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83286A -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83286A
CN110583286A CN201910962960.9A CN201910962960A CN110583286A CN 110583286 A CN110583286 A CN 110583286A CN 201910962960 A CN201910962960 A CN 201910962960A CN 110583286 A CN110583286 A CN 110583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factor
level
branches
eucalyptus globu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29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83286B (zh
Inventor
王晓丽
李竹兰
曹子林
杨杰
曹越
李贤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629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83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83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3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83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832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1年生蓝桉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3)正交设计开展平茬高度和外源激素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试验:测定平茬处理后60d时萌条数量,120d时萌条数量、长度及粗度,了解试验因素水平及其组合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本发明的方法的平茬高度可以有效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

Description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桉苗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别称:“”洋草果、“灰杨柳”、“蓝油木”等,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中一种最为重要的大乔木。原产地为澳大利亚,于1896年引种到我国昆明,是云南省最早引种的桉属树种,在立地良好的条件下其高可达38m,胸径可达140cm(70多年生的蓝桉)。树皮呈蓝灰色、片状剥落;嫩枝略有棱;幼态叶卵形,对生,无柄,被白粉;常态叶蓝绿色、革质、镰状披针形,常背白粉,长12~30cm,宽1~2cm,两面均有腺点,叶柄稍扁平、1.5~3㎝;4~5月、10~11月为花期,花大,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内,无花梗或极短;蒴果倒圆锥形,有4棱,具瘤状突起,果瓣不突出,果缘平而宽,具扁平帽状体、早落;果实夏季至冬季成熟。
云南地区的桉树人工林种植面积约为23.6×104hm2,在全国排名第4,而蓝桉则是云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桉树品种。蓝桉在云南栽培最多,生长也是最好的。蓝桉对生境的适应性较强,喜光、耐湿,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1500~2500m的地带,且在海拔低1000m和高2500m的地带也略有分布。在年降雨量为1000mm以上,且降雨分配均匀的地区生长较好;蓝桉的种植在避免干旱的立地条件的同时,应注意冻害的发生。蓝桉种植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的部分盆地周围的丘陵,贵州、四川、江西等地区也有种植。
桉树是世界三大速生树种(松、杨、桉)之一,而蓝桉又是桉树树种中栽植最为广泛的品种。蓝桉是桉树中少有的油、材兼用树种,木材抗腐性较强,生长迅速、产量高、经营周期短,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蓝桉喜温暖气候,不耐湿热,能耐-5℃短期低温及轻霜,0℃以下气温连续超过48h,会发生冻害。蓝桉适宜生长在肥沃湿润的酸性土壤上,一般为排水良好的轻粘壤及砂壤壤土,不耐钙质土,适合栽植平缓的荒山荒地上,以便于集约经营。
蓝桉是油、材兼用的主要树种之一,有着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经济价值蓝桉木材抗腐力强、略扭曲,用途广泛,如建筑材、木炭、薪材、桥梁材、车船用材,尤其适合造船及码头用材;同时蓝桉是桉树中用于造纸方面质量最好的桉木,其纸浆材成熟期只占思茅松纸浆材成熟期的1/3。蓝桉作为用作精油的桉树主要树种之一,由于桉树生长迅速,栽植后短期内即可生产桉叶油,因而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桉树林区,其总收入的20%都来源于桉叶油的经济收入。另周汉军等研究发现经蓝桉叶精油处理的砂糖橘,可以延缓果实品质劣变进程,有效减少果实的腐烂面积,经初步证实蓝桉叶精油作为一种水果天然保鲜剂,具有极大的开发前景。
(2)药用价值蓝桉的全均可入药,其叶、果实、根皮均含药用成分。唐云等对蓝桉的药理活性的研究表明蓝桉叶含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菌和降血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张广晶等[12]研究发现桉油具疏风散热、杀虫的功效,蓝桉根皮具有化痰止咳等功效,蓝桉果实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以及具有防腐止痒的作用。
植物激素是指对植物自身生长发育起特殊作用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激素对于果树、蔬菜和花卉等的种植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植物激素才逐渐应用于林业上的造林树种。植物的萌蘖与顶端优势有很大的联系,而顶端优势又与激素的调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林木的萌蘖受顶端优势的影响较大,同时顶端优势还制约着林木侧枝的生长。自植物生长激素被发现以来,多数人认为生长素是调控植物顶端优势的主要因子。生长素由植物顶端产生,极性向下运输,进入侧芽并积累,可以抑制侧芽的生长。若去除顶芽,顶端优势就会解除,侧芽得以正常生长发育;若加入外源的生长素可以重建去顶植株的顶端优势,并抑制植株侧芽的生长。林木的萌蘖更新能力受林木体内激素水平的调控,其中受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和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的影响最大,植物器官的再生受两者比率的调控,低比率促进萌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高比率则起抑制作用[15]。王玉英[16]等研究发现芽的分化与生长可以利用IAA与6-BA两种激素的浓度之比来调节,使芽迅猛增殖。张福泉等在对鸣山大枣(Ziziphus jujuba Mill.)试管苗继代繁殖的效应研究中发现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形成,而高浓度的生长素有利于根的形成,因此适宜的植物激素浓度是促进试管苗生根、发芽及生长的基本保障。
林木平茬是指去除苗木的顶端优势后,使其营养成分相对集中起来,利用苗木的萌条特性,促使其新的茎或枝的生长,从而增加生物量的一项措施。林木平茬不仅可以提高林分的生长量,也可以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平茬主要应用于林木的更新复壮,适用于萌蘖力较强的树种。陈素传[18]等通过欧洲榛子(Corylusavellana L.)平茬促萌试验的研究,发现平地平茬的有效萌条数最多,且萌条长势旺盛、粗壮、叶色浓绿,表明平地平茬促萌效果较佳。董雪[19]等开展平茬措施对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Cheng f.)抗旱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经平茬处理后的萌蘖丛具有最强的抗干旱能力。通过天然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平茬复壮技术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平茬处理方式,会影响沙冬青恢复生长的潜力,其萌蘖能力与留茬高度、平茬粗度及茬口涂油漆处理等有关[20]。宋得胜[21]研究发现杨树(Populus L.)伐根萌蘖造林成活率高,其高生长和粗生长量大,可极大地缩短采伐年限,是一项经济效益极高的更新造林技术。因此,萌蘖作为林木更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植物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新珍稀临危的植物。
蓝桉是桉树种少有的油、材兼用树种和重要经济林木,也是云南省分布最多的桉树树种,但受环境和基因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蓝桉树皮极易产生扭曲现象,严重影响蓝桉的利用与加工。目前,蓝桉人工林培育材料的来源主要是种子和实生苗,但种子园种子产量有限,且种子品质得不到保证,造林后林木分化明显,所以为了高效利用蓝桉的优良基因,有必要应用无性手段进行繁殖,以便提高其遗传效益和经济效益。黄荣聪在桉树无性系林业研究中指出桉树无性系具有多方面的优点:经无性繁殖造林的桉树人工林,林分整齐,个体大小均匀,且增产效果明显同时可以缩短选育种植到生产利用的年限,遗传增益高,品种更新换代快。陆斌在无性系林业的优势与发展中也指出无性系林业具有目的产品产量高、产品品质齐整、经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良种选育周期短及林地生产要素配置最佳化等优点。开展蓝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既可以在保持蓝桉优良基因的基础上,提高其繁殖力,为营造蓝桉人工林提供大量优质种苗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缩短其经营周期。
