位、流体流速、流体压强,并通过通信单元与输油系统调控中心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将检测单元所采集的信息和输油系统调控中心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对检测单元所采集的信息和输油系统调控中心的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控制指令,控制修正G/M电机单元阻尼、控制电机的工作模式、控制电池堆的拓扑关系、控制直流母线电能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M电机单元的电机具有发电模式和电动模式两种工作模式,电机的叶片具有双模几何特性以配合电机的两种工作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电池堆和充电桩,所述电池堆由锂电池堆和燃料电池堆构成,直流母线分三部分对储能单元供电,第一部分供应锂电池堆储能,第二部分用于制备氢气实现氢燃料电池堆储能,第三部分为充电桩充电;所述电池堆和充电桩采用双向控制模式,电网异常时可向直流母线供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耗单元包括:生产功耗部分、照明部分和监测功耗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单元包括:油电混合联供SCADA和分别与油电混合联供SCADA连接的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电池温度采样模块、转速检测模块、液位检测模块、流速检测模块和压强检测模块;
油电混合联供SCADA用于存储检测到的电机电流、电机电压、电机转速、电池温度、管路液位、流体流速、流体压强以及输油系统调控中心发送的信息,并将存储的信息通过通信单元发送给控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下列控制模型生成控制指令,控制修正G/M电机单元阻尼、控制电机的工作模式:
其中,P为管道中心流体压强,MPa;ρ为管道中流体密度,kg/m3;Δt为油罐液位高度;A0为管线截面积;为铁损,为铜损;V是输油流速,m/s;CD为阻力系数,CD=f(Re),Re为雷诺数;
当sgnx=1时,电机为发电模式;当sgnx=-1时,电机为电动模式;
(2)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下列目标函数控制电池堆的拓扑关系;
其中,tij为电池节可用时间,SOCij为电池阵列SOC的元素,λ为电池SOC的临界值,表示电池阵列额定容量,为容量损失百分比,uB(t+Δt)为下一状态电池控制率估算,Ppred=γP,γ为电池能量供应/消耗占比,pij为电池阵列功率元素;根据上述目标函数,优化选择系统选择电池阵列应用,求取最优解;根据最优解,构造电池充放策略uB
(3)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下列经济目标函数控制直流母线电能的应用:
其中,x=[pgrid pbc pgc pgb]T
c=diag(c1,c2,c3,c4)为参数矩阵,其中ci∈{1,-1},支出表示为1,收入表示为-1;Cost为系统的费用;Mt为价值矩阵,x为功率向量,cgrid为从电网买电用于现场负载的价格,csc为系统充电桩售电的电价,cgc为系统从电网买电用于电桩的售电价;cgb为点电网为电池组充电价格,cgas为系统出售燃料电池燃料售价,Ct为燃料售量,CS为系统运维成本,m为常数系数,表示裕量;通过上述目标函数求取最优解,即系统费用最低。
7.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油品启输后,启动G/M电机单元,检测其电机组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正常发电工作,则进入步骤2;若没有电能输出,则故障申报;
步骤2:电机组产生的电能经双向能量变换器整流滤波后输出到直流母线,再通过DC/DC斩波电路进行斩波处理后对储能单元进行充电,通过DC/AC逆变电路处理后用于站场功耗单元的供电;
步骤3:检测电机组发出的电能的电流、电压、电机转速,并传输给控制单元进行处理,计算电机组产生的总电量;
步骤4:检测电路是否存在过压、过流的情况存在,并且是否有欠电压、欠电流的情况发生,如果有重启G/M电机单元,返回步骤1;否则进行步骤5;
步骤5:构造电池阵列SOC计算方法,计算电池阵列的SOC值,及电池阵列控制率的生成;
步骤6:计算电动汽车充电桩及现场氢气储备状况;
步骤7:根据现场负载及能耗状况估算站场能耗,根据能耗监测单元检测结果,构造能耗向量Pload=(PP,PL,PM)T,负载接入发电系统状况控制向量uload=(u1,u2,u3),uload∈{0,1};
步骤8:根据步骤5、6、7的现场能耗及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的SOC状态及电动汽车充电站能耗状况构造现场发电能耗控制率U={U0,U1,U2},根据控制率U,确定系统的输出电能的工作方式;
步骤9:检测启输状态,如果停输,进行步骤10,如果继续运输,返回步骤1;
步骤10:系统停止发电,启动电网完全供电模式,关闭系统的发电单元,有电网对系统进行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
步骤5.1:检测电池开路电压及每mV电压对应的SOC变化,测定每个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及电流;电池节充/放电电压存储为m维向量,第i个电池节充/放电电压为电池阵列电压矩阵为电池节充/放电电流构造m维向量,第i个电池节充/放电电流压电池阵列电流矩阵为根据电池实时温度构造电池阵列的温度矩阵Tm×m,则Pm×m=τV(t)⊙I(t),τ为充放电转换效率,⊙表示哈达玛积运算;
步骤5.2:初始化电池容量矩阵设定电池控制率uB(t)=Cm×m,其中每个电池控制率ub={1,0,-1},根据电池功耗特性及电池状态,生成电池能量管理策略,即电池控制率:
步骤5.3:根据下式计算电池能量变化:
式中,其中SOCm×m表示电池阵列SOC值,SOC0表示初始化电池列SOC,表示电池阵列额定容量;为容量损失百分比;其中A为常数;Ea为反应活化能;R是气体常量;Tm×m是绝对温度;t是时间;z是时间模态,取0.5;其中A、Ea/R、z通过试验数据采用拟合的方法得到;
步骤5.4:计算电池阵列总SOC为,电池阵列的充放总功率为其中Pm×m为电池阵列功率矩阵;
步骤5.5:正常工作状态下,设定目标函数:
其中,tij为电池节可用时间,SOCij为电池阵列SOC的元素,λ为电池SOC的临界值,表示电池阵列额定容量,为容量损失百分比,uB(t+Δt)为下一状态电池控制率估算,Ppred=γP,γ为电池能量供应/消耗占比,pij为电池阵列功率元素;根据上述目标函数,优化选择系统选择电池阵列应用,求取最优解;根据最优解,构造电池充放策略uB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具体为:
步骤8.1:系统发电能耗控制率U={U0,U1,U2}的制定策略为根据电池状态、能耗状况及发电量进行控制策略,制定决策真值表,控制策略制定决策真值表满足下列关系:
当∑PG和SOC状态都为0时,U={0,1,0};
当∑PG和SOC状态都为1时,U={1,1,1};
当∑PG状态为0,SOC状态为1时,U={0,1,1};
当∑PG状态为1,SOC状态为0时,U={1,1,0};
定义:∑PG<P,∑PG状态为0,∑PG≥P,∑PG状态为1;定义:电池阵列中SOC>λ,SOC状态为0,即电池模块不需要充电;SOC<λ,SOC状态为1,即电池模块需要充电,其中λ为截止值;
系统的总能量满足下式:
其中Pgrid为系统从电网获得能量;
步骤8.2:设定系统的经济性表达式即目标函数如下:
其中,x=[pgrid pbc pgc pgb]T
c=diag(c1,c2,c3,c4)为参数矩阵,其中ci∈{1,-1},支出表示为1,收入表示为-1;Cost为系统的费用;Mt为价值矩阵,x为功率向量,cgrid为从电网买电用于现场负载的价格,csc为系统充电桩售电的电价,cgc为系统从电网买电用于电桩的售电价;cgb为点电网为电池组充电价格,cgas为系统出售燃料电池燃料售价,Ct为燃料售量,CS为系统运维成本,m为常数系数,表示裕量;通过上述目标函数求取最优解,即系统费用最低;
步骤8.3:综合步骤8.1、8.2计算生成控制率U={U0,U1,U2};
步骤8.4:系统满足控制率U0=1时,则进行电解水制氢气动作,用于燃料氢电池的加气站,并且进行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动作;
步骤8.5:当系统满足控制率U1=1时,则进行负载供电模式,对站场全负载进行供电动作;
步骤8.6:当系统满足控制率U2=1时,进行蓄电池的充电动作,根据单个电池的SOC值及电池阵列及电池堆的判断电池的充放策略,其中电池充放策略根据费用最低最优控制策略对电池堆进行充放控制,其电池阵列控制率如步骤5所生成电池阵列控制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6具体为:
步骤8.6.1:当SOC值比设定值a大时,其中a由步骤5.5所估算所得,保证当部分系统遇到电网故障所估算的维修时间,即∑tij为电池阵列可用时间,求出对应的SOC值即为a值;根据步骤3和步骤6所得的发电能量数据PG=∑Pi G和能耗负载数据∑uload×Pload,根据经济最优策略对负载和电动汽车充电站进行能量供应;当不满足上述值,则进入步骤8.6.2;
步骤8.6.2:计算电池的SOC值,当存在SOC值大于b,小于a时,则切断电池对生产系统的供电,防止由于电力不足所引发的系统稳定性安全问题,系统能量补充部分由电网提供,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定性;其中b由步骤5.5所估算所得,保证当部全部系统遇到电网故障所估算的故障排除及维修估算时间,即∑tij为电池阵列可用时间,求出对应的SOC值即为b值;当SOC不满足所述条件时,进入步骤8.6.3;
步骤8.6.3:切断电池对监控系统的能量供应,保证现场系统监测的稳定性,由电网补充供电,且保留系统对照明系统的供应;
步骤8.6.4:当SOC值小于电池的临界值λ时,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燃料电池补充燃料,当不满足该条件时,返回步骤8.6。
CN201910875348.8A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6102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5348.8A CN110610270B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75348.8A CN110610270B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0270A true CN110610270A (zh) 2019-12-24
CN110610270B CN110610270B (zh) 2022-12-30

Family

ID=68892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75348.8A Active CN110610270B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027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965A (zh) * 2021-10-27 2022-02-01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发动机的电力测功系统
CN117353628A (zh) * 2023-12-04 2024-01-05 大秦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油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1955782B1 (en) 2022-11-01 2024-04-09 Typhon Technology Solutions (U.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acturing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ing electric grid pow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46722A1 (en) * 2013-03-15 2014-09-15 Sasan Mokhtari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etermining optimal scheduling and dispatch of power resources
CN106707778A (zh) * 2016-12-06 2017-05-2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家庭综合能源智能优化管理系统