现有的无性繁殖技术有扦插、嫁接、组织培养、压条等,但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即繁殖材料的位置效应,克服这一难题,急需解决的就是繁殖材料的复壮与年幼化,而通过多次平茬技术、修剪促萌和连续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措施,可以恢复幼态,而且到达预期的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萌条,具有较强的年幼特征,比起普通的插穗而言,更容易生根,复壮能力更强。目前应用较多的返幼技术为修剪促萌技术,较其他返幼技术而言其时效快且简单易行。平茬不仅可以促进采穗母株萌条,而且可以有效提高采穗母株的萌条数量,但平茬高度及平茬后的管理会影响萌条的数量。萌条的优劣直接影响林木无性繁殖的成活率。因此,通过林木的平茬促萌技术,可以促进苗木萌蘖,进而达到林分更新复壮,保证林分的可持续经营。
组织培养作为无性繁殖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组培技术的配套设施不健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较少,组培过程中容易被褐化、玻璃化、污染等问题,造成投入成本过高、效益较低等弊端。谢耀坚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组织培养研究提出,桉树可以通过胚培养、芽培养、嫩茎培养、木瘤培养、根培养、花芽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良种快繁。现阶段,有多种桉树树种可以进行组织培养,但蓝桉在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主要集中在扦插。扦插作为无性繁殖中的主要形式,具有简单易行、效高价廉,且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等优势,适合用于大规模繁殖种苗。桉树是一种难生根树种,但其幼态的萌芽条在适宜的条件能以最快的速度长出根系,因此扦插育苗是桉树无性快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30]。王仕民指出在桉树扦插育苗过程中,萌条长至10cm~15cm,基部半木质化时采穗最佳。顾树美等用3种不同的激素(ABT3号、IAA和NAA)和一个清水对照共30个处理进行研究植物生长促进剂对蓝桉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蓝桉插穗经植物生长促进剂处理后,其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出现均早于清水处理。段翔等对蓝桉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反复研究,表明无性繁殖最困难的这个树种,经最佳的处理后,其生根率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可以达到50%以上。因此,表明蓝桉这种扦插难生根的树种,其萌生条通过一定的激素处理,可以提高扦插生根率。
蓝桉是桉树中少有的油、材兼用树种,经济价值极高,但目前蓝桉人工林分化明显,其原因是培育材料的来源单一,且种源不足,良种资源少,为解决此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蓝桉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蓝桉的无性繁殖技术,需要健壮且数量充足的萌生条作为基础材料,在实践中发现,萌条的质量和产量因母株的修剪促萌措施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有必要通过试验研究出高效的修剪促萌技术措施,保证能够为蓝桉的无性快繁提供大量的优质萌条。本研究拟以1年生蓝桉苗木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等研究影响其平茬促萌的措施,找出最佳平茬促萌措施,构建蓝桉平茬促萌的技术体系,为蓝桉无性快繁技术研究的开展提供基础试验材料支持。
目前,缺乏一种高效获取蓝桉优质萌生条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获取蓝桉优质萌生条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1年生蓝桉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3)正交设计开展平茬高度和外源激素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试验:
试验采用的平茬高度A分为A1为1cm、A2为5cm、A3为10cm和A4为15cm,外源激素B为吲哚-3-乙酸,B1为0mg/L、B2为75mg/L、B3为150mg/L和B4为300mg/L和6-苄氨基腺嘌呤C,C1为0mg/L、C2为50mg/L、C3为100mg/L和C4为200mg/L;
测定平茬处理后60d时萌条数量,120d时萌条数量、长度及粗度,了解试验因素水平及其组合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
(1)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60d时一级分枝数、120d时一级分枝数及二级分枝数分别为0.00~3.83枝·株-1、0.00~2.37枝·株-1、0.00~1.70枝·株-1,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2)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及二级分枝长度分别为0.000~20.557cm、0.000~4.618cm,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3)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及二级分枝粗度分别为0.000~1.389mm、0.000~0.364mm,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4)综合蓝桉苗木分枝数、分枝长度及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因素A的水平4(A4)和因素C的水平1(C1)对苗木的整体萌蘖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因素B对苗木萌蘖的影响不显著,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4B1C1、A4B3C1或A4B2C1;在步骤(2)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4B3C1、A4B4C1;在步骤(3)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6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3.83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13(A4B1C4)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1C1;12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2.37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16(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数为0.00~1.70枝·株-1,平均二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6(A2B2C1)的,理论优水平为A4B2C1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各级分枝数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数的主要因子。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为0.000~20.557cm,一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为0.000~4.618cm,二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各级分枝长度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长度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间各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长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各级分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长度的主要因子。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为0.000~1.389mm;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为0.000~0.364mm;各级分枝的平均粗度最大的都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均为A4B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最小的都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之间各级分枝粗度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粗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粗度的主要因子。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综合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分枝长度及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影响蓝桉苗木整体萌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因素A和因素C,因素A的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的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蓝桉苗木的萌蘖无显著影响,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结合120d时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粗度最大的也是处理组合16,因此在研究范围内,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起主导作用的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的平茬高度可以有效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林木的萌蘖更新能力与林木体内激素的调控密切相关,特别是IAA和6-BA,器官的再生受两者比率的调控,低比率促进愈伤组织和萌蘖的形成,高比率则起抑制作用。本试验中萌条的数量、长度及粗度受IAA和6-BA的影响不同,其比率也不尽相同,有高有低,与已有研究不相一致,是否与树种或其他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发明通过4种平茬高度(1cm、5cm、10cm、15cm)及2种各4个浓度的外源激素IAA(0mg/L、75mg/L、150mg/L、300mg/L)和6-BA(0mg/L、50mg/L、100mg/L、200mg/L),研究其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得出平茬高度为主导影响因子,且平茬高度15cm时,一级分枝数最多,一级分枝长度最大,一级分枝粗度最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发明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本发明中原料的种类和含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实际需要自行调整。本发明所有原料及试剂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1年生蓝桉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3)正交设计开展平茬高度和外源激素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试验:
试验采用的平茬高度(A)分为A1为1cm、A2为5cm、A3为10cm和A4为15cm,外源激素B为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B1为0mg/L、B2为75mg/L、B3为150mg/L和B4为300mg/L和6-苄氨基腺嘌呤(C)(6-Benzylaminopurine,6-BA)C1为0mg/L、C2为50mg/L、C3为100mg/L和C4为200mg/L;
测定平茬处理后60d时萌条数量,120d时萌条数量、长度及粗度,了解试验因素水平及其组合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
(1)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60d时一级分枝数、120d时一级分枝数及二级分枝数分别为0.00~3.83枝·株-1、0.00~2.37枝·株-1、0.00~1.70枝·株-1,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2)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及二级分枝长度分别为0.000~20.557cm、0.000~4.618cm,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3)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及二级分枝粗度分别为0.000~1.389mm、0.000~0.364mm,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4)综合蓝桉苗木分枝数、分枝长度及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因素A的水平4(A4)和因素C的水平1(C1)对苗木的整体萌蘖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因素B对苗木萌蘖的影响不显著,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4B1C1、A4B3C1或A4B2C1;在步骤(2)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4B3C1、A4B4C1;在步骤(3)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6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3.83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A4B1C4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1C1;12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2.37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数为0.00~1.70枝·株-1,平均二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A2B2C1的,理论优水平为A4B2C1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各级分枝数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数的主要因子。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为0.000~20.557cm,一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为0.000~4.618cm,二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各级分枝长度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长度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间各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长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各级分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长度的主要因子。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为0.000~1.389mm;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为0.000~0.364mm;各级分枝的平均粗度最大的都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均为A4B4C1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最小的都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之间各级分枝粗度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粗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粗度的主要因子。
进一步地,在步骤(4)中,综合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分枝长度及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影响蓝桉苗木整体萌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因素A和因素C,因素A的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的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蓝桉苗木的萌蘖无显著影响,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结合120d时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粗度最大的也是处理组合16,因此在研究范围内,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起主导作用的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试验例1
1.1试验地基本概况
试验地设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塑料大棚内,试验期间,因大棚顶部已经损坏,所以试验几乎处于露天状态下进行。昆明市地处中国西南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海拔约为1891m,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月集中在7~8月,其月平均气温约为25℃,最冷月为1月,其月平均气温约为3℃。试验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季风气候类型,年降水量约为840.3mm,全年晴天较多。试验地光照充足,相对湿度较高,可满足蓝桉苗木的苗圃要求。
1.2试验材料与试剂
1.2.1植物材料
外源激素配施与平茬高度交互试验在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的塑料大棚内实施,试验所用的植物材料为1a生生长较为一致的蓝桉实生苗。
1.2.2外源激素
试验所用的外源激素为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和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其中,IAA是吲哚-3-乙酸的缩写,6-BA是6-苄氨基腺嘌呤的缩写。两种外源激素均先用无水乙醇溶解,再用蒸馏水配制。
1.3试验方法
根据不同浓度的IAA、不同浓度的6-BA及不同平茬高度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对不同处理的蓝桉苗木观测其萌蘖过程,对其60d及120d时的萌条数量,120d时的萌条长度和粗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3个因素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并找出适宜蓝桉苗木萌蘖的最优处理组合。
1.3.1试验的因素及其水平
试验包括平茬高度(A)、IAA(B)和6-BA(C)3个因素,每个因素均包含4个水平(表1)。
表1试验的因素水平表
Table 1.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
1.3.2试验设计
根据设定的因素水平表,采用L16(43)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实施(表2)。
表2正交试验设计表
Table 2.The orthogonal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试验共有16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组合需30株蓝桉苗木,共需480株。
1.4试验用具
电子天平(精度为0.001)、直尺(精度为0.1)、游标卡尺(精度为0.01)、胸径尺(精度为0.1)、硬纸板、绳子、喷壶、烧杯若干、玻璃棒等。
1.5试验实施
1.5.1小样方的设置
将1a生蓝桉苗木的样地进行50cm×50cm的小样方处理,设置16个处理,每个处理中选取长势较为一致的30株蓝桉苗木,试验共计480株蓝桉苗木,对每一株蓝桉苗木进行标记,采取挂牌的方式,标法如2-15,即第2个处理里的第15株。
1.5.2平茬处理
小样方设置完成后,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表中每个处理的平茬高度对处理内所有的蓝桉苗木进行平茬处理。平茬后,对蓝桉苗木喷施外源激素。
1.5.3外源激素的喷施
外源激素采用IAA与6-BA,每种激素设置4个梯度,平茬后依据正交试验设计表对每个处理进行激素配施,每隔7天喷施一次,激素持续喷施5次。激素喷施若遇浇水或下雨,要待苗木表面干燥后再进行。观察蓝桉苗木萌蘖情况。
1.6数据测定与分析
试验于2017年5月至10月完成,自平茬处理之日起,60d时对其萌条数进行统计,不考虑其萌条的大小。120d时,统计其萌条数,以及萌条的长度和粗度。
(1)运用SPSS软件计算各处理组合的萌条数、萌条长度及萌条粗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作描述统计分析。
(2)各处理组合间萌蘖状况的差异性分析,将各处理组合的萌条数量、萌条长度、萌条粗度的平均值核对无误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对处理组合的萌条数、萌条长度、萌条粗度分别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其差异显著性,若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则对其进行多重比较,然后进行极差分析,以判断最优水平、主次关系及最优组合。
2结果与分析
2.1蓝桉苗木分枝数
2.1.1处理组合的平均分枝数及其相关指标
对蓝桉苗木平茬后60d和120d的一级分枝数,及120d的二级分枝数进行统计(表3),获取平均值、标准差,从而分析各处理组合分枝数的差异状况。
表3处理组合分枝数表
Table 3.The branching numbers in treatment combinations
注:大写英文字母为0.01显著性水平下多重比较结果,小写英文字母为0.05显著性水平下多重比较结果,下同。
根据分枝数的统计结果(表3),对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的差异进行分析。
(1)60d时一级分枝数:60d时的平均一级分枝数为0.00~3.83枝·株-1,最多的是处理组合13(平茬高度15cm,IAA浓度0mg/L,6-BA浓度200mg/L),为3.83枝·株-1;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平茬高度1cm,IAA浓度0mg/L,6-BA浓度0mg/L)、2(平茬高度1cm,IAA浓度75mg/L,6-BA浓度50mg/L)、3(平茬高度1cm,IAA浓度150mg/L,6-BA浓度100mg/L)、4(平茬高度1cm,IAA浓度300mg/L,6-BA浓度200mg/L)、7(平茬高度5cm,IAA浓度150mg/L,6-BA浓度200mg/L)、8(平茬高度5cm,IAA浓度300mg/L,6-BA浓度100mg/L)、10(平茬高度10cm,IAA浓度75mg/L,6-BA浓度200mg/L),都是0.00枝·株-1;总平均为1.01枝·株-1,表明各处理组合间60d时平均一级分枝数差异较大,呈现明显分化现象。
(2)120d时一级分枝数:120d时的平均一级分枝数为0.00~2.37枝·株-1,最多的是处理16(平茬高度15cm,IAA浓度300mg/L,6-BA浓度0mg/L),为2.37枝·株-1;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都是0.00枝·株-1;总平均为0.66枝·株-1,表明各处理组合间120d时平均一级分枝数差异较大,呈现明显分化现象。
(3)120d时二级分枝数:120d时的平均二级分枝数为0.00~1.70枝·株-1,最多的是处理6(平茬高度5cm,IAA浓度75mg/L,6-BA浓度0mg/L),为1.70枝·株-1;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都是0.00枝·株-1;总平均为0.39枝·株-1,表明各处理组合间120d时平均二级分枝数差异较大,呈现明显分化现象。
(4)综合60d时一级分枝数、120d时一级分枝数及120d时二级分枝数的相关分析可知:分枝数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之间分枝数差异较大,均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2.1.2处理组合间平均分枝数的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处理组合间平均分枝数的差异显著性,对16个处理组合的苗木各级分枝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4)。
表4处理组合间分枝数的方差分析表Table 4.The ANOVA of the branchingnumbers between treatment combinations
根据各处理组合间分枝数的方差分析结果(表4)可知,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差异均极显著(P为0.000<0.01),但因受各处理的数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且由客观原因而导致部分处理值为0的影响,因此只能进行0.05显著性水平下的多重比较(表3)。
(1)60d时一级分枝数:多重比较可知,处理组合13、16的平均一级分枝数显著高于处理组合1、2、3、4、5、7、8、9、10、12,前者为a组别,后者为b组别,处理组合6、11、14、15的平均一级分枝数与a、b组间无显著差异,为过渡的ab组(表3)。
(2)120d时一级分枝数:多重比较可知,处理组合16的平均一级分枝数显著高于处理组合1、2、3、4、5、7、8、9、10、12,前者为a组别,后者为b组别,处理组合6、11、13、14、15的平均一级分枝数与a、b组间无显著差异,为过渡的ab组(表3)。
(3)120d时二级分枝数:多重比较可知,各处理组合间无显著差异(表3)。
3.1.3影响分枝数的主导因子及其随因素水平的变化
为了解不同水平的平茬高度、IAA浓度和6-BA浓度对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影响的主次因子,分别对各级分枝数进行极差分析(表5),同时为了解因素水平对分枝数的差异影响,对因素的水平间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6)。
表5分枝数的极差分析表
Table 5.Range analysis of the branching numbers
根据因素水平间分枝数的极差和方差分析(表5和6),对其主次关系、优水平组合及水平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1)60d时一级分枝数:因素A是影响苗木60d时一级分枝数的主要因子(RA=2.95枝·株-1>RC=1.15枝·株-1>RB=0.10枝·株-1)。因素A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数X4>X2>X3>X1,即水平A4高于A2高于A3高于A1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A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A=0.000),A4极显著大于A2、A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A2、A3极显著大于A1,前者为B组,后者为C组;因素B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数X1>X3>X4>X2,即水平B1高于B3高于B4高于B2的,因素B的水平间一级分枝数无显著差异(PB=0.982);因素C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数X1>X2>X4>X3,即水平C1高于C2高于C4高于C3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C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C=0.000),C1极显著大于C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C2、C4为过渡的AB组;由K值得出此阶段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1C1,实际试验最大的处理组合是13(A4B1C4),这两个优水平组合只有C因素不一致,这也许与正交设计为不完全的试验有关。
表6因素水平间分枝数的方差分析表
Table 6.The branching numbers ANOVA between factorial levels
(2)120d时一级分枝数:因素A是影响苗木120d时一级分枝数的主要因子(RA=1.83枝·株-1>RC=1.00枝·株-1>RB=0.21枝·株-1)。因素A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数X4>X2>X3>X1,即水平A4高于A2高于A3高于A1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A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A=0.000),A4极显著大于A2、A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A2、A3极显著大于A1,前者为B组,后者为C组;因素B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数X3>X4>X2>X1,即水平B3高于B4高于B2高于B1的,因素B的水平间一级分枝数无显著差异(PB=0.702);因素C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数X1>X2>X4>X3,即水平C1高于C2高于C4高于C3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C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C=0.000),C1极显著大于C3、C4,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C2为过渡的AB组;由K值得出此阶段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3C1,实际试验最大的处理组合是16(A4B4C1),这两个优水平组合只有B因素不一致,说明因素B的水平间一级分枝数无显著差异,所以处理组合中因素B的水平对一级分枝数的试验结果无显著影响,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