CN110190628A (zh) * 2019-06-12 2019-08-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能源的复线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46722A1 (en) * 2013-03-15 2014-09-15 Sasan Mokhtari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etermining optimal scheduling and dispatch of power resources
CN106707778A (zh) * 2016-12-06 2017-05-24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家庭综合能源智能优化管理系统
CN110190628A (zh) * 2019-06-12 2019-08-30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能源的复线全并联at牵引供电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965A (zh) * 2021-10-27 2022-02-01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柴油发动机的电力测功系统
US11955782B1 (en) 2022-11-01 2024-04-09 Typhon Technology Solutions (U.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racturing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ing electric grid power
CN117353628A (zh) * 2023-12-04 2024-01-05 大秦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油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353628B (zh) * 2023-12-04 2024-02-13 大秦数字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油电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0270B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7603B2 (en) Modular systems for hydrogen generation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reof
US8183819B2 (en) High-speed charg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high-speed charging power supply method
CN110610270B (zh) 一种基于油电混合联供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EP2385606B1 (en) System for interchanging electric energy between a battery and an electric grid and respective method.
US7378820B2 (en)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electrical power
Pavković et al. Oil drilling rig diesel power-plant fue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potentials through rule-based generator scheduling and utilization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5978008B (zh) 一种具有风场黑启动功能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2427140A (zh) 一种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堆控制系统
CN104410089A (zh) 基于电动汽车的风力发电微网功率平衡实时调度方法
Letafat et al. An efficient and cost-effective power scheduling in zero-emission ferry ships
CN103683339A (zh) 钒电池管理系统
KR20140080567A (ko) 배터리 운용 시스템 및 운용 방법
CN202798068U (zh) 钒电池管理系统
CN105016428B (zh) 孤网风电海水淡化集成系统及方法
Zhou et al.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ed operation of a hybrid power system
CN113659701A (zh) 一种智能空压站电能供应系统及其供应方法
CN109412228A (zh) 深远海岛礁核储供电系统
CN101141066B (zh) 一种利用飞轮储能装置调控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方法
CN114103733B (zh) 一种氢燃料客车燃料效率监控系统
CN109861288B (zh) 基于cps的光伏混合储能电力系统
CN103956961A (zh) 一种孤网光风油混合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KR101511678B1 (ko) 차량용 연료전지 시스템의 운전비용 관리 방법
CN106558714B (zh) 基于分布式远程i/o的液流电池管理系统
US20240150909A1 (en) Modular systems for hydrogen generation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reof
CN108418291B (zh) 一种管道式自发电微型储能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