(3)120d时二级分枝数:因素A是影响苗木120d时二级分枝数的主要因子(RA=0.93枝·株-1>RC=0.79枝·株-1>RB=0.24枝·株-1)。因素A的4个水平间平均二级分枝数X4>X2>X3>X1,即水平A4高于A2高于A3高于A1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A因素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A=0.000),A4极显著大于A1、A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A2为过渡的AB组;因素B的4个水平间平均二级分枝数X2>X4>X3>X1,即水平B2高于B4高于B3高于B1的,因素B的水平间二级分枝数无显著差异(PB=0.660);因素C的4个水平间平均二级分枝数X1>X2>X4>X3,即水平C1高于C2高于C4高于C3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C因素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C=0.000),C1极显著大于C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C2、C4为过渡的AB组;由K值得出此阶段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2C1,实际试验最大的处理组合是6(A2B2C1),这两个优水平组合只有A因素不一致,这也许与正交设计为不完全的试验有关。
(4)综合60d时一级分枝数、120d时一级分枝数及120d时二级分枝数的极差及方差的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分枝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数的主要因子。
3.2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
3.2.1处理组合各级分枝长度及其相关指标
对蓝桉苗木120d时的一级分枝及二级分枝的长度进行统计(表7),获取平均值、标准差,从而分析各处理组合分枝长度的差异状况。
根据分枝长度的统计结果(表7),对蓝桉苗木的各级分枝长度进行分析。
(1)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16个处理组合的一级分枝长度变幅为0.000~20.557cm,一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一级分枝长度的总平均为4.778cm,表明各处理组合120d一级分枝长度之间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2)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16个处理组合的二级分枝长度变幅为0.000~4.618cm,二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二级分枝长度的总平均为0.985cm,表明各处理组合120d二级分枝长度之间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3)综合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及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的相关结果分析可知: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分枝长度差异较大,均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处理组合120d时各级分枝长度表如表7所示:
表7处理组合120d时各级分枝长度表
Table 7.The branching length at all levels on120d in treatmentcombinations
3.2.2处理组合间120d时各级分枝长度的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处理组合间120d时分枝长度的差异显著性,对16个处理各级分枝长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表8所示。
表8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长度的方差分析表
Table 8.The ANOVA of the branching length at all levels betweentreatment combinations
根据各处理组合间的分枝长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8)可知,各级分枝长度差异均极显著(P为0.000<0.01),但因受各处理的数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且由客观原因而导致部分处理值为0的影响,因此只能进行0.05显著性水平下的多重比较(表7)。
(1)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多重比较可知,处理组合16的一级分枝长度显著高于处理组合1、2、3、4、5、7、8、9、10、12、14,前者为a组别,后者为b组别,处理组合6、11、13、15的平均一级分枝长度与a、b组间无显著差异,为过渡的ab组(表7)。
(2)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多重比较可知,各处理组合间无显著差异(表7)。
3.2.3影响120d时分枝长度的主导因子及其随因素水平的变化
为了解不同水平的平茬高度、IAA浓度和6-BA浓度对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影响的主次因子,分别对各级分枝长度进行极差分析(表9),同时为了解因素水平对各级分枝长度的差异影响,对因素的水平间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10)。
根据因素的水平间各级分枝长度的极差和方差分析(表9和10),对其主次关系、优水平组合及水平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表9各级分枝长度的极差分析表
Table 9.Range analysis of the branching length at all levels
为了解因素水平对各级分枝长度的差异影响,对因素的水平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10)。
表10因素水平间各级分枝长度的方差分析表
Table 10.The branching length at all levels ANOVA between factoriallevels
(1)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因素A是影响苗木一级分枝长度的主要因子(RA=12.998cm>RC=8.568cm>RB=3.069cm)。因素A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长度X4>X2>X3>X1,即水平A4高于A2高于A3高于A1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A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A=0.000),A4极显著大于A2、A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A2、A3极显著大于A1,前者为B组,后者为C组;因素B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长度X3>X4>X2>X1,即水平B3高于B4高于B2高于B1的,因素B的水平间一级分枝长度具有显著的差异(PB=0.045),B3、B4显著大于B1,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B2为过渡的ab组;因素C的4个水平间平均一级分枝长度X1>X2>X4>X3,即水平C1高于C2高于C4高于C3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C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C=0.000),C1极显著大于C3、C4,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C2为过渡的AB组;由K值得出此阶段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3C1,实际试验最大的处理组合是16(A4B4C1),这两个优水平组合只有B因素不一致,这也许与正交设计为不完全的试验有关。
(2)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因素A是影响苗木二级分枝长度的主要因子(RA=2.758cm>RC=1.718cm>RB=0.498cm)。因素A的4个水平间平均二级分枝长度X4>X2>X3>X1,即水平A4高于A2高于A3高于A1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A因素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A=0.000),A4极显著大于A1、A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A2为过渡的AB组;因素B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长度X4>X3>X2>X1,即水平B4高于B3高于B2高于B1的,因素B的水平间二级分枝长度无显著差异(PB=0.754);因素C的4个水平间平均二级分枝长度X1>X2>X4>X3,即水平C1高于C2高于C4高于C3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C因素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C=0.001),C1极显著大于C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C2、C4为过渡的AB组;由K值得出此阶段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4C1,实际试验最大的处理组合是16(A4B4C1),这两个优水平处理组合所有的因子都一致。
(3)综合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及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的极差及方差的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长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长度的主要因子。
2.3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
2.3.1处理组合各级分枝粗度及其相关指标
对蓝桉苗木120d时的一级分枝及二级分枝的粗度进行统计(表11),获取平均值、标准差,从而分析各处理组合分枝粗度的差异状况。
根据各级分枝粗度的统计结果(表11),对蓝桉苗木的各级分枝粗度进行分析。
(1)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16个处理组合的一级分枝粗度变幅为0.000~1.389mm,一级分枝粗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一级分枝粗度的总平均为0.351mm,表明各处理组合120d一级分枝粗度之间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2)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16个处理组合的二级分枝粗度变幅为0.000~0.364mm,二级分枝粗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二级分枝粗度的总平均为0.078mm,表明各处理组合120d二级分枝粗度之间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3)综合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及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分枝粗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之间分枝粗度差异较大,均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
表11处理组合120d时各级分枝粗度表
Table 11.The branching roughness at all levels on120d in treatmentcombinations
3.3.2处理组合间120d时各级分枝粗度的差异分析
为了解不同处理组合间120d时分枝粗度的差异显著性,对16个处理各级分枝粗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12)。
根据各处理组合间分枝粗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12)可知,各级分枝粗度差异均极显著(P为0.000<0.01),但因受各处理的数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且由客观原因而导致部分处理值为0的影响,因此只能进行0.05显著性水平下的多重比较(表11)。
表12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粗度的方差分析表
Table 12.The ANOVA of the branching roughness at all levels betweentreatment combinations
(1)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多重比较可知,处理组合16的一级分枝粗度显著高于处理组合1、2、3、4、5、7、8、9、10、12、14,前者为a组别,后者为b组别,处理组合6、11、13、15的平均一级分枝数与a、b组间无显著差异,为过渡ab组(表11)。
(2)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多重比较可知,各处理组合间无显著差异(表11)。
3.3.3影响120d时分枝粗度的主导因子及其随因素水平的变化
为了解不同水平的平茬高度、IAA浓度和6-BA浓度对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影响的主次因子,分别对各级分枝粗度进行极差分析(表13),同时为了解因素水平对各级分枝粗度的差异影响,对因素的水平间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14)。
根据因素的水平间各级分枝粗度的极差和方差分析(表13和14),对其主次关系、优水平组合及水平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1)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因素A是影响苗木一级分枝粗度的主要因子(RA=0.892mm>RC=0.624mm>RB=0.166mm)。因素A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粗度X4>X2>X3>X1,即水平A4高于A2高于A3高于A1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A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A=0.000),A4极显著大于A2、A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A2、A3极显著大于A1,前者为B组,后者为C组;因素B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粗度X4>X3>X2>X1,即水平B4高于B3高于B2高于B1的,因素B的水平间一级分枝粗度无显著差异(PB=0.285);因素C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粗度X1>X2>X4>X3,即水平C1高于C2高于C4高于C3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C因素的4个水平间一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C=0.000),C1极显著大于C3、C4,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C2为过渡的AB组;由K值得出此阶段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4C1,实际试验最大的处理组合是16(A4B4C1),这两个优水平处理组合所有的因子都一致。
表13各级分枝粗度的极差分析表
Table 13.Range analysis of the branching roughness at all levels
(2)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因素A是影响苗木二级分枝粗度的主要因子(RA=0.219mm>RC=0.137mm>RB=0.031mm)。因素A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粗度X4>X2>X3>X1,即水平A4高于A2高于A3高于A1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A因素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A=0.000),A4极显著大于A1、A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A2为过渡的AB组;因素B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粗度X4>X2>X3>X1,即水平B4高于B2高于B3高于B1的,因素B的水平间二级分枝粗度无显著差异(PB=0.875);因素C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粗度X1>X2>X4>X3,即水平C1高于C2高于C4高于C3的,因素水平间的方差分析结果,C因素的4个水平间二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C=0.002),C1极显著大于C3,前者为A组,后者为B组,C2、C4为过渡的AB组;由K值得出此阶段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4C1,实际试验最大的处理组合是16(A4B4C1),这两个优水平处理组合所有的因子都一致。
为了解因素水平对各级分枝粗度的差异影响,对因素的水平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14)。
表14因素水平间各级分枝粗度的方差分析表
Table14.The branching roughness at all levels ANOVA betweenfactoriallevels
(3)综合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及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的极差及方差的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粗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各级分枝粗度无显著影响;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及二级分枝粗度的优水平组合均为A4B4C1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本试验采用L16(43)的正交设计开展外源激素吲哚-3-乙酸(IAA)与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平茬高度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试验,平茬后60d时测定萌条的一级分枝数,120d时分别测定萌条的一级分枝及二级分枝的数量、长度和粗度。
(1)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6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3.83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13(A4B1C4)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1C1;12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2.37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16(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数为0.00~1.70枝·株-1,平均二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6(A2B2C1)的,理论优水平为A4B2C1;各级分枝数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数的主要因子。
(2)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为0.000~20.557cm,一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为0.000~4.618cm,二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4C1;各级分枝长度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长度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间各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长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各级分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长度的主要因子。
(3)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为0.000~1.389mm;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为0.000~0.364mm;各级分枝的平均粗度最大的都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均为A4B4C1,最小的都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之间各级分枝粗度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粗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粗度的主要因子。
(4)综合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分枝长度及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影响蓝桉苗木整体萌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因素A和因素C,因素A的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的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蓝桉苗木的萌蘖无显著影响,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结合120d时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粗度最大的也是处理组合16,因此在研究范围内,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起主导作用的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3.2讨论
尼珍等通过3种平茬高度(0cm、10cm、20cm),研究其对砂生槐(Sophoramoorcroftiana)萌蘖的影响,得出母枝上萌蘖数量最多的是20cm的平茬高度。侯志强[35]等用3种不同的平茬高度(0cm、5cm、10cm),研究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的萌条数量,萌条数量最多的是10cm的平茬高度。本试验通过4种平茬高度(0cm、5cm、10cm、15cm),研究其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得出同样是最高平茬高度15cm时,一级分枝数最多,与尼珍的试验结果有相似之处,但因树种不同,所以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林木的萌蘖更新能力与林木体内激素的调控密切相关,特别是IAA和6-BA,器官的再生受两者比率的调控,低比率促进愈伤组织和萌蘖的形成,高比率则起抑制作用。本试验中萌条的数量、长度及粗度受IAA和6-BA的影响不同,其比率也不尽相同,有高有低,与已有研究不相一致,是否与树种或其他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蓝桉苗木萌蘖期间,其指标出现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因为试验期间受多雨天气的影响,致使平茬的茬口受真菌感染,虽已喷药制止,但连续不断的下雨,对其影响严重,需要进一步研究,建议此后的研究可以对茬口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涂抹凡士林。本试验中出现理论优水平组合与实际优水平组合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正交试验为不完全试验,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以1年生蓝桉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L16(43)正交设计开展平茬高度和外源激素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试验:
试验采用的平茬高度A分为A1为1cm、A2为5cm、A3为10cm和A4为15cm,外源激素B为吲哚-3-乙酸,B1为0mg/L、B2为75mg/L、B3为150mg/L和B4为300mg/L和6-苄氨基腺嘌呤C,C1为0mg/L、C2为50mg/L、C3为100mg/L和C4为200mg/L;
测定平茬处理后60d时萌条数量,120d时萌条数量、长度及粗度,了解试验因素水平及其组合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
(1)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60d时一级分枝数、120d时一级分枝数及二级分枝数分别为0.00~3.83枝·株-1、0.00~2.37枝·株-1、0.00~1.70枝·株-1,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2)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及二级分枝长度分别为0.000~20.557cm、0.000~4.618cm,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3)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及二级分枝粗度分别为0.000~1.389mm、0.000~0.364mm,筛选出理论优水平组合;
(4)综合蓝桉苗木分枝数、分枝长度及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因素A的水平4(A4)和因素C的水平1(C1)对苗木的整体萌蘖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因素B对苗木萌蘖的影响不显著,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4B1C1、A4B3C1或A4B2C1;在步骤(2)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分别为A4B3C1、A4B4C1;在步骤(3)中,所述的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6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3.83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A4B1C4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1C1;120d时一级分枝数为0.00~2.37枝·株-1,平均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数为0.00~1.70枝·株-1,平均二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A2B2C1的,理论优水平为A4B2C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各级分枝数最少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数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数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数的主要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长度120d时一级分枝长度为0.000~20.557cm,一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3C1;120d时二级分枝长度为0.000~4.618cm,二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各级分枝长度最小的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长度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间各级分枝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为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长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各级分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长度的主要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蓝桉苗木各级分枝粗度120d时一级分枝粗度为0.000~1.389mm;120d时二级分枝粗度为0.000~0.364mm;各级分枝的平均粗度最大的都是处理组合为A4B4C1的,理论优水平组合均为A4B4C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最小的都是处理组合1、2、3、4、7、8、10,各处理组合之间各级分枝粗度差异较大,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同处理组合间各级分枝粗度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0<0.01;根据因素水平间极差及方差分析得,因素A和因素C对苗木的各级分枝粗度有极显著的影响,因素A主要是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主要是水平1影响显著,但结合主次关系知,相对因素C而言,因素A是影响分枝粗度的主要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综合蓝桉苗木各级分枝数、分枝长度及分枝粗度的相关分析可知:影响蓝桉苗木整体萌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因素A和因素C,因素A的水平4影响显著,因素C的水平1影响显著,因素B对蓝桉苗木的萌蘖无显著影响,即优水平组合为A4B1-4C1;结合120d时一级分枝数最多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长度最大的是处理组合16,120d时各级分枝粗度最大的也是处理组合16,对蓝桉苗木萌蘖能力起主导作用的优水平组合为A4B4C1
CN201910962960.9A 2019-10-11 2019-10-11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3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2960.9A CN110583286B (zh) 2019-10-11 2019-10-11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62960.9A CN110583286B (zh) 2019-10-11 2019-10-11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3286A true CN110583286A (zh) 2019-12-20
CN110583286B CN110583286B (zh) 2021-10-12

Family

ID=6886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296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3286B (zh) 2019-10-11 2019-10-11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832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7073A (zh) * 2022-05-31 2022-08-05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外源激素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75954A (ja) * 1998-03-31 1999-10-12 Nippon Beet Sugar Mfg Co Ltd ユーカリ属植物の移植苗生産方法
AU2011244984A1 (en) * 2010-11-09 2012-05-24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rooted cutting of plant of the genus Eucalyptus and method for raising mother tree of the plant of the genus Eucalyptus for cutting
JP2012105594A (ja) * 2010-11-18 2012-06-07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ユーカリ・グロブラスの挿し木採穂母樹の育苗方法
JP2012115217A (ja) * 2010-12-02 2012-06-21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ユーカリ・グロブラスの挿し木苗生産方法
CN104285626A (zh) * 2014-08-25 2015-01-21 镇宁自治县六马龙泉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蜂糖李幼苗的培育方法
CN108617385A (zh) * 2018-05-09 2018-10-09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杉木带冠埋干法采穗圃的营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75954A (ja) * 1998-03-31 1999-10-12 Nippon Beet Sugar Mfg Co Ltd ユーカリ属植物の移植苗生産方法
AU2011244984A1 (en) * 2010-11-09 2012-05-24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rooted cutting of plant of the genus Eucalyptus and method for raising mother tree of the plant of the genus Eucalyptus for cutting
JP2012105594A (ja) * 2010-11-18 2012-06-07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ユーカリ・グロブラスの挿し木採穂母樹の育苗方法
JP2012115217A (ja) * 2010-12-02 2012-06-21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ユーカリ・グロブラスの挿し木苗生産方法
CN104285626A (zh) * 2014-08-25 2015-01-21 镇宁自治县六马龙泉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蜂糖李幼苗的培育方法
CN108617385A (zh) * 2018-05-09 2018-10-09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杉木带冠埋干法采穗圃的营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贤娟: "直干蓝桉扦插育苗技术 ", 《农业科技通讯》 *
李根前等: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萌蘖生长与再生能力 ", 《沙棘》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7073A (zh) * 2022-05-31 2022-08-05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外源激素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3286B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bbri et al. Olive propagation manual
Abdullah et al. Propagation of Latkan (Baccaurea sapida Muell. Arg.) by mature stem cutting
CN105379624B (zh) 一种粗皮桉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12042541B (zh) 黄杉属植物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繁殖方法
CN113951140A (zh) 一种促进华重楼幼嫩植株快速繁殖种苗的方法
CN110583286B (zh) 基于外源激素和平茬高度提高蓝桉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Mascarenhas et al. Teak
KR100620799B1 (ko) 재분화 및 재분화된 물푸레나무과 식물체의토양순화이식방법
CN111492974A (zh) 一种大花序桉1204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6879473B (zh) 一种落叶松植物离体发生的方法
Ranjan Deb et al. Callus mediated indirect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Saurauia punduana Wallich (Actinidiaceae) from in vitro cotyledonary leaves
Ritchie et al. Maturation in Douglas-fir: II. Matu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netically matched Douglas-fir seedlings, rooted cuttings and tissue culture plantlets during and after 5 years of field growth
Mascarenhas et al. Tamarind
Al-Jabbari et al. Comparison of rooting situations for Salakhani and Zivzik pomegranates under different Iba doses.
Özyurt et 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of study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common hawthorn Crataegus monogyna Jacq.
Ognjanov et al. Rootstocks of Corylus colurna L. for nursery production
Kosenko et al. Introduction of Ginkgo biloba L. and its cultivars by vegetative propagation
Brock Rooting stem cuttings of shantung maple (Acer truncatum), mound layering shantung and caddo sugar maples (Acer saccharum), and using eastern redcedar (Juniperus virginiana) as a substrate component in stem cutting propagation
Khudhur Effects of Different Times of Cutting Soaking and Concentrations of IAA o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Stem Cuttings
Wang et al. SUPERIOR BROAD-LEAVED SPECIES ALNUS CREMASTOGYNE, ITS HABITAT, LIFE HISTORY, SPECIAL USES AND GENETICS
Kumar et al. Organogenesis from Leaf-derived Calli of S. potatorum L. f.: A Vulnerable Medicinal Tree Species
Saravitz et al. Abies fraseri (Pursh) Poir.(fraser fir)
CN116724780A (zh) 一种樟子松人工整枝的方法
CN115088542A (zh) 一种提高桃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砧木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Nasir et al. Estimation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growth regulators and potting media on survival and growth parameters of G48 poplar cl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